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号 | 索引号 | 000000000/2016-00244 | 关键词 | ||
主题分类 | 政策解读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
在今天召开的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强调中央政府改革是政府改革这篇大文章的上篇,地方政府改革是下篇,地方政府职能转变要重点抓好“接、放、管”,地方机构改革要着力搞好“控、调、改”。六字直指地方政府改革关键所在,为接下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接、放、管”就是要求地方政府接好中央下放的审批事项、放出地方本级该放的权力、管好因减少事前审批而愈发重要的事中事后监管行为。
目前中央已经取消下放334项行政审批等事项,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的成效正在显现。今年以来全国各类企业登记数比去年同期增长25%,其中民营个体企业增长37%,带动了民间投资以23%左右的速度增长。
近日,国务院还召开常务会部署推进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放宽公司注册资本登记门槛。这一举措极大激活了一批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发展活力,“宽进严管”作为工商部门为企业办理注册登记的基本原则确保了这项政策的“落地生根”。
行政审批事项的取消减少以及相关改革措施的落实,不仅使企业在更大程度上拥有投资“拍板权”,把投资引向能够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领域,又可让政府腾出更多精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管好该管的事。
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抓好“接、放、管”,特别要处理好“放”、“管”的关系。要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做好监管工作,地方政府要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原则,减少直接干预市场和企业的行为,减少直接出资兴办企业的行为。要克服监管行为随意性,着力构建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创业“火”起来。正所谓管好“路灯”,确保经济道路顺畅安全。同时要当好“警察”,对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尤其是损害人民生命健康的食品安全等领域违法违规行为,要严惩不贷。
李克强指出地方机构改革方面要着力搞好“控、调、改”,就是要求地方机构改革过程中严控地方政府机构编制总量、调整优化机构编制结构、挖掘机构编制潜力。
降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成本,就要少花钱,不花钱,就是要严控编制总量,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同时要优化机构编制结构,确保职能加强的部门不能因为人员不足而放弃管理职能;也不能出现工作人员“庸懒散奢”问题,尤其是要杜绝“吃空饷”现象出现。
地方政府改革是政府改革的重要一篇,地方政府改革的成效直接关系着中央政府改革在地方上的成效,因此要做到上梁正,下梁也要正,只有这样才能释放更多市场活力,更好服务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