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工信规 -2022-6号
洛工信〔2022〕107号
洛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中共洛阳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关于印发《洛阳市重点企业引进人才工作细则》的 通知
各县区人才工作领导机构、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市直有关单位,市管有关企业:
《洛阳市重点企业引进人才工作细则》已经市委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洛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中共洛阳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年8月31日
|
(此件依申请公开)
洛阳市重点企业引进人才工作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大力引进制造业重点产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以创新为引领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标先进地区经验做法,制定本工作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所称重点企业,指的是制造业领域重点企业,主要包括:
(一)量子信息、氢能与储能、类脑智能、未来网络、生命健康、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领域关键技术研发应用企业。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及网联汽车、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领域关键技术研发应用、产品生产及配套企业。
(三)装备、汽车、食品、轻纺、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领域研发生产及配套企业、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
(四)为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基础支撑、技术研发、场景应用、产品供给、核心服务的行业领军企业。
(五)支撑推动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新兴产业重点培育、传统产业提质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其他行业领军企业。
(六)洛阳市风口产业重点发展十大产业集群关键环节研发生产及配套企业。
第三条 本细则所称引进人才,系以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政策支持和生态优化为牵引,着力引进高层次技术研发、高水平经营管理、高素质专业技能等急需紧缺人才。
第四条 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重点企业引进人才工作由市委人才办统筹协调,市工信局、市人社局、市委军民融合办、市发改委、市国资委、市科技局等相关市直单位共同参与,县区相关部门配合协作,形成引才聚才合力。
第五条 企业系引进人才的主体,要创新引才方式、完善引才途径,通过引才用才留才,加快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构建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机制,大幅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第二章 引才界定与标准
第六条 重点企业引进人才的范畴界定如下:
(一)从市外全职或柔性引进的来洛为洛工作人才。
(二)市内符合引才标准、但未受聘本市重点企业从事研发生产或经营管理工作的人才,纳入重点企业引进人才范畴。
(三)已在洛工作或柔性引进的人才,按照《 洛阳市高层次人才认定和支持办法 》执行。
第七条 重点企业突出引进以下人才:
(一)制造业领域基础理论研究、核心技术开发、重大工程管理等方面的核心专家及团队;先进制造业主机、动力装备、功能部件、数控系统、核心软件等领域掌握自主知识产权、能够突破关键技术的核心专家及团队。
(二)具有国际视野的一流企业家,特别是世界 500强企业总部董事会成员、首席技术官或技术研发负责人;国际著名金融机构和国际著名会计事务所首席执行官或首席专家、中层正职管理人员或技术岗位负责人。
(三)具备世界一流、国家和行业顶尖技能水平的 “ 大国工匠 ” ;掌握 “ 独门绝技 ” 、具有良好产业化前景和专精特新企业、单项冠军企业生成潜质的特殊技能人才。
