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科技特派员培训简报第二期(唐河县)

焦   强:消化秸秆有“妙招”

   又是一年丰收时。2019年麦收时节,笔者来到唐河县桐河乡官园村白庙杨南的祥宏农机产业扶贫基地,但见这里的大型联合收割机正在作业,后边一排排的秸秆打捆机把小麦秸秆包扎的方方正正,合作社理事长、河南省科技特派员焦强正在指挥工作人员把打成捆的秸秆用机械运出田地,而基地南侧,设备已经安装到位的有机肥生产线正在进行试生产,整个基地展现出一派生机和繁忙的景象。

近年来,秸秆禁烧一直是各级政府部门极为头疼的大事,尽管各级出台了各项禁烧措施,投入了大量的物力人力财力,但效果仍然不够理想,农民到最后还是偷偷烧掉,这样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破坏了土壤性状,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作为一名省级科技特派员,焦强同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秸秆浑身都是宝,怎能忍心这样烧掉。为此他积极上网查阅资料,又多次外出参观考察并向农业战线的科技专家请教,结合自己十多年的农业生产经验,于2017年着手购买了5台秸秆收回打捆机,高价回收作物秸秆。2018年,他又瞄准国家大力推广生物有机肥的契机,在唐河县农机局的示范引导下,与安徽省中联重科公司合作引进了生物质有机肥生产项目,投资300万元在产业扶贫基地建设祥宏有机肥产业扶贫车间, 以农作物秸秆(70%的比例)、畜禽粪便(30%的比例)为主要原料,通过生物制料机的粉碎、混合高温发酵及制粒等程序,可有效解决秸秆高效综合利用问题,从根本上破解秸秆禁烧的难题;对于养殖场来说,粪便的利用不仅解决了环境污染,而且达到了变废为宝;对于土地来说,更是能够解决土壤板结、化肥残留超标问题。计划2019年9月开始正式投产运营,届时整个肥厂日生产能力可达到6吨,年生产能力2000吨以上,年“消化”农作物秸秆万亩以上,带动全乡50名贫困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同时,有机肥厂将以祥宏农机合作社为依托,在桐河乡高标准永久性粮田示范方全面推广使用有机肥料,打造绿色、生态、无公害农业示范基地,推动全乡农业提质增效,共同服务和造福全乡人民。

 

image010.jpg

                祥宏有机肥厂厂房一角

 

 

 

image012.jpg

                 生产工人正在生产生物有机肥


2019 年5月28日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