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阳市生命健康产业行动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官庄工区、鸭河工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南阳市生命健康产业行动计划(2015-2020年)》已经市政府第19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南阳市人民政府
2015年11月9日


南阳市生命健康产业行动计划(2015-2020年)


针对中国经济新常态,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加快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是深化医改、改善民生、提升全民健康素质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就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要求,也是弘扬仲景文化、培育新业态、激发新动力、实现新突破,推动南阳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32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豫政〔2014〕57号),结合南阳实际,特制定以仲景品牌为特色的《南阳市生命健康产业行动计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一、实施“行动计划”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是改善民生和经济转型的迫切需求

健康是人类的终极追求,人们对身心健康的重视程度标志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水平。无论是人类自身的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还是社会发展的参与、社会成果的享有,都必须以身心健康为前提。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改善,大众对健康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越来越自觉、越来越迫切。追求健康已是人心所向、万众期盼、大势所趋。健康服务业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支撑产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据测算,到2020年,我国健康服务需求将达8万亿。如算上与其密切相关的养老服务业、旅游业、体育产业等,需求将十分庞大。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将是我市实施服务业“雁阵计划”和建设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的有力支撑,是有效扩大就业、形成新的增长点,实现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重要举措,是经济社会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南阳是医圣故里、国家粮仓、中原之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和水源地。发展以仲景品牌为特色的生命健康产业,南阳优势明显、潜力巨大,且具备以健康服务业撬动全市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南阳站位全国、顾全大局,不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走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四化同步”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

(二)南阳发展生命健康产业的条件和优势

南阳的卫生与中医药事业发展正处在能力提升期,需要不断扩大服务覆盖面,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正处在健康服务拓展期,需要转变服务方式、完善服务功能、丰富服务内容;正处在医改攻坚期,需要围绕医改总体目标,全面协调可持续推进医改;正处在政策机制完善期,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着力为南阳的社会与经济发展发力。南阳发展生命健康产业具有坚实的物质基础。近年来,我市以科学发展为总基调,以改革创新为主旋律,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等工作,经济社会稳定发展。2014年,全市城乡人口总量达1170.90万,生产总值完成2676.8亿元,增长8.69%;地方财政收入234亿元,经济总量位居河南省第三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8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820元,分别增长10.9%和1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7350元,实际增长10.6%。经济持续发展、人民日益富裕,为我市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财力支撑和广阔的市场需求。

南阳发展生命健康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优势。概括起来,主要有“三因二素”,即经过亿万年发育形成的南阳盆地“天然基因”、历经千万年培育形成的中药生长“道地基因”和两千年医圣传承的“文化基因”,以及百余年中西医结合发展的科技元素、个性化健康养生医学的创新元素。

南阳具有薪火相传的医圣文化。医圣祠、伤寒论、南阳盆地原点生态环境等均为世所仅有、国家唯一。其人文地标和健康产业价值得天独厚,具有巨大的品牌价值和极为广阔的市场产业化前景。

南阳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南阳地处南北气候、东西地貌的中心位置,拥有北纬33度区域独有的磁力线和天文时空气候潮汐规律。这种独有的天文时空气候差异,对生物圈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境内拥有国家和省级森林(湿地)公园10个、自然保护区6处,森林覆盖率34%,林地面积占全省1/4,孕育了丰富的中药生物资源。境内已查明的天然药物有2436种,品种数量占全国的20%,盛产山茱萸、裕丹参、杜仲等名贵中药材,中药材蕴藏量2.5亿公斤。南阳盆地生态环境宜居宜养,其平均气温、湿度、日照、雨量等环境参数,均处于黄金分割线水准,气候宜人。

(三)南阳发展生命健康产业具有良好的产业和人才基础

健康服务体系初步健全。目前,全市共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872家(含医疗服务机构5806家、公共卫生机构66家),拥有床位43800张。在神经、口腔、眼科、骨科、烧伤外科、肿瘤专科、心脑血管专科、心理卫生、中西医结合等领域,均居全省乃至全国先进水平。2014年,全市人均寿命74岁,孕产妇死亡率7.07/10万,婴儿死亡率3.71‰。

以健康养老、休闲养生为重点,利用全国农运会接待场馆,依托南阳麒麟湖风景区和莲花温泉度假区,基本建立了休闲养生、健康养老服务雏形。

健康服务产业初具规模。我市相继出台实施了《张仲景医药创新工程规划纲要》、《关于加快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的意见》,并自2002年起成功举办了11届张仲景医药文化节,使南阳中医药逐步形成医疗、保健、教育、产业、科研、文化为一体的特色产业集群。全市拥有中药材种植基地面积150万亩,种植品种达100多种,年产值达30亿元,约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5%。既有宛西、普康、福森等一批在全国范围内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的龙头制药企业,又吸引了国药、广药、海王等海内外知名企业在宛投资发展。成功举办了第七届全国农民运动会,被确定为全国体育健身示范市,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继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后,围绕打响“宛若仙境、颐养天堂”,大力发展健康旅游产业。2014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74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49亿元。

健康服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全市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38万人,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2.19万人,执业护士2.1万人。境内有南阳医专、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韩国留学生培训班等本科、大专、中专三个层次的办学条件,年招生近万人。注重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和名老中医师承工作。现有1位国医大师、5位河南省名老中医、20位中医类学科带头人、150位市级名老中医。全市全民健身指导员1.5万余人,导游员800余人。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布局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国家、省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政策为契机,以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建设为统揽,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发挥南阳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仲景文化优势,大力发展医疗服务、健康养老、中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健康旅游、中药及相关支撑产业,打造一批知名度高、带动力强的健康服务业集群,建设全国中医药名市、重要的健康养老养生旅游目的地和中原地区健康服务业示范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统筹推进。把提升全民健康素质和水平作为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落脚点,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区分基本和非基本健康服务,实现两者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区域健康服务资源配置,促进均衡发展。

———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强化政府在制度建设、政策引导及行业监管等方面的职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加健康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突出特色,融合集聚。以传统医药的传承为基础,突出仲景文化,打造特色品牌,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提升仲景健康服务能力;优化资源配置,引导服务资源在中心城区合理集聚、各县(区)差异化发展,形成区域功能明确、产业特色鲜明、配套服务完善的服务业发展格局。