(四)洛阳市风口产业重点发展的十大产业集群重点领域掌握紧缺或核心技术,能够为企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
第八条 重点企业引进的青年人才,一般不超过 40岁,取得同行专家充分认可,具有较强成长潜力,能够在企业研发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挑大梁、当主角。应符合下列标准之一:
(一)按照《 洛阳市高层次人才认定和支持办法 》认定的青年拔尖人才。
(二)具有较强科学研究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主持或参与过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或为 2项以上授权发明专利的主要发明人、或为某项国家标准起草人,主要成果产业化前景好。
(三)世界 500强企业中层管理或技术人员,中国500强企业、中国制造500强企业中层正职管理或技术人员,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高管或核心技术研发人员,数字化转型领域行业领军企业高管或核心技术研发人员。
(四)服务型制造领域领军企业负责工业设计服务、定制化服务、供应链管理、共享制造、检测检验认证服务、全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节能环保服务、生产性金融务的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或项目负责人;制造服务业领域业领军企业高管,或战略规划、知识产权管理、财务管理金融分析、品牌建设与管理、风险评估、国际商务与经济律等核心业务负责人。
(五)电子元器件、轴承、齿轮、液压件、气动元件、封件、链传动、传动件、紧固件、弹簧、粉末冶金件、模等基础制造技术领域的高级职称人员。
(六)相当于上述层次的其他青年人才。
第九条 重点企业加大引进潜力人才工作力度,解决企业急需紧缺人才,又为企业战略发展积蓄力量,形成推动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 “ 蓄水池 ” 。应符合下列标准之一:
(一)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英国 QS世界大学排名、美国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中国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前100高校的博士毕业生;国内 “ 双一流 ” 建设高校(前述范畴高校除外)博士毕业生;其他高校获评优秀毕业生或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博士毕业生。
(二)国内 “ 双一流 ” 建设高校获评优秀毕业生或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硕士毕业生;纳入 “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 高校和学科专业的硕士毕业生;其他高校授权发明专利发明人、或获得创新创业等各类省级以上竞赛荣誉称号。
(三)毕业于 “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 高校和学科专业、或授权发明专利发明人、或获得创新创业等各类省级以上竞赛荣誉称号、或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毕业设计)本科毕业生。
(四)极具某方面天才能力和独特潜质的学生或毕业生。
第十条 鼓励重点企业面向生产一线,大力引进中等以上职业资格急需紧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应符合下列标准之一:
(一)具备较高技艺,有较强的培养徒弟、传授经验能力。
(二)在技术革新、技术改造中作出重要贡献,取得较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在行业中具有领先的技术技能水平,并在某一生产工作领域总结出先进的操作技术方法,取得较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在开发、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方面有突出贡献,取得较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十一条 重点企业引进人才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热爱祖国,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二)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具备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四)无侵犯知识产权行为,无不良社会信用记录。
