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号 | 索引号 | 000000000/2016-00025 | 关键词 | ||
主题分类 | 政策解读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
苏州“1 16”峰会是继往开来的一届峰会,创下了多个第一,特别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中期规划》成为会议的最大成果和创新
11月25日,李克强邀请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共乘高铁
11月24~25日,第四届中国-中东欧领导人峰会在苏州举行,峰会是中国与中东欧合作的新起点,拓展了合作的新领域,谋划了发展的新愿景。从第一届会晤迄今,中国中东欧合作的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自信,越走越互信,也将走上和谐光明的未来。
从华沙到苏州:合作之路越走越宽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与中东欧关系一直稳步发展。到2012年,中国中东欧合作实现了质的飞跃。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开创了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机制(即“16 1”机制),并于波兰首都华沙召开了第一届“16 1”峰会,标志着中国中东欧合作从国对国的层面走上了中国与中东欧地区层面,为双边合作奠定了坚实的顶层设计基础。
2013年,第二届“16 1”峰会于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举行,进一步拓宽了双方的合作面。李克强总理提出合作的“三项原则”(相互尊重、平等对待,互利合作、共同发展,中欧合作、相向而行)和“六点建议”(加强经贸、交通、能源、金融、地方及人文等方面合作)等倡议。本着“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精神,共同发布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布加勒斯特纲要》,包括了经贸投资、金融、互联互通、科技环保、人文交流、地方合作等领域的13项具体计划。值得注意的是,《布加勒斯特纲要》为今后的中国中东欧机制各个重大领域探讨合作搭建了地基和骨架,方便以后各层级合作的落实。重大合同包括与匈牙利和塞尔维亚两国签署的修建从贝尔格莱德到布达佩斯的匈塞铁路合同,与罗马尼亚政府和企业签署多项合作文件或合同,内容涉及核电项目、基础设施建设、4G移动通讯技术等,标志着中国基建、核电、通讯、高铁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进一步走入欧洲市场。
2014年,在贝尔格莱德举行的第三届“16 1”峰会上,进一步拓宽落实了双方的合作基础。会后共同发表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贝尔格莱德纲要》。贝尔格莱德会晤反映了中国中东欧合作的新变化:一是中国中东欧合作与中欧关系协调发展。贝尔格莱德峰会邀请了欧盟代表列席参加会议,并在《纲要》中强调认可《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为中欧关系的指导性文件,中国中东欧合作要为落实《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做出应有贡献;二是收获了一系列成果。李克强总理在峰会期间出席贝尔格莱德跨多瑙河大桥竣工仪式,而会上也确认了《纲要》中的32项倡议在一年的时间里落实为合作成果;三是已有合作的深化与常态化。贝尔格莱德峰会提议将匈塞铁路升级为中欧陆海快线,中国-中东欧投资合作基金在一期完成后即展开第二期,记者互访团、智库交流等人文交流项目也成为了每年的规定动作。
中国中东欧合作新机遇
今年以来,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稳步推进,经济外交向西、向南逐步拓展。特别是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中,也指出未来中国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提出坚持开放发展的理念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有效对接中外发展战略。这些都为中国中东欧合作创造了新机遇。
首先,中东欧国家积极参与中国提倡的多边合作机制。“一带一路”合作倡议覆盖了中东欧16国,也得到这些国家一致支持。6月7日,匈牙利与中国签署两国政府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匈牙利也是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正式合作文件的第一个欧洲国家,发挥了引领性作用。匈牙利外长西亚尔托表示,匈愿在“一带一路”中发挥重要作用,希望能与匈的“向东开放”政策对接。阿黛尔总统表示,匈牙利希望成为中国同中东欧国家合作的区域中心。
中国去年主张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也得到区域大国的积极响应。4月1日,波兰愿意以创始成员国身份加入亚投行,并在10月份与中国签署正式协议。波兰副财政部长拉齐维尔认为,亚投行非常透明、专业,体现出最高的标准,这与美国等西方大国炒作亚投行规则、管理水平不高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波兰信息与外国投资局局长马伊曼高度肯定亚投行对波兰经济的带动作用,认为其与波兰对外经贸政策有所对接,为波兰企业带来机遇。
其次,中东欧国家发展特色中蕴含机遇。保加利亚近年来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速,2014年在美国科尔尼咨询公司“全球最有吸引力的服务外包地”中位列第九,欧盟国家里位列第一,保加利亚在第二大城市普雷夫迪夫兴建“色雷斯经济特区”,吸引了华为等中国企业入驻,并计划未来十年吸引8亿欧元外资;波兰、匈牙利、捷克等国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捷克Avast杀毒软件、波兰CDProjekt公司开发的《巫师3:狂猎》等产品享誉世界,且中东欧国家有着相对西欧国家廉价充裕的科研劳动力,然而初创企业缺乏风险投资支持,各国科研投入占GDP比例也远低于欧盟平均水平,亟需外部投资。这些都说明中国与中东欧合作还有发掘空间。
