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各工区,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南阳市体育局制定的《南阳市备战第十二届省运会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三月十日
南阳市备战第十二届省运会工作实施方案
南阳市体育局
河南省运动会是我省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竞技水平最强的综合性体育盛会。第十二届省运会将于2014年在焦作市举行。为确保我市在本届省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根据中共南阳市委、南阳市人民政府宛发〔2010〕27号《关于建设南阳体育强市的意见》精神,结合实际,现就我市备战第十二届省运会工作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筹办好第七届全国农民运动会为契机,认真贯彻科教兴体方针,结合竞技体育工作实际,促进训练、科研、教育有机结合,全面提升我市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加快推进体育强市建设,为全面建设富强美好和谐新南阳做出贡献。
二、目标任务
(一)战略目标
1、继续实施以省运会为重点、兼顾全运会、亚运会和奥运会的一体化战略,在省运会等国内国际重要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为我市争光。统筹备战省十二运会竞赛项目,重点发展优势项目,形成竞技体育品牌项目,着力创建竞技体育强市。进一步提高我市竞技体育总体实力,向省和国家运动队输送更多优秀体育人才。
2、在省第十一届运动会取得成绩基础上,省十二运会成绩要有较大幅度提高,力争达到或超过历届省运会最好成绩,金牌总数最低目标是“保六争五冲四”,力争实现“保四争三”目标,团体总分最低目标是“保八争七冲六”,力争实现“保六争五”目标。
3、全面参与省运会竞争,力争我市有3个大项目、77个小项目进入先进位次;17-19个大项目、49个小项目争夺金牌。4、深化改革以市体育运动学校为龙头,以业余体校、传统项目学校和业训点为基础的三级业余训练网络管理体制与机制,促进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
(二)运动成绩目标
1、在2013年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上,我市运动员参赛人数及成绩争取全面超过上届。
2、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2014年韩国釜山亚运会和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力争更多的南阳市籍运动员参加并取得好名次。
3、在2012年第七届全国农民运动会上,作为东道主,我市运动员要有出色表现,争取优异成绩,为家乡人民争光。
三、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市政府成立由主管副市长为组长,体育、财政、教育、工会、妇联、团委、市体育运动学校及各县市区政府主管体育工作的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备战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职责清晰、奖惩严明、运转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和工作制度,统筹协调推进备战各项具体工作。
(二)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与管理
一要建立教练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管理办法。从2011年起,全面推行教练员工作绩效指标体系,实行主教练负责制和教练员聘任制,完善以竞争为核心、与绩效挂钩的激励机制,对教练员实施动态管理,对于长期没有取得业绩的教练员要坚决转岗或辞退。二要切实解决好教练员的工资待遇、生活住宿等问题,为教练员开展训练提供保障。三要提高教练员业务水平。狠抓教练员业务培训和进修学习,选送一批责任心强的教练员到国内著名高等体育院校进修和学习,聘请国内、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到我市授课,全面提高教练员业务水平,实现科学化训练。四要引进一批适合我市竞技体育项目特点的创新型高水平教练员,为我市教练员队伍注入新的活力。
(三)着力培养高素质的运动员队伍
一要夯实选才基础。市体育局要会同市教育局认真贯彻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少年儿童体育学校管理办法》,研究制定校园业余训练工作的对策措施,加强训练网点、传统项目学校管理,修订完善训练网点、传统项目学校评估标准和评估办法,建立检查评估制度,提高训练质量,确保我市业余训练拥有广泛的生源基础。进一步理顺各县(市、区)体校隶属关系,实行双重管理,强化育才功能。二要努力提升运动员文化素质。凡属九年义务教育的各类体校学员,必须按教育行政部门的安排部署,完成义务教育各项文化课程。市体育运动学校要改革创新运动员文化课程体系,坚持以体为主,突出特长,着眼未来,适应需求的原则,使运动员在役期间能够掌握一门或两门实用知识和技能,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体育人才。加强运动员的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升运动员的道德素养。三要加强竞技体校的联合办学工作,努力提升办学层次。
(四)科学谋划竞技体育项目布局
根据我市优势项目和地方特色,优化项目结构,合理配置资源,突出水上项目、自行车、篮球等重点项目,保持和提升乒乓球、网球、武术、重竞技等优势项目地位,潜优势项目成为新的金牌增长点,集体球类项目有良好表现,足球、排球、射击、田径等基础项目和落后项目有新的突破。
(五)加大竞技体育投入力度
各级政府要按照有关规定,落实发展竞技体育的相关政策,加大财力投入,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引入竞技体育战略合作伙伴和投资者,多方筹集资金,着力解决好竞技体育发展经费匮乏问题,抓紧建设与完善竞技体育基础设施,逐步建立“经营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技术服务社会化、项目管理科学化”的运行机制。
(六)大力推进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
一要加快推进南阳市体育运动学校向国家级重点体育运动学校建设步伐。逐步完善优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六环节”的培养模式,即“科学选材、系统学训、求实竞赛、及时输送、紧密跟踪、妥善安置”培养模式。二要加快训练基地建设,到2015年力争建成国家级体育训练基地2-3个,省级体育训练基地5-8个。三要逐步恢复建设县级业余体校,加快县(市、区)级体校联动步伐。四要高度重视中小学校体育工作和“体教结合”工作,尽快理顺市县级体教结合体制。建立更多业训点,不断丰富、完善全市业训网络,大力推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
主题词:
N001-2011-000706 | 文 号宛政办〔2011〕22号 |
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发布日期2011-04-11 |
面向社会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