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平顶山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文号 平政〔2007〕36号 索引号 005452065/2007-00041 关键词
主题分类 政府文件 体裁分类 服务对象

平政〔2007〕3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平顶山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望据此安排好2007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并认真抓好落实。
  2007年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年,也是落实市七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实现率先崛起的关键之年。各县(市)区、市政府各部门一定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省八次党代会和市七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和谐社会建设,围绕“走在全省前列、率先实现崛起”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更加注重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更加注重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更加注重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具体计划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另行下达。
  

二○○七年六月五日

平顶山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6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实施二次创业,打造经济强市,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战略目标,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积极顺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圆满完成了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初步统计,全市完成生产总值671.9亿元,增长15.8%;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4%、18.4%和13.7%,二、三产业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粮食总产达到182.3万吨,创历史最好水平,同比增长13%;棉花、油料、烟叶分别增长9.9%、12.4%和20.3%;肉、禽蛋、牛奶总产量分别增长9.4%、5.6%和146.5%。工业生产效益持续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61.2亿元,同比增长23.4%;实现利税113.8亿元,增长55.5%,其中实现利润60.6亿元,增长66.5%;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到182.9%,同比提高29.2个百分点。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2.7亿元,增长49.9%,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5.8亿元,增长53.9%;87个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138.6亿元,占年度预期投资的128%,同比增长52%。社会消费进一步升温。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8.6亿元,增长15.4%;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9%。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4.2亿元,增长40%,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0.4亿元,增长38.9%;完成财政总支出74.97亿元,增长40.8%。金融运行基本稳定。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到598.3亿元,比年初增加104.9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380.2亿元,比年初增加53.4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33亿元,比年初增加82亿元。外向型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4.45亿美元,增长31.8%,其中,出口2.73亿美元,增长29.4%;实际利用外资580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3%;利用市外资金113.6亿元,增长1.5倍。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加大对道路、管网、景观工程等的投资力度,完成了湛河三桥连线、道路改造扩建、广场绿化、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经济适用住房以及新城区基础设施等重点工程建设,顺利进入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行列;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7%,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各项改革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制面达88.7%,其中,国有工业企业改制面97.6%;分配制度改革有序进行,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文化、投资、价格、农信、财税、城建、教育、医疗、供销、公用事业、粮食流通等领域改革都有新进展;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6%,同比提高4.7个百分点。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688公里,完成通达行政村891个;建成投运县乡汽车客运站64个、农村招呼站500个;完成了10个新农村试点村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架设和46个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新建和改造了730个农家店和8个配送中心;新解决8.6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新建沼气池3.02万座。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有38个项目通过省级以上成果鉴定,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已发展到8家,神马集团尼龙66盐公司成为我市首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改善教育基础条件,完成10个县(市)、区1886所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改造校舍面积8800平方米,基本建立了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长效机制,稳步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新城区湖光小学、平顶山学院新校区、市八中综合楼建设等进展顺利;公共卫生体系进一步完善,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病房大楼等已建成使用,鲁山县医院病房楼等已开工建设,完成了20所乡镇卫生院改造和农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县图书馆和文化馆等基层文化基础设施改造积极推进;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5.47‰。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7.8%,较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关闭黏土砖瓦窑厂358座;加强生态和环境保护工作,关闭整顿了120多家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排污企业,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0.3%、5.5%。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1.7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4.3万人;全面提高城镇低保标准,提高比例达23%,有8.4万人享受城镇低保;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9.7万人享受农村低保;全面建立了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提高了农民工大病救助保险标准,农村新型医疗改革试点面扩大到6县(市),参合率达到76.4%;新建改建了60所敬老院,供养了2.1万名五保对象;又有4.3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9897.5元、3150.3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分别增长12.6%、15.5%。
