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号 | 索引号 | 000000000/2016-00507 | 关键词 | ||
主题分类 | 政策解读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
核心提示: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将聚焦《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启动实施一批重大技改升级工程。推进落实财税支持措施,创新中央财政技改资金使用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鼓励地方财政加大对技改升级的支持。
11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会议提出,要加快我国企业技术升级改造,使“中国制造”强筋健骨、提质增效,形成竞争新优势。
当前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放缓,制造业PMI指数也位于50以下,特别是传统产业、高耗能行业PMI持续低于临界点。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运行室主任原磊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我国制造业长期存在结构性失衡。以前在低端产品还有大量市场,企业加大投资,靠投资驱动带来经济增长,但是却不注重技术的升级改造。现在市场对高技术产品的需求增加,企业短期内难以达到要求,形成现在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不足的局面。”
启动实施一批重大技改升级工程
面对工业技术加快更新换代的趋势,国务院在2012年曾发布《关于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的指导意见》,以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
但也大约从2012年起,我国工业经济就出现下滑迹象,工业增加值增速放缓,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速也开始下降。到今年,这种下滑迹象尚未扭转。
原磊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以前企业靠投资驱动增加利润。例如,钢铁企业只要加大投入生产更多的钢材,在市场需求大的时候都能卖出去赚钱,因而企业也就没有了技术升级的动力。但是现在这种局面不存在了,市场萎缩,加之前几年的过度投资带来大量产能过剩使钢铁等传统企业大量亏损。
在原磊看来,当前我国企业迫切需要从投资驱动型向技术和创新驱动型转变,而当前利润下滑的局面也倒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重新寻找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今年,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规划,将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机器人等先进制造业作为未来10年我国制造业的前进方向。本次常务会议再次提出,将聚焦《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启动实施一批重大技改升级工程。
值得注意的是,除高新技术外,本次常务会议还提出,支持轻工、纺织、钢铁、建材等传统行业有市场的企业提高设计、工艺、装备、能效等水平,有效降低成本。这些行业多数存在产能过剩,效益下滑。
原磊认为,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并不意味着这些传统产业必须退出,而是应该形成门类多样的产业体系,因为我国对工业产品的需求是多层次、多类型的。
“对一些传统制造业而言,可能并不需要特别的技术发明。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改造工艺,让产品更精美、更具特色、更有创意。如纺织产品,如果能有更具美感的花色,就可能获得市场青睐。”原磊说。
将发布工业企业技改升级指导目录
记者注意到,资金问题一直是影响企业技术升级的原因之一。特别是一大批中小企业苦于资金问题,对于采用先进技术心有余而力不足。对此,此次常务会议提及,将发布工业企业技改升级指导目录,编制年度重点技改升级项目导向计划,引导社会资金等要素投向,激发企业对接市场需求自主升级改造的动力。
原磊对记者说,这种技改升级目录主要可能作为企业的技术升级参考,社会资金在对企业投资的时候也可以重点考虑国家鼓励的技术升级方向。
同时,会议还提出,推进落实财税支持措施,创新中央财政技改资金使用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鼓励地方财政加大对技改升级的支持。完善金融服务,健全融资担保、风险补偿等激励机制,鼓励银行开展贷款重组,加大技改升级信贷投放,支持企业扩大直接融资。鼓励采用众创众包众筹众扶等融资聚智,突破技改升级难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贺俊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应该说政府对企业转型升级的鼓励措施很多,但是都比较分散,缺乏针对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的不同的系统的扶助方案。政府资金投入后,是否对企业有作用也没法衡量。”
此外,相关专家也认为,企业技术是否升级,一方面取决于是否有资金,而更重要的是考虑投入成本和收益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