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号 | 索引号 | 005452065/2013-00192 | 关键词 | ||
主题分类 | 公告公示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工作回顾 2012年,面对严峻复杂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全力以赴稳增长、转方式、惠民生,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502亿元,比上年增长6.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7.5亿元、支出209.8亿元,分别增长12.8%和19.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35亿元,增长2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4.6亿元,增长1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518元,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增长10%和11.7%。 (一)综合施策、强力落实,促进了经济平稳增长。加强经济形势分析研判,从关键环节和紧迫任务入手,迅速行动,及时研究出台了稳增长的29条措施,全力化解经济下行压力。以扩大投资拉动增长。开展项目集中开工和建设攻坚活动,309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56亿元,占年计划的168%,建成项目73个、新开工项目103个;争取上级资金11亿元,强化了投资支撑。以激活民营经济助推增长。落实结构性减税等扶持小微企业政策,新增市场主体1.2万个、新入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3家,非公经济增长10%,比重提升1.6个百分点。以优化环境服务增长。开展了为期5个月的企业环境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查处涉企案件900多起。全力做好要素保障,新增贷款140亿元,直接融资110亿元,报批各类建设用地3.5万亩。以帮扶企业稳定增长。强化产销对接、银企对接,短时间内相继召开多场企业座谈会,对反映的问题认真协调督办解决。平煤神马集团、舞钢公司、鲁阳电厂等骨干企业产销回升,经济企稳迹象更加明显。 (二)构建载体、优化结构,推动了发展方式转变。从调优存量、扩大增量两方面入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发展载体更加完善。以10个省级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实施提升行动计划,完成投资448亿元,增长17.2%;矿山设备制造、医疗器械、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发展态势明显。以11个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为载体,坚持规划编制报批和招商引资同步推进,谋划开工一批商业地产和城市综合体项目,促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以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和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为载体,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高标准粮田19万亩,粮食总产203万吨,连续九年丰收。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14家,中药材、面品、乳品和饮品三个产业化集群销售收入分别超40亿元、20亿元和10亿元。结构调整步伐更加坚实。建成亿元以上工业转型升级项目22个,装备制造、新型建材产业比重分别提升1.4个和0.6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比重下降1.3个百分点。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接待游客人数、旅游总收入增速均在30%以上;金融业稳健发展,农信社达标升级全面完成,中信银行、平顶山银行洛阳分行开业,新引进保险公司3家;大香山现代物流配送中心等服务业项目建成,三产比重提升2.8个百分点。以高效经济作物、现代畜牧业和林果业为重点,调整农业结构,烟叶生产实现历史性突破;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236个,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和畜牧兽医综合执法体系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科技支撑作用更加突出。15项重大技术取得突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专利申请授权1135件,增长29%。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质量兴市”战略深入推进,鲁阳电厂获河南首个国家优质工程金奖,“圣光”品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新增省名牌产品6个,3家企业获市长质量奖。节能减排成效更加明显。深化大气环境和白龟湖综合整治,大力淘汰落后产能,主动牺牲一些眼前利益和发展速度,换来生态环境改善和长远可持续发展。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7.9%,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27天,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完成生态造林13.6万亩。 (三)强化引领、完善功能,提升了城乡建设水平。全市城镇化率44.9%,提高1.8个百分点。规划体系不断完善。新区总体规划正在编制,城市组团式发展规划和沿湖城市设计方案已经完成,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现全覆盖,新型城镇体系初步构建。城乡建设步伐加快。15亿元城投债券成功发行。建设路提档升级、湖滨景观带亮化、高速出入口绿化、供水供热管网建设和一批创卫、创森工程完工,更新公交车100台,天然气置换人工煤气4万户。城中村和旧城连片开发改造新开工260万平方米、主体完工200万平方米。平顶山博物馆、城市规划展示馆按期向市民开放。县城基础设施和规模不断提升。出台了加快中心镇建设的意见。新启动新型农村社区101个,累计启动313个,建设新民居3.4万套,入住1.1万户。城市管理力度加大。市数字化城管系统建成并投入运行。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及应用示范项目通过验收,获“全国数字城市建设示范市”。持续创卫攻坚,开展“五个一”竞赛活动,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环境面貌明显改观。 (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了发展动力活力。以改革创新破解瓶颈制约,以承接产业转移借力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深入推进。完成国企改制2家、正在推进的有6家,市直机关所属企业脱钩改制基本到位,6家企业入围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事业单位改革有序展开。文艺院团改革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1万亩。被确定为全国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市。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启动运行。开放招商富有成效。成功举办第四届“华合论坛”,我市签约项目48个、金额530亿元,规模和成效均超往届。全年实际到位市外资金645亿元,增长23%;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7亿美元,增长21.4%。 (五)以人为本、民生优先,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十大民生工程”全部完成,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达73%。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把安全生产作为最大的民生,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健全10大安全生产制度和34个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煤矿、非煤矿山、消防等重点行业和领域专项整治,强力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省、市、县及企业投入15.6亿元,关闭劝退矿井103座,地方煤矿由整合前的160座减少到57座,实现了由乱到治的根本转变,各类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大幅下降,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安全生产优秀市。“三就两保”实现“扩面提标”。城镇新增就业10.3万人,农村劳动力新转移就业9.1万人。进一步提高了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筹资标准和补助水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为企业退休人员人均月增养老金221元,为7.9万城市居民和18.1万农村居民发放低保金4.3亿元。提高了公务员津补贴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水平。建立了高龄老人补贴制度。建成保障性住房1.5万套,超额完成省定任务。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北汝河治理郏县城区段和24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竣工。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25.3万人,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00公里,新增农村沼气工程15座,改造农村危房6500户,6.1万贫困人口脱贫。移民迁安工作受省表彰。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新建、改扩建幼儿园89所、市区小学18所。全国职教技能大赛获金牌全省第一。两所本科院校通过国家教学评估。年度文化惠民工程全面完成。争取城乡医疗卫生服务项目186个,建成了一批乡(镇)卫生院、急救指挥中心和卫生监督所。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人口计生工作继续保持全国先进。外事、宗教等工作获全国先进称号。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健全群众工作体系,十八大期间信访稳定工作受省表彰。中心城区104个社区97个达到和谐社区标准。深入推进平安建设,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得到强化,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同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坚持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监察,深入实施“六五”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市工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涌现出了马俊欣、李博亚等一批先进典型。大力开展国防教育,驻平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在支持地方建设中作出重要贡献,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取得新成效。 总的看,一年来,我们在逆境中攻坚克难,拼搏奋进,集中精力解决了一批影响当前发展的急事,集中财力办好了一批为民惠民的实事,集中力量干成了一批事关城市竞争力的大事,集中优势推进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要事。这一年,我们最强烈的共识,就是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加快调结构、转方式;最深切的感受,就是抓工作必须深入具体、盯住不放;最欣慰的成果,就是在困难情况下保障改善了民生,城乡居民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最难得的突破,就是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和支出分别突破100亿元和2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经济社会发展站上了新的起点。 各位代表! 回首过去的一年,充满了艰辛和不易,饱含着全市人民的辛劳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全市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平顶山建设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工作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市发展速度不快、产业结构不优、投资规模偏低、市场主体偏少、集聚区承载能力不足、体制机制障碍等问题仍较突出,经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支柱产业、骨干企业尚未走出困境,个别指标未能实现年初预期,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公共服务和城乡基础设施欠账较多,一些群众生活仍较困难,改善民生需要付出更艰辛的努力;领导方式和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部分干部责任意识不强、履职能力不足、工作作风不实,回避矛盾,不作为、乱作为,铺张浪费、消极腐败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我们要正视问题,并认真剖析问题背后的原因,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3年工作目标与任务 各位代表! 我们深知,新的一年,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充满着新的期盼。期盼我们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提供更加充分的就业创业机会,让收入更高、财富更多;期盼我们完善城市功能,让出行更顺畅,生活更便利;期盼我们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文化、医疗、住房保障等服务,让困难群众得到更多的关怀和帮扶;期盼我们下大功夫解决大气环境、水环境等突出问题,让鹰城的天更蓝、水更净、空气更清新、城市更宜居。这些期盼,既是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政府工作的目标和重点,我们将为之不懈努力! 今年政府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立足新起点、构建新平台、争创新优势,坚持学先进、比创新、看实效,正气实干,转中求进,在加快信息化进程中更加积极地探索“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重点是:围绕“一个总目标”,实现“一个新突破”,打好“一场攻坚战”,展示“一种新形象”。“一个总目标”就是提前全面小康、建设美丽鹰城。去年,我市全面小康23项指标综合实现程度83.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较大的有6项。要把各项指标科学分解落实到年度、部门、责任人,制定居民收入、三产比重、单位GDP能耗、研发经费投入比重等薄弱指标提升行动计划,作为考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一个新突破”就是新区规划建设要有新突破。