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号 | 平政〔2017〕9号 | 索引号 | 005452065/2017-00002 | 关键词 | |
主题分类 | 政府文件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新城区、高新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补齐资源环境短板,加快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市政府决定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现就全面推进创建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的重要意义
建设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补齐资源环境短板、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的重要抓手。平顶山市是一个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是当前的主要任务。近年来,为加快农业转型发展,我市以生态文明观为引领,确立了“以畜牧业为龙头,发展农牧结合、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新思路和“循环农业+品牌农业+协同农业”发展新战略,坚持用循环农业盘活存量,用品牌农业调优存量,用协同农业扩大增量,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农业投资逆势增长59.6%的新记录,形成了平顶山市农业发展的新特色、新亮点,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但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期利益,掠夺性开发农业资源,使农业增长的潜力逼近极限,资源环境压力已成为我市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如果资源环境瓶颈约束长期得不到有效缓解,农业生态状况长期得不到有效改善,农业产业就难于转型升级,农业现代化就难于实施,美丽乡村就难于建设,农民增收就难于实现。建设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是推进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全面小康的新生动能;是我市建设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的内在要求;是我市建设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验区的再提升、再深化。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统一思想,创新机制,强化措施,全力推进创建工作。
二、总体思路
以生态文明观为引领,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修复农业生态、消除发展隐患、提升农业安全、改善人居环境为核心,以无公害、无污染、无隐患为标志,以农业投入品的科学使用为基础,以农业农村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为切入点,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种养结合循环发展、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农林牧渔协调发展、三产融合协同发展、建管结合安全发展为主线,按照“全绿色理念、全区域规划、全创新驱动、全产业开发、全循环发展、全社会参与”的主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集中投入、重点建设,努力推动农业产业、资源环境、农村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到2020年,将平顶山市打造成全国一流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三、建设目标
到2020年,平顶山市农业产业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逐步匹配,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取得积极进展,农业资源保护水平与利用效率逐步提高,重要农业资源台账制度基本建立,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生态系统稳定提升,农村环境明显改善,乡村更加美丽和谐。届时,我市高标准农田面积比重提高到65%,耕地保有率达到100%,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1.6%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化肥用量减少到220千克/公顷以下,农药用量减少到2.5千克/公顷以下,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畜禽规模养殖化比重达到65%以上,畜禽养殖场(小区)粪便综合利用率为100%,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为100%,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5%以上,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9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三品”认证农产品产量比重达到60%以上,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不低于7.18%,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为100%,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以上。
四、重点工作
(一)全面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验区建设
规划建设南北2个市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验区,涵盖全市85%的乡镇。建成24个县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验区,依据每个试验区实际,新建或改扩建集约化、标准化、现代化生猪养殖、肉牛养殖、奶牛养殖基地,发展生态原粮、绿色蔬菜、水果、苗木花卉、优质烟叶,建设宝丰县、叶县、鲁山县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有机肥厂、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厂。通过实施25个重点项目,到2020年,建成30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8.5万头肉牛基地、6万头奶牛基地,配套建设100万亩生态农田基地、30个生态粮田基地、13条有机肥生产线、2座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厂。2017年,重点启动实施正大集团100万头猪、100万只蛋鸡、100家正大优鲜店项目以及500条“百亩田、千头猪”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发展模式生产线。
(二)农业农村环境治理工程
1.畜禽粪便综合治理。原有养殖企业水冲粪工艺、水泡粪工艺向机械干清粪工艺改造,做到污水排放有专管、贮水池有防渗建设、堆粪场建设要防渗防漏(建防雨棚)防溢流。通过实施6个重点项目,到2020年,使有机肥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建成100万方粪便处理工程。2017年,实现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粪便治理改造及设施90%符合环保要求。
2.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程。万头以上生猪养殖场以自建病死生猪无害化处理厂为主,万头以下生猪养殖场及其他畜种养殖场以分散收集、集中无害化处理为主。到2020年,在全市建成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收集站点46个,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实现南部试验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厂升级改造、北部试验区30万头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厂建成运行。2017年,启动实施46个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收集站点建设工作。
