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工业“三品”实施方案》专家解读系列文章之二:提高原材料供给质量 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原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性产业,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阵地和坚实保障。我国原材料工业体系完整、门类齐全,粗钢、电解铝、平板玻璃、水泥、化纤等产量连续多年世界占比超过50%,绿色低碳产品和新材料不断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成效显著,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

但是,原材料工业的短板和瓶颈依然存在,在品种、品质、品牌等方面表现比较突出。供给结构尚不合理,中低端产品过剩与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并存,中高端材料综合保障能力整体不高。大宗原材料达到国际先进质量水平的比重偏低,部分高端材料、新材料的关键质量特性仍未突破提升;原材料产业集群和骨干企业缺乏基于产品卓越、创新领先和治理现代的竞争优势,行业影响力不强,尚未形成一批世界级卓越品牌。

《原材料工业“三品”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聚焦“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明确了总体要求,确定了基本原则,部署了主要任务,提出了保障措施。推进“实施方案”是原材料工业贯彻落实《“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补短板”“破瓶颈”,全面提高供给质量,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推进“实施方案”的过程中,需要着重把握好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以需求为导向优化供给结构

“增品种”重在优化供给结构,提高原材供给体系满足下游产业和消费需求的水平。

——行业协会和专业组织要加强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研究,对下游产业需求的趋势做出中长期判断和预测,指导行业有针对性地规划供给体系布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原材料的品种、档次、特性、产能等方面,与需求侧实现更高程度的结构性匹配。

——对传统和优势原材料,要系统梳理产品谱系,推动产品体系化发展,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有计划淘汰低端、落后的产品和产能,提高供给体系整体档次和水平。特别是结合下游产业和消费升级的需求,积极开发绿色建材、铝材等产品的新用途、新场景,引导传统产品满足新需求。

——聚焦下游产业需求,瞄准战略新兴产业所需的高性能、功能化、差异化的新材料、关键基础材料和前沿材料,实施前瞻性布局和突破性提升行动,进一步提升高端产品供给能力。在石化、钢铁、有色、建材等行业,推进节能降碳、绿色制造,加快绿色产品开发,扩大原材料工业在全球产业链中高端的影响力,树立绿色低碳的产业形象。

二、技术与管理并重提升质量

“提品质”重在通过技术和管理的协同作用,实现生产经营全过程精准精良精益,保证实物质量稳定可靠。

——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和质量工程技术,开展质量标杆、质量管理小组等质量活动,建立健全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机制。推动数字化质量管理建设,加快原材料企业智能化改造,应用工艺质量数据采集、集成和综合分析评价技术,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化转变。引导原材料企业与下游企业建立质量追溯机制,建立跨产业的原材料产品质量追溯数据库,加强产业链质量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

——指导原材料行业开展重点产品质量分析和质量比对,聚焦质量短板,明确改进目标。加强原材料领域检验检测机构建设,完善原材料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体系。开展原材料质量提升关键性技术研究和应用验证,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一致性和适用性水平。加强关键原材料质量攻关,在新材料、前沿材料和高端基础材料等领域实现质量突破。

——结合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制造业创新中心以及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等工作,在钢铁、石化、有色、建材等产业聚集区开展产业集群质量提升行动。健全产业集群质量提升服务体系,增强计量校准、标准普及、检验检测、认证认可、质量诊断等领域专业服务能力。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加强供应链采购链质量管理,强化上下游产业质量联动,扩大在全球产业链中高端影响,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三、以价值为核心创卓著品牌

“创品牌”重在增强品牌培育能力。企业通过为顾客创造价值而提升自身品牌价值,原材料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源于为下游产业和顾客创造价值的水平。

——宣贯品牌管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开展百种原材料产品品牌试点示范,引导企业完善品牌战略,开展品牌定位和品牌价值设计,明确品牌培育的目标、职责和任务,在生产经营全过程开展价值创造和价值传递活动。面向下游产业的原材料生产企业要甘做、善做“隐形冠军”,提升企业在产业链中的知名度、美誉度和话语权。产品质量特性对消费品有重要影响的原材料企业,要加强消费指导,提高企业对直接顾客和终端消费者的影响力。

——引导云南铝产业、新疆硅产业等产业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好的产业集聚区和产业园区开展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全国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等活动。支持产业集群通过开展企业协作、创新协同、整合营销、行业自律等工作,提高产业集群声誉和影响。鼓励产业集群以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等形式,打造产业集群公共品牌。

——鼓励企业增强品牌意识,争创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扩大企业品牌影响。实施中国原材料精品培育活动,打造一批市场欢迎、质量精良、附加值高的产品品牌。指导企业加强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强化运营服务体系建设,丰富延伸服务价值链。支持石油化工、钢铁、有色、建材等行业优势企业“走出去”,提高原材料工业全球影响力。

四、构建有竞争力的标准体系

标准是产业和企业进步的阶梯。构建有竞争力的标准体系是“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重要保障。

——推动标准供给体系由政府主导向政府与市场并重转变,满足多层次市场需求和“三品”需要。实施原材料重点标准制修订专项,提升产品和通用工艺类标准技术水平,满足绿色、节能、安全、环保发展需要。加快高端钢铁、石墨烯、电子专用材料、碳基材料等新材料、前沿材料和高端基础材料标准的制修订,加强上下游标准协同一致性,推动建立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标准群。支持社会团体制订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市场需求的团体标准,鼓励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保证企业制造过程和产品的独特价值。

——推动质量分级与产品标准、检测认证技术的有效衔接,鼓励石油化工、钢铁、有色、建材等行业制定重点产品质量分级分类团体标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制定发布原材料产品质量分级评价标准和方法,培育一批从事质量分级评价的专业机构。支持第三方评价机构结合市场需求,依据企业装备、技术能力以及产品大数据,建立评价模型,对涉及重大工程建设、国防安全、国计民生等重要领域的原材料产品的质量保障能力进行评价。

——引导行业和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加大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跟踪、评估和转化力度,开展对标达标活动,形成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原材料标准体系,提高重点原材料产品的国际标准转化率。鼓励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重点支持企业参与新材料、前沿材料国际标准制定,大力推广我国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原材料标准,提高我国原材料工业国际标准话语权。

(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 曾照洋 总工程师)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