第三章 工作职责
第十二条 市工信局工作职责:
(一)贯彻落实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决策部署和市委人才办工作安排,结合实际及时报告工作、提出建议。
(二)动态分析全市重点产业发展趋势和重点企业引进人才需求,动态研判与洛阳产业发展 “ 136 ” 工作举措相适应,与传统产业提质发展、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和数字化转型相适应的引才用才方向、领域。
(三)根据本行业发展需要,配合市人社局完成《洛阳市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需求指导目录》的资料收集和动态编制工作。
(四)配合市委人才办、市人社局组织重点企业引进人才申报认定、待遇落实、跟踪服务等工作。
第十三条 其他相关部门和单位职责:
(一)市委军民融合办负责军民融合领域重点企业人才引进工作的组织申报、供需对接、配套政策、跟踪服务等。
(二)市国资委负责市属企业人才引进工作的组织申报、供需对接、配套政策、跟踪服务等。
(三)市发改委、市科技局等相关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十大产业集群重点企业人才引进工作的组织申报、供需对接、配套政策、跟踪服务等。
(四)市委外事办、市委军民融合办、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国资委参与重点企业引才认定工作。
(五)市委外事办、市委军民融合办、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市国资委、市事管局、市税务局按照职责分工,做好重点企业引才的待遇落实。
(六)各县区人才办、工信部门参照市委人才办、市工信局履行相关职责,负责本地重点企业引进人才的组织实施和政策落地工作。
第十四条 重点企业引进人才工作遵循以下程序:
(一)征集用才需求。市工信局按季度征集重点企业人才需求信息,动态编制《洛阳市重点企业引进人才产业细分指南》。
(二)开展引才对接。根据重点企业人才供需动态,由市、县区工信部门为企业和人才搭建平台、洽谈对接。顶尖人才、领军人才实行一事一议、一人一专班。
(三)组织签订合同。重点企业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与引进人才签订 5年工作(聘用)合同,提供相应工作条件,发挥引进人才效应。市委人才办、市委外事办、市委军民融合办、市人社局、市国资委做好指导工作。
(四)落实政策待遇。市委人才办统筹协调各相关都门,落实重点企业引进人才的政策待遇。县区和重点企业根据市引才政策和企业用才合同匹配相关待遇。
第四章 政策待遇
第十五条 重点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支持政策和待遇按照《洛阳市高层次人才认定和支持办法》执行。
第十六条 重点企业引进的青年人才、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符合《洛阳市高层次人才认定和支持办法》、《洛阳市支持青年人才就业创业若干举措》等的,按照 “ 就高从优不重复 ” 原则,享受相应政策和待遇。其他人才政策待遇如下:
(一)市 社会科学 规划项目、市级重大科技创新专项每年分别安排不低于 30%、20%的项目,用于支持40岁以下青年人才, 市级重大科技创新专项最高给予 300万元补助资金。
(二)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首次在洛缴纳社保,可享受每人每月 2000元的生活补贴,最长发放36个月。新引进全职在站博士后,享受博士后研究人员生活补贴10万元。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具有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技师)、本科毕业生(技师),首次在洛就业,3年内根据社保缴纳情况,可分别享受每人每月1500元、1000元的生活补贴,最长发放24个月。
(三)优先享受租住政府统建或用人单位自建的人才公寓,优先享受租房补贴、购房补贴等相关政策。
(四)县区和重点企业可分别匹配相应待遇。
第十七条 发挥企业引才聚才用才主体作用
(一)鼓励企业积极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每年择优资助 100名重点产业人才,给予企业薪酬补贴,同一企业最高补贴100万元。
(二)对新招用毕业年度或离校 1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且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中小微企业,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补贴标准为每人1000元。支持各类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帮助企业引进青年人才,引才成效突出的给予最高 10万元 奖励。
