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号 | 索引号 | 000000000/2016-00034 | 关键词 | ||
主题分类 | 政策解读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
十年1.2万亿:助推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吹响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号角,而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基础和重要支撑。据初步统计,2005-2013年,职业教育国家财政性经费达1.23万亿元。在中央财政的引领下,地方各级财政持续强力投入,促进职业教育培养了大批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经费主要用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成效?未来职业教育的投入会有什么变化,如何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供有力支撑?近日,教育部财务司有关负责人回答了记者提问。 年均增长25%,职业教育财政投入持续增加 问1.近年来,国家在职业教育投入方面确定了哪些政策措施? 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特别是自2005年以来,国家在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尚方宝剑”,不断完善职业教育投入政策。2005年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省级政府应当制定本地区职业院校学生人均经费标准;要进一步落实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政策,从2006年起,城市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一般地区不低于20%,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不低于30%。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教育服务职责,完善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各级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保障学校办学经费的稳定来源和增长。近期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完善经费稳定投入机制”“健全社会力量投入的激励政策”。这些为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提供了制度性保障,职业教育总体上呈现“事业规模扩大,经费投入增加”的良性局面。 问2: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形成了什么样的投入机制? 答: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各地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以政府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最明显的特征有两个:一是政府主渠道作用愈发明显。2013年,职业教育经费总投入中,财政性经费所占比例达74%,比2005年提高29个百分点。以政府投入为主的职业教育经费筹措机制正在形成,体现了政府主导的特征,这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是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中职业教育所占份额逐步提高。2013年为10.36%,比2005年提高2.11个百分点,总体上呈现逐年上升态势。 问3:2005年以来,职业教育财政投入的总体情况如何? 答:自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发布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稳步增长。 一是职业教育经费总量年均增长18%。据初步统计,2013年,职业教育经费总投入约为3450亿元,比2005年的939亿元增长了近3倍,年均增长率达18%。二是职业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年均增长25%。2013年职业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约为2543亿元,比2005年的426亿元增加2117亿元,增长了近5倍,年均增长率达25%。三是职业教育生均公共财政预算经费大幅度增长。2013年,中等职业学校为9320元,比2005年的2410元增加了6910元,增长了近3倍;高等职业学校为9959元,比2005年的2959元增加了7000元,增长了2倍多。其中中部和西部地区均增长了3倍以上,如湖南省中职生均公共财政预算经费2005年仅为1387元,2013年超过9000元,增加了7000多元;江西省高职生均公共财政预算经费2005年仅为1200元左右,2013年超过了1万元。 “四大类”1100亿元,中央财政专项引领解决职业教育发展难题 问4:针对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中央实施了哪些重大项目引领职业教育发展? 答:近年来,中央财政持续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教育部、财政部通过实施一系列重大项目,对于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起到了有力的导向作用。据统计,2004-2013年,中央财政共投入各类专项资金1113亿元,支持了四大类职业教育重大项目建设。 一是基础能力建设项目。主要有:(1) 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2004-2013年,中央财政共投入专项资金78亿元,支持建设了4556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2) 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07-2013年,中央财政共投入专项资金21亿元,引导和激励各地对职业院校优秀骨干教师进行了培训,从根本上解决了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不足、教师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3)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项目。2011-2012年,中央财政共投入专项资金40亿元,支持全国976所独立设置公办高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1810个专业,惠及在校生人数61万人,全面提升了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水平和产业服务能力。(4)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2010-2013年,中央财政共投入专项资金2.2亿元,已经立项建设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应用化工、作物生产技术等42个专业教学资源库。 二是示范引领项目。主要有:(1)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2010-2013年,中央财政共投入专项资金近100亿元,分三批重点支持了1000所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创新,提升教育质量。(2)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2006-2013年,中央财政共投入专项资金46亿元,分两期实施,重点支持建设了200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 三是学生资助项目。2006-2013年,中央财政安排中职国家助学金472亿元;2009-2013年,中央财政安排中职免学费补助资金289亿元。目前,中职学校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了学费,享受免学费学生人数约占中职在校生数的91.5%;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享受免学费政策的基础上还能享受国家助学金。同时,高等职业学校纳入了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从制度上保障了每个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四是综合奖补项目。