3.秸秆“三化”综合利用。按照“多元利用,饲用优先”的原则,根据全市秸秆资源分布情况,合理制定秸秆“三化”利用目标,统筹综合利用项目和产业布局。重点推广玉米秸秆青贮饲料化利用技术,开展秸秆还田技术研究和以秸秆为基料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重点实施秸秆“三化”技术示范点建设,到2020年,建设12个秸秆青贮饲料化示范点,12个秸秆堆沤、发酵肥料化利用示范点,5—10个大型秸秆青贮基地。
4.农膜和农药包装物回收利用。坚持“市场主体回收、专业机构处置、公共财政扶持”的原则,建立“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三级回收废旧农膜和农药包装物利用体系。到2020年,在每个村建设1个废旧农膜和农药包装物收集点,每个乡镇建设1个废旧农膜和农药包装物收集站,每个县(市、区)分别建设1个废旧农膜处理站和1个农药包装物处理站,初步建成废旧农膜和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理体系。2017年,启动实施一批废旧农膜和农药包装物收集点。
5.化肥农药氮磷控源治理。按照科学、减量、有效的原则,采取先进技术和管理措施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提高农民科学用肥用药水平,提高利用效率,减少农田环境污染。通过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行动和推广种子包衣、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等技术,达到化肥农药控源治理、改善农业环境的目标。到2020年,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建设绿色防控示范区20个。2017年,建设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示范区5个。
6.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继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建设美丽宜居和生态文明乡村创建工作。按照“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原则,建设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农村雨水、生活污水和粪便用水实行“三分离”,道路两侧建设“三分离”排放管道,分散收集污水进行集中处理,3000人以上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区建设污水处理系统,建立完善村庄保洁制度,逐步提高广大农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到2020年,完成512个行政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
(三)水土资源保护与生态建设工程
1.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占补平衡制度,严格农用地转用和征用,积极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通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绿色高标准粮田建设、生态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化肥农药减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有机肥替代化肥、深耕深松、作物轮作等措施提升耕地质量。到2020年,建成高标准粮田115万亩、生态农田100万亩。2017年,实施智慧农业试验区示范区项目,新建高标准粮田14万亩,建成生态农田45万亩。
2.水土保持与高效节水。加强水土保持建设,抓好坡耕地综合整治、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建设清洁生态小流域。严防和治理地下水超采,完善农田灌溉工程体系,大力发展农业节水灌溉,积极推广渠道防渗及管道输水等节水技术。到2020年,完成建设鲁山县坡耕地水土综合整治工程,鲁山县、舞钢市、郏县、宝丰县、叶县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农村水利及节水灌溉工程,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叶县燕山水库西岸灌区建设项目,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
3.林业生态建设。重点建设“一区三网三项目” 即:山区荒山绿化,农田林网、河道林网和道路林网,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省级森林公园建设、森林防火综合治理等项目。到2020年,建成20万亩山区荒山绿化、农田林网10万亩、河道和道路林网5万亩、低质低效林改造20万亩、中幼林抚育45万亩。
(四)一、二、三产融合工程
1.调整优化种养结构,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调整种养结构,发展优质专用和绿色生态小麦、优质饲料玉米和优质草畜,发展优质烟叶、优质花生、优质菜果等特色产业。到2020年,建成100万亩优质生态粮基地、65万亩优质饲料粮基地,建设30万头肉牛养殖基地、10万头奶牛养殖基地,发展优质烟叶10万亩,实施蔬菜生产“2带5区1核心”发展规划。2017年,建成符合企业加工标准的优质专用小麦50万亩、生态粮45万亩、饲料粮40万亩,优质菜果60万亩以上、以苜蓿为主的优质牧草5万亩。
2.建设“一园三区”健康食品加工基地,延长产业链条。建设“一园”即平顶山市健康食品产业园,“三区”即食品加工区,奶业、粮食及特色产品加工区,清真食品加工区。初步完成具有战略性的全市食品工业布局,逐步打造在河南省乃至全国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食品产业集群,全力推进10平方公里健康食品产业园建设。到2020年,初步建成3平方公里健康食品产业园区的起步区,入驻企业60至80家,实现食品工业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00亿元、20亿元,实现税收6亿元,就业人数达到1.5万人左右。突出实施生猪、大豆、鸡及蛋品3个全产业链重点开发项目,开发医药中间体、保健功能食品等高科技产品。2017年,启动实施平顶山金晶生物科技生物有限公司大豆全产业链深加工项目、平顶山年屠宰100万头优质生猪及肉制品深加工项目、河南得天福生态科技有限公司500万只鸡养殖及蛋品深加工项目、河南昱祥农牧科技有限公司100万只肉羊屠宰加工项目。
3.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拓展农业多种功能。着力抓好旅游观光农业示范园区创建、知名品牌培育、服务体系建设、乡土文化挖掘、精品线路打造等工作。完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综合接待能力和整体水平,构建环城市游憩带。培育一批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农业观光带、市民农园、民居农庄、民俗观光村和农业公园等农业旅游重点景区。发展养老产业,鼓励在城市郊区建设养老发展基地,积极探索采取房屋置换等方式,在农村发展健康养老业。到2020年,建成50个农业休闲旅游观光点。重点实施南水北调沿线高品质生态林带、平桐公路生态循环农业观光带、平郏路城市休闲农业观光带、鲁山县西部百里温泉休闲农业观光带、叶县农业公园、鲁山县凤凰山庄、鲁山县林丰庄园生态林果观光园、鲁山县蓝莓休闲采摘体验区。2017年,启动实施叶县农业公园、叶县油菜节、舞钢丰瑞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农牧结合项目、河南军昊农业公司农牧结合项目、中国休闲垂钓基地、鲁山县辛集休闲游。
(五)品牌农业创建工程
强化农产品生产标准、质量标准、安全标准,抓好“三品一标”认证,挖掘地方特色,评定区域公用品牌—“鹰城名优”,提升农产品品质、品相、品牌。以平顶山现有优势特色品种为重点,提升其影响力和知名度,做优做强区域公用品牌。到2020年,完成开发利用“张良姜”,创建生态“滍源生猪”、鲁山龙潭峡“云外鸡”、“国润红牛肉”、“牛腿山羊肉”、“状元驴肉”、“金牛足牛肉”、“众口菜粮”、“金牛山石榴”、“林丰庄园雪桃”、“豫尧蓝莓”等品牌。2017年,启动宝丰县申报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叶县、鲁山县、郏县和舞钢市粮食类加工企业申报绿色食品。全市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20个,每个县(市)新增3个、力争达到5个以上,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产量要达到农产品总量的20%。
(六)农业可持续发展支撑体系建设