(三)支持在洛企业与国内知名高校(院系)合作,设立产学研基地、研究生培养(实训)基地,视规模和效益给予 10-20万元补贴。
(四)引导和鼓励企业设立实习(见习)基地,吸引优秀大学生来洛实习(见习),见习期内给予不低于本地最低工资标准 80%的生活补贴。
(五)国有企业可自主制定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激励政策,引才投入视为当年考核利润;支持国有企业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人才,鼓励设立首席研究院、首席工程师等专业技术岗位吸引高层次人才,所引进的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工资不受当年单位工资总额限制。
第五章 跟踪服务
第十八条 实行重点企业引进人才跟踪服务。
(一)创新引进人才服务方式。紧紧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发展,根据《洛阳市重点企业引进人才产业细分指南》,绘制 “ 产业链图谱 ” 和 “ 人才地图 ” ,引导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帮助重点企业对接人才,指导重点企业组团外出招才引智。引进一批延链、补链、强链人才,形成了以产引才、以才促产的良性循环。
(二)建立重点企业引进人才问题信息库。定期收集梳理重点企业高层次人才个性诉求和其他人才共性问题、人才引进和后续管理中的问题等,建立问题信息库,动态收集、定期更新、能入尽入。
(三)全面推进人才服务不见面、 “ 一站式 ” 服务机制。依托市政务服务大厅,大力推行线上 “ 一网通办 ” ,线下 “ 一窗受理 ” ,所有业务 “ 一站式 ” 办理。
第十九条 加强重点企业引进人才日常管理。
(一)建立重点企业引进人才工作信息共享机制。各县区及时掌握辖区内重点企业引进人才工作情况,包括人才供需对接、引才工作创新、政策待遇落实、存在问题及解决情况等,相关工作信息及时共享。
(二)指导重点企业加强引进人才后续培养力度。建立常态化储备、科学化培养、精细化管理的人才体系,支持引进人才参加高水平会议、专项培训、专业技能竞赛等,加大应届毕业生培养力度,帮助其尽快适应岗位、发挥专长、贡献才智。
(三)加大重点企业引进人才宣传力度。通过新闻煤体等渠道,大力宣传我市的基础优势、政策优势、环境优势,大力宣传重点企业的发展成就、发展规划、发展潜力,切实增强引才聚才的吸引力。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本方案之附件《洛阳市重点企业引进人才产业细分指南( 2022-2023)》为指导性文本,定期发布,根据我市产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实行动态调整。
第二十一条 本方案由市 工业和信息化 局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有效期2年。
附件:洛阳市重点企业引进人才产业细分指南( 2022-2023)
附件
洛阳市重点企业引进人才产业细分指南
(2022-2023)
一、未来产业
(一)量子信息
( 1)技术研发: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方向相关材料、共性技术、核心器件、装置制备等关键技术。
( 2)产业发展:新型高性能计算平台,量子信息前沿技术研究中心和产业培育中心,量子通信核心设备、传输干线、系统平台、应用产品。
( 3)应用推广:量子 智慧城市,量子 工业互联网,量子 金融服务,重力测量、地震预警、目标探测、大气参数遥感测量、气候监测、地下勘测、排污监控、空中交通管制等领域量子成像技术应用。
(二)氢能和储能
( 1)技术研发:节能高效催化产氢工艺,镁基储氢材料,光电储能材料,光催化水分解获取清洁氢能源,光合生物制氢,氢燃料电池关键材料,氢燃料电池电堆、动力系统、电驱动系统、氢能源装备、氢储存和加注。
( 2)产业发展:氢制备,氢能装备、燃料电池及核心零部件等产品化设计和工程化制造,氢燃料电池整车制造及配套零部件。
( 3)应用推广:氢能与储能规模化、商业化终端应用场景,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
(三)类脑智能
( 1)技术研发:类脑智能、人机混合增强智能等前沿技术研究,感知识别、知识计算、认知推理、运动执行等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类脑心智计算理论体系研究。
( 2)产业发展:类脑芯片与系统、类脑计算机、类脑智能机器人、脑控设备、智能假体等研发和产业化,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人机交互、灵活精准控制、群体实时协同等特征的智能化设备,模式识别、智能语义理解、智能分析决策等理解产品。