其三,中国基建和制造迎来又一次市场开拓。此次苏州会晤是中国基建和制造,尤其是高铁的又一次机遇。李克强总理24日上午在会见爱沙尼亚总理罗伊瓦斯时表示,愿继续推进波罗的海高铁项目建设。波罗的海铁路北起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经拉脱维亚首都里加、立陶宛的考纳斯、波兰首都华沙,直至德国首都柏林,于10月获得欧盟批准确认,预计2018年开工,有望将爱沙尼亚打造成欧盟东北部的物流中心。实际上,10月中国已经进入波罗的海铁路市场,立陶宛国有铁路公司和中国招商局集团签署协议,成立合资公司运营负责立陶宛、白俄罗斯和中国的铁路货运。25日,李克强总理陪同16国领导人乘坐高铁前往上海,既是对中国高铁最好的推介,也预示着中国中东欧合作像高铁一样舒适、安全地高速向前发展。
为中国中东欧合作栽下果树
本届苏州“1 16”峰会是继往开来的一届峰会,创下了以下几个第一:第一次在中国主办的1 16峰会,第一次发表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中期规划》,第一次邀请了欧盟、奥地利、希腊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派观察员代表参会,也第一次将“一带一路”倡议写入了会后共同发表的文件中。这届峰会围绕“新起点新领域新愿景”主题,共同发表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苏州纲要》和《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中期规划》,详细介绍了当前的合作成果及未来的美好愿景。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中期规划》是本次会议的最大成果和创新,旨在明确2015年至2020年的工作方向和重点,进一步释放合作潜力,李克强总理称其为“16 1”的五年规划。中期规划在战略上完善了“16 1”的顶层设计,阐释了中国中东欧合作要面临的几大关系,指明了未来合作的前进走向。可以说,中期规划为未来几年的中国中东欧合作栽下果树,期待着今后各领域、多层级合作的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第一,中期规划明确了“16 1”开展的前提及内涵,即在相互尊重各自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前提下,结合各国自身情况,本着平等协商、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落实合作。这就意味着合作是在不损害其他国家利益的前提下,自愿、互利、自由地开展,即有选择性地在“16 1”的平台敲定本国感兴趣的领域或项目意向。
第二,阐明了中国中东欧合作与中欧合作的关系。“16 1”机制高度重视中欧合作的重要地位和欧盟关切。《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既是中欧关系的指导性文件,也指导“16 1”合作,对于欧盟和欧盟领导人的参与表示支持和包容,欢迎欧盟领导人或其代表参与年度会晤。“16 1”将发挥中欧关系粘合剂与助推器的作用,“16 1”将与欧盟重大倡议和规划对接,促进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技术层面上,充分尊重欧盟的法律规则和制度设计,欧盟成员国根据欧盟相关法规及作为成员国应遵守的政策开展合作。
第三,“16 1”与其他合作机制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是“16 1”与双边合作机制或平台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如“16 1”会晤中达成的两国或多国合作的各种项目意向,将在具体落实时由有关部门具体操作,每届大会纲要后列举的合作成果,大多数都是多边或双边合作成果,证明“16 1”与既有合作机制是并行不悖的。
二是阐述了“16 1”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关系。中东欧国家全部包括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规划中,占了“一带一路”国家总数的25%,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相关方。中期规划指出,“16+1合作”将充分把握“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重要契机,不断拓展合作空间,同时为“一带一路”建设作出更多贡献,将为“一带一路”起到添砖加瓦,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作用。同时,带动中东欧国家更紧密地参与“一带一路”。苏州纲要指出,各方注意到中国和匈牙利签署政府间“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国同其他中东欧国家均有意向签署类似文件。
第四,中国中东欧合作完善了顶层设计。中期规划详细阐释了各层级制度的作用及关系。年度领导人会晤在对上一年度规划落实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后,将制订年度纲要,锁定重点成果,及时解决合作进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对合作发挥引领和指导作用。在领导人层级之下,每年在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各举办一次“16 1合作”国家协调员会议,欢迎并支持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秘书处(以下简称“秘书处”)进一步提升统筹协调和信息共享功能,建立秘书处及其成员单位与中东欧国家驻华使馆季度例会机制,欢迎并赞赏中国外交部设立“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事务特别代表”,将有效形成加强沟通协调、提升整体运作顺畅度,促进解决困难的作用。在各个合作领域上,联合会向国家协调员会议通报各领域合作情况,条件成熟时可组建新的领域合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