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2012年南阳市信息化建设专项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五月二十一日
2012年南阳市信息化建设专项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和《2012年河南省信息化建设专项方案》,推动全市信息化快速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面临的形势
信息化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重要手段,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新型工业化最本质的特征,加速信息化建设是加快实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乃至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历史经验证明,一个国家(地区)如果能在信息化发展方面取得优势,就能在发展中赢得主动。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指导意见》和《2012年河南省信息化建设专项方案》、全面加快我市“三化”协调发展的重要一年。随着物联网、云计算、数字电视、创意产业等新兴业态的发展,赋予了信息化全新的任务和挑战,也进一步拓展了信息化应用空间,为全市信息化建设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二、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指导意见》和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扩需求、创优势、解瓶颈、惠民生”工作大局,坚持“整合、应用、共享、安全”原则,以促进“三化”协调发展为核心,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提升电子政务和社会事业公共服务水平为主线,加快资源整合和互通共享,催生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兴业态,深入推进“数字南阳”建设,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对我市经济建设的支撑能力。
三、基本原则
(一)统一规划,资源共享。加强信息化的统一规划,统筹制定整体解决方案,统一标准规范。推进资源整合,建立和完善应用与共享机制,促进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二)需求主导,突出重点。立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围绕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核心任务,优先推进两化融合、信息网络设施建设。
(三)政府引导,协同合作。充分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指导、引导和扶持,规范信息化管理,推进目标考核,建立健全协同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四)以点带面,分步实施。开展试点示范,总结成功经验。根据实际需求,区分轻重缓急,急用先行,重点突破,分步实施。
(五)综合防范,安全可控。坚持管理与技术并重,加强保障能力和支撑体系建设,增强对重要信息网络的掌控和重点信息系统的防护能力,确保网络与信息安全。
四、重点工作
(一)围绕新型城镇化,抓好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1.推进数字城市、无线城市和光网城市建设。加快推进数字南阳建设,尽快建成无线通信基础设施覆盖和通信枢纽中心,搞好国家、省数字城市地理空间示范项目建设,开展强政、兴业和惠民智慧应用试点示范。促进传统电信网向综合信息服务网络发展,构建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无线宽带城市,整合各种信息资源和业务模式,普及无线城市应用,使无线城市成为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移动电子商务应用、物联网应用等互动聚合的平台。实施光网城市工程,加快光纤宽带网络建设,提高城乡宽带接入能力和宽带普及率。实施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网络提升工程,推进3G网络向乡镇延伸,实现3G网络覆盖到所有乡镇。推进基层信息化网点硬件建设,基本实现基层信息化站点特别是城镇社区、南水北调移民新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打造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村。
2.推进三网融合。扶持三网融合业务发展,加快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系统建设和宽带网络升级改造,不断探索业务合作模式、商业模式。加快有线电视网络设施改造,提升数字电视平台服务功能,促进数字电视在家庭生活中的应用。
3.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开展物联网技术应用试验示范,实施现代工业、精准农业、交通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推进工业生产管理、节能减排物联网应用,形成一批物联网应用示范工业企业。围绕粮食核心区生产安全,开发动植物生长和生态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实现重点农区风、光、水、肥、病、虫、害等数据的采集和农业生产环境的自动监测。普及智能交通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应用,扩大不停车收费系统(ETC)覆盖范围,提升交通运输和管理水平。
4.做好农运信息化设施的建设应用。抓紧做好农运会视频监控、物联网、信息发布等设备规划建设和调试,确保各种各类信息化装备能够在赛期有效发挥作用。
(二)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信息服务业提速发展
1.发展物联网产业。鼓励和扶持物联网技术研发和服务业发展,重点支持视频监控、电力电网传感和无线射频技术产品产业化。
2.推进物流信息化。积极谋划我市现代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整合我市已有物流企业资源,提供物流信息查询、会员服务、智能配送、货物跟踪、位置服务等,为构建现代大物流产业体系提供条件。
3.发展电子商务。鼓励、支持、规范我市电子商务建设,探索数字证书推广应用,推进网上电子商务、农产品市场信息等重大服务平台建设。扶持商贸流通、医药产品和移动支付等电子商务发展。
4.扶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鼓励无线通信技术、下一代网络技术、三网融合技术研发,以应用创新和催生新技术,形成技术与应用相互推进的良性发展格局。扶持网络增值业务发展,不断提升基础网络对信息化的支撑能力。
(三)围绕“两转两提”和改善民生,抓好电子政务和社会事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
1.推进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各县市区要大力推进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并和省、市级网络连接,推进市级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平台建设,统筹规划网络资源,合理利用,避免重复建设和投资浪费。依托电子政务网络资源,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继续推进工程领域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直有审批职能的单位都要建立“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共享专栏”,及时公开所有审批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2.建设和完善重要信息平台和重要信息系统。建立市级信息资源协调机制,推进市级政务信息交换与共享。建设企业基础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工商、质监、国税、地税等部门的信息交换与共享。推进人口管理公共信息共享平台建设,逐步实现公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计划生育、卫生等部门的信息交换与共享。建设水资源管理系统,初步建成南水北调库区和各蓄水库区信息采集与传输系统。进一步完善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环境自动监测和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等信息系统,不断深化应用。
