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聚神聚力聚焦推动特色主导产业发展的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鸭河工区、官庄工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为贯彻落实郭庚茂书记在南阳调研讲话精神,集中领导力量,聚集要素保障,聚焦优势产业,加快推动南阳特色主导产业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建设为统揽,以壮大产业规模和提升产业竞争力为目标,以“一个载体、四个体系”为抓手,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项目为支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聚神聚力聚焦,加快推进南阳特色主导产业发展,为建设“大美南阳、活力南阳、幸福南阳”提供坚强支撑。

二、着力培育,率先突破,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

(一)突出中心城区主导产业引领带动

找准优势,突出重点,凝神聚力,推动先进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光电电子信息、生物能源、新材料、石油化工六大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壮大。

 

1.先进装备制造业。以智能化、集成化、精密化为方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服务增值能力和产业配套能力,重点发展能源装备制造、大型筑路机械等先进装备制造业。以防爆电气装备、石油钻采装备、输变电装备、生物质能源装备四个特色园区为载体,重点培育防爆集团、防爆电气研究所、二机集团、金冠电气等龙头企业,吸引关联配套企业,加快发展高端、智能防爆电机,高端化、高自动化石油钻采装备,节能高端变压器,纤维素乙醇生产、沼气生产提纯、生物质沼气发电装备。以陆德筑机为龙头,加强培育产业研发和自主创新体系,重点研发生产大型筑路机械及沥青再生设备,引进台资企业生产精密数控机床,提高本地配套化水平,壮大产业规模。打造全省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力争到2015年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00亿元。

2.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依托南阳高新区和南阳新能源产业集聚区,重点面向京津地区等区域,寻求与北汽集团等著名汽车厂家的合作,加快特种车、专用车生产企业的联合重组,研发生产环卫类、防爆类、军工类特种车、专用车,开发电动、混合动力乘用车、观光游览车辆等新能源汽车。重点培育中光学神汽、红宇公司、红阳公司、向东厂、豫星公司等优势企业,加快推进防爆消防车、特种车辆检测检验中心及汽车零配件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到2020年,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

 

3.光电电子信息产业。以建设国家光电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为目标,以河南省智能终端产业园区、南阳富士康产业园、南阳中关村科技园建设为载体,积极承接高成长性成熟产业,打造以智能手机、投影仪、LED照明灯具(显示屏)、电子印刷电路板等终端产品为主的光电电子信息产业链,完善集合作、交易、转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参与全球分工的智能终端生产和消费供应链重要节点。加快推进中关村南阳科技园项目、平板电脑及智能终端、液晶智能电视、手机触控屏、手机锂电池等项目,重点培育中光学集团、中富康、华祥光学、嘉鹏新能源等龙头企业,加强与苹果、三星、LG、酷派等公司的合作。力争到2015年,光电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200亿元。

 

4.生物能源产业。以新能源产业集聚区为依托,围绕天冠集团,巩固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沼气、生物质发电等产品产业化,开发新型高效生物纤维素酶、生物多元醇、高纯度L-乳酸,加快推进纤维乙醇联产生物质发电、沼气发电和垃圾发电等项目建设。力争到2015年,生物质能源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

 

5.新材料产业。以绿色、环保、高效为发展方向,积极培育发展新型复合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和先进结构材料,大力提升材料品级,增加材料品种,扩大生产能力。依托中南金刚石有限公司,加快推进年产1.5亿克拉大颗粒工业钻石项目、年产2亿克拉高品级立方氮化硼等项目实施,大力发展以高品级金刚石、立方氮化硼和工业钻石为代表的超硬材料及制品产业。依托乐凯华光科技公司,加快推进年产4000万平方米免处理CTP板材扩建、年产70万平方米柔性版生产线扩建等项目,重点发展CTP版材、柔性版和数字印刷影像接受材料等印刷光电信息记录材料。依托天冠集团,加快推进年产10万吨二氧化碳全降解塑料项目建设,重点发展二氧化碳全降解材料及下游产品。力争到2015年,新材料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

 