( 3)应用推广:提供知识图谱、算法训练、产品优化、安全可控等共性服务的开放性云平台,推动类脑智能技术和设备在医疗、教育、交通、物流、金融、文化、旅游、安防、灾害预警等领域应用,煤矿智能化。
(四)未来网络
( 1)技术研发:太赫兹通信,通信感知一体化,通信与人工智能融合,安全隐私计算,链上链下高效协同,跨链互联互通。
( 2)产业发展:基于6G的网络基础设施、智能终端、电子元器件等探索和储备;数据中心内部网络和出口设备、内容分发网络、云服务平台、域名系统等IPv6改造,IPv6业务接入和承载,卫星制造和运营,北斗三代升级改造。
( 3)应用推广:感知互联网,智慧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空天智联网,全息通信,区块链能源供应链服务、交易服务,文旅产业链管理区块链应用,政务数据互认服务,工业制造、农产品、消费品、药品等防伪溯源应用。
(五)生命健康
( 1)技术研发:基因细胞、疫苗、高性能影像设备、精准快诊试剂及临床治疗新技术研发,常见高发病基因大数据研究,食管癌全外显子的DNA测序和RNA测序。
( 2)产业发展:细胞技术临床应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工业应用,新型疫苗,基因工程药物,细胞治疗产品,体外诊断产品口服抗艾滋病药品,抗乳腺癌单克隆抗体药物,肺动脉高压与糖尿病抗体新药,血友病长效治疗药物,单克隆抗体药物,高端医用耗材,先进医疗设备。
( 3)应用推广:支持医药企业、医疗机构共建 “ 两型产品应用示范基地 ” ,推进基因技术在传染病检测、肿瘤筛查、出生缺陷筛查、遗传病筛查、血液筛查等领域的应用。
(六)前沿新材料
( 1)技术研发:智能仿生材料、石墨烯基新材料、第三代半导体材料、超导复合材料、液态金属、先进储能材料等前瞻性研究,新型人工晶体、碳基新材料、高性能生物基全降解村料、石墨烯改性材料与创新元器件等关健技术。
( 2)产业发展:煤焦油碳基材料、煤沥青制针状焦、石墨烯及石墨烯复合材料、超高功率电极、超级电容活性炭、特种石墨、聚氨酯新材料等高端炭材料,碳化硅、氮化镓、氧化锌、金刚石、柔性晶体管、光子晶体等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纳米材料、高性能分子筛等先进功能材料,聚乳酸生物基材料。
( 3)应用推广:前沿新材料应用验证和示范推广,先进功能材料产业化示范,碳基新材料、特种金属材料、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产品组合和生产。
二、新兴产业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
( 1)集成电路:集成电路设计、大尺寸硅片、硅外延片功率器件、射频芯片、显示驱动芯片、传感芯片等重点领域,电源管理芯片、存储芯片、电子级硅和砷化物基底材料、靶材、电子气体、湿电子化学品、光刻胶、封装测试、专用设备等细分领域。
( 2)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瑞: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微显示技术、5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中高端手机、4K/8K超高清液晶电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显示、车载显示终端、数字光电终端、智能穿戴设备。
( 3)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嵌入式软件、工具测试软件、新兴平台软件、行业应用软件。
( 4)网络安全:安全芯片、安全终端与安全软件,通信网络安全、涉密信息安全、云安全、数据安全、工控安全、5G应用安全。
( 5)5G与先进计算:5G网络设备、元器件、基础材料、5G应用技术;新型计算系统配套软硬件产品、前沿计算技术、应用计算平台、绿色安全计算服务。
( 6)智能传感器:基于微机电系统工艺的智能传感器。
( 7)汽车电子: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电池管理、功率器件、高压线束、电子转向、电子仪表、车载芯片等特色产品,动力控制系统、底盘与安全系统、车身电子控制等重点领域。
( 8)光通信:高端光纤连接器、新型超低衰减光纤、特种光纤、光收发模块等高端产品、信息光电子。
(二)高端装备
( 1)轨道交通装备:地铁、有轨电车、城际列车和动车组等多系列产品,轴承、信号系统、监控系统以及综合供电自动化系统等关键配套。
( 2)数控机床及增材制造:轴承、锻压等专用机床,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五轴以上加工中心等高端产品,激光、电子束、离子束及其它能源驱动的主流工艺装备。
( 3)机器人:焊接、搬运、装配、喷涂等工业机器人,消防、巡检、物流等特种机器人,关健部件、整机、集成应用等机器人关健共性技术。
( 4)无人机:农林植保、航拍、安防应急、航空测绘等多场景应用智能无人机。
