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号 | 索引号 | 000000000/2016-00352 | 关键词 | ||
主题分类 | 政策解读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
2015年,随着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和消费升级的加快,反映实物商品消费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呈现稳中有升态势,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力进一步增强,成为引领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 消费品市场规模扩大,新亮点频现 1.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稳中有升。 从消费品市场规模看,2015年消费品市场规模首次突破30万亿元,在较大基数上实现了稳步增长。从2012年突破20万亿元增至2015年的30万亿元,只用了3年时间,比从10万亿元到20万亿元加快了1年,而此前从1992年的1万亿元到突破10万亿元更是用了16年。可见,市场规模扩张加快,进入了加速发展期。 2.农村消费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2015年,农村消费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增速继续快于城镇市场。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5.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2万亿元,增长11.8%。城乡市场增速差从上年的1.1个百分点扩大到1.3个百分点,乡村市场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由上年的13.8%提高到13.9%。农村消费规模的扩大直接带动了整体消费品市场的活跃,与城镇消费品市场的差距有所缩小,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贡献有所提高。 3.大众化餐饮消费稳中加快。 自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公款吃喝得到有效遏制,餐饮业出现分化和加速调整,一方面高端餐饮业经营持续低迷,陷入低谷;另一方面大众餐饮市场依然红火,居民消费步入理性。餐饮市场由以往的畸形高速增长转向平稳运行,从高端消费回归到大众化消费为主导的新格局。 在高端餐饮消费受到遏制的同时,大众化餐饮表现出强劲的市场活力。大众化餐饮由于刚性需求而增长比较稳定,经济实惠、方便快捷的特点越来越受到普通消费者的认可和欢迎,一批大众餐饮行业出现明显好转。2015年,餐饮收入达3.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增速比上年快2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增长7.0%,同比加快4.8个百分点。随着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早餐、单位团餐、社区快餐、主食厨房、外卖送餐等便民餐饮快速发展。品牌店、特色店深受消费者青睐,餐饮品种更加丰富。 4. 网络零售和新兴业态保持高速增长,“互联网 ”正在加速推动新一轮消费变革。 如今,“互联网 ”影响消费的广度和深度,就像20年前没有人能够预测到互联网会与我们的生活如此息息相关一样。送货上门、送餐上桌、上门接送、上门洗车、理发、医疗保健等,越来越多的上门服务改变了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居民的消费模式。网购已成为一种新兴的商业零售模式,它改变了传统的零售方式,正在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2015年网络消费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线上线下加速融合,移动终端购物比例不断提升。当年全国网上零售额实现3.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3.3%。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3.2万亿元,增长31.6%,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20.9个百分点;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6349亿元,比上年增长42.4%。 5.刚需商品销售稳定增长,消费升级商品增长加快。 一是刚需商品销售稳定增长。近年来,衡量居民生活质量的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从2013年的31.2%降到2014年的31%,2015年进一步下降到30.6%。从市场商品销售情况看,2015年,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和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比上年增长14.6%和12.3%,增速提高3.5和0.7个百分点;服装类虽略有下降,但仍保持了近10%的增长。 二是通讯器材类商品持续热销。随着4G通信网络进一步普及,2015年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零售额3470亿元,比上年增长29.3%。小米、华为、联想等国产品牌智能手机销量增速均保持在30%以上,市场份额持续扩大。 三是住行类商品销售继续好转。以智能家电为热点的家居家装更新换代需求不断提升;汽车和石油类商品销售额企稳回升,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2015年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零售额36006亿元,比上年增长5.3%。 四是家电、文体娱乐、保值类商品需求趋旺。文化休闲、体育健康消费需求的提升带动文体娱乐类商品和服务消费不断增长。2015年,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1.4%,提高2.3个百分点;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5.2%,提高3.6个百分点;体育与娱乐用品类增长16.6%,提高14.8个百分点;金银珠宝类增长7.3%,提高7.3个百分点。 6. 服务消费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新动力。 2015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50%。随着服务业规模的不断提高,服务业体系逐步完善,服务消费得到更好满足,并创造出更多的服务消费需求。文化娱乐、健康休闲、旅游市场持续升温,体验式消费成为市场新亮点。据统计,2015年全国电影总票房突破440亿元,比上年增长48.7%,达到了历史新高。