1.农业科技体系建设。围绕粮食、畜牧、蔬菜、水产等主导产业的关键科技需求,以技术创新和科技服务组织创新为动力,以生物技术、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为重点,加强基层推广体系建设,深入推进科技入户,积极培育和引进适应农业需要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重点推广一批先进适用的良种、良法。按照试验、示范、推广的途径,建设好各类试验示范区,使农业科技真正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核心动力。到2020年,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以上,主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超过95%。
2.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完善质检网络,市、县建立质检中心,乡、村建设监测点,实现质量安全监测全覆盖。修订完善农产品生产、贮藏、加工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大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力度,净化产地生态环境。建设质量安全可追溯平台,确保全程质量控制的可追溯。
3.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建设平顶山市农业信息收集采集体系,加强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融合应用。大力培育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促进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提升农业行政管理数据化水平,大力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开放、加快推动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强化农业政务重要信息系统深化应用,推动农业政务信息化提档升级。推进农业农村信息服务便捷普及,夯实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支撑基础。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定期听取汇报,研究解决创建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创建工作顺利进行。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统筹农业、畜牧、发展改革、科技、财政、国土资源、林业、水利、环保等部门共同推进创建工作,及时研究、协调解决创建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确保按时完成创建目标和任务。
(二)明确责任分工
市政府有关部门要立足职责分工,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任务,完善工作举措,确保完成分解的各项任务。各县(市、区)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领导机构,建立保障机制,负责本辖区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的组织协调、统一规划、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确保各项任务有序推进、落实到位。
(三)强化财政支持
积极调动各级、各有关部门合力推动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的积极性,确保创建工作顺利进展。一是扩大市级财政融资担保基金,设立县级农业可持续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项目规划、工作奖励、招商引资、技术模式推广、重点工程扶持等方面;二是以财政投入为引导,建立平顶山市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项目融资担保平台,利用财政资金的引导效应,鼓励、支持、吸纳社会资本大规模向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流动,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四)加强督查问责
各县(市、区)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平顶山市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目标任务分解方案,坚持条块结合,强化政策配套,协同推进试验示范区创建工作。市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分年度下达创建目标任务,制定考核办法,完善奖惩制度,开展监测评估,加强跟踪问效,对重点项目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对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创建工作任务完成不力,不作为、乱作为并造成重大损失的单位和个人,将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单位或人员的责任。
(五)做好宣传引导。要利用各种媒体,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的重大意义,以及理论、思路、目标、任务、方式、方法、路径、措施等,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调动全市上下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的积极性,为全面推进创建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舆论氛围。
2017年3月1日
附 件
平顶山市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目标任务分解方案
为切实做好平顶山市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创建工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制定如下分解方案:
一、建设目标
(一)到2020年高标准农田面积比重提高到65%。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下同),市国土资源局、市发改委、市农业局
(二)到2020年耕地保有率达到100%。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国土资源局
(三)到2020年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1.6%以上。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农业局
(四)到2020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水利局
(五)到2020年化肥用量减少到220千克/公顷以下。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农业局、市统计局
(六)到2020年农药用量减少到2.5千克/公顷以下。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农业局、市统计局
(七)到2020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农业局
(八)到2020年畜禽规模养殖化比重达到65%以上。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畜牧局
(九)到2020年畜禽养殖场(小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100%。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畜牧局
(十)到2020年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00%。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畜牧局
(十一)到2020年病死畜禽专业无害化处理场集中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畜牧局
(十二)到2020年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5%以上。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农业局、市供销社、市环保局
(十三)到2020年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95%以上。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林业局
(十四)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林业局
(十五)到2020年“三品”认证农产品产量比重达到60%以上。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农业局、市畜牧局
