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号 | 索引号 | 000000000/2016-00303 | 关键词 | ||
主题分类 | 政策解读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
穿城而过的湛河不仅是平顶山人民的母亲河,而且也是一条景观河。经过此前的多次综合治理,湛河两岸河堤已成为市区一道亮丽风景,是市民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之一。
湛河治理再次启幕,景观工程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工程,受到全市人民的关注。据市湛河治理工作指挥部高级工程师王刚介绍,此次湛河治理景观工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两年左右的努力,实现全流域河畅、水清、岸美、生态,把湛河治理成人文河川、生活河川、科技河川、生态河川。
1.景观工程设计的理念与原则
根据《平顶山市湛河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次湛河治理景观工程建设的设计理念是串联南北,增强南北向的山水联系;治理并利用湛河及其支流作为东西和南北向的生态走廊;利用湛河及其支流,结合北部上游地区矿区绿地,构建泄洪及游憩空间;营建城市绿廊,串接新老城区,提升亲水空间可达性;布置邻里及组团绿地,构建绿色慢行系统和郊野绿地。
此次湛河治理景观工程建设的设计原则有5个,分别是:
1.系统化原则。从城市整体角度出发,多方面分析工程与区域关系,系统化地进行工程改造,创建城市有机整体。
2.生态原则。延续城市景观脉络,重建生态景观。注重原有河道水系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优化,不仅要水清、岸绿,更重要的是让水系能自循环、自更新,改善城市的生态质量并充分利用现状优势,塑造优质的城市滨水空间。
3.人文经济和生态改造结合的原则。水系就像一条记忆的拉链,把往日的记忆与未来的憧憬再次紧密地联系起来,修复文化的断层,让地域文化得以健康延续与扩展。水系也是一条纽带,把河流两岸的地块连接起来,组成一个优势区域,提升区域的竞争力和号召力。
4.水系改造和环境建设双赢原则。如何更好地将临水的生态环境风貌、丰富的城市景观和公共活动融为一体,是项目规划设计必须始终贯彻的重要原则。
5.循环可持续原则。采用系统化工程措施,改造城市水环境,充分利用现有城市水资源,形成可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2.景观工程的设计范围
此次湛河综合治理景观工程的设计范围为3个部分:湛河主河道、湛河支流和重要景观节点。
其中,湛河主河道景观规划设计长度为35.1公里,河道开口线以外景观带宽度从上游到下游分别为:乌江河源头至乌江河口两岸绿带宽50米,乌江河口至许南公路桥两岸绿带宽80米,许南公路至沙河口两岸绿带宽100米。主河道开口线以内景观分为马道铺装、缓坡绿化、水生植物种植、景观平台、河心岛等。
景观建设时要最大限度保留现状良好的植被,丰富河内水生植物种类,形成良好稳定的植物群落;在不影响防洪和视线的条件下,乔、灌、地被合理配置,结合微地形和建筑形态,形成植物围合、开合有序的滨水空间。3.景观工程的目标与发展策略
此次湛河治理景观工程要实现3个目标:恢复水环境、亲近水空间、发展水文章;发展策略包括开放空间组织策略和城水关系优化策略。
其中,开放空间组织策略有4个方面:一是集约。在尊重河川原貌的基础上,整合原本零散的村镇用地,发挥集约效应。利用河川廊道,打造区域的生态和人文绿廊网络,提升新城形象。二是辐射。点状绿地通过慢性绿色廊道相串接,激活整个城市的活力。点状绿地还能作为城市的滞洪空间,缓解中心城区洪涝压力。三是渗透。还地于河,将河滨绿地重新引入和渗透到城市空间之中。四是漫延。恢复和保留河道原生的空间形态,收放变化,自然蜿蜒。利用河漫滩,作为滞洪空间,同时也为动植物提供栖息环境。
城水关系优化策略包括3个方面,分别是:
一、用地结构优化。在保留河流原生肌理的前提下,集约化利用香山周边城市用地,提升土地价值;利用采矿形成的塌陷地区,营建具有滞洪、景观、生态功能的水体和湖泊,形成城市新的公园绿地;丰富滨河绿地及周边用地的功能,绿地与商业、居住、文化等功能用地相结合,发挥滨水空间最大的价值;对产业性用地进行升级、改造、重新利用,成为城市及滨水空间周边新的亮点。
二、开放空间优化。市域南北由两大重要自然生态斑块构成:北部群山,南部白龟山水库及沙河流域周边的农田斑块。南北的自然斑块被中间城市分隔,需要通过湛河及其支流和城市内部的绿道网络进行生态联系与沟通,同时作为串联南北向的生态廊道。