2015年国内旅游接待总量达到40亿人次,国内旅游总收入3.4万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5%和13.1%。 未来消费增长将更加稳健、更具可持续性 随着消费升级态势的继续显化,消费也将成为引领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 1.宏观政策面将有力支撑消费可持续增长。 近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党中央、国务院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格局、新形态,对稳增长、促消费作用显著。“十三五”期间,国家要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从供给侧方面进行结构性改革引领资源配置调整,将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的释放。因此,无论是从过去的基础还是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消费的地位将会更加重要。补短板、降成本等供给侧改革将会增加供给能力,降低供给成本,有利于解决由于供给不足导致的消费增长瓶颈问题,促进消费潜力的进一步释放。 此外,随着增收减负政策的落实,社保体系的不断完善,新型城镇化的加快,二孩政策的全面实施等有利因素的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因此,宏观政策将有力支撑消费的可持续平稳增长。 2.居民收入稳增为未来消费持续增长提供有力保障。 近年来,国家坚持民生优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与改善收入分配相配套的强民生的政策措施,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向低收入人群和贫困人口倾斜,政府财政支出中用于民生的部分,一直保持增加的势头。通过大力支持扩大就业,提高劳动工资最低标准,调整公务员工资,上调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不断提高对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水平和覆盖面,多次调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等政策措施,千方百计拓宽增收渠道,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特别是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促进增产增收、优质增收、提价增收、务工增收、补贴增收,使农民收入实现了连续多年较快增长。这些政策措施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增加居民收入,促进消费的重要作用。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5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快于GDP0.5个百分点。居民收入相对于GDP、物价“跑”得更快,意味着居民的购买力有所增强,将为未来消费持续增长提供有力保障。 3.网民数量激增和网购行为的普及将继续推动消费加快增长。 据统计,2015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网民规模进一步扩大。基础应用、商务交易、网络金融、网络娱乐、公共服务等个人应用发展日益丰富。其中,手机网上支付增长尤为迅速。2015年底,手机网上支付用户规模达到3.6亿,比上年增长64.5%,网民使用手机网上支付的比重由上年底的39.0%提升至57.7%。 随着电子商务、网购、O2O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自助缴费终端、商场和超市刷卡消费等现代消费工具正在迅速普及,在形成新的流通渠道、平台和商业模式的同时,也正在加速改变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方式、消费内容乃至消费观念,引发新型消费需求的出现,为消费增长提供动力。互联网的普惠、便捷、共享特性,已经渗透到公共服务领域,将为加快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减少行政成本、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提供有力保障。 4.老龄消费市场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近年来,我国人口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有所加快。截至2014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已达1.4亿人,比上年增加694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由2005年的7.7%提高到10.1%。随着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和比重上升,未来老年人的消费观念、习惯、偏好以及消费能力和方式将影响社会消费结构的改变,形成潜在消费市场。尤其是50年代、60年代出生的人员将陆续退休,他们有较强的购买力和大量的空闲时间,并具有较时尚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不仅在医疗保健、食品、服装、旅游、娱乐、养老等各方面有大量需求,而且随着价值观、消费观念与生活方式的不断更新,消费需求正在向高层次、高质量、个性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因此,老龄化社会催生的“银发经济”不仅有助于解决现实的民生问题,还有可能成为调结构促增长的新亮点,其巨大的消费潜力不可低估。 5.继续降低进口减税将有助于抑制国内购买力的外溢。 在2015年大幅度降低消费品进口关税的基础上,从2016年1月1日起,中国对进出口关税进行了部分调整,并适度扩大降税范围,以暂定税率方式降低进口关税税率相对较高、进口需求弹性较大的箱包、服装、围巾、毯子、真空保温杯、太阳镜等商品的进口关税。这一政策扩大了国内市场消费品种,将有效促进居民消费升级,引导消费回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将部分居民的境外消费转移到境内。 6.消费环境的进一步净化,将促进居民放心消费。 当前,消费市场仍然存在市场竞争秩序不规范、消费环境不完善等亟待解决的问题。2016年,随着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推进,我国市场竞争秩序将持续规范,消费环境将进一步优化,为激发市场活力,实现潜在需求提供保障,将使居民敢于消费、乐于消费、安于消费。 从总体发展趋势看,我国人均GDP已突破7000美元,进入消费加速升级期,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已基本实现“从无到有”的转变,正在经历从以往的大规模、同质化、普及型的消费,向多样化、差异化、高品质的消费转型,进入“从量到质”、“从有到好”、“求新求特”的新阶段,多样化、多元化、多层次的全新消费格局正在加快形成。可以预见,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稳增长、保障就业等相关政策的落实,在未来较长时期内,居民消费能力将会持续稳定提高,消费将会充分发挥对经济增长“稳定器”的作用,持续成为最重要的发展引擎。(赵萍 作者为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研究员 全文有所删减) |