———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强化改革对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推动作用,面向国际国内市场,充分激发社会资本热情,释放人才资源活力,着力强化科技创新,促进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新兴技术应用,培育新型健康业态,创新健康服务模式。

(三)目标定位

着力打造“中医圣地、颐养宝地”。即突出医圣故里中医药优势,创建全国中医药服务先进市,成为举世公认的中医圣地;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建成区域性医疗高地;建设中原地区重要的健康养生旅游目的地;以健康养老为重点,依托环境优势、生态优势、中医优势,成为全国知名的颐养宝地。

到2020年,初步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以仲景健康为特色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形成一批重点项目、一批骨干企业、一批知名品牌和一批产业集群,全市生命健康产业总规模达到1000亿元左右。

———居民健康指标与素养显著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健康意识和素养明显提高,健康评估和健康风险预测水平明显提高,对个人和人群健康危险因素的预防控制能力明显提升。到2020年底,我市主要健康指标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岁,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到7/10万,婴儿死亡率控制在3.5‰以下。

———健康服务业规模迅速扩大。在医疗保健、健康养老、休闲养生、健康旅游、保健食品、保健用品、医药产品、医疗及健身器械等领域形成一批产业融合互动,功能配套衔接,资源集约共享,服务链条完整的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和集聚区,从而带动全市健康服务业规模迅速壮大。

———健康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中医保健、健康养老、健康旅游、健康保险、健康管理、体育健身等健康服务行业发展迅速;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水平明显提高,康复、护理等紧缺服务快速发展,中医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形成多元办医格局。全市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6张、执业(助理)医师数3.2人、注册护士数3.05人,中医类医院每千人人口床位0.55张,指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社会办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总量的30%左右,服务量所占比例显著提高。

———健康服务特色进一步彰显。以中医药学为主体,融合现代医学及其他学科的技术方法,创新健康服务模式,丰富和发展服务技术。中医药服务在整个医疗服务中占比30%左右;培育凝练仲景医药文化内涵和精髓,形成3—5个仲景品牌的大型服务园区,覆盖药品、食品、医疗、养生、保健、教育、养老、旅游、贸易及系列服务的仲景健康品牌。

———体制与机制进一步完善。健康服务业发展政策支持体系健全,行业规范、标准更加科学、完善,行业管理和监督更加有效,形成全社会参与、支持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强化政府保障和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责任,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强化改革对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充分激发社会资本热情,有效释放人才资源活力。

到2025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以仲景健康为特色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全市健康服务及产业总规模达到1800亿元左右,建成中医药服务名市和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健康养生旅游目的地,基本实现“中医圣地、颐养宝地”的目标。

(四)规划布局

总体布局:按照城市发展规划和产业空间布局的要求,形成“一心、二带、四基地、多支点”的空间布局结构,实现核心区统领、产业带集聚、功能区支撑、组团区协同,达到功能互补、有机整合,形成辐射延伸式的健康服务业空间布局体系。

一心:把中心城区作为南阳市发展生命健康产业的核心区来发展,使之成为仲景健康产业推进中心、文化研究传播中心、人才培养中心、健康养老服务中心、体育健身服务中心、中医药特色技术推广中心。重点发展医疗服务、健康养老、体育健身、旅游休闲及相关支撑产业,着力打造张仲景医药文化旅游集聚区、白河两岸生态休闲区、生命健康产业园区、艾产品集聚区、宛药医养园区、东方欢乐世界、健康服务基地。

二带:重点打造淅川—西峡—内乡—南召沿伏牛山休闲养生旅游带、桐柏—唐河沿桐柏山休闲养生旅游带。

四基地:建设镇平、新野、社旗、方城等县城各具特色,差异化发展的健康服务基地。

多支点:以中心乡镇、种植基地、重点企业、知名景点、精品社区、美丽乡村为支点,打造城乡基层各具特色的养老养生、医疗保健、健身旅游网点。

三、主要任务

(一)建设全国中医药服务名市,打造中医圣地

 

统筹整合南阳特有的自然禀赋、中药资源和仲景文化,实现健康服务业的规模效应。主要围绕“医、保、教、祠、文、贸”做文章。

 

1、全面推进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强化政府责任,保障基本中医医疗服务。办好市、县两级公立中医医院,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及专科医院推进“仲景苑”建设。鼓励县级中医院探索开展县乡一体化服务,力争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都建有“中医堂”,80%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二是完善中医药创新发展体系。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体制、科技创新体系和评价体系,完善体现中医药特点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资格条件,完善中医药科研课题立项和科技成果评审的同行评议制度,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临床路径和价格政策。三是鼓励社会力量创办中医医疗机构。推进中医师多点执业,支持社会资本创办中医医院、疗养院和中医诊所。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诊所,允许药品经营企业举办中医坐堂医诊所。鼓励社会资本创办传统中医诊所。四是创新中医医疗机构服务模式。转变中医医院服务模式,推进多种方法综合干预,推动医疗服务从注重疾病治疗转向注重健康维护,发展治未病、康复等服务。支持中医医院输出管理、技术、标准和服务产品,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医疗联合体。推动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和中医坐堂医诊所规范建设和连锁发展。五是大力发展中医专病、专科建设。建成国家级重点专科3个、省级重点专科5个、特色专科30个,各级中医医院都有自己的品牌和强项;依托国家级重点专科、省级特色专科,引进优质资源,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促进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机构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发展;挖掘传统中医绝技验方,提供针对性强、疗效明显的医疗服务。通过以上措施,建立以市中医院为龙头,县区级中医院为枢纽,乡镇卫生“中医堂”建设为网底,非公立中医院为补充,覆盖全市城乡、中医特色突出、服务功能完善的中医医疗服务保健网络。

 

