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号 | 索引号 | 000000000/2016-00260 | 关键词 | ||
主题分类 | 政策解读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
近日,国务院核定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下简称第七批国保单位),有1943处不可移动文物名列其中。就此,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记者:励局长,您好!国务院核定公布了第七批国保单位,请您谈谈公布国保单位的意义。 励小捷:这是我国文物保护工作中的一件大事。随着七批国保单位的公布,国保单位总量达到了4295处,意味着4295处不可移动文物纳入了国家重点保护的视野,这是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举措。 首先,它有利于加强文物保护、维护文物安全。自1961年开始,我国实行由国务院公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制度,已公布七批。由国家、省和市县政府分别核定公布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文物保护法》的明确规定,在处理文物保护与建设开发的矛盾中,核定公布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制止违法拆除和损坏文物的最有力的保障。 第二,有利于文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后,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目前,大部分国保单位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相当一部分成为旅游景点景区,如甘肃敦煌莫高窟、福建福州三坊七巷等,有力带动了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改善了当地民众居住环境,发挥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教育青少年的重要作用,形成了文物保护与城市发展提升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第三,有利于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优秀的传统文化往往是以文物作为载体的,文物是文化传承的实物支撑。第七批国保单位的公布,不仅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进一步提供了实物支撑,对于满足当前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体现了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更加重视文化遗产的国际趋势。文化遗产是树立大国地位、提高民族自信、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资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制度是结合我国实际,摸索出来的行之有效的保护方式,是对世界遗产保护事业的贡献。 记者:请您简要介绍一下第七批国保单位评审工作的开展情况;与以往国保单位评审相比,此次评审有何特色和创新? 励小捷:第七批国保单位的评审工作从2009年即已开始,主要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推荐项目的申报。2009年5月正式启动申报工作。截至2010年初,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解放军共推荐了5573处申报项目。 第二阶段是遴选申报项目,确定初步推荐名单。依据国家文物局制定的评选标准、范围和原则,2010年7月至10月,专家评审委员会对申报项目进行分类评审,并对部分申报项目进行实地复核。此后,以记名投票方式确定了3057处初步推荐名单。 第三个阶段是征询意见,确定推荐名单。2010年10月至2013年1月,国家文物局就初步推荐名单多次征询中宣部、统战部、发改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的意见,对初步推荐名单进行了调整,并将调整后的名单再次提请各有关部门和各省级人民政府予以确认。最终确定1943处申报项目,另有47处申报项目与前六批国保单位相应项目合并,一并上报国务院。 说到本次评审的特色和创新,也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参评专家数量多,涵盖领域广,共有130余位专家参加了评审。二是以科技为支撑。我们研发了评选软件,首次利用电脑软件系统开展评选工作。三是新增了现场复核环节,避免失误。四是采用专家电子实名投票方式,投票结果代表多数专家的意见。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第七批国保单位的分类分布情况。 励小捷:第七批国保单位仍沿用第六批国单位保采用的分类法。其中古遗址516处(26.6%)、古墓葬186处(9.6%)、古建筑795处(40.9%)、石窟寺及石刻110处(5.7%)、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329处(16.9%)、其他7处(0.4%)。山西(181处)、河南(168处)、湖南(123处)、河北(110处)、江苏(105处)等省份排在了全国的前列;湖南、重庆、青海、新疆等省(区、市)数量增长幅度较大。 记者:在您看来,第七批国保单位的名录有哪些特点? 励小捷:第一,体现了近些年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发展变化的新趋势。工业遗产、乡土建筑、文化景观等新型文化遗产列入了第七批国保单位,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早期建筑等,反映了我们对文化遗产认识的不断深化。 第二,评选标准更加完善。如近期颇受媒体关注的名人故居问题,我们在遵循原有8条评选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从严把握的三条原则:即与本人做出的重大贡献或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没有紧密关联的不列入,已有一处故居旧居列入国保单位的原则上不再考虑第二处列入,建国后复建的不列入。 第三,绝大部分项目得到了有效保护和管理。第七批国保单位中原保护级别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项目接近90%,绝大部分完成 “四有”工作。 第四,反映了“三普”的重要成果。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共登记76万余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不乏价值突出的新发现文物。为加强对新发现文物的保护,我们将其中部分珍贵文物直接列入国保单位,如山西小张碧云寺大殿等。 第五,吸纳了少数民族地区价值较高的文物。内蒙古等5个自治区共有192处申报项目,占总数的9.2%,接近5个自治区前六批数量的总和(229处),充分体现了对少数民族地区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视。 记者:翻看前六批国保单位数量时发现,第五批和第六批国保单位数量增长幅度较大,而第七批国保单位数量为历次之最。请您谈谈这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励小捷:数字不是我们考虑的重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评选历来都是重质不重量。每一处全国重点保护单位都是严格按照标准,遵循程序评选出来的。 第七批国保单位数量比任何一次都多,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各级地方政府文物保护意识及文物资源利用的需求日益增强,各地的申报热情高涨,最初申报项目总量高达5000余处,是历次最多的。其二,本次评选是在“三普”后进行的,“三普”新发现中有价值的文物直接纳入到了第七批国保单位名单。目前,国保单位总数为4295处。这个数字乍看不小,但与76万余处基数相比就显得很小,仅为0.56%;另外,我国的国保单位数量与其他文明古国相比也不高。如,埃及由中央政府管理的文物古迹有2万余处。 记者:第七批国保单位已经公布,国家文物局今后在保护工作有何举措? 励小捷:首要任务是进一步做好基础工作。国家文物局近期将下发《关于加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工作的通知》,科学合理确定管理和保护措施,不断提升保护水平。 其次是加大保护维修力度。各级文物主管部门要按 “轻重缓急、先易后难”的原则,尽快编制文物保护规划,统筹安排。 另外,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也不容轻视。要通过对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培养正确的文物保护理念。尤其是政府部门,更要妥善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让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郭桂香 马怡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