消费品市场规模扩大,新亮点频现
1.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稳中有升。
从消费品市场规模看,2015年消费品市场规模首次突破30万亿元,在较大基数上实现了稳步增长。从2012年突破20万亿元增至2015年的30万亿元,只用了3年时间,比从10万亿元到20万亿元加快了1年,而此前从1992年的1万亿元到突破10万亿元更是用了16年。可见,市场规模扩张加快,进入了加速发展期。
2.农村消费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2015年,农村消费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增速继续快于城镇市场。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5.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2万亿元,增长11.8%。城乡市场增速差从上年的1.1个百分点扩大到1.3个百分点,乡村市场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由上年的13.8%提高到13.9%。农村消费规模的扩大直接带动了整体消费品市场的活跃,与城镇消费品市场的差距有所缩小,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贡献有所提高。
3.大众化餐饮消费稳中加快。
自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公款吃喝得到有效遏制,餐饮业出现分化和加速调整,一方面高端餐饮业经营持续低迷,陷入低谷;另一方面大众餐饮市场依然红火,居民消费步入理性。餐饮市场由以往的畸形高速增长转向平稳运行,从高端消费回归到大众化消费为主导的新格局。
在高端餐饮消费受到遏制的同时,大众化餐饮表现出强劲的市场活力。大众化餐饮由于刚性需求而增长比较稳定,经济实惠、方便快捷的特点越来越受到普通消费者的认可和欢迎,一批大众餐饮行业出现明显好转。2015年,餐饮收入达3.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增速比上年快2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增长7.0%,同比加快4.8个百分点。随着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早餐、单位团餐、社区快餐、主食厨房、外卖送餐等便民餐饮快速发展。品牌店、特色店深受消费者青睐,餐饮品种更加丰富。
4. 网络零售和新兴业态保持高速增长,“互联网 ”正在加速推动新一轮消费变革。
如今,“互联网 ”影响消费的广度和深度,就像20年前没有人能够预测到互联网会与我们的生活如此息息相关一样。送货上门、送餐上桌、上门接送、上门洗车、理发、医疗保健等,越来越多的上门服务改变了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居民的消费模式。网购已成为一种新兴的商业零售模式,它改变了传统的零售方式,正在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2015年网络消费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线上线下加速融合,移动终端购物比例不断提升。当年全国网上零售额实现3.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3.3%。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3.2万亿元,增长31.6%,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20.9个百分点;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6349亿元,比上年增长42.4%。
5.刚需商品销售稳定增长,消费升级商品增长加快。
一是刚需商品销售稳定增长。近年来,衡量居民生活质量的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从2013年的31.2%降到2014年的31%,2015年进一步下降到30.6%。从市场商品销售情况看,2015年,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和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比上年增长14.6%和12.3%,增速提高3.5和0.7个百分点;服装类虽略有下降,但仍保持了近10%的增长。
二是通讯器材类商品持续热销。随着4G通信网络进一步普及,2015年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零售额3470亿元,比上年增长29.3%。小米、华为、联想等国产品牌智能手机销量增速均保持在30%以上,市场份额持续扩大。
三是住行类商品销售继续好转。以智能家电为热点的家居家装更新换代需求不断提升;汽车和石油类商品销售额企稳回升,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2015年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零售额36006亿元,比上年增长5.3%。
四是家电、文体娱乐、保值类商品需求趋旺。文化休闲、体育健康消费需求的提升带动文体娱乐类商品和服务消费不断增长。2015年,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1.4%,提高2.3个百分点;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5.2%,提高3.6个百分点;体育与娱乐用品类增长16.6%,提高14.8个百分点;金银珠宝类增长7.3%,提高7.3个百分点。
6. 服务消费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新动力。
2015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50%。随着服务业规模的不断提高,服务业体系逐步完善,服务消费得到更好满足,并创造出更多的服务消费需求。文化娱乐、健康休闲、旅游市场持续升温,体验式消费成为市场新亮点。据统计,2015年全国电影总票房突破440亿元,比上年增长48.7%,达到了历史新高。2015年国内旅游接待总量达到40亿人次,国内旅游总收入3.4万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5%和13.1%。
未来消费增长将更加稳健、更具可持续性
随着消费升级态势的继续显化,消费也将成为引领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
1.宏观政策面将有力支撑消费可持续增长。
