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号 | 平政〔2015〕24号 | 索引号 | 005452065/2015-00033 | 关键词 | |
主题分类 | 政府文件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新城区、高新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平顶山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据此安排201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并认真抓好落实。 2015年平顶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具体计划,由市发改委另行下达。
2015年5月13日
平顶山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建市以来最严重的旱情,全市上下牢牢把握调整结构、加快转型这条主线,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着力推进转型提速、发展提质、环境提优、幸福提升,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发展,呈现回升向好态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289.3亿元,增长8.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2.4亿元,增长9.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89.7亿元,增长10.6%;固定资产投资1209.3亿元,增长1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6.6亿元,增长12.8%;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9%。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9.8%,提高了1.4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4393元、9489元,实际增长6.4%和9%;城镇登记失业率3.28%。全年实际到位省外资金增长17.7%;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5.8%;出口总额增长64.4%。节能减排工作扎实推进,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2.5%,提前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主要经济指标增长缓慢。受外部需求不足等多种因素影响,传统行业形势严峻,骨干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增速没有完成年度计划。二是结构调整任务艰巨。煤炭、电力、钢铁等传统产业仍占规模以上工业60%以上,装备制造、医药制品、电子信息等高成长性产业规模小比重低;第三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三是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偏低、规模偏小,市场主体偏少,主导产业仍未走出困境。四是风险防控难度加大。民生改善任务仍很繁重,社会矛盾多样多发,特定群体利益诉求活动增多,出现了因非法集资所引发的不稳定因素。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按照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做好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和市委八届八次全会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转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强化创新驱动,着力夯实基础支撑,着力化解各类风险,着力加强民生保障,持续推进转型提速、发展提质、环境提优、幸福提升,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上迈出更加坚实步伐。 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改善环境的基础上,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进出口总值增长9%;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8%;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节能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完成省下达任务。 三、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按照市委八届八次全会确定的坚持“总蓝图”、完善“线路图”、细化“施工图”总体设计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围绕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再造工业新优势。坚持做大总量和优化结构相结合、壮大优势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相结合、促进长远发展与保持当前经济增长相结合,加快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传统优势产业活力凸显的现代工业发展新格局。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综合运用退城进园、承接转移、延伸链条、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等手段,加快对能源、化工、冶金、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进行“脱胎换骨”式改造提升。重点抓好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天宏公司120万吨焦化异地搬迁、中国平煤神马集团22万吨烧碱异地搬迁等项目建设,培育传统产业竞争新优势。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和特色产业园区为抓手,着力培育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重点推进中兴通讯手机及配件产业园、南车集团年产2万套高端矿用设备、中材环保高端装备产业化、国际医疗器械孵化园、翔隆不锈钢150万吨板材等项目建设,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2%左右,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3%左右。 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实施骨干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进一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创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3家、市级研发中心20家、产业创新联盟5个,推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进入国家自主创新领军企业试点。实施百项成果转化工程,优选能够显著促进我市转型发展的重大科技成果100项,推动科技创新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实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工程。出台湛南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实施方案,加大老工业区企业搬迁、生态环境治理等工作推进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省政策扶持,支持石龙区独立工矿区转型发展。积极争取国家、省支持我市开展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 促进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创新发展。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以晋星升级为目标,把培育壮大五大产业集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完善产业集聚区产业发展规划,实施管理体制、规模水平、招商引资、综合配套功能等四大提升工程,综合运用项目准入、要素配置、考核激励等手段,不断提高产业集聚区的吸引力、竞争力和带动力。产业集聚区年度完成投资增长17%以上,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以上;6家产业集聚区达到一星、3家达到门槛标准,争创国家、省经济技术开发区或高新技术开发区;每个县(市、区)形成一批拥有2家以上行业龙头企业、20家以上关联配套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 (二)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以实施服务业“62231”发展计划为抓手,持续抓好文化旅游、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现代商贸、信息服务、养老和健康服务等六大主导产业,确保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 注重龙头带动。通过招商引资、工业企业剥离、兼并重组等途径,重点支持20家骨干企业,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知名服务品牌。尤其是文化旅游产业,加大舞钢龙凤湖度假区、宝丰老龙窝生态旅游区等重点景区开发力度,编制完成城市旅游等3个规划,实现1—2家景区晋升4A级景区、1—3家晋升为3A级景区,加快打造海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强化项目带动。