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转型攻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 关于印发河南省 2018 年转型发展攻坚 “三大改造”实施方案的通知 豫转型办〔 2018 〕 3 号 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转型攻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河南省 2018 年推进工业绿色化改造攻坚实施方案》《河南省 2018 年推进工业智能化改造攻坚实施方案》和《河南省 2018 年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攻坚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8 年 2 月 24 日 附件 1 河南省 2018 年推进工业绿色化改造攻坚 实 施 方 案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打好转型发展攻坚战的实施方案》总体部署,稳步推进工业绿色化改造,特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建立绿色生产的政策导向,以标准为引领,以绿色化改造为重点,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工艺,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实现工业高效清洁低碳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2018 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降低 8% 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同比降低 6.8%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控制在国家下达的目标范围内。 二、重点任务 (一)开展能效水效领跑者行动 1. 主要目标: 培育 20 家企业(产品)进入国家能效、水效“领跑者”名单和节能技术装备、“能效之星”产品目录。 2. 攻坚重点: 制定河南省能效水效领跑者实施细则,在钢铁、合成氨、水泥、电解铝、造纸、纺织等行业开展对标达标活动,引导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实现对标提升。组织发布年度行业能效、水效标杆数据,公开遴选河南省能效、水效领跑者标杆企业。 责任单位: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质监局、财政厅、水利厅、统计局 (二)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1. 主要目标: 培育创建 30 家绿色工厂、 3 个绿色园区。 2. 攻坚重点: 制定并出台河南省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依据《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联合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等第三方机构力量,加快制定符合我省省情的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标准,指导我省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的财政支持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河南省支持转型发展攻坚战若干财政政策的通知》(豫政办〔 2017 〕 71 号)文件要求执行。加大绿色化改造宣传力度,发布绿色制造典型案例。 责任单位: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财政厅、发展改革委 (三)加快提升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水平 1. 主要目标: 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在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行业推进一批重点企业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鼓励规模以上企业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 2. 攻坚重点: 引导企业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按照国家鼓励发展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导向目录,实施技术改造。继续深化开展水污染防治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工作,在造纸、食品加工、制革等 11 个重点行业推行适用的 56 项清洁生产先进技术。在铜冶炼、铅锌冶炼、电池等八个涉重金属重点行业推广《国家涉重金属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先进适用技术推荐目录》中的先进技术,促进全行业清洁水平提升。 责任单位: 省环保厅、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 (四)推进危化品生产企业“退城入园” 1. 主要目标: 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转产、关闭占危化品生产企业总数累计达到 40% 。 2. 攻坚重点: 贯彻落实《河南省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工作实施方案》,推进各地对危化品生产企业和以化工为主导的产业集聚区(化工园区)开展摸底评估工作,督促各地编制本地搬迁改造实施方案,推动有关部门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并落实,完成目标任务。按照《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环保部令第 42 号),对关闭搬迁企业用地依法环境监管。 责任单位: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安全监管局、环保厅、发展改革委 (五)建设静脉产业园区 1. 主要目标: 建设 20 个静脉产业园。 2. 攻坚重点: 以中心城市和人口大县为重点,规划布局建设静脉产业园,加快推进城乡低值废弃物无害化集中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协同处置工业固体废弃物。建设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健全循环经济标准体系。 责任单位: 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环保厅、住房城乡建设厅、质监局 (六)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 1. 