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森林商丘生态建设规划 (2018~2027年)的通知

索引号: 11411400005837168X-2021-00020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0-12-18 发布日期: 2021-01-25
发文字号: 商政〔2020〕18号 废止日期:
关键词: 主题分类: 商政
商丘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森林商丘生态建设规划 (2018~2027年)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现将《森林商丘生态建设规划 ( 2018 ~ 2027 年 ) 》印发给你 们,请认真组织实施。《森林商丘生态建设规划 ( 2018 ~ 2027 年 ) 》 中的重点工程规划表、重点项目规划表和建设工程投资估算汇总表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另行印发。

 

 

商丘市人民政府    

2020 年 1 2月18日    

(此件公开发布)

 

森林商丘生态建设规划

(2018~2027年)

前   言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关键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林业工作,特别指出,林业建设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发展林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造林绿化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是新时代林业工作的要求。    

河南省委、省政府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新发展理念,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工作 , 编制发布了《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 2018 ~ 2027 年)》,召开了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建设森林河南动员大会,动员全省上下迅速行动起来,打一场新时代国土绿化的人民战争,五年增绿山川平原,十年建成森林河南,让绿满中原成为出彩河南的靓丽底色。商丘市委、市政府积极 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布置,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快推进商丘市国土绿化和森林商丘建设,加快构建美丽商丘生态体系。 依据《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 2018 ~ 2027 年)》,结合商丘实际,组织编制《森林商丘生态建设规划( 2018 ~ 2027 年)》(以下简称《规划》)。

本《规划》确定了未来十年森林商丘生态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建设目标和总体布局,对商丘市生态廊道绿化、农田防护林建设、森林城市建设、乡村绿化美化、森林与湿地资源保护、国家储备林建设等重点任务和重点工程作出总体部署和统筹安排,并分别对所辖县(市、区)林业建设特色和重点进行了阐述,是推进森林商丘生态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指导全市各地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依据。规划基准年为 2017 年,规划期为 2018 ~ 2027 年,前期为 2018 ~ 2022 年,后期为 2023 ~ 2027 年,展望到 2030 年。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建设背景

 

一、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 “ 五位一体 ” 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 “ 四个全面 ” 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支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生态惠民等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要求,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重要讲话中指出,要自觉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充分利用改革开放 40 年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是新时代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

二、深入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

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国土绿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总体上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植树造林,改善生态,任重而道远,要着力推进国土绿化。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提出了《全国绿化委员会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积极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的意见》(全绿字〔 2018 〕 5 号),随后全国各地掀起了国土绿化行动的浪潮,甘肃省提出了《中共甘肃省委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的实施意见》,青海省下发了《关于印发青海省国土绿化提速三年行动计划( 2018 ~ 2020 年)的通知》,山西省提出了《关于创新机制加快国土绿化步伐的实施意见》,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 2018 ~ 2027 年)》(豫政〔 2018 〕 28 号)。

2018 年 11 月 13 日,河南省委、省政府隆重召开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建设森林河南动员大会。省委书记王国生强调,抓国土绿化就是抓生态文明建设、抓国土绿化就是抓高质量发展、抓国土绿化就是抓民生改善、抓国土绿化就是抓形象提升。王国生书记动员全省上下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着力提速增效,推动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打一场新时代国土绿化的人民战争。

三、推动商丘经济社会发展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的主体、自然生态系统的顶层、国家民族最大的生存资本,是人类生存的根基,关系生存安全、淡水安全、国土安全、物种安全、气候安全和国家外交大局。森林是人类发展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是水库、钱库、粮库,在为社会提供木材和竹材、木本粮油、林化产品等大量产品的同时,还具有调节气候、护农增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良土壤、减少污染、游憩保健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极其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对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林业生态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环境瓶颈制约的根本出路,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目前,在商丘市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发展、基础能力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新形势下,林业拓展绿色发展空间的作用尤为突出。

从商丘市来讲,在生态建设中,林业具有最大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和产业发展潜力,实现乡村振兴林业大有可为。目前以林为美、以生态为引领的文旅休闲、森林康养、生态旅游业,生机勃勃、发展迅猛,通过在黄河故道的民权、虞城、梁园、宁陵举办徒步穿越森林、湿地、花海活动、摄影采风活动和苹果、梨、葡萄等经济林果 “ 采摘节 ” ,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 2017 年,全市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人数 300 万人次,产值达到了 1.2 亿元,带动 10 万农民发展林果业,在促进农民增收、脱贫致富、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绿色是乡村振兴最亮丽的底色,生态经济是乡村振兴、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加速器,加快乡村绿化,发展绿色富民产业,能够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高质量发展,努力把生态资源优势变成生态产业优势,做活生态经济的大文章。

 

第2节     建设的必要性

 

一、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美丽中国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 “ 五位一体 ” 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 “ 四个全面 ” 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把绿色发展作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利长远的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河南省省委、省政府印发了《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 2018 ~ 2027 年)》,制定了明确的森林河南建设目标。

商丘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建设林业生态市的重大战略决策,市政府批准实施了《商丘林业生态市建设规划( 2008 ~ 2012 年 )》《商丘林业生态市建设提升工程规划( 2013 ~ 2017 年 )》和《商丘市 “ 十三五 ”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明确提出 到 2020 年,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持续增强,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 。当前,商丘林业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市委、市政府对林业生态建设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明确提出:围绕 “ 五年增绿城市乡村,十年建成森林商丘 ” 的目标,重点推进 “ 一带一网两环五区多廊道 ” 绿化建设,着力优化生态布局,拓宽生态空间,增加绿化用地,挖掘绿化潜力,提升绿化水平,如期实现森林商丘的建设目标。

二、扩展生态承载力,支撑商丘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商丘市加速了新型工业化进程,城镇化发展迅速。商丘市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土地资源十分珍贵,城市生态容量不足,难以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要求。通过森林商丘生态建设,构建城乡一体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能够扩大商丘市城市生态承载力,为商丘市的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提供生态环境支撑。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陆地上最大的碳储库,具有涵养水源、固碳释氧、净化空气、消减噪音、吸附粉尘等多种生态功能。据测算,一亩树林,每天能吸收 67 千克二氧化碳,释放 49 千克氧气,足够 65 个人呼吸之用,是天然 “ 氧吧 ” ;森林每生产 1 吨干物质,可吸收(固定) 1.63 吨二氧化碳,释放 1.19 吨氧气;一个装机容量 20 万千瓦的燃煤发电厂一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可以被 48 万亩人工林吸收。因此,加快推进城乡绿化,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良、功能健全的城乡森林生态体系,是扩大环境容量、拓展绿色生态空间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三、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 “ 三农 ” 工作的总抓手。绿色是乡村振兴的底色,乡村是林业的主战场。加强乡村绿色发展和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推进乡村生态富民对乡村振兴至关重要,同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为林业改革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新时期林业生态建设必须按照党中央提出的 “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 总要求,牢固树立和践行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的理念,加快乡村绿化美化建设,加强乡村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弘扬乡村生态文化,推进生态扶贫,全面发挥林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为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林业力量。商丘市自实施林业生态市战略,建设森林城市、园林城市以来,大力开展村镇绿化和新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此外,通过移民搬迁、土地整理等方式新增了很多新农村社区。通过建设围村林、游园绿地等方式,大大改善了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丰富了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

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需求的需要

绿色发展迫切要求林业承担起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夯实生态根基的重大使命,加大力度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保障生态安全,增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通过 “ 治水 ”“ 治气 ”“ 治废 ” 等一系列举措,森林生态功能稳定提升,水体环境质量显著好转,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乡垃圾治理成效可嘉。老百姓越来越多地享受到生态文明建设所带来的 “ 绿色福利 ” 。近两年来,商丘市全面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了显著 成效。但是,当前的生态环境状况距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和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很大的差距,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加不明显, PM10 、 PM2.5 浓度成阶段性升高,污染防治工作形势严峻。这些问题与森林面积小、森林植被不足、森林覆盖率低等因素有直接关系。据测算,一亩树林 , 一年可吸收灰尘 22 吨至 60 吨 , 是天然的 “ 吸尘器 ” 。增加森林植被是解决环境污染、提高空气质量、改善生态环境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因此,要从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商丘的现实需要出发,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加快建设森林商丘,把能栽树的地方都栽起来、能造林的地方都造起来、能绿化的地方都绿起来,让林业充分发挥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营造宜居环境的重要作用,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文明新商丘。

五、建设生态屏障,保障粮食安全的需要

商丘市属于黄淮平原地区典型的农业大市,是豫东重要

的平原生态涵养区。特殊的平原农业区位造就了道路、水系、农田相连相通的生态网络布局和城区人口密集、绿量较少的状况,基本形成了 “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 的互为一体的绿化格局和模式。通过森林商丘生态建设,特别是绿地、农田林网、道路、水系树种多样化、乔灌草结合的林带和片林建设,能够构建相对稳定的生态屏障,在保障商丘国土生态安全的同时,保证农业的稳产和高产。

粮稳天下安。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他明确指出, “ 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 ” , “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对全国影响举足轻重 ” 。商丘市地处黄河故道区,土壤多为沙质,为了保障平原农业的正常生产,大面积营造农田防护林,有效保障了农业的稳产、增产。截至 2017 年,全市农田总面积 809.18 万亩,其中沙化耕地 71.69 万亩,宜建农田防护林面积 797.63 万亩,已建农田防护林面积 68.41 万亩,农田林网绿化控制率达 90% 。通过一系列农田防护林工程建设形成稳定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围绕 “ 百千万 ” 农田建设,依托沟河路渠,坚持点、片、带结合,营造高大乔木为主的农田防护林,推进农村 “ 四旁植树 ” 、沟河路渠绿化,构建 “ 沟相连、路相通,田成方、林成网 ” 的农田防护林网络,为粮食稳产、粮食安全构建生态屏障。真正实现林业大发展,农业大丰收。

六、加速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

良好生态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升人民幸福感的基础和保障,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生态环境保护是利国利民利子孙后代的长远大计,广大人民群众由过去 “ 求生存 ” 到现在 “ 求生态 ” ,由过去 “ 要硬化 ” 到现在 “ 要绿化 ” 。这就迫切要求林业建设把保护生态、提供优质生态产品、增加生态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着力树立生态观念,完善生态制度,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努力建设美丽商丘。商丘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在沙区和故道地区,这些地区多数属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也是重点生态功能区,林业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无可替代的作用。实施生态保护脱贫和林业产业扶贫对促进农民增收、拓宽就业渠道、实现精准扶贫具有重要意义,是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

 

第二章   基础条件分析

  第一节   自然地理概况

 

一、地理位置

商丘市地处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是河南省东大门,地理坐标介于北纬 33 ° 43 ′~ 34 ° 52 ′,东经 114 ° 49 ′~ 116 ° 39 ′之间。东望安徽淮北、江苏徐州,西接河南开封,南襟河南周口、安徽亳州,北临山东菏泽、济宁。东西横距 168 公里,南北纵距 128 公里,面积 10704 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 6.4 %, 是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和中国东西部地区的衔接处,区位优势明显。

二、地形地势

商丘除永城市境内有小面积孤山残丘外均为平原,地势平 坦,由西北向东南微倾,海拔高度为 30 ~ 70 米,坡降为 1 / 5000 ~ 1 / 7000 。全市总面积 10704 平方公里,其中:市域平原面积 10623 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 99.24% ;山丘面积 81 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 0.76% 。地貌按其成因和形态类型的特征,分为黄河冲积平原、淮河冲积平原、剥蚀残丘三大类型区,主要为黄河冲积平原区。

三、气候、水文

商丘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 14.3 ℃,年平均相对湿度 71% ,年均降水量 747 毫米,全年日照时数合计平均 2142. 7 小时,无霜期约 211 天。主要特点是春季温暖风多,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凉爽日照长,冬季寒冷少雨雪。

全市属淮河流域,分属洪泽湖、涡河、南四湖三大水系。境内流域面积在 1000 平方公里以上的骨干河流有涡河、惠济河、沱河、黄河故道、浍河、大沙河、王引河等。河流大多呈西北东南流向,大致平行相间分布,多属季节性雨源型,汛期遇大雨、暴雨,河水猛涨,洪峰显著,水位、流量变化很大。全市多年平均天然水资源总量 22.84 亿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公里 21.34 万立方米,亩均水资源 240 立方米,人均水资源 303.6 立方米。

四、土壤

全市有 6 个土类、 10 个亚类、 20 个土属、 53 个土种。分布面积较大,与林业发展关系密切的土壤有褐土、黄褐土、潮土、风沙土等。土壤分布具有明显区域性、地带性的特点,风沙区土壤以风沙土为主,一般平原区土壤以潮土为主。

  第二节   社会经济状况

 

一、行政区划

商丘市下辖夏邑县、虞城县、柘城县、宁陵县、睢县、民权县 6 个县,梁园区、睢阳区 2 个区,永城市 1 个省直管县级市和 1 个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全市共有 173 个乡镇, 22 个街道, 216 个社区居委会, 4580 个村委会。

二、社会经济发展

2017 年末,商丘市总人口 921.01 万人,常住人口 729.86 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 304.42 万人。商丘是河南省市区人口超过百万的五座城市之一, 2017 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41.7% 。商丘是河南省第二大少数民族聚居地,除汉族外,还有回族、满族、 苗族、黎族、壮族、彝族、白族、瑶族、朝鲜族等 43 个少数民族。

2017 年建设高标准粮田 60 万亩,全年粮食总产 136.2 亿斤。 2017 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 2220 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6530 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7490 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450 元。

三、交通

商丘地处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是国家交通部确定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是国家商务部确定的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也是全国 “ 八纵八横 ” 高铁网络的重要节点城市,是中原地区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桥头堡。国务院 “ 十三五 ” 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将商丘列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京九与陇海铁路、 310 与 105 国道、连霍与济广高速在商丘交会,构成了黄金 “ 十字架 ” 交通网络。郑徐高铁与商合杭高铁在此交汇,随着京雄商高铁、商丘机场、沱浍河航运加快建设,商丘将建成集公路、铁路、航空、水运于一体的综合性立体式交通网络,将成为河南省第二大高铁枢纽。

 

第3节     生态环境现状

 

商丘是全国平原绿化的先进地区,通过近年来大搞植树造林,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但随着城市的扩张、工业规模的扩大,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生态环境仍然十分脆弱。一些地方存在自然灾害频繁、土壤质量下降等生态环境问题,难以满足商丘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生态环境的需求。

一、自然灾害

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商丘市是干旱、雨涝、干热风、大风等自然灾害发生较为频繁的地区之一,各种自然灾害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干旱:干旱以春旱和初夏旱较多,平均每年一遇,伏旱和秋旱次之,为 2 ~ 3 年一遇。干旱的区域是西~西北干旱发生多,东~东南部发生少。

雨涝:以夏涝最多,平均 2 ~ 3 年一遇;其次是春涝和秋涝,均 7 ~ 8 年一遇;初夏涝最少,平均 16 ~ 17 年一遇。全区东~东南部雨涝多,面积大;西~西北雨涝少,面积较小。

干热风:全区干热风出现日期一般在 5 月上旬至 6 月上旬,以 5 月下旬和 6 月上旬最多,占历年干热风日数的 60 ~ 80 %,年干热风日数平均为 4.5 ~ 6.4 天。干热风平均机率为每年 1.1 ~ 2.0 次,轻型干热风每年都有发生;重型的平均 2 ~ 4 年出现一次。商丘市是河南干热风高发地区之一,是农业生产特别是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威胁,开展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是防控干热风的有效措施。

大风:全区大风以春季最多,占全年大风日数的 42.6 %左右。其次是夏季和冬季。秋季最少,占 11.9 %左右。

二、环境概况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丘市的环境压力也将日益上升。商丘市目前的大气污染已较为严重,能源结构仍以煤炭为主,颗粒物、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对大气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地表水环境质量也令人担忧,多数地区地下水供水水源地处于满负荷或超采状态,包河等河流无自然径流,基本没有生态自净能力;商丘市未来的发展必将面临巨大的环境压力。

 

第4节     林业建设现状

 

一、林业资源持续增长,农业保障作用显著增 强

据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院调查, 2016 年全市林业用地面积 335.2 万亩,有林地面积 268.98 万亩,疏林地面积 3.29 万亩,灌木林地面积 1.27 万亩,未成林造林地 17.47 万亩,无林地面积 41.51 万亩,森林覆盖率 16.75% 。全市活立木蓄积量 1020.41 万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量 762.36 万立方米。全市湿地面积 37.3 万亩,其中天然湿地 22.13 万亩,人工湿地 12.87 万亩。森林覆盖率处在全省及至全国同类型平原地区之首。 2016 年 9 月 19 日,商丘被国家林业局授予 “ 国家森林城市 ” 的荣誉称号,是当时全国平原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先进市,商丘市还先后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林子和粮食就是商丘的命根子,增林添绿、保障粮食安全是商丘最大的民生和重要的政治任务。林茂才能粮丰,农田林网的防护作用能使农作物平均增产 10% 以上。商丘市常年粮食产量稳定在 120 亿斤以上,被誉为 “ 豫东粮仓 ” ,这里面林业的保障作用功不可没。

