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焦作市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的通知(焦政办〔2018〕34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焦作市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的通知 焦政办〔 2018 〕 34 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焦作市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焦作市新型材料转型升级行动计划》《焦作市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焦作市食品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18 年 4 月 11 日   焦作市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 ( 2018 — 2020 年) 为打好我市转型发展攻坚战,加快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增创全产业链竞争优势,特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 (一)产业现状。 2017 年,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256.0 亿元,增长 11.5% ,完成工业增加值 284 亿元,占全部规上工业的 21.5% ,同比增长 15.2% ,拉动经济增长 3.2 个百分点,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 180 家。焦作高新区作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装备制造·矿山装备),工程机械、造纸机械和矿山机械等产业具有较好发展基础,拥有厦工机械、大江重工和科瑞森重装等一批行业骨干企业。沁阳市造纸企业达 180 余家,已形成集原料供应、配件制造、整机生产、物流运输、贸易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认定为“中国造纸装备制造基地”。 2018 年实施重点项目 22 个,项目总投资 132.4 亿元,计划投资 44.1 亿元,项目全部达产后可新增销售收入约 157.3 亿元、利税 11.4 亿元。 (二)面临的形势。 当前,国际国内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兴起,装备制造业发展也面临着新的形势,一是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快速兴起为装备制造业提供了转型发展的良好契机,需求结构重点转向高端装备、智能装备、绿色装备等,装备制造业驶入新一轮发展的快车道;二是我国的铁路、公路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为装备制造业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三是全国各地围绕装备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的竞争日趋激烈,纷纷以创新抢占发展高地和市场空间,是我市装备制造业跨越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和机遇期。 (三)发展思路。 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发展方向,围绕“创新驱动、智能转型、高端引领、基础支撑”的发展思路,坚持传统优势装备产业转型和传统装备创新转型并重,积极培育新兴装备产业,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区。着力增强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质量效益,形成以高端通用装备为引领,关键核心零部件为基础,重大技术装备为骨干的新型装备制造产业体系。 (四)发展目标。 争取通过 3 年左右的努力,把我市的工程装备、农牧装备、农机装备、造纸装备、矿山装备等产业,打造成技术先进、链条完整、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建成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到 2020 年末,保持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年度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 2 个百分点以上,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二、重点领域和发展方向 (一)工程机械。 依托厦工机械、中轴集团、泰鑫机械等龙头企业,加快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卫星通信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在工程机械装备上的应用,重点发展装载机、轮式挖掘机、新能源叉车等挖掘及铲运机械;三臂凿岩台车、喷浆泵车等隧道开挖和地下空间工程大型成套智能化施工装备;喷注浆机器人、隧道大型多功能作业台车、立拱架机等隧道施工混凝土机械、凿岩机械、隧道自动支护机械等大型主机产品,推动工程机械向高端化、节能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适应极端环境、大型化、功能多样化等各类需求。 (二)造纸机械。 充分发挥“中国造纸装备制造基地”优势,依托大指造纸、沁阳一机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宽幅、高速、节能型纸机成套设备及关键零部件,积极支持造纸企业通过并购、参股、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投资境外造纸原料、造纸生产、制浆造纸装备等产业,有效利用境外木竹资源,提升相关产业技术水平,努力开拓国外市场。 (三)矿山机械。 依托科瑞森重装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中高端液压支架、皮带运输机等大型智能化开采成套设备,谋划推进智能化采煤机、大型破碎站转载机、盾构机等设备,不断完善矿山采掘设备、矿山提升运输装备、矿山安全装备、机电通风设备、矿物加工冶炼设备等五大产业链条,推动我市矿山机械装备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和大型成套化发展。发挥河南理工大学创新优势,加快组建“高端矿山装备协同创新中心”,提升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水平。 (四)农牧机械。 依托龙昌机械、泰利机械等企业,以饲料机械成套设备、中小型小麦联合收割机、自走式玉米联合收割机、多功能园田机、秸秆综合利用机械、保护性耕作机械、深耕深松整地机械等为重点,加快应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改造提升装备性能,实现故障及作业性能的实时诊断、远程监测和自动控制,推动农业机械向智能化、自动化、多功能化方向发展。 (五)节能环保装备。 适应循环经济和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新需求,依托金结化工、中州装备等企业,重点发展热能转换利用设备、高效机电装置等高效节能技术和装备。依托卓诚环保、环宇石化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水处理装置及材料、烟气除尘脱硝,固体和危险废弃物分解回收、有色金属涡流分选等设备。着力推进节能环保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合同能源管理、工程承包、设施运营等服务,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节能环保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发展。 (六)机器人和智能制造装备。 面向汽车、机械制造、电子电气、食品加工、医药生产、轻工纺织等行业发展需求,以福沃自控、泰鑫机械等为重点,加快开发锻造、焊接、切割、搬运、码垛、打磨、喷涂、装配等工业机器人产品及其自动化生产线技术,突破发展伺服驱动器、传感器等关键核心零部件,逐步构建“零部件制造、本体集成、系统集成、行业应用和维护服务”完整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链条。围绕河南正旭航空航天 3D 打印焦作基地项目的建设,着力打造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等基础材料制造→建模工具及软件开发→激光快速成型设备等 3D 设备制造及应用产业链。充分发挥中轴明匠智能制造产业园的技术优势,加快对我市传统装备制造行业的智能化改造力度,扩大工业机器人和智能化装备使用范围,提高装备制造生产线的智能化程度,加快我市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三、工作重点 (一)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以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为契机,完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打造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平台。一是依托龙头企业,在农机、矿山机械、工程机械、绿色节能环保装备等领域培育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二是组织实施重大技术装备创新示范工程,推进企业和用户通过协同创新、协同制造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提升自主开发和系统集成能力。 (二)提升基础制造能力。 实施工业强基工程,依托我市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科研机构,瞄准国际国内领先水平,坚持“市场导向、需求牵引、协同创新、优化提升”原则,针对国内产业基础薄弱的关键领域核心基础部件开展一揽子突破和应用计划,着力提升装备制造核心零部件、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制造能力。 (三)推动制造业服务化。 坚持把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型制造作为工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培育发展与工业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制造与服务协同发展。引导和支持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等领域优势企业延伸服务链条,从主要提供产品制造向提供产品和服务转变,由提供设备向提供系统集成总承包服务转变,由提供产品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变。鼓励制造业企业增加服务环节投入,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网络精准营销和在线支持服务等。积极引导大中型骨干企业将研发设计、仓储物流、品牌营销、售后服务等环节剥离,实现服务业与工业在更高水平上有机融合,促进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 (四)推进“机器换人”。 在我市千年冷冻等企业机器换人示范应用的基础上,持续实施机器人“十百千”示范应用倍增工程,在机械、汽车等 10 个重复劳动特征明显、劳动强度大、有一定危险性的重点行业和领域,推动企业规模化示范应用机器人换人工程,提升传统企业制造水平,带动我市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产业发展,培育本地知名品牌。