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2024—2026年)》系列解读文章:加快推进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 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原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支柱产业。原材料工业的增加值占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 30% 左右,是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 “ 主战场 ” 。原材料工业具有资源能源密集、过程机理复杂、生产连续性强等特征,数字化转型要求高、难度大,是一场 “ 攻坚战 ”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相关部委印发《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 2024—2026 年)》(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明确了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部署了 4 个方面 14 项重点任务,提出了 5 项保障措施。《工作方案》对以数字技术驱动原材料工业全产业链业务变革,赋能提质升级、降本增效、绿色安全发展,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一、深刻认识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意义

数字化转型是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选择。当前,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数字技术进入创新突破爆发期,工业互联网、 5G 、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制造业各领域加速渗透,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生态,推动制造业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企业形态发生根本性变革。世界主要工业大国纷纷制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战略,强化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推行 “ 再工业化 ” ,争夺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主导权和未来发展主动权。面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原材料工业必须主动适应科技和产业创新发展新趋势,跟上数字化时代步伐,着力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础,深化数字技术赋能应用,以产业数字化驱动全产业链业务变革,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可以说,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巩固提升优势产业领先地位、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战略选择,是关乎生存和长远发展的 “ 必修课 ” 。

数字化转型是实现原材料工业高质量发展和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门类最齐全、规模最庞大的原材料工业大国,塑料、化纤、钢铁、电解铝、稀土、水泥、玻璃等多类产品产能和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但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原材料工业也面临着资源紧缺、能源消耗大、安全环保压力大、高端制造不足等严峻问题,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亟须通过数字化转型固本强基、增势赋能,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原材料工业高端化、绿色化、安全化、高效化发展,重塑我国原材料工业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的核心竞争力,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发挥关键支撑作用。

二、准确把握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的痛点难点

(一)企业管理层对数字化转型的认知不足。企业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主体。部分原材料企业的管理层对数字化转型的认知不到位,导致一些原材料企业或满足于自身发展现状,或担心数字化转型投入太大影响当前效益,对推进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性不高;一些企业缺乏明确的转型战略和目标,容易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迷失方向;一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局限于对部分环节而非整体生产运营进行数字化改造,难以有效融入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创造全过程。

(二)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能力薄弱且差异大。近年来,我国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不断走向纵深,部分行业龙头企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仍有一大批原材料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所必须的基础较差,部分行业或环节在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基础能力建设方面历史欠账过多且进展迟缓。突出表现在数据采集、汇聚和质量管理等能力薄弱,信息系统的覆盖率、生产设备的联网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智能装备的应用比例都较低,算力设施、模型算法的建设部署严重不足,覆盖全流程、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数据链尚未构建,智能化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程度不深、水平不高。

(三)深度赋能的数字应用场景拓展不够。相对于汽车、电子、机械等离散型制造,原材料工业的原料及产品结构变化频繁、生产过程机理复杂,部分工序 “ 黑箱 ” 属性显著,较多场域涉高温、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安全风险,设备状态、工艺参数、化学成分、微观组织、性能质量等无法实时或全面检测,数据采集、建模、控制和优化决策要求更高、难度更大。目前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的应用场景很多是直接参照离散型制造,在研发设计、制造执行、质量控制、设备运维、仓储物流、能源环保、安全管理等领域,真正符合原材料工业特点,满足原材料工业高端化、绿色化、安全化、高效化发展要求的深度赋能典型应用场景开拓不够。

(四)数字化转型的支撑服务供给能力弱。核心数字技术供给不足,高端传感器、高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PLC )、高端分布式控制系统( DCS )、工业网络设备芯片等受制于人,关键研发设计软件、模拟仿真软件、生产控制软件等依赖进口。行业系统解决方案供应不足,供应商多以装备供应商、软件供应商为主,熟悉细分行业发展特点、业务流程的优秀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少。解决方案以通用型居多,无法满足原材料工业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个性化和一体化需求。此外,缺乏可承担技术创新转化、产业生态建设和数据要素赋能的公共服务平台,缺乏先进适用、权威统一的标准规范,以及缺乏既懂数字化、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都是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迫切需要解决的瓶颈制约。

三、扎实推进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的任务举措

(一)以强化基础能力 “ 夯实底座 ” 。一是推进企业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企业数据采集、数据汇聚和数据质量管理等能力,夯实数字化基础。二是引导企业构建泛在感知网络环境,支撑数据要素流动传输,实现设备互联、业务互联及产业互联,夯实网络化基础。三是通过加强重点行业智能装备、算力设施、模型算法的建设部署与改造升级,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应用提供关键智能化支撑,夯实智能化基础。

(二)以深化赋能应用 “ 拓展场景 ” 。一是加快产品高端创新,推动生产过程高端升级,提升服务高端化水平,拓展高端化升级场景。二是基于数字技术开展装备及工艺流程优化升级改造,开展碳排放计算与碳足迹追溯,加强数字化能源管控等,拓展绿色化发展场景。三是加快提升快速感知、超前预警预防、应急处置、系统评估等能力,拓展安全化生产场景。四是打造全链条一体化管理模式,推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业务协同和资源优化,拓展高效化运营场景。

(三)以加强主体培育 “ 选树标杆 ” 。一是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典型场景、标杆工厂、智能矿山、标杆企业,培育数字化转型标杆。二是支持龙头企业和 “ 链主 ” 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市场、平台等资源,强化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的专业化协作,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三是推进产业园区智慧化建设,加强重点行业园区数字化基础能力升级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发展数实结合的产业集群。

(四)以完善支撑服务 “ 增蓄势能 ” 。一是面向重点行业培育一批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分行业建设原材料工业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强技术创新供给。二是催化一批低成本高价值人工智能产品和解决方案,构建细分行业通用大模型,强化人工智能驱动。三是打造涵盖技术创新转化、产业生态建设和数据要素赋能的公共服务支撑体系,增强公共服务支撑。四是提升网络重大风险防御和处置能力,提升数据安全保护能力,加强网络与数据安全治理。

(五)以落实保障措施 “ 优化生态 ” 。一是加强部门协同、央地联动,推动实施 “ 一把手工程 ” ,强化数字化转型诊断、咨询、监测、评估。二是加大数字化转型的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应用开发政策和资金支持,强化金融机构对数字化转型的支持。三是持续完善重点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技术标准、数字化转型水平与成效评估标准制修订。四是推动建立重点人才和专家信息库,加快培育转型急需的紧缺复合型人才和引进海外高端人才。五是加强行业数字化转型学习培训和对标引导,强化对转型经验成效的宣传报道。 ( 中国产业基础能力发展战略研究院首席专家   唐广波 )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