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鸭河工区、官庄工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现将《南阳市创建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南阳市人民政府
2014年12月31日
南阳市创建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
实 施 方 案
农业标准化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是规范农业生产、保障消费安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标志。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农业标准化水平,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根据《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试行)》,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中原经济区南阳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建设为指导,紧紧围绕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化发展,以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扩大农产品出口为重点,以创建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为目标,坚持“政府推进、部门协作、市场引导、龙头带动、农民参与”的原则,深入推进农业标准综合体和项目建设,不断提高标准制定和实施应用水平,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促进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创建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提升农产品质量,扩大农产品出口,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打响南阳农产品品牌,使南阳成为世界最大的辛夷生产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月季生产繁育销售中心、全国最大的山茱萸产业基地、全国最有影响和最具市场竞争力的绿色有机猕猴桃产业基地、河南省最大的核桃产业基地之一。
具体目标:到2016年,全市建成400万亩以上高标准永久性粮田,逐步推进整乡、整县粮食高产创建,粮食总产保持在500万吨以上;制定发布80项以上农业生产技术规程、规范;建立完善6类以上主导农产品标准体系;建成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类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145个,形成国家、省、市三级农业标准化示范网络,优质农(畜)产品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90%以上,创建无公害畜产品50个;帮助和引导100家以上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建立完善标准体系,培育一批名优农产品;建立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创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三、工作重点
(一)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围绕粮食高产创建、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农作物种植等主导和特色产业,修订完善农业地方标准规范,使农产品在生产、加工、流通的各个环节都有统一标准和技术规范,建立与国内外先进标准接轨的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农业综合标准体系。重点建立粮(小麦、玉米)、畜(南阳黄牛、南阳黑猪)、菌(香菇)、果(猕猴桃、核桃)、药(山茱萸、辛夷)、菜(蔬菜)6类标准综合体,使主导农产品标准覆盖率达99%以上,贯标率达到100%。
(二)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体系。通过争创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县、乡镇活动,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推广“公司 基地 农户 标准化”的生产经营模式,形成上下联动、示范引导、企业带动的农业标准化推广体系。以中线渠首水源地保护标准化为支撑,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扩大高产优质示范面积和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模,提升标准化养殖份额。确保优质小麦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85%以上、全市标准化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达到1500家以上、生态化畜禽养殖场达到100家以上、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250万亩以上、国家级出口食品质量农产品安全示范区达到5个、省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达到8个。
(三)建立健全农业检测体系。以农产品质量检测为重点,建立包括农副产品、农用生产资料和农业生态环境检测在内的社会化检测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对粮、油及其它经济作物、化肥、农药、饲料、兽药、农机具、土壤、灌溉水、病虫害、疫情、种子、种苗、种畜禽等项目的监测与检验,增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质量检测项目,建成先进的农业检测体系,逐步形成组织方式社会化、技术水平现代化、运作机制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区域性检测网络。
(四)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龙头企业标准体系。在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龙头企业推动实施相关国家标准,建立健全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体系;在农产品生产全过程(包括新品种研发、投入品使用、生产管理、加工、包装、贮存、运输和物流)实现标准化生产和管理;重点建立包括检验方法标准、过程控制标准、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标准、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应用指南等安全标准体系框架。
(五)建立健全安全监管体系。完善农业投入品使用监管制度,维护农业投入品市场秩序,严格种子、种畜禽、农药、兽药、鱼药、肥料、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的经营准入和监管,健全农产品生产和销售台账,坚决打击制售和使用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行为,为农业标准化生产创造良好的投入品环境。
(六)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培育多元化、标准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信息化服务平台、农情数字化直通式服务平台的开发和建设,为农业标准化发展提供信息支撑。同时,充分利用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的优势,建立专家型农业标准化人才库,构建农业标准化专业人才体系。
四、工作步骤
创建工作分宣传发动、全面建设和总结验收三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4年12月31日前)。全面宣传农业标准化知识,启动创建工作。成立创建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领导小组(见附件1,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印发创建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并将创建目标分解到县(区)和部门(见附件2)。
