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号 | 索引号 | 000000000/2016-00810 | 关键词 | ||
主题分类 | 政策解读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
面临着成本与价格“双重挤压”、资源与环境“双重约束”,如何适应经济新常态,开辟“三农”发展新途径?一道新命题考问着河南。
刚刚出台的《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作出明确回答:立足做强农业,加快促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生产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拉长农业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正在成为我省做优农业的重要途径。2014年,我省新增137个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总数达到457个,实现销售总收入8318亿元。尤其是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万亿级的产业,我省的“第一支柱”产业持续壮大,有力带动了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
《实施意见》提出,要继续实施特色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提升农业经营水平。当然,粮食王牌不能丢,要充分发挥粮食资源优势,大力培育粮食深加工产业和集群。“现在,我们有自己生产的绿色方便食品——干芝麻叶;以后,或许我们也会吃上自己做的方便面。”商水县天华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天华表示,要带领合作社走粮食深加工的路子。
都市生态农业,因其城市“菜篮子”、休闲观光、生态绿化等复合功能,逐渐成为农业发展中的“热词”。去年,我省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工程开局良好,郑州、开封、洛阳等6市启动试点工作。对此,长垣县惠民蔬菜有限公司宏力果蔬采摘园负责人王晓霞深有感受:今年春节,园区里的草莓、人参果等都供不应求。“这主要是搭上了都市农业的快车。”她说。
《实施意见》再次为都市生态农业发展提供支持:要积极实施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工程,拓展农业新功能。重点支持郑州、洛阳等市先行先试,到2020年,全省省级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将达30个以上。
“今年春耕最省事,俺村那万把亩小麦用无人机喷药,几天就全搞定了。”说起今年春耕,唐河县昝岗乡岗柳村农民个个美滋滋的。农业发展从粗放走向集约,规模经营必不可少。去年,我省通过土地有序流转,新型市场主体不断发展。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9.2万家,种粮大户3.9万家,家庭农场1.6万家。《实施意见》提出,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过度开发农业资源,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农业发展曾经欠下了生态账、环境账,以后不仅要杜绝再欠新账,还要逐步还上旧账。《实施意见》提出,加强农业生态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强化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拓展现代农业市场空间等一系列举措。
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和生产方式,从粗放走向集约,河南农业正在翻开新的篇章。(记者 党文民)
权威点评
粗放经营的农业发展方式和生产方式正陷入困境:国内外市场农产品价格倒挂产生“封顶效应”,继续提价遇到了“天花板”,农业生产成本“地板”则刚性抬起,农业比较效益持续下降。与此同时,生态环境约束和资源条件约束这两道“紧箍咒”愈加突出。
《实施意见》提出,立足做强农业,加快促进农业发展方式和生产方式转变,意味着我们的农业要从依靠拼资源消耗、拼农资投入、拼生态环境的粗放经营,尽快转到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的集约经营上来。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