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政办〔2023〕9号
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阳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官庄工区、卧龙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
《南阳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要求认真贯彻执行。
2023年4月8日
南阳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进一步提升南阳市固体废物管理水平,统筹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根据生态环境部等18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环固体〔2021〕114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城市发展与固体废物管理,强化制度、技术、市场、监管四大保障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和生态保护治理水平,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南阳奠定坚实基础,为南阳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提供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统筹规划,注重系统集成
围绕“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目标,坚持与南阳市“十四五”时期相关规划相衔接,将提升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水平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衔接,系统集成固体废物领域相关试点示范经验做法,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国家战略部署下系统谋划“无废城市”建设,推动实现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绿色化、循环化。
2.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创新驱动
根据南阳市产业结构和发展阶段,重点识别主要固体废物在产生、收集、转移、利用、处置等过程中的薄弱环节,科学分析南阳市在固体废物减量化产生、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的放矢、精准发力,加快制度、机制、模式和技术创新,推动实现重点突破与整体创新,持续提升固体废物监管水平,形成“无废城市”建设长效机制。
3.坚持依法治理,注重制度改革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健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长效机制,深化固体废物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无废城市”制度、市场、技术、监管四大体系建设,为“无废城市”建设提供支撑保障。
4.坚持协同联动,注重共治共享
厘清各级各部门固体废物监管职责,加强协同联动,建立分工明确、权责清晰、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落实企业环境治理主体责任,发挥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作用;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格局。
二、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全面形成固体废物管理体系和现代化治理能力,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得到提升,“无废”理念得到广泛认同,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明显,形成效果好、能持续、可复制、宜推广的“无废城市”建设模式。
(二)阶段目标
到2023年底,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静脉产业发展良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更加完善;初步构建服务“无废农业”的专业化收储、多元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推广畜禽粪污处理“内乡模式”;生活垃圾处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逐步提升;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得到强化;建成一批“无废细胞”,“无废城市”建设制度、技术、市场和监管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到2025年底,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升;农业固体废物利用水平得到整体提升;固体废物智能化综合监管平台投入应用,技术、市场、制度和监管能力全面提升;不断提升城市生态文明水平和群众满意度。
从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最终处置、保障能力、群众获得感5个方面,制定49项主要指标,其中必选指标25项,可选指标24项。
三、重点任务
(一)推动工业固体废物减量和处置
1.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严控“两高”项目准入。强化“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严格落后产能行业的项目准入管理,严控钢铁、水泥等高耗能、高排放及产能过剩产业项目建设。严格落实河南省《开展工业固体废物排污许可管理工作》的要求。(牵头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配合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以下任务均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落实,责任单位不再一一列出)
推进工业绿色转型升级。重抓重推“5+N”千百亿产业集群培育。力争打造绿色食品、装备制造、光电信息、生物产业、新能源5个超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5个300亿至500亿级产业集群,超前布局未来产业,二产占比提高到40%以上,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大力推进《南阳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发展特色鲜明、技术水平高的装备制造产业;提质发展现代化工、轻工纺织两大传统产业,打造全产业链竞争优势;突出农业大市特点,发展市场前景好的绿色食品产业;以延链补链、降本增效为主攻方向,促进冶金、建材产业的高端跃迁。大力推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引导产业集聚,做大产业规模,增强产业竞争力。到2025年,传统产业改造基本完成,支撑产业作用更加凸显,新兴产业比重进一步增强。(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推进工业领域碳减排
严格落实能源、水资源、建设用地等总量强度“双控”制度。深入调整产业、能源、运输、用地和农业投入结构,加快发展绿色能源,推动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确保如期实现降碳减排目标。加快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用能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探索推行GDP、GEP双核算、双评估、双考核,逐步打通“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牵头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配合单位:市交通运输局、水利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研究制定南阳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聚焦化工、建材、纺织、能源等重点行业,实施系统节能改造,鼓励先进节能技术的集成优化应用,研究推广节能技术和装备,加快工艺革新,建立节能技改项目库;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扩大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加快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探索开展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等领域减污降碳潜力分析。开展南阳市重点企业碳排放状况摸底排查,做好碳排放核算工作。推动碳排放交易,鼓励企业参与自愿减排项目。到2025年,重点行业工业企业碳排放强度降低幅度满足河南省碳减排目标;新增2家省级能效、水效“领跑者”入围称号企业、5家省级节水型企业,2家企业(产品)进入国家节能技术装备、“能效之星”产品目录。(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局、水利局)
3.加强清洁生产与绿色制造
