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行走洛阳,处处奔涌着产业发展的澎湃动能——
中州时代新能源生产基地、洛阳石化百万吨乙烯项目加快建设,海澜集团服装生产基地部分投产,一个个龙头项目将挺起洛阳制造业的“脊梁”;龙门实验室建立“企业出题 实验室答题”创新模式,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无缝对接”;沉浸式演艺、剧本娱乐、电竞数娱等新文旅产业蓬勃兴起,特色种植、牛羊养殖、民宿经济等乡村特色产业加快发展……
近年来,市委把发展产业作为现代化洛阳建设的首要任务,持续完善思路举措,推动城市提质、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围绕产业展开,以产业升级、人口集聚、城市发展、城乡融合的良性互动,推动现代化洛阳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聚焦风口,重塑产业格局
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中州时代新能源生产基地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热火朝天景象。全面对标“灯塔工厂”,中州时代将在洛形成千亿级新能源电池基地,并带动上下游配套产业产值达2000亿元。
黄河北岸,孟津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总投资278亿元的洛阳石化百万吨乙烯项目落地开工,未来将彻底扭转“多油少化”问题,加快打造上下游一体、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绿色石化先进材料产业基地。
不仅如此,中航光电高端光电子器件产业园、洛轴新能源装备轴承智能化生产基地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拔地而起、蓄势待发。巩固传统产业基本盘,布局风口产业新赛道,洛阳产业格局加快重塑。
产业发展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命题。一座城市如果产业发展滞后,就无法带动充分就业、集聚创新人才,高质量发展也无从谈起。面向未来,推动现代化洛阳建设,重点在产业,希望也在产业。
当下,一手抓风口产业引进培育,通过招商引资积极抢占新赛道,一手抓传统产业向风口关联,通过“三大改造”在优质存量上做大增量,洛阳产业发展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如今,宁德时代、海澜集团、三六零、华为、万达、华强方特等行业龙头纷纷布局洛阳,洛轴混改、洛耐上市、中航光电强势扩产,正引领洛阳发展行稳致远。
与此同时,我市强化集群发展理念,梳理确定新能源汽车、化工新材料、光电元器件等重点产业链,用好市场化手段,创新投融资方式,着力形成龙头企业“顶天立地”、高成长性企业“铺天盖地”的生动局面。
创新引领,转换发展动能
99.999999999%。这“11个9”是电子级多晶硅的纯度。作为集成电路的关键基础材料,电子级多晶硅材料曾长期受制于人。
如今在中硅高科,电子级多晶硅研发生产已经实现突破,为“中国芯”自立自强贡献“洛阳力量”。破解“卡脖子”问题,离不开龙门实验室的创新支撑。
作为省委省政府支持洛阳打造的重大创新平台,龙门实验室聚焦新材料与智能装备科技前沿,建立“企业出题 实验室答题”创新模式。一年多来,一流人才在此会聚,一批创新成果落地转化,龙门实验室成为创新发展的高地。
创新是第一动力。抓不抓创新,带来的不仅是发展速度、发展规模的分化,更是发展动力、发展质量的分化,这种分化将决定一个地方是入局还是出局。
正因如此,市委坚持把强化创新驱动作为现代化洛阳建设的战略抉择,把创新落到产业上、把主体落到企业上,统筹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人才引育、创新资本运作、创新主体培育和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创新发展风生水起。
今年以来,伊滨科技城、智慧岛、科技产业社区、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全市新增“中原科技领军人才”7名,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揭榜挂帅”项目25项,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加速壮大,科技赋能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优化环境,厚植发展优势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家用脚来投票。
从开始对接到正式签约仅用时100天,从签约到开工不到100天,中州时代新能源产业基地创造了重大项目落地的“洛阳速度”。如今,项目建设火力全开,未来这里将以最先进的制造产线生产最先进的“麒麟”电池,支撑洛阳打造新能源产业高地。
投资22亿元、带动2.8万人就业,海澜集团服装制造基地4天完成考察选址,一天完成企业注册。开工不到一年,高度智能化的衬衫、夹克、裤子及裁剪车间已经投产。
中州时代、海澜集团的落户,是洛阳优化营商环境的缩影。近年来,洛阳着力引导干部扭转“把关”思维、树牢“有解”思维,纵深推动“放管服效”改革、要素市场化改革,提升司法透明度和公信力,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持续优化,亲商安商的氛围更加浓厚。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我市坚持把“万人助万企”活动作为长久之策,认真落实惠企政策,帮扶企业渡过难关,努力实现“留得青山,赢得未来”。今年上半年,全市通过减税降费、退税缓费,累计帮助企业减负14.61亿元,赢得企业广泛赞誉。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迈进新发展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坚定不移谋发展、凝心聚力抓产业,洛阳一定能推动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爆发式增长,在新一轮区域经济版图重构中赢得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