主要目标: 加快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试点示范,重点培育新建 1—2 条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生产线,探索行之有效的标准、模式、机制。 2. 攻坚重点: 合理规划水泥窑协同处置企业布局,在距离中心城市适宜的现有水泥生产线中,开展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试点示范;在资源能源密集区开展水泥窑协同处置工业固体废弃物试点示范。推广“中信重工装备 同力运营”模式,提升洛阳中信重工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技术装备水平。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研发水泥窑协同处置核心装备,推动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创新。 责任单位: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环保厅、住房城乡建设厅 (七)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1. 主要目标: 实施“五个 100 ”专项行动,推介 100 项节能环保先进技术、推广 100 种节能环保装备产品、实施 100 个节能环保重点项目、重点培育壮大 100 户节能环保生产企业和 100 家节能环保服务公司。 2. 攻坚重点: 结合我省重点行业和技术需求,以市场换技术、换投资、换产业,加大固体废弃物再生利用、气体有害物质控制及回收利用、环境污染防治及修复、节能低碳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工艺、装备的引进和研发力度。围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任务,积极引导和推广先进适用的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的市场应用。加快发展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合同环境管理等新业态,积极推行节能环保服务整体解决方案。指导举办河南节能低碳环保产品展览会,支持我省节能环保行业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发展,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影响力。 责任单位: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环保厅、科技厅、住房城乡建设厅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实施 紧密联系各相关部门,持续健全职责明晰、协同推进的绿色化改造统筹协调机制和工作格局。加强对全省重点用能单位、万家企业等高耗能及高耗水企业的能源资源利用水平进行摸底调查,健全工业绿色化改造相关统计指标体系及数据共享机制。建立并完善工业绿色转型发展项目库和绿色制造专家库。指导各省辖市、直管县(市)结合本地实际组织编制工业绿色化改造攻坚实施方案。筹备成立河南省绿色制造联盟,凝聚“产、学、研、政、企、银、媒”等多方力量,助力我省工业绿色转型升级。 (二)加强财税支持 充分利用省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绿色化改造。充分利用各级工业转型升级、技术改造、节能减排、科技计划 ( 专项、基金 ) 等资金渠道及 PPP(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 模式,加大绿色化改造相关专项支持力度。落实政府采购支持节能环保政策、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节能节水环保专用设备所得税优惠政策,完善重大绿色化改造项目推进和绩效考评机制。 (三)拓宽融资渠道 拓宽绿色制造融资渠道,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按市场化原则设立和运营绿色产业基金,支持绿色企业上市融资,充分利用专项建设基金、融资租赁、股权投资基金、新三板挂牌融资等金融手段,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绿色制造重大工程建设,加大对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绿色新产品开发和应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与国开行合作,推进落实绿色信贷重点项目。 (四)开展专项节能监察 制定我省工业节能监察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加大工业节能监察力度,严格节能监察工作程序,加强节能监察队伍能力建设。依法规范工业企业用能行为和统计职责,执行《企业拆除活动污染防治技术规定(试行)》(环保部公告第 78 号),做好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引导企业贯彻执行强制性能耗限额和产品能效标准,淘汰落后工艺和用能设备产品,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重点开展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火电、电机、锅炉等专项节能监察,对不符合能耗限额标准要求的企业,依法执行阶梯电价和差别电价政策,倒逼企业进行节能技术改造。 绿色化改造 2018 年攻坚目标任务分解表
标 指 地 区 | 绿色化改造 2018 年目标 |
绿色示范工厂(家) | |
合计 | 30 |
郑州市 | 2 |
开封市 | 1 |
洛阳市 | 2 |
平顶山市 | 1 |
安阳市 | 2 |
鹤壁市 | 1 |
新乡市 | 1 |
焦作市 | 2 |
濮阳市 | 2 |
许昌市 | 2 |
漯河市 | 1 |
三门峡市 | 1 |
南阳市 | 2 |
商丘市 | 1 |
信阳市 | 1 |
周口市 | 1 |
驻马店市 | 1 |
济源市 | 2 |
巩义市 | 1 |
兰考县 | 0 |
汝州市 | 1 |
滑 县 | 0 |
长垣县 | 1 |
邓州市 | 0 |
永城市 | 1 |
固始县 | 0 |
鹿邑县 | 0 |
新蔡县 | 0 |