编制南阳市清洁生产推行工作计划。严格推进“双超、双有”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完成纳入省级名单的企业清洁生产评估验收,提出固体废物减量和综合利用中高费方案要求,降低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结合工业领域减污降碳要求,加快探索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工业固体废物减量化路径。鼓励企业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和评价认证,引导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1万吨以上的企业逐步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推动一批绿色低碳项目建设。到2025年,纳入省级名单的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评估。(牵头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制定绿色制造体系推进方案。持续开展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和绿色供应链创建,实施绿色化改造对标提升工程,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引进培育绿色制造咨询、认定、培训、整体方案等第三方服务机构,打造绿色制造服务平台,提升绿色制造专业化、市场化公共服务能力。依托飞龙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方城县宛北水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11家国家级绿色工厂示范引领,推进绿色工厂试点示范。到2025年,新增省级以上绿色工厂3—5家,培育绿色设计产品5个,力争创建省级及以上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推动创建生态工业园区和循环化改造园区。选取一批基础好的开发区,开展生态工业园区试点建设,在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工作中融入“无废城市”建设要求,全面提升园区发展水平。积极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推动园区内企业和产业间能源、副产品和废弃物的循环链接,形成互生共存的资源链、产业链、生态链,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4.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编制南阳市绿色矿山推进及管理方案。全面推进绿色矿山、“无废矿区”建设,推广尾矿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环境友好型井下充填回填、协同废弃矿坑生态修复试点,减少尾矿库贮存量。新建矿山全部按照省级绿色矿山标准建设,加大绿色矿山建设监督检查。重点地区对生态损害严重、存在地质灾害风险的废弃矿山优先开展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建立南阳市绿色矿山储备库,加强入库绿色矿山动态管理,定期开展全覆盖检查。定期开展尾矿库环境及运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及时消除隐患。在现有29家绿色矿山基础上,到2025年,绿色矿山创建数达到持证矿山数的20%以上。(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应急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配合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5.强化工业固体废物过程监管
制定南阳市工业固体废物全过程规范化管理工作指南。推进工业固体废物智能化管理,建设工业固体废物物联网监控系统,实现对全市工业固体废物全流程管理,做到全覆盖、全过程、全时段监管,有效防范工业固体废物违规倾倒。建立固体废物日常巡查和隐患排查机制,动态调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单位清单,督促其依法落实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主体责任,防范环境污染风险。依法逐步将产生工业固体废物单位的工业固体废物环境管理要求纳入其排污许可证。加强南阳官庄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桐柏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固体废物管理。到2025年,南阳市工业固体废物监管水平显著提高。(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工业和信息化局按职责分工负责,配合单位: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商务局、交通运输局)
6.提高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
拓宽固体废物高值利用处置途径。支持粉煤灰、冶炼废渣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规模化、高值化利用,有序引导工业固体废物生产新型墙体材料、装饰装修材料等绿色建材。对于贮存量较大的尾矿,引导开展环境友好型井下充填回填技术推广;开展尾矿做建材、制砖等资源化利用项目。推动水泥窑等协同处置城市和工业污水处理污泥。开展历史遗留固体废物排查、分类整治,加快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探索中药药渣资源化利用模式,鼓励采用生物发酵、酶解和微生物技术、微生物发酵等工艺技术,将中药药渣转化成具有高附加值的资源性产品。到2025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不高于0.61吨/万元;燃煤电厂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达到100%,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5%。(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生态环境局、科学技术局)
7.加强静脉产业建设
建设静脉产业园区,做大做强静脉产业。贯彻落实《河南省静脉产业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设南阳静脉产业园、南阳市生态环保静脉产业园、方城县静脉产业园、唐河县静脉产业园4个静脉产业园,形成以电子拆解、汽车拆解、危险废物处置、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为主的静脉产业集群。新增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飞灰安全及应急填埋、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污泥资源化利用等能力。(牵头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管理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按职责分工负责,配合单位:市商务局、生态环境局)
(二)提升农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
8.壮大“渠首”有机农业品牌
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聚焦花、药、果、菌、茶等“五特”经济,围绕肉食、粮油制品、食用菌、中药材、林产品、果蔬、乳制品、酒业等产业集群,持续壮大规模、完善链条,立足各地优势布局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强镇,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标准“领跑者”。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康养农业、创意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实施月季、艾草产业高质量发展倍增计划,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企业和产品品牌,高水平建设世界月季名城和“世界艾乡”。
依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生态资源优势,坚守“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生产绿色有机产品”理念,大力发展有当地特色的绿色有机农业,加强农产品“三品一标”和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做大做强环丹江口库区和干渠沿线绿色有机农业,打响水源地公共品牌,创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和管理,制定完善支持绿色有机农业发展的奖励政策,增加优质绿色有机农产品供给。突出绿色有机农产品市场对接,瞄准北京、上海、郑州、武汉、西安、大湾区等高端市场,打造有摊位、有专柜、有专卖店“三有”销售平台。力争把南阳市建成全国知名的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豫鄂陕毗邻地区有机农产品加工交易中心。扎实推进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到2025年,绿色食品生产面积保持占比达到2.5%以上。(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中医药发展局、林业局)
9.打造秸秆专业收储、多元综合利用模式