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滚动扶持30个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加快建设平顶山市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和盛时代广场等重点项目,谋划建设阿里巴巴·平顶山产业带,争取红星美凯龙、苏宁广场项目落地开工。 狠抓载体支撑。大力推进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建立健全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工作机构和推进机制,完成投资70亿元。争取2个特色商业区进入全省前40名,市商务中心区进入全省前30名。培育扶持10个有一定基础的服务业特色园区,规划建设区域性养老健康产业发展示范园区,推动中兴会展园尽快落地,鼓励圣光集团发展健康养老产业。 积极落实政策。落实支持服务业发展的价格、财税、土地、融资等政策,全面清理各类限制性规定,降低医疗卫生、教育培训、健康养老等领域准入门槛,扩大购买社会服务规模,吸引更多民间资本。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引导制造业服务化,推动制造业向研发、设计、物流、营销、品牌推广和系统集成等方面延伸。促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加大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工业设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三)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创新农业发展新机制。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继续夯实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深入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持续推进粮食高产创建,新建高标准粮田13万亩,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480万亩以上,总产稳定在150万吨以上。 加强现代农业支撑体系建设。加强水利薄弱环节建设,重点实施抗旱应急水源、11座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等项目,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万亩、旱涝保收田6万亩。加快农业科技集成应用,加强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推广,推动公共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大力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建好市气象科技园。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强化监管措施,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加快出台以畜牧业为龙头的循环农业试验区建设规划和实施意见,支持建立循环农业研究室和实验室,整合各项农业投入向循环农业倾斜。 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产业化集群,建成5座标准化奶牛养殖示范场,培育1—2个示范性产业化集群。继续实施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工程,建设2—3个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规范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大力发展家庭农场、专业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8万亩,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0家、农民合作社300家、家庭农场100家。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农村公路三年行动计划乡村畅通工程,新改建干线公路131公里、农村公路490公里,改造桥梁5310延米。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内剩余28.4万农村居民和5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任务。持续开展“清洁家园”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开展精准扶贫,再实现5万人稳定脱贫。 (四)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实现新突破。认真落实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实施意见,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 强化规划引领。积极推进市、县“多规合一”,更好地发挥规划对城市建设的引领、约束作用。着力围绕“一点一线”(一点:即高铁站周边,并拓展到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核心区;一线:即城市轻轨沿线),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抓好高铁站周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城市设计,开展城市轻轨沿线及两侧500米范围内的规划和城市设计。 加快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着力抓好示范区57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大西环、平安大道西延、龙翔大道等工程,开工建设1所高中、1所初中和2所小学。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先行先试,着力在公共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实现均等化。 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继续实施老城区提档升级,在推进17个续建项目的同时,抓好30个左右新建项目,重点推进南环路东西延、鹰城广场提档升级、白鹭洲城市湿地公园、火车站区域综合改造、市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及中水回田工程二期等项目建设。持续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确保2015年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命名。启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申报工作。健全违法占地违法建设整治长效机制,提升城市建设管理运营水平。加强县城和中心镇建设,增强吸纳和承载能力。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优先解决一批已进城就业定居的农民工落户,成建制解决一批城中村居民转户,推动一批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切实保障进城农民原有权益,消除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 分类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五规合一”,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重点支持前期确定的建设规模比较大、基础设施较完善的67个中心村和与66个人地挂钩试点不重叠的村,加大帮扶力度,提高建设水平。 (五)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科学发展新动力。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带动改革的全面推进,促进经济社会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继续取消、下放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大幅度减少前置审批。加快建立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探索实行负面清单管理。积极推行模拟审批、网上审批等新模式,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创新行政审批后续监管方式,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完成污水处理厂经营模式改革,组建多元股份制的中房平顶山公司,完成星峰集团破产扫尾工作。加快推进平顶山燃气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市自来水公司股份制改革工作。启动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职业经理人市场化选聘试点。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等国有企业控股参股民营企业,同时也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企改革,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国有资本投资项目。 深化财税金融改革。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扩大“营改增”试点、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等税制改革。建立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启动涉企资金基金化改革试点,推进财政资金由无偿投入向股权投资转变。