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市合作结硕果,做好创新大文章——河南省中科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南阳分中心加速成果转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4 月23日,河南汇博医疗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联合成立“创伤修复材料与再生医学研发中心”。这是我市继不久前中国科学院丹江口水库流域生态试验站落户南阳、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科技成果发布与项目洽谈对接会成功召开之后,积极开展院市合作结出的又一硕果。南阳市政府副市长张明体、中科院应化所博士孙小红共同为研发中心揭牌,河南省中科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南阳分中心主任、市科技局局长张梅,宛城区委书记刘中青出席仪式并致辞。

     为落实市委“做好科技创新大文章”要求,南阳分中心立足南阳市作为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地和河南粮食生产核心主产区的战略定位,面对全市科技创新资源少、产业发展水平低、科技服务业不发达的现实困境,持续加大引进中科院各类科技成果的力度,积极探索产学研政合作新模式,加快科技要素向我市聚集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有力地推动了我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

     一是征集技术需求,开展项目对接。 利用南阳科技信息网和发放“技术需求征集表”等形式,2017年元至4月,共发布科技成果147项,征集技术需求21项。邀请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于4月17日-19日在南阳召开了科技成果发布与项目洽谈对接会,并分三组赴县区企业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和项目洽谈对接。中科院过程所所长助理肖 炘 、郑州分所事业部主任张建敏等专家参加了活动,共发布了与南阳产业相关的科研成果58项,征集技术难题5项,9家企业和地方政府与过程所达成合作意向,如中南钻石就共建院士工作站事宜、南召县政府就碳酸钙产业的发展、宛东药业就产学研合作等。

     二是突出成果转化,深化合作内涵。 南阳分中心成立以来,先后为10余家企业和中科院有关院所牵线搭桥,其中有5项中科院科技成果先后在南阳落地并转化为生产力。在引进与合作过程中,南阳分中心强化服务意识,不但重立项,努力“扶上马”,更重转化,在深化产学研合作的道路上“送一程”。我们围绕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政策、资金、人才、平台建设等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通过优势资源互补,充分发挥中科院的科研优势和我市的产业优势,加快科技要素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使得落地项目在圆满通过验收的基础上,对提升我市企业的科技研发实力以及产品竞争力起到了有力地助推作用。其中,南阳泰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中科院过程所联合开展了“栀子中藏红花酸的生产技术与应用研究”项目,项目完成后实现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并形成了“企业 科研院所 基地”的模式,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和农业增税,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是通过项目引领,拓展合作空间。 中科院高端科技成果落户南阳,对企业来说,不仅仅是丰富了产品种类、解决了技术难题,更是一次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乃至产业转型发展的契机。在实际工作中,南阳分中心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在产学研合作中延链造链,不搞“一锤子”买卖,促使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姻”,鼓励企业和所在县区跳出项目看项目,用更广的视野,在更大的空间寻求合作。汇博医疗在与中科院应化所合作“新型高分子水凝胶抗菌敷料产品的研制与产业化”项目过程中,为推动创伤修复医疗器械产品的研发,双方决定联合成立“创伤修复材料与再生医学研发中心”,主要从事功能性创伤修复新材料的研制、改进和新材料在再生医学领域应用的科学研究工作。丹江晟珑与武汉植物园的合作项目进展顺利,项目所在地淅川县政府、大石桥乡政府等与武汉植物园增进了了解,结下了友谊,用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厚的项目条件以及诚恳的合作态度,最终使“中国科学院丹江口水库流域生态试验站”落户南阳,成为 中科院在我市建设的首个科学试验站,填补了我市高端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缺失的空白。

成果科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