6.石油化工产业。按照“突出特色发展,做强做大特种蜡”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特种蜡下游产品与综合利用,拉长特种蜡下游加工产业链条,带动以油气开发、油品炼制为核心的石油化工产业和相关产业发展。加快实施河南油田特种蜡生产基地项目,推动河南油田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亿元,建成全国重要的特种蜡生产基地。有序植入产业链条中高端环节,规划建设丙烯腈、苯乙烯等项目,提升产品附加值,拉长石化产业发展链条。力争到2015年,石油化工产业营业收入达到300亿元。

(二)聚力“一县一业”优先发展

各县选准主攻点,优先发展一个特色主导产业,集中优势资源,实现集聚集群,着力培育百亿元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竞争力。

 

1.新野县:优先发展纺织服装产业。以新野县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以新纺公司、罗蒙公司为龙头,突出品牌引进培育,面向广州、浙江、江苏等重点区域,加强与红豆集团、杉杉集团、雅戈尔集团等大型知名集团公司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产品设计、协作配套、营销配送能力。打通产业链条,加快推进印染项目,做大服装、服饰、家纺产品规模,打造终端纺织品产业基地,力争201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0亿元。

2.淅川县:优先发展以减震器为主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以淅川县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以淅减公司为龙头,加快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中园”建设,深化与国内外整车企业战略合作,对内与西峡县、内乡县等汽车零部件企业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行业机制,对外面向北京、长三角等重点区域,加强与一汽大众、一汽轿车、上海大众、上汽集团、神龙汽车、奇瑞汽车、海马汽车、江淮汽车、吉利汽车、宇通客车、金龙客车、陕汽、重汽等著名汽车厂、著名汽车品牌的深层次合作。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升关键零部件生产能力,不断开发高速列车减振器等新产品,打造亚洲最大的汽车减震器研发、生产基地,力争201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

3.内乡县:优先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以内乡县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以飞龙公司为龙头企业,不断优化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大力开发轴承、叶轮、皮带轮、水封等重点外协部件,以江苏常州、山西大同、鹤壁、洛阳等地为重点区域,引进配套企业。加快国宇密封高性能汽车热屏蔽及汽车高性能安全件、天一密封扩能搬迁项目建设步伐,扩大铸件生产能力和涂层生产能力,不断壮大密封制品配套能力。力争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0亿元,2018年达到100亿。

4.唐河县:优先发展光电电子产业。依托兴利源电子公司等优势企业,以电子加工产业上下游链接为招商引资重点,面向长三角、珠三角、中关村等重点区域,着力引进电脑、手机、通信用连接器,配套精密电镀、冲压、数据线、电脑屏、手机屏等制造项目。加强与三星、诺基亚、华威电子、赛纳科技、波诺科技、清华同仁等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专业化生产、区域性协作、社会化配套的产业发展格局,力争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0亿元,2018年达到50亿。

5.桐柏县:优先发展碱硝化工产业。依托优势碱硝资源和现有产业基础,以安棚化工专业园区为载体,培育壮大中源化学、博源新型化工、明星化工等骨干企业,强化与内蒙古博源集团的战略合作关系,按照循环经济和产业链式发展理念,积极承接碱硝化工产业转移,面向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环渤海等重点区域,加强与南玻集团、宝洁公司、立白集团、北京精细化工、海化集团的交流,重点打造碱化工“天然碱卤-纯碱-精细化工-新型化工产品”、芒硝化工“芒硝矿-元明粉-新型化工产品”两大产业链条,推进运输物流、商务服务等配套服务业发展,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力争201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

 

6.镇平县:优先发展以集成房屋为主的新型建材产业。以中联水泥、河南大新集成房屋有限公司为龙头,大力引进关联企业,形成配套发展。不断加大与中国建材集团北新集成房屋有限公司的合作力度,加快总投资26亿元的河南北新集成房屋产业联盟基地项目建设。以山东、浙江为重点区域,加强与日照山海天城建集团、嘉兴奥斯博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等的交流与合作,力争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0亿元,2018年达到200亿元以上。

 

7.西峡县:优先发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以西峡县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围绕西泵公司、西排公司、通宇集团、众德公司、西泵特种铸造公司等重点企业,以新能源专用车及动力总成、水泵、进排气管、底盘铸件、钢材延伸产品和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类为发展重点,完善政策服务体系、信息服务体系和出口服务体系,深化与上海大众、一汽大众、神龙公司、上海通用、湖北安凯、南京金龙、河南宇通等整车企业的战略合作,加快建设先进制造、技术创新、市场营销和物流运输网络,力争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亿元,2018年达到100亿元。