二、林业产业快速发展

大力实施速生丰产林、名优经济林、苗木花卉、木材深加工、生态旅游基地建设,建成了宁陵金顶谢花酥梨、宁陵白蜡、民权葡萄、虞城杂果等十大名优经济林基地,形成了特色经济林产业。目前,全市涌现出一批规模以上木材加工企业和林果贮运、木材加工专业村、大户经营联合体 ,   木材加工企业规模以上的达到 50 多家,人造板加工企业达 30 多家 ; 全市已发展木材加工专业村 20 多个,专业户数 1000 多户。人造板生产能力突破 130 万立方米,已成为全省最大板材加工基地,人造板产量和出口量均居全省第一。 同时商丘大力开发生态旅游资源, 以林为美、以生态为引领的文旅休闲、森林康养、生态旅游业,生机勃勃、发展迅猛,通过在黄河故道的民权、虞城、梁园、宁陵举办徒步穿越森林、湿地、花海活动、摄影采风活动和苹果、梨、葡萄等经济林果 “ 采摘节 ” ,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 据河南省林业统计资料( 2017 )显示 , 2017 年全市共生产各类经济林产品 115.71万吨 ,其中:水果 113.3万 吨,干果 0.0 4 万 吨,林产饮料产品(干重) 75 吨,森林食品 2 万 吨,森林药材 0.3万 吨,木本油料 0. 73 万 吨;全市主要木材加工产品产量为锯材 32.57万 立方米、木片木粒加工产品 30.84万 立方米、人造板 246.41万 立方米、胶合板 164.46万 立方米;全市林业年产值 112.48 亿元,较上年增长 7.7% ,其中第一产业 51.91 亿元、第二产业 57.93 亿元、第三产业 2.64 亿元,林 业已成为商丘市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在促进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商丘是全国平原绿化的先进地区,通过近年来大搞植树造林,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据测算,一亩树林 , 一年可吸收灰尘 22 吨至 60 吨 , 是天然的 “ 吸尘器 ” 。增加森林植被是解决环境污染、提高空气质量、改善生态环境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积极组织实施退耕还林、防沙治沙、平原绿化、通道绿化、淮防林、日元贷款河南造林项目工程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工程造林已成为全市人工造林的主体,新建完善农田林网,全市已整体达到平原绿化高级标准,农田林网间作控制率达到 90 %以上,在河南省率先实现了高级平原绿化,沟河路渠绿化率达到 90 %以上。上世纪八十年代,商丘就开始大力植树造林,营造农桐间作、农条间作、农田林网, 1986 年在全国率先实现平原绿化,被授予 “ 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 ” 。三十年来,商丘一张绿色蓝图绘到底, 2012 年在全省率先建成了林业生态市,并先后把 “ 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市 ” 、 “ 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 、 “ 国家园林城市 ” 、 “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 、 “ 国家森林城市 ” 等诸多绿色名片收入囊中。商丘市通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坚持采取广泛植绿、拆墙透绿、破硬添绿、见缝插绿和立体挂绿等形式,大幅度拓展绿化空间,增加城市绿量,促使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市形象有了较大提高。全市自实施林业生态市战略,建设森林城市、园林城市以来,大力开展村镇绿化和新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此外,通过移民搬迁、土地整理等方式新增了很多新农村社区;通过建设围村林、游园绿地等方式,大大改善了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丰富了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 ,   通过生态建设,城乡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高,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商丘市通过实施湿地恢复、建立湿地公园等一批湿地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商丘市湿地资源优势,全面提升湿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重点打造河道、沟渠沿岸生态湿地景观带,对湖泊湿地进行生态恢复改造,重现其水面效果,推动商丘市森林生态建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四、 有力支持社会发展,社会效益更加凸显

一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全市各地将生态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群众增收相结合,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培植了地方财源,增加了农民收入。全市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建设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 2017 年底全市共有国家级示范社 3 家,省级示范社 16 家,市级示范社 10 家。二是增加农村就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扩大了林产品供给,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拉长了林业产业链条,增加了就业容量, 2017 年底,全市成立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 427 家),入社农民达 5 万余户,年创利润 3 亿多元,带动全市 20 万农民就业。例如,宁陵县石桥镇酥梨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 2000 多户,发展酥梨 0.8万 余亩,年销售额达到上亿元。夏邑县太平乡永震园林农民种植合作社种植彩叶、造型苗木规模达到上万亩,安置大学生 50 多名,入社农户 500 多户,带动了大量农民就业,维护了社会稳定。

 

第5节     森林商丘建设面临的挑战与潜力

 

一、 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

商丘市是一个少林地市,森林资源总体不占优势。全市林业用地面积 335.2 万亩,森林覆盖率 16.75% 。全市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发展空间有限,难以满足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质量增长的需求。 随着林业生态建设不断推进,全市大部分立地条件较好的宜林地已基本完成造林绿化,剩下的可谓难啃的 “ 硬骨头 ” 。  

商丘除永城市境内有小面积孤山残丘外均为平原,作为 “ 豫东粮仓 ” 的商丘,为保障粮食的安全生产,重点是抓平原沙荒营造林、生态廊道建设、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乡村绿化美化工程等工作。建设高效的农田防护林体系,以保障农业生产能力,同时大力发展原料林。生态廊道中的景区道路、高速公路出入口等重要地段,实行乔灌花草相结合,扩大常绿树种比例,提高绿化美化标准和景观效果。

2、 树种单一、森林质量不高

普遍存在树种组成单一、群落结构简单、龄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以杨树为主的用材林占比过大,超过全市林木的80%,被老百姓戏称为 “ 杨家将 ” ;生态林、公益林、水源涵养林占比较小,不足20%;阔叶林多、针叶林少,落叶树多、常绿树少,小树多、大树少,中、幼龄林占80%以上,大径材林木不足20%;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仅为每亩3.5立方米,远低于全国水平。

三、特色优势发挥不够突出 ,农田防护林滑坡

商丘市地势平坦,属于黄淮海冲积平原,是豫鲁苏皖区域性中心城市,国家综合性交通枢纽,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商丘市的平原绿化、农田防护林体系、明清黄河故道、丰富的湿地资源、宁陵酥梨、白蜡条、虞城的小杂果、木材加工产业等都是商丘林业的特色和优势。但这些优势和特色发挥的不够,远没有做大做强。特别是商丘市的黄河故道属于明清黄河故道,拥有开阔的滨水空间。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湿地公园、万顷梨园、万顷杂果园、申甘林带等丰富、优质的生态资源,有着独一无二的资源特质。但是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沿线整治开发利用比较分散,没有形成合力,缺乏统一的规划指导,没有形成特色优势;二是沿线经济实力相对薄弱,整治开发利用缺乏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因此,下一现阶段要加大保护和建设力度,突出特色、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相结合,达到保护湿地资源、弘扬历史文化的目的。

平 原林业和农田防护林有所滑坡。平原林业和农田防护林是商丘林业最大的优势和特色。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农田防护林体系,使豫东平原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为生态安全和粮食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 最明显的是通过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困扰豫东平原多年、对小麦生产造成极大威胁的 “ 干热风 ” 基本绝迹了,可以说商丘平原林业的发展,取得了极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促进平原农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商丘市农田防护林建设滑坡严重,相当大一部分区域林网缺株断带,网格不全,有不少围村林遭到砍伐破坏,整个平原地区还存在着树种、林种单一,结构失调,林分质量差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整个生态防护体系功能的持续发挥。这些都应该是下一步森林商丘生态建设中急需考虑的问题。

四、林业产品供给能力不强

森林、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产品供给和生态公共服务能力与人民群众期盼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人们对身边增绿、社区休憩、森林康养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森林公园等森林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态体验设施缺乏。经济林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绿色、有机生产体系不健全,优质经济林产品比例偏低。优质木材供应能力严重不足,林业产业总体规模偏小,二三产业所占比重低,集约化程度不高,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少全国知名的品牌产品,林业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足,林业产业市场竞争力不强,生产潜力没有充分发挥。

五、用地矛盾突出 、资源保护压力大

加强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的衔接协调,对划入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用地不得占用,其他用地类型除了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居民生活外应逐步退出。严控新增建设用地,加强城镇周边耕地、林地、湿地等保护。从严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总量,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对耕地的占用,到 2020 年,我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 854.3 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 753.51 万亩,确保粮食安全。

商丘除永城市境内有小面积孤山残丘外均为平原,属于黄淮平原地区典型的农业大市,是豫东重要的平原生态涵养区。特殊的平原农业区位造就了道路、水系、农田相连相通的生态网络布局和城区人口密集、绿量较少的状况, 基本形成了 “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 的互为一体的绿化格局和模式, 缺乏有一定面积的块状森林。随着商丘市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林地、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任务和难度越来越大。 不合理的开垦,导致森林、湿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碎片化。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活动侵占、破坏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现象时有发生。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等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生态安全,严守林业生态红线,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底线的压力日益加大。 近年来,各类建设项目向林地转移趋势明显,占用征收林地需求增加,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争地矛盾明显。平原地区人多地少,造林保存和管护难度大。

六、林业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

林业发展,政策先行。近些年来,商丘市在林业政策、林权制度改革等方面虽然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远远不能满足林业发展的需要,长期存在的 “ 地从哪里来,钱从哪里出,林子怎么管 ” 一系列政策性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继续探索切实可行的林业新政策新机制,破解一些体制、政策、机制性难题,为林业发展提供动力、活力。

 

第三章   规划总则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 “ 五位一体 ” 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 “ 四个全面 ” 战略布局,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建设森林河南的决策部署,按照 “ 三增四转五统筹 ” 的总体要求,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态需求为总目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国土生态安全体系,保障粮食安全为主攻方向,以森林城市、森林乡村建设为主要抓手,大力推进森林 “ 六化 ” 建设,加快国土绿化,调整树种结构,提高森林质量,加强资源保护,发展生态产业,增进绿色惠民,加快推进平原林业现代化建设,实现森林商丘,林茂粮丰的目标,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商丘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

 

第二节 总体要求

 

在全面贯彻落实《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 2018 ~ 2027 年) “ 三增四转五统筹 ” 总体要求的基础上,对森林商丘生态建设提出的具体要求是 “ 三优三建三提高 ” 。 三优 即优化国土绿化空间布局,优化树种林种结构,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国土绿化空间布局主要是围绕森林商丘的建设目标和商丘市国土空间规划发展的需要,重点按照 “ 一带一网两环五区多廊道 ” 推进,要着力优化生产空间,生态空间,生活空间,拓宽生态空间,挖掘绿化潜力,优化存量 , 扩大增量,千方百计增加绿化用地,做好 “ 留白增绿 ” ,同时要守好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统筹耕地保护和生态建设,做到林业生态建设和粮食生产安全两不误,两促进。优化树种林种结构主要是从构建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按照生物多样性、生态稳定性原则,科学选择适合商丘栽植的优良树种,大力发展乡土树种、珍贵树种,增加常绿树种、针叶树种比例,科学、合理地更新替换杨柳树雌株和易发生病虫害树种;要优化林种结构,处理好生态林、经济林、防护林关系和发展比例,大力发展优质林果和高效工业资源用材林等优质林果业。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 首先要以林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突出质量和效益,推动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强以优质林果、优质工业资源林培育为主的第一产业,做优以木材精深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做大以森林生态旅游、生态休闲为主的第三产业。 三建 就是建生态屏障,建农田防护网络,建公园体系。建生态屏障,建设黄河故道生态防护林带,建设环城防护林带闭合圈,建设高速、高铁、国省干道和重要河流为主的生态廊道,构建完善的生态屏障,提高生态承载能力,支撑商丘高质量发展;建农田防护网络就是以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为目的,恢复重建农田防护林体 系,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稳定高效的生态防护网络,做到林茂粮丰 ; 建公园体系就是因地制宜,大力推进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郊野公园、乡村公园、植物园等专类园,各类休闲采摘园等,形成完整的公园体系,为群众提供更多的休闲场所和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 三提高 即提高国土绿化速度,提高森林质量和提高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第三节   基本原则   一、坚持生态优先、统筹建设

遵循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国土绿化首要任务。促进林业生产建设向生态建设转型、林木经营向森林经营转型、林业经济向林区经济转型、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型。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树立大生态、大绿化观念,统筹建设和治理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城市五大生态系统,构筑绿色生态安全屏障。要统筹考虑国土空间发展布局,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强化耕地保护,统筹耕地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关系,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严格禁止违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坚决防止耕地 “ 非农化 ” 。要统筹 林业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把国土绿化和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污染防控、四水同治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放大效用。

二、坚持提速增绿、质量效益并重

坚持扩总量、提质量、调结构、增效益的总体要求,全面开花、大幅增绿,实现 “ 应绿尽绿 ” 。同时,又要尊重规律。切实加强造林质量,大幅提升抚育经营成效,积极推动国土绿化由规模速度型向数量质量效益并进型转变,全面提升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

三、坚持改革创新、样板引领

深化林业改革,创新机制模式。注重建立多元投资机制、土地保障机制、完善经营机制、创新森林资源管护机制。采取购买第三方服务,引进专业的社会主体参与森林经营管护,实现生态建设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选择重要区域、重大项目,打造重点行动样板,树立典型,起到引领示范带动的作用,促进国土绿化提速度、达标准、强质量、增效益。

四、坚持 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区施策

按照 “ 一带一网两环五区多廊道 ” 的不同功能要求,结合各区域自然地理特点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突出区域特色,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湿则湿。依托重点工程,选择重点区域、重点项目,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森林商丘建设。

五、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市场推动

坚持和加强各级人民政府、各级绿化委员会对国土绿化工作的领导,加大政府投入。发挥行业部门优势,加强发改、财政、国土、水利等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坚持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调动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的积极性,引导社会各方广泛参与。利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逐步实现依靠市场带动国土绿化。

 

第四节   规划范围和期限   一、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包括永城市、夏邑县、虞城县、梁园区、睢阳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柘城县、宁陵县、睢县、民权县,共 10 个县(市、区),总面积 10704 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为 2018 ~ 2027 年。分 2 个阶段实施,近期为 2018 ~ 2022 年,远期为 2023 ~ 2027 年。


第五节 规划依据   一、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2009 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 2000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015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2015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通知》( 2015 )

《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积极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的意见》( 2018 )

《关于建设美丽河南的意见》( 2014 )

《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河南的实施意见》( 2016 )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河南省铁路沿线绿化设计导则的通知》( 2019 )

《商丘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8 )

《商丘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意见》

《商丘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办法》

二、规划区划

《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 2010 ~ 2020 年)》

《全国平原绿化三期工程规划( 2011 ~ 2020 年)》

《中原经济区规划( 2012 ~ 2020 年)》

《河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2014 年)

《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 2008 ~ 2012 年)》

《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提升工程规划( 2013 ~ 2017 年)》

《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 2018 ~ 2027 年)》

《商丘林业产业 2020 年发展规划》

《商丘林业生态市建设提升工程规划( 2013 ~ 2017 年)》

《商丘市 “ 十三五 ”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商丘市综合交通运输 “ 十三五 ” 发展规划》

《商丘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5 - 2030 )》

《商丘市城市园林绿化 “ 十三五 ” 规划》

《商丘市水利发展 “ 十三五 ” 规划》

《商丘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10 ~ 2020 年)》

《商丘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商丘市城乡总体规划( 2015 ~ 2035 年)》

《商丘市 “ 十三五 ” 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河南省商丘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三、技术规程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GB/T 18337.3 ~ 2001 )

《造林技术规程》( GB/T 15776 ~ 2016 )

《森林抚育规程》( GB/T 15781 ~ 2015 )

《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 GB/T 15163 ~ 2018 )

《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规范》( GB/T 50817 ~ 2013 )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 TD/T 1033 ~ 2012 )

《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 LY/T 1690 ~ 2017 )

《农田防护林营造技术规程》( DB41/T 766 ~ 2012 )

《农田防护林建设技术规程》( DB33/T840 ~ 2011 )

  第六节   上位规划分析   一、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 2018 ~ 2027 年)

生态涵养区: 按照《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 2018 ~ 2027 年)》的要求,商丘作为我省平原生态涵养区,应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提高生态服务功能,增强林产品供给能力。与河南省高标准粮田工程建设相结合,加强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积极稳妥地推进农田防护林完善和提升,构建平原生态绿网。加强沙化土地治理和退化林修复。加强四旁绿化、村镇绿化、庭院绿化和森林城市、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发展优质林果、林下经济、花卉苗木基地等。

黄河故道生态保育带: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黄河流域仍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商丘是黄河故道生态保育带,加强沿线湿地保护修复和生态防护林建设,大力开展防沙治沙,建设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加强运河遗产周边景观林带建设,建设森林旅游休闲康养产业廊道。推动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一体化发展。同时,还要抢抓国家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遇,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加大对黄河明清故道生态走廊建设的支持力度,县区联动谋划有关项目,争取更多更好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 “ 大盘子 ” ,将黄河故道建设成为绿色生态走廊、历史文化走廊、旅游观光走廊,全力打造明清黄河故道生态走廊。

