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5年深入实施南阳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鸭河工区、官庄工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2015年深入实施南阳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7月13日

 


2015年深入实施南阳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方案


为贯彻落实《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宛政〔2011〕46号)和《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入推进南阳全民技能振兴工程2014—2017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宛政〔2014〕35号)精神,全面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打造我市人力资源新优势,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5年深入实施河南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15〕62号)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坚持“六路并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民政、农业、扶贫、残联部门共同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三改一抓”(改革单一的封闭办学模式,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改革单一的政府投资模式,建立多元投资办学机制;改革单一的公办学校经费供给体制,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效益;抓好一批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示范项目),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为动力,突出培训重点、提高培训质量、深化校企合作、抓好项目带动、实施高端引领,逐步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为推动“龙腾计划”、“雁阵计划”、“金地计划”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二、目标任务

全年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4万人次,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12.5万人,新培养高技能人才0.72万人,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核人数达到3.6万。

推进2014年和2015年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项目建设,高标准建设1个省级公共示范鉴定基地、1个城乡劳动者技能培训品牌基地、1个省级创业培训示范基地和1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三、主要工作

(一)坚持“六路并进”,广泛开展职业培训

1、围绕服务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和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发展行业,构建面向全体劳动者的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六路并进”工作机制,加快形成以“六路并进”部门培训为主线,工业和信息化、住房城乡建设、国资等部门协同跟进,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积极参与的大培训格局。实施3个“1 1”对接行动:实施“政府 企业”对接行动,持续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发挥企业培训主体作用;实施“劳务品牌 培训基地”对接行动,依托培训基地资源优势,对接劳务品牌,开展特色培训,做大做强一批在全省、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优秀劳务品牌;实施“就业 培训”对接行动,依托各类就业服务机构,搭建企业用工培训信息化建设平台,引导培训机构对接企业用工需求,开展精准培训。

 

2、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以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者、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为重点,深入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技能培训、企业在职职工培训、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组织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全年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6万人次、企业在岗职工培训7.3万人次、失业人员再就业技能培训1.65万人次、劳动预备制培训2万人次、创业培训0.6万人次、机关事业单位工勤技能人员岗位技能提升培训0.8万人次。

 

3、教育部门要突出特色培育,深入实施职业教育攻坚二期工程。创新职业教育模式,扩大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以职教园区建设和职业教育品牌示范院校和特色院校建设为抓手,加快构建引导、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体现终身教育理念、职业教育特点,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外部开放、横向融通、纵向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4、农业部门要结合农业产业发展实际,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以提高农民素质和从业技能为核心,探索完善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制度,推动形成生产经营类、专业技能类、社会服务类“三类协同”,初级、中级、高级“三级贯通”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全年完成教育培训0.44万人次。

 

5、扶贫部门要坚持片区开发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突出淅川、内乡、镇平、南召等扶贫主攻方向,持续抓好移民后期帮扶工作,继续实施“雨露计划”,全面提高贫困群众技能就业能力。全年完成培训0.6万人次。

 

6、民政部门要根据退役士兵的文化水平、自身特点和就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定向式、订单式培训。全年培训退役士兵0.22万人次。

7、残联要针对残疾人就业培训的特殊需求,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全年培训城乡残疾人0.92万人次。

8、工业和信息化、住房城乡建设、国资等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要重点开展转业转岗职工培训、建筑业农民工安全技能培训、企业职工岗前培训和“4050”人员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全年完成各类培训3.47万人次。

(二)深化职业院校改革,强化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1、加强优质职业院校建设。优化职业院校布局和专业设置,加快资源整合,扶持一批优质职业院校发展,报请省厅撤消2所技工学校,服务2所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支持行业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参与举办或直接举办技工院校,积极促进校企合作联盟或职业教育集团广泛开展各类校企合作活动,推动技能培训和产业发展对接。加快技师学院认定,在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倾斜,其主要领导按有关规定享受相关待遇。鼓励职业院校、高级技工学校依托校办工厂、实训车间、公共实训基地、自办企业建立“高技能人才活动之家”,有计划地开展高技能人才技能交流、业务研修等活动。

 

2、深化校企合作。支持学校、企业以订单班、冠名班等形式开展技能人才联合培养。鼓励技工院校与企业通过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组织技师研修、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革新等方式,面向企业职工开展技师、高级技师培训。以“双百”(百强、百高)企业为重点,在智能终端、高端装备制造、电子商务等产业领域,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紧密结合我市主导产业发展和产业集聚区建设的需要,积极培育具有产业特色的职业教育集团和技工教育集团,促进技能培训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

 

3、强化专业建设。支持职业院校建设品牌示范专业和特色专业,开发一批精品课程和以校企合作教材为主的精品教材。支持职业院校建设一批与当地主导产业发展相匹配的特色优势专业,实现差异化、特色化专业建设布局。职业院校要主动适应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高成长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鼓励并支持职业院校举办与养老服务、文化创意、家庭服务等国家大力发展产业相应的专业。

(三)加强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引导示范作用

1、加快已建项目成果转化。建立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项目库,实行台账管理,坚持“一项目一台账”。建立工程项目建设目标管理制度,完善项目建设量化标准和实施细则,从培训、鉴定、高技能人才培养、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承办技能竞赛、就业服务等方面对2009—2013年项目分类量化,通过分解培训任务、改革专业设置、开发专业教材、承办技能竞赛等途径,推动项目单位在完成培训任务、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升政府购买服务实效。