2、大力发展中医药保健养生服务。一是支持社会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发展。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美容美体、足浴熏洗、推拿、按摩、艾灸、亚健康调理等机构,培育一批技术成熟、信誉良好的知名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集团或连锁机构。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发挥自身技术人才等资源优势,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规范发展提供支持。二是支持医疗机构开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在中医医疗机构设置“治未病”中心,积极推广“治未病”理念,为群众提供养生保健、体质辨识、中药调护、保健品消费指导等多样化服务;积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促进针灸、推拿等特色中医医疗康复保健服务业健康发展,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药服务项目纳入医保和新农合支付范围。支持开发中医诊疗、康复理疗、养生保健等医疗器械和设备。三是规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建立中医健康状态评估方法,丰富中医健康体检服务。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导引等中医传统运动,开展药膳食疗。运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开发智能化中医健康服务产品。为居民提供融中医健康监测、咨询评估、养生调理、跟踪管理于一体,高水平、个性化、便捷化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

 

3、加强中医药教育科研,建设中医药人才培养交流基地和中医药研发基地。一是建设全方位中医药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建立以大专、本科教育为主的专业人才培养;以中职中专、高职高专为主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以中医全科医师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主的继续教育培训;以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为主的专业培训。二是建立中医药科研体系。以大中专院校为基地,充分运用现代科学的新理论、新技术,鼓励多学科、跨领域、产学研、海内外结合,打造南阳中医科研核心团队;以宛西制药、福森药业等骨干企业为主,建设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研究室和工程技术中心;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攻关,使研究、产品、市场有机结合,形成“联合攻关、优势互补、市场运作、资源整合”的科研创新机制;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国际和地区间科研合作,开展新药和新技术的研发;整合医药健康类科研机构,成立全新的跨行业、跨区域的研究联盟机构张仲景研究院。三是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建立中医药标准公告发布制度,加强中医药标准应用推广。逐步制订并发布山茱萸、辛夷、裕丹参、桐桔梗、夏枯草、半夏、金银花、栀子等“八大宛药”的药材种质标准和炮制加工质量标准。推进张仲景健康养生技术体系的推广应用、南阳道地艾绒的行业标准制定,形成针对不同健康状态人群的中医健康干预方案或指南,督促各类机构依规开展服务;鼓励中医药单位和技术人员在中药材、药效物质、中药新用途以及制药工艺等方面积极申请中医药产品专利、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等知识产权并开发利用。

 

4、围绕医圣祠,打造中医寻根拜祖圣地。规划建设张仲景·中医祖庭核心文化园区(张仲景医药文化产业集聚区)。把南阳张仲景中医药文化提升到国家层面,发扬南阳独有的医圣张仲景医药文化遗产综合优势,通过建设国家中医药博物馆(或分馆)、中医祖庭大殿、张仲景研究院、国医馆、养生馆、经方国际论坛、张仲景文化广场及医圣巨型塑像、文化公共基础设施等项目,建成集张仲景生平介绍、历史文物收藏、医药文献研究、医药学术交流、中医思想教育、养生保健、旅游观瞻朝拜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区域,使核心园区成为祭拜医圣和进行学术交流的阵地,成为我国有较大影响的中医药宣传教育基地,成为体验张仲景中医药养生保健和接待国内外来宾参观旅游、文化交流的窗口。

 

5、继续办好张仲景医药文化节和仲景论坛,繁荣中医药文化。办好张仲景医药文化节及仲景论坛,打造弘扬张仲景学术和中医药文化的高端平台。逐步启动医圣祠、伤寒论、南阳盆地原点生态环境的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记忆工程和世界自然遗产工作。积极创作张仲景医药文化艺术精品,建设仲景文化纪念传播中心。注重张仲景经方的开发运用,深入研究南阳历代名医、流派的学术思想,加快中医古籍研究整理,搞好推广和应用。扩大对外宣传,深入广泛开展中医药知识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三进”活动;利用现代传媒,打造精品电影、电视剧,创作优秀文学、文艺作品,扩大宣传受众面。

 

6、积极推进中医药服务贸易。按照全国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重点区域城市要求,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培育一批中医药健康服务贸易骨干企业(机构)。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南阳健康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利用南阳中医药资源、技术、产业优势,推动中医药机构、企业“走出去”;利用仲景文化、健康养生、旅游服务优势,吸引国际中医爱好者、产业界、诊疗技术适宜人群前来崇仰医圣,体验中医祖庭文化和养生保健服务。

(二)大力发展医疗服务,建设区域性医疗高地

落实政府办医责任,激发社会办医潜力,探索合作合资办医新模式,推动规范的护理康复服务。大力发展紧缺型医疗服务,促进形成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医格局。鼓励现有三级医院和特色专科医疗机构大力引进社会资本,开展国际医疗合作,强化与国内知名医疗集团技术协作,培育南阳医疗服务品牌,建设成为区域性的“医疗高地”。

 

1、巩固和完善公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编制《南阳市“十三五”区域卫生规划》,《南阳市“十三五”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强化政府责任,加大财政投入,加快实施已下达的国家政策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项目,巩固完善地市级区域性医疗中心、县级综合医院、县级中医院、保健院、疾控中心服务能力建设;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保证场所、经费、人员编制三落实;支持发展医疗联合体,促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确保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仲景健康服务业发展奠定基础。

 

2、大力发展民办医疗服务。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支持发展专业性医院管理集团。推行医师多点执业制度,控制公立医院规模,放开社会办医准入条件和限制,鼓励民办医疗机构发展高端医疗服务。

 

3、积极探索合作办医新模式。通过公办民助、民办公助、公办民营探索合作办医新模式。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以及“同级财政原有补助方式和供给渠道可在一定期限内保持不变”等优惠政策,有计划地引导社会资本采取国有资产整体或部分出让、职工集体持股、与社会资本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

 

4、创新发展高端医疗技术服务。积极培育、创新发展医疗服务模式,推出个体化、规范化、高质量、一站式的高端技术服务,发展基本医疗服务之上的高端医疗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需求。推动京宛对口协作,通过“派出去、请进来”等形式,加强与北京市的医学交流与技术协作,提升我市医疗技术水平,使我市病人在当地享受到北京市高超的医疗技术。

 