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政府成立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由分管工业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工业和信息化委主任任副组长,工业和信息化委班子成员、有关部门分管负责人及各县(市)区政府分管工业副县(市)区长、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分管工业副主任为成员,全面加强对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工作的组织领导。组织有关部门、重点县(市)区、重点园区和行业专家,建立专门升级团队,加强分析研判,细化政策措施,加大协调推进力度,集中力量开展升级行动。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全力争取并统筹运用国家工业转型升级资金、省先进制造业资金,充分利用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进口免税政策和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贴政策,加大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智能工厂(车间)、“机器换人”和工业强基项目的政策扶持力度。 (三)加强人才队伍培育。 实施企业经营者素质提升计划,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培育一批装备制造产业知名企业家、知名技术专家、知名工匠,更好地推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焦作市新型材料转型升级行动计划 ( 2018 — 2020 年) 为打好我市转型发展攻坚战,加快新型材料创新发展,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增创全产业链竞争优势,特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发展现状。 焦作市原材料工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 23.5% ,产业基础较好,在有色、建材、化工、纳米陶瓷、超硬材料等领域发展态势良好。近年来,我市工业发展方式持续转变,转型升级进程不断加快,为新型材料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全市新型材料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骨干企业规模和带动能力逐步提高,产业集群集聚效应加快形成,形成了有色金属及铝精深加工产业集群、超硬材料产业集群、新型建材产业集群、新能源电池材料和钛及钛合金产业集群。 2017 年,全市规上新材料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64.5 亿元、利税 6.6 亿元,分别增长 19.7% 、 2.0% ,完成工业增加值 12.9 亿元,占全部规上工业的 1.0% ,同比增长 10.8% ,拉动经济增长 0.1 个百分点。拥有卓林数码、飞孟金钢石、大地合金、华晶钻石、广东兴发等一批骨干企业。 2018 年实施重点项目 16 个,项目总投资 36.4 亿元,计划投资 15.9 亿元,项目全部达产后可新增销售收入约 91.8 亿元、利税 10.2 亿元。 (二)面临的形势。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日新月异,全球新材料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新材料与信息、能源、生物等高技术加速融合,创新步伐持续加快,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发达国家先后制定多项国家战略规划,凭借技术和资本优势,主导国际新材料产业发展方向。《中国制造 2025 》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指南,新材料作为十大领域之一,国务院成立了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工信部等四部委印发了《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多个省市相继出台了新材料发展规划和专项扶持政策,新材料产业面临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我省已将新型材料列入河南省推进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主导产业之一和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 12 个重点产业之一。加快发展新型材料,是延伸我市原材料产业链条、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三)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需求牵引、产用结合,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以“企业、产品、技术、项目、基地”五位一体协同发展为基本路径,着力推进精深加工、链式发展,着力推进技术突破、创新发展,着力推进外引内联、集群发展,着力推进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构建以技术创新引领、下游产品带动、骨干企业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四)工作目标。 到 2020 年,新型材料主营业务收入突破 100 亿元,年均增长 18% 以上。 二、重点领域 (一)加快氧化铝应用、铝加工高端化终端化发展。 以焦作市工业产业集聚区、沁阳产业集聚区为平台,现有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为支撑,自西向东依次形成兴发铝业、奋安铝业、焦作万方和中铝中州 4 个铝工业园区,构成一个“ 7 ”字形产业空间布局。