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9年森林平顶山生态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号 平政办〔2018〕54号 索引号 005452065/2018-00002 关键词
主题分类 政府办文件 体裁分类 通知 服务对象 全社会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2019年森林平顶山生态建设实施方案》已经2018年11月22日市政府第7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8年11月29日

2019年森林平顶山生态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2018—2027年)的通知》(豫政〔2018〕28号)精神,为切实做好2019年森林平顶山生态建设工作,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林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以林业生态建设为主战场,以维护森林生态安全和林业提质增效为主攻方向,以建设森林平顶山为主要抓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精准脱贫攻坚,不断提升森林质量,加强资源管护,加快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鹰城作出重要贡献。

二、建设目标

2019年计划完成营造林任务37.17万亩(不含国家储备林项目),其中,新造林9.57万亩,森林抚育27.40万亩,花卉苗木0.20万亩,郏县达到省级森林城市标准,建设1个森林特色小镇、5个森林康养基地、47个森林乡村。

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

(一)廊道绿化建设工程。建设任务6.10万亩。根据《河南省林业厅关于印发〈全省生态廊道(沟河路渠)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林造﹝2018﹞186号)有关要求,为加快推进生态廊道建设,省林业厅决定从2019年开始,用3年时间全面完成生态廊道建设任务,建成高质量的生态廊道网络。平顶山市要在前几年工作的基础上,对辖区内所有高速公路、铁路、国道、省道等道路沿线两侧及淮河支流沙河、汝河、澧河、洪河等河流沿线两侧生态廊道进行高标准绿化。高速公路、铁路沿线两侧生态廊道栽植宽度达到100米以上;国道、省道沿线两侧栽植宽度达到50米以上;县乡道路沿线两侧栽植宽度达到30米以上。淮河一级支流沙河、汝河、澧河、洪河沿线两侧栽植宽度达到100米以上;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及灰河、泥河等淮河二级支流沿线两侧栽植宽度达到50米以上。生态廊道栽植树种必须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以高大乔木树种和乡土树种为主,常绿与落叶树种相互搭配,选择生长快、冠幅大、干形好、树形美观、抗逆性强的树种,树种选择以楸树、白蜡、刺槐、杨树、柳树、枫杨、雪松等为主,努力建成集生态防护和景观休闲功能于一体的绿色廊道。

(二)山区生态林建设工程。建设任务2.06万亩。加强困难宜林地造林,对立地条件相对较好的灌木林和低质低效林进行改造。对困难地采用鱼鳞坑整地、人工植苗的方式造林;对偏远地区和人畜较少的地区可采用封山育林的方式造林,增加森林面积。植苗造林要选用良种壮苗,注重培育珍贵树种、乡土树种,营造混交林,提高造林质量。树种选择以侧柏、油松、五角枫、元宝枫、楝树、栾树、核桃、刺槐、黄连木、柿树、楸树、杜仲等为主。

(三)平原防风固沙林建设工程。建设任务0.05万亩。本着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保护优先的原则,选用优良乡土高大乔木树种,在平原沙区营造防风固沙林,提高防风固沙能力。树种选择以楸树、香椿、银杏、白蜡、杨树、槐树、黄连木等为主。

(四)农田防护林建设工程。建设任务0.41万亩。结合高标准良田建设,以乡道、村道和路沟河渠林带作为骨干,优化树种结构,大力发展优良乡土树种,按照“不大于300亩一个网格,一路一沟三行树或一路二沟四行树”标准,实施田水林路综合整治,修补断网,消除空档,打造农田生态屏障,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树种选择以楸树、泡桐、杨树、枫杨、银杏、香椿、栾树等为主。

(五)乡村绿化美化建设工程。建设任务0.13万亩。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四旁绿化、村庄绿化、庭院绿化等身边增绿行动,房前屋后见缝插绿、村中空地绿化、田间地头绿化、沟河路渠绿化、围村林建设等。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和彩叶树种,实现一村一景,建设一大批美丽乡村,启动森林乡村评选活动。树种选择以银杏、白蜡、红枫、桂花、女贞、石楠、樱花、七叶树、五角枫、玉兰等为主。

(六)木本油料林建设工程。建设任务0.25万亩。主要安排在浅山丘陵地区,重点发展以核桃、花椒等木本油料林建设。树种选择以核桃、黄连木、花椒、油桐、文冠果等为主。

(七)特色经济林建设工程。建设任务0.58万亩。主要安排全市辖区内浅山丘陵区及沙河、汝河沿岸,因地制宜扩大优质林果种植面积。加强优质林果生产基地建设,推进产业化经营,重点扶植林果业龙头企业和林业专业合作社,把发展特色林果业作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通过制定相关鼓励扶持政策,逐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兴林富民脱贫共赢的目标。重点发展核桃、梨、桃、甜柿、杜仲、花椒、猕猴桃、李子、石榴等特色林果,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认证,加强质量监督检验,促进林果业健康发展。