5、推进护理康复的专业化、社会化发展。大力推进护理、康复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医疗服务资源配置,支持大型综合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鼓励市区一二级医院、行业医院逐步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康复医院、老年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等护理康复机构;建立康复医疗机构与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与转诊机制,提升康复服务专业化水平;推动护理专业化、社会化服务,鼓励发展康复护理、老年护理、家庭护理等适应不同人群需要的护理服务;制定和推行护理康复诊疗技术规范、临床路径和质量评估标准,提高规范化服务水平。

(三)推动旅游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建设中原地区重要的健康养生旅游目的地

1、依托仲景文化资源,大力开展中医朝圣体验游。积极推介以“拜医圣祠、登医圣山、访医圣故里、寻医圣后人、游张仲景医药文化旅游集聚区”等为内容的朝圣拜祖旅游线路;推动中医院校、医疗机构和养生保健堂馆向游客开放,开设体验课程和体验疗程,创新中医药文化价值;运用仲景养生保健思想,打造以“听健康讲座、访中医名家、学仲景经方、享养生技法、品道地药膳”等为内容的中医药疗法体验游线路。

 

2、依托丰富中药资源,着力打造中药健康观光游。充分发挥南阳“药材好、药才好”的自然优势,积极推动中医药文化基地、药材种植基地、保健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等健康产业资源有效融入旅游线路,着力培育以中药材为主题的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以西峡、桐柏、淅川、社旗、方城等县(区)特色药材种植基地为依托,开展药材种植加工园区观光、中药材采摘、制作工艺体验等活动;以宛西、福森、海王、太白药业等药材药品加工生产基地为依托,开展现代制药工业旅游观光;打造一批以优质中药材为重要食材的主题药膳食府,推动一些星级酒店升级健康医药主题,设计相应的药膳菜式,以药材正宗、口味独特、食养俱佳的药膳吸引游客。

 

3、依托优美的自然资源和深厚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健康养生游。一是发挥“宛如仙境、颐养天堂”的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发展以优美山水、静心修禅、美丽乡村为代表的养心之旅。依托老界岭、宝天曼、丹阳湖、龙潭沟等景区,开展颐养身心自然观光游;依托香严寺、炼真宫、丹霞寺、菩提寺等名刹古寺,开展回归本真静心修禅游;依托化山、达士营、陶岔等乡村旅游示范点,开展宁静淳朴美丽乡村怡心游。二是利用“楚风汉韵、南都帝乡”的深厚历史文化资源,发展以瞻仰革命胜地、领悟古代官德文化为代表的育德之旅。依托桐柏革命纪念馆、彭雪枫纪念馆、南阳革命纪念馆、红二十五军血战独树纪念地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红色革命游;依托武侯祠、南阳府衙、内乡县衙等历史遗迹,开展忠廉官德游。三是利用“点多面广、丰富多样”的旅游景区和休闲养生项目,发展以休闲疗养、健康美食、运动健身为代表的养身之旅。依托峡谷漂流、高山滑雪、保健理疗、美颜美体SPA、温泉疗养等旅游项目,开展休闲疗养游;依托南阳黄牛、猕猴桃、香菇等特色健康食品和小麦、蔬菜、水果等有机食品,开展健康美食游;依托体育场馆、户外运动基地等场所,开展以球类、垂钓、瑜伽、武术、攀岩、单车等为主的运动健身游。
(四)着力发展健康养老服务,建设“颐养宝地”

以健康养老为重点,建立“医疗、护理、休闲、养生”四位一体的医养结合模式,构建基本有保障、高端有品牌、模式有创新的健康养老体系。

 

1、完善公办养老机构健康服务职能。加快公办养老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提档升级步伐,进一步提升医疗康复和服务保障能力,积极探索失能、半失能、失智老人的养老保障和康复手段,探索“医养结合、康护一体”的养老新模式,推进全市养老城乡统筹发展。到2020年,每个县(区)要有1所功能全、档次高的综合性公办养老机构;全市养老总床位数达到4万张以上,并发挥在建设标准、功能配置、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

 

2、建立“居家养老、在线监护”的健康养老服务新模式。加快“12349”养老服务呼叫网络服务中心建设,逐步构建市、县、乡(街道)、社区四级养老信息服务网络。建立服务对象信息库和资源库,通过信息网络将家庭、社区、医院或健康管理中心有机连接起来,确保24小时在线监护服务,实现“居家养老、在线监护”的目标;整合各类养老服务资源,将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会公共服务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实现安全卫士、护理专家、亲情使者“三位一体”发展,为社区老人提供方便、高效、全程优质服务。

 

3、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养老服务机构。支持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PPP(政府和民间资本合作)等方式举办规模化、连锁化养老机构,鼓励养老机构跨区联合、资源共享,发展异地互动养老,推动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养老机构。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服务扶持,重点发展一批生活照料与医疗护理结合型的中、高档养老机构。

 

4、推动医养融合发展。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对养老机构的支撑作用,实现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协同发展。依托现有医疗机构,建立附属养老院,实行病房式管理。整合闲置医疗资源向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老年康复医院转型,重点为失能、半失能老年提供专业化照料服务。统筹基本公共卫生与基本养老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开展护理、康复等服务,符合条件的纳入医保、新农合定点范围;规模较小的养老机构和乡镇敬老院,采取与周边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合作,开展契约式服务,实现“1 1>2”的叠加效应。另外,要促进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实施“中医(药)健康促进”战略,做好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全国试点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健康调理、亚健康恢复、慢病防治等多方面优势,丰富和发展中医“治未病”理论和预防保健实践,积极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调理服务,为健康养老提供中医支持,打造南阳中医健康养老服务品牌。