分配的任务: 2018 ~ 2027年商丘市大规模国土绿化工程合计37. 6 万亩,其中新造24. 2 万亩、更新13.4万亩;平原防风固沙林19.35万亩,农田防护林5.9万亩,廊道绿化12.35万亩。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合计4.2万亩,其中新造2.6万亩、更新1.6万亩。优质林果工程合计9.75万亩,其中新造9.15万亩、更新0.6万亩。森林质量提升(森林抚育和退化林修复)工程中森林抚育小计90万亩,其中中幼林抚育75.8万亩、新造林抚育14.2万亩,退化林修复0.5万亩。森林资源保护(公益林地管护和古树名木保护)工程中国家级公益林地(补偿)管护面积2万亩;公益林管护设施建设包括新建公益林管护围栏5.9千米、新建公益林管护宣传标牌4块、新建公益林界桩169块;古树名木保护579株。林业产业融合发展(种苗、花卉和林下经济)工程中种苗(育苗)面积15万亩,新发展花卉8.17万亩,林下经济产业中林 下种植面积150.6 8 万亩、林 下养殖10.8万亩(规模680万只)。

二、商丘市城乡总体规划( 2015 ~ 2035 年 )

《商丘市城乡总体规划( 2015 ~ 2035 年 ) 》划分出全市 5 类生态功能区:黄河故道生态功能区、河湖水系生态功能区、沙化控制生态功能区、矿产保护生态功能区和平原农业生态功能区。

加强对水、大气、土壤等污染的防治。加强对环境事件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件风险防范体系,制定相应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环境保护目标: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执行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达到 90% 以上。地表水力争全部达到Ⅲ类标准。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 100% ,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 100% 。各类噪声功能区昼、夜间声级达到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的规定。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 95% ,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 100%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100% 。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持续增强,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三、 河南省商丘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河南省商丘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商丘要实施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工程,统筹观光功能和生态功能,构建商丘城区和县城相结合、产业圈层分布特征明显的都市农业发展格局。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坚持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并重,坚持节约集约,切实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商丘。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1 )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达 70% 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100% ;( 2 )全市环境质量优良天数大幅提高,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15 年降低 45% 左右。( 3 )新造林 50 万亩,森林抚育和改造 20 万亩,林木绿化率达到 31% 。

 

第七节 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森林商丘,林茂粮丰。根据商丘市区域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建设和粮食安全中的基础作用,扩总量、提质量、调结构、增效益,打造绿量适宜、布局均匀、网络完备、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稳定高效的生态系统,构筑完备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实现 “ 森林六化 ” ,林茂粮丰,建成现代平原林业示范区,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平原样板。为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促进乡村振兴,保障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生态支撑。

到 2027 年,全市完成造林 108.1 7 万亩,其中,新造林 77.7 2 万亩、更新 21.44 万亩、改培 9.01 万亩,森林覆盖率增长 3.39 个百分点、达到 20.14% ,森林蓄积量达到 1014.36 万立方米,活立木蓄积量达到 1338.96 万立方米,如期实现森林商丘的建设目标,确保商丘市在全省乃至全国平原林业的领先地位。

二、前期目标( 2018 ~ 2022 年)

“ 五年增绿城镇乡村 ” 。全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系统稳定性显著增强,人居生态质量明显提升,农业防护能力显著提升,初步打造 “ 林木繁茂,生态良好,粮食丰产,环境优美 ” 的生态景象。其主要目标是:

—— 完成造林 71.4 1 万亩,其中新造林面积 53.3 2 万亩、更新 13.47 万亩、改培 4.62 万亩。森林抚育 60. 6 万亩。森林覆盖率增长 2.33 个百分点、达到 19.08% ;森林蓄积量达到 912.16 万立方米,活立木蓄积量达到 1222.19 万立方米;

—— 湿地面积达到 29.28 万亩,湿地保护率稳定在 50% 以上;

—— 林下种养面积达到 79.36 万亩;

—— 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面积 7.19 万亩,治理率达到 99.6% ;

—— 国家森林城市新建 1 个(含县及县级市),省级森林城市新建 5 个;新建森林乡村 118 个;  

—— 发展优质林果 22.6 万亩;

—— 中幼林抚育面积 36.6 1 万亩,其中,新造林抚育面积 2 4万 亩;

—— 平原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 95% ,廊道绿化率达到 95% ;

—— 混交林占比 30% 以上,杨树面积调整到 70% 以下;

—— 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达到 137.5 2 亿元 / 年;

—— 森林植被碳储量达到 592.86 万吨。

三、后期目标( 2023 ~ 2027 年)

“ 十年建成森林商丘 ” :森林质量持续提高,农田生态防护体系进一步完善,生态功能显著提升,湿地功能恢复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增强,达到天蓝、地绿、水净、林茂、粮丰的森林商丘目标。

—— 后五年完成造林 36.7 6 万亩,其中新造林 24. 4 万亩、更新 7.9 7 万亩、改培 4.39 万亩,全市所有宜林地得到绿化;森林覆盖率达到 20.14% ,提高 1.06 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达到 982.6 万立方米;活立木蓄积量达 1314.07 万立方米。

—— 林下种养面积达到 166.8 8 万亩;

—— 湿地面积达到 40.6 万亩,湿地保护率稳定在 50% 以上;

—— 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面积 5.41 万亩,治理率达到并稳定在 100% ;

—— 国家森林城市新建 2 个,省级森林城市新建 2 个;新建森林乡村 388 个;

—— 发展优质林果 14.08 万亩;

—— 中幼林抚育面积 24.82 万亩,其中,新造林抚育面积 15.29 万亩;

—— 平原农田林网控制率稳定在 96% 以上,廊道绿化率稳定在 95% 以上;

—— 混交林占比 32% 以上,杨树面积控制在 65% 以下;

—— 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达到 147.9 3 亿元 / 年;

—— 森林植被碳储量达到 637.74 万吨。

四、展望期目标

到 2030 年,森林覆盖率稳定在 21% 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 1029.33 万立方米,建成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生态状况整体步入良性循环,基本满足区域生态保护、绿色经济发展的需求。

表 3.1 规划目标主要指标表

序号

指标

2017 年

2022 年

2027 年

属性

生态保护

 

 

 

 

1.1

森林覆盖率( % )

16.75

19.08

20.14

约束

1.2

森林蓄积量(百 m 3 )

76236

91216

98260

约束

1.3

活立木蓄积量(百 m 3 )

102041

122219

131407

约束

1.4

湿地面积(万亩)

37.304

39.281

40.6

预期

1.5

湿地保护率( % )

 

50

50

预期

1.6

湿地公园数量(个)

 

8

 

预期

1.6.1

国家级湿地公园数量(个)

 

5

5

预期

1.6.2

省级湿地公园数量(个)

 

3

 

预期

1.7

新增沙化土地林业造林面积(万亩)

 

7.19

5.41

约束

1.8

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率( % )

99

99.6

100

约束

1.9

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 m 3 / 亩)

3.5

4.0

4.2

预期

1.10

平原农田林网控制率( % )

90

95

96

预期

1.11

廊道绿化率( % )

93

95

95

预期

1.12

村庄绿化覆盖率( % )

25

32

35

预期

1.13

混交林占比( % )

25

30

32

预期

1.14

新造林质量

 

 

 

 

1.14.1

混交林比例( % )

 

70

70

预期

1.14.2

乡土树种比例( % )

 

60

60

预期

1.14.3

常绿树种比例( % )

 

30

30

预期

1.14.4

珍贵树种比例( % )

 

5

5

预期

1.14.5

优质苗木比例( % )

 

90

90

预期

惠民富民

 

 

 

 

2.1

林下经济面积(万亩)

 

79.36

147.9 3

预期

2.2

森林生态服务价值(亿元 / 年)

 

137.5 2

163.68

预期

2.3

森林植被碳储量(万吨)

 

592.86

637.74

预期

2.4

县级国家森林城市数量(个)

 

1

2

预期

2.5

省级森林城市数量(个)

 

5

2

预期

2.6

森林特色小镇数量(个)

 

3

 

预期

2.7

森林公园数量(个)

 

4

 

预期

2.7.1

国家级森林公园数量(个)

1

1

1

预期

2.7.2

省级森林公园数量(个)

 

4

 

预期

基础保障

 

 

 

 

3.1

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 )

52.5

55

58

预期

3.2

林木良种使用率( % )

75

78

80

预期

3.3

森林火灾受害控制率( ?? )

<0.9

<0.9

<0.9

预期

3.4

林业有害生物成灾控制率( ?? )

<3.8

<3.8

<3.8

预期

注:( 1 )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活立木蓄积为 2016 年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院评估数据,其中,森林覆盖率按当前公布的商丘市域面积进行了改算。

( 2 )林业自然保护地指林业系统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

( 3 )森林生态服务价值现阶段特指森林生态系统每年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包括涵养水源、保育土壤、积累营养物质、固碳释氧、净化大气环境、森林防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游憩等 8 类生态服务价值。

 

第四章   总体布局

 

在全市主体功能区和国土生态安全战略框架下,根据商丘市城乡总体规划、商丘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 2018 ~ 2027 年)、商丘市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林业生态市建设规划等,综合考虑林业发展条件、发展需求等因素,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要求,优化林业生产力布局,以森林为主体,系统配置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等生态空间,统筹推进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城市五大生态系统建设,着力构建 “ 一带一网两环五区多廊道 ” 的总体布局。

“ 一带 ” 即黄河故道生态林带; “ 一网 ” 即农田防护林网; “ 两环 ” 即商丘中心城区环城林带和县(市、区)环城林带闭合圈; “ 五区 ” 即城区、镇区、景区、库区、产业集聚区绿化; “ 多廊道 ” 即高铁、普铁、高速、国道、省道、县道、重要河流生态廊道建设。

第1节   黄河故道生态林带

 

主要包括民权县、虞城县、梁园区、示范区。建设工程主要包括梁园区、民权县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建设、黄河故道综合治理项目、生态休闲区建设、贾寨镇黄河故道湿地生态保护工程、生态绿色长廊林带、安良寨古镇复建等系列子项目。把湿地公园建设作为黄河故道湿地保护的抓手,恢复湿地植被与地貌景观,打造以梁园区、民权县、虞城县黄河故道湿地公园为主体的商丘市黄河故道湿地公园群。充分发挥连霍高速以北包含宁陵、民权、梁园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贾寨段、虞城县北部在内的黄河故道沿线良好的大湖、湿地、森林、种植园、村镇等资源优势,在融入文化的同时,开发水体观光休闲、乡村休闲、文化旅游、农业休闲、康体养生等旅游产品,打造以黄河故道生态旅游为主线,以生态休闲、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旅游、康体度假为助力的生态旅游发展区。黄河故道湿地是商丘市主要的生态功能区,也是商丘市重要的生态保护屏障,是水资源、鸟类、森林资源保护区,在开发旅游景观时必须以人与自然、文化与生态和谐共处为原则,体现地方特色。本区位于 “ 黄河之旅 — 中华之魂 ” 黄河旅游热线最东部,黄河故道湿地与商丘市历史文化名城、芒砀山汉文化、古城旅游项目相配套,具有丰富的中原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应通过资源互补,加强区域内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同时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实现战略双赢。
‎   按照宜宽则宽,宜窄则窄的原则,改造提升林带标准,建成黄河故道生态屏障。按照《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明清黄河故道生态保育带的建设要求,以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和防风固沙林为重点,对黄河故道林带进行提升 , 通过新建和更新,实行常绿与落叶搭配、乔灌结合,积极发展优良乡土树种,加大乔木混交林比例。在森林商丘十年生态建设期间,将黄河故道及周边区域建设成为集湿地资源保护、生态文化旅游、科普教育宣传于一体的黄河故道生态、文化、产业带,成为森林商丘的绿色名片。

 

第2节 农田防护林网

 

商丘市地处黄河故道区,土壤多为沙质,为了保障平原农业的正常生产,广泛采用林农间作的方式,大面积营造农田防护林。农田防护林在改善平原农区生态环境、防范和减少干热风等自然灾害、保障农作物稳产高产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商丘大地上林网如织、林带纵横,多林种、多树种合理配置的综合农田防护林体系已成为商丘地区的一道绿色长城,既在平原农区建起了 “ 绿色屏障 ” ,又为农民建起了 “ 绿色银行 ” ,取得了显著的生态和社会效益。商丘市农业生产连续多年稳产、高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完善的农田防护林体系。但近些年来,商丘市农田防护林建设出现了滑坡现象,相当一部分区域存在着林网缺株断带,网格不整现象。鉴于农田防护林对商丘林业生态建设和扛稳粮食安全中的重要作用,森林商丘生态建设要把完善农田防护 林网,重构农田生态安全体系作为重中之重。下一步农林防护林建设要立足于保障粮食安全,以提高粮食产能、筑牢生态防护根基、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重点。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标准、规范,要高标准建设农田防护林。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保护优先、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完善和提升农田防护林体系,使现有防护林连起来、厚起来,做到有路必有树、有渠必有林,打造 “ 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 ” 的生态建设格局,切实提高农田生态保护能力,为确保粮食安全筑牢 “ 绿色屏障 ” 。

 

第3节   二环

 

商丘中心城区环城林带和县(市、区)环城林带。

主要 包括商丘中心城区及夏邑县、虞城县、柘城县、宁陵县、睢县、民权县 6 个县,梁园区、睢阳区 2 个区,永城市 1 个省直管县级市和 1 个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商丘中心城区环城林带和各县(市、区)环城林带依据建设标准组织实施:按照多林种、多树种混交,落叶树、常绿树搭配,美化彩化结合的要求,商丘中心城区环城林带以环城高速公路为框架,按照宜宽则宽、宜窄则窄的标准,建设环城林带。

第4节   五区   一、城区

主要 包括商丘中心城区及夏邑县、虞城县、柘城县、宁陵县、睢县、民权县 6 个县,梁园区、睢阳区 2 个区,永城市 1 个省直管县级市和 1 个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商丘市通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坚持采取广泛植绿、拆墙透绿、破硬添绿、见缝插绿和立体挂绿等形式,大幅度拓展绿化空间,增加城市绿量,促使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市形象有了较大提高。重点建设各类城市绿地以及环城防护林、城郊森林等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绿地系统,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加强城镇周边区域绿化,利用城市周边闲置土地、荒山荒坡、污染土地开展植树造林,实施 “ 退工还林 ” ,疏解城市功能腾退的土地优先用于绿化。集中连片建设围城林、湿地和永久性公共绿地,为城市编织 “ 绿色围脖 ” 。

按照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的建设标准和要求,以公园、绿地建设为重点,着力建设城市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城区片林 , 发展屋顶绿化、立体绿化,打造内河水系生态公园和生态长廊,增加蓝绿空间,构建 “ 城在林中,林在城中 ” 生态美景,让广大居民身边增绿、开窗见绿、出门进园。着力推进省级森林城市创建,确保 6 个县和永城市全部建成省级森林城市。

二、镇区

主要 包括 173 个乡镇驻地、 4580 个行政村村盘绿化。按照河南省 “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 ” 工程部署,全面扎实推进商丘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围绕发展民生林业和建设生态家园的总体目标,将农村人居环境 “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 ” 工程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建设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的 “ 四美乡村 ” ,在农村家庭建设整洁美、卫生美、绿化美、文明美、和谐美的 “ 五美庭院 ” ,在乡镇政府所在地和中心村建设 “ 美丽小镇 ” ,提供科学的城镇规划、完善的基础设施、健全的公共服务、丰富的文体活动、便捷的政务服务等。利用商丘的优势,力争创建一批特色豫东名镇。

坚持城乡联动、统筹推进,加大公园绿地建设力度,包括 173 个乡镇驻地、 4580 个行政村村盘绿化。在城镇建设中,建设一定规模的小公园、小游园、文化广场,特别是贫困村的绿化要积极推进,争取所有脱贫摘帽的贫困村都要建成绿色乡村。考察城镇、乡村道路两旁树木和田地树木种植保存情况,制定奖惩措施,实行至上而下整体规划、监管督促,至下而上完善执行、按时上报,共同推进商丘城镇绿化发展。

三、景区

主要 包括芒砀山、商丘古城等旅游景区和重点文物保护区。争取将商丘古城旅游区建设成为国家 AAAAA 级旅游景区、黄河故道生态旅游带建设成为集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带,成为商丘旅游发展的龙头和名牌产品;新创建 1—2 家国家 AAAA 级景区 , 3 家以上 AAA 级旅游区。培育一批具有浓郁豫东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支持扶贫村开发乡村旅游,引导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开发,抓好农家乐、农家餐馆、特色乡村产品经营管理,培育星级乡村旅游经营户。注重挖掘资源的文化内涵,提高旅游区的文化品位,培养旅游区旅游核心竞争力。围绕 “ 吃、住、行、游、购、娱 ” 六要素,完善 “ 九要素 ” ,拉长旅游产业链条。