建立“千家、千吨”秸秆收储服务体系,实现秸秆收、储、用体系全覆盖。落实市、县、乡政府服务责任,明确村集体的监管责任,确保收储主体对村集体划分的收储区域应收尽收、不留死角,确保秸秆收储利用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实现秸秆收储主体、村集体经济、群众三方共赢。加大秸秆收储资金扶持和补贴政策,鼓励各县(市、区)出台资金扶持、补贴等试点办法,逐步扩大试点支持范围。发挥作物收割、秸秆还田、青贮粉碎等农村专业经纪人作用,借助秸秆制肥、畜牧养殖等秸秆利用渠道,做好秸秆的收贮、运输、销售和综合利用。到2025年,秸秆收储运体系实现全覆盖。
建设省级秸秆全量化综合利用示范市。按照“先农后工、饲肥并重”的原则,重点发展秸秆肥料化和饲料化利用,兼顾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的结构和方式。坚持农用优先,推广机械深耕秸秆还田和青贮、氨化实用技术,发挥好秸秆耕地保育和种养结合功能,提高种养结合力度,提升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基料化等“五料化”利用水平,开展淅川县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建设。以淅川县、唐河县等地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建设为基础,深化“农作物种植—秸秆饲料加工—畜禽养殖—沼气工程—沼渣沼液—农作物种植”“农作物种植—秸秆利用—清洁电力—草木灰—改良土壤—农作物种植”等可推广、可复制的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带动一批全域全量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培育壮大一批秸秆产业化利用主体,打造产业化利用典型模式。到2025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以上,建设1—2个国家秸秆综合利用重点示范县。(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10.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开展河南省美丽牧场创建活动,促进南阳市规模养殖场向生产高效、环境友好、产品安全、管理先进发展,逐步实现标准化、现代化。鼓励对畜禽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大力推广干清粪、粪污全量收集、发酵制肥、固体粪便堆肥利用、液体粪肥机械化还田、畜—沼—菜(果、茶、粮)等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推广“养殖—沼肥—绿色农业”、“鸡粪+秸秆生产双孢菇”、牛粪养殖蚯蚓、“畜禽粪污+废弃秸秆产生沼气”以及“现代化养殖—有机肥(沼液)—种植”的农牧结合、资源利用生态化模式,在邓州市、社旗县、内乡县、唐河县等县市整县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建立固粪处理、测土施肥、有机农业生态链条,创新、推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鼓励大型企业结合已有实践经验,编制固粪处理、测土施肥、有机农业施用技术指南,提高科学种植水平。结合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打造一批知名企业品牌和畜产品品牌。开展卧龙区、南召县、镇平县、新野县、桐柏县、方城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建设畜禽粪污收储运体系,全面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卧龙区、邓州市、内乡县、唐河县、社旗县、方城县等6个畜牧大县按照编制印发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计划和台账管理。到2025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
推广规模以下畜禽养殖粪污“分散收集、集中收储、循环利用,绿色发展、规范管理”的内乡模式,构建畜禽粪污收集、存储、运输、处理和综合利用的全产业链条。建设乡镇畜禽粪污和废弃秸秆协同制沼气及沼渣制肥示范项目,推行集农业废弃秸秆、畜禽粪污、畜牧养殖为一体的种养循环现代绿色农业发展模式。到2025年,规模以下养殖场(户)畜禽粪污污染得到有效管控。(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11.规范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
按照“统筹规划、属地负责,政府监管、市场运作、财政补助、保险联动”的原则,推行“集中为主、自行为辅”的处理方式,健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定期开展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督检查。到2025年,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集中处理率达到98.8%以上。(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12.加强农膜污染防治
强化农用薄膜使用管控。围绕种植业结构调整、栽培技术改进、农膜覆盖替代、合理选膜用膜等,为农用薄膜使用者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引导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科学使用农膜。在大田覆膜作物上,通过窄膜应用、带状种植以及秸秆覆盖技术,减少地膜使用。建立监测制度,提升监测预警能力。
全面推进农膜回收利用。加大政策扶持和服务力度,鼓励和扶持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废旧农用薄膜回收处理按照废旧农用薄膜的功能、材质和再利用价值等,分别采取适宜的利用(处理)模式,开展农膜区域性回收利用示范,加强可降解农膜研发推广。以“标准化地膜应用、专业化回收、资源化利用”为重点,加强农膜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再利用等环节管理,强化农膜回收利用,探索实施农膜回收绿色补偿制度。重点在新野县、社旗县等蔬菜种植大县,开展环境友好型可降解地膜试点及农膜残留监测示范县建设。到2025年,全市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90%以上。(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13.提高化肥农药使用效率
深入开展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在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不断提高农户科学施肥水平。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提高土壤肥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大力实施统防统治,提高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加强监测预警,指导适时防治,减少盲目用药,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到2025年,全市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力争达到43%以上,化学农药施用量亩均下降幅度达到5%以上,争取创建1—2个国家绿色防控示范县。(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完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实施农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按照“谁生产、谁经营、谁回收”的原则,落实农药生产者、经营者包装废弃物回收责任,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结合垃圾分类,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宣传,在社旗县1112机制基础上探索农药包装回收体系(一村即以农药经营门店为村级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站;一镇即镇农药包装废弃物集中转存点;一县即县农药包装废弃物集中暂存点;两个机制即农药包装押金回收处置运营机制、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到2025年,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到80%。(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供销合作社)
(三)促进生活源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
14.深化生活垃圾分类