依托中铝中州、焦作万方、广东兴发、奋安铝业等骨干企业,构建煤 — 电 — 氧化铝 — 电解铝 — 铝精深加工 — 回收利用产业链。重点发展氧化铝及铝精深加工四大产业链:一是氢氧化铝-精细氧化铝-高端建筑材料产业链,重点发展高纯氧化铝陶瓷、建筑保温阻燃材料、人造大理石、耐火材料、耐磨材料等产业;二是冶金级氧化铝-铝合金-高端铝型材加工链,重点发展汽车、轨道交通等专用高精度工业型材和建筑装饰型材;三是铝合金-压铸件深加工链,重点发展汽车轮毂、车用铝发动机机体及车用仪表盘等零部件;四是板带坯料-压延箔材加工链,重点发展 PS 板、集装箱板材、箔材等。 (二)发展新型化工新材料。 坚持高端化、多元化,依托多氟多、龙蟒佰利联,重点发展动力锂电池电解液用六氟磷酸锂、集成电路用蚀刻剂电子级氢氟酸、电子级硫酸、石墨烯及氟化石墨烯等及二氧化钛颜料、脱硝用钛白粉等一系列化工新材料。巩固晶体六氟磷酸锂、超净高纯电子级氢氟酸生产制造技术及产品指标的国内领先水平。 (三)发展海绵钛及钛合金等金属新材料。 钛合金具有密度低、强度高、耐蚀性好、导热率低、无毒无磁、可焊接、生物相容性好、表面可装饰性强等其它金属不可比拟的特性。生产海绵钛的主要原料为四氯化钛,依托龙蟒佰利联未来年产 30 万吨氯化法钛白粉生产能力,通过目前已经形成的“钛矿-钛渣(富钛料)-四氯化钛-钛白粉”的生产模式,利用已建成的 6 台四氯化钛生产炉,引进国外海绵钛及钛合金先进全自控生产工艺(还原-蒸馏-破碎-铸锭-锻压-成型),充分发挥硫酸法钛白和氯化法钛白耦合优势,实现能源梯级利用、生产物料的循环利用,以年产 3 万吨高端海绵钛及钛合金材料生产项目建设为基础,围绕钛材生产、加工及高端产品开发,建设“焦作钛谷”。 (四)发展新型建筑材料。 一是新型建筑材料。依托强耐建材、国隆实业等企业,重点发展新型墙体材料(装配式建筑 PC 构件、轻质墙体板、保温装饰一体板)低碳节能型住宅模块(复合式加气装配式建筑)等新型建筑材料及制品。推动新型建筑材料模块化、轻质化、多功能化,实现建筑的保温隔热,打造低碳节能型住宅。二是特种玻璃。依托飞鸿玻璃等重点企业,坚持专业化,向建设生产全面满足家电产品使用要求的太阳能光伏玻璃、冰箱用搁层玻璃、注塑玻璃、门面板玻璃,烤箱用 Low-E 节能玻璃、外门印刷玻璃、灶台类玻璃,洗衣机盖板类玻璃等新型特种玻璃方向发展,推动特种玻璃产品上档升级,支持飞鸿玻璃智能化玻璃生产线项目建设,打造我市家电玻璃生产基地。 (五)做强超硬材料。 依托华晶钻石、富莱格、飞孟金刚石、大地合金、鑫锐超硬材料等企业,重点发展高品级金刚石及制品、立方氮化硼和数控刀具、 CBN 涂层高端非标刀具、高纯碳化钨棒材、硬质合金切削刀具、磨料磨具等高端产品,建设国内知名的超硬材料生产基地。 (六)发展新型耐火材料。 依托鑫诚耐火、金鑫恒拓、鸽迪新材料、北星耐火等重点企业,重点发展高温工业用高强防渗耐火浇注料、耐火喷涂料、耐火可塑料等不定型耐火材料以及高性能低蠕变高铝砖等一系列新型耐火材料,打造高品质、高技术含量的新型耐火材料生产基地。 (七)大力发展新型陶瓷材料。 依托维纳陶瓷、宏程陶瓷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氧化锆磨介、氧化锆陶瓷工业结构件、锆基纳米陶瓷、光模块等陶瓷新材料产业。重点支持中兴通讯与维纳陶瓷合作建设的基于 5G 通讯技术的多色系氧化锆陶瓷手机壳项目。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政府成立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工业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工业和信息化委主任任副组长,工业和信息化委班子成员、有关部门分管负责人及各县(市)区政府分管工业副县(市)区长、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分管工业副主任为成员,全面加强对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工作的组织领导。组织有关部门、重点县(市)区、重点园区和行业专家,建立专门升级团队,加强分析研判,细化政策措施,加大协调推进力度,集中力量开展升级行动。 (二)实施项目带动。 发挥项目对新型材料发展的关键作用,全力支持投资大、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建设工作,建立市、县联动监测跟踪服务机制,切实提高项目履约率、开工率、投达产率。 (三)加大政策扶持。 全力争取国家、省专项资金和基金,支持新型材料领域重大科技创新、产品升级、平台建设、节能减排等,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新型材料研发和项目建设。 焦作市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 ( 2018 — 2020 年)   为打好我市转型发展攻坚战,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通信电缆、电子材料、智能终端配件、新型电池、特种光电产品等电子信息制造业优势明显,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快速提升,移动通信技术、云计算、大数据、软件及信息服务业等初具规模,电子信息制造业规上企业达到 15 家。 2017 年,全市规上电子信息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67.5 亿元、利税 5.3 亿元,分别增长 31.2% 、 34% ,但总体规模偏小,   呈现出初级产品多、产业链条短的特点,多数处于产业链前端、价值链中低端,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的产品较少。当前,我市工业正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时期,必须抢抓机遇,把握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加快核心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增强融合创新能力,打造我市经济发展新引擎。 (二)发展思路与目标。 