结合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历史文化游等景点建设,全市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 200 余处,新增文物保护单位绿化面积 55 万平方米, 11 个 A 级以上景区增加 84.8 万平方米景区绿化面积,通过绿化植被、植被造型、主题生态等方式 提升商丘旅游景区和文物保护 单位的看点和形象。

四、库区

主要 包括 5 个国家 级 湿地公园、 7 个中型水库、 13 个小型水库、引江济淮 4 个调蓄水库和永城日月湖、睢县北湖、夏邑天龙湖。尊重自然规律,科学谋划湿地公园景观建设,在尊重现状、保证固有景观的前提下,加强植被多样性(湿地植物)的配置,在不同的水域配置不同的湿地植被群落,以丰富湿地景观内容;在湿地四周建设乔、灌、草结合的紧密型宽幅植被带,以达到护 岸固土、减少扬尘、降解污染、保护湿地水质的作用,同时形成湿地绿色景观,给人们提供休闲、旅游之地。按照库区周边的生态环境以及土壤环境等造林立地条件 , 选择适宜树种,由于库区周围边坡面与其他平面绿化有所不同,应当尽可能选择优质苗木;此外,还要使用秸秆覆盖等高标准、新技术进行配套,在建设良好水土保持效益的边坡绿化工程同时,使水库库区兼备景观游憩功能。

要重点做好包括湿地、湖泊、水库绿化,抓好全市 5 个国家 级 湿地公园、 7 个中型水库、 13 个小型水库、引江济淮 4 个调蓄水库和永城日月湖、睢县北湖、夏邑天龙湖绿化,完善库区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各库区的具体情况,制定库区不同的造林绿化方案,提升库区绿化覆盖率和库区的水域面积,打造林水相依的生态屏障。

五、产业集聚区

产业集聚区是指企业在一定范围内集中发展,实现资源集约利用,基础设施集中使用而提升规模经济效益的区域。产业集聚区通常以某一产业为主导,聚集其他配套产业,具有明显的地域经济集聚效用。截止 2017 年底,商丘市共有产业集聚区 11 家,集聚区主导产业为农产品加工和轻工业,平均就业人数为 12120.1 人、平均产值 80.23 亿元、平均固定投资 30.2 1亿元、主营业务总收入 2246.15 亿元。产业集聚区在发展中,要坚持价值思维效益导向,努力盘活低效资源,推进绿色集约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完善生态环保设施,持续提升产业集聚区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水平。以亩均税收、研发创新和节能环保等为主要指标,深入开展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倒逼落后无效产能退出,加快低端低效企业转型。按照 “ 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 原则,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促进企业循环生产、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循环式构建、集聚区循环式建设,创建一批绿色示范工厂和绿色园区。

重点 抓好产业集聚区绿化。按照产业、生态、生活融合发展的原则,以各县(市、区)产业集聚区厂区、街区、道路绿化为主,建设一定规模的公园、绿地,多栽行道树、多造厂区、街区片林,营造产业集聚区优美生态环境。在建设产业区的同时做到留白增绿,留白增绿就是把土地空出来 , 作为预留用地或者用于绿化、服务民生工程 , 提升环境、改善城市面貌。在集聚区造林时,要综合考虑造林地条件、区位功能要求,科学确定造林树种和植被恢复方式,确保 “ 造一片、活一片、成林一片 ” 。要突出优化林种结构和树种结构,大力营造混交林,尽快扭转树种单一、结构简单等局面。要引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将绿色发展、生态发展融入到产业集聚区企业的综合评价中去,做到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营造生态环境优美、质量效益好、绿色发展水平高的产业集聚区。

 

第5节   多廊道

 

包括高铁、普铁、高速、国道、省道、县道、重要河流生态廊道建设。依据《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积极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的意见》和《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 ( 2018 ~ 2027 年 ) 》,按照 “ 三增四转五统筹六化 ” 的总体要求,统筹协调发改部门、水利部门,全面开展商丘市国土绿化提速行动,通过打造绿量适宜、布局均匀、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稳定高效的生态系统 , 确保国土绿化提速行动森林商丘建设任务圆满完成。

依托现有的交通与河流基础,打造纵横交错、绿化层次丰富、有宽度有厚度有规模的经济、生态、景观一体化走廊。按照省政府 2019 年 “ 三纵五横 ” 廊道绿化的要求,重点抓好商丘境内连霍高速生态廊道建设,依据宜宽则宽,宜窄则窄原则,重在提质增效,提升防护功能和景观效果。着力抓好郑徐高铁、商合杭高铁, 310 国道、 105 国道两侧林带建设,抓好 7 条流域面积 1000 平方千米以上河流的绿化。廊道绿化中要确定合理的树种结构配置,确保混交林比例不低于 70% ,乡土树种(含驯化树种)比例不低于 60% ,适当增加常绿树种比例。实现廊道绿化向景观美化、常绿化升级。以高大乔木树种为主,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优化树种结构,确保合理密度。 规划期满时力争廊道绿化率达到 95% 以上,实现域内所有铁路、公路、河流两旁全部绿化达标;建成树种结构合理、高大乔木为主、生态防护功能较强的商丘市生态廊道体系,推动廊道绿化向常绿、多彩、美化升级。

 

第五章 重点任务

第一节   以 “ 六化 ” 建设为引领,加快国土绿化提速行动

 

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是拓展商丘市绿色发展空间有效的途径,是扩大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必然选择。抓国土绿化就是抓生态文明建设、抓国土绿化就是抓高质量发展、抓国土绿化就是抓民生改善、抓国土绿化就是抓形象提升,要担当好时代使命,提高站位、放宽视野、拓展格局,加快推进国土绿化和建设森林河南。

优质的生态环境是最基本的公共产品,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良、功能健全的城乡森林生态体系,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依据《全国绿化委员会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积极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的意见》和《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 ( 2018 ~ 2027 年 ) 》,按照 “ 三增四转五统筹六化 ” 的总体要求,统筹协调发改部门、水利部门,全面开展商丘市国土绿化提速行动,通过打造绿量适宜、布局均匀、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稳定高效的生态系统 , 深入推进平原林网化、城市园林化、乡村林果化、廊道林荫化、庭院花园化、山区森林化 “ 六化 ” 建设,落实任务、明确目标、增强责任,着力提速增效,确保国土绿化提速行动森林商丘建设任务圆满完成。促进林业生产建设向生态建设转型、林木经营向森林经营转型、林业经济向林区经济转型、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型。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树立大生态、大绿化统筹建设和治理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城市五大生态系统,构筑绿色生态安全屏障,推进国土绿化可持续发展,把商丘建设成天蓝地绿水净、宜居宜业宜游的平原绿化第一市、中原绿化典范城。

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是弘扬河南塞罕坝精神绿化家园的共同梦想。要树立大绿化、大生态理念,合理布局 “ 六化 ” 建设任务,整体推进国土绿化提速行动。一是加快推进平原林网化。商丘市平原绿化是全国的一面旗帜,全国十次平原绿化工作现场会有两次在商丘召开。农业生产连续多年稳产高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构建了完善的农田防护林体系。要立足于保障粮食安全,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 “ 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 ” 的生态建设格局,加快推进农田林网化,为确保粮食安全筑牢 “ 绿色屏障 ” 。二是加快推进城市园林化。每个县(市、区)都要建设一个 3000 亩以上的郊野公园,打造市民休闲地,城市后花园,不断提高城市的绿化水平。三是加快推进乡村林果化。推进村旁、路旁、水旁、宅旁等 “ 四旁 ” 绿化,发展特色林果产业,建设村中空地休憩林、村庄周围护村林。保护大树古树和景观林,传承乡村自然风貌,建设乡土乡风浓郁的森林乡村和森林特色小镇。四是加快推进廊道林荫化。重点加快骨干河流和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廊道沿线造林绿化,加大绿化带宽度,提高绿化标准和建设水平,推动廊道绿化向美化、彩化升级,实现全市所有铁路、公路、河道两旁适宜绿化地段全部绿化,加快构建生态网络、提升整体景观形象。五是加快推进庭院花园化。采取屋顶墙体等立体绿化模式,拓展绿化空间,增添绿色景观效果。推进拆墙透绿,实现绿化成果共享,推进绿色进机关、进企业、进军营、进校园、进社区、进农家。

按照 “ 一带一网两环五区多廊道 ” 的不同功能要求,结合各县(市、区)自然资源优势和传统林业特色,着力优化生态布局,拓宽生态空间,增加绿化用地,挖掘绿化潜力,提升绿化水平,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突出区域特色,依托重点行动,选择重点区域、重点项目,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国土绿化。坚持扩总量、提质量、调结构、增效益的总体要求,全面开花、大幅增绿,实现 “ 应绿尽绿 ” 。同时,又要尊重规律。切实提高造林质量,大幅提升抚育经营成效,积极推动国土绿化由规模速度型向数量质量效益并进型转变,全面提升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深化国土绿化改革,创新机制模式。注重建立多元投资机制、土地保障机制、完善经营机制、创新森林资源管护机制。采取购买第三方服务,引进专业的社会主体参与森林经营管护,实现国土绿化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选择重要区域、重大项目,打造重点行动样板,树立典型,起到引领示范带动的作用,促进国土绿化提速度、达标准、强质量、增效益。

坚持和加强各级人民政府、各级绿化委员会对国土绿化提速工作的领导。深刻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深刻把握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宗旨精神,深刻把握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发挥行业部门优势,加强发改、财政、自然资源、水利等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坚持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调动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的积极性,引导社会各方广泛参与。利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逐步实现依靠市场推动带动国土绿化。把国土绿化提速行动融入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污染治理等各项工作之中,探索让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让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绿色发展路径。

 

第二节 着力打造黄河故道生态文化产业带,实现 “ 三脉 ”   融合发展

 

商丘黄河故道属于明清黄河故道,地势较为平坦,拥有开阔的滨水空间,商丘黄河故道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万顷梨园、万顷杂果园、申甘林带等丰富、优质的生态资源。商丘黄河故道具有文化的多样性,将美丽的湿地风景与古老的人文底蕴融为一体,融合了黄河文化、农耕文化、三商文化等多元文化,具有丰富的生态功能、旅游价值和文化内涵,可以说是商丘的 “ 绿脉 ”“ 水脉 ” 和 “ 文脉 ” 。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指示精神,充分利用黄河故道周边的地理优势,结合本地丰富的水系系统、悠久的历史文化、优美的湿地景观、丰厚的林果资源等,通过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治理,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开发,农业示范园建设,完善基 础设施等方式,进行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达到保护湿地资源、弘扬历史文化的目的,实现 “ 三脉 ” 融合发展。

规划布局 “ 一带一网两环五区多廊道 ” 中的 “ 一带 ” 就是指建设黄河故道生态文化产业带,构建融合环保、运动、休闲和旅游等多种功能的绿道网络,打造一条总长约 200 余公里,贯穿民权县、宁陵县、梁园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虞城县五个县区的绿道长廊,大力建设黄河故道区域绿道,充分利用水系、森林、自然保护区等自然、人文资源,统一规划建设,把众多文化景点、自然风光、城市休闲度假综合体有机串联到一起。依托黄河故道独特的风景特色,形成田园、花园、公园、林园的 “ 四园 ” 联动。把湿地公园建设作为黄河故道湿地保护的抓手,恢复湿地植被与地貌景观,打造以梁园区、民权县、虞城县黄河故道湿地公园为主体的商丘市黄河故道湿地公园群。

以黄河故道沿线生态环境较好的湖泊、湿地、森林、种植园、村镇等资源为主体,将自然资源融入文化内涵,开发农业观光休闲、森林康养与游憩、文化旅游等旅游产品。

按照《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2018~2027年)》明清黄河 故道生态保育带的建设要求,以营造生态景观型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和防风固沙林为重点,对黄河故道林带进行提升。主要是民权县、虞城县、梁园区、示范区,按照宜宽则宽,宜窄则窄的原则,合理增加林带宽度,增加常绿树种、彩叶树种、观花树种 , 提升景观质量,达到路通、水通、林通,建成黄河故道生态屏障。民权县、梁园区、示范区和虞城县在前两年绿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黄河故道防护林带建设,开展林水田湖综合整治,争取把黄河故道打造成林种树种多样、生态功能完善、综合效益显著、体现商丘特色的生态屏障。建设工程主要包括梁园区、民权县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建设、黄河故道综合治理项目、生态休闲区建设、贾寨镇黄河故道湿地生态保护工程、生态绿色长廊林带、安良寨古镇复建等系列子项目。在森林商丘十年生态建设期间,将黄河故道及周边区域建设成为集湿地资源保护、生态文化旅游、科普教育宣传于一体的黄河故道生态、文化、产业带,成 为森林商丘的绿色名片。

 

第三节   重构农田防护林体系, 扛稳粮食安全重责

 

商丘市农田防护林全国闻名,是全国平原绿化工作的典范,全国十次平原绿化现场会有两次在商丘召开。 2016 年被全国绿委、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是当时全国平原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先进市,商丘市还先后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完善的综合防护林体系既为广大平原农区建起了 “ 绿色屏障 ” ,保障了商丘市农业连续多年的稳产、高产,又为农民建起了 “ 绿色银行 ” ,促进了农民脱贫致富,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但近些年来,商丘市平原林业和农田防护林建设出现了一定的滑坡,相当一部分区域林网缺株断带,风格不整,整个平原地区树种、林种结构单一,林分质量差。商丘市是河南东部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是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和重要的交通枢纽,特别是在保障粮食安全中责任重大。因此,必须把重构农林防护林体系,扛稳粮食安全重责,打造现代平原林业样板作为森林商丘生态建设的重点任务,抓好,抓实。

要按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要求,加强基本农田生态环境建设,发挥生产、生态、景观的综合功能;根据因害设防原则,合理设置农田防护林,农田防护林走向应与田、路、渠、沟有机结合,采取以渠、路定林,渠、路、林平行;风害区农田防护面积不小于 90% , 围绕 “ 百千万 ” 农田建设,依托沟河路渠,坚持点、片、带结合,营造高大乔木为主的农田防护林,推进农村 “ 四旁植树 ” 、沟河路渠绿化,构建 “ 沟相连、路相通,田成方、林成网 ” 的农田防护林网络,为粮食稳产、粮食安全构建生态屏障。 以平原防风固沙造林工程和农田防护林工程为依托,以 保障粮食安全为前提,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完善和提升农田防护林体系,使现有防护林连起来、厚起来,做到有路必有树、有渠必有林,打造 “ 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 ” 的生态建设格局,为确保粮食安全筑牢 “ 绿色屏障 ” 。

现有农田防护林树种以杨树、泡桐纯林为主,是速生用材林的重要基地,但其营造模式和构成树种单一,应适当加大其他乔木树种比例,选择杜仲、楸树、白蜡、榉树、香椿、苦楝、白榆等高价值乡土树种与杨树、泡桐进行混交,采取片状混交的模式调整树种结构,通过建立多树种、宽带状、大网格的混交林模式,提升其综合防护功能和生态功能。同时,对现有农田防护林中的中幼龄林进行抚育,对成过熟林采伐后进行多树种混交方式重新造林,对缺边断带、缺株断行的防护林,适时进行补植补造。通过一系列农田防护林工程建设形成稳定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第四节   加速乡村绿化美化和林果化,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村镇绿化美化涉及全市各乡(镇)所在地及行政村居住区。商丘市自实施林业生态市战略,建设森林城市、园林城市以来,大力开展村镇绿化和新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此外,通过移民搬迁、土地整理等方式新增了很多新农村社区。通过建设围村林、游园绿地等方式,大大改善了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丰富了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商丘市村镇绿化成效显著的同时,受资金和土地有限等因素制约,存在着绿化标准不高、以杨树居多的树种单一等问题,现有围村林缺乏较系统的绿化规划,绿化档次不高,发展不平衡。以农田林网化、乡村林果化、庭院花园化为目标,推进所有乡村绿化美化。依托平原林业特色,将公园、花园、林园建设融入田园风光,打造花团锦簇、风景优美、果品丰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城乡绿化一体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总体要求,以乡镇所在地绿化为示范,打造森林乡村,带动新农村和新型农村社区绿化。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花卉苗木、林下经济、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抓好围村林改造,搞好庭院绿化美化,加快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进程。坚持把国土绿化提速行动融入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污染治理等各项工作之中,探索将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绿色发展路线。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借鉴浙江 “ 千万工程 ” 经验,按照河南省 “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 ” 工程部署,全面扎实推进商丘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围绕发展民生林业和建设生态家园的总体目标,将农村人居环境 “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 ” 工程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建设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的 “ 四美乡村 ” ,在农村家庭建设整洁美、卫生美、绿化美、文明美、和谐美的 “ 五美庭院 ” ,在乡镇政府所在地和中心村建设 “ 美丽小镇 ” ,提供科学的城镇规划、完善的基础设施、健全的公共服务、丰富的文体活动、便捷的政务服务等。