近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党中央、国务院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格局、新形态,对稳增长、促消费作用显著。“十三五”期间,国家要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从供给侧方面进行结构性改革引领资源配置调整,将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的释放。因此,无论是从过去的基础还是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消费的地位将会更加重要。补短板、降成本等供给侧改革将会增加供给能力,降低供给成本,有利于解决由于供给不足导致的消费增长瓶颈问题,促进消费潜力的进一步释放。
此外,随着增收减负政策的落实,社保体系的不断完善,新型城镇化的加快,二孩政策的全面实施等有利因素的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因此,宏观政策将有力支撑消费的可持续平稳增长。
2.居民收入稳增为未来消费持续增长提供有力保障。
近年来,国家坚持民生优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与改善收入分配相配套的强民生的政策措施,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向低收入人群和贫困人口倾斜,政府财政支出中用于民生的部分,一直保持增加的势头。通过大力支持扩大就业,提高劳动工资最低标准,调整公务员工资,上调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不断提高对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水平和覆盖面,多次调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等政策措施,千方百计拓宽增收渠道,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特别是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促进增产增收、优质增收、提价增收、务工增收、补贴增收,使农民收入实现了连续多年较快增长。这些政策措施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增加居民收入,促进消费的重要作用。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5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快于GDP0.5个百分点。居民收入相对于GDP、物价“跑”得更快,意味着居民的购买力有所增强,将为未来消费持续增长提供有力保障。
3.网民数量激增和网购行为的普及将继续推动消费加快增长。
据统计,2015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网民规模进一步扩大。基础应用、商务交易、网络金融、网络娱乐、公共服务等个人应用发展日益丰富。其中,手机网上支付增长尤为迅速。2015年底,手机网上支付用户规模达到3.6亿,比上年增长64.5%,网民使用手机网上支付的比重由上年底的39.0%提升至57.7%。
随着电子商务、网购、O2O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自助缴费终端、商场和超市刷卡消费等现代消费工具正在迅速普及,在形成新的流通渠道、平台和商业模式的同时,也正在加速改变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方式、消费内容乃至消费观念,引发新型消费需求的出现,为消费增长提供动力。互联网的普惠、便捷、共享特性,已经渗透到公共服务领域,将为加快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减少行政成本、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提供有力保障。
4.老龄消费市场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近年来,我国人口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有所加快。截至2014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已达1.4亿人,比上年增加694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由2005年的7.7%提高到10.1%。随着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和比重上升,未来老年人的消费观念、习惯、偏好以及消费能力和方式将影响社会消费结构的改变,形成潜在消费市场。尤其是50年代、60年代出生的人员将陆续退休,他们有较强的购买力和大量的空闲时间,并具有较时尚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不仅在医疗保健、食品、服装、旅游、娱乐、养老等各方面有大量需求,而且随着价值观、消费观念与生活方式的不断更新,消费需求正在向高层次、高质量、个性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因此,老龄化社会催生的“银发经济”不仅有助于解决现实的民生问题,还有可能成为调结构促增长的新亮点,其巨大的消费潜力不可低估。
5.继续降低进口减税将有助于抑制国内购买力的外溢。
在2015年大幅度降低消费品进口关税的基础上,从2016年1月1日起,中国对进出口关税进行了部分调整,并适度扩大降税范围,以暂定税率方式降低进口关税税率相对较高、进口需求弹性较大的箱包、服装、围巾、毯子、真空保温杯、太阳镜等商品的进口关税。这一政策扩大了国内市场消费品种,将有效促进居民消费升级,引导消费回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将部分居民的境外消费转移到境内。
6.消费环境的进一步净化,将促进居民放心消费。
当前,消费市场仍然存在市场竞争秩序不规范、消费环境不完善等亟待解决的问题。2016年,随着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推进,我国市场竞争秩序将持续规范,消费环境将进一步优化,为激发市场活力,实现潜在需求提供保障,将使居民敢于消费、乐于消费、安于消费。
从总体发展趋势看,我国人均GDP已突破7000美元,进入消费加速升级期,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已基本实现“从无到有”的转变,正在经历从以往的大规模、同质化、普及型的消费,向多样化、差异化、高品质的消费转型,进入“从量到质”、“从有到好”、“求新求特”的新阶段,多样化、多元化、多层次的全新消费格局正在加快形成。可以预见,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稳增长、保障就业等相关政策的落实,在未来较长时期内,居民消费能力将会持续稳定提高,消费将会充分发挥对经济增长“稳定器”的作用,持续成为最重要的发展引擎。(赵萍 作者为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研究员 全文有所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