坚持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方向,按照“龙头带动、集群配套、创新协同、链式发展”的思路,立足本市基础,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发展电子制造业、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及产品。紧抓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机遇,加快引进移动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等智能硬件产品,全面提升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以新型信息消费需求为导向,着力推动软硬融合、制造与服务融合、网络与产品融合,延伸传统信息技术产业链条,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构建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力争到 2020 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 100 亿元,年均增速 20% 。 二、重点任务 (一)做强新型电池产业。 支持多氟多承担的国家工业强基工程项目发展,加快推进年产 10000 吨动力锂电池高端新型添加剂生产线达产增效,推进年产 3 亿 Ah 能量型动力锂离子电池组生产线项目建设。 (二)重点发展高端电子材料及元器件。 依托皓泽电子、康耀电子等企业重点发展微型照相装置驱动元件、透明导电玻璃、显示模组等智能终端产品及配件。依托鑫宇光重点发展光隔离器、光纤接口组件和精密金属件等光电通信配件。依托河南国安电子重点发展电磁屏蔽膜、覆盖膜、铜箔基材、散热基材等电子材料。加快推进康耀电子产业园、洹河纳米光电科技产业园建设,支持河南国安年产 720 万平方米高填充性电磁屏蔽膜、皓泽电子年产 3000 万片微型照相智能对焦产品、鑫宇光年产 1500 万只自由空间隔离器等项目建设。依托中兴焦作科技产业园,大力发展各种通讯天线、合路器和分路器等高端电子产品,尤其是基于 5G 通讯技术的光通讯、光产业相关电子产品的研发和制造。 (三)加快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产业。 依托浪潮集团、河南蛮蛮云等骨干互联网企业,重点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及产品。一是做好焦作腾云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支持由浪潮集团等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企业建设焦作云计算中心,发展壮大我市电子商务和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二是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拓展大数据产业链,逐步打造以数据分析、挖掘、组织管理、应用服务为核心的大数据产业集群。重点支持河南蛮蛮云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 (四)抢抓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机遇。 坚持开放发展战略,紧盯国内外人工智能行业龙头企业,加快引进智能终端核心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重点发展移动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等智能硬件产品。 三、政策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政府成立以分管工业副市长为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工业和信息化委主任为副组长,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商务局、科技局以及各县(市)区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分管领导为成员的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加强对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的统筹协调和重要问题研究工作,完善有关政策措施,加大协调推进力度,集中力量开展转型升级行动。 (二)优化政策环境。 全面落实国家、省各项支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政策,用好省市支持转型发展攻坚战若干财政政策,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技术升级、重大项目的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相关产业投资基金的支持,鼓励银行和融资担保机构创新贷款和融资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电子信息产业项目建设。 (三)推动开放合作。 坚持开放发展战略,抢抓国内外电子信息产业转移机遇,充分利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辐射带动作用,发挥区位优势,   依托中德工业城市联盟、省市产业转移对接等系列活动,吸引国内外高端产业、先进技术落地焦作。   焦作市食品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 ( 2018 — 2020 年)   为打好我市转型发展攻坚战,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大我市食品工业产品结构调整力度,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特制定本转型攻坚方案。 一、产业基础 2017 年,全市拥有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 158 家,占规上工业比重 11.76% ,形成了面制品、肉制品、奶制品的精深加工和饮料、休闲食品、调味品等较为完整的产品链。