2013年,中央财政安排职业教育“以奖代补”专项资金64亿元,用于各地建立完善职业教育生均拨款制度,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加强“双师型”教师培训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和教学质量。通过中央专项资金的支持,带动地方政府投入18亿元,推动了各地建立完善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生均拨款制度,促进了职业院校办学模式改革和办学条件的改善。 问5: 这些专项资金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实施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职业教育重大项目工程,是解决职业教育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的有效途径,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抓手。 一是示范引领作用显著。中央财政支持的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带动地方政府支持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建设数达282所,使国家级和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建设数达到482所。示范性高职院校牵头推进集团化办学,全国已组建约700个职业教育集团,覆盖了90%的高职院校。各地以国家示范院校为主体,积极推进中高职协调发展,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引领职业教育走特色化、内涵式发展道路。如,山东省2012年投入7.8亿元支持13所高职院校建设技能型特色名校(省级示范高职高专院校)。 二是办学条件大为改善。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从2004年实施以来,切实改善了职业院校实训条件,提升了职业院校基础能力,也带动地方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如,江苏省遴选5个省级区域开放共享型实训基地和55个省级综合性实训基地,前者财政每个投入1000万元,后者每个投入600万元。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从2011年实施以来,用两年时间全面提升了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水平、装备条件水准和产业服务能力,整体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 三是教师培训力度加大。2011-2015年,教育部、财政部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计划到2015年,共组织45万名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培训,其中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培训10万名,省级培训35万名,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特别是实践教学和课程设计开发能力。2011-2013年,中央财政已安排16.6亿元,推动了国家、省级和学校三级教师培训体系的建立。计划实施以来,在教育系统和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影响。大家普遍认为这个计划,抓住了职业教育发展中最基础、最关键、也是最薄弱的环节,对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质量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是省级统筹能力增强。2013年,财政部、教育部安排的64亿元职业教育“以奖代补”专项资金,改变以往项目管理方式,首次不确定具体项目,采用因素法分省确定资金额度;各省根据中央下达的预算,结合本地职业教育实际自主确定支持项目,然后将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和项目安排建设情况报两部备案,进一步提高了省级政府的统筹能力。 问6:为用好管好职业教育专项资金,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 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专项经费的大幅增加,社会对职业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特别关注。为此,我们一手抓投入,一手抓管理,确保职业教育专项经费的使用规范、安全、有效。一是坚持用制度管钱。在严格执行新修订的中小学、高等学校财务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对专项资金还制定了专门的管理办法。如就中职学生资助资金管理,会同财政部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办法》和《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二是实行跟踪督导。以加强基层管理工作和基础管理工作为抓手,切实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和工程质量管理,确保项目的进度、质量和效益。建立重大项目进展专报制度,以省为单位,定期将本省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向教育部、财政部报告,建立全过程的跟踪监测机制,实行动态管理。三是开展专项检查。根据项目实施规划和进展情况,定期进行专项检查。如2013年4-5月,委托教育经费监管事务中心,组织专家对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情况和中职助学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检查结束后,专门召开了检查情况汇报会;将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和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的有关要求通报全国,督促整改;还专门召开座谈会,就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进行研讨,完善相关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四是重视绩效评价。会同财政部,对各地2011-2013年财政教育投入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价分析,及时提出对策建议,督促地方切实履行教育投入责任,较好保障了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教育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保证了项目的实施成效。 增投入促改革,牵住生均标准“牛鼻子” 提升职业教育发展保障水平 问7: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 答: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在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实施了一系列重大项目,促进了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但相对而言,职业教育仍是各类教育中的“短板”,与其培养规模和应有地位、作用不匹配。从投入总量上看,职业教育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与同阶段普通教育相比仍明显偏低。生均总经费和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中,中职与普通高中大体相当,高职仅为普通本科的一半。从来源结构上看,职业教育经费来源渠道仍较单一,主要呈现“两元”主体结构,一是财政投入,二是学费收入,财政性经费所占比例达到74%,多渠道筹资能力不强。从支出结构来看,财政性教育经费主要用于教师工资和校舍建设等方面,专用设备经费总体不足,尤其是高职各项办学指标都低于普通本科院校。从地区分布来看,东中西部地区间经费投入差异还很大,中西部地区生均公共财政预算经费偏低,生均校舍面积等指标大部分未达标,甚至呈现出了严重的“中部塌陷”现象。从拨款方式来看,截至2014年5月,全国有15个省份出台了中等职业教育生均拨款标准,20个省份出台了高等职业教育生均拨款标准,部分地区的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还未建立制度保障体系。 问8:为保持财政对职业教育投入强度,将采取哪些保障措施? 答: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要求,主要考虑采取以下四个方面的措施,提升职业教育发展保障水平: 第一,进一步推动各地建立并完善职业教育生均拨款制度。