  同时,也要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农业持续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的空间有限;资源性产业和重工业比重过大,高技术产业规模较小,经济发展对资源依赖性较强,工业结构调整任重道远,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后续建设项目不足,保持投资持续快速增长的难度加大;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环境治理等一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尚未得到妥善解决,和谐社会建设任务十分繁重。这些问题均需在今后的工作中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二、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总体要求,制定今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省八次党代会和市七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走在全省前列、率先实现崛起”的战略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在深化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下功夫,在推进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自主创新上下功夫,在统筹城乡发展、提高群众生活上下功夫,在继续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上下功夫,在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和谐上下功夫,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在建设实力、高效、文化、和谐、魅力平顶山方面迈出坚实步伐。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2007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14.5%和12.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外贸出口增长15%以上,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0%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5%,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削减10%和3.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5%以内,城镇新增就业6.5万人;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实现利润等质量效益指标进一步提高。
  上述目标中,节能减排和人口增长目标是约束性的,需确保完成;其他目标是导向性、预期性的。
  三、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实现今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要按照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安排和部署,明确任务,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全年的各项工作。(一)优化投资结构,努力保持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顺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坚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积极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投资规模。全年预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2亿元,增长18%,其中,城镇以上投资281亿元,增长19%。加强投资引导和管理,严格执行国家环保、土地、安全、节能、质量、技术、规模等准入政策,进一步规范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程序,禁止手续不完备的项目开工建设,从源头上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趋势,谋划一批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规模优势突出、带动能力强的重大产业升级项目,努力保持投资持续较快增长。
  今年安排第一批重点建设项目89个,年度预期投资110亿元。要强化重点项目管理,完善重点项目建设管理责任制,继续实施四大班子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综合运用例会协调、现场服务、通报督导、舆论监督等手段,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优质服务,努力营造良好的项目建设环境。抓住国家重点支持农业生产、社会事业、节能环保和自主创新等领域建设的机遇,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强国债项目的管理工作,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实施。
  (二)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切实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按照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要求,立足资源优势,依靠科技进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主导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拉长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聚和规模发展,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完成舞钢公司100万吨宽厚板生产线、平煤集团张村矿、神马集团氯碱化工园区年产30万吨PVC树脂和30万吨烧碱、平高东芝二期扩建、巨龙公司20万吨淀粉扩建、银龙集团10万锭精密纺、天广集团日产5000吨干法水泥等项目。开工建设平煤集团年产30万吨PVC树脂和25万吨烧碱、平西500千伏超高压输变电工程等项目。积极推进姚电公司4×30万千瓦机组烟气脱硫技改、平高集团100万伏特高压组合电器、平煤集团飞行化工20万吨甲醇、神马集团20万吨尼龙66盐成套、神马集团年产6000吨安全气囊丝、姚电公司2×60万千瓦机组扩建、天瑞集团5万吨高速机车合金钢铸件等项目。认真落实促进30户重点工业企业加快发展的扶持政策,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优势企业和企业集团,力争30户重点工业企业销售收入达到570亿元。利用产业政策、环保、价格等手段,依法关停淘汰水泥、耐材、炼焦等行业落后产能。大力支持工业园区建设多层标准厂房和公共服务体系,引导工业企业向产业集聚区集中,促进工业集约化、园区化、基地化发展。做好化工产业园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推进园区道路、供电、供水、污水处理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认真研究和落实好比照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储备好项目,争取国家支持。(三)做好“三农”工作,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积极推进龙兴寺水库除险加固和孤石滩灌区配套等工程建设,加快燕山水库建设步伐,完成沙河等河道治理任务,搞好小流域综合治理,改造中低产田,提高粮食生产保障能力。发展现代农业,优化粮食生产布局,推行标准化生产,扩大高效农业种植面积,全年新增优质小麦、优质玉米和油料、烟叶、蔬菜、瓜果等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16万公顷。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认证体系建设,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培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0个。积极推进优质奶源、生猪、肉牛、山绵羊、肉禽蛋禽、绿色畜产品六大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开发建设,发展现代畜牧业,新建畜禽规模养殖场200个,标准化养殖小区30个。全面启动重大动物疫病监测工作,实施3县18个乡级防疫中心站建设。以奶业、猪禽生产和粮食加工为重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8家。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科技培训,全年完成农民科技和技能培训54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0万人。继续实施农村安全饮水、电网改造、乡村公路、中小学危房改造、沼气推广和通讯畅通等工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再解决10万以上农民的饮水安全问题,改造建设县乡公路200公里,农村公路650公里,增加农村通电户数2746户,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4万座。巩固“万村千乡工程”建设成果,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大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和《新村建设规划》编制实施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鲁山县、叶县、郏县已纳入国家比照西部大开发政策扶持范围,要认真研究和落实好相关优惠政策,促进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四)加快城镇化进程,提升城市功能。继续加快新老城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新华路北延、开源路南延、凌云路、高阳路、经九路、经十二路等工程建设。抓好旧城改造工作,推进联盟路连片开发、西杨村河和城东河治理,以及近郊都市村庄、城市棚户区和背街小巷改造。积极推进新城区学校、医院、商业网点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承载能力。开展园林小区创建活动,加快生态园景区建设步伐,搞好湛河三期治理、省级森林公园四大景区66个景点建设,完成造林绿化“十大”工程,2007年建成区绿地率达27%以上,绿化覆盖率达34%以上,人均公共绿地达到7平方米以上。继续实施绿、亮、净、美、畅工程,全力整治市容环境卫生,改善城市居住环境,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卫生城市打好基础。
  突出特色小城镇建设,抓好31个重点镇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解决与居民生活相关的供水、道路、垃圾治理、污水处理、绿化、卫生整治和环境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年内建成叶县污水处理厂、6县(市)和石龙区垃圾处理场。积极推进舞钢市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年底城镇化率要达到39%以上。