3.抓好惠民信息工程建设。实施“居民健康卡”工程建设,筹备建设市级卫生综合业务信息监管系统。建成市级区域卫生平台,逐步实现预约挂号、智能分诊、远程会诊、远程探视等功能。完善医保和新农合信息系统,实现市内异地就医、异地报销。实施社会保障“一卡通”工程。搭载金融应用,融合各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功能,扩展社会保障卡应用范围。加快住房保障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住房、公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金融、工商、税务、住房公积金等管理部门及房屋登记机构的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市、县信息互通,并能够与省信息联网,提高住房保障管理水平。实施农业农村综合信息服务提升工程。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科技部等五部委农业农村信息化行动计划,依托现有资源,建立完善市、县两级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普及推广12316“三农”服务热线,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
4.加快“金土”工程和教育信息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金土”工程一期建设任务,启动二期工程。建立耕地保护监控系统,建设土地、矿产和地质环境等基础数据库。加快教育信息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整合全省各类职业教育机构资源,形成覆盖面广、结构合理、内容丰富的教育资源体系,推进教育资源开放共享。
(四)围绕产业升级,抓好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1.强化工作指导。落实上级“两化融合”有关政策,按照省定“两化融合”指标体系,实施对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信息化水平测评定级。增加《产业集聚区发展考核指标体系》中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指标比重,加强产业集聚区软实力建设。
2.抓好试点示范。抓好西峡、镇平两个省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建设,以此作为示范,规范全市产业集聚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发挥建设引领作用。在全市“双百工程”企业和“小强人企业”中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助推工程”,筛选评定30家市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
3.抓好业务指导和服务。重点指导全市信息化一级企业和市级以上示范企业申报市级及省、国家有关支持项目。分期分批对全市重点企业开展信息化系统体检、信息化辅助咨询工作,在企业软件研发和应用上提供系列化服务。
4.抓好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信息平台建设。尽快建成“南阳招商网”,完善具有南阳特色的招商引资信息平台。依托现有网络资源,建设产业转移信息平台,开展咨询、联络、审批、洽谈等网上业务。在此基础上,加强资源整合,实现招商引资和产业转移信息平台的业务协同与信息共享。
(五)围绕信息安全,抓好管理和支撑体系建设
一是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制度,严格政务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开展涉密信息资产普查。二是落实信息安全检查制度,依据《河南省政府信息系统安全检查指导方案(试行)》,扎实开展信息安全检查与测评。落实国务院有关文件要求,加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三是建设南阳市信息安全防护中心,加强我市互联网进出口管理,提高政府及社会信息安全管理能力。四是建设和完善市政务信息数据容灾备份中心,开发数据库和业务管理系统,初步具备容灾备份功能。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决策协调作用,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加强、充实信息化组织领导机构的力量,强化统筹规划、调配资源、制定政策、督促检查等职能。成立市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健全工作机制,为市政府信息化决策提供咨询和技术服务。
(二)完善政策措施。积极开展信息化政策研究,尽快形成有利于全市信息化发展的政策环境,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信息化有关方针、政策和市政府《关于促进信息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宛政〔2011〕47号),杜绝政策棚架。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科技局等有关部门在审批涉及信息化方面的项目和资金时,要征求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做到专业和综合的统一。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工作监督,适时对使用财政性资金建设的信息化工程项目落实情况以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加强信息化责任目标考核,开展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推动信息化健康、有序发展。
(四)强化资金保障。进一步强化对电子政务和社会事业公共服务信息化的资金保障,市县两级政府应按照有关法规和政策安排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引导和扶持两化融合、电子政务、社会领域信息化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建立和完善激励信息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信息化建设先进企业和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奖励力度。鼓励建设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其他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投融资机制,吸引各类社会资金投入我市信息化建设,保障信息化发展。
(五)强化培训宣传。进一步拓展培训渠道,加强与重点高校的交流与合作,抓好信息化能力提升培训工作。市、县两级党校和行政学院在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时,要把信息化作为公务员初任培训和知识更新培训的重要内容。及时总结和宣传推广信息化建设的先进经验,多层次、多领域宣传信息化工作,提高全民信息化意识和素质,形成全社会普遍认同和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附件:2012年南阳市信息化建设专项方案任务分解表
主题词:南阳市 信息化建设 方案 通知
N001-2012-001218 | 文 号宛政办〔2012〕62号 |
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发布日期2012-06-26 |
面向社会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