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科技创新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成绩显著

以创新提升效能 以科技支撑发展

 

2018 年以来,南阳市科技局深入实施河南省“四个一批”、“三个融合”和市委、市政府“两轮两翼”战略,以市厅合作和创新领型企业培育加快推进中原创新创业活力城建设为突破口,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服务、支持和提升功能,通过抓企业提素质,抓平台提动能,抓合作提水平,抓人才强保障,推动全市非公制经济发展成功实现了动能转换、动力提升和效益提高,取得了显著工作成绩。在3月26日召开的南阳市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大会上,南阳市科技局局长张梅作为市直单位唯一代表作典型发言,系统介绍了2018年南阳科技创新支持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具体做法和工作成绩,受到了与会领导和参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大力培育创新引领型企业 。南阳市科技局 强力推进 创新引领型企业培育专题深入实施, 通过对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企业进行重点支持和集中培育, 2018 年新培育 河南省创新龙头企业9家、 高新技术企业53家、 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企业7家、省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1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12家 。 制定出台《南阳市科技创新百强企业考核评价办法》,成功评选出98家科技创新百强企业,集中优势科技资源进行重点扶持。 积极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政策,2018年共减免所得税总额4.55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3.18亿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所得税减免1.23亿元,技术转让所得税减免218.4万元。 组织实施企业科技创新贷款贴息资金和科技创新券项目, 共有71家企业获得7523万元资金支持, 64 家企业兑现科技创新券1297万元, 带动 全市 企业增加科技创新贷款25亿元以上。

着力加强创新引领型平台建设。南阳市科技局 以全市非公有制企业等为重点,通过加大投入、集中培育、重点申报等方式,加快建设了一批设备先进、技术领先、资源共享、引领带动作用明显的创新创业和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了我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2018年全市新增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4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家、 院士工作站5家 、 国家级星创天地3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众创空间1家,市级创新创业平台91家。南阳创业大街运行良好, 设立种子基金1000万元,推动我市29家企业在中原股交所挂牌。 南阳科技大市场成功举办春、秋两季“南阳市校地合作暨科技成果发布交易会”,发布科技成果585项,对接科技项目30项,签约项目25项,合同金额5.65亿元。

强力推进创新开放合作。南阳市科技局 扎实推进京宛科技合作,积极 与首都科技条件平台、首都科技创新大联盟等对接交流,达成了一批科技合作协议和意向。 持续深化 市厅合作,通过严格申报和积极争取,2018年全市共争取省重点科技项目125项、经费5561万元,其中重大科技专项3项,重点科技攻关项目80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 深入开展市校、市院合作。 先后与中科院、浙江大学等23家高校、科研机构建立技术合作关系。淅川县与中科院武汉植物园联合建设的“中国科学院丹江口水库流域生态试验站”启动建设, 南阳星港涂料与中科院过程研究所联合建立的“水性树脂及水性工业漆联合实验室”正式挂牌,南阳金牛彩印与中科院宁波材料研究所达成共建博士后工作站和技术研究中心签约实施。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2018 年全市科技成果转化额突破9.8亿元,其中金牛彩印集团从中科院宁波材料研究所引进的“隐形车衣”技术,单项金额达2800万元,这是南阳成功引进市外高端智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典范。

积极开展创新人才培养。南阳市科技局 坚持“培、引、用”并举,着力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创新人才团队。加强人才培养。以承担国家省市重点科技项目为重点,2018为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培养 优秀产业领军人才(团队)7家、高层次 创新人才 38 名,落实人才支持资金 1600 万元,有效激发了企业科技人才创新活力。大力引进人才。 全面落实南阳市“人才新政40条”和“ 诸葛英才计划”,制订相关配套《实施细则》,成功引进市外高层次创新人才108人、 急需紧缺人才 4222 人, 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政策支撑。 建立奖励机制。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会,表彰南阳市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首批享受南阳市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等科技创新人才,在全市上下积极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创新的浓厚氛围。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