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号 | 索引号 | 005452065/2021-00010 | 关键词 | ||
主题分类 | 政策解读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
受平顶山市委常委会委托,平顶山市委书记周斌就《中共平顶山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起草的有关情况,向全会作说明。
一、建议稿起草背景和过程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央规划建议,将“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统筹考虑,擘画未来发展蓝图,明确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为平顶山谋划“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制定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是指导和推动河南省“十四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十四五”时期是平顶山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制定和实施好平顶山市“十四五”规划建议,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精神的重大任务,是阐明市委战略意图、绘好未来发展蓝图的重大举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平顶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建议起草和规划编制,2019年下半年就要求有关部门启动前期工作,成立市“十四五”规划工作领导小组,聘请国家智囊机构中咨公司进行指导,多次召开常委会会议、理论中心组专题学习会议,跟进学习中央、省委有关重要会议精神,研究讨论重大问题;坚持开门问计、网络问策、集思广益,在市级主流媒体、门户网站开设“我为平顶山市‘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平顶山市领导牵头重大问题研究,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市政协广泛开展协商议政,市直有关部门分领域形成系列课题研究成果,为起草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加强统筹谋划,同步推进规划建议、规划纲要、空间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确保规划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后,平顶山市委对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进行全面部署,对市委建议起草工作进一步提出要求,并成立市委九届十二次全会筹备组,在市委常委会领导下,负责组织建议稿的起草和论证工作。筹备组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在前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反复讨论、认真起草,形成建议征求意见稿。去年12月15日,建议稿印发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包括征求部分老同志意见;去年12月30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基层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重点企业意见。
从征求意见情况看,各方面对建议稿给予充分肯定。大家一致认为,建议稿坚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精神,顺应新发展阶段的特征和要求,符合平顶山转型发展实际,具有前瞻性、战略性、指导性。普遍感到,建议稿通篇贯穿新发展理念,发展思路与时俱进,实践路径清晰明确,任务举措务实创新,描绘的宏伟蓝图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必将激励平顶山市人民坚定信心、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奋力开辟新时代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境界。
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各方面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建议,主要集中在深化科技创新、强化数字赋能、培育主导产业、完善城市功能、优化营商环境、发展县域经济、推进乡村振兴、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筹备组对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全面汇总、逐条分析,能吸收的尽量吸收,对建议稿增写、删减、修改168处,覆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420条。有些比较具体的意见建议,放在编制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中考虑。
建议稿起草期间,平顶山市委书记周斌多次主持讨论修改,并召开6次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去年12月31日,平顶山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对建议稿进行审议,形成了提交这次全会审议的建议稿。
二、建议稿的主要考虑和基本框架
建议稿起草的总体考虑是,以“建设全国转型发展示范市,争当中原更加出彩样板区”战略定位和打造“七地一枢纽”战略支撑统领平顶山未来发展,把握新发展阶段历史方位,坚持新发展理念科学指引,落实新发展格局战略决策,对“十四五”时期平顶山市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
建议稿起草过程中,坚持对标对表,把握了以下原则。一确定“十四五”时期平顶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方向、大思路、大举措,以实际行动、过硬成果践行“两个维护”。二是围绕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在国家和省重大目标、重大战略中找准位置、谋划思路,对“十四五”时期平顶山转型发展的目标方向是什么、前进动力在哪里、战略举措和重点任务有哪些等重要问题,作出明确回答。三是坚持全面规划与突出重点相协调,既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又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强调,提出一系列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的举措。四是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既把“十三五”以来在实践探索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思路举措持续下去,又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拓展延伸新内涵新要求。五是突出方向性、战略性、指导性,建议稿通过后,平顶山市政府还要根据市委建议起草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请市人大会议审议批准后颁布实施。建议稿与将来的规划纲要各有侧重、合理分工,建议突出把方向、定战略、出思路、提要求。
建议稿分为三大板块,共13部分60条。第一板块为总论,包括导语和第一、第二部分,主要阐述平顶山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新发展阶段面临新机遇新挑战、到2035年的远景目标,“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战略定位、战略支撑和主要目标。第二板块为分论,总体上按照新发展理念的内涵来组织,分领域阐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重点任务,安排了10部分,明确了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扩大内需、改革开放、农业农村、新型城镇化、文化建设、绿色发展、民生保障、安全发展等方面的思路和重点工作。第三板块为结尾,包括第13部分和结束语,主要阐述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广泛凝聚开拓奋进合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等内容。
三、需要说明的几个重点问题
建议稿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发展要求和重大举措,现就其中的几个重大问题作简要说明,以便理解。
第一,关于新发展阶段战略定位。“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纵观世界,有的地区因资源而富,但从未见因资源而强。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转型是新时代平顶山发展最鲜明的特征,转型升级的过程本质上就是高质量发展。建议稿深刻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新要求,承接过去,面向未来,确立“建设全国转型发展示范市,争当中原更加出彩样板区”的战略定位,把转型发展的境界、格局、标杆推向新高度。建设全国转型发展示范市,就是要紧紧围绕国家赋予的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农业“两区”建设任务,以产业转型为牵引,全面推动城市转型、生态转型、文化转型、社会转型,努力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闯新路、作示范。争当中原更加出彩样板区,就是要在系统落实“四个着力”“四张牌”“三起来”“三结合”上出成果、出经验、出模式,各项工作在全省有地位、全国有影响,综合实力稳居全省第一方阵。这一战略定位,明晰了城市发展新坐标,按下了高质量转型“快进键”,彰显了新担当新作为。平顶山市上下要紧扣规划新“定位”,干出发展新“地位”。