(十六)到2020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不低于7.18%。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农业局、市统计局
(十七)到2020年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100%。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委农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财政局、市爱卫办
(十八)到2020年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以上。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委农办、市住房和城乡
建设管理局、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财政局、市爱卫办
二、主要任务
(一)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验区建设
建设南北2个市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验区,涵盖全市85%的乡镇;建成24个县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验区。
责任部门:各县(市)政府,市农业局、市畜牧局
(二)农业农村环境治理工程
1.畜禽粪便综合治理。2017年,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粪便治理改造及设施90%符合环保要求;2018年,100%符合环保要求。到2020年,有机肥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建成100万方粪便处理工程和100万吨有机肥生产线、2座30万头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厂、46个病死畜禽收集站点。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畜牧局
2.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程。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畜牧局
3.秸秆“三化”综合利用。建立秸秆青贮饲料化示范点、秸秆栽培食用菌示范点和秸秆肥料化技术示范点,重点示范相关新模式、新技术。以乡镇为单元,建设3—5个秸秆收集点,分散收集,集中利用。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农业局、市畜牧局
4.农膜和农药包装物回收利用。到2020年,在每个村建设1个废旧农膜和农药包装物收集点,每个乡镇建设1个废旧农膜和农药包装物收集站,每个县(市、区)分别建设1个废旧农膜处理站和1个农药包装物处理站。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农业局、市供销社、市环保局
5.化肥农药氮磷控源治理。在全市开展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行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积极调整肥料施用结构,改进施肥方式。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加快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更新农药品种,实施精准施药,大规模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农业局
6.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继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建设美丽宜居和生态文明乡村创建工作。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委农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市环保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爱卫办
(三)水土资源保护与生态建设工程
1.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占补平衡制度,严格农用地转用和征用,积极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通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绿色高标准粮田建设、生态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化肥农药减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有机肥替代化肥、深耕深松、作物轮作等措施提升耕地质量。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国土资源局、市农业局
2.水土保持与高效节水。加强水土保持建设,抓好坡耕地综合整治、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建设清洁生态小流域。严防和治理地下水超采,完善农田灌溉工程体系,大力发展农业节水灌溉,积极推广渠道防渗及管道输水等节水技术。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水利局
3.林业生态建设。加强农田防护林网建设和有害生物防控,提高森林覆盖率。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林业局
(四)一、二、三产融合工程
1.调整种养结构,发展优质专用和绿色生态小麦、优质饲料玉米和优质草畜,发展优质烟叶、优质花生、优质菜果等特色产业。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农业局、市畜牧局
2.建设“一园三区”健康食品加工基地,延长产业链条。到2020年,初步建成3平方公里健康食品产业园区的起步区,入驻企业60至80家,实现食品工业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00亿元、20亿元,实现税收6亿元,就业人数达到1.5万人左右。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农业局、市畜牧局
3.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到2020年,建设50个农业休闲旅游观光点。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农业局、市旅游局
(五)品牌农业创建工程
强化农产品生产标准、质量标准、安全标准,抓好“三品一标”认证,评定区域公用品牌——“鹰城名优”,挖掘地方特色,提升农产品品质、品相、品牌。以平顶山市现有优势特色品种为重点,提升其影响力和知名度,做优做强区域公用品牌。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农业局、市畜牧局
(六)农业可持续发展支撑体系建设
1.农业科技体系建设。围绕粮食、畜牧、蔬菜、水产等主导产业的关键科技需求,积极培育和引进适应农业需要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使农业科技真正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核心动力。到2020年,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以上,主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超过95%。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农业局、市科技局、市畜牧局、市农科院
2.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完善质检网络,推进标准化生产,净化产地生态环境,建设质量安全可追溯平台。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农业局、市畜牧局
3.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加强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融合应用,促进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推动农业政务信息化提档升级,推进农业农村信息服务便捷普及,夯实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支撑基础。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农业局、市畜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