(五)加快发展体育健身、健康管理、健康促进等多样化的健康服务

1、大力发展健康体育服务。一是健全和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大力发展社会民间体育健身协会或组织,形成以城市街道、社区和农村乡镇为主体,以健身指导站、文体活动中心、晨晚练点、体育俱乐部为支撑的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多元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实现上下联动、横向互动的全民健身工作格局。二是加强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与开发。坚持统筹安排、合理布局、规范实用、方便群众的原则,建设城乡体育健身设施,力争在城市建设15分钟健身圈,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或大于1.5平方米。三是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遵循“因地制宜、业余自愿、小型多样、就近就便”的原则,组织开展以传统武术运动、户外运动、登山、游泳、长跑、妇女健身展示等有品牌特色、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适合各类人群、各年龄段的健身活动。四是大力发展体育健身休闲市场。完善体育产业扶持政策,建立以体育服务为重点、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体育产业体系和规范有序、繁荣发展的体育健身休闲市场,培育和发展一批实力雄厚、技术力量高的体育健身服务业和品牌。完善政府扶持、协会监管、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的体育赛事开发模式,引进国内外高水平体育竞赛表演活动和品牌赛事,培育壮大体育竞赛表演业。五是促进体育与卫生深度融合。大力发展运动康复医学,积极推广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医传统健身养生功法,发挥体育健身在疾病防治以及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探索卫生医疗与运动健身一卡通服务。支持体育、医疗、保健等各类机构开展群众日常体质测定、健康咨询、运动康复等服务。

 

2、积极发展健康管理服务。充分发挥医疗机构的健康管理职能作用,积极引进和培育专业化、社会化的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心理咨询机构,开发多层次、个性化的服务项目,开展疾病预防、检后跟踪干预、心理健康辅导和心理干预等服务。推动以治疗为主向预防为主的健康服务模式转变,开发推广集疾病预防、健康体检、健康干预、跟踪随访等于一体的全面健康管理解决方案。鼓励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相结合,推广应用移动健康终端产品,构建数字化、网络化的生命健康信息平台,实现本地和远程相结合的健康信息管理,培育差异化的健康管理服务项目,逐步推广应用分级式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鼓励社会资本规范发展健康体检、专业护理、保健康复、心理健康、母婴照料等专业健康服务机构,鼓励专业健康体检机构向全面健康管理机构发展,推动健康管理产业向新型化、个体化、网络化、社会化发展,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和服务质量。

 

3、培育专业化第三方机构。支持社会资本投资设立独立的影像中心、医学检验中心和实验室,发展第三方医疗服务评价、健康管理服务评价以及健康市场调查和咨询服务。建立第三方机构与医疗机构的检验检测结果互认和信息共享机制,开展医学检验、药学研究、临床试验等服务外包。完善医药科技中介体系,大力发展专业化、市场化的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加强第三方服务质量认证和监管。

 

4、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快速发展。在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稳步提高保障水平的同时,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大幅度提高商业健康保险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丰富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拓展健康保险服务领域,推广实施银龄安康工程、医疗责任保险、意外伤害保险,支持商业保险公司与医疗、体检、护理等机构合作,加强对医疗行为的监督和医疗费用的控制,促进医疗服务行为规范化,为参保人提供健康风险评估、健康风险干预等健康管理增值服务,探索健康管理组织等新型组织形式。

 

5、提高健康服务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按照我市“互联网 ”行动计划的统一部署,加强我市医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覆盖各级各类医药与健康机构的网络体系。创新运用“互联网 健康服务业”发展模式推动互联网新技术、新理念与健康服务业融合发展,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加强健康服务业的电子政务、综合统计管理、公共信息服务、健康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形成一批覆盖全市主要业务的应用系统。统筹信息资源,实现重点业务信息共享。

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加快创建健康服务“大数据”应用系统,系统研究南阳健康与医药的资源与信息,建立南阳医药领域有关数据库和软件分析与专家分析系统,搭建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健康管理、药品开发利用与监管和综合管理等系统联网与信息共享。研究利用信息化手段改造传统健康服务企业,研发便携式健康数据采集设备,发展健康服务产业信息技术体系,不断提升自动化、智能化健康信息服务水平。推动网络医院和互联网医疗等试点,推进我市优质医疗资源、居民健康信息、医疗记录联网共享,推广移动医疗和健康养老APP(应用程序)应用。支持医疗机构联合运营商和信息服务企业,开展在线预约门诊、远程健康管理和网络查询、支付等业务。加快发展面向基层、偏远和欠发达地区的远程医疗,建立智能诊断服务平台,向基层社区及边远山区提供诊疗咨询服务。

(六)拉长生命健康产业链条

1、加快中药产业化发展。以贯彻落实《国务院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4-2020年)》为抓手,建立健全我市现代中药材产业体系,实现中药材可持续发展。培育壮大南阳传统中医药品牌,打造中医药产业基地。完善南阳特色中药材标准体系和中医诊疗设备注册审批标准,加强药食同用中药材的种植及产品研发与应用。推进中药材种植规范化、加工现代化、产品品牌化,培育龙头企业。积极扶持宛产道地及大宗中药种植、加工产业集群,保护和发展特色道地药材。重点打响山茱萸、辛夷、裕丹参、桐桔梗、夏枯草、半夏、金银花、栀子等“八大宛药”和以《伤寒论》经方药为特色的道地药材基地化种植。

整合以南阳道地艾草为主的生产加工企业,生产开发传统艾条、无烟艾条、艾叶精油系列、迷你灸系列的研发,打造“宛艾”品牌,形成规模发展。支持中药饮片加工和中药制药企业做大做强,深化品牌中药二次开发及古方验方中成药开发,扩大优势产品规模,提升竞争力。培育2-4个产值超10亿元的规模型、带动型、引领性中药材加工龙头企业,打造10-15个销售额超亿元的知名产品。建设集中药仓储物流、产品研发、饮片加工、电子商务、检验检测和可追溯质量控制体系为一体的现代中药园区,促进中药材市场信息化、现代化、规范化建设。

注重资源保护。开展中药资源普查,加强道地药材研究,建立中药植物园,加快种质资源库建设,在药用野生动植物资源集中分布区建设保护区,建立一批繁育基地,加强珍稀濒危品种保护、繁育,促进资源恢复与增长,加强替代品研究和开发。

优化大中药产业发展环境。制定和完善大中药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在中药企业立项、审批、资质准入、质量标注、物价税收、市场流通及监管等各方面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和管理办法。

 

