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号 | 索引号 | 000000000/2016-00631 | 关键词 | ||
主题分类 | 政策解读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印发后,《经济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几位纳米领域的科学家。
“科技体制改革要依靠广大科技工作者,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新科技。”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副主任赵宇亮表示,一方面要鼓励科技工作者多出原创性成果,另一方面也应鼓励企业参与已有成果的转化开发,“开发纳米技术是个机遇,它可以推进各行业的跨越式升级。纳米技术基础研究积累已很丰富,希望国家持续投入,将它推向真正的应用,同时让企业参与到纳米技术的开发中来。”赵宇亮说。
《方案》中提到“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并提出“建立以能力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提高骨干团队、主要发明人受益比例”等激发人才创新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具体措施,很好地呼应了科技工作者的诉求。“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纳米科技的国家之一,投入上也属于世界前列,从研究成果看,目前我国纳米科技领域的论文发表数、引用次数、专利申请量都是世界第一。”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刘鸣华表示,虽然成果卓著,但纳米领域的原创性成果还很少由中国人做出。
北京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刘忠范院士也呼吁国家在重点、原创性项目上加大投入力度。“现在北大每年发表3000篇至4000篇科技论文,其中近三分之一与纳米科技有关。我国纳米科技投入总量虽大,但比较分散。”刘忠范认为,要在真正具备原创性的项目上加大投入,需改革评估制度,不能过多强调论文因素,也不能搞大杂烩式评奖,要避免过度行政化。
一些改革措施已在科研院所中先行先试。中科院院长白春礼表示,单纯的论文数量已不再是评价中科院科研人员的唯一指标。“中科院的一些先导专项项目,如研究核燃料再利用的未来先进核裂变能项目等,已不要求研究所报任何刊发文章,而是看做了什么漂亮的项目。”白春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