附件 2 河南省 2018 年推进工业智能化改造攻坚 实 施 方 案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打好转型发展攻坚战的实施方案》总体部署,加快推进工业智能化改造,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求,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试点示范为抓手,着力发展应用智能装备和产品,大力培育新型制造模式,积极打造信息化环境下企业新型能力,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二、重点任务 (一)持续推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 1. 攻坚目标: 推动 100 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 1000 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对标。 2. 攻坚重点: 继续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引导企业建立完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促进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方式变革。选择一批应用效果好、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开展贯标示范,总结推广贯标优秀经验和成果。持续推动企业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分地区、分行业、分阶段评价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建设两化融合发展数据地图。实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服务券制度,对贯标企业给予支持。 责任单位: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财政厅 (二)培育智能制造 1. 攻坚目标: 培育 50 个省级智能工厂、 100 个智能车间,推动 250 家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 2. 攻坚重点: 积极争取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和新模式应用项目、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继续开展省级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培育工作,完善智能化改造项目库,推动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分行业选树一批智能化改造标杆企业,组织召开现场会,总结推广典型案例和经验模式。推动河南省智能制造标准验证工作平台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牵头或参与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制定。 责任单位: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财政厅 (三)推动“机器换人” 1. 攻坚目标: 推动企业规模化示范应用 4000 台机器人(数控机床)。 2. 攻坚重点: 实施机器人“十百千”示范应用倍增工程,在机械、汽车等 10 个重复劳动特征明显、劳动强度大、有一定危险性的重点行业领域和 10 个特色装备园区,推动企业规模化示范应用机器人(数控机床),促进劳动密集型行业及危险作业领域机器人、数控机床示范应用。开展数控机床、机器人产销对接系列活动,推动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产业发展。 责任单位: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财政厅 (四)发展服务型制造 1. 攻坚目标: 培育 50 个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 2. 攻坚重点: 积极争取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继续开展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培育工作,支持省辖市围绕主导产业遴选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进行服务型制造培育,重点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制造、远程运维服务、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供应链管理等新型制造模式,推动制造企业向“制造 服务”转型。 责任单位: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 (五)推动工业云和工业大数据平台建设 1. 攻坚目标: 培育 2—3 个行业工业云平台。 2. 攻坚重点: 支持制造业骨干企业建设一批企业云平台,推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环节资源共享;引导有条件的制造企业、互联网企业开放企业内部和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建设行业工业云平台,逐步打造引领行业发展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推动大数据在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的创新应用。 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 (六)推动制造业“双创” 1. 攻坚目标: 培育 10 个省级制造业“双创”平台, 3—5 个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双创”基地。 2. 攻坚重点: 继续开展制造业“双创”平台、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双创”基地培育,支持制造企业建设基于互联网的要素汇聚平台、能力开放平台、模式创新平台,为企业技术研发创新、生产方式变革和组织管理变革提供支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依托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产业集聚区、高新区建设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双创”基地,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技术资源和配套设施服务,打造制造业“双创”新载体。 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科技厅 (七)培育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1. 攻坚目标: 滚动培育 10 家左右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2. 攻坚重点: 按照以市场换技术、换产业的思路,引进和培育航天云网、明匠智能、树根互联、徐工信息、中机六院等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为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提供技术服务。