继续做好市、区财政体制调整相关工作,完善高新区、平顶山化工产业集聚区财税征管体制。大力培育上市后备企业、挂牌后备企业,支持企业在新三板挂牌融资。支持市级投融资公司探索多元化融资模式。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强金融生态环境考核评价工作,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积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扎实推进县域医疗联合试点,拓展深化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巩固完善全民医保体系,做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启动实施基层卫生人才工程。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完善电台、电视台合并和县(市、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三局合一后的管理机制。开展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完成市广电传媒集团平台搭建工作。 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和人地挂钩试点工作。深化国有建设用地有偿使用改革,着力解决批而未征、征而未供、供而未用问题。实施差别化用地政策,优化土地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 坚持把开放招商作为“一招应多变”、“一举求多效”的战略举措,创新方式,拓展平台、拓宽领域、提升实效。 拓宽开放领域。抓住国家放宽外商投资市场准入机遇,大力推动现代服务业、社会事业、基础设施、节能减排、现代农业等领域开放招商,在银行保险、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医疗、教育等方面引进一批重大项目。 创新招商方式。围绕五大产业集群、9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和15个专业园区,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开展产业链招商和定点定向招商,积极探索各产业集聚区联合招商模式,通过税收分成、指标考核等办法,实现互利共赢,调动招商积极性。 抓好签约项目落地。继续开展开放招商专项督查,进一步提高签约项目的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项目开工率,确保重大项目应签尽签、应开尽开、应投尽投,提高招商实效。力争全年实际到位省外资金增长15%以上。 优化开放软环境。积极引进国际通行的行业规范、管理标准和营商规则,建立健全客商投资项目审批代理制,进一步提高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尽快完成由靠优惠政策招商向靠优质服务招商的战略性转变。积极推进我市海关和检验检疫机构建设,为企业进出口提供便利条件。 (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美丽鹰城建设迈出新步伐。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努力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加强资源节约。全面推进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节能降耗,做好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平台建设,深化用能在线监测管理。加快实施节能改造、节能技术示范推广等重点工程,淘汰落后产能和高耗能设备。健全市场化机制,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强化节能监督管理,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与审查,加强市、县节能监察队伍能力建设。 加强环境保护。持续实施蓝天工程,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争取所有20万千瓦以上发电机组和水泥企业建成脱硝设施、钢铁企业建成脱硫设施,机动车环保标志发标率达到90%以上。持续实施碧水工程,全面推进湛河综合治理工程,加强白龟湖上游入湖河流绿化治理,争取全部产业聚集区建成污水处理厂、各县(市、区)建成第二污水处理厂,完善城市污水收集系统,提高处理率。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落实国家、省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意见,督促高新产业集聚区、舞钢产业集聚区等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和有色汇源、中鸿煤化等试点企业,着力构建完善“煤炭、煤化工、盐化工、有色、钢铁、电力、农业”七大循环链,力争全部通过省循环经济试点城市、试点园区和试点企业验收。 加强生态系统建设。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落实林业生态建设提升规划,重点抓好生态廊道网络、“百千万”防护林、城镇社区绿化美化等八大林业工程,新增造林5.3万亩,开工建设一批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抓好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建设,推进煤矿沉陷区治理和工矿废弃地整治。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预算管理制度,构建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 (七)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推动改善民生取得新成效。持续实施好十项重点民生工程,集中财力办一些群众急需又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 把促进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抓好大学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妥善解决化解产能过剩中下岗分流职工再就业等问题,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认真落实国家相关扶持政策,支持建设一批创业孵化示范园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试行“五保合一”经办模式。适当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继续推进农村敬老院建设,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提高到50%以上。加强医疗救助与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的制度衔接,完善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继续提高企业退休职工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优抚对象抚恤金和生活补助、城乡低保补助水平。积极稳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和扩大公积金支持保障房建设试点,新开工保障性住房1.44万套,基本建成1.11万套。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深入实施第二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3所;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继续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和职教攻坚二期工程,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完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市中医院新院区、市疾控中心实验楼、市传染病医院病房综合楼等项目建设,启动全市基层卫生云和市远程医学中心建设。深入开展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继续实施舞台艺术送农民等文化惠民工程,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新增260台新能源公交车。扎实推进省级全民健身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办好市九运会暨第三届全民健身大会。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认真做好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及投资担保公司清理规范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风险的底线。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完善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体系,构建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工作机制,确保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做好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强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加强信访维稳工作,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同时,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强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谋划,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