拥有斯美特、蒙牛乳业(焦作)、燕京啤酒(河南月山)、焦作大用、伊赛牛肉等一批行业优势企业,其中,蒙牛乳业(焦作)公司是蒙牛乳业集团在全国最大的全资子公司。 2017 年,全市规上食品产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812.7 亿元、利税 59.1 亿元,分别增长 12.2% 、- 10.9% ,增加值累计总量 170.6 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 12.9% ,同比增长 13.7% ,拉动经济增长 1.8 个百分点。其中, 114 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 二、总体要求和年度目标 以项目建设、质量安全和产业转移为抓手,坚持龙头带动、基地支撑,推动优质原料基地和加工制造一体化发展,巩固提升面制品、肉制品、乳制品等传统产业,积极培育饮料、休闲食品、调味品等高成长性产业,促进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建设竞争优势突出、产业带动明显、结构布局合理、发展后劲充足的食品工业强市。到 2020 年,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000 亿元的目标。 三、重点工作 (一)构建完善 3 大精深加工产品链 1. 小麦-专用面粉-面制品精深加工产品链。 按照规模化生产、上下游配套的要求,重点发展方便食品、专用面粉及面制品精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重点推进斯美特年产 8 万吨方便面自动供粉系统改造等项目。 2. 畜禽-屠宰加工-肉制品精深加工产品链。 加强畜禽养殖基地规范建设,提高工业化屠宰集中度,大力发展冷鲜分割肉、调理肉制品、熟肉制品等三大类主导产品。重点建设博爱伊赛年产 2 万吨清真牛肉熟食制品生产线、修武伊赛高档调理肥牛系列产品生产线技术改造等项目。 3. 牛奶-奶制品精深加工产品链。 扩大蒙牛乳业(焦作)、博农乳业液体奶和乳制品生产规模,加快发展高端奶产品,进一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支持蒙牛乳业(焦作)发展“特仑苏”、“纯甄酸牛奶”、学生奶等高端奶产品,重点建设蒙牛液体奶扩建项目。 4. 玉米-高端制品精深加工产业链。 依托孟州华兴、金玉米等优势企业,加大食用酒精、玉米淀粉等玉米高端制品的研发力度,积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 (二)培育饮料、休闲食品、调味品等 3 大高成长性产业 1. 饮料行业。 加快推进我市果蔬、加工专用菜等原料基地建设,积极发挥我市四大怀药品牌优势,推动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重点建设大伽食品年产 5 万吨固体饮料、明仁药物年产 1 亿瓶高端无气苏打水、栗子园年产 1 万吨苏打果味饮料等项目。 2. 休闲食品行业。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引导产业集聚发展,突出营养功能和风味特色,依托顶旺食品、爱芙帝食品等企业,发展膨化食品、糕点、糖果、果冻、肉松等产品。重点推进恒轩生物年加工 5000 吨果脯、汇力康食品年产 2 万吨牛轧糕点系列产品、斯美特年产 3 万吨休闲食品等项目。 3. 调味品行业。 依托温县品正、立达、京华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复合香辛料、方便汤料、骨素等产品,扩大优势产品规模。重点建设京华食品年产 1.2 万吨天然味源提取系列调味品及食品深加工等项目。 (三)积极培育壮大白酒生产企业规模 依托古温酒厂、怀庆府酒业、沁河酒业等我市重点酒企,鼓励企业在原有生产能力基础上提升产品品质和档次,充分发挥我市四大怀药原产品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怀山药酒、怀菊花酒等系列特色白酒。重点实施古温酒厂年产 1800 吨白酒迁建、太极酒业年产 500 吨四大怀药配制酒等项目。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食品工业转型攻坚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由市政府、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市)区分管食品工业领导参加的联席会议,全面加强对食品工业转型攻坚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组织有关部门、重点县(市)区、重点园区和行业专家,建立专门升级团队,加强分析研判,细化政策措施,加大协调推进力度,集中力量开展升级行动。 (二)积极承接食品产业转移。 瞄准长三角都市化食品、珠三角饮料及调味品和福建沿海地区的休闲食品,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产业转移活动,积极引进国内知名企业投资建厂或开展品牌合作,力争国内外知名食品企业在我市投资,开发生产中高端产品。 (三)强化食品质量安全。 以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为契机,强化质量安全体系建设,鼓励和引导食品企业实施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 HACCP )、良好生产规范( GMP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ISO22000 )认证等,建立健全食品质量追溯体系和食品召回管理制度。 (四)推进两化融合。 围绕设计数字化、生产智能化、系统集成化、管理信息化、经营网络化,全面推进信息化与食品工业融合,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食品工业转型升级。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 年 4 月  11 日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