经费投入不能“碎片化”,要“花钱买机制”。只有牵住生均标准这个“牛鼻子”,职业教育投入才能从根本上得到保障。《职业教育法》、教育规划纲要等有关法律法规都明确要求省级政府制定和实施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政策,教育部、财政部在近年印发的文件中再三要求各地建立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近期出台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明确要求,2015年底前,各地依法出台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或公用经费标准。 第二,精心实施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近年来国家组织实施的一系列职业教育重大项目总体仍显“散、小”,需要进一步加大项目整合力度。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中央财政在整合现有专项基础上,从2014年起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推动各地建立完善以促进改革和提高绩效为导向的高等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引导高等职业院校深化办学机制和教育教学改革;重点支持中等职业学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开发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教师素质;推动建立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合作办学工作机制。 第三,进一步完善资助政策体系。逐步建立职业院校助学金覆盖面和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加大对“农林水地矿油核”等专业学生的助学力度。有计划地支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内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初中毕业生到省(区、市)内外经济较发达地区接受职业教育。完善面向农民、农村转移劳动力、在职职工、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士兵等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资助补贴政策,积极推行以直补个人为主的支付办法。 第四,加强职业教育经费监管。适应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要求,从“重投入”,转向更加“重效益”,从事前审批转向事中和事后监管,确保职业教育经费使用安全、规范、有效。一是推进信息公开。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最好的监督就是公开。宏观层面,职业教育经费的分配、使用和管理要全面、及时、准确地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微观层面,各类职业学校的财务预算、决算、重大支出项目都要逐步公开,放在阳光下“晒一晒”。二是开展绩效评价。将筹钱、花钱、管钱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把绩效管理理念贯穿经费分配、使用、管理的全过程,坚持“用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三是探索和建立信用记录制度。对异常现象列入“异常名录”,将严重不良信用记录者列入“黑名单”,阶段或永久取消其申请中央财政支持或参与项目管理的资格。 |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吹响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号角,而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基础和重要支撑。据初步统计,2005-2013年,职业教育国家财政性经费达1.23万亿元。在中央财政的引领下,地方各级财政持续强力投入,促进职业教育培养了大批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经费主要用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成效?未来职业教育的投入会有什么变化,如何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供有力支撑?近日,教育部财务司有关负责人回答了记者提问。
年均增长25%,职业教育财政投入持续增加
问1.近年来,国家在职业教育投入方面确定了哪些政策措施?
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特别是自2005年以来,国家在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尚方宝剑”,不断完善职业教育投入政策。2005年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省级政府应当制定本地区职业院校学生人均经费标准;要进一步落实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政策,从2006年起,城市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一般地区不低于20%,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不低于30%。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教育服务职责,完善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各级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保障学校办学经费的稳定来源和增长。近期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完善经费稳定投入机制”“健全社会力量投入的激励政策”。这些为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提供了制度性保障,职业教育总体上呈现“事业规模扩大,经费投入增加”的良性局面。
问2: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形成了什么样的投入机制?
答: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各地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以政府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最明显的特征有两个:一是政府主渠道作用愈发明显。2013年,职业教育经费总投入中,财政性经费所占比例达74%,比2005年提高29个百分点。以政府投入为主的职业教育经费筹措机制正在形成,体现了政府主导的特征,这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是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中职业教育所占份额逐步提高。2013年为10.36%,比2005年提高2.11个百分点,总体上呈现逐年上升态势。
问3:2005年以来,职业教育财政投入的总体情况如何?
答:自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发布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稳步增长。 一是职业教育经费总量年均增长18%。据初步统计,2013年,职业教育经费总投入约为3450亿元,比2005年的939亿元增长了近3倍,年均增长率达18%。二是职业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年均增长25%。2013年职业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约为2543亿元,比2005年的426亿元增加2117亿元,增长了近5倍,年均增长率达25%。三是职业教育生均公共财政预算经费大幅度增长。2013年,中等职业学校为9320元,比2005年的2410元增加了6910元,增长了近3倍;高等职业学校为9959元,比2005年的2959元增加了7000元,增长了2倍多。其中中部和西部地区均增长了3倍以上,如湖南省中职生均公共财政预算经费2005年仅为1387元,2013年超过9000元,增加了7000多元;江西省高职生均公共财政预算经费2005年仅为1200元左右,2013年超过了1万元。
“四大类”1100亿元,中央财政专项引领解决职业教育发展难题
问4:针对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中央实施了哪些重大项目引领职业教育发展?