坚持城乡联动、统筹推进,加大乡村公园绿地建设力度,抓好镇区绿化 , 包括 173 个乡镇驻地、 4580 个行政村村庄绿化。加速推动乡村绿化、美化,改善乡村的人居环境。以村、镇庭院绿化建设为抓手,因地制宜栽植优质林果或观赏树种,实现庭院花园化中的村镇庭院花园化。充分利用村旁、宅旁、路旁、沟旁等 “ 四旁 ” 地,大力发展围村林带和村边片林,村容村貌明显改善,乡村环境更加宜居。  

引导交通区位重要、经济林规模集中、历史人文或古迹丰富等林业、文化条件较好的村庄向生态经济、休闲观光等产业富民方向发展,真正落实民生林业的发展理念,引领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和乡村振兴的整体提升。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林业特色产业,打造产业品牌,优化产业结构,充分挖掘林业产业在绿色发展中的优势和潜力,构建现代林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加快林业产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步伐。通过发展林业产业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第五节   大力开展生态廊道建设,构建完善的森林生态网络

 

深入贯彻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思想,以建设新时代平原绿化模范市为引领,以商丘市生态廊道建设为抓手,着力解决现存生态廊道体系不完整、混交林比例低、树种配置不科学、落叶树多常绿树少等问题,加快推进 “ 两环 ”“ 多廊 ” 绿化工程,尽快完成高速公路、郑徐高铁、国道、省道、县道和主要河流廊道绿化任务,全面提升商丘市林业生态建设质量。

本着宜宽则宽、宜窄则窄、因地制宜的原则,以提高生态防护功能和景观美化效果为主要目标,全面实现廊道绿化向美化、彩化升级,丰富绿化层次,以连霍、济广、商周、商登、郑民、永登、济祁 7 条高速公路, 陇海铁路 、 京九铁路 、徐兰与郑徐高速铁路、京港台通道等铁路,和流域面积 1000 平方千米以上的 7 条河流为重点,强化沿线的市(县、区)和乡镇建成区等廊道节点绿化,增加绿化层次,提高绿化标准,构建完善的平原农区森林生态网络骨架。生态廊道建设中要重视基本农田保护,严禁违规占用基本农田。

实行常绿与落叶搭配、乔灌相结合,优先使用优良乡土树种,积极发展常绿树种,加大乔木混交林比例。实现廊道绿化高标准。廊道绿化中要确定合理的树种结构配置,确保混交林比例不低于 70% ,乡土及驯化树种比例不低于 60% ,常绿树种比例不低于 30% 。实现廊道绿化向美化、常绿化升级,丰富绿化层次,打造 “ 一年四季景不同 ” 的生态走廊。优化树种选择,以高大乔木树种为主,优化树种结构,采取不同树种混交配置,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适地适树适种源的原则,选择生长快、冠幅大、干形好、树形美观、枝叶茂盛、深根宜活、防护能力强、滞尘能力强、抗逆性强(抗旱、抗寒、抗病虫害)的乔木树种。严把苗木标准关,在廊道绿化建设工程中,要使用经过严格检验检疫的良种壮苗,要求苗干粗壮通直,冠幅完整,不用截干苗木。

 

第六节   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实现省级森林城市全覆盖

 

商丘市通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坚持采取广泛植绿、拆墙透绿、破硬添绿、见缝插绿和立体挂绿等形式,大幅度拓展绿化空间,增加城市绿量,促使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市形象有了较大提高。但是商丘市位于平原农业主产区,土地资源紧张,森林资源不足,近年来城市发展的加快,受经济利益驱动,一些退耕还林、水系林带、道路林带、农田林网、围村林等个人所有的片林正在分批采伐;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各县(市、区)建成区绿地不足。受工业排污、城镇化发展影响,湿地资源被侵蚀、水质下降等问题开始凸显。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人们对空气环境质量、水土环境质量、优美生态环境有了更高要求,出现了盼温饱到盼环保、求生存到求生态、要硬化到要绿化的历史转变。

开展城区、镇区、景区、库区、产业集聚区 “ 五区 ” 绿化。 “ 五区 ” 基本涵盖了城市、乡镇、农村、厂区、景区和具有一定规模的湿地、湖泊、水库,这些地方也是国土绿化的主阵地、主战场。通过开展 “ 五区 ” 造林绿化,促进城市、农村、湿地、湖泊、水库和旅游景区、工业集聚区等重要生态区统筹推进、同步提升绿化标准。商丘中心城区以及各县(市、区)城区绿化,要按照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的建设标准和要求,以公园、绿地建设为重点,着力建设城市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城区片林 , 发展屋顶绿化、立体绿化,打造内河水系生态公园和生态长廊,增加蓝绿空间,构建 “ 城在林中,林在城中 ” 生态美景,让广大居民身边增绿、开窗见绿、出门进园。着力推进省级森林城市创建,规划期内,确保 6 个县和永城市全部建成省级森林城市,有 3 个县、市创建成县级国家森林城市。

城市绿化美化涉及全市城市建成区和近郊区。该区具备一定的城市绿地基础,大多有较好的绿化规划,绿化提升的空间和潜力较大。要继续大力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建设城市绿廊,推进屋顶绿化和立体绿化,打造森林城市景观。重点建设各类城市绿地以及环城防护林、城郊森林等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绿地系统,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加强城镇周边区域绿化,利用城市周边闲置土地、荒山荒坡、污染土地开展植树造林,实施 “ 退工还林 ” ,疏解城市功能腾退的土地优先用于绿化。集中连片建设围城林、湿地和永久性公共绿地,为城市编织 “ 绿色围脖 ” 。

积极推进国家森林城市、省级森林城市、森林小镇建设,形成符合平原林业特色、类型丰富的森林城市格局。充分发挥城市森林在休闲、观光、康养方面的作用,注重郊区乡村林业建设与健身、休闲、采摘、观光、体验、养老等多种形式的生态旅游产业相结合,积极发展森林人家、森林庄园、各种生态团,建立特色乡村生态休闲小镇。让森林走进城市,让森林拥抱城市,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充分发挥森林在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和城市现代风貌方面的独特作用,增加城市绿色元素,使城市森林、绿地、水系、河湖、耕地形成完整的生态网络,推进森林惠民。

 

第七节 高质量建设湿地公园,打造林湿相依的 “ 三宜 ” 环境

 

目前商丘市部分湿地萎缩和退化,湿地围垦现象较为严重,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和威胁,影响了湿地生态平衡。通过实施湿地恢复、建立湿地公园等一批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商丘市湿地资源优势,全面提升湿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重点打造河道、 沟渠沿岸生态湿地景观带,对湖泊湿地进行生态恢复改造,重现其湿地景观效果,推动商丘市森林生态建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目前商丘市湿地主要问题是野趣韵味不足,湿地景观的单一,会造成水生植物、鸟禽栖息地的单一和鸟禽数量的相对较少,而动植物又是湿地的灵魂。要抓好湿地、湖泊、水库绿化,加速推进全市 5 个国家 级 湿地公园、 7 个中型水库、 13 个小型水库、引江济淮 4 个调蓄水库和永城日月湖、睢县中原水城、夏邑天龙湖绿化,打造林水相依的生态屏障。对永城煤田塌陷区进行综合治理,利用大水面、深水体、优水质的塌陷区建设湿地公园,结合景观生态学和地貌美学理论,以湿地景观建设为载体,发展森林游憩产业,改善矿区生态环境质量。强化植被恢复,增加生物多样性。尊重自然规律,科学谋划湿地公园景观建设,在尊重现状、保证固有景观的前提下,加强植被多样性(湿地植物)的配置,在不同的水域配置不同的湿地植被群落,以丰富湿地景观内容。通过地下水补给和水源涵养保护工程的实施来确保水量,并力求达到水体自动循环,维护湿地补水蓄水和分解净化功能,防治湿地生态退化及盐碱化。

一是建立湿地植被群落。在湿地四周建设乔、灌、草结合的紧密型宽幅植被带,以达到护岸固土、减少扬尘、降解污染、保护湿地水质的作用,同时形成湿地绿色景观,给人们提供休闲、旅游之地。二是修复和恢复水禽栖息地。引入人工湿地景观,通过局部开挖或堆土,适当设置浅滩、缓坡或鸟禽栖息岛,设立鸟禽保护区、觅食区和栖息区,给鸟禽创造一个良好觅食环境。同时通过调节控制水位、水量,恢复湿地水生植被和湖滨植被带等措施,恢复和改善栖息地环境,增加水生植物、鸟禽的种群和数量。三是科学合理规划分区。因地制宜设置湿地景观区、鸟禽观赏生态区、湿地农业示范区、湿地生态教育基地等区域,因地制宜将低洼易涝农田、养殖水面、采矿塌陷区逐步恢复改造成河流、湖泊、滩涂等湿地地貌。四是发挥好湿地科普教育功能。在保护湿地原生态的基础上,恢复湿地类型的多样性,使游客既接受不同类型的湿地知识教育,也能现场体验和感受不同的湿地类型。采取石刻、标牌标识(植被的种类)等手段,丰富科普宣教说明,进一步强化湿地范围内的科普宣教功能,并通过提高湿地的可进入性,增强湿地的体验性,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使游客全方面了解湿地的概念。

 

第八节   调整树种结构,提高森林质量和效益

 

近年来商丘市在调整树种结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存在树种组成单一、群落结构简单、龄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以杨树、泡桐为主的用材林占比过大,超过全市林木的 80% ,且杨树以雌株为主体,春季存在严重的杨絮污染问题;生态林、公益林、水源涵养林占比较小,不足 20% ;阔叶林多、针叶林少,落叶树多、常绿树少,小树多、大树少,中、幼龄林占 80% 以上,大径材林木不足 20% 。针对这些问题,要通过森林抚育,有效优化林种结构、功能结构、布局结构,在持续增加森林资源的基础上,科学优化树种、林种结构,提高森林质量和生产力,扩大产品有效供给,提高产品供给质量,实现生态与产业兼顾,数量与质量并重,速度和效益统一的总体要求。以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质量效益原则,推进林业结构优化调整,推动林业发展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商丘市人工林比较多,要根据不同的林种、树种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合理规划,最大限度的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 经济效益。营造防风固沙林要选择生长迅速、耐干旱瘠薄的高大乔木 ; 营造水土保持林要选择根系发达、寿命长、固土吸水能力强的大根系、深根系树种 ; 营造景观林要选择树型干型优美、花期长、叶多彩的树种,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营造人工商品林和工业原料林要集约经营,注重提高产出率和出材率,提高林地生产力。

营林过程中要注重优化造林方式,着力提高造林质量和效益。造林方式、树种选择、林木的成活率、保存率、后期管护等等诸多因素,与造林质量效益息息相关。一是推进标准化造林。按照造林技术规程、造林标准制定造林方案,严格按照技术规程,把控育苗、造林、抚育等各个环节,推行林苗一体、造管并重、抚育跟进,使造林过程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二是推进工程化造林。健全工程造林管理制度,完善工程造林质控体系,严把监理、评估、验收关键环节,提高造林整体质量。三是推进专业化造林。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采取专业化栽植、合同化管理的方式造林绿化,林业部门负责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竣工,委托公司、企业育苗、造林、管护三落实,让专业化造林成为商丘市主要的造林方式。四是推进社会化造林。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绿化国土人人有责任、人人有义务。要做到社会参与、全民参与、人人参与。各级要认真探索义务植树的新形式、新途径,组织好冬春两季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动员各单位、企业、团体和城乡居民,开展庭院绿化美化,在房前屋后、屋顶,栽树种花,建设森林小区、森林单位、森林学校、森林医院、森林企业,营造全民搞绿化的良好氛围。

加强与林业科研院所合作,大力发展乡土树种、珍贵树种,重点引进推广无飞絮树种、名优树种和珍贵树种,稳妥推进有絮杨树的品种改造和更新,伐一补一、总量平衡,力争到 2023 年完成商丘市有絮杨树品种更新任务,使杨絮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合理选择多树种造林,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有步骤的对现有产生飞絮、球果污染树种(如杨柳树雌株、多球悬铃木等)和易发生病虫危害及生长不良的树种进行更新替换。通过优化调整树种、林分结构,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森林质量,提升森林经营水平。采用近自然的抚育管理方式,不搞过度的修剪。加强森林抚育和经营管理,生态防护林、商品林抚育率要达 80% 以上。

从构建森林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按照生物多样性、生态稳定性的原则,突出生态优先、尊重自然,选择适合商丘栽植的优良树种、优势树种,探索多林种、多树种、科学搭配的新栽法、新造法。遵循科学规律、要尊重自然法则、遵守造林规程,根据具体情况规划适宜苗木规格,有效降低造林成本、提高造林效率。把用材林与经济林结合起来、针叶林与阔叶林结合起来、乔木林与灌木林结合起来、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结合起来、珍贵树种与伴生树种结合起来、乡土树种与引进树种结合起来,不贪大求洋、不引进古树、不伐旧栽新、不去小栽大,优化林种树种搭配,营造模式、层次和树种多样化的混交林。对残次林、低质低效林,要搞好抚育改造,通过科学的改造方式 , 补齐林分,原有乔木林搭配栽植灌木、落叶树搭配栽植常绿树、阔叶树搭配栽植针叶树,城市公园绿地、道路两侧搭配栽植彩叶树,以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景观效果、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六章   重点工程

第一节生态廊道绿化工程

 

一、建设范围

涉及商丘市 10 个县(市、区)的铁路、高速、道路、水系等廊道绿化任务。重点开展郑徐高铁、黄河故道、 7 条主要高速公路(连霍、济广、商周、商登、郑民、永登、济祁)及流域面积 1000 平方千米以上的 7 条河流(涡河、惠济河、沱河、黄河故道、浍河、大沙河、王引河)的廊道绿化。

二、建设内容

加快推进商丘中心城区环城林带和县(市、区)环城林带闭合圈 “ 两环 ” 绿化,高速公路、郑徐高铁、国道、省道、县道和主要河流 “ 多廊 ” 绿化。依托商丘市交通与河流基础,打造纵横交错、绿化层次丰富、有宽度有厚度有规模的经济、生态、景观一体化走廊。按照省政府 “ 三纵五横 ” 廊道绿化的要求,重点抓好商丘市境内连霍高速生态廊道建设,提升建设标准和质量。着力抓好郑徐高铁、商合杭高铁, 310 国道、 105 国道两侧林带建设,抓好 7 条流域面积 1000 平方千米以上河流的绿化。

在明清黄河故道、河流、道路(铁路,县道及其以上级别的公路)、沟渠等两侧,通过新建和更新,实行常绿与落叶搭配、乔灌结合,积极发展优良乡土树种,加大乔木混交林比例。建成完整的农田林网防护体系,平原沙区网格面积 200 亩以内,一般平原区 300 亩以内,稻作区 400 亩以内,林网控制率 95% 以上。

在廊道的节点(沿线的省辖市、县市区建成区),增加廊道绿化宽度,提高绿化标准。廊道绿化要考虑高速公路、国省干线扩容改造需要,适当预留道路建设空间。明清黄河故道、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两侧,国道、省道、流域面积 1000 平方千米以上河流(不包括黄河)两侧应适当提高标准。廊道绿化需要占用耕地时,按照相关规定实施。

梁园区、睢阳区、示范区、虞城县完成辖区内市环城高速绿化,应按照多林种、多树种混交,落叶树、常绿树搭配,美化彩化结合的要求,商丘中心城区环城林带以环城高速公路为框架,建设环城林带闭合圈。增加城乡森林的可达性、开放性,因地制宜,建立遍布城乡的绿道系统,统一生态标识,设立林荫停车场、驿站、生态公厕等便民服务设施,确保生态建设成果惠民。

廊道绿化中要确定合理的树种结构配置,确保混交林比例不低于 70% ,乡土树种(含驯化树种)比例不低于 60% ,适当增加常绿树种比例。实现廊道绿化向景观美化、常绿化升级。以高大乔木树种为主,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优化树种结构。乔木树种栽植株行距最低不低于 3 米× 3 米。 林带宽度依据廊道实地情况,宜宽则宽,宜窄则窄,禁止违法占用永久基本农田。

三、建设任务

规划任务 28.9 6 万亩。其中,新造 21.14 万亩,更新 7.8 1 万亩。

按年度分, 2018 ~ 2022 年新造总面积 15.35 万亩,占规划任务的 72.62% ; 2023 ~ 2027 年新造总面积 5.7 9 万亩,占 27.38% 。 2018 ~ 2022 年更新总面积 5.85 万亩,占规划任务的 79.94% ; 2023 ~ 2027 年更新 1.9 6 万亩,占规划任务的 2 0 .06% 。力争廊道绿化率达到 95% 以上,实现域内所有铁路、公路、河流两旁全部 绿化达标;建成树种结构合理、高大乔木为主、生态防护功能较强的河南省生态廊道体系,推动廊道绿化向常绿、多彩、美化升级。

 

