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号 | 索引号 | 000000000/2016-00544 | 关键词 | ||
主题分类 | 政策解读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月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研究一季度经济形势,部署落实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确定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措施,决定延续并完善支持和促进创业就业的税收政策。(4月17日《福建日报》) 2000年,李昌平的一句“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让“三农”问题举世关注。2004年至2014年,中央连续十一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重要地位。当前,我国已进入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这也意味着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在这种背景下,强调加强金融对“三农”发展的支持,不仅对强化粮食安全保障、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等具有重要意义,而且金融业和我国经济本身的健康发展,也极具有指导意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发展问题,没有金融支持,是行不通的。近年来,我国“三农”问题逐步得到改善,但动力基础更多的是在政策层面。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三农”领域当然也不会例外。但是,“三农”领域长期存在的矛盾就是金融服务需求旺盛与自身条件不满足的矛盾,这是因为“三农”比较收益较低,加上金融监管的审慎价值取向,使得金融企业在逐利的冲动下不愿在“三农领域”投入,更不愿意在“三农领域”扎根,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三农”可持续健康发展。 如何加强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重申金融企业对支持“三农”的具体义务,增强金融企业对支持“三农”支持的激励举措,固然不可少。李克强总理强调“对符合要求的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适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拉开了支持序幕。显然,只做存量支持是不够的,那么,加强金融对“三农”支持力度的下一步措施,首先就可能是放宽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接着就是鼓励开展金融支持“三农”的体制机制创新,如融资担保机制创新、信贷管理机制创新、金融社会合作机制创新等,以增强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性来更好地满足“三农”的金融需求。 金融支持“三农”必将是顺势而为。从农村发展来看,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趋势;从农业发展来看,是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大趋势,这就决定了金融支持“三农”的重心,也将由过去的服务传统农业、服务农民生活向服务农业产业、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相关配套措施转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抓住了农民要吃饱饭的核心,激发了生产力;这次的金融支持“三农”则抓住了农业产业和农业金融的核心,也必将起到释放生产力的“催化剂”作用。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必将极大推进我国城乡的均衡发展。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发展形式”理论创始人霍利斯·钱纳里,有一个著名论断是:在不具备普遍认为经济发展必要条件的情况下,找到关键性阻碍并改变它,就能加速发展。并且他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奇迹”走的正是这条道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从农村扩展的改革。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短期强刺激政策的效果会越来越有限,而且负面效果也会越来也大,所以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核心放在资源配置机制的转换上,而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就是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农业稳,天下安。产业强,中国富。金融支持“三农”表面上是针对“三农”问题起到“补短板”作用,实际上则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的“杠杆”。阿基米德曾讲:“给我一个立足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杠杆,我就可以撬动地球”。现在,针对中国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性阻碍,以“三农”为支点,以金融为杠杆,撬动的也就绝不仅仅是“三农”本身了,我们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前景,没有理由不持乐观的态度。(郭文婧) |
2000年,李昌平的一句“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让“三农”问题举世关注。2004年至2014年,中央连续十一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重要地位。当前,我国已进入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这也意味着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在这种背景下,强调加强金融对“三农”发展的支持,不仅对强化粮食安全保障、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等具有重要意义,而且金融业和我国经济本身的健康发展,也极具有指导意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发展问题,没有金融支持,是行不通的。近年来,我国“三农”问题逐步得到改善,但动力基础更多的是在政策层面。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三农”领域当然也不会例外。但是,“三农”领域长期存在的矛盾就是金融服务需求旺盛与自身条件不满足的矛盾,这是因为“三农”比较收益较低,加上金融监管的审慎价值取向,使得金融企业在逐利的冲动下不愿在“三农领域”投入,更不愿意在“三农领域”扎根,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三农”可持续健康发展。
如何加强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重申金融企业对支持“三农”的具体义务,增强金融企业对支持“三农”支持的激励举措,固然不可少。李克强总理强调“对符合要求的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适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拉开了支持序幕。显然,只做存量支持是不够的,那么,加强金融对“三农”支持力度的下一步措施,首先就可能是放宽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接着就是鼓励开展金融支持“三农”的体制机制创新,如融资担保机制创新、信贷管理机制创新、金融社会合作机制创新等,以增强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性来更好地满足“三农”的金融需求。
金融支持“三农”必将是顺势而为。从农村发展来看,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趋势;从农业发展来看,是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大趋势,这就决定了金融支持“三农”的重心,也将由过去的服务传统农业、服务农民生活向服务农业产业、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相关配套措施转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抓住了农民要吃饱饭的核心,激发了生产力;这次的金融支持“三农”则抓住了农业产业和农业金融的核心,也必将起到释放生产力的“催化剂”作用。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必将极大推进我国城乡的均衡发展。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发展形式”理论创始人霍利斯·钱纳里,有一个著名论断是:在不具备普遍认为经济发展必要条件的情况下,找到关键性阻碍并改变它,就能加速发展。并且他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奇迹”走的正是这条道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从农村扩展的改革。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短期强刺激政策的效果会越来越有限,而且负面效果也会越来也大,所以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核心放在资源配置机制的转换上,而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就是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农业稳,天下安。产业强,中国富。金融支持“三农”表面上是针对“三农”问题起到“补短板”作用,实际上则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的“杠杆”。阿基米德曾讲:“给我一个立足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杠杆,我就可以撬动地球”。现在,针对中国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性阻碍,以“三农”为支点,以金融为杠杆,撬动的也就绝不仅仅是“三农”本身了,我们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前景,没有理由不持乐观的态度。(郭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