组织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与制造企业供需对接活动,力争达成一批资金、技术、装备等合作项目,对优秀提供商给予支持。 责任单位: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财政厅 (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智能产品 1. 攻坚目标: 研发应用 10 个以上标志性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 2. 攻坚重点: 实施重大技术装备创新和示范应用工程,推动装备企业“设备换芯”、“生产换线”。围绕智能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成套生产线等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开展智能制造技术及装备研发应用试点示范,推动郑州、洛阳、许昌、新乡建设两岸智能装备产业基地,把洛阳打造成为国内重要的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加快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家居等产品研发及产业化。 责任单位: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科技厅 (九)发展信息安全产业 1. 攻坚目标: 研发应用 5 个以上面向行业特定需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安全产品。 2. 攻坚重点: 推进河南省信息安全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涉密安全终端、分布式密钥管理技术、移动互联网安全技术、有害图像及不良信息内容识别检测技术等研发和应用,推动车规级安全芯片、服务器专用安全芯片、嵌入式超低功耗芯片等安全芯片产业化。以国家移动智能终端公共安全技术基础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打造“安全芯片设计 安全智能终端生产 移动安全服务”全产业链。 责任单位: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 (十)实施企业上云工程 1. 攻坚目标: 推动万家企业基础设施、平台系统、业务应用、生产设备上云。 2. 攻坚重点: 制定《河南省企业上云行动计划( 2018—2020 年)》,整合航天云网、阿里云等知名云平台资源,通过财税支持、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企业将基础设施、平台系统、业务应用、生产设备向云平台迁移,降低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和门槛。推动有条件的互联网企业、制造企业向云应用服务商转型,为企业上云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总结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打造一批企业上云标杆企业。 责任单位: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财政厅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实施。 在省转型发展攻坚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充分发挥智能化改造厅际联席会议的作用,强化配合,共同推动全省智能化改造工作的实施。按照《河南省转型发展攻坚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对各省辖市、直管县智能化改造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各省辖市、直管县(市)政府要建立工作机制,细化推进举措,完善配套政策,抓好组织实施。 (二)建立服务机制。 围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制造业“双创”、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开展智能化改造系列专题培训,推动政府、企业、行业组织负责人转变思想观念、提升能力素质。加强试点示范、智能化改造项目动态管理,建立省市县联动服务机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 (三)完善支撑体系。 加强对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联盟、首席信息官联盟、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两化融合服务联盟河南省分联盟等行业组织的业务指导,完善联盟运行机制,提高联盟资源整合、宣传培训和企业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充分利用省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基金等支持工业智能化改造,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建设智能化改造专家库,发挥行业专家智力支撑作用,为智能化改造提供决策咨询和服务。 智能化改造 2018 年攻坚目标任务分解表
指标 地区 | 智能化改造 2018 年目标 | ||
贯标企业 / 对标企业(家) | 智能化改造企业 (家) | 智能工厂 / 智能车间 (个) | |
合 计 | 100/1000 | 250 | 50/100 |
郑 州 | 10/ 100 | 25 | 5/ 10 |
开 封 | 4/ 40 | 10 | 2/ 4 |
洛 阳 | 8/ 80 | 20 | 4/ 8 |
平顶山 | 4/ 40 | 10 | 2/ 4 |
安 阳 | 4/ 40 | 10 | 2/ 4 |
鹤 壁 | 4/ 40 | 10 | 2/ 4 |
新 乡 | 6/ 60 | 15 | 3/ 6 |
焦 作 | 6/ 60 | 15 | 3/ 6 |
濮 阳 | 4/ 40 | 10 | 2/ 4 |
许 昌 | 6/ 60 | 15 | 3/ 6 |
漯 河 | 4/ 40 | 10 | 2/ 4 |
三门峡 | 4/ 40 | 10 | 2/ 4 |
南 阳 | 6/ 60 | 15 | 3/ 6 |
商 丘 | 4/ 40 | 10 | 2/ 4 |
信 阳 | 4/ 40 | 10 | 2/ 4 |
周 口 | 4/ 40 | 10 | 2/ 4 |
驻马店 | 4/ 40 | 10 | 2/ 4 |
济 源 | 2/ 20 | 5 | 1/ 2 |
巩 义 | 2/ 20 | 4 | 1/ 2 |
兰 考 | 1/ 10 | 2 | 0/ 1 |
汝 州 | 1/ 10 | 3 | 1/ 1 |
滑 县 | 1/ 10 | 3 | 0/ 1 |
长 垣 | 1/ 10 | 3 | 1/ 1 |
邓 州 | 1/ 10 | 3 | 1/ 1 |
永 城 | 2/ 20 | 4 | 1/ 2 |
固 始 | 1/ 10 | 3 | 0/ 1 |
鹿 邑 | 1/ 10 | 3 | 1/ 1 |
新 蔡 | 1/ 10 | 2 | 0/ 1 |
