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号 | 索引号 | 000000000/2016-00143 | 关键词 | ||
主题分类 | 政策解读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知 要求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
无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一律取消
近年,“奇葩证明”、“办事跑断腿”等新闻层出不穷。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部署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相关工作,要求切实解决“办证多、办事难”等问题。
简化办事环节和手续
《通知》指出,现在一些地方和领域,困扰基层群众的“办证多、办事难”现象仍然大量存在,不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对此,《通知》要求简化办事环节和手续,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明确标准和时限,让群众办事更方便、创业更顺畅。
此外,《通知》还要求信息公开透明,全面公开公共服务事项,实现办事全过程公开透明、可追溯、可核查,加快推进“互联网 公共服务”,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强化部门协同联动,打破信息孤岛,推动信息互联互通、开放共享,提升公共服务整体效能等。
明确六大任务
如何实现这些目标?
《通知》明确了六大任务,包括全面梳理和公开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坚决砍掉各类无谓的证明和繁琐的手续、大力推进办事流程简化优化和服务方式创新、加快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推进网上办理和网上咨询、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
《通知》还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制定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的工作方案,于2016年1月底前报国务院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
■ 焦点
1 坚决砍掉各类无谓证明和繁琐手续
近日,一则“济南75岁老人被要求开生于清朝的公婆死亡证明”新闻引发关注。老人为了让儿子继承房产,被公证处要求提供其公婆的死亡证明。但生于晚清时期的公婆已于上世纪60年代在国外去世,“如今我们去哪里开这份证明呢?”
这则新闻再次引发公众对“奇葩证明”的关注。
在今年5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谈到“证明你妈是你妈”时,就直斥这是“天大的笑话”。
“这怎么证明呢?简直是天大的笑话!人家本来是想出去旅游,放松放松,结果呢?”李克强说,“这些办事机构到底是出于对老百姓负责的态度,还是在故意给老百姓设置障碍?”
那么,如何从源头上避免“奇葩证明”现象的发生?
对此,《通知》在三方面作出了相应的要求。
首先是全面梳理和公开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包括逐项编制办事指南,列明办理依据、受理单位、基本流程、申请材料、示范文本及常见错误示例、收费依据及标准、办理时限、咨询方式等内容,并细化到每个环节。
此外,《通知》还要求坚决砍掉各类无谓的证明和繁琐的手续:凡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和盖章环节,原则上一律取消;确需申请人提供的证明,要严格论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并作出明确规定,必要时履行公开听证程序;办事部门可通过与其他部门信息共享获取相关信息的,不得要求申请人提供证明材料。
而在体制机制方面,《通知》提出,在现有政务大厅基础上,实现功能升级,推动公共服务事项全部进驻,将部门分设的办事窗口整合为综合窗口,交“多头受理”为“一口受理”。同时,积极推行一站式办理、上门办理、预约办理、自助办理、同城通办、委托代办等服务,消除“中梗阻”,打通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
2 加强信息共享推广网上办理业务
在11月1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曾提到此前公众关注度极高的一则社会新闻:一位女士想把户口从昆明迁到成都,却被告知需要一张“未婚证明”。结果她往返奔波4次、耗时8个月,没有一个地方和部门愿意开具这份“证明”。
除了各类“奇葩证明”,还有人为了办证“跑断了腿”。
“这个部门要那个部门的证明,那个部门又要求这个部门先开证明,每个部门都像‘击鼓传花’一样,结果让老百姓跑断了腿,也滋生腐败空间。”在谈到上述问题时,李克强说。
他强调,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简政放权如果不打通“最后一公里”,老百姓仍然会感觉到办事不便、创业艰难。因此必须下定决心,从根本上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
而在今年5月,因8年前在网上“吐槽”自己给女儿办“准生证”和户口的遭遇,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翟继光被请进了中南海——就简政放权给政府提意见。
如何解决这个“老大难”的问题?
李克强明确提出三项具体要求:信息公开、流程简化、数据共享。而昨天下发的《通知》,也从这几个方面进行了规定。
一是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加快推动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涉及公共服务事项的信息互通共享、校验核对。变“群众奔波”为“信息跑腿”,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
二是推行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实现办理进度和办理结果网上实时查询;暂不具备网上办理条件的事项,也要通过多种方式提供全程在线咨询服务。逐步构建实体政务大厅、网上办事大厅、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相统一的公共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多样化服务。
■ 追问
如何将规定落到实处?
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加大问责追责力度
取消无法律依据的证明、精简办事程序等对于办事民众和企业来说无疑是好事,但如何落实到办事人的头上,则更让人关心。
如何将规定落到实处?
在此前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务院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吴知论曾表示,对于社会诟病的“奇葩证明”问题,年底前将发通知单,要求拿出解决办法并实施。如果之后仍然出现的问题,吴知论透露,对此明年将再下达整改通知书,要求整改。
此外,对于如何建立信息共享,吴知论表示,按照传统的思路,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库存在一定困难,因为各部门对数据库的要求和用途不一样。根据目前的情况,将考虑在一两年之内迈出两步,一是推动本系统内部共享,二是最常用的信息实现共享。
而《通知》在最后也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制定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的工作方案,并于2016年1月底前报国务院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
想要政策落实到位,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表示,必须发挥两方面作用,一是各级人大、各级政府的督查室要发挥作用,对落实情况和程度进行监督;二来人民群众也要发挥监督的作用。
此外,《通知》还要求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加大问责追责力度,对存在问题的地方和单位及时督促整改,大力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庸懒散拖、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以及服务态度生硬等问题,坚决克服服务过程中不作为、乱作为现象。
部门间如何协调联动?
加强信息共享,服务机构实现业务协同
今年7月以来,民政部、公安部等多部委接连下发通知,明确规定了一些不再开具的证明,但一些机构对证明材料的需求并未减少,上了禁开清单的证明依然要开,出现了让群众夹在“一边要证明、一边不给开的尴尬境地”。
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昨日,国务院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表示,改进公共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各办事部门要整体推进,不但政府部门要加强协作,面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国有企事业单位、相关中介服务机构也要实现业务协同,从源头上杜绝各类“奇葩证明”、“循环证明”等现象。
而竹立家认为,从全国来看,一些地方在公共服务方面流程上仍然比较复杂,窗口比较分散,导致办事时间长。
针对这种情况,竹立家强调,首先要强化公共服务清单,先把办事的清单列好,再通过信息化的流程实现。竹立家指出,“简化流程并不是一些必须要办的证明不需要办理,而是通过提高技术和信息化水平,实现各部门、各地方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互相提供,进而方便群众”。
吴知论此前也曾表示,一些事情机关内部通过信息共享,自己能查到的就不要让别人提供。比如证明自己是不是本人,用身份证复印件到身份证系统一查有这个人,身份证是真的,能够自己内部查的不要让别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