答:近年来,中央财政持续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教育部、财政部通过实施一系列重大项目,对于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起到了有力的导向作用。据统计,2004-2013年,中央财政共投入各类专项资金1113亿元,支持了四大类职业教育重大项目建设。
一是基础能力建设项目。主要有:(1) 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2004-2013年,中央财政共投入专项资金78亿元,支持建设了4556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2) 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07-2013年,中央财政共投入专项资金21亿元,引导和激励各地对职业院校优秀骨干教师进行了培训,从根本上解决了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不足、教师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3)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项目。2011-2012年,中央财政共投入专项资金40亿元,支持全国976所独立设置公办高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1810个专业,惠及在校生人数61万人,全面提升了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水平和产业服务能力。(4)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2010-2013年,中央财政共投入专项资金2.2亿元,已经立项建设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应用化工、作物生产技术等42个专业教学资源库。
二是示范引领项目。主要有:(1)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2010-2013年,中央财政共投入专项资金近100亿元,分三批重点支持了1000所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创新,提升教育质量。(2)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2006-2013年,中央财政共投入专项资金46亿元,分两期实施,重点支持建设了200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
三是学生资助项目。2006-2013年,中央财政安排中职国家助学金472亿元;2009-2013年,中央财政安排中职免学费补助资金289亿元。目前,中职学校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了学费,享受免学费学生人数约占中职在校生数的91.5%;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享受免学费政策的基础上还能享受国家助学金。同时,高等职业学校纳入了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从制度上保障了每个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四是综合奖补项目。2013年,中央财政安排职业教育“以奖代补”专项资金64亿元,用于各地建立完善职业教育生均拨款制度,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加强“双师型”教师培训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和教学质量。通过中央专项资金的支持,带动地方政府投入18亿元,推动了各地建立完善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生均拨款制度,促进了职业院校办学模式改革和办学条件的改善。
问5: 这些专项资金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实施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职业教育重大项目工程,是解决职业教育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的有效途径,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抓手。
一是示范引领作用显著。中央财政支持的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带动地方政府支持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建设数达282所,使国家级和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建设数达到482所。示范性高职院校牵头推进集团化办学,全国已组建约700个职业教育集团,覆盖了90%的高职院校。各地以国家示范院校为主体,积极推进中高职协调发展,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引领职业教育走特色化、内涵式发展道路。如,山东省2012年投入7.8亿元支持13所高职院校建设技能型特色名校(省级示范高职高专院校)。
二是办学条件大为改善。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从2004年实施以来,切实改善了职业院校实训条件,提升了职业院校基础能力,也带动地方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如,江苏省遴选5个省级区域开放共享型实训基地和55个省级综合性实训基地,前者财政每个投入1000万元,后者每个投入600万元。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从2011年实施以来,用两年时间全面提升了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水平、装备条件水准和产业服务能力,整体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
三是教师培训力度加大。2011-2015年,教育部、财政部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计划到2015年,共组织45万名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培训,其中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培训10万名,省级培训35万名,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特别是实践教学和课程设计开发能力。2011-2013年,中央财政已安排16.6亿元,推动了国家、省级和学校三级教师培训体系的建立。计划实施以来,在教育系统和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影响。大家普遍认为这个计划,抓住了职业教育发展中最基础、最关键、也是最薄弱的环节,对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质量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是省级统筹能力增强。2013年,财政部、教育部安排的64亿元职业教育“以奖代补”专项资金,改变以往项目管理方式,首次不确定具体项目,采用因素法分省确定资金额度;各省根据中央下达的预算,结合本地职业教育实际自主确定支持项目,然后将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和项目安排建设情况报两部备案,进一步提高了省级政府的统筹能力。