 

2、推进2014年和2015年项目建设。启动实施2015年工程项目,开展工程项目建设质量年活动,健全项目督导机制,按月跟踪项目进度、年中开展督查评估、年底组织考核验收,全面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发挥地方政府项目建设和使用的主体作用,严格按照项目申报书和建设方案,统筹布局、落实配套、加强监管、有序推进,突出抓好1个城乡劳动者技能培训品牌基地项目、1个省级技能人才公共实训鉴定示范基地项目、1个省级创业培训示范基地项目和1个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建设工作。

(四)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抓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升级带动工作

1、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贯彻落实《河南省技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14—2018年)》,支持职业院校高级技工学校扩大高级工以上学制教育规模。开展企业在职职工技能提升行动,加大技师培养补贴力度,2015年完成600名急需紧缺职业(工种)技师、高级技师培养。依托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实施信息化人才能力提升工程,多层次、多渠道培养信息化复合型技能人才,2015年培养高技能人才0.72万。

 

2、实施“金蓝领”素质提升行动。适应我市“三个计划”和产业转型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着眼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行业,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政府补助和企业支持相结合,组织企业优秀高技能人才赴省内外培训,依托我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邀请外地专家,组织企业技术骨干开展数控车工、数控铣工等职业(工种)培训。

 

3、发挥职业技能竞赛的引领作用。健全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完善职业技能竞赛优秀选手、优秀单位奖励办法,建立职业技能竞赛表彰选拔长效机制。选择10个以上从业人员多、技术含量高的职业(工种)开展全市职业技能竞赛系列活动。县(区)政府(管委会)和行业主管部门以及有关企业要完善有关政策,发挥企业职工教育经费在以赛促训方面的作用,调动各方积极性。各类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市级公共实训(鉴定)基地要积极参与赛事承办,为竞赛提供服务。

(五)强化职业技能考核评价,发挥职业技能鉴定在职业培训中的引导作用

1、规范职业资格管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职业资格清理整顿活动,严格落实国家减少职业资格行政许可和认定相关规定,全面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切实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维护技能人员的合法权益。发挥职业技能鉴定在职业培训中的引导作用,把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专项能力证书或创业培训合格证书)作为获得职业培训补贴的必备条件和检验培训效果的主要标准。

 

2、加强质量管理。严格职业技能考核评价质量管理,坚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社会效益第一、质量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促进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完善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对鉴定所(站)运行、考评员培训与选派、证书核发等主要环节的行政管理和监督检查,从鉴定运作质量和鉴定服务水平两方面入手提升鉴定质量。各级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严格程序、规范实施、严肃考风考纪、加强过程管理,确保鉴定质量。进一步完善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指导试点企业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岗位要求,扎实开展企业内职业技能评价工作,并适度扩大试点企业规模。

(六)加强基础工作,打牢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升级基础

1、加强基层公共服务平台规范化建设。推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层服务平台规范化建设,实现职能职责、业务流程、设施设备、管理制度、标志标识、岗位设置、行为规范和信息化建设统一,增强服务能力,形成覆盖城乡、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管理有序、服务规范、方便快捷的就业培训信息服务网络,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打造培训、鉴定“半小时服务圈”。

 

2、推进职业培训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拓展社会保障“一卡通”软件功能,建设集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职业培训补贴、职业介绍、就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建立统一的实名制职业培训信息化管理系统,强化信息互联互通,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信息化管理网络,实现对职业培训的全过程管理和对参训劳动者的跟踪服务,全面提升职业培训科学化管理水平。

 

3、完善政策措施。健全政府补贴、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落实教育、财税、土地、金融等政策,引导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举办职业教育、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完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机制,明确培训、鉴定等补贴标准,简化申领办法,提高政策吸引力。依法扩大就业专项资金、教育费附加支出范围和比例,支持职业技能培训。落实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政策,加大失业保险基金对参保单位开展在职职工职业技能培训、转岗培训的补贴支持力度。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是我市一项战略性工程。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其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市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领导小组要强化规划、统筹、服务、督导、调研,做好顶层设计工作。市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发挥组织作用,定期召开会议、督查调研、通报情况。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农业、民政、扶贫、残联等部门要制定部门年度具体实施方案。发展改革、财政、工业和信息化、住房城乡建设、国资等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进一步强化政府主导、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上下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

(二)强化督导检查。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本方案,细化实化工作措施。加强督导检查,集中组织全市督查,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督查,形成年初有安排、年中有督导、年底有总结、季度有联席会议的督查机制。

(三)加强宣传引导。开展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建设成果集中报道活动,在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有序推出新闻报道,扩大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社会影响力。开展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政策、劳务培训品牌和基地项目建设宣传活动,提升和扩大政策知晓率和社会覆盖面,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地了解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更好地支持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重点开展“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和“河南省技术能手”获得者等高技能人才先进事迹巡回宣传活动,通过举办高技能人才事迹演讲、展示高技能人才绝招绝活和组织高技能人才进企业、进校园互动等活动,在社会营造“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浓厚氛围。

附件:南阳市全民技能振兴工程2015年重点工作分工

 

附件:南阳市全民技能振兴工程2015年重点工作分工.doc

主题词:全民技能 振兴工程 方案 通知

索  引  号 文       号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公开范围 公开方式
N001-2015-000320 宛政办〔2015〕75号
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08-13
面向社会 主动公开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