( 5)大型成套装备:特高压输变电成套装备、智能输变电成套装备,大吨位装载机、新型盾构机、大型路面施工机械、煤矿智能国产综采成套装备、大型智能起重机、大型矿用高端装备、有色金属加工高端成套装备。
( 6 )航空装备:航空器整机装备、航空发动机、航空核心零部件、机载设备与系统。
(三)新材料
( 1)先进钢铁材料:高品质特殊钢、高性能海洋工程用钢、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钢、核心基础零部件用钢等。
( 2)先进有色合金材料:航空航天用、汽车用、电子信息材料用等高端铝合金产品,高性能铜板带箔产品和铜基新材料,镁合金结构性材料关健技术,钨钼钛锆精深加工。
( 3)新型功能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电子级多晶硅、电子级玻璃纤维、特种石墨、高端盖板玻璃、新型3D显示等关健材料,钻头用金刚石聚晶、半导体用金刚石等高端制品。
( 4)高性能尼龙材料:高性能尼龙及高分子材料:尼龙66、尼龙6、高速纺尼龙切片、本征阻燃尼龙,万吨级己二腈、第四代己内酰胺,高强尼龙66纤维,可降解塑料、高纯丙交酯,聚氨酯、聚碳酸酯等高性能聚酯,特种工程塑料,高端聚烯烃等生产工艺技术。
(四)现代医药
( 1)生物医药:基于免疫抗体技术、蛋白重组等基因工程技术的生物制品和新型疫苗,造血干细胞等细胞生物制品和动物用疫苗产品,基于新靶点和新作用机制的创新药,化学品牌通用名药仿制药及中间体,生物基化学品,新型发酵产品。
( 2)现代中药:基于经典名方的中药新药开发,名优大品种中成药二次开发,新型制剂、中药饮片、配方颗粒和中药鲜药饮片研发,超微粉碎、临界萃取、高压固相萃取、大孔树脂吸附等先进技术产业化。
( 3)高性能医疗器械:高端新型影像技术(核磁共振成像、动态光学成像等)和智能医疗辅助产品,彩超、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医疗机器人、心血管系统状态监测设备、医用无创呼吸机、新型智能康复设备等高端医疗设备及关键零部件,基于高特异性免疫诊断、分子诊断等技术的体外快速诊断筛查产品。
( 4)医用卫材:医疗器械基础材料、核心部件、关键工艺、智能系统,血液净化树料,医用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人造关节等。
( 5)兽药 : 诊断试剂产品,应用合成生物学技术生产的生物制品和新型医药中间体,基于生化诊断、高特异性免疫诊断、分子诊断等技术的快速诊断筛查试剂和仪器设备产品及检测服务。
(五)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
( 1)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充电及换电网络布局,加氢基础设施建设。
( 2)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及系统开发应用,智能网联信息安全、智能网联决策控制和多模式评价测试等关键技术,新一代人工智能、高精度定位及动态地图等技术在智能网联汽车上的产业化应用。
(六)新能源
( 1)动力电池:高端动力电池、氢燃料电池、全固态锂电池、石墨烯电池等技术研究和产业化。
( 2)风电:风电整机和超长叶片、变流变桨、超高塔筒、风电制动器等核心零部件,低风速机型、快速响应和大容量储能装置。
( 3)光伏:高性能光伏硅材料、太阳能光伏硅片、光伏组件、光伏玻璃、分布式光伏电站。
( 4)生物质能:生物质资源收运、成型、气化、发电及供热综合利用装置,非粮生物质液体燃料多联产产品。
( 5)热能:热电材料、热电转换技术。
(七)节能环保
( 1)节能产业:节能电气、节能锅炉、节能制冷、余能回收利用装备,节能电器,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等节能服务、节能换热装备、节能电机风机、节能变压器。
( 2)环保产业: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污泥及土壤综合防治、生活及医疗垃圾处理、环境监测、环卫清洁装备,环境污染防治专用材料及药剂,工程总承包、核心设备研发与制造、设施运营、药剂研发与供给服务。
( 3)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共伴生矿产资源、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热能综合利用、餐厨废弃物、建筑废弃物等领域技术装备、尾矿综合利用。
三、传统产业
(一)装备
( 1)电气装备:特高压装备、新能源装备、智能电网用户端设备、大容量超高速永磁电机、高端重型电机、电气成套装备。
( 2)农机装备:智能大马力拖拉机、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作业装备、设施农业装备、适合丘陵山区使用的智能化农机装备、低碳保质粮油产品干燥装备、现代畜牧养殖智能化装备。
( 3)矿山机械:深部资源开发关键装备、矿物加工关键装备、水泥生产成套智能装备、煤矿智能国产综采成套装备。