附件 3 河南省 2018 年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攻坚 实 施 方 案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打好转型发展攻坚战的实施方案》总体部署,推动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提速升级,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推进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新产品开发为重点,以“三对标四提高”为抓手,引导和推动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实施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大规模技术改造,创建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开发一批标志性新产品,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终端化、高效益发展,不断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增强企业内生发展动力。 2018 年启动万户工业企业,完成 5500 家规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技术改造投资不低于 4200 亿元,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超过 20% 。培育 6 家左右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二、重点任务 (一)推动大规模技术改造提速升级 1. 目标任务: 技术改造投资增长高于工业投资增长 10 个百分点以上,全省 25% 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新一轮技术改造。 2. 攻坚重点: 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在全省企业持续开展“三对标四提高”活动,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和体系,推动企业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促进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引导示范项目把技术改造与创新创业、对标达标和新产品开发有机结合,不断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增强企业吸引力和竞争力。全面实施“十百千万”技改提升工程。省重点抓好 10 个制造业创新中心项目、省市共同抓好 100 个创新型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和 1000 个以新产品开发为主的技术改造重点项目、省市县三级联动合力抓好 10000 个企业技术改造项目。 责任单位: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质监局、工商局、科技厅 (二)培育建设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1. 目标任务: 遴选确定 5—8 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单位,正式认定 5 家左右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2. 攻坚重点: 按照《河南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加快推进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建设和遴选、认定工作。指导有条件的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争创国家级创新中心。全面落实省政府有关创新中心培育建设的财政支持政策,制定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考核评估和补助办法。 责任单位: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财政厅、科技厅、发展改革委 (三)强化工业强基工程 1. 目标任务: 实施 10 项工业强基示范项目,争取 1—2 项列入国家工业强基工程。 2. 攻坚重点: 聚焦数控机床、机器人、轨道交通装备等高端装备领域和新型材料核心基础部件,发布工业强基年度实施指南,力争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克一批先进基础工艺和基础零部件。按照国家工业强基工程重点产品、工艺“一条龙”应用计划工作要求,梳理我省产业链重要环节,加快工业强基成果推广应用,促进整机(系统)和基础技术互动发展。 责任单位: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省科技厅 (四)推动新产品研发及市场推广 1. 目标任务: 工业企业完成研发及投产新产品合计达到 1000 项以上。 2. 攻坚重点: 全面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制造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实施意见》。制定河南省工业新产品综合评价(认定)办法,支持企业适应和引领消费升级趋势,开展技术革新和改造,大力开发新产品,加快产品升级换代。依托省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加快建设河南省新产品开发及推广应用网上服务系统并投入运行,构建企业自愿申报、省市县三级联动、职责分工明确的新产品开发综合管理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在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新产品研发方面的作用,构建产学研互动服务体系。分期分领域发布《河南省重点鼓励使用优质工业产品目录》。 责任单位: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省教育厅、质监局、工商局、科技厅、发展改革委 (五)支持创新型企业技术改造项目 1. 目标任务: 支持 100 个创新型企业技术改造示范项目。 2. 攻坚重点: 围绕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培育)企业、创新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质量标杆企业、工业品牌示范企业、工业设计企业等创新型企业,以及“双百”企业、隐形冠军、小巨人企业、白酒业“五朵金花”企业等,引导企业实施一批技术改造示范项目。 责任单位: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财政厅 (六)开展工业精品评选及推广 1. 目标任务: 分领域完成 2017 年度河南工业精品评选及推介,评选工业精品 100 项,并以各种形式进行推介。 