2、积极发展化学生物制药。建立政府主导的产业发展综合服务平台,规划建设一个产值超百亿、容纳10家以上企业的医药产业集聚区,培育10家年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培育10个具有影响力的名牌产品、5个省级国家级的研发中心。以普康药业、天华药业、利欣公司为龙头,以南阳师范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南阳理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南阳医专研发团队为依托,以现有的原料药生产为基础,加快西药剂药、仿制药品、试剂的开发;联合宛西、福森、宛东中药企业,加快传统中药药物有效成份的分析提取,开发特效新品,做大做强制药产业。

3、加快医疗器械研发。加快建设医疗器械、医用高分子材料生产基地。支持自主知识产权药品、医疗器械和其他相关健康产品的研发制造和应用。大力发展数字化诊疗、智能化服务等医疗器械,研究开发智能化、低成本的结构替代、功能代偿、技能训练等康复辅具。以汇博公司、迈松公司、正得乐公司为龙头,以数字化为核心,以新产品研发为突破口,重点发展中高端医疗器械产品,实现系列化、产业化、可续化。

4、促进保健食品、化妆品、健康产品开发应用。扶持发展张仲景大厨房、麦格里食方服务中心、仲景堂“三黑”系列产品、月季、玫瑰系列产品。加快与台湾扬生公司合作的华扬龙升科技产业园建设步伐,加强辛夷制药、酵素、玉兰红茶的研究开发和生产销售,打造成为河南省生产辛夷系列产品最多的企业集团。

四、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

(一)中医药特色提升工程

1、市级中医院提升。改造提升市中医院、建设完善南阳医专附属中医院、宛西张仲景医院,使中心城区达到3个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标准。

 

2、县级中医院达标。采取完善、改造、置换、提高等办法,使12个县(区)中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标准。

 

3、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全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中医堂”,80%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鼓励零售药店提供中医坐堂诊疗服务,基层中医药服务量达到总服务量的30%以上。

 

4、非中医类医院拓展。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及专科医院推进“仲景苑”建设。鼓励社会资本举办肛肠、骨伤、妇科、儿科等非营利性中医医院;发展中医特色突出的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等医疗机构。

 

5、中医药服务贸易。培育20家具有一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的中医药服务贸易骨干企业(机构)、3—5家中医药服务贸易示范园区(基地)。

 

6、中医药大厦建设。为南阳中医药的监管机构、产业协会,商务部门的质量认证、会展招商、融资互联、产业孵化、技术创新等社会化职能提供综合服务,成为汇集南阳中医药社团组织、产业协会、传媒教育、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等小微机构企业的中医药集聚孵化基地。重点项目:张仲景医药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张仲景研究院、张仲景医学院、海王现代中医药健康园区、艾产品集聚区、中医药大厦建设。

(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1

、加强市级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市中心医院新区医院等7个市级综合医院的迁扩建、基础设施的提升;推进市口腔医院等2个市级专科医院迁建、拓展服务;加快医专一附院及医专附属中医院全科医师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市二院儿童专科设置、服务能力提升。

 

2、完善县级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12个县(区)的人民医院(其中7个迁建),方城、唐河、社旗、淅川、南召5个中医院(其中3个迁建)建设项目。

 

3、加强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包括12个县(区)的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16个120急救指挥中心(含高新区、城乡一体化建设示范区、官庄工区、南阳新能源产业集聚区4个)、6个县的妇幼保健机构、13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8个乡镇卫生院、45个乡镇卫生院周转宿舍、488个新型农村社区卫生室建设项目。

重点项目:中心医院新区医院建设、镇平河南大新国际养生城北京京哈医院分院、市口腔医院迁建、市骨科医院迁建、医专第一附属医院综合病房楼建设、高新区医院迁建、南阳梅森脑病医院建设、镇平县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南阳豫西协和医院康复托老及综合病房楼项目。

(三)健康养老工程

1、完善公办养老机构健康服务功能。按照“省内一流、国内领先、适度超前”的思路,新建市养老中心、改建市福利院老年部,力争市级养老机构总床位数达到1000张以上。采取多元投资方式,持续改善和提升农村敬老院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增强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医疗保健等服务功能,实现敬老院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转变。

 

2、开展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站)建设。按照社区人口规模在3000人以下、3000—5000人、5000人以上的社区,配套建设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400平方米、600平方米的集托养、日间照料、居家养老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为居家老人提供家政、生活照料、康复护理、文体娱乐和精神慰藉等服务。到2020年,全市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站)数量达到300家以上。

3、打造高端健康养老品牌。围绕环南阳30公里依山傍水养老养生带,规划建设好莲花湖健康养老城、南阳市养老中心、镇平张仲景国际医疗养生城、官庄石化养生养老园区等重大项目,带动中心城区养老产业集群建设,打造3—5个在全省乃至全国知名度高的养老品牌。各县(区)探索建设20个左右的老年服务园区。

4、创建健康养老示范单位。每个乡镇(街道)创建3—5个服务设施完善、信息网络健全、管理规范的养老服务示范社区,基本实现全市80周岁以上独居、空巢家庭老年人居家呼叫系统和应急救援网络全覆盖。

 

5、拓展医疗机构养老服务。鼓励一级医院就近托管养老机构内的医疗护理服务;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在内部开设老年病科、老年康复科、临终关怀病区或建立附属老年护理院。

重点项目:南阳市金鹏老年福利服务中心改扩建项目、万家园莲花养生城、西峡县荷溪养老中心、福森集团养老项目、南阳市麒麟山庄居家养老示范基地、鸭河工区金伯汇居家养生苑。

(四)健康旅游工程

1、打造5个健康旅游产业集聚区。按照全市旅游产业总体规划,以老界岭、鸭河湖、宝天曼、丹阳湖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和南阳桐柏山仲景堂健康旅游产业园等5个旅游集聚区为重点,建立特色各异的健康旅游分区。

 

2、打造10个乡村养生旅游示范村。抓好西峡县化山村、东坪村,卧龙区后庄村、达士营村,淅川县陶岔村,内乡县葛条爬村、吴垭石头村,镇平县杨营镇尹营村,新野县新店铺镇津湾村和宛城区瓦店镇逵营村等10个乡村旅游示范点。