第二节 农田防护林建设工程   一、建设范围

涉及商丘市 10 个县(市、区)。

二、建设内容

商丘市农田防护林和防风固沙造林工程是河南省平原生态涵养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高标准粮田建设,以 “ 百千万 ” 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为重点,以乡道、村道和河流沟渠林带作为骨干,打造 “ 田成方、林成网,沟相连、路相通 ” 的农田防护林体系,优化提升农田防护林和防风固沙林树种结构、空间结构,扩大优良乡土树种使用比例,增加乔灌结合比例,进一步提高平原绿化水平,为粮食稳产、粮食安全构建生态屏障。 以乡道、村道和河流沟渠林带作为骨干,优化树种结构,发展优良乡土树种,增加乔灌结合比例,完善和提升农田防护林体系,提高农田粮食生产能力。通过平原防风固沙造林工程和农田防护林工程的实施,坚持点、片、带、网相结合,因地制宜,合理控制网格面积。高标准农田防护林网格面积控制在 300 亩以内,黄河故道防风固沙林网格面积控制在 200 亩以内,增强防护功能,提高防护能力。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 95% 以上;沟、河、路、渠适宜绿化地段绿化率 95% 以上;所有可治理沙化土地和严重污染土地得到治理。

三、建设任务

规划任务 28.3 7 万亩。其中,农田防护林工程 16.4 1 万亩 , 平原防风固沙林工程 11.96 万亩。

农田防护林工程新造 10.3 8 万亩,更新 6.03 万亩。按年度分, 2018 ~ 2022 年新造总面积 6.79 万亩,占规划任务的 65.48% ; 2023 ~ 2027 年新造总面积 3.58 万亩,占 34.52% 。 2018 ~ 2022 年更新总面积 3.1 万亩,占规划任务的 51.46% ; 2023 ~ 2027 年更新 2.9 3 万亩,占 48.54% 。

平原防风固沙林新造 8.5 万亩,更新 3.46 万亩。按年度分, 2018 ~ 2022 年新造总面积 5.8 1 万亩,占规划任务的 68.31% ; 2023 ~ 2027 年新造总面积 2. 7 万亩,占 31.69% 。 2018 ~ 2022 年更新总面积 1.6 2 万亩,占规划任务的 46.74% ; 2023 ~ 2027 年更新 1.84 万亩,占 53.26% 。

 

第三节 森林城市建设工程   一、建设范围

涉及商丘市 10 个县(市、区)的城市建成区及周边区域。

二、建设内容

按照 “ 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 ” 理念,着力推进森林进城,拓展城区生态空间,实现森林进城、森林围城,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将森林科学合理地融入城市空间,使城市适宜绿化的地方都绿起来,充分利用城区有限的土地增加森林绿地面积,特别是将城市因功能改变而腾退的土地优先用于造林绿化,鼓励发展屋顶绿化、立体绿化。着力推进森林环城,筑牢森林环城屏障。保护和发展城市周边的森林和湿地资源,建设以休闲游憩、生态防护为主的城周森林,利用城 市 近郊道路、河流,建设景观防护林。着力推进森林惠民。积极推进城郊公园、郊野公园等各类公园建设,绿地免费向居民开放,建设遍及城乡的绿道网络和多节点生态服务设施,发展以森林为依托的种植、养殖、旅游、休闲、康养等生态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着力推进森林城市质量建设,加强森林经营,培育健康稳定、优质优美的近自然城市森林,鼓励使用乡土树种、有益人体健康和吸收雾霾的树种。着力推进森林城市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城市森林的生态文化传播功能,提高居民生态文明意识。

围绕森林面积、活立木蓄积量、森林覆盖率 “ 三增长 ” 目标,坚持城乡联动、统筹推进,加大公园绿地建设力度,着力建设城市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城区片林 , 发展屋顶绿化、立体绿化,见缝插绿,把城市适宜绿化的地方都绿起来;着力推进省级森林城市创建、森林特色小镇、森林乡村建设;着力推进各县(区)城区园林化、郊区森林化、高标准农田林网化、廊道生态化、村镇林果化,进一步改善城乡生态面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开展庭院绿化,推进绿色进机关、进企业、进军营、进校园、进社区、进农家;机关和社区绿化覆盖率达到 40% 以上,企业、军营和校园绿化覆盖率达到 30% 以上;每个农户在院内和房前屋后栽种 10 棵(盆)以上花木、果树;采取屋顶、墙体等立体绿化模式,拓展绿化空间,增添绿色景观效果。

城市绿化中应用树种种数应占该区域适生树种总数 70% 以上,且城市绿化中单一树种栽植数量不超过树木总量的 20% ,要注重常绿树种、彩叶树种、观花树种、珍贵树种、长寿树种、鸟食树种的应用,常绿树种不低于 30%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40% 以上,其中林木覆盖率 25% 以上;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12 平方米以上;建成区道路绿化达标率 80% 以上,主、次干道林荫道率达 60% 以上;建成区公共绿地 500 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 80% 以上;城郊建有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或其它 300 亩以上的郊野公园等大型生态休闭场所 2 处以上, 10 公里服务半径覆盖率达 70% 以上;城市周边、城市功能分区和过渡区应建有生态防护林带 2000 亩以上。

三、建设任务

建设县(市、区)国家级森林城市 3 个,省级森林城市 6 个。按年度分, 2018 ~ 2022 年县(市、区)建设 4 个省级森林城市、 1 个国家级森林城市; 2023 ~ 2027 年县(市、区)建设 2 个省级森林城市、 2 个国家级森林城市。

建设 16 个森林特色小镇,其中 2018 ~ 2022 年民权县、宁陵县、永城市各建设 1 个, 2023 ~ 2027 年建设 13 个。

 

第四节 乡村绿化美化工程   一、建设范围

涉及全市 10 个县(市、区)的 173 个乡镇、 4580 个村。

二、建设内容

乡村绿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要大力开展农村 “ 四旁 ” 绿化、村庄绿化、庭院绿化、房前屋后绿化等身边增绿行动。根据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等不同情况,推进 “ 四旁 ” 绿化,抓好乡村沟渠、坑塘绿化、围村林建设,在乡镇驻地及基础较好的村庄、中心社区建设公共游园绿地。 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选择有条件的行政村作为示范村,启动 “ 一村万树 ” 示范村(试点)创建活动。主要任务是高标准建设围村林、推进 “ 四旁 ” 绿化、庭院绿化和农田林网建设,尝试探索实施 “ 林长制 ”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 注重乡土味道,保护乡情美景,突出农村特色和田园风貌,建立乡土乡风浓郁的森林乡村和森林特色小镇。 积极开展庭院绿化美化活动。科学规划布局,通过 “ 拆墙透绿、拆违还绿、见缝插绿、垂直挂绿、屋顶铺绿 ” 的绿化方式,广植树木花草,合理配置乔、灌、花、草植物,观叶、观花、观果树种齐全,常绿、落叶树种配置合理,达到乔木 40% ,花灌木 30% ,常绿树 30% 的比例。植物造景与周围的环境、建筑、绿地有机结合。

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和苗木花卉基地,建设一批森林乡村、森林小镇,在村旁、路旁、水旁、宅旁等 “ 四旁 ” 绿化全覆盖,建设村中空地休憩林、村外林果围村林,提升乡村宜居水平。商丘市的林果种植历史悠久、林果产量高,土壤、气候适宜苹果、桃、梨、葡萄等多种果树的生长,发展特色林果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商丘市近年来以转变传统农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为突破点,着力特色林果产业提质增效,依托林果产业助力绿色崛起、生态富民,发展特色林果种植、生态观光和果品深加工产业,建设无公害水果示范基地、生态农庄和林果科技示范基地、名优特水果集散地,促进林果业可持续发展,把商丘市打造成独具特色的华中林果产业集聚区。

对部分县(区)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由于搬迁和土地整理新建的新农村社区和未绿化的新农村社区进行绿化,绿化模式为建成区居民区绿化标准。根据村庄所在的自然、地形条件,有针对性地开展绿化工作,抓好四旁绿化、村庄绿化、庭院绿化等身边增绿行动,房前屋后见缝插绿,田间地头造林增绿,建设路河沿线风景林、村中空地休憩林、村庄周围护村林。乡镇和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 35% ,其中乡镇所在地绿化覆盖率 50% 以上,镇内不少于 45 亩休闲绿地;行政村至少建设 1 处集绿化美化、公共活动、体育锻炼等为一体的公共游憩空间,面积不小于 3 亩;古树名木挂牌率达到 100% ;每个行政村建设一定规模的特色经济林,乡村庭院绿化覆盖率超过 30% ,形成各具特色的花园化庭院。

三、建设任务

建设国家级森林乡村 506 个,其中 2018 ~ 2022 年 118 个, 2023 ~ 2027 年 388 个。

规划造林绿化任务 10.7 7 万亩。其中,新造林 6.63 万亩,更新 4.14 万亩。 2018 ~ 2022 年新造林 5 万亩,占规划任务的 75.28% ,平均 每年新造 1 万亩,每年占 15.06% ; 2023 ~ 2027 年 新造林 1.64 万亩, 占 24.72% 。 2018 ~ 2022 年更新 2. 9 万亩,占规划任务的 70.02% ,平均每 年更新 0.5 8 万亩,每年占 14% ; 2023 ~ 2027 年 更新 1.24 万亩,占 30 % 。

 

第五节 森林与湿地资源保护工程

 

一、建设范围

主要涉及商丘市 10 个县(市、区)。

二、建设内容

加强全市森林与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资源管护、森林和湿地公园保护管护能力与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加强生态公益林地管护、古树名木保护、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对明清黄河故道、淮河一二级支流等自然湿地和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人工湿地,建立比较完善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和科普宣教体系,实行优先保护和修复,恢复原有湿地,扩大湿地面积。在重点湿地区域,开展湿地补水、水生植被恢复、水位调控、外来入侵物种防控、保护管理基础设施等建设。合理扩大公益林地面积,建立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地方公益林管护补助根据财力状况实行动态调整机制。加强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建设和完善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库。设置永久性标牌和保护围栏,对衰弱、濒危古树名木采取促进生长、增强树势等措施,抢救古树名木。建立健全古树名木档案和信息管理系统,制作古树名木二维码 “ 电子身份证 ” 。

三、建设任务

全面提升明清黄河故道、惠济河、古宋河、清水河、大沙河、响河、大坡河、包河等湿地生态系统质量。重点搞好周商永运河、商丘市日月湖、永城市日月湖、睢县中原水城湿地公园、夏邑县龙河湾、柘城县七里桥蓄水池、睢阳区华商湿地公园等大型骨干湿地保护、恢复与建设工程。

2018 ~ 2022 年以保护与修复为主,将全市所有湿地纳入保护范围,实行湿地面积总量管控,全市湿地面积达到 37.3 万亩。 2023 ~ 2027 年在保护与修复的基础上,对重点区域的自然湿地和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人工湿地,实行优先保护和修复,恢复原有湿地,扩大湿地面积,湿地保护率稳定在 50% 以上。湿地生态功能显著提升,湿地生物多样性持续稳定。

规划建设国家级湿地公园 5 个,其中梁园区、民权县、虞城县、睢县、柘城建设国家级湿地公园各 1 个,包括睢县中原水城湿地公园、民权县黄河故道湿地公园、虞城县周商永运河湿地公园、梁园区黄河故道湿地公园、柘城容湖湿地公园。 2018 ~ 2022 年新建省级湿地公园 3 个,梁园区、民权县、夏邑县各 1 个。

规划新建省级以上森林公园 7 个。按年度分, 2018 ~ 2022 年新建 5 个,示范区、民权县、睢县、夏邑县、永城市、虞城县各 1 个; 2023 ~ 2027 年新建 2 个。

加强原有 2 万亩国家级公益林地和 0.6 万亩省级公益林地管护。 规划 10 年生态公益林地(补偿)管护累积总面积 2.6 万亩,按年度分, 2018 ~ 2022 年国家级公益林地(补偿)管护 1.3 万亩,占规划任务的 50% ,每年国家级公益林地(补偿)管护 0.26 万亩,每年占 10% ; 2023 ~ 2027 年国家级公益林地(补偿)管护 1.3 万亩,占 50% 。

规划古树保护任务 624 株。按年度分, 2018 ~ 2022 年保护抢救古树名木 312 株,占规划任务的 50% ,每年保护抢救古树名木 62 株,每年占 10% ; 2023 ~ 2027 年保护抢救古树名木 312 株,占 50% 。

 

第六节 国家储备林建设工程   一、建设范围

主要涉及 梁园区、民权县、宁陵县、睢县、睢阳区、夏邑县、虞城县、柘城县 8 个县(市、区)。

二、建设内容

加快推进 “ 一项目三基地 ” 中的 “ 一项目 ” 建设,即国储林项目建设。按照《河南省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 2017 ~ 2035 )》,创新投融资机制,利用开发性、政策性金融贷款,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企业自主运营等模式,通过人工林集约栽培、现有林改培、中幼林抚育等措施,营造一批中短周期用材林、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等国家储备林基地。积极协调在建的 3 个国家战略储备林项目实施单位做好项目实施工作,督导民权林场,宁陵林场和虞城林场完成战略储备林新造林任务的补植完善工作。积极申请新的木材战略储备林项目,重点发展杨树、泡桐、刺槐等中短周期工业资源林树种,杜仲、榉树、元宝枫等大径级、珍贵用材树种。国储林项目建设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模式:

(一)集约人工造林。

选择立地条件较好的宜林地和非林地,采用优良品种壮苗,采取组装配套的集约经营措施,开展速生、丰产、优质高效的国家储备林建设。

(二)现有林改培。

重点对现有林中立地条件好、尚未充分发挥生产潜力的林分,结构简单且生长已呈现下降的林分,目的树种不明确、错过抚育经营时机的人工林,通过林间隙地散状补植补造,片状、条状、带状造林等经营措施,将纯林定向修复为复层异龄混交林,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培育优质、高效的珍稀树种用材和大径材。

(三)中幼林抚育。

对有培育前途、木材增产潜力较大的中、幼龄林,采取间伐、修枝、除草割灌、施肥等抚育活动,以及近自然经营措施,砍劣留优,调整树种结构和林分密度,平衡土壤养分与水分循环,提高木材蓄积量,加快林木生长速度,缩短森林培育周期,提高林分质量。

三、建设任务

规划任务 61.33 万亩。按年度分, 2018 ~ 2022 年营造林总面积 36.8 万亩,占规划任务的 60% ; 2023 ~ 2027 年 营造林总面积 24.53 万亩, 占 40 % 。

 

第七节 优质林果工程   一、建设范围  

主要涉及商丘市 10 个县(市、区)。

二、建设内容

围绕优质林果基地、苗木花卉基地和林下经济基地 “ 三基地 ” 建设,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结合 “ 乡村林果化、庭院花园化 ” 要求,引导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林果专业村、专业大户,实现户均果园面积 0.5 亩以上。大力发展经济林、苗木花卉和林下种植,打造林业产业基地,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乡村振兴和产业集群发展。

突出商丘特色果品优势,优化优质林果发展战略,因地制宜扩大优质林果种植面积。以各县特色林果产业为重点,建设一批优质苹果、梨、桃等优质林果产业基地。商丘市果树资源丰富,宁陵县万顷酥梨、万亩桃园,虞城县红富士苹果、小杂果等。 商丘市有近 30 万亩优质酥梨, “ 优质酥梨生产基地县 ” 宁陵县的酥梨被评选为 “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 ,其   “ 梨花节 ” 、 “ 采摘节 ” 已颇具影响力; 虞城县的红富士苹果和酥梨、黄金梨等经济林种植面积达到 28 万亩。梁园区、夏邑县、民权县的苹果、葡萄、酥梨、桃种植面积广泛,应在此基础上加强优质林果生产基地建设,推进产业化经营,发挥各县(市、区)传统果品优势,建设梨、桃、苹果、葡萄等生产基地,推进无公害产品、绿色、有机产品认证,加强质量监督检验,保障果品安全。努力推进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加快推进乡村林果化,充分发挥优质林果产业在改善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缓解和消除贫困等方面的作用,实现 “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 的发展目标。

三、建设任务

木本粮油规划任务 9.29 万亩。其中,新造 8.79 万亩,按年度分, 2018 ~ 2022 年新造总面积 6.14 万亩,占规划任务的 69.84% ; 2023 ~ 2027 年 新造总面积 2.65 万亩, 占 30.16 % 。 改培 0.5 万亩。

特色经济林规划任务 27.89 万亩。其中,新造 19.88 万亩,按年度分, 2018 ~ 2022 年新造总面积 12.84 万亩,占规划任务的 64.59% ; 2023 ~ 2027 年 新造总面积 7.0 4 万亩, 占 35.41 % 。改培 8.01 万亩,按年度分, 2018 ~ 2022 年改培造总面积 3.62 万亩,占规划任务的 45.19% ; 2023 ~ 2027 年 新造总面积 4.39 万亩, 占 54.81 % 。


第八节产业融合发展工程

  一、建设范围

主要涉及 虞城县、夏邑县、柘城县、宁陵县、睢县、民权县、永城市、 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梁园区、睢阳区 10 个县(市、区)。