第二,关于“七地一枢纽”战略支撑。建议稿坚持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找准路径支撑,提出聚力打造“七地一枢纽”:依托中国尼龙城,打造新材料基地;依托国家农业“两区”,打造绿色食品基地;依托山水温泉文化资源,打造文旅康养基地;依托“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打造对外开放高地;依托创新型城市试点,打造创新人才价值实现基地;依托伏牛山区淮河上游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打造“两山”理论实践基地;依托氢能、光能、地热能、储能开发利用,打造新型综合能源基地;依托“公、铁、水、空”立体交通网,打造豫西南综合交通枢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鹰城立梁架柱、筑基垒台。“七地一枢纽”立足优势、锻造长板,融汇集合了“三城三基地”等既有提法,又跳出原来更多是从产业视角寻找支撑的局限,增加了打造对外开放高地、“两山”理论实践基地、豫西南综合交通枢纽等内容,以此更好地体现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打好“四张牌”等重大要求,体现市委、市政府谋划发展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
第三,关于“十四五”和到2035年发展目标。建议稿全面对标中央、省委“十四五”规划建议,以定性表述为主、蕴含定量的方式,提出了“十四五”和到2035年发展目标。到2035年的远景目标是: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重点要努力建成经济强市、科技强市、生态强市、文化强市、开放鹰城、法治鹰城、平安鹰城、幸福鹰城;“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是:奋力实现经济优质度、发展集约度、城乡统筹度、区域开放度、环境友好度、社会文明度、群众幸福度、形象美誉度“八个度”的大幅提升。这样的目标安排,统筹短期和长期,聚焦高质量、现代化,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引领性和可操作性,既鼓舞人心、又落地可行。特别是建议稿从五年的时间维度细化了市委提出的“八个度”具体要求,涵盖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是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也是高质量发展的结果,必须统筹推进、一体落实,一以贯之、一抓到底。在征求意见过程中,有意见提出适当增加定量指标,考虑到市委的建议主要是管大方向的,具体发展目标将在编制平顶山市规划纲要时认真测算、研究提出,力求可测度、能考核、群众有获得感。
第四,关于融入新发展格局。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新发展格局下,平顶山市具有扩大内需的市场腹地、协同开放的区位优势、成链集群的产业基础,有利于平顶山市更好承接产业转移、放大战略集成效应、扩大有效需求、提升发展势能。平顶山市必须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在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育新机、开新局。
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平顶山市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在推动消费扩容提质、扩大精准有效投资、加快构建全链条现代流通体系、促进供给与需求高效适配上下功夫,着力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要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打造嵌入国际循环的开放通道和开放平台,更高水平“引进来”,更大步伐“走出去”,提高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和水平。
第五,关于塑造经济发展新优势。平顶山要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产业是核心支撑,创新是关键动力。建议稿提出构建“一主两优四新多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就是要做大做强尼龙新材料这一核心主导产业,加快发展电气装备和特钢不锈钢两大优势产业,培育壮大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储能四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新型盐化工、现代煤化工、特色轻工、新型建材等多元特色产业。强调各地要选准主导产业,以“紧盯前沿、打造生态、沿链聚合、集群发展”的产业组织理念,深耕主业,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推动产业发展由“多点多极”向“一干多支”转变;坚持深耕“长三角”、对接“珠三角”,围绕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开展精准招商,“移大树、育小树、嫁接老树”,打造一批百亿级、千亿级产业集群,挺起先进制造业脊梁。
塑造平顶山市经济发展新优势,必须依靠创新促进动能转换、质量提升。建议稿坚持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地位,提出优先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人才强市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增1所本科院校、升格1所职业院校,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提出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培育创新主体、激发人才活力等重大措施。作出这些部署,就是为了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要素链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转型发展。
数字经济是未来发展制高点,具有强渗透性和高融合性,能够迅速有效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已成为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变革的核心力量。塑造平顶山市经济发展新优势,必须主动拥抱数字经济时代,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转型升级全面赋能。建议稿提出,在新基建领域加快布局、加快突破,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强智慧城市、数字政府、数字乡村建设,支持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培育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5G应用等新增长点。
第六,关于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平顶山市未来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远景目标提出,具有鲜明的民生导向,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不仅期盼物质富足,而且向往精神富有,关注的领域更广、品质要求更高。因此,建议稿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对事关人民福祉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一老一小”、生态环境保护等进行了重点安排,积极回应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有保障、更加幸福。
安全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各类矛盾和风险易发期,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平顶山必须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加快补齐重点领域的短板弱项,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坚定维护政治安全,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建议稿设置专章对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部署,强调要加强地方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维护经济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鹰城和平安鹰城。
建议稿提出这些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举措,就是为了使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相得益彰,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朝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