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编制并实施《南阳市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按“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分类投放,进一步健全前端投放、中端收运体系,统一运输车辆标识。加快宛城区、卧龙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的垃圾房、转运站、压缩站等设施改造,提升改造生活垃圾分拣中心,加快开展老旧分类收集设施改造,提高综合回收能力。以社区、楼宇、商场为单元,引入有经验、有实力的社会化机构率先在中心城区摩根360商圈、凯旋广场商圈等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开展生活垃圾智能分类试点,建立垃圾分类投放、收集、处置、转运的全流程可视化监管系统。建立健全垃圾分类体制机制和机构,强化财政资金保障,设置垃圾分类工作专项经费。到2025年,中心城区基本建立配套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体系,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牵头单位:市城市管理局、供销合作社、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扩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范围。编制南阳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试点方案。采用“大分流、粗分类”的方式,行政村中心实施“四分类”模式、自然村实施“二分类”模式(可腐烂垃圾、不可腐烂垃圾)。借鉴南召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试点经验,优先选择一批环卫设施配套齐全的镇村开展试点,发挥试点乡村的示范引领作用,并逐步推广。完善农村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备齐垃圾分类桶、垃圾收集亭、可腐烂垃圾堆肥池、垃圾分类分拣房、可腐烂垃圾收集车等设施。采用微生物强化腐熟等就地处理技术,建设易腐垃圾原位减量资源化技术与成套化设备试点应用,实现易腐垃圾减量率95%以上。到2025年,有条件的县(市、区)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牵头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配合单位:市供销合作社)
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监督考评制度。强化对生活垃圾减量化、分类管理的要求及考核制度,定期对社区生活垃圾减量、分类情况进行督查检查。促进社区、商铺、企事业单位垃圾源头减量,提高垃圾分类正确率。(牵头单位:市城市管理局)
15.完善收运体系建设
完善城镇生活垃圾分类转运设施。督促卧龙区、宛城区、高新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四区加大投入,加快建立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运输系统,有效衔接分类投放端和分类处理端,配足标识规范的分类运输车辆,明确收运站点、频次、时间和线路。统筹规划布局中转站点,提高分类收集转运效率,可推行“车载桶装,换桶直运”等密闭、高效的厨余垃圾运输方式。加大对运输环节的监管力度,防止生活垃圾“先分后混”“混装混运”。(牵头单位:市城市管理局,配合单位:市供销合作社)
落实农村生活垃圾“户投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运行模式。优化收运处置设施布局,统筹县、乡、村三级设施和服务,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基本覆盖行政村。探索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市场化运营机制,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长效保洁管护机制,确保乡有保洁队、村有保洁员,有条件的区域推广城乡环卫一体化、镇村环卫一体化第三方治理。大力推广西峡县、邓州市第三方公司运营、乡镇政府协助“公私协同”环卫治理模式。(牵头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规范有害垃圾处置。制定有害垃圾全程分类管理制度。规范有害垃圾分类收集、运输、贮存、综合利用及处置全过程管理。实行有害垃圾单独投放,规范有害垃圾收运管理,扩大收集覆盖面,完善暂存设施和运输能力,不断提高收集率和收运效率。有条件的县(市、区)可实行定期或者预约收运,完善有害垃圾收运网络,推广密闭化收运,减少和避免有害垃圾收运过程中的二次污染。根据生活垃圾分类产生的有害垃圾量及种类,制定有害垃圾处理方案,补齐有害垃圾处置设施短板。加强有害垃圾中的危险废物风险管控,严格按危险废物进行管理。(牵头单位:市城市管理局,配合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推进可回收物分拣回收和资源化利用。加快可回收物集散场地和分拣处理中心建设,引入专业化的分拣设备、预处理设施,对可回收物进行分类、打包,实现精细化分拣和全品类回收,提升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率。加强生活垃圾可回收物回收工作监督管理,明确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考核指标,促进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牵头单位:市城市管理局,配合单位:市供销合作社)
制定实施《南阳市医疗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指导意见》,加强医疗机构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贮存及处置。到2025年,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可回收物回收率接近100%。(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体育委员会,配合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局、生态环境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商务局、中医药发展局)
推进“两网融合”。制定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回收体系建设方案,实现再生资源随生活垃圾分类回收、运输、综合利用及处置的全过程体系构建。探索建立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平台,布局“交投点、中转站、分拣中心”三级回收网络,推广“在线收废”模式,畅通废旧物资回收渠道,促进城镇低值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协同处置。积极引导废旧产品回收、处理和再生利用企业“退城入园”集聚发展,实施一批技术水平高、示范性强的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项目。(牵头单位:市城市管理局,配合单位:市供销合作社、商务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建立社会源固体废物分类统计体系。推动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农村生活垃圾、厨余垃圾、市政污泥、农贸市场垃圾、园林垃圾等社会源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台账,摸清各领域社会源固体废物收运、处置利用设施底数,研究制定社会源固体废物分类上报统计制度,促进管理工作向精细化方向转变。(牵头单位:市城市管理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完善全过程监测监管能力建设。聚焦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运输、处理处置等污染防控关键节点,进一步摸排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监管全过程,健全监测监管网络体系,加快建设生活垃圾全过程管理信息系统,纳入南阳市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智慧化监管平台,通过智能终端感知设备进行数据采集,进一步提升垃圾分类处理全过程的监控能力、预警能力、溯源能力。(牵头单位:市城市管理局、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6.提升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水平
加快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持续稳定运行南阳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一期、二期)、唐河县、社旗县、邓州市、南水北调汇水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设施,加快方城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建设,补齐上述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配套设施建设。综合考虑处理能力、日清运量与交通距离,合理规划各焚烧厂服务范围,鼓励利用焚烧设施协同处理垃圾焚烧处理缺口县的生活垃圾,推进镇平县、新野县、南召县、方城县大型生活垃圾中转站建设。到2023年,全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226万吨/年,焚烧处理占比达到100%,实现全市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推进餐厨垃圾处置体系建设。研究制定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和餐厨垃圾处置收费标准,规范餐厨垃圾收运和处置。加快餐厨垃圾收运、处理设施建设,推动采用饲料加工、堆肥、厌氧消化、热解等工艺,积极探索餐厨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推动南阳市中心城区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南召县餐厨垃圾收运及处理项目、西峡县餐厨垃圾处理厂建设运行,提升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鼓励采用黑水牤生物转化+好氧微生物降解等生物技术,开展餐厨垃圾生物转化全量资源化利用试点。积极对接争取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进入PPP项目库。鼓励社会专业公司参与建设、运营,逐步实现餐厨垃圾处理市场化。到2025年,全市新增餐厨垃圾处理能力725吨/日。
