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号 | 索引号 | 000000000/2016-00299 | 关键词 | ||
主题分类 | 政策解读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
记者: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已经成为鲜明的时代标识,气象部门也在积极探索深化改革之路。《意见》历时半年之久,几易其稿,现已出台。请您介绍下《意见》起草的背景与过程。
于新文:《意见》起草从2013年11月26日开始至2014年5月21日印发,历时近半年之久,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3年11月至2014年春节之前,为学习研讨、理清思路阶段。按照中国气象局党组的总体部署,认真学习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李克强总理和汪洋副总理指示精神,广泛征求意见,开展专题调研和研讨论证,反复讨论修改。
第二阶段,2014年春节后至3月中旬,为梳理问题、研究改革举措阶段。春节过后,中国气象局党组要求进一步梳理制约气象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以问题倒逼改革。期间,中国气象局召开党组中心组专题学习会议,利用6个半天时间集中研究梳理制约气象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
第三阶段,3月中旬至5月中下旬,为深入研讨、修改完善文本阶段。制约气象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主要问题与改革措施梳理情况报经中国气象局党组审议原则同意后,在原有工作基础上,起草组再次修改《意见》文本。期间,广泛征求意见,专题研讨论证,深入调查研究,反复修改完善,《意见》先后提交局党组春季中心组学习会议和2014年全国气象局长工作研讨会研究讨论审议,先后3次征求各省(区、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和各内设机构的意见,中国气象局党组先后3次讨论审议。
记者:《意见》是我国气象部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遵循。请您介绍下全面深化气象改革的总体思路与全面深化气象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于新文:为了保证《意见》提出的全面深化气象改革指导思想、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各项改革措施,能够自觉置于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局之中,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改革部署,充分体现中国气象局党组关于全面深化气象改革的总体要求,在《意见》起草过程中注重把握以下六点。一是吃透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适应党和国家改革发展新要求,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二是吃透中国气象局党组关于全面深化气象改革的精神,适应气象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充分体现和全面落实局党组关于全面深化气象改革的要求和部署。三是以改革为主线,突出全面深化改革新举措,一般性举措不写,重复性举措不写,纯属发展性的举措不写。四是按照问题倒逼改革的总体思路,落实中央的部署和要求,认真梳理制约气象事业发展主要问题,理清改革思路,确定改革重点,谋划改革措施。五是在制定改革的具体举措上,力求做到有利于政府、市场、社会作用的有效发挥,有利于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水平、效益的提高,有利于气象部门活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激发,有利于气象部门职能、作用、地位和影响力的提升。六是按照到2020年这个时间段提出改革任务。
气象服务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气象改革的重点,对气象业务科技体制改革和气象管理体制改革具有牵引和传导作用。气象业务科技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气象改革的关键,也是深化气象服务体制改革的支撑。气象管理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气象改革的重要保障。
记者:您刚才介绍了全面深化气象改革的思路和气象改革的重点,请您能否再介绍一下“如何改”的问题?
