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致富路 村民腰包鼓 ——访市工信委派驻南杨村第一书记唐烨

南杨村,位于郾城区裴城镇东北,由南杨村、萧庄村、郭庄村三个自然村组成,近2000人,共有可耕地2700多亩。村里目前仍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养殖业为辅。近两年,通过土地流转,村里的部分农田种上了辣椒、烟叶经济作物,提高了农民收入。目前,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村内的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观,受到了村民们的普遍称赞。

硬化路面、清理垃圾、栽种花卉绿植……村容村貌的新变化让郾城区裴城镇南杨村的村民们心里乐开了花。而这些变化离不开市工信委派驻在南杨村的第一书记唐烨和南杨村村干部及村民们的共同努力。

基础强 乡村美 村民乐

近日,记者来到南杨村进行采访。刚走进南杨村,看到的是村里干净整洁的道路。“这路上的卫生可都是村民们自己组织打扫的。”南杨村村主任杨青安告诉记者,如今的南杨村利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有利时机,开展全村的卫生整治活动,实行村干部包组,组内划片,家家轮流,人人参与的长效机制,调动了广大村民自觉整治村内环境卫生的自觉性。

“村干部定期检查卫生情况,每月汇总情况,表扬好的,整改差的。目前,南杨村的卫生面貌得到了较大改善。”杨青安说。

在村广场,广场上不仅有健身器材,还有一个大戏台,几位村民正在一起唠家常。看到记者来了,村民刘跃民走上前对记者说:“你们看,现在村民的文化生活比以前丰富多了,节假日可以听戏不说,平时还可以在这里锻炼身体。”

唐烨告诉记者,在入村后的走访中,一些村民向他建议,希望村里能有一个可以健身的文化广场。唐烨了解详细情况后,便与村干部协商,建设一个文化广场,并配备一些健身器材。在唐烨和村干部的努力下,村里把一个临着道路的废弃的养殖场拆掉,整理出一片空地,修建了一个有三四百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如今,文化广场上已经安装了第一套健身器材。“第二套健身器材已经协调好了,马上就能安装。趁着修建文化广场,我们还给村里还安装了路灯,方便村民晚上出行。”唐烨说。

记者了解到,南杨村在原来已竣工的标准村室建设、幸福院建设和初步建成的文化广场的基础上,根据广大村民的意愿,在市工信委和镇党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增投资五万元,建成了村戏楼,不仅完善了村文化广场的功能和设施,也为南杨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南杨村村容整洁、乡风文明、邻里和谐,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习就业、致富的热情高涨,村干部工作的主动性、自信心、凝聚力、为民服务的意识有了很大的转变。

谋发展 抓项目 同致富

“我们村里现在和其他村里不一样的是,村里的房子都是平房,没有人盖楼房。结合南杨村实际,我们请漯河简好太阳能公司入村调查,宣传太阳能光优发电的知识,并与村里达成投资意向,初步安装了一批光伏太阳能。”唐烨告诉记者,由简好公司在村里选择10户信誉好、有能力的村民作为示范户,安装了10KW太阳能光伏电站作为村内光伏发电的试点开始运营。

在村室大门口,记者在房顶上看到了安装的太阳能。“太阳能安装后,发的电就卖给国家电网。获得的利润会给入股的村民发放,也是一部分收入。下半年,我们将加快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的实施,再选出30户带动户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实现装机容量300KW。目前,有一户示范户正在办理申请安装手续。”杨青安说,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情况来看,每天可以发电五六十度,每度卖价将近1元,每天会有五六十元的收入。如果安装的农户多了,效益会更可观。

像大部分的村庄一样,南杨村里有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村里就剩下一些妇女、老人和孩子。有的村民闲不住,就找一些活儿干。村民马培兰就是其中的一位,由于她丈夫高位截瘫,家里的重担就压在了她的身上,为了增加收入,空闲时她就给镇上一些商店加工夏凉被及衣服等。

在马培兰的家里,记者看到她正在使用缝纫机缝夏凉被。她告诉记者:“我也是刚拉货回来,缝一个才一块多,干这活儿不影响我照顾家人,有时候三五分钟就能缝一个夏凉被,多的时候能缝五六十个,少的时候也能缝30多个,基本上能顾住一天的开销。现在村里很多像我这样给人家干活的,都是把活拿到家里干,弄好再送过去。”

“像马培兰这样的在家接活儿干的还有好几家,为解决农村妇女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发挥她们的优势,我们正筹划在村里建一个服装加工厂,把活儿拉到村里,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另外,南杨村农机专业合作社也在筹划中。”唐烨说。

杨青安说:“唐书记来到我们村后,不仅完成了南杨村夏季禁烧工作和裴城镇‘三夏’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督导工作;还利用春节对村里的困难户进行了慰问,为村室购买了一台55英寸的电视机。这些虽然都是小事,但对于我们南杨村的村民来说,都是实事。”

南杨村村风村貌的变化,村干部和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采访中,不少村干部和村民对唐烨书记竖起了大拇指,有的村民从刚一开始的有些怀疑,到如今完全把唐烨书记当作了村里人,几天看不到唐烨就得问问村干部咋回事。

强党建 求实效 做表率

唐烨驻村后,从坚持民主集中制和规范程序入手,围绕党支部建设和村务管理指导村“两委”改进工作方法,帮助健全完善党员大会、组织生活会、党费收缴等制度,努力把村“两委”建设成为维护民族团结、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

要想把大伙凝聚在一起搞发展,必须要发挥村党支部强大的战斗堡垒作用。这是唐烨驻村后最大的感触,本着这个目标,他先从村“两委”班子入手,与村干部一起学习、一起工作,同时健全规范工作制度,在具体工作中做好传帮带。

在南杨村,共有35名党员,年龄最大的党员已经88岁了。唐烨告诉记者,在平时工作中,他会每月定期组织村干部和党员们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开展工作,并且深入学习廉洁自律准则,按照“干净做事,清白做人”的原则,继续配合镇党委、镇政府搞好“阳光三权”建设。

“按照上级党委的布置,开展‘两学一做’活动,每月十号组织村干部和在家的党员学习,村里的党员都会放下手里其他活儿,积极参加每一次的学习。”唐烨说,“我们还将村里思想进步的村民吸收进来,通过老党员与新党员结对子的方式,一帮一指导,为基层组织注入新鲜‘血液’。”

杨青安介绍,在唐烨书记的带领下,村里日新月异,发生了巨大变化。村西的荒地原来垃圾成堆,如今硬化了路面,村民的房前屋后也栽上了绿化苗木,村民现在就是生活在小花园里。

一桩桩实事,一项项变化,彰显出南杨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也为干部赢得了民心。

谈到未来,唐烨满怀憧憬:“这仅仅是工作组帮扶后村子初步的变化。下一步,将继续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一步完善村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另外就是结合上级精准扶贫政策,制订困难户脱困方案和残障人士、残疾儿童康复计划并开始实施。我们会发挥村‘两委’干部和村民的集体智慧,把南杨村建设得更好,让群众早日奔小康!”

转自2017年4月13日《漯河晚报》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