推动低值垃圾循环利用体系建设。探索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依托市供销合作社现有网络优势,开展低值可回收物资源化体系精细化分类、资源循环利用试点,将废塑料、废玻璃、废陶瓷类、废纸、废纺织衣物等低值可回收物由简单分类投放向精细化分类、收运、循环利用方向转变。
(牵头单位:市城市管理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按职责分工负责,配合单位:市供销合作社)
17.加强存量垃圾填埋设施治理
推进垃圾填埋场封场处理。以服役期满的卫生填埋场为重点,分阶段对南阳市生活垃圾处理场、西峡县生活垃圾处理场、新野县生活垃圾处理场、唐河县生活垃圾处理场、邓州市生活垃圾处理场、邓州市彭桥垃圾场、桐柏县垃圾卫生填埋场实施封场处理。推进填埋场存量垃圾筛分厂建设,对填埋场的存量垃圾进行挖掘、筛分,轻质可燃物进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建筑垃圾和腐殖土外运处理,同时逐步对填埋场进行生态修复。到2025年,对4座垃圾填埋场进行封场处理。(牵头单位:市城市管理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8.推进污泥资源化利用
推动污泥无害化处置。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推进城镇污水污泥就地深度减容减量。将污泥处置设施纳入新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新建污水处理厂必须有明确的污泥处置途径;对未妥善处置污泥的现有污水处理厂设施进行改造。支持采用热水解、厌氧消化、好氧发酵、干化等处理方式,建设唐河、内乡、方城、桐柏污泥干化设施。支持采用污泥和厨余废弃物共建处理设施方式,提升城市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水平。
推进污泥堆肥、协同处理等资源化利用。加快建设污泥处理资源化利用工程,采用“生物质利用+焚烧”、垃圾焚烧发电、水泥窑协同处置、电厂协同处置等方式处理污泥,选取有条件的电厂率先开展试点,丰富污泥资源化利用途径。支持污泥无害化处理满足安全等标准后,因地制宜用于建筑材料、荒地造林、苗木抚育、园林绿化等领域。
探索落实市政污泥处置利用全流程监管机制,推行污泥转移联单、台账制度,实现全流程数据可查,保障市政污泥100%无害化利用处置。
(牵头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配合单位:市城市管理局)
19.推进塑料污染治理
加强白色污染治理。落实《河南省“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加快白色污染治理促进美丽南阳建设实施方案》《南阳市塑料污染治理专项执法检查工作方案》,按照“疏堵并举、禁限结合、以禁促省、有序推进”的原则,建立健全塑料制品生产、流通、使用和回收处置等环节管理制度,分区域分品种分阶段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销售和使用,推广使用可降解可循环易回收的替代产品,规范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有力有序有效治理白色污染。到2025年,塑料污染治理机制运行更加有效,全市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处置等环节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塑料废弃物收集转运效率大幅提高。
强化塑料污染源头管控。加强相关塑料制品生产、销售和使用监管,开展全市生活垃圾非正规堆放点整治专项行动。推广应用塑料替代产品和模式。在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鼓励设置自助式、智慧化投放装置,或采取积分有奖兑换等方式,加快推广使用环保布袋、纸袋等非塑料制品和可降解购物袋。增加绿色产品供给,积极采用新型绿色环保功能材料,增加使用符合质量控制标准和用途管制要求的再生塑料。规范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和处置。加大塑料废弃物等可回收物分类收集和处理力度,禁止随意堆放、倾倒造成塑料垃圾污染。推动电商外卖平台、环卫部门、回收企业等开展多方合作,在重点区域投放快递包装、外卖餐盒等回收设施。在写字楼、机场、车站、港口码头等塑料废弃物产生量大的场所增加投放设施,提高清运频次。开展废弃塑料专项清理,重点解决城乡接合部、环境敏感区、道路和江河沿线、坑塘沟渠等处生活垃圾随意倾倒堆放导致的塑料污染问题。
(牵头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配合单位:商务局、城市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农业农村局)
20.推动快递包装绿色转型
严格执行《邮件快件绿色包装规范》,加快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制定快递行业绿色包装推进工作方案,建立快递包装治理的激励约束机制,监督快递企业落实快递包装材料无害化强制性国家标准。减少一次性快递包装使用量,推广使用符合标准的可降解包装产品等替代产品,积极推广可循环快递箱(盒),在生鲜同城快递配送中推行可循环使用的冷藏式快递箱,减少一次性泡沫箱等的使用。推进设置邮件快件包装废弃物回收箱设置,加强快递包装的循环利用,鼓励所有分支机构和末端网点配备绿色回收箱,指导寄递企业在高校、社区等重点区域的营业网点设置符合国家邮政局指导标准的回收箱。支持快递企业建立快递包装回收、循环利用合作试点,形成包装减量和绿色循环的新模式、新业态,严格控制过度包装、二次包装。落实快递包装绿色管理理念,形成贯穿快递包装生产、使用、回收、处置全链条的治理长效机制。到2025年,电商快件实现不再二次包装,全市范围内邮政快递网点全面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胶带、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等,快递包装基本实现绿色转型。(牵头单位:市邮政管理局)
21.倡导绿色低碳生活
创建节约型机关,落实《南阳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将制止餐饮浪费、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等工作纳入节约型机关创建内容和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年度考核体系,巩固创建长效机制。根据公共机构固定资产报废处置规定,对公共机构废旧物资进行回收利用。到2025年,全市各级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分类投放准确率达95%以上,分类设备完好率及分类标识准确率达100%,回收利用率达45%以上,基本建成公共机构分类投放、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运转体系。(牵头单位:市机关事务中心)
加强绿色旅游活动,落实《南阳市绿色文明旅游工作实施方案》,将绿色文明旅游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并严格实施。积极开展文明景区、诚信饭店、诚信旅行社、诚信宾馆等评选活动,完善文明绿色旅游长效机制,不主动提供、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在餐饮方面推广“光盘行动”,引导旅游者合理点菜、文明用餐,主动为消费者提供公勺、公筷、打包服务,在餐桌摆放文明用餐宣传牌;落实文明旅游负面清单管理措施,将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旅游服务单位和个人按《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进行管理和惩戒。(牵头单位: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大力开展学校专题教育活动,发布南阳市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方案。把勤俭节约教育内容融入到开学典礼、“开学第一课”、新生军训、校规校纪教育等活动中。强化学校食堂的精细化管理,不断细化食品采购、储存、加工等环节操作流程,实现定量准确使用食材和配料,保障菜品品质稳定的同时,减少原料加工过程中的浪费,从源头上杜绝浪费。合理安排管理教师、党员教师、学生志愿者等参与就餐监督员或“光盘行动”劝导员,及时制止身边餐饮浪费行为。(牵头单位:市教育局)
22.建立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天地网”
完善南阳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鼓励有基础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发挥技术、资本、管理优势,整合前端拾荒人员,吸纳现有零散站点,改造和新增回收网点,建立完善由“互联网+回收”模式的“天网”回收体系,以及“专业回收公司网络+生产企业逆向物流网络”为主体的“地网”回收体系。采用新建、整合、改建或租用等方式因地制宜建设回收站。城区每个新建小区设立1个回收点,其他每1000户居民设置1个回收站,乡镇、村每2000户居民设置1个回收站。(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城市管理局、供销合作社、生态环境局)
搭建废旧资源和再生产品交易平台。建设废旧资源和再生产品的交易市场和电子商务系统,打造集技术研发、产品检测、设备服务、网络信息、培训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废旧金属的集中回收、场内交易信息化、安全卫生物业化、市场管理智能化,使其成为提升南阳市“城市矿产”回收网络的有力支撑。到2025年,培育3—5个再生资源行业重点企业。(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供销合作社、交通运输局、城市管理局、生态环境局)
