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号 | 索引号 | 000000000/2016-00039 | 关键词 | ||
主题分类 | 政策解读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
要看数量,更要重视质量 7月16日,上半年我国经济主要数据发布,如何看待经济形势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当天下午,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举行座谈会,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中国银监会原主席刘明康、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等经济界人士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厉以宁:辩证看待增长和就业 厉以宁在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时说,过去很多人认为高增长才能带来高就业、低增长则会导致失业。不过,从经济增长的实际情况来看,并不是所有的就业都需要靠经济增长来实现。 “如果经济增长是靠高新技术发展推动的,那么,就可能带来就业岗位的减少。从企业的角度看,如果订单减少,企业一般先裁掉非骨干工人;而订单增加时,则宁愿让骨干工人加班,也未必愿意招收新的工人。”厉以宁说。 “高增长带来高就业的误解可能导致一些地方过分注重扩大投资,以此拉动经济增长。但是,随着产能的扩张,一旦出现产能过剩,某些产业势必会关停,这时的裁员是不可避免的。”厉以宁说,投资增加对于就业的最终影响是滞后的,必须作长期分析,而不能只看短期变化。 厉以宁表示,在现阶段,我国要稳步增加就业,首先要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减少税务负担;鼓励发展小微企业和家庭农场,鼓励自行创业;加强职业技术培训,使人力资源需求结构趋向合理;设法逐步提高社会购买力和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让经济增长率回归常态。 刘世锦:用质量指标倒推GDP 刘世锦认为,观察判断经济形势,既要看GDP这样的数量指标,更要重视质量指标,并以质量指标倒推数量指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更加关注一些反映经济增长素质、质量和效益的指标,包括居民可支配收入等。 如何适应经济增长的“新常态”?刘世锦表示,“新常态”下,增长的数量和质量应有新的关系,力争实现“速度下一个台阶,质量上一个台阶”。也就是说,在增长速度放缓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实现“六可”的质量目标,即“就业可充分、企业可盈利、财政可增收、民生可改善、风险可控制、资源环境可持续”。 “应当考虑采取一种新的确定增长速度的思路和方法,质量指标优先,用质量指标倒推GDP,使GDP的确定更为科学和符合实际。”刘世锦强调。 在增长阶段转换时期,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更为重要。对此,刘世锦建议,宏观调控与深化改革应有机结合,实施“改革式刺激”。 近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开展了对我国今后十年增长前景的专题研究。研究认为,下一步需要重点关注以下问题:一是争取房地产的“软着陆”;二是通过加快改革“稳投资”;三是从长计议,推动形成一批具有长期稳定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在制造业领域,要吸取一些国家‘产业空心化’的教训,毫不动摇地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尽管我国服务业的比重已经超过制造业,但制造业的比重不宜过低。”刘世锦强调说。 刘明康:心无旁骛推进深化改革 今年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处于年度预期目标范围。但在刘明康看来,虽然世界经济持续复苏,但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继续上升,特别是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出现分化,这些因素将使我国今明两年面临的外部经济形势更加复杂。 “在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中,最大的问题是传统出口优势在弱化,特别是出口背后的投资和贸易的标准制定进一步加快,但我国参与这方面谈判的进展却十分迟缓。”刘明康说。 从国内情况看,我国经济同样面临下行压力。刘明康分析说,投资增长后劲不足、产能过剩矛盾依旧突出、政府性债务总量仍在增加、房地产风险增强、金融风险不容忽视,这些都是存在的问题。 刘明康建议,我国应当心无旁骛推进深层次改革,加大力度清理规定不明确、适用不明确的法规,激发社会投资活力;减轻企业税负、费负,扎实减轻融资成本,加快国有企业改革;认真化解产能过剩风险,认真治理污染,避免经济发展长期受其困扰;推动地方融资阳光化并进行市场约束,重拳整治金融领域“谋快钱、营私利”的做法。 李毅中:工业投资须有进有退 在李毅中看来,我国上半年工业用电量逐月增长、铁路货运量降幅收窄,预示着经济活跃度有所增强。但是,稳中向好的基础还很脆弱,风险与挑战依然存在。 上半年,我国工业投资增长同比14.2%,增速回落超过2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4.1%,增速回落6个百分点左右。李毅中认为,这是宏观调控走出的一步,但也可能引来影响经济增长的担忧。对此,应用“两分法”来判断。有效投资是拉动经济的关键,保持一定的增幅是必须的;但若忽视了结构调整和提高效率,就可能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建议坚持调整、改进完善,选准投资方向。就工业投资来说,要有进有退、有保有压。” 他建议,我国改革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大国民经济短板领域的有效投资、加快吸引更多非公资本投入实体经济。 对于下半年的经济走势,李毅中表示,总的来看,由于已经采取的微调政策的效果开始显现,下半年估计投资增幅会有所回升,进出口将有所改善,预计全年工业增加值增幅可以达到9%,足以支撑实现GDP7.5%左右的增幅。“改革不可避免要付出成本和代价,要坚持转方式调结构的各项改革措施。在市场消费不足的情况下,也要防止再发生投资冲动,实现经济的稳中向好。”李毅中说。(记者 陈学慧 林火灿) |