三、交通组织优化,其中的亮点是特色游线组织。新旧文化体验游线融合城市传统的佛教文化、鹰城文化以及新艺术文化的体验水游线。工业艺术体验游线通过对工业遗存的改造和利用,在反映城市特色工业历史的同时,向人们提供高尚前卫的新文化体验。都市游憩休闲游线将城市的公园绿地同自然湖泊、山体、水系等开放空间串接起来,形成一条可供市民日常游憩及假日休养的特色游线。
4.景观工程的规划策略
此次湛河治理景观工程有五大规划策略,分别是:
一、恢复生态河川
1.引水控污恢复生态河川。保护和健全全湛河流域的生态系统,同时通过补水,恢复河川面貌;结合污染管控和截污工程,逐步提升水质,最终实现水清鱼跃的可持续水系生态格局。
2.构建区域生态网络。以河川为纽带,串接起城市各处的自然农田、林地、山体等,形成多层级的都市绿色生态网络,恢复和重建大自然动植物生存环境,改善城市整体生态环境水平。
二、优化城市结构
1.梳理交通流线/衔接开放空间。通过对滨水交通流线的梳理,区分交通、游憩、形象三大类道路功能;同时通过滨水漫步道系统的组织,将滨水市民公园及其他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串接起来。
2.转换功能/多元发展。导入能带动产业提升和功能创新的引擎项目,使河道功能多元化,成为城市新生的核心和纽带。
三、营造文化氛围
1.文化的延续和创新。保护已有的文化古迹,挖掘城市特有的后工业时代遗存价值。以水为脉串接不同城市体验主题游线,同时通过水系的治理和改造,展示科技绿色的城市发展方向。
2.营销和展示城市文化。打造缤纷水岸空间,作为展示城市文化的窗口。结合滨水工业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展示城市工业历史。
四、提升水岸活力
1.丰富水岸功能。结合交通改善,城市结构优化,使河道不仅作为一个城市防洪排涝的渠道,更是城市活动汇聚、人气活跃的公共空间,真正意义上转变为一条生活的河川、市民的公园。
2.增添开放空间实用性。从市民的日常活动需求出发,营造“舒适”“实用”“有趣”的水绿公共开放空间。结合慢行游线,引入必要的商业和服务设施,提供聚集和活动的场地。
五、展示城市形象
1.挖掘共性,反映城市特质。在河道的治理和改善中,融入和凸显绿色和科技的理念,展现平顶山从工业城市向绿色科技城市转变的方向,显现低碳、可持续、生态、宜居的未来城市形象。
2.塑造个性,挖掘分区特色。依据分区功能及所在河段自然环境条件,针对性地提出分区景观风貌的序列。同时通过标志性节点空间的打造以及特色城市元素的提炼,展现城市特色及魅力。5.景观工程河川风貌分区
此次湛河治理景观工程河川风貌分区分为主河道风貌区和支流风貌区。
其中,主河道风貌区划分为4段,分别是:
1.新城段——人文河川。范围:湛河源头至乌江河口,结合城市活动及绿地,建设城市中央公园,保留主要支流,形成生态绿廊,集文化旅游与生态功能于一体。
2.老城段——生活河川。范围:乌江河口至国铁桥段,强调城市产业文化与记忆,重新恢复城市归属感及特色,融合市民生活体验。
3.产业段——科技河川。范围:国铁桥至许南公路桥段,修复河道,串接产业核心,结合滨河绿带,提供休闲设施,产业升级,创意艺术绿廊。
4.田园段——生态河川。范围:许南公路桥至沙河口段,维持漫滩的自然韵味,留设缓冲泄洪区。
支流风貌区分为3段,分别是:
1.产业段,包括煤泥河、月台河、吴寨沟,打造产业景观,运用高科技及新技术材料打造高品质局部景观,通过植物配置营造具有活力的、自然仿生的健康生态新产业园。
2.老城段,包括城东河、西杨村河、陈庄沟、稻田沟,恢复城市记忆,打造热烈欢庆、具有传承意义、充满归属感的活力之城,串联城市既有活动,以工业文化遗产带动城市发展,挖掘城市精彩故事,以湛河激活老城新生命。
3.新城段,包括香山沟、辛庄沟、野王沟,注重打造文化景观,营造优雅的休闲景观,遵循水绿网路建构时尚未来文化城。
6.两处重要景观节点规划设计
此次湛河治理景观工程规划设计了两处重要景观节点:乌江河与湛河交叉口,湛河主河道老城区段人工浴场。
根据规划,乌江河与湛河交叉口处节点将户外文化娱乐活动融入河道内,使滨水景观既具有较高观赏性,又为居民提供亲水休闲空间。在满足防洪要求的同时,使河道景观呈现出层次性和多样性。具体来说,上游河道内种植水生植物营造菱形湿地、下游三水汇合处设置水湿地;临水一级平台通过飘带形特色景观步行桥相串联,沿特色步道分别布置露天剧场、儿童游乐世界、户外表演舞台、滨水长廊等。
此外,在湛河主河道老城区段湛河桥西侧右岸沿河设置户外游泳池,配套设置滨河俱乐部和城市沙滩,右岸河道堤岸上部绿带内设置桥头广场、户外运动场、台地广场、多功能大草坪等系列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