23.打造豫西南再生资源交易市场
加强再生资源交易顶层设计。支持采用市场化手段,建设南阳市再生资源交易集散市场、回收站和回收网点、集散市场交易平台。依托镇平县静脉产业园建设,加强与龙头企业的市场化合作途径,建设智能化废旧物资收运体系,提升回收单元、基地和企业的组织化和规模化程度,着力提升再生资源利用技术水平。建设集固体废物处理、高科技研发、生态观光为一体“城市矿产”静脉产业示范园、豫西南再生资源交易市场。
构建再生资源特色产业链。引导报废汽车、新能源汽车、废电器等再生领域资源综合利用,培育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构建完整的绿色产业链。鼓励企业构建“废旧金属—再生金属加工—装备制造”“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利用-产品再制造”“报废汽车—拆解再制造—翻新零部件”等特色产业链。加强联合执法,严厉打击非法回收拆解行为。
(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供销合作社、交通运输局、城市管理局、生态环境局)
(四)推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
24.完善建筑垃圾管理机制
编制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实施方案,推动全部县市区纳入建筑垃圾大数据管理系统进行集中管控,建立建筑垃圾统计清单,规范数据统计口径,明确报送途径和流程。强化建筑垃圾运输管理流程,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长效机制,联合开展建筑垃圾运输专项整治行动,规范建筑垃圾运输市场。设立专职督导员,定期对中心城区和各县(市、区)建筑垃圾收集和资源化利用情况进行分析研判。(牵头单位:市城市管理局,配合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公安局、交通运输局)
25.提升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和水平
引入建筑渣土及泥浆的资源化技术,推进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和综合利用;规范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生产等环节,积极推行住宅全装修、菜单式装修,开展工程示范;以砖混垃圾为主要原料,建设再生骨料、石粉、再生砖、装配式建筑部件等资源化利用生产线,培育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并适时进行推广。
完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唐河、内乡、西峡、桐柏、镇平、新野、南召县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桐柏、新野、中心城区建筑垃圾消纳场,扩建唐河县、邓州市建筑垃圾消纳场,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和消纳场全覆盖。借鉴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试点经验,开展推广应用,规范工程弃土直接利用,提高砖混垃圾资源利用率,逐步实现南阳市建筑垃圾全部统一处理和利用。到2025年,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5%。
(牵头单位:市城市管理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6.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
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更新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实施方案。完善住房体系、推进资源节约绿色发展、严格执行城镇新建居住建筑节能65%、公共建筑节能72%的强制标准,设计执行率和实施率保持两个100%。实施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海绵城市建设等工作,将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及再生产品应用纳入“绿色建筑”“绿色建造”等评价体系,推动既有居住绿色改造;开展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探索市场化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模式,推进公共建筑能效提升工作。全面落实竣工前节能性能测评制度。支持引导企业开发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设备和产品,培育建筑节能、绿色建筑产业链,培育建设有示范引领、标志标杆的高星级绿色建筑。推动绿色建筑向既有建筑和农村建筑延伸,重点提高高新区绿色建筑建设能力,逐年提高全市绿色建筑占年度新建建筑比例。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100%达到绿色建筑标准。(牵头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7.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
积极探索发展装配式建筑,发布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严格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的通知》,采取招商引资的方式引进并建设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加强与国内知名装配式企业合作,支持本地企业发展装配式建筑,搭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纽带,全力保障装配式建筑企业申报产业基地。全面增强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软实力,打造高品质的人才梯队,实现装配式建筑项目技术负责人均具备专业技术职称,工人100%实训合格上岗;重点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人才住房、保障性住房等项目全面实施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的实施范围逐步扩大。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牵头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五)切实防控危险废物环境风险
28.实施危险废物分级分类管理
制定南阳市危险废物分级分类管理指南。动态建立危险废物重点监管单位和重点贮存设施清单。加强区域难处置危险废物暂存设施建设。从严把关危险废物产生量大且处置出路难的建设项目,充分考虑与现有利用处置能力相匹配。开展重点行业、重点产废单位危险废物产生情况核查,加强危险废物类别与产生量识别管控。(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29.加强危险废物过程监管
建设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信息化系统。采用视频监控、一物一码、在线称重计量等集成智能监控手段,实现对重点监管单位全过程监管。建立危险废物环境风险联防联控机制。强化部门间信息共享、监管协作和联动执法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严厉打击非法排放、倾倒、收集、贮存、转移、利用或处置危险废物等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组织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稳步提升全市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到2025年,建成南阳市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信息化系统,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考核抽查合格率达到100%。(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配合单位:市公安局、交通运输局)
30.提升危险废物利用处置水平
加强危险废物填埋管控,严禁可焚烧减量的危险废物直接填埋,引导垃圾焚烧飞灰、电镀污泥等危险废物进入水泥窑协同处置。支持水泥企业建设“飞灰水洗+污水处理+水泥窑协同处置”工程示范,有效削减生活垃圾焚烧飞灰贮存量。推进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加快废酸、废活性炭、废包装桶等危险废物资源化项目建设。鼓励产生量大于1000吨的企业自建或采用“第三方运营”模式综合利用危险废物,鼓励企业危险废物“点对点”定向利用。(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31.健全危险废物应急处置机制
加强危险废物监管能力与应急处置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市县两级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技术支撑体系,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危险废物环境风险识别与防控体系研究,强化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预警与管理决策支撑。督促危险废物产生、利用处置企业依法落实污染隐患排查等义务,强化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企业的土壤、地下水污染预防和风险管控。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南阳市突发环境事件专家队伍、应急监测队伍、环境应急救援队伍、环境应急运输队伍建设,将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企业纳入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体系。(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应急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配合单位:市卫生健康体育委员会、公安局、交通运输局)
