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战略眼光、全球视野,最大限度赋予园区人才工作先行先试自主权,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给予更大人才评审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
●秉承“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理念,让各类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生活零时差、零落差、零温差,以“最优生态”引“最强大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近日,他在同以色列总统赫尔佐格通电话时特别指出,中以双方合作打造了中以常州创新园等标志性项目,创新成为两国关系的亮点和助推器。创新驱动发展,人才引领创新。常州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突出人才制度、载体、资金、生态“四个优先”,推动中以常州创新园成为“创新浓度最高、创业热度最高、人才密度最高”的国际化科创园区。
突出“优先支持”,推动人才制度先行先试。人才竞争本质上是制度竞争。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是构筑人才制度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之举。要坚持战略眼光、全球视野,最大限度赋予园区人才工作先行先试自主权,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给予更大人才评审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凡是紧缺急需的人才,园区自主评审;凡是企业认可的人才,园区自主举荐。用好创新在高校院所、创业在园区企业“双聘制、双落户”以及“高层次人才编制周转池”等人才政策礼包,破除国际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加快构建具有全球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作出常州贡献。
突出“优先赋能”,推动人才“磁场”聚变裂变。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常州地处长三角几何中心,致力于打造长三角创新中轴和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中以园作为中以合作标志性项目,有基础也有信心成为创新发展、人才集聚“标志中的标杆”。要加快建设中以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全力打造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专业研发平台,推动江苏省中以产业技术研究院、中以国际创新村、孵化加速平台与展示推广平台等“一院一村两平台”成为国际人才集聚“强磁场”。持续提升以色列江苏创新中心离岸平台功能,拓展对接以色列一线创新资源,“驻点引才”“离岸孵化”。借鉴以色列人才培育经验,深化“新工科”创新创业人才联合培养模式,加快建设“中以科创学院”,打造面向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培育基地。“十四五”期间,推动以色列企业申请“共建计划”30家以上,促成中以技术合作项目30个以上,招引“犹太 ”项目180个以上,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000名以上。
突出“优先保障”,推动人才投入高能高效。人才投入是赢得未来的战略性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要舍得下本钱,放得开手脚。在加大投入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定向发力、精准滴灌,力争发挥资金最大效益。强化财政投入引导作用,在人才专项资金中安排专门资金,加强对园区人才项目引育绩效的杠杆激励。深入挖掘以色列诺贝尔奖得主、高层次专家等人才“富矿”,实行“一人一策”“一事一议”,给予最高1亿元支持。突出资本输入和多元投入,发挥人才金融对产才融合的催化功能,引导产业化、社会面资金向园区人才项目集聚。加大“人才投”力度,提高“人才贷”额度,扩大“人才保”规模,建立覆盖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的投贷联动、投保联动、投债联动体系。设立中以创业投资基金和天使投资专项资金,精准赋能不同阶段创新企业。深化“龙城英才计划”和“科创苗圃计划”联合扶持机制建设,抢抓全面注册制机遇,强化资本市场服务,助推园区高成长型人才企业股改上市和再融资。
突出“优先促进”,推动人才生态提档提质。人才竞争拼政策更拼环境,比真金更比真心。当前,“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在常州叠加交汇,为在更大范围集聚高端要素创造了有利条件。秉承“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理念,加快国际学院、国际医院、国际社区等公共设施建设,提升园区国际化水平,让各类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生活零时差、零落差、零温差,以“最优生态”引“最强大脑”。充分发挥“中以园公开课”“你好,以色列”“以色列之夜文化节”等科技文化交流品牌作用,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国际人文交流活动,扩大国际人才合作“朋友圈”。着眼满足国际化人才链发展需求,积极布局现代商务、时尚文化、高端诊疗、数字经济等城市新功能、新业态,整体提升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和承载力,进一步打响“‘常’爱人才、‘州’到服务”的人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