二、建设内容

推动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森林产品品种丰富、可再生、绿色无污染的优势,依托森林资源壮大特色林业产业规模。做强以森林资源培育为主的第一产业,做优以林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做大以森林生态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加快林业产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推进林产品精深加工,提升林业产业附加值,加快发展特色经济林、林木种苗花卉等林产业,推动森林旅游、林下经济等蓬勃发展,以此拉长产业链、带动种养业,实现林业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充分利用农田林网、围村(镇、城)林和沟河路渠的廊道绿化,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调整林业种植结构,发展苗木花卉、林果业种植,使城乡绿起来美起来,使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老百姓富起来。

(一)木材加工产业 。

商丘市木材加工业具有较好基础,现已建成 10 大龙头企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 51 家, 木材家具产能 30 万件、木浆造纸产能 10 万吨、人造板产能 100 万立方米, 已成为豫东地区最大的板材加工业基地, 是密度板、纤维板、胶合板、刨花板、细木工板等重要的生产基地和集散地。 在规划期间,继续大力发展林浆纸一体化建设,提高林产品附加值。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设备,提高企业规模化生产能力,拉长产业链条,提高林产品的加工效益,为群众提高造林积极性起到极大地推动作用。木材加工业的发展,使商丘逐步由林业资源型向产业型迈进。

在各市、县(区)产业集聚区内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林产业集聚区,引导本地涉林企业进园区发展,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外地企业。 依托此基础,可重点引进高档家具、地板、木艺、装饰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入驻进来,努力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提升规模效益。

(二)林下经济 产业 。

林下经济的发展拓宽了经济来源渠道,从根本上解决了林业生产长期和短期收益的问题,破解了林业大发展的瓶颈。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采集与加工、林下休闲旅游以及林下餐饮服务业等模式为主的林下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 2017 年,全市林下经济产值达 13.6 亿元,林下经济面积超过 60 万亩,带动 20 万农民就业。要进一步依托各地优势的林业资源,充分挖掘林地生产潜力,不断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新模式,按照 “ 生态优先、因地制宜 ” 的要求,科学、合理、适度、有序地发展林下经济,以规模化基地建设为载体,在林下种植苗木、花生、西瓜、蔬菜、丹参、党参、板蓝根、何首乌、草决明,大力推广林畜、林禽、林菌、林苗、林药、林蜂、林蔬和林粮等多种林下经济模式,促进各县(市、区)特色生态产业发展,实现以短养长、长短协调的良性循环。

(三) 森林旅游、森林康养产业 。

以 “ 修身养性、调试机能、延缓衰老 ” 为目的,依托国有林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建设一批森林康养基地,发展森林浴、森林休闲、森林度假、森林体验、森林运动、森林教育、森林保健、森林养生、森林养老、森林疗养和森林食疗(补)等森林康养产业。构建以森林公园为主体,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相结合的森林旅游体系,开发旅游景点,建设和完善接待、餐饮、消防、环卫等设施。

(四)花卉种苗产业 。

加强牡丹、月季、菊花、蜡梅、桂花、玉兰、荷花以及鲜切花、盆花、药用食用工业用花卉、盆栽植物等特色花卉品种推广及基地建设,注重野生花卉植物的开发和利用,提高花卉品质和效益,打造花卉品牌。加强 乡土树种和珍贵树种的苗木基地建设,重点发展楸树、香樟、鹅掌楸、胡桃楸、槭树、榆树、泡桐、香椿、臭椿、楝树、银杏、刺槐、国槐等苗木生产 基地建设,高标准组织生产,配备喷灌、滴灌等设施,采用组培育苗、容器育苗、全光雾扦插育苗、轻基质育苗等新技术,提升苗木质量,增强苗木生产供给能力。绿化苗木基本满足本区绿化需求,自给率 80% 以上,并建有优良乡土绿化苗木培育基地。

(五)经济林产品加工业 。

以名特优新经济林基地为依托,重点扶持经济林产品加工企业,特别是梨、葡萄、苹果、油用牡丹等加工企业建设及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创国际国内名牌,大幅度提高产品竞争力。加强果品贮藏库建设,提高经济林产品的附加值,延长产品链条,增加产品品种,提升储藏能力。

三、主要任务

(一)规划到 2027 年全市林下种养面积达到 166.88 万亩,其中林下种植面积达到 148.19 万亩,林下养殖面积达到 18.69 万亩,林下养殖规模达到 643.43 万头(只)。规划新建种苗生产基地达到 15.07 万亩。规划新发展花卉 4.96 万亩。

(二)建设森林康养基地 6 个,其中睢县、夏邑县、梁园区、民权县、宁陵县、永城市各 1 个。新建林业产业化集群 10 个。

(三)森林旅游、森林康养产业。规划建设森林公园(郊野公园、生态游园、植物园) 18 个,即睢县榆厢森林公园、姜营千亩植物园、利民河公园、铁佛寺公园,永城市芒砀山森林公园,夏邑县两河口森林公园、淮海物种园、利民河生态游园,示范区日月湖公园、运河公园,睢阳区南海党建公园、睢阳中央公园、华商湿地公园、应天公园,梁园区国家森林公园,民权县民程路郊野公园,虞城县森林公园,柘城县郊野公园。

第九节   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   一、大力提高新造林质量

推进平原林网结构优化调整。一是调整林种结构。认真研究适应铁路、公路、河道沟渠、田间的树种配置模式,注重针叶林、阔叶林与常绿树、落叶树等林种、树种的补植搭配,形成乔、灌、花、草、藤 “ 五形 ” 合理配置,实现绿化、美化、花化、彩化、果化 “ 五化 ” 协调统一。二是完善功能结构。深入研究各类树种的特点优势,因地制宜开展植树造林,不断满足生态林、经济林、景观林、防护林、固沙林等多种功能需求。三是优化布局结构。优化城市、村镇、农田、湿地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打造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和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全市范围内新造林成林率提高到 80% 以上,混交林比例达到 70% 以上,乡土树种比例 60% 以上,常绿树种比例 30% 以上,珍贵树种比例 3% 以上,优良苗木比例 90% 以上。

二、森林抚育

(一)建设范围。

主要涉及 虞城县、夏邑县、柘城县、宁陵县、睢县、民权县、永城市、 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梁园区、睢阳区 10 个县(市、区)。

(二)建设内容。

对郁闭度过大的中幼龄林,采取透光伐、疏伐、生长伐等方式进行抚育,调整林分结构;对遭受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等自然灾害危害的林分,采用卫生伐方式进行抚育;对近年来新成林的有林地,采用割灌、修枝、定株、松土除草等措施进行抚育。

(三)建设任务。

规划任务 100.713 万亩。其中,中幼林抚育 61.43 万亩,新造林抚育 39.28 万亩。

按年度分, 2018 ~ 2022 年中幼林抚育面积 36.6 1 万亩,占规划任务的 60 % ; 2023 ~ 2027 年, 中幼林抚育面积 24.8 3 万亩,占规划任务的 40 % 。 2018 ~ 2022 年新造林抚育面积 23.99 万亩,占规划任务的 60 % 。 2023 ~ 2027 年, 新造林抚育面积 15.29 万亩,占规划任务的 40 % 。

三、林木良种 化

(一)建设内容

加强林木良种繁育,建设林木良种基地;加强林木种子储备和苗圃生产能力,建设林木种子储备库和保障性苗圃;对林木良种苗木生产单位进行补贴。围绕解决平原绿化和村镇绿化树种单一与欧美杨比重过大、杨絮污染严重问题,进一步加强泡桐、楸树、椿树、白蜡、楝树、榆树、国槐、银杏等乡土树种的良种选育,抓好野生优质种质资源开发利用,为树种结构调整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林木良种。

(二)建设任务

建设林木良种基地 5 个,其中国家林木良种基地 2 个;建设保障性苗圃 4 个。

第十节   保障能力提升工程   一、建设范围  

主要涉及商丘市 10 个县(市、区)。

二、建设内容

(一)强化森林安全保护,加强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 互联网+ ” 林业信息化平台、国有林场基础设施、林业基层站所、森林公安、林业综合调查监测与评估体系、强化人才队伍和林业职业教育体系等建设。完善有害生物防治监测预警体系、检疫预灾体系、防灾减灾体系、防控服务保障体系、省级防控管理中心、县级示范站、检疫执法体系等建设。

(二)建设林业生态保护红线监控体系与评价考核制度,加强林业生态红线管控。严格征占用林地审批,严格执行林木限额采伐制度,严禁超限额采伐、无证采伐,加大对林木采伐证的审批和监管力度;按公益林建设要求,对国有林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生态廊道林木严格保护。

(三)强化森林火灾预警监测系统、通信和信息指挥系统、队伍与装备能力、森林消防、林火阻隔系统、应急道路设施设备运行维护等建设。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防火能力。

完善有害生物防治监测预警体系、检疫预灾体系、防灾减灾体系、防控服务保障体系、检疫执法体系,建设市级防控中心、县级防控示范站。  

(四)抓好市、县级国有林场智慧林业试点建设,涉及商丘市民权林场、民权县白云寺林场、虞城县林场、宁陵县林场、睢县榆厢林场、梁园区林场、永城市林场。尽快建成一体化管理的智慧型、智能化林业资源监管系统、野生动植物保护系统、森林防火系统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系统,及时掌握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动态变化情况。

三、主要任务

(一)注重城市森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提倡绿色防控,严禁使用剧毒农药。重大林业有害生物连续三年成灾率控制在 4 ‰以下,重点抓好美国白蛾、杨树食叶害虫、杨树早期落叶病防控,有害生物成灾率低于 3.7 ‰。

(二)制订森林火灾应急预案,森林防火工作符合《河南省森林防火条例》规定,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 0.9 ‰以下。

(三)加强互动型林业门户网站群应用,公众事务服务、林业信息发布、生态旅游、林产品电子商务、林产品溯源、林权交易、林区社区综合管理等林业资源综合办公应用等 “ 互联网+ ” 林业云计算平台建设,制定和完善林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加强林业信息化安全保障与综合管理体系建设;在云计算平台与资源大数据基础上,加强林业资源大数据中心建设。整合森林防火、森林公安、资源监测等功能构建省林业应急指挥中心。

(四)新建市级森林公安业务技术用房 1 处 , 新建县级森林公安业务技术用房 2 处 , 新建派出所业务用房 2 处 , 改造执法办案场所 3 处 , 建设市级森林公安数据中心 1 个 , 配备现代警用设备 , 建设森林公安信息综合应用平台、涉林重点场所监控、应急通讯保障与视频综合应用体系等 1 套。加强森林公安队伍素质建设和人才库建设。

(五)建立和完善省级林业资源综合监测平台。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 配备先进设施设备 , 开展小型无人机作业设计调查平台、森林调查移动平台、森林资源 “ 一张图 ” 数据库及管理系统、林业大数据融合及智慧林业体系、湿地资源动态监测分析平台、林业生态监测评估平台等建设 , 为林业建设决策提供依据。

(六)巩固和完善 10 个县 ( 市、区 ) 林业技术推广机构 , 完善乡镇林业工作机构。培训林业技术与管理人员 2000 人次。

 

第七章 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第一节 投资估算

 

一、估算依据

( 一 ) 《防护林造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 , 国家林业局 , 2016 年。

( 二 ) 《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 国家林业局 , 2015 年。

( 三 ) 《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 国家林业局 , 2014 年。

( 四 ) 《林木种苗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 国家林业局 , 2014 年。

( 五 )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 国家林业局 , 2014 年。

( 六 ) 《湿地保护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 国家林业局 , 2015 年。

( 七 ) 《林业改革发展资金管理办法》 , 财政部、国家林业局 , 2016 年。

( 八 ) 《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 , 省政府 , 2007 年。

( 九 ) 《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提升工程规划》 , 省政府 , 2013 年。

( 十 ) 《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及提升工程绩效评估报告》 , 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 2017 年。

( 十一 ) 《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 ( 2018 ~ 2027 年 ) 》 ,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 2018 年。

二、投资标准

根据相关标准 , 结合市场询价和现地调研结果等实际情况 , 确定各工程投资标准 :

( 一 ) 农田防护林建设工程。平原防风固沙林和农田防护林新造 ( 更新 ) 1500 元 / 亩。

( 二 ) 生态廊道绿化工程。廊道绿化新造 ( 更新 ) 1700 元 / 亩。

( 三 ) 乡村绿化美化工程。乡村绿化美化新造 ( 更新 ) 1700 元 / 亩。

( 四 ) 优质林果工程。木本油料林 , 核桃新造 2500 元 / 亩、改培 1500 元 / 亩 ; 油茶新造 2800 元 / 亩、改培 1500 元 / 亩 ; 油用牡丹新造 4160 元 / 亩 ; 其他新造 2500 元 / 亩、改培 1500 元 / 亩。特色经济林 , 新造 2500 元 / 亩、改培 1500 元 / 亩。

( 五 ) 林业产业融合发展工程。林木种苗 4000 元 / 亩 , 花卉 6000 元 / 亩。

(六)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中幼林抚育 800 元 / 亩 , 新造林抚育 300 元 / 亩。退化林修复 1500 元 / 亩。

其他非营造林工程项目根据各自建设特点,结合国家相关标准确定单位建设投资标准。

三、投资估算

经估算 , 规划总投资 131.47 亿元。

(一)生态廊道绿化工程。 总投资 4.92 亿元。其中人工新造 3.59 亿元,更新 1.3 3 亿元。

(二)农田防护林建设工程。 总投资 4.2 6 亿元。其中农田防护林工程 2.46 亿元,平原防风固沙林 1.79 亿元。

(三)森林城市建设工程。 总投资 13.6 8 亿元。其中国家森林城市建设 6.03 亿元,省级森林城市建设 6.03 亿元,森林特色小镇 1.6 2 亿元。

(四)乡村绿化美化工程。 总投资 12.2 亿元。其中新造 1.1 3 亿元,更新 0.7 亿元,森林乡村建设 10.37 亿元。

( 五 ) 森林与湿地资源保护工程。 投资 3.4 7 亿元。其中湿地管护能力建设 2.1 6 亿元,国家森林公园建设 1.06 亿元,公益林地(补偿)管护 68.88 万元,湿地生态效益补偿 0.06 亿元,古树名木保护 12.48 万元,新建湿地公园奖励资金 0.09 万元,新建森林公园奖励资金 0.1 亿元。

(六)国家储备林建设工程。 总投资 52 亿元。

(七)优质林果工程。 总投资 9.5 1 亿元 , 其中木本油料 3.3 4 亿元,特色经济林 6.17 亿元。

(八)产业融合发展工程。 总投资 22.0 3 亿元。其中林木种苗产业 6.0 3 亿元,花卉 2.9 8 亿元,森林康养 0.18 亿元,林下经济产业 12.7 9 亿元,新建林业产业化集群奖励资金 0.05 亿元。

(九)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 总投资 6.29 亿元。其中森林抚育 6.09 亿元,保障性苗圃 0.08 亿元,国家林木良种基地 0.12 亿元。

(十)保障能力提升工程。 总投资 3.0 8 亿元。其中森林公安建设 2.0 亿元,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0.33 亿元,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 0.25 亿元,林业科技支撑工程 0.3 9 亿元,林业技术推广站建设 0.055 亿元。

 

第二节 资金来源及筹措

政府投入重点用于廊道绿化工程、农田林网工程、森林与湿地资源保护工程、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保障能力提升工程中的公益林和生态林建设管护补助;乡村绿化美化工程、森林城市建设工程、优质林果工程和林业产业融合发展工程以社会资金投入为主 , 政府投入少量资金作为奖补引导资金;国家储备林工程主要由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贷款,辅以中央基建、中央财政投资和地方配套资金。

规划总投资 131 亿元,资金来源主要是四部分 : 一是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财政支持。积极争取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重点地区防护林、湿地保护与恢复、森林防火、造林补贴、森林抚育补贴、公益林补偿等国家工程项目投资。预计争取中央、省级财政资金约 33 亿,占总投资的 25% ;二是商丘市各级财政投资。各级政府要根据工程任务和财力可能 , 把林业建设资金纳入财政年度预算 , 加大投入力度。涉及商丘市及各县 ( 市、区 ) 政府总投资及年度投资的 , 由林业部门根据工程任务作出详细概算 , 商财政和其他相关部门后 , 报各级政府审核确定。预计市、县级财政资金投入约 20 亿元,占总投资的 15% ;三是绿色融资。积极争取开发性和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以及国际金融组织为规划工程项目建设提供绿色信贷 , 加大贷款贴息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上市融资 , 探索建立林业发展基金。预计绿色融资约 39 亿元,占总投资的 30% ;四是社会资金。引导国企、民企、外企、集体、个人、社会组织等各方面投入资金 , 培育一批专门从事生态保护修复的专业化企业。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 , 推动社会资金投入规划工程项目建设。引导和鼓励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种植大户等各种社会力量参与规划工程项目建设。预计吸纳社会资金投入约 39 亿元,占总投资的 30% 。

 