于新文:好的。我就《意见》涉及的几个重大改革举措,简要的介绍一下中国气象局党组的主要考虑。概要地讲,就是要如何围绕加快构建三个体系改。
一是围绕如何加快构建开放多元有序的新型气象服务体系改。力求通过深化气象服务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政府部门主导、市场资源调节、社会力量参与的气象服务新格局,发挥多方积极性,激发市场活力、调动社会资源和力量参与气象服务,扩大气象服务的覆盖面,实现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满足社会公众对气象服务的需求。
二是围绕如何加快构建世界先进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改。力求通过深化业务科技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气象核心技术突破、有利于提高气象核心竞争力和提高气象综合业务能力水平的体制机制,建立集约高效的业务运行机制,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不断拓展气象业务领域,实现气象业务提质增效。
三是围绕如何加快构建适应气象现代化的气象管理体系改。力求通过深化气象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全面正确履行气象行政管理职能的机制,建立新型气象管理体制机制,主动适应国家相关改革政策,完善依法发展气象事业的制度体系,为实现气象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气象保障。
记者:当前全国气象部门上下同心、持续推进气象现代化,同时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工作也在重点推进中。请介绍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二者与深化气象改革之间的关系。
于新文: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是时代赋予广大气象工作者的历史责任,是气象部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国务院3号文件精神的必然选择,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要求、人民群众的期盼,是气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安全福祉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从气象大国向气象强国跨越的必由之路。在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的征程中必然遇到一系列不适应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特别是当前,气象发展环境和条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新技术和市场开放带来的挑战不断加大,我国气象科技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日益加大。气象服务能力与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气象科技水平和业务能力与社会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气象管理能力与全面履行气象行政管理职能不相适应的矛盾、人才队伍素质与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就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气象改革加以解决。全面深化气象改革不是目的,是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的手段和途径,它是要服务服从于气象现代化工作的。全面深化气象改革的目的是要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气象现代化建设的体制机制弊端,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全面提升气象现代化水平,不断增强我国气象综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是全面推进气象改革重要组成部分,《意见》明确提出要继续深入推进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工作。
记者:您认为,要实现《意见》提出的到2020年的总体目标,我们所面临的困难有哪些?该如何去攻坚克难?
于新文:《意见》提出,到2020年,在气象服务体制、气象业务科技体制和气象管理体制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和决定性成果,构建开放多元有序的新型气象服务体系、世界先进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适应气象现代化的气象管理体系,形成体系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体制机制,为实现气象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气象保障。
实现上述目标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当前全面深化气象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改革的内生动力不足、问题意识不强、改革勇气不够。究其原因:一是对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强意志和坚强决心把握不准,领会不深,缺乏改革的紧迫感。二是对国家各项改革带来的严峻挑战和巨大压力估计不足,缺乏改革的危机感。三是对当前新技术和市场开放带来的严峻挑战、我国气象科技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日益加大趋势认识不足,缺乏改革的责任担当。
机遇挑战并存,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与挑战,一是要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把思想和认识不折不扣地统一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和中国气象局党组关于全面深化气象改革的总体要求上来,这是我们全面深化气象改革的基础和前提。二是要有战略眼光和全局意识,超前思维、提前谋局,不能只顾眼前而忽视长远,只顾本单位本领域的改革而忽视其他领域的改革,不能只顾抓改革而忽视发展、服务和稳定。要跳出气象、跳出气象部门、跳出旧有思维习惯,善于学习借鉴其他方面改革的好做法和好经验,善于利用国内外、部门内外的资源和力量,善于从制度创新上下功夫。三是要坚定信心,增强全面深化气象改革紧迫感,既要主动适应和全面落实国家各项改革任务,又要深入分析研判气象发展环境和条件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认真谋划着力破解制约气象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既要注重顶层设计、总体谋划,又要注重从实际出发、摸着石头过河,要大胆尝试、大胆创新,等不得、靠不得、慢不得、虚不得,绝不能虚以应付、坐以观望,必须真刀真枪、真抓实干、务求成效。
记者:请问气象部门在改革方面有哪些探索?初步取得了哪些成绩?有哪些经验和做法可以借鉴?
于新文:中国气象局党组历来高度重视深化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并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从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试点到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从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试点到全面推进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从贯彻落实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战略部署到认真推进气象管理机构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从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第三阶段改革到广东省气象局气象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江苏省气象局气象业务科技体制改革探索等,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为全面深化气象改革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也彰显出中国气象局党组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着力深化改革的意识和作为。
记者:请问在全面深化气象改革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
于新文:全面深化气象改革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和自我完善,改革事关重大。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领导气象改革的责任机制,在强化党组(党委)负总责的前提下明确责任分工,在加强总体谋划、整体推进前提下细化目标任务,有序推进改革。二是要抓好试点稳步推进,重视发挥改革试点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稳妥推进改革。三是营造改革的良好环境,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广大气象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齐心协力推进改革。四是狠抓落实。各级气象部门要按照中国气象局党组的统一部署,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真抓实干,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地生根、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