问6:为用好管好职业教育专项资金,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 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专项经费的大幅增加,社会对职业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特别关注。为此,我们一手抓投入,一手抓管理,确保职业教育专项经费的使用规范、安全、有效。一是坚持用制度管钱。在严格执行新修订的中小学、高等学校财务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对专项资金还制定了专门的管理办法。如就中职学生资助资金管理,会同财政部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办法》和《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二是实行跟踪督导。以加强基层管理工作和基础管理工作为抓手,切实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和工程质量管理,确保项目的进度、质量和效益。建立重大项目进展专报制度,以省为单位,定期将本省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向教育部、财政部报告,建立全过程的跟踪监测机制,实行动态管理。三是开展专项检查。根据项目实施规划和进展情况,定期进行专项检查。如2013年4-5月,委托教育经费监管事务中心,组织专家对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情况和中职助学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检查结束后,专门召开了检查情况汇报会;将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和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的有关要求通报全国,督促整改;还专门召开座谈会,就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进行研讨,完善相关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四是重视绩效评价。会同财政部,对各地2011-2013年财政教育投入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价分析,及时提出对策建议,督促地方切实履行教育投入责任,较好保障了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教育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保证了项目的实施成效。
增投入促改革,牵住生均标准“牛鼻子” 提升职业教育发展保障水平
问7: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
答: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在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实施了一系列重大项目,促进了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但相对而言,职业教育仍是各类教育中的“短板”,与其培养规模和应有地位、作用不匹配。从投入总量上看,职业教育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与同阶段普通教育相比仍明显偏低。生均总经费和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中,中职与普通高中大体相当,高职仅为普通本科的一半。从来源结构上看,职业教育经费来源渠道仍较单一,主要呈现“两元”主体结构,一是财政投入,二是学费收入,财政性经费所占比例达到74%,多渠道筹资能力不强。从支出结构来看,财政性教育经费主要用于教师工资和校舍建设等方面,专用设备经费总体不足,尤其是高职各项办学指标都低于普通本科院校。从地区分布来看,东中西部地区间经费投入差异还很大,中西部地区生均公共财政预算经费偏低,生均校舍面积等指标大部分未达标,甚至呈现出了严重的“中部塌陷”现象。从拨款方式来看,截至2014年5月,全国有15个省份出台了中等职业教育生均拨款标准,20个省份出台了高等职业教育生均拨款标准,部分地区的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还未建立制度保障体系。
问8:为保持财政对职业教育投入强度,将采取哪些保障措施?
答: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要求,主要考虑采取以下四个方面的措施,提升职业教育发展保障水平:
第一,进一步推动各地建立并完善职业教育生均拨款制度。经费投入不能“碎片化”,要“花钱买机制”。只有牵住生均标准这个“牛鼻子”,职业教育投入才能从根本上得到保障。《职业教育法》、教育规划纲要等有关法律法规都明确要求省级政府制定和实施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政策,教育部、财政部在近年印发的文件中再三要求各地建立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近期出台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明确要求,2015年底前,各地依法出台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或公用经费标准。
第二,精心实施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近年来国家组织实施的一系列职业教育重大项目总体仍显“散、小”,需要进一步加大项目整合力度。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中央财政在整合现有专项基础上,从2014年起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推动各地建立完善以促进改革和提高绩效为导向的高等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引导高等职业院校深化办学机制和教育教学改革;重点支持中等职业学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开发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教师素质;推动建立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合作办学工作机制。
第三,进一步完善资助政策体系。逐步建立职业院校助学金覆盖面和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加大对“农林水地矿油核”等专业学生的助学力度。有计划地支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内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初中毕业生到省(区、市)内外经济较发达地区接受职业教育。完善面向农民、农村转移劳动力、在职职工、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士兵等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资助补贴政策,积极推行以直补个人为主的支付办法。
第四,加强职业教育经费监管。适应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要求,从“重投入”,转向更加“重效益”,从事前审批转向事中和事后监管,确保职业教育经费使用安全、规范、有效。一是推进信息公开。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最好的监督就是公开。宏观层面,职业教育经费的分配、使用和管理要全面、及时、准确地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微观层面,各类职业学校的财务预算、决算、重大支出项目都要逐步公开,放在阳光下“晒一晒”。二是开展绩效评价。将筹钱、花钱、管钱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把绩效管理理念贯穿经费分配、使用、管理的全过程,坚持“用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三是探索和建立信用记录制度。对异常现象列入“异常名录”,将严重不良信用记录者列入“黑名单”,阶段或永久取消其申请中央财政支持或参与项目管理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