 

3、拓展现有旅游景区健康服务内涵。依托莲花温泉、老界岭养生苑等开发建设较为成熟的风景区和旅游接待星级宾馆,增加美容养颜、保健理疗、美食药膳、瑜伽武术、户外运动、娱乐休闲等服务项目,抓好从业人员培训、服务水平提升、硬件设施配套升级,提高综合接待能力和服务品质。重点项目:南都古城项目、莲花温泉转型升级、卧龙区东方欢乐世界主题公园、内乡县宝天曼景区升级改造、西峡县老界岭养生苑开发、淅川县丹江雁口峡生态旅游区、南阳桐柏山仲景堂健康旅游产业园项目。

(五)全民体育健身工程

实施“全民健身中心”、“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雪炭工程”、城市街道和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及健身路径工程。到2020年,县(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覆盖率达90%以上,乡镇(街道)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达95%以上。

建设白河两岸步行、自行车、轮滑等绿色慢行系统和水上运动项目,打造白河之滨体育健身休闲带;利用伏牛山、桐柏山自然资源,重点打造南召、西峡、内乡、桐柏一带包括漂流、滑雪、探险、攀岩、水上运动等各具特色的户外精品体育旅游项目。

开办各类健身休闲俱乐部,培养群众体育健身意识,引导大众体育消费,发展群众喜爱的健身项目,开发和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健身项目,推广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

重点项目:南阳李宁体育园续建项目、水上运动基地项目、白河沿岸步行系统建设项目、南召县鸭河环库生态旅游区自行车赛道项目。

(六)中药资源保护与发展工程

1、实施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工程。依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建立市县中药资源普查数据库,建设西峡中药资源动态监测站和淅川、内乡、南召、桐柏、方城5个监测点;原生境保护药用物种300种以上。

 

2、十大中药材基地建设。其中,中药材共建共享基地2个。

 

3、中药材种植加工技术创新。八大宛药种植地方标准,宛艾草生产地方标准,张仲景经方药材研究。

 

4、中药材生产组织创新工程。3个亿元以上骨干企业,1个5亿元以上进入国家培育计划。

5、中药材生产服务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建成一个现代中药材仓储物流中心(包括技术服务、现代流通、信息服务平台、检验检测、储备库、物流园等),力争纳入国家25个中药材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专项之中。

重点项目:海王现代中药物流园、生物医药加工园区、宛西制药上市项目、宛西制药中药材共建共享基地项目、河南福森药业中药材种植基地项目、南召县益生菌及植物效素系列产品项目、南召县辛夷系列产品深加工项目、方城县中药饮片加工项目、万东药业中药生产扩建项目、桐柏县年产1000吨桐桔梗茶生产建设项目、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生态保健品产业园项目、鸭河工区万亩中药材生产和产地加工项目、仲景百信中药饮片项目。

(七)中医传统医术的挖掘引进工程(“杏林寻宝”工程)

挖掘筛选100个南阳民间针对某种疾病的独门绝技、绝方、确有疗效的偏方、食疗方的搜集、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筛选引进100个外地优秀的专项技术、技法;推介50个市内外确有专长、医德高尚的民间中医。编纂《南阳民间验方、偏方绝技大全》书籍。

(八)健康服务业信息化建设工程

搭建健康信息服务基础框架。推进“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健康信息服务发展新模式,完善市内各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着力将我市打造成省市共建的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和示范点。大力发展“互联网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三大技术,强化制度、标准和安全三大体系,健全人口、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基础数据库,实现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等六大业务应用。积极发展面向疾病预防、临床诊疗、业务监管、公众健康大数据服务。完善居民健康卡、社会保障卡功能,推进健康服务“一卡通”。

重点项目:南阳市健康服务信息化建设项目、南阳市智慧医疗建设项目。

(九)人才培育工程

制定健康服务业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建立人才需求动态信息库,正确引导健康服务业的人才开发。

 

1、发展专业教育。发挥各医学、保健学会和培训机构作用加强在职人员培训;组织实施医疗卫生“百人海外进修计划”;实施中医药专业人才培训项目。

 

2、推进职业教育。支持各类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开展健康服务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与培训,建立健全健康服务业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制度,重点支持执业护士、护理员、营养师、康复治疗师、健康管理师、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等职业培养与培训。改革健康服务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认证管理方式,推动行业协会、学会有序承接健康服务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认定具体工作,建立适应健康服务发展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推进职业教育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在符合条件的职业院校设立职业技能鉴定所(站)。

 

3、培养管理型人才。创新健康服务业管理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人才流动机制,促进人才跨行业、跨专业流动,培养多学科、复合型管理人才。

 

4、拓展人才引进渠道。一方面,出台更加优惠政策,引进健康服务人才来宛安家就业;另一方面,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建立人才引进来宛兼职机制,加大健康服务紧缺人才引进力度,吸引更多的高端紧缺人才向南阳聚集。

重点项目:南阳医专升本、与美国卡姆登大学合作办学、河南省中医药人才市场建设

(十)仲景文化传播工程

以实现“中医圣地、颐养宝地”为目标,通过“仲景健康”品牌的塑造期、成长期、维护期三期管理,实现对南阳“中医圣地”形象与健康“颐养宝地”的清晰认知。

 

1、塑造期(2015-2017年)

建立南阳健康品牌知名度、联想度。推介口号是“中医圣地,颐养宝地”,以中医祖庭“原点”养生、仲景文化“非遗”传承、两山两水灵秀绿城、楚风汉韵龙玉花都为内容,塑造、诠释“仲景健康”的中国传统文化、传统养生的完美融合,形成全国性传播品牌。

重点项目:中医祖庭大型主题活动、“仲景健康”系列公关活动、生态山水系列养生活动、楚风汉韵、龙玉花都(恐龙、玉雕、月季花)、“非遗”传承系列动漫影视展演。

 

2、成长期(2017-2020年)