2. 攻坚重点: 按照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质量过硬、美誉度高的标准要求组织开展河南制造精品评选,向研发单位和主要研发人员颁发奖牌、证书。以工业消费品和食品为重点,联合省内主流媒体和各类宣传平台,组织开展“精品河南”品牌推介系列活动,开展知名品牌“全国行”“网上行”“进名店”等活动。 责任单位: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商务厅、质监局、工商局 加强质量品牌和技术标准建设 1. 目标任务: 2018 年创建 20 个省级“质量标杆”,培育 1—2 个全国“质量标杆”;培育 10 个省级工业品牌示范企业、 1—2 个国家级工业品牌示范企业。 2. 攻坚重点: 深入开展“质量标杆进百企”、质量标杆创建、质量诊断、质量标杆对标培训、质量标杆标准化等活动,支持行业龙头企业、重点院校、科研机构主导和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和推广应用示范。支持企业争创国际知名品牌、国家级知名品牌、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工业大奖、中国质量奖、国家级质量标杆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争创消费品“三品”战略示范试点城市。认真筹备参加首届中国自主品牌博览会。 责任单位: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商务厅、质监局、工商局 (八)加大首台(套)重大装备研发和应用 目标任务: 研发 100 个以上技术水平先进、市场需求潜力大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攻坚重点: 鼓励企事业单位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重点在高端装备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提升我省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责任单位: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厅、河南保监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省转型发展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技术改造厅际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结合全省转型发展攻坚年度考核评价,严格开展各地企业技术改造攻坚情况考核,对考评先进的地区通过量化给予资金倾斜。坚持日常督查与定期督查相结合,加强对工作推进、任务落实、发展成效的情况通报、跟踪检查和督查督办。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要紧盯技术改造攻坚年度目标任务,结合本地实际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分解任务目标,细化配套政策措施。 (二)加快平台建立。 切实加强与统计部门沟通协调,完善统计监测制度,建立与国家统一的技术改造项目统计指标。省市县三级联动,建设全省统一的技术改造项目和新产品开发网上登记管理平台,健全项目管理服务体系,使技术改造服务平台、新产品登记服务平台和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平台互联互通、有效对接,实现一个平台办理、一站式服务。 (三)财政金融支持政策。 研究发布《河南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指导目录》,引导企业和民间资本投资投向。创新产融合作模式,以洛阳、许昌为试点,制定实施技术改造信贷支持计划。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针对企业技术改造的信贷新品种,开设企业技术改造融资“绿色通道”,推动金融机构简化贷款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间,对重点技术改造和工业强基工程项目优先给予支持。创新投资基金管理运行模式,鼓励各地发起设立一批子基金,加快项目遴选和投放。充分利用省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基金等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 (四)突出项目管理。 积极谋划储备一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实行省、市、县三级管理,建立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储备库。按照“加快谋划一批、加快开工一批、加快续建一批、加快建成一批”的要求,滚动实施 1000 项以上省级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抓好项目动态监测,实时通报重点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提高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开工率和投产达产率。 技术改造 2018 年攻坚目标分解表
指标 地区 | 技术改造 2018 年目标 | ||
工业投资 (亿元) | 工业技改投资 (亿元) | 实施技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家) | |
合 计 | 21000 | 4200 | 5500 |
郑州市 | 1296 | 259 | 562 |
开封市 | 839 | 168 | 257 |
洛阳市 | 2083 | 417 | 446 |
平顶山市 | 727 | 145 | 168 |
安阳市 | 1073 | 215 | 215 |
鹤壁市 | 589 | 118 | 136 |
新乡市 | 963 | 193 | 258 |
焦作市 | 1688 | 338 | 295 |
濮阳市 | 905 | 181 | 241 |
许昌市 | 1626 | 325 | 392 |
漯河市 | 817 | 163 | 168 |
三门峡市 | 1126 | 225 | 155 |
南阳市 | 1999 | 400 | 504 |
商丘市 | 954 | 191 | 269 |
信阳市 | 713 | 143 | 261 |
周口市 | 1000 | 200 | 278 |
驻马店市 | 808 | 162 | 345 |
济源市 | 224 | 45 | 58 |
巩义市 | 387 | 77 | 114 |
兰考县 | 127 | 25 | 61 |
汝州市 | 139 | 28 | 39 |
滑 县 | 78 | 16 | 50 |
长垣县 | 155 | 31 | 36 |
邓州市 | 141 | 28 | 39 |
永城市 | 163 | 33 | 40 |
固始县 | 166 | 33 | 48 |
鹿邑县 | 151 | 30 | 28 |
新蔡县 | 62 | 12 | 37 |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