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强市起高峰——南阳市大力实施“工业立市、兴工强市”战略走笔

项目千帆竞,发展势如虹。

短短一年间,强链壮群、科技创新、项目建设……这些抽象的词汇,正化作全市干群的拼劲,蝶变成一处处工地、一座座工厂和研发中心,矗立在八百里伏牛山环抱的广袤大地上,犹如一幅标注奋进的壮阔画卷,更似一份拼出精彩的靓丽答卷。

这是记者新春前夕深入南阳产业园区、厂房车间走访的真切感受,也是南阳以产业突破带动发展跃升的真实写照。

短短一年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南阳正朝着主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以“星火燎原”之势,书写着产业强市的新篇章,“副中心”城市拔节生长,前行步履坚实有力。

这是南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认真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的生动诠释。

产业强市,开启城市发展新引擎

产业是决胜未来的根本所在,产业兴则城市兴。今日南阳,正奋力书写产业强市、大城崛起的精彩故事。

“产业投资是扩大投资的重要支撑,要下定决心,集全市之力,把主要精力放在抓二产、抓工业、抓制造业上,以产业突破带动发展跃升。”市委书记朱是西在市委七届四次全会上的讲话掷地有声,更为南阳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产业强市指明方向。

我市强力实施“工业立市、兴工强市”战略,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握指成拳,重抓数字光电、防爆电机、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链群,以加速聚链成群、壮大企业主体、加快数字转型为抓手,推进产业做大做强做优。

聚链成群,这是南阳的优势。以“全国生猪养殖龙头企业”牧原集团为链主的肉食品加工产业链,招引3000余家供应链在内乡县登记注册;以“国家队”成员中光学集团为龙头的光电产业链,拥有300多家上中下游企业;以“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中南钻石为链主的超硬材料产业链,产品涵盖5大类1000余个品种;而由汽车及零部件、电驱(防爆)、输变电、农牧装备四大产业链群的352家企业撑起南阳市装备制造业的“顶梁柱”……

立足优势,我市围绕“5 N”千百亿产业集群,深入开展21个重点产业链群高质量发展行动,实行“链长制”,成立数字光电、汽车及零部件等17个产业联盟(协会),坚持“一链一策”“一群一策”,合力推进,成效显著。

进入新年,好消息接踵而至:南阳绿色食品实现千亿级产业集群“零”的突破,装备制造业加速向千亿级迈进,生物医药、光电信息被列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这是南阳产业发展迈向新台阶的重要里程碑。一年来,在21个产业链群高质量发展行动中,工业投资增长25%左右,新增省级智能工厂(车间)21家、绿色工厂10家、上云企业2663家。新评定省制造业头雁企业10家,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36家,光电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等9个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超过百亿元。新入库“四上”企业567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55家、增量全省第一。

数据背后,是南阳产业结构调整迈出的新步伐。无论是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还是新兴产业培育,都取得不凡成绩。在未来产业破冰布局上,我市重点布局了人工智能、生命健康、前沿新材料、氢能及新型储能、量子科学、区块链6个未来产业。

与此同时,我市在全社会树立“企业至上”“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理念,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立完善企业生存生长、发展壮大的生态系统,给足企业阳光雨露,全力以赴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推动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科技创新企业占领制高地的良好局面。

如今,以产业链建设为引领,育强“链主”企业,拉长产业链,增强关联性,提升产业链聚合力和爆发力,南阳闯出新路,产业集群规模效应和溢出效应日益凸显,产业愈发骨壮筋强,为南阳高质高效跨越发展、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提供强力支撑。

科技创新,激活高质量发展动力源

“南阳有好肉、好面、好菜、好水,我们将勇于创新,积极与国内外科研院所、专家院士合作,全力打造中国预制菜产业高地。”这是想念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君庚的新选择。就在去年,我市引进许为钢院士团队,成立想念集团许为钢院士工作站,推动我省乃至全国食品用小麦育种实现迭代创新和掐尖领跑,做大做强以绿色食品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在南阳,像孙君庚一样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家越来越多。这是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推动创新链同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深度耦合,高效打造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最好注解。在营造一流创新生态的同时,我市实施建立科技型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的梯次培育机制,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激发创新发展动能,实施创新平台提质增效工程,着力加强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全面提升。目前,我市已建成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8家、创新平台234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50家,涌现出核级电机、纳米银线胶片等一批创新成果。仅去年一年,我市就新建成院士工作站3家,新认定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2个、省“专精特新”企业62家、省级创新龙头企业8家、“瞪羚”企业6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2%以上。而南阳也成功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并跻身全国Ipv6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综合试点城市。无疑,在城市产业竞争上,南阳已做足准备,抢得先机。今年,围绕21个优势产业链,我市还将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10项以上,开展“揭榜挂帅”攻关和基础前沿研究项目30项以上。加快推进天冠国家重点实验室战略重组,积极筹建张仲景实验室、张衡实验室,全力做好中关村智慧岛建设,高标准建设南阳理工学院大学科技园。迭代升级“诸葛英才计划”,汇聚更多高素质创新人才。着眼未来,我市正布局实施一批重大创新项目,重点推动牧原集团与西湖大学开展合成生物研究推广应用,依托中光学集团研发新一代微纳光学零部件制造技术,依托淅减公司建设新一代车辆智能底盘系统创新基地,依托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南水北调元宇宙研究中心,培育形成若干新的增长极,争创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科技创新,永无止境。也唯有如此,方能永立时代潮头。

大抓项目,筑牢经济发展“压舱石”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是促进产业发展的“加速器”。新春前夕,记者走近林立的塔吊,听着轰鸣的机声,实地感受项目建设的快节奏:在高新区南阳防爆产业园三期项目工地,施工正酣,要不了多久,这里将建成行业内较大的风力发电机生产联合厂房,成为国内领先的风力发电机制造基地;与之毗邻的南阳防爆智能电机及驱动控制制造项目,总投资102亿元,主要建设智能化防爆、特种作业机器人生产线、组装及配套零部件生产线,目前开工在即。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实现营收超120亿元,利税15亿元。在卧龙区中欧智能医疗及光电创新创业产业园项目工地,工程建设如火如荼,这个集光电、医疗、机械加工、仪器仪表、智能装备等生产车间及配套研发中心于一体的项目建成运营后,预计实现年产值约30亿元,税收1.2亿元,可提供就业岗位3000个。处处是火热的工地,处处是拼搏的身影。这一幕幕新景象,正是我市践行“项目为王”理念,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生动缩影。数据显示,去年全市实施省市重点项目1035个,完成投资3844亿元,分别增长146%、127%。新招引亿元以上项目1185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69个、30亿元以上项目64个、50亿元以上项目25个。一年实施重点项目超千个,这是怎样的速度!对此,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重大项目的迅猛突破,得益于市委、市政府重抓重推“三个一批”活动,得益于我市专门成立重点项目建设促进中心和周例会、月签约、“八快两提”等机制的建立,更得益于“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全市上下一盘棋的大环境。据最新消息,今年我市将实施省市重点项目1000个以上、力争投资额突破4000亿元,确保项目数量和投资额保持全省第一方阵。目前我市梳理出符合“开工一批”项目110个,总投资2039.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14.2亿元。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随着一批批重大项目、重点工程“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南阳必将挺起产业强市的脊梁,建强副中心,奔向新辉煌。

来源:南阳日报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