厉以宁:辩证看待增长和就业
厉以宁在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时说,过去很多人认为高增长才能带来高就业、低增长则会导致失业。不过,从经济增长的实际情况来看,并不是所有的就业都需要靠经济增长来实现。
“如果经济增长是靠高新技术发展推动的,那么,就可能带来就业岗位的减少。从企业的角度看,如果订单减少,企业一般先裁掉非骨干工人;而订单增加时,则宁愿让骨干工人加班,也未必愿意招收新的工人。”厉以宁说。
“高增长带来高就业的误解可能导致一些地方过分注重扩大投资,以此拉动经济增长。但是,随着产能的扩张,一旦出现产能过剩,某些产业势必会关停,这时的裁员是不可避免的。”厉以宁说,投资增加对于就业的最终影响是滞后的,必须作长期分析,而不能只看短期变化。
厉以宁表示,在现阶段,我国要稳步增加就业,首先要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减少税务负担;鼓励发展小微企业和家庭农场,鼓励自行创业;加强职业技术培训,使人力资源需求结构趋向合理;设法逐步提高社会购买力和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让经济增长率回归常态。
刘世锦:用质量指标倒推GDP
刘世锦认为,观察判断经济形势,既要看GDP这样的数量指标,更要重视质量指标,并以质量指标倒推数量指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更加关注一些反映经济增长素质、质量和效益的指标,包括居民可支配收入等。
如何适应经济增长的“新常态”?刘世锦表示,“新常态”下,增长的数量和质量应有新的关系,力争实现“速度下一个台阶,质量上一个台阶”。也就是说,在增长速度放缓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实现“六可”的质量目标,即“就业可充分、企业可盈利、财政可增收、民生可改善、风险可控制、资源环境可持续”。
“应当考虑采取一种新的确定增长速度的思路和方法,质量指标优先,用质量指标倒推GDP,使GDP的确定更为科学和符合实际。”刘世锦强调。
在增长阶段转换时期,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更为重要。对此,刘世锦建议,宏观调控与深化改革应有机结合,实施“改革式刺激”。
近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开展了对我国今后十年增长前景的专题研究。研究认为,下一步需要重点关注以下问题:一是争取房地产的“软着陆”;二是通过加快改革“稳投资”;三是从长计议,推动形成一批具有长期稳定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在制造业领域,要吸取一些国家‘产业空心化’的教训,毫不动摇地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尽管我国服务业的比重已经超过制造业,但制造业的比重不宜过低。”刘世锦强调说。
刘明康:心无旁骛推进深化改革
今年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处于年度预期目标范围。但在刘明康看来,虽然世界经济持续复苏,但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继续上升,特别是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出现分化,这些因素将使我国今明两年面临的外部经济形势更加复杂。
“在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中,最大的问题是传统出口优势在弱化,特别是出口背后的投资和贸易的标准制定进一步加快,但我国参与这方面谈判的进展却十分迟缓。”刘明康说。
从国内情况看,我国经济同样面临下行压力。刘明康分析说,投资增长后劲不足、产能过剩矛盾依旧突出、政府性债务总量仍在增加、房地产风险增强、金融风险不容忽视,这些都是存在的问题。
刘明康建议,我国应当心无旁骛推进深层次改革,加大力度清理规定不明确、适用不明确的法规,激发社会投资活力;减轻企业税负、费负,扎实减轻融资成本,加快国有企业改革;认真化解产能过剩风险,认真治理污染,避免经济发展长期受其困扰;推动地方融资阳光化并进行市场约束,重拳整治金融领域“谋快钱、营私利”的做法。
李毅中:工业投资须有进有退
在李毅中看来,我国上半年工业用电量逐月增长、铁路货运量降幅收窄,预示着经济活跃度有所增强。但是,稳中向好的基础还很脆弱,风险与挑战依然存在。
上半年,我国工业投资增长同比14.2%,增速回落超过2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4.1%,增速回落6个百分点左右。李毅中认为,这是宏观调控走出的一步,但也可能引来影响经济增长的担忧。对此,应用“两分法”来判断。有效投资是拉动经济的关键,保持一定的增幅是必须的;但若忽视了结构调整和提高效率,就可能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建议坚持调整、改进完善,选准投资方向。就工业投资来说,要有进有退、有保有压。”
他建议,我国改革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大国民经济短板领域的有效投资、加快吸引更多非公资本投入实体经济。
对于下半年的经济走势,李毅中表示,总的来看,由于已经采取的微调政策的效果开始显现,下半年估计投资增幅会有所回升,进出口将有所改善,预计全年工业增加值增幅可以达到9%,足以支撑实现GDP7.5%左右的增幅。“改革不可避免要付出成本和代价,要坚持转方式调结构的各项改革措施。在市场消费不足的情况下,也要防止再发生投资冲动,实现经济的稳中向好。”李毅中说。(记者 陈学慧 林火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