( 4)盾构装备:土压平衡盾构机、泥水平衡盾构机、TBM、共同管沟建设用顶管机/小直径盾构机、隧道/巷道施工设备、异形盾构装备,掘进穿江越海、地下管廊等成套化盾构装备,超大直径TBM刀盘刀具、动力驱动与推进和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
( 5)起重机械:桥式起重装备、门式起重装备、防爆起重装备、抓斗起重装备、悬臂起重装备,汽车起重机、大吨位全地面起重机,军用特种起重机、智能物流搬运系统和轻量化智能起重机械石灰生产成套智能装备、智能办公家具、钛深加工、钨钼精深加工。
( 6)高端轴承:风电轴承、盾构机轴承、海装轴承等大型轴承,航空航天轴承、数控机床及机器人轴承、高性能医疗器械轴承等精密轴承,轨道交通及汽车轴承,智能轴承、磁悬浮轴承、气浮轴承等新兴前沿技术轴承。
(二)汽车
( 1)整车:中高级轿车、SUV、MPV,皮卡,载货车,客车
( 2)汽车零部件:发动机、变速器、转向器、减振器、传动轴、凸轮轴、汽车空调、汽车水泵、气缸套、进排气歧管、插接件、滤清器、轮胎、制动器、轮毂等零部件。
( 3)专用车:高性能半挂车、冷藏保温车、道路施工和维护管理专用车、油田装备专用车、重型自卸车、环卫特种车、消防车辆、物流及特殊应急专用车。
(三)食品
( 1)冷链食品:速冻面米、速冻畜禽肉类、速冻果蔬类、速冻调理食品。
( 2)休闲食品:烘焙、膨化功能休闲食品,以谷物、豆类、畜禽肉、杂粮、果蔬等为原料的即食休闲产品,红枣、食用菌、板栗、山药、核桃、茶油等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功能性食品、药食同源产品。
(四)轻纺
( 1)纺织品:高品质差异化棉纱和织物,绿色纤维、高性能纤维,印染、面料整理、特种面料,医疗、汽车、环保、建筑、包装等领域产业用纺织品。
( 2)服装、家纺:品牌服装,西服、高档色织衬衫、牛仔系列服装、时装、职业装、针织服装、休闲运动装、童装和羽绒服,健康环保家用纺织品。
( 3)现代家居:智能家居用传感器、光学模块、自动控制等元器件,家居用结构材料,智能电器、家庭安防系统、家庭娱乐系统,全屋智能,全屋定制。
( 4)塑料制品:可降解塑料树脂原料,改性塑料,工程塑料
( 5)皮革:高档皮革、毛皮及制品,制鞋
(五)钢铁
( 1)板材:用于汽车、轨道交通、电力装备、家电等领域的优质热轧板、优质冷轧板。
( 2)特钢:齿轮钢、轴承钢等棒材产品。
( 3)非晶节能材料:铁基非晶带材及制品、铁基纳米晶带材及制品。
( 4)特种合金钢:大线能量焊接用钢、高止裂性能厚板船舶用钢、超低温用石油液化气储罐用钢、海洋平台桩腿结构钢等高瑞产品。
(六)有色
( 1)铝:铝板、带、箔等产品,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罐体、电子信息等铝合金产品。
( 2)铜:铜精深加工与终端产品、铜基新材料。
( 3)铅锌:铅、锌深加工高端产品,合金化和制品化产品。
( 4)再生金属:再生铝、再生铜、再生铅、再生锌。
(七)化工
( 1)煤化工:煤基精细化工产品、煤基化工新材料和新型化肥、精细化工、高分子材料、清洁能源、煤焦化深加工。
( 2)石油化工:乙烯、丙烯、碳四、芳烃、聚碳新材料。
( 3)其他化工:新型PVC及耗氯等下游精深加工。
(八)建材
( 1)水泥:42.5及以上高标号水泥,硫(铁)铝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白色硅酸盐水泥等特种水泥,海洋工程等腐蚀环境用、极地工程等低温环境用等特种水泥以及满足航空航天、国防建设、海洋工程、港口工程、核电站工程、隧道工程、高速公路工程等特殊工程领域、特殊环境和新领域的高端特种水泥,绿色建材和装配式建筑,水泥窑协同处置大宗固废、生活垃圾、城市污泥、危废技术研发应用。
( 2)玻璃:高强基板玻璃、碲化镉发电玻璃、超薄电子玻璃、光伏光热一体化玻璃、优质浮法玻璃、光伏玻璃等电子制造、新能源发展、家电、交通领域用玻璃;低辐射镀膜玻璃、超白玻璃、高透型镀膜中空玻璃、钢化真空玻璃、多色镀膜玻璃制品等建筑领域用节能安全玻璃。
( 3)耐材:新型高品位耐火原料、功能型新材料、节能环保型新材料等新型高端耐火材料制品。
( 4)建筑卫生陶瓷:高温非氧化物陶瓷、节水型卫生陶瓷、轻质保温装饰陶瓷砖,泡沫陶瓷、陶瓷透水砖等绿色化复合化功能化的新型陶瓷(砖)和功能陶瓷(砖)产品。
( 5)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超细、高强高模、耐碱、低介电、低膨胀、高硅氧、可降解、异形截面等高性能玻璃纤维及玻纤制品;重点围绕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新能源、规模化饲养场、农业大棚等领域需求,承接引进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热固性复合材料产品的研发推广技术,基建工程用玻璃纤维复合格栅。
( 6)防水材料:高分子和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自粘防水卷材、防水保温一体化材料及热塑性聚烯烃(TPO)、增强型聚氯乙烯(PVC)卷材和绿色环保型防水涂料等新型高端防水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