32.强化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医疗废物收运设施建设,完善全方位收运体系,实现城乡医疗废物收运全覆盖。统筹提升医疗废物处置应急能力,依托危险废物焚烧设施、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形成不低于200吨/日的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能力,保障重大疫情医疗废物应急处置;鼓励发展移动式医疗废物就地消毒设施,为偏远地区提供就地处置服务。重大传染病疫情期间,将医疗废物收集、贮存、运输、处置等工作纳入疫情防控指挥体系,建立部门联动机制,保障所需车辆、场地、处置设施和防护物资。(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体育委员会、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配合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管理局、公安局、交通运输局)
33.深化小微企业危险废物集中收集
开展废矿物油、废铅蓄电池、实验室废物等社会源危险废物摸底调查。在南阳市现有小微企业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试点基础上,以年产生量小于3吨的工业企业、机修行业、实验室废物产生单位和其他社会源危险废物为重点,持续开展小微企业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试点,打通小微企业等产生的危险废物收集“最后一公里”。到2025年,社会源危险废物收集处置体系覆盖率达到100%。(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交通运输局)
(六)加强保障能力建设
34.强化制度体系建设
健全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制度体系。制定南阳市“无废城市”建设指南,发布部门“无废城市”建设责任清单,明确部门职责边界,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实现对固体废物全过程监管。各相关部门根据自身职责,制订相关行业监管规范性文件。到2025年,南阳市“无废城市”建设制度体系相对完善,出台相关法规、政策性文件、有关规划等。(牵头单位: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
完善统计制度体系。按照国家固体废物统计制度要求,统一工业固体废物数据统计范围、口径和方法,健全农业废弃物、农村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废物统计方法,建立报废旧动力电池、报废汽车产生及回收统计体系,完善全领域、全生命周期的统计体系,为推动固体废物源头减量、综合利用、加强监管提供数据基础。(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管理局、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编制“无废城市”建设任务清单。围绕“无废城市”建设预期目标,明确重点任务、责任主体、完成时限等。将工业、农业、生活、建筑、危险废物等固体废物分类收集及无害化处置设施纳入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范围,加强资金政策用地保障。(牵头单位:市“无废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全面梳理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及利用、污染防治等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发布“无废城市”建设税收优惠政策清单。严格落实国家和地方现有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再生资源加工、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环节等按有关规定争取实行增值税有条件即征即退等优惠政策。统筹运用相关政策,对“无废城市”建设中的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安全处置体系建设等方面优先予以税收优惠支持。(牵头单位:市税务局)
35.构建“无废城市”建设技术体系
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体系。吸收规模化养殖和农业固废废物处理的地方经验,开展农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体系建设,鼓励龙头企业结合养殖、种植特色,科学制定粪肥还田指导手册。加强铸造废渣资源综合利用、金属废料和碎屑加工处理、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等方面技术研究。(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工业和信息化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建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库。以邓州市国家级和唐河县省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试点县为依托,按照全要素治理、菜单式遴选的原则,以种植、规模以下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污染防治为重点,根据污染类型和主要成因,区分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种养结合型等四类,形成一批符合南阳市实际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加强尾矿等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围绕环保技术需求,充分利用市级以上等科研平台,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加大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力度,推进固体废物回收利用处置关键技术工艺、设备研发及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大力推进尾矿综合利用、危险废物焚烧处置、建筑垃圾再生资源化利用等技术研发和应用,研发项目和经费向尾矿综合利用、污泥绿色掺烧、飞灰资源化利用等领域倾斜,带动企业配套研发投入,引导相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牵头单位:市科学技术局)
36.建立项目牵引的市场体系
建立“无废城市”建设项目库。研究“无废城市”建设项目库构建管理机制、项目筛选流程、筛选范围、入库项目事前事后跟踪评估机制。从项目的经济性、环境效益性、社会性等方面构建“无废城市”建设项目入库标准。构建分类项目库,涵盖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绿色有机农业、秸秆综合利用、种植业清洁化发展、生活垃圾处理、餐厨废弃物处理、污泥处置、危险废物收集及处置利用、医疗废物处置、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等领域,入库项目优先列入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国家金融支持项目库。(牵头单位: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
搭建“无废城市”金融共享信息库。将“无废城市”建设项目库纳入“无废城市”金融共享信息库,定期公布项目储备情况,提高金融机构项目对接效率,促进银保企精准对接。建立“无废城市”绿色贷款专项统计制度。明确“无废城市”建设项目库绿色产业类别,提高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生态环境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和绿色服务等的贷款支持力度。(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中国人民银行南阳市中心支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南阳监管分局、金融工作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鼓励“无废城市”建设专项融资支持。鼓励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产业、绿色项目募集资金支持“无废城市”建设,做大做强绿色产业。积极落实《关于推动南阳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发展支持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2021—2025)》《关于金融支持南阳市加快建设河南省副中心城市的实施意见》,发挥“无废城市”建设项目库的支撑作用,从政策引领方面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加大对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快建设“无废城市”。持续跟踪南阳市白河流域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建设,吸收国家开发性融资支持生态环境保护的典型经验。依托“无废城市”建设项目库,开展“无废城市”建设专项融资创新试点,加大绿色融资支持力度,为重点项目提供定制化的金融服务方案。实施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出台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实施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建立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和处置主体名单,按照风险分级,逐步实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支持保险机构参与固体废物污染风险治理体系建设。(牵头单位:市金融工作局、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南阳监管分局、中国人民银行南阳市中心支行按职责分工负责,配合单位: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37.建立全领域、全过程固体废物监管体系