建设新区是平顶山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历史机遇,必须举全市之力,按照“三区一中心”的功能定位和详细规划,严格控制,积极推进,尽快完善基础设施条件,促其出形象、上规模。“一场攻坚战”就是打好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围绕转型多谋划,围绕转型抓招商,围绕转型上项目,使今年成为项目大开工、投资大增加、产业大提升的重要一年。“一种新形象”就是以干部作风转变展示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政府在用心干事、勇于担当。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外贸出口增长1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际增长9%以上,力争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新增就业7.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化率提高1.8个百分点;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任务。 围绕上述要求和目标,着力做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产业转型。我市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今年要以实施100个亿元以上传统产业升级和100个亿元以上新兴产业培育项目为抓手,深化企业服务,争创产业新优势。调整优化存量。对煤炭、电力、化工、钢铁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大帮扶力度,搭建好产销对接、银企对接服务平台,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增加订单,释放产能。利用市场倒逼机制,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重点抓好平煤神马25万吨己二酸和20万吨己内酰胺、海星化工10万吨针状焦、厚普盐化120万吨真空制盐、中加矿业300万吨铁精粉等项目建设,不断向下游精深加工延伸,巩固扩大传统产业优势。着力扩大增量。装备制造产业,重点抓好智能电网高端装备产业基地、煤炭综采成套装备及智能控制系统、隆鑫机车工业园等项目,装备制造板块主营业务收入超400亿元。围绕新兴产业,重点抓好圣光医疗孵化园、兴宇中科锂电池隔膜等项目,形成一批超100亿元的优势产业集群和超20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集聚区水平。每个产业集聚区都要围绕各自主导产业,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形成龙头带动效应。集聚区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和综合配套设施投资1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1000亿元。完善集聚区升级晋位考核办法,推动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加大科技投入,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争取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上取得突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以上名牌产品10个,制定国家标准5项。专利申请1600件以上,争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支持高新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加快移动无线城市、3G网络扩容扩建和“智慧平顶山”建设,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完成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空间规划和控制性详规编制,实施“两区”建设项目23个,带动商务、信息、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积极引进金融主体,支持农信社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壮大金融产业规模。强力推进旅游目的地建设,精心打造尧山-大佛景区、大香山风景名胜区等一批旅游景区和精品线路,加快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培育3-4家大型旅游企业,叫响“中原大佛、神奇尧山、观音祖庭、近悦远来”旅游品牌。积极推进平东物流中心、国药配送中心等项目建设,健全流通网络,激活各类消费,提升服务业比重。 (二)主攻项目建设。安排重点项目300个,总投资2600亿元,年度投资500亿元。其中,计划建成平高大容量强电流试验站、平煤神马2万吨高性能浸胶帘子布等83个项目;续建宝隆不锈钢产业园等91个项目;新开工中材环保10万吨袋式除尘器等108个项目;积极推进叶县盐腔储气库等18个前期项目。对项目建设实行联审联批、跟踪督察、通报奖惩等制度,下大力气解决土地、资金、环境容量等突出问题,以项目扩投资、强支撑。 注重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为长远发展备足后劲。能源方面,完成平煤神马朝川矿升级改造,建成平姚地下输煤通道;加快平煤神马夏店矿、龙口220kV输变电等工程进度;开工一批风电场等新能源项目;推进姚电3、4号机组热电联产技改,优化能源结构,提升保障水平。交通方面,重点抓好平郏、宝石、神马大道东延等快速通道建设和国道311改建,支持郏县地方铁路、平西火车站广场改造、孟平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焦桐高速汝州至登封段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郑万客运专线、许平洛城际轨道交通、尧山机场、大南环等重大项目前期,提升区位交通优势,打造豫中南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水利方面,完成孤石滩水库和21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以及北汝河综合治理四期、鲁山大浪河、湛河区大泥河治理等工程;加快南水北调受水区城市供配水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保障和防洪抗旱能力。 (三)统筹城乡发展。全域推进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四级城镇体系建设,拉动内需、承载发展。全面加快新区建设。成立新区建设领导小组,组建新区管委会。上半年完成新区总体规划评审,加快编制控制性详规。强力推进主干路网、新区人民医院、商场、学校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引昭入市工程设计并启动实施,开工建设投资100亿元的建业城市综合体、投资120亿元的天明国际城、投资240亿元的御景半岛休闲商务中心,争取开工投资35亿元的经贸中心,加快和盛广场建设进度,筹建人大政协综合楼。全年完成投资175亿元,完善功能,提升品质,集聚商气人气。推进老城区提档升级。对重点区域和重要节点开展城市设计,完成供热、燃气等专项规划,启动地下空间的规划控制和综合利用工作。着力“建环线、打卡口、接断头”,实施道路工程11项,建成凌云路南延、一矿路改建、光明路北延等工程,推进平安大道西延、湛南路湛北路西延、开发一路北延等工程,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完善市政设施,延伸供水、排污、燃气、供暖等管网,实现东部、北部全覆盖。继续推进湛河上游治理,启动市内重点水系建设,活化水体,改善水质。加快湛南新城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尽快形成建设高潮。继续抓好城中村和旧城连片开发改造,开工260万平方米;推进鹰城国际商务中心和新华园怡购城等城市综合体建设。充分发挥数字化城管平台作用,实现城区数字城管全覆盖。建设改造8个市内农贸市场。新增城市绿地158万平方米。合力攻坚,确保今年“创森”成功、“创卫”通过国家暗访,并形成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增强县城和中心镇承接承载能力。