(二)全面建设阶段(2015年1月—2016年6月)。制定发布80项以上农业生产技术规程、规范和6类10种产品标准综合体并全面贯彻实施;建成400万亩以上高标准粮田,优质小麦标准化面积达到85%;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250万亩以上;优质农(畜)产品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90%以上;标准化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达到1500家;生态化畜禽养殖场达到100家;创建无公害畜产品50个;帮助和引导100家以上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国家、省、市三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达到145个以上;分别建成国家级、省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5个、8个;全面推进农业检测体系、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体系、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新创有机食品240个、无公害农产品15个、绿色食品5个。
(三)总结验收阶段(2016年7月—2016年9月)。做好创建后续管理工作,确保各项考核指标达到创建标准。开展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建设工作总结和示范带动成效评价,做好迎接示范市创建工作考核验收各项准备,确保顺利通过验收。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县(区)政府(管委会)也要成立相应机构,推进辖区内农业标准化的实施。同时,成立由质监、农业、畜牧、林业、卫生、水利、科技、气象、农机、食品药品监管等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农业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具体负责指导建立全市农业标准体系和制定各项农业地方标准。
(二)强化工作责任。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协作配合,共同推进创建工作。南阳市创建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及时研究解决重大事项,督导检查工作进度等;质监部门作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审批、发布农业地方标准、技术规范,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协同有关部门做好农资市场的监督整顿、农产品品牌的打造和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监督、指导;农业、林业、畜牧、烟草等涉农部门具体负责种植业和养殖业农业地方标准的制定修订、实施和推广,对农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建优势农产品品牌等;科技部门负责农业标准化工作立项审批和科技项目的研究及成果转化;财政部门负责农业标准化工作资金保障,并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环保部门负责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环境检测及环境监督;水利部门负责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扩展灌溉渠道,加大灌溉面积;检验检疫部门负责对出口食品农产品的检验检疫监管,指导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出口备案登记、国外注册认证、品牌创建等工作;农机部门负责拟定农机作业规范、技术标准,组织实施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安全教育和考核发证等工作;商务部门负责指导、协调全市商品进出口工作,承担国家批准的重要农产品进出口总量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工商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全市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和流通环节市场管理、商标相关工作;卫生部门负责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监测、风险评估工作;气象部门负责对气象探测资料的汇总、分发,做好专业气象预报的发布,制定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方案;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药材及生产企业监督、检查指导;其他部门和单位根据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
(三)强化目标管理奖惩。将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创建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使示范市建设目标同政府各项工作目标同步骤、同实施、同督查、同考核,确保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创建工作的落实。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负责,对全市有关农业标准化工作情况进行旬督查、月通报、季考核、年综评,对成效显著的县(区)、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对措施不力、影响创建进度的给予通报批评。
(四)强化政策资金支持。市政府将创建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各县(区)政府(管委会)也要根据本地实际和产业特点,调研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支持措施和考核奖惩办法,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各有关部门要全力支持创建工作,做到项目、资金、服务、技术、人员“五优先”。特别是在资金保障上,除市、县财政安排外,要组织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通过多种渠道、多种途径筹措,逐步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社会支持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同时,市质监、科技、农业等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制定出台具体的政策措施,引导和鼓励科研单位、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标准的研制,使标准研制与科技项目推广应用相结合;实行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与标准普及推广融为一体,将先进农业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列入科技进步奖的评定范围,积极推荐重要技术标准研制成果申报省和市级科技进步项目;对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项目,优先列入高新技术产业化、农业结构调整、科技发展等项目库,切实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进程。
(五)加强宣传推广。加强宣传引导和教育培训。市质监、农业、环保等部门及新闻媒体要紧密配合,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创建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的意义、目的、政策和方法。同时,要加大农业标准化知识的培训力度,通过广播、电视、录像、现场会、专家报告等形式对标准化生产的各环节进行跟踪培训、指导,力争2-3年内培训出500-800个农业标准化专业人员。
附件1
南阳市创建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 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程志明(市长)
副组长:张生起(副市长)
摆向阳(副市长)
成 员:殷家良(市政府机关党委书记)
张树华(市政府副秘书长、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局局长)
朱 萍(市质监局局长)
王宛楠(市农业局局长)
谢松民(市财政局局长)
王冠立(市畜牧局局长)
汪天喜(市林业局局长)
宋宽军(市环保局局长)
寇智洪(市水利局局长)
王 军(市气象局局长)
毕跃杰(市商务局局长)
程相岑(市农机局局长)
卢捍卫(市工商局局长)
赵玉亭(市卫生局局长)
刘 强(南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
黄玉杰(市粮食局局长)
王振海(市烟草局局长)
张华国(市科技局调研员)
桂延耀(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质监局,朱萍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创建的日常工作。
附件2
主题词:创建 农业标准化 实施方案 通知
N001-2015-000088 | 文 号宛政〔2014〕76号 |
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发布日期2015-02-13 |
面向社会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