第三节 效益分析

规划任务完成后 , 将大幅度改善商丘市的生态环境 , 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 ,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 每年新增生态和经济效益价值达 134.85 亿元。

一、生态效益

每年新增生态效益价值 60.93 亿元。

新增森林年生态效益价值 42.76 亿元。其中涵养水源价值 14.1 亿元,保育土壤价值 8.5 亿元,固碳释氧价值 3.28 亿元,积累营养物质价值 1.4 亿元,净化大气价值 3.44 亿元,防护农田效益价值 6.81 亿元增产,森林游憩价值 5.2 亿元。

新增湿地年生态效益价值 18.17 亿元。其中 , 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 0.32 亿元 , 湿地景观游憩价值 1.96 亿元 , 环境净化价值 4.42 亿元 , 蓄水价值 10.54 亿元 , 固碳释氧价值 0.93 亿元。

二、经济效益

每年新增直接经济效益 74.53 亿元。其中木材价值 8.38 亿元,苗木花卉产值 11.09 亿元,木本油料和特色经济林产值 15.34 亿元,林下种植养殖产值 9.15 亿元 ( 林下种植 1.82 亿元、林下养殖 7.32 亿元 ) ,林产工业产值 14.43 亿元 ( 木材加工业 7.10 亿元、经济林产品加工业 4.01 亿元、果品贮藏 1.32 亿元 ) ,林业旅游收入 3.66 亿元。

三、社会效益

本规划全面实施后 , 由于森林覆盖率的提高 , 湿地得到有效保护 , 木材和经济林产品增加 , 不仅能推进商丘市林业全面发展 , 而且能提高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承载能力 ,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市农民来自林业的收入将年均增加 10% 以上 , 造林、抚育、花卉苗木培育等建设任务使得全市每年将吸纳 3 万人就业。通过森林游憩康养、特色经济林等绿色产业发展 , 将促进沙区和滩区等贫困地区群众脱贫 , 预计到 2020 年全市通过发展林业产业以及参与营造林森林经营活动等可以促进 1.2 万贫困人口脱贫 , 为商丘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贡献。同时,通过森林城市、森林特色小镇建设,改善人居环境 , 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使人们能够体验和享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全民共享森林生态福祉。

 

第八章 十县(市、区)林业建设特色与重点

  第一节   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一、示范区林业的优势与特色

商丘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位于商丘市区东部,总面积约 328 平方公里,东连虞城,西接商丘市中心城区,北临山东菏泽,南临周口、安徽亳州。示范区交通优势明显,京九铁路、陇海铁路, 310 国道、 105 国道,连霍高速、济广高速,郑徐高铁、商合杭高铁在辖区内交汇,形成黄金交通 “ 米 ” 字架。

近年来,示范区通过实施日月湖和应天公园等林业生态建设提升工程,努力打造生态宜居森林城市,示范区现有日月湖生态旅游景区 1000 亩等,森林覆盖率 15% ,建成 220 公里绿色廊道,特别是 70 公里的贾寨镇乡道农田防护林、 27 公里的环城高速防护林带,改善了示范区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

二、发展目标

立足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以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为驱动,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和谐社会,构建经济发达、市场繁荣、生态和谐、宜业宜居的示范区。

三、发展定位

对于水源涵养区、地质遗迹保护区、水源水质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域,划定范围,作为生态功能区予以严格保护;以生态保护为前提,结合人们的休闲需求,建设兼具生态功能与社会功能的郊野公园区;对于一般的水域和林地,规划一般生态区,提出引导和保护要求。依托京九铁路、陇海铁路、连霍高速、济广高速、商周高速构成区域生态廊道,与济广高速东侧生态功能区作为城市永久性生态绿地,构建区域生态格局。强化景观生态模式,构建以东沙河、东沙河延伸段、南部退水渠、西部忠民河和运河廊道、宋城路走廊、包河走廊组成 “ 环 两横一纵 ” 的城市公共绿地。

四、建设布局

将示范区分为已建区、适建区、限建区和禁建区四个区域。具体按区域特征进行建设。

已建区即现状已经建成的区域。目前示范区已建区主要分布在京九铁路以西的城区部分,面积约 37.82 平方公里。城市已建区内应着重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加大建成区绿化建设和污染物治理力度、加强对居民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逐步转变现有建成区的城市功能。

适建区主要指新规划的城市建设用地,适建区内公共绿地、水系景观、生态环境、社会公益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用地应作为政府的公共政策强制执行,并优先满足建设用地需求。

限建区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或者需要人为进行限制建设的区域,面积约 40.8 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区域性交通通道、市政基础设施通道两侧的生态绿地,分隔示范区各组团间的绿化隔离带、绿廊。对于这一区域,要依据国家政府颁布和制定的相关法律或条例,因地制宜地制定详细的保护和开发控制措施。

禁建区为基本农田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区、滩涂湿地、林地,面积约 107.5 平方公里。在该区域内不可进行各类开发建设,不得进行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者景观的生产设施建设。

五、重点任务

(一)湿地公园和森林公园建设。

市政府目标责任书安排全区 2018 ~ 2022 年新建设 1 处省级以上湿地公园,湿地保护率达到 50% ,湿地生态功能明显增强,增加湿地面积 0.5 万亩。

(二)国家储备林建设。

2018 ~ 2022 年落实贷款 1.2 亿元。

(三)森林城市建设。

2018 — 2022 年建设森林乡村 11 个。

(四)森林防火与有害生物防控。

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 0.9 ‰以内,到 2020 年有害生物成灾率低于 3.6 ‰, 2019 年有害生物成灾率低于 3.7 ‰,确保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疫情。

六、重点工程

(一)日月河工程。

日月河项目位于示范区辖区南部,毗邻睢阳南路及黄海大道,北接日月湖、西连蔡河、东进包河,交通位置优越。日月河河道全长 7.2 公里,包括南北向河道、东西向河道和宋湖湿地,其中南北向河道长 3.3 公里,东西向河道长 3.9 公里,总占地面积 2724 亩,总投资约 6.7 亿元。该项目在建设中充分融入了海绵城市、湿地净化、运动健身的新理念,形成了集退水调水、农田灌溉、防洪抗洪、观光旅游为一体的重要生态水利工程和复合型城市公园景观走廊。

日月河工程河道总面积约 1190 亩,南北向河道红线宽度约 342 米,东西向河道红线宽度约 160 米,包括河道开挖、跨河桥梁及水坝建设、沿河防护(洪)堤塑造、微地形填筑等工程内容,沿线跨越河道新建桥梁 12 座,新建水坝 3 座。

日月河景观绿化总面积约 1534 亩,南北向景观绿化面积约 806 亩,东西向景观绿化面积约 728 亩,包括银杏、桂花、大叶女贞、雪松等乔灌木栽植共 56977 棵,月季、常夏石竹、石楠等绿篱、球类植物、地被栽植面积共 1533 亩,新建各类园区小广场 56 个、公厕及水、电各类配房 16 座,新建游园步道和健身步道长 8 公里、滨河路工程长 13 公里。

(二)运河公园工程。

运河公园项目位于长江路以南、京九铁路以东、东沙河以西、运河路以北区域,占地面积 397217 平方米( 595.8 亩),运河以北绿地面积约 15.4 万平方米,运河以南绿化面积 24.3 万平方米,河道东西跨度约 2.5 千米,南北最宽处约 300 米,最窄处 100 米,河道均宽约 50 米。项目总投资 8000 万元。

该项目以水为核心,以 “ 绿隐长堤,锦绣运河 ” 为设计主题,运用海绵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的先进理念,修复商丘大运河的生态系统,河岸上设计有主入口广场、水韵荷风、特色景点、康林阵彩、春华秋实、浪漫香溪、生态林海、绿堤春晓、中华园、多彩苗圃、湿地风情园等十个特色景观节点。

(三)廊道森林绿化工程。

1. 建设范围:明清黄河故道、连霍高速、济广高速、郑徐高铁、日月河、民商虞干渠、包河、东沙河两侧绿化,中心城区环城绿化、国道、省道、乡道绿化。

2. 建设内容:通过新建和更新,实行常绿与落叶搭配,乔木和灌木相结合,多林种、多树种混交,提高混交林比例,提升绿化档次,实现廊道绿化向彩化美化升级,达到廊道森林化。

3. 建设任务:新造林 3 万亩,更新 0.24 万亩,合计 3.24 万亩( 2018 ~ 2027 )。

(四)农田林网化工程。

1. 建设范围:按照农田林网化的标准,以 “ 百千万 ” 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为重点,以沟河路渠绿化为依托,完善农田防护林体系。

2. 建设内容:通过树种结构调整,增加树种多样性,每个乡镇突出 2-3 个乡土树种, 1-2 个经济林树种,进一步提高平原绿化水平,提高农田粮食生产能力。

3. 建设任务: 2018 ~ 2022 新造面积 1.48 万亩,更新 0.46 万亩, 2023 ~ 2027 新造面积 0.06 万亩,更新面积 1.02 万亩。

(五)城镇园林化工程。

1. 建设范围: 重点在示范区建成区范围内实施城市空间立体绿化工作。现有的城市主次干道、街巷道路沿线有条件的围墙、建筑墙体、挡土墙、围栏、灯柱以及各类桥涵、桥墩均应按照要求做好垂直绿化。城市主次干道沿线单位的实体围墙,均要改建为通透栏杆,栏杆内应按景观要求做好美化工作。城市建成区内的公厕、垃圾中转站、公园绿地配套建筑等公用设施建筑应按要求做好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

2. 建设内容: 充分利用屋顶、挡墙、桥梁、护坡、阳台、窗台、门庭、花架、棚架、廊、柱、栅栏等各种建筑(构筑)设施进行立体绿化,既可地面栽植,也可空中垂吊、屋顶栽植,常见方式有垂直绿化、棚架绿化、护坡绿化、阳台绿化、屋顶绿化等。

3. 建设任务: 全面推进本区立体绿化工作,努力拓展城市绿化空间,降低建筑能耗,提高绿化覆盖率和绿视率,完善生态环境建设。 2018 年底,建成区要完成 2018 年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目标责任书中签订的立体绿化建设任务;从 2019 年开始,建成区立体绿化建设面积每年按不低于上一年度 10 %的比例递增;至 2023 年,立体绿化面积应不低于城市建成区面积的 10 %。  

(六)森林乡村工程。

深入学习浙江 “ 千万 ” 工程,积极落实省民生重点实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以建设森林乡村为契机,持续推进示范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第2节     梁园区

 

一、梁园区林业的优势与特色

梁园区是河南省商丘市市辖区,位于商丘市中心北部、黄河故道南岸。地处华北平原,主要为黄河冲击平原地区,北部有黄河故道湿地,平原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 98% ,河湖湿地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 2% 。梁园区共辖 8 个街道、 4 个镇、 4 个乡。梁园区人口为 62.58 万人(不含商丘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行政区划面积 692 平方公里。与林业关系发展密切的土壤有褐土、黄褐土、潮土、风沙土等,土壤分布具有明显区域性、地带性的特点。风沙土壤以风沙土为主,一般农区以潮土为主。

梁园区现有林地面积 23.97 万亩,活立木蓄积量 98.82 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 18.01% ,建有 260 公里绿色廊道,特别是 40 公里的黄河故堤防护林、 37 公里的黄河故道防护林、 23.5 公里的民商虞干渠防护林带、共计 50 公里的商周、商登、济广、连霍等数条高速防护林带,犹如四道天然屏障,保护着故道以南 60 多万亩农田和大堤以北 25 万亩沙化土地的增产增收,改善了梁园区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

近五年来,在林业生态建设上,梁园区总投资 20.41 亿元,其中城郊投资达 6.4 亿元,完善造林 5 万多亩,高速公路两侧造林 7000 多亩,重点实施了济广、商周、连霍、商登四条高速廊道建设;景观工程造林 1.5 万亩,通过点、线、面结合,重点突出了地域特色;打造 “ 创森 ” 亮点,营造了黄河故道防护林、水源地涵养林、特色经济林、森林公园景观林等具有地方特色景观林;全区农田林网完善造林 1.7 万亩,黄河故道沙区林网网格面积控制在 200 亩以内,一般农田区林网网格面积控制在 200 - 300 亩之间,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 97.3% 以上,道路林木绿化率达到 94 %以上,水岸林木绿化率达到 91.2 %以上。

二、发展目标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乡生态宜居、林茂粮丰、乡村美丽的森林梁园新格局。

三、发展定位

围绕 “ 五区 ” 绿化(即:城区、镇区、景区、库区、产业集聚区绿化),大力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开展冬春季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统筹推进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城市五大生态系统建设,按照 “ 六化 ” 要求,实现廊道森林化、农田林网化、城镇园林化、乡村林果化、庭院花园化、林区智慧化,着力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努力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乡生态宜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为建设森林梁园、美丽梁园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建设布局

着力构建 “ 一带、一网、 二 环、五区、 多 廊道 ” 的总体布局。一带:明清黄河故道生态保育带,按照 300 ~ 500 米造林宽度建设;一网:农田林网,按照乡(镇)建设万亩方,行政村建设千亩方的标准建设; 二 环:环城 区乡镇 绿化 是 按照 100 米宽度造林,环村庄绿化 是 按照 30 米宽度造林;五区:做好城区、镇区、景区、库区、产业集聚区高标准绿化; 多 廊道:商周高速、商登高速、济广高速、连霍高速、郑徐高铁及普铁绿化,造林宽度 100 米以上,国道、省道以及森林大道每侧造林宽度 50 米以上,主 干河流每侧造林宽度 50 米以上,县乡道路每侧造林宽度 30 米以上。

五、重点任务

营造林: 市政府目标责任书涉及梁园区 2018-2022 年任务:完成营造林 7.02 万亩(其中造林 3.02 万亩,森林抚育 4 万亩)。

湿地公园和森林公园建设: 2019 年梁园区政府国土绿化计划完成湿地公园年度建设任务,湿地保护率 36% 。在商丘市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实施林区智慧化工程,建设森林康养基地 1 处。计划 2022 年前完成增加湿地面积 0.2 万亩的任务。

国家储备林建设: 2018 ~ 2022 年实现落地贷款 1 亿元,完成国储林建设 0.8 万亩。

森林城市建设: 2018 ~ 2022 年建设森林乡村 25 个。

优质林果、苗木花卉、林下经济: 发展木本粮油 0.3 万亩,特色经济林 2.14 万亩,合计 2.44 万亩,发展苗木花卉 1 万亩,花卉 0.15 万亩,合计 1.15 万亩。林下经济面积达到 16.1 万亩。建设森林康养基地 1 个。

森林防火与有害生物防控: 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 0.9 ‰以 内,到 2020 年有害生物成灾率低于 3.6 ‰, 2019 年有害生物成灾率低于 3.7 ‰,确保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及林业有害生物疫情。

六、重点工程

(一)廊道森林绿化工程。

1. 建设范围:明清黄河故道、连霍高速、环城高速、郑徐高铁、民商虞干渠、包河、东沙河两侧绿化,中心城区环城绿化。

2. 建设内容:通过新建和更新,实行常绿与落叶搭配,乔木和灌木相结合,多林种、多树种混交,提高混交林比例,提升绿化档次,实现廊道绿化向彩化美化升级,达到廊道森林化。

3. 建设任务:规划 造林 0.65 万亩(其中新造林 0.15 万亩,更新造林 0.5 万亩)。

(二)农田林网化工程。

1. 建设范围:按照农田林网化的标准,以 “ 百千万 ” 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为重点,以沟河路渠绿化为依托,完善农田防护林体系。

2. 建设内容:通过树种结构调整,增加树种多样性,每个乡镇突出 2 ~ 3 个乡土树种, 1 ~ 2 个经济林树种,进一步提高平原绿化水平,提高农田粮食生产能力。

3. 建设任务: 2018 ~ 2022 年新造面积 0.2 万亩,更新 0.14 万亩, 2023 ~ 2027 年新造面积 0.05 万亩,更新 0.0 4 万亩。

(三)城镇园林化工程。

1. 建设范围:城区园林化着力建设城市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城区片林,把城区适宜绿化的地方都绿起来。镇区园林化根据各乡(镇)总体规划,着力推进乡(镇)驻地绿化建设。

2. 建设内容:按照 “ 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 ” 生态理念,巩固 “ 创森 ” 成果。各乡(镇)集镇区做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 300 米建一街头绿地,每个绿地面积不低于 2 亩 ,至少建一个不少于 15 亩的主题公园,经过集镇区河道每侧建设不低于 20 米宽的带状绿地公园。

3. 建设任务:城区主要抓好 13 个公园绿地的新建续建任务。镇区主要抓好每个乡镇不少于 15 亩的公园绿地,抓好示范段绿地建设。

(四)乡村林果化工程。

1. 建设范围:加快发展优质林果产业,进一步扩大优质林果种植面积,按照 “ 一乡一品 ” 塑造乡镇特色。

2. 建设内容:重点抓好刘口镇小杂果基地建设,孙福集乡杜仲、水池铺乡和观堂镇苹果、王楼乡和谢集镇