以快速通道建设为突破口,推动中心城区与鲁山、叶县、石龙组团式发展,引导产业分层布局、功能互补。推进汝州、舞钢、郏县三个卫星城向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支持各县(市)抓好新区开发、老城改造、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构建发展载体,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每个县(市)重点抓好1至2个示范镇,明确建设标准,突出产业特色,注重典型示范。促进人口向城镇转移。坚持产业为基、就业为本、住房牵动和学校牵动,解决好农民进城就业、户籍、社会保障、子女入学等问题,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抓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持续在新社区建设中的有益探索,按更高标准再启动一批新社区。已启动的要扩大规模、完善设施、搞好服务、引导入住。探索开展人地挂钩试点,争取成为省级试点市;建立土地指标交易平台,破解建设资金瓶颈。加快旧址拆迁复耕,争取有大的突破。 (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保粮与增效并重,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推进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围绕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以抗旱除涝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统筹推进道路、电力等生产服务设施建设,建成高标准粮田20万亩,粮食总产稳定在200万吨以上。抓好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加快建设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推进主食产业化,集中力量培育面品、肉品、乳品和饮品、蔬菜、中药材、调味品和柞蚕等7大类共10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化集群。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0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社300家,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200个,培育循环畜牧企业5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200家。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成市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气象科技园等项目,扩大农技推广、良种培育、动物防疫和农产品质量检测覆盖范围,加快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扶持培养职业化新型农民。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解决2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新改建农村公路200公里,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实现5万人口脱贫。做好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新增转移就业5万人。 (五)深化改革开放。把对外开放作为应对复杂局面和破解各种制约的综合性战略举措,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大力承接产业转移。整合招商资源,理顺招商体制,完善激励机制,以产业链招商为主,开展专业化集群式招商,注重引进龙头基地型项目,全年实际到位市外资金690亿元以上。盯紧“华合论坛”等已签约项目落地,创造条件让招商项目早日开工建设。积极拓展开放领域。加快服务业、社会事业领域开放步伐,引进社会资本办医院、办学校、办养老机构。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实施中小微企业成长工程,鼓励引导从煤炭行业退出的民间资本投入转型领域。积极扩大出口。扎实推进各项改革。鼓励支持企业跨行业、跨地域、跨所有制战略合作,推进平煤机与三一重工重组,年内基本完成星峰集团破产改制,加快国有商贸企业改制步伐。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研究“营改增”政策对我市的影响,加强市级财源建设。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成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评估。继续精简审批事项,提高行政效能。创新要素保障机制。强化节约集约用地,扎实开展土地综合整治;组建土地收储中心,增加土地储备,破解用地制约。加强银企合作,做大投融资平台,支持平煤神马财务公司组建运营,支持巨龙、圣光等企业上市,力争社会融资规模达到240亿元。启动城投债券二期工作。加强信用担保机构规范整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六)推进文化强市。用文化滋养城市,提升文化软实力。大力繁荣文化事业。优化文化资源配置,创新管理运行方式,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继续实施舞台艺术送农民、农村(校园)公益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等文化惠民工程。完成市民活动中心选址立项、高山无线发射站建设和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开工建设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做好县级“两馆”达标工作。大力发展文博事业,推进应国墓地及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公园建设。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推进宝丰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园、汝瓷文化园、大香山国学文化园等项目建设,着力培育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品牌。围绕陶瓷、金镶玉、绢花、奇石、根雕等传统工艺,开发文化旅游商品。健全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激发报纸期刊、演艺娱乐、广播电视等行业活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着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培育良好风尚。持续“守规则、尊重人、争当文明市民”和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争创省级文明城市。 (七)建设生态文明。牢固树立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努力建设美丽鹰城。强化资源能源节约。实行能源消费总量预算管理,建立碳排放控制制度,推行节能量交易。继续深化工业、交通、建筑和公共机构节能,开展合同能源管理,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对已列入淘汰计划的企业和生产线,限期关停。以煤层气、焦炉煤气、矿井水、煤矸石、粉煤灰综合利用为重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示范园区。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一体化经营体系建设。加大环保整治力度。实施燃煤机组除尘脱硝改造,取缔城区35吨以下锅炉。加强扬尘、粉尘、机动车尾气、餐饮油烟等污染防治,认真开展PM2.5测报工作,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00天以上。推进污水、污泥处理和生活垃圾填埋等工程。