 

8.社旗县:优先发展食品产业。以社旗县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以河南赊店老酒股份有限公司、福润禽业、统一食品为龙头,整合食品产业,围绕肉、酒、休闲食品三个方面,培育全产业链企业、冷链物流和集群发展竞争优势。重点加强与牧原食品、雨润集团、思念食品等国内食品行业龙头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打造省内、国内知名食品产业基地,力争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0亿元,2018年达到110亿元。

 

9.南召县:优先发展非金属新材料制造业。以南召县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以碳酸钙非金属新材料为发展重点,大力发展绿色建材产业和循环经济,以材料化、系列化、标准化、功能化、集约化、规模化为发展方向,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增大产品附加值,以闽粤沿海、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为重点区域,加大与巨丰集团、亿龙集团、天象集团的交流合作,打造中国重要的粉体材料生产基地、新型包装材料生产基地、绿色建材生产基地、功能性色母粒生产基地,力争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0亿元,2018年达到80亿元。

10.方城县:优先发展以轴承为主的机械装备制造业。以方城县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以精密轴承为发展方向,依托河南中亚冶金轴承集团有限公司的终端轴承产品生产制造,积极延链补链,以江浙为重点区域,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引进相关企业,加强与宁波北仑昆仑石化管业有限公司、宁波镇海成功轴承厂、洛阳联达钢球厂、江西上饶德亨轴承公司等的交流合作,尽快形成从加工设备———钢材———轴承钢管———轴承冷辗套圈———轴承产品的完整产业链,力争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0亿元,2018年超百亿。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主导产业推进办公室,具体负责产业政策研究、产业规划制定、产业发展引导、产业基金引进、产业园区建设指导、产业招商引资协调、产业协会建设指导、产业内重点骨干企业培育、产业扶持政策统筹制定实施、产业内重点企业生产要素的协调保障服务等工作。围绕重点推进的主导产业,中心城区要成立高规格的产业推进机构,建立联席办公会议制度,深入开展市区对接、政企对接;围绕“一县一业”,各县要成立专项推进办公室。

(二)强化项目支撑。紧盯项目抓落实,将特色主导产业重大项目纳入市领导分包和省市重点项目管理范围,加大对项目的跟踪、督办和协调服务力度。中央和省专项资金支持要向特色主导产业项目倾斜。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围绕产业链条上延下展,及早谋划一批项目,为特色主导产业做好储备。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特色主导产业,把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在产业龙头企业和关键配套能力建设上,积极承接国际资本和沿海产业转移,围绕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央企和军工集团抓招商,力争在引进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上有大突破,在引进能够完善产业链条的填平补齐项目上有新进展。深化中心城区一体化招商,整合中心城区招商力量,完善市区招商沟通协商机制,推动产业链招商。按照产业布局统筹安排招商签约项目,形成市区两级齐心协力抓招商的工作格局。

(四)强化要素保障。整合支持工业发展的各类专项资金,向全市特色主导产业龙头企业新上项目、重大专项技术改造项目倾斜,予以贷款贴息扶持。强化落实省市优惠政策,优先推荐享受上级扶持资金。鼓励支持企业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融资,担保公司优先对龙头企业进行担保,鼓励贷款主办银行对企业综合授信。优先安排土地使用指标。优先推荐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大用户直购电试点。定期举办校企对接活动,定期发布人才需求信息,加快引进引领型、高层次、紧缺型人才。

(五)建立健全行业协会和专家顾问机构。积极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建立相应的行业协会,促进产业链之间的联合和协作,做好供需沟通,挖掘配套潜力,提高综合配套率;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上级协会、业内龙头骨干企业,逐步建立产业专家顾问小组,为产业集群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专业指导和咨询。

(六)强化激励考核。将特色主导产业发展目标按年度分解落实到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并纳入市绩效考评体系。对特色主导产业培育效果好的县(区)以及市直单位进行表彰,领导班子成员优先提拔重用;对成效差的县(区)和市直单位进行通报批评或问责。


南阳市人民政府
2014年8月5日

 

主题词:推动 特色主导产业 发展 意见

索  引  号 文       号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公开范围 公开方式
N001-2014-000241 宛政〔2014〕45号
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08-15
面向社会 主动公开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