  (五)进一步激活旅游文化产业,推动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继续打造石人山生态旅游龙头地位,启动石人山国家地质公园和5A级景区创建工作,优化整合景区内“山、佛、汤”资源,推进景区与伏牛山生态旅游区公路并网,打造伏牛山山地森林旅游休闲度假区。加大石人山、石漫滩水库、风穴寺、三苏园、叶县县衙、香山寺、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博物馆等景点宣传推介力度,发展汝瓷、马街书会、赵庄魔术等特色文化品牌,培育精品旅游景点、黄金旅游线路。搞好重点景区基础设施和旅游项目建设,加快佛泉寺景区道路、停车场、宾馆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旅游文化关联产业和产品,促进旅游综合产业加快发展。落实好国家、省、市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争取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改善服务业发展的基础环境,完善服务业网络建设,提升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推动金融保险、商务中介、社区服务、信息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规范发展住房交易市场,切实稳定住房价格,鼓励建设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扩大廉租住房建设面积,全年新开工经济适用住房面积13.2万平方米,年底住房成套率要达到87%以上。切实做好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进一步扩大住房公积金的覆盖面,全年力争归集住房公积金3亿元,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3亿元,为3300户中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困难提供资金支持。
  (六)加强节能降耗和生态环境建设,促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严格控制新开工高耗能项目。建立能耗指标公布制度和目标责任考核制度,抓好钢铁、建材、化工、电力、煤炭等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的节能行动计划,实施余热利用、建筑节能等节能工程,提升节能技术装备水平,倡导节能生产和节能消费。认真落实取水许可证、水资源有偿使用、节水设施建设“三同时”等各项制度,抓好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进一步巩固“禁实”成果,加大煤矸石、煤泥、粉煤灰等工业固废和废水、废气的综合利用,支持建设新型墙材项目,全年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9.6%以上。推动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争取更多企业、园区进入省、国家试点范围。加强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环境整治和水泥、耐材、炼焦等重污染行业的综合整治,关闭15条普通机立窑水泥生产线,对3家企业废水排放实施深度处理。加大电厂脱硫改造力度,全面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推行清洁生产,控制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的排放。力争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达标率70%以上,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3类以上标准。
  (七)抓好煤电油运和资金的供需协调,增强工业经济运行保障能力。加强煤炭供需衔接,优先保证重点企业和居民生活用煤的需求。做好电力企业发电指标争取工作,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做好供用电削峰填谷工作。积极协调铁路部门,合理安排运力,优先保证重要物资和重点企业运输需求。加强银企合作,做好向金融机构的企业推介和项目推介工作。加强经济监测预警分析,跟踪重点领域和重点商品市场变化,适时适度进行调节,避免工业经济出现大的波动,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以上。落实扭亏增盈责任制,引导企业适应市场需求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加强内部管理,降低各种费用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增长12%以上。
  (八)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继续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不断推进体制创新。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积极开展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试点。巩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成果,认真做好安全储粮工作。抓好煤炭和铝土矿资源新一轮整合,完成120座技改矿井改造任务。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稳妥推进国资监管、收入分配、金融、财税、交通、城建、文化、科技、矿产资源、医药卫生、公用事业等领域的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认真解决非公有制企业融资难问题,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50%以上。抓好上市后备企业培训辅导工作,推动企业进入资本市场。
  以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为重点,认真筛选、论证、储备和推出一批提高产业层次和技术含量的项目,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和层次。积极组织参加第二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大型招商活动,确保取得实效。做好招商项目的跟踪服务,抓好已签约项目的落实工作。继续抓好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利用国外政府贷款项目,实施好郏县县城供水等利用世行贷款项目。继续实施东引西进和“走出去”战略,支持和引导优势企业到市外投资。调整出口商品结构,稳定纺织品、钢铁等传统产品出口,扶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鼓励和扩大农副产品出口,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
  (九)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认真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加大公共资源向农村、弱势群体、社会事业薄弱环节倾斜,落实好“十大实事”,使城乡居民得到更多实惠。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和鼓励重点企业实施重大科技攻关,全年争取完成新成果鉴定80项,组织推广成熟技术16项,新建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4个。合理调整优化农村中小学布局,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认真落实农村学杂费全免政策,建立高中阶段贫困生资助制度。加强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寄宿制学校建设和城镇薄弱学校改造,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推进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课桌椅更新工作,争取启动农村初中改造。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扩大招生规模,使更多的初、高中毕业生能够接受职业教育。推进市一中校区、市七中建设。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为重点,发展高等教育。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建立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制度,力争城市医保全覆盖。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年底参合率达到80%以上。完成鲁山县人民医院病房楼、24个国债乡镇卫生院以及农村卫生所(室)改造任务,加快平煤总医院等3所市医院和鲁山县人民医院、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等5所县医院改造建设力度,改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设施基础条件,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提高县乡计划生育综合服务水平,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快市博物馆、文化中心以及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完成328个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举办好市第七届运动会。
  落实好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政策,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加大“4050”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力度,积极扶持和鼓励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全年完成再就业培训2万人以上,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5万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9000人以上。进一步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保险制度,重点解决广大城镇低保人员、在校学生、失地农民、进城务工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继续办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千方百计做好城市低保人员、农村五保户、特困户、受灾群众、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和残疾人等困难群体的救助工作,推进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残疾人综合服务体系和老年公益性福利设施建设。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认真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看病就医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加大扶贫开发力度,解决和巩固4万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清理拖欠职工工资和农民工工资。继续支持公检法司、基层政权、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基础设施建设。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措施,继续开展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公共聚集场所、交通运输、燃气管道、民爆器材和烟花爆竹等7个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