加大对重点水污染源的治理和监管力度,确保出境水质达标。加强白龟湖区域及上游四条河流的环境综合整治,对入湖河流实行生态补偿机制,确保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大力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努力解决“垃圾围村”问题。加快林业生态建设。实施山区生态体系、农田防护林、生态廊道等8项重点林业工程,新造林地8.9万亩。编制北部矿区综合整治总体规划,推进矿区生态修复和煤矿沉陷区综合治理。启动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划建设沙河生态景观带。 (八)保障改善民生。继续办好“十项重点民生工程”,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突出抓好安全生产。做好煤矿兼并重组后续工作,妥善处理遗留问题。严格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强化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消防、建筑施工、食品药品、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商场、学校等重点领域和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监管,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推动实现高质量稳定就业。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和公益性岗位安置计划,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落实国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政策,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全面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积极推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衔接,城镇职工医保与居民医保、新农合衔接。提高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和实际报销水平。保障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到位,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和优抚对象补助水平。实施敬老院“温暖工程”,开工建设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儿童福利院和夕阳红老年公寓扩建项目。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与管理,重点发展公共租赁房,新开工保障性住房1.45万套。促进老龄、红十字、残疾人和慈善事业发展。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15所。开工市四十一中移址重建项目。启动市委党校新址建设。支持市高级技工学校建成国家级重点技师学院,推进职业教育园区规划建设。以教学评估为契机,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成10个乡镇卫生院、4个县级急救指挥中心和8个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加快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医院等项目进度,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完善人口计生政策服务体系,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完成市体育村主要场馆升级改造。加快公共停车场、公交场站建设,更新公交车辆,方便群众出行。创新社会管理。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做好信访工作。中心城区实现和谐社区全覆盖,新创建“四无”乡镇(街道)20个。创新流动人口、特殊群体、网络虚拟社会的管理和服务。加强应急管理,提高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深化平安鹰城、法治鹰城建设,强化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支持驻平解放军、武警部队、预备役部队、民兵和人民防空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等人民团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注重发挥社团作用。搞好第三次经济普查。继续做好外事、侨务、对台、民族、宗教、史志、盐业、地震、档案、国家安全等工作。 各位代表! 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落实。全体政府工作人员,各级领导干部,首先是市政府领导班子和组成人员: 必须强化责任意识。责任心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尤其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主动负责、敢于担当是一种品格和境界。我们一定要牢记党的重托和人民的期盼,时刻不忘肩负的职责,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服务上,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都要马上就办,贴心服务,以企业家的评价和知名企业落户来评判我们的发展环境;在违法建筑拆除、“双创”攻坚、环境整治、历史遗留问题化解中,不管遇到什么样的矛盾,都要勇于面对、敢于碰硬,真正对党负责、对全市人民负责、对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未来负责。 必须提升履职能力。有效履行岗位职责需要能力,我们不仅要主动作为想干事,而且要有效作为能干事、干成事。要加强学习,深入研究,把握运用规律,坚持依法行政,注重战略谋划,提高科学、民主决策能力。要抓住事物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调动各方力量,创造性工作,提高科学运作、有效运作能力。要坚持关键在做,对议定的事、看准的事,立说立行、一抓到底,提高工作推动力和执行力。修订完善干部实绩考核办法,加大行政效能督察力度,以“学比看”要求,自我加压、奋力争先。 必须树立务实作风。带头落实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省委、市委贯彻意见,健全并认真落实一系列有效的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和经济运行督促检查协调制度,大力优化发展环境,向作风转变要推动工作的“正能量”。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多到情况复杂、矛盾集中、发展困难、群众意见大的地方去,帮助解决问题。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廉政教育,完善惩防体系,加大监察、审计监督力度,坚决惩处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违纪违法行为;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力戒虚俗假贪,展示为民务实清廉的新形象。 各位代表! 人民的政府,我们一定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法律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意见,虚心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让人民更有效地监督政府,使政府更好地服务人民! 各位代表! 重任在肩,形势催人奋进。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务实重干,奋发有为,为提前全面小康、建设美丽鹰城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