(八)森林抚育建设工程。建设任务27.40万亩。对郁闭度过大的中幼林,采取透光伐、疏伐、生长伐等方式进行抚育,调整林分结构;对遭受森林火灾、林木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危害的林分,采用卫生伐等方式进行抚育;对新营造林分采用割灌、修枝、定株、松土除草等措施进行抚育,提高林分质量和林地生产力,维护森林生物多样性。

(九)国家储备林建设工程。按照《平顶山市国家储备林建设总体规划》,在生态廊道、北部山区森林公园、植物园、湿地公园等立地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块建设国家储备林基地。2019年完成新造国家储备林10万亩、抚育10万亩、山区封山育林1.50万亩。树种选择以松柏类、楸树、白蜡、黄连木、栎类、臭椿、五角枫、枫杨、银杏等为主。

(十)花卉苗木建设工程。建设任务0.20万亩,重点安排在舞钢市、宝丰县、郏县、鲁山县和叶县。大力发展林木种苗和花卉苗木产业,逐步培育一批有地方特色、有区域优势、有技术支撑的花卉产业基地。

(十一)森林城市建设工程。积极推进国家森林城市、省级森林城市、森林特色小镇建设,大力提高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升森林景观。在城市行政管辖范围内、形成以森林和树木为主体,林山相依、林水相依、林田相依、林路相依、林城相依、林村相依、城乡一体、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为城市营造绿色安全的生产空间、健康宜居的生活空间、优美完备的生态空间。2019年,郏县要达到省级森林城市标准,全市建设1个森林特色小镇、5个森林康养基地、47个森林乡村。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级政府是林业生态建设的责任主体,要把林业生态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着力解决造林机制、绿化用地、资金等关键问题,切实做到任务到位、责任到位、资金到位、督导到位。要严格实行目标管理,建立严格的考核奖励机制,把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纳入各县(市、区)经济发展责任目标考核。

(二)科学规划,严格管理。要认真做好各项林业重点工程项目的作业设计,对国家、省、市安排的林业重点工程项目要认真搞好作业设计,并严格按照作业设计施工,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林业生态建设任务。

(三)搞好宣传,营造氛围。利用公益广告、新闻媒体、信息平台、公众号、自媒体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植树造林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的重要意义。提倡“植绿、爱绿、护绿、兴绿”的良好风尚,营造人人关心、人人参与林业生态建设和巩固国家森林城市绿色成果的良好氛围。

(四)加大投入,多元融资。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林业投入体系。各级财政要加大资金投入,为完成林业生态建设任务提供经费保障。要进一步完善造林机制,积极探索“政府出地、市场运作、企业投资、农民受益”的造林机制,从源头上解决集体林地“三权分置”问题。加大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力度,积极探索以资代劳、共建、捐建、认养、冠名等形式,努力缓解林业行业资金不足问题,积极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加大营造林建设力度,广泛吸收各类投资主体参与林业生态建设和植绿护绿工作,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

(五)加强管护,确保成效。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林木管护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按照“谁种植、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完善管护措施,落实管护制度,保证造林成活率、保存率。要建立管护组织,配备专职护林员,将管护的责、权、利紧密结合,把管护工作落实到人头、山头、地头,做到管护措施到位、管护人员到位、管护经费到位、管护责任到位。要优先吸纳当地贫困人口加入护林员队伍,为脱贫攻坚增加就业岗位。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社会爱林护绿的自觉性。要加大林业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林木、毁坏林地的违法犯罪行为。

(六)强化督导,严格奖惩。市政府将抽调有关部门人员组成造林绿化督查组,对各县(市、区)造林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每周一通报,半月一排名,连续2次排名靠后的,对有关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进行约谈;连续3次排名靠后的,对有关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进行约谈,对分管领导依规进行问责;对完不成年度造林任务的,对有关(市、区)政府主要领导依规进行问责,对分管领导给予纪律处分。《平顶山日报》、平顶山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要加大对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宣传力度,并进行跟踪报道。各县(市、区)政府也要抽调人员组成督导组,对苗木标准、造林质量、管护措施等进行督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造林成效。

附件:平顶山市2019年营造林计划明细表.doc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