建立南阳健康品牌忠诚度。推介口号是“仲景健康,中医传统养生之乡”,所传达的品牌元素有古朴的中医疗养、灵秀的山水绿城、穿越古今的恐龙原乡、玉佩花香的美艳风情。

重点项目:张仲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程,医圣祠和宛西医圣苑的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巡展系列活动,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终端体验、健康养生宣教活动,张仲景中医药的影视、文学、动漫、艺术和科普作品的创作推介,线上线下的传媒互联网络系列传播展演活动,“仲景健康”旅游的特色品牌产品的维持提升。3、维护期(2020-2025年)

维持南阳健康品牌的知名度和消费客户的忠诚度。以旅游营销和品牌管理,整合南阳生态、文化、产品元素,贯穿“仲景健康”核心品牌价值。

从国家层面来考量,从跨行业、跨区域、跨产业门类来整合,以健康为基线,以旅游为引针,纵横医药、文化、养生、养老、旅游、体育等领域,互惠共生,协同维护,实现跨越式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及县(区)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生命健康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统筹规划、政策制定和重大问题协调。组建由发展改革、财政、卫生计生、中医药、民政、商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食品药品监管、体育、旅游和外事侨务、保险等部门参与的专门推进机构,抽调5—8名组成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市发展改革委,负责推动全市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的具体工作,组织落实各项政策措施。

(二)政策保障

1、放开市场准入。经认定的生命健康产业重大项目,实行专项绿色通道,快速审批。放宽健康服务业企业注册条件,除法律、行政法规和依法设立的行政许可另有规定外,取消所有登记前置条件,实行“零门槛”准入。凡国家法律法规未明令禁入的,全部向外资、社会资本开放,并实行内外资、内外地企业同等待遇。各类投资者均可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进入。取消不合理的前置审批事项。放宽直至取消对营利性医院等健康服务业相关企业的数量、规模、布局、设备配置、服务价格等限制。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明确招商对象、选好招商线路、做实招商项目、突出招商效果,面向国内外500强企业、上市公司和国内外知名健康服务(相关)企业、集团、知名服务业企业,合作发展南阳生命健康产业,实现互补发展、借力发展。

 

3、规划土地政策。各地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统筹考虑生命健康产业发展需要,扩大健康服务用地供给,优先保障非营利性健康服务机构用地,按相关规定配置健康服务场所和设施。支持利用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存量房产和原有土地兴办健康服务机构,对连续经营1年以上、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健康服务项目,可根据规定划拨土地办理用地手续;对不符合划拨用地条件的,可采取协议出让方式办理用地手续。允许健康服务机构依法选择出让、租赁、作价出资或入股等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

 

4、完善标准规范。以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为核心,推进健康服务规范和标准制订、修订工作。对暂不能实行标准化的领域,落实服务承诺、公约、规范。建立标准网上公告制度,发挥标准在发展健康服务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5、促进健康消费。完善引导参保人员利用基层医疗服务、康复医疗服务的措施,着力建立健全工伤预防、补偿、康复相结合的工伤保险制度体系。探索对经济困难的高龄、独居、失能老年人补贴等直接补助群众健康消费的具体形式。企业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为员工支付的补充医疗保险费,按税收政策规定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三)投入保障

1、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市财政每年拿出专项资金,通过贴息、补助、奖励等形式,用于健康服务业基地、人才培训、品牌创建等重点项目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经认定的新建健康服务业企业,地方所得税收达到50万元以上,3年内实行以奖代补、先征后返。新上的健康服务业项目所产生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按最低标准执行;用水、用电、用气、用热实行与“公私同价”。重点项目中属于基础事业发展的项目由政府投资,属于产业项目的由市场运作,通过招商引资来发展。

 

2、拓宽投融资渠道。设立由金融和产业资本共同筹资的健康产业投资基金,对南阳健康服务业中的支柱产业、薄弱环节、新兴板块进行支持引导。拓宽仲景健康服务机构及相关产业发展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和运营中医药健康服务项目,新增项目优先考虑社会资本。搭建健康服务业融资担保平台,引导金融机构逐步增加贷款规模,加大对符合条件的重点健康服务业企业的授信额度。对医疗康复保健机构、现代中医药产业链重点企业,银行贷款提高贴息比例、延长贴息年限。支持符合条件的健康服务业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渠道筹措资金。

(四)机制保障

1、建立工作运行机制。市委、政府每年至少召开1次仲景健康服务业发展专题会议。市健康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实行每季度定期研究工作例会制度,听取健康产业发展情况汇报,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对涉及全局的重大事项,提请市委、市政府专题研究。

 

2、实行目标管理机制。将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纳入全市目标管理体系,明确任务,建立台账,将任务细化分解到市直有关单位和相关县区,做到责任单位、完成时限、落实标准、奖罚措施“四明确”。相关部门和县(区)要对照市目标考评办法,扎实落实好各自承担的任务。

3、完善督促查办机制。通过实地督查、调研督查、联合督查和明查暗访等方式,定期不定期对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情况、重大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总结经验推介亮点,发现问题现场办公,以强有力的督查加快工作推进落实。

 

4、健全奖惩机制。对全市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有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对作风疲沓、工作不力的,坚决追究相关责任,并责令其制定整改措施。通过奖优罚劣,激发各级各部门大力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推进落实《行动计划》的积极性和内动力。

 

5、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支持建立健康服务行业组织,通过行政授权、购买服务等方式,将适宜行业组织行使的职责委托或转移给行业组织,强化服务监管。发挥行业组织在行业咨询、标准制定、行业自律、人才培养和第三方评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6、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平面媒体及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开办专门的健康频道或节目栏目,深入宣传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和促进健康的社会风气。通过广泛宣传和典型报道,不断提升健康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规范药品、保健食品、健康服务机构的广告和相关信息发布行为,严厉打击虚假宣传和不实报道,积极营造良好的健康消费氛围。

附件:1.“重大工程”责任分工表
2.“重点项目”责任分工表
3.南阳市生命健康产业项目情况汇总表

 

宛政53附件1、附件2.docx

宛政53附件3.xls

主题词:健康 行动 计划 通知

索  引  号 文       号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公开范围 公开方式
N001-2015-000420 宛政〔2015〕53号
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12-17
面向社会 主动公开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