建设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智慧化监管平台。依托南阳市大数据平台,整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污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专业管理系统,建设南阳市固体废物管理智慧化监管平台,形成固体废物管理信息“一张网”,实时共享固体废物产生、运输、利用处置企业基础信息与运输轨迹信息,达到对固体废物源头管控、事中事后监管、事故溯源效果;实现对全市固体废物统筹监管、违法预警与部门信息联动,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牵头单位: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配合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城市管理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农业农村局、卫生健康体育委员会、商务局)
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根据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企业,建立涉固体废物产生企业清单,推动清单内企业开展环境信用评价。定期发布企业环境信用等级评定结果,激励相关企业主动开展各类固体废物减量和处理处置工作。到2025年,纳入企业环境信用评价范围的固体废物相关企业数量占比达到90%以上。(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加强固体废物监管。建立“市级督查、县级检查、乡级巡查”固体废物三级网格化监管体系,强化日常监管。结合“双随机”抽查、各类专项督查或行动,推动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工作。开展固体废物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非法转移、非法倾倒等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固体废物环境污染刑事案件线索数量台账,查实一件、立案一件,实现固体废物环境污染刑事案件100%立案;实现涉固体废物信访、投诉、举报案件办结率100%。(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公安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8.推进“无废细胞”建设
结合固体废物源头减量、综合利用和处置、“无废”理念宣传、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等“无废”核心特征,各相关部门分别牵头编制各类“无废细胞”创建行动方案、考核办法和年度创建计划,推进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商场、绿色饭店、无废社区、无废景区、无废工厂、无废园区等八类“无废细胞”示范创建。到2023年,建设“无废细胞”不少于100个;到2025年,建设“无废细胞”不少于300个。(牵头单位:市机关事务中心、教育局、生态环境局、商务局、城市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9.开展“无废文化”建设
加强“无废城市”建设宣传教育。制定“无废文化”宣传工作方案。结合“无废细胞”创建活动,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宣传工作机制,引导固体废物利用处置基础设施向公众定期开放;征集“无废城市”建设宣传标语,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客户端等方式广泛宣传,大力营造良好的“无废城市”建设社会氛围。落实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开展“无废城市”建设的宣传教育培训,将“无废城市”教育纳入工业、农业、生活和建筑、生态环境等领域的培训计划,开展专家报告、专题辅导、内部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学习。(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组织部及市生态环境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教育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农业农村局、城市管理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开展群众获得感调查。编制“无废城市”建设调查问卷,开展公众对“无废城市”建设成效的满意程度调查,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无废城市”建设的积极性。(牵头单位:市统计局,配合单位:“无废城市”建设各相关单位)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生态环境、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财政、自然资源和规划、城市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危险废物5个工作专班。领导小组负责“无废城市”建设统筹和总体协调,研究解决重大事项,高位推动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加强工作调度、技术指导、现场督查和宣传引导;5个工作专班由相关行业主管单位牵头,负责组织开展各领域具体工作。各成员单位应明确分管负责同志、责任科室、责任人、联络员,具体负责本单位“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各县(市、区)要成立相应机构,负责本地“无废城市”建设工作。
(二)加大资金支持
各级财政要加大“无废城市”建设支持力度,将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工作经费和业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制定完善财政奖励措施,引导企业加大治污投入,自觉提升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创新投融资机制,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保障“无废城市”重点项目顺利实施。
(三)抓好舆论引导
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和环境日、粮食日、卫生日等节点,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宣传,广泛普及“无废”理念。及时总结宣传“无废城市”建设过程各领域取得的典型经验和做法,报道相关先进典型人物事迹;加强舆论监督,对负面典型进行曝光,督促存在的问题整改。建立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促进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公开产污主体固体废物信息,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四)加强监督考核
对各部门重点约束性指标、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等进行考核,建立“无废城市”建设成效定期评估考核和激励机制。将“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推进情况,作为市委、市政府“13710”督查项目,建立督查台账,定期调度工作完成情况;将“无废城市”建设成效纳入市委对各级各有关部门的绩效考核内容,绩效考核结果作为班子考核、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
附件:1. 南阳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名单
相关文件: 《南阳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解读方案和解读材料
主题词: 南阳市 人民政府 政府办公室 印发 十四五 城市 建设实施方案 的通知
N001-2023-0000118 | 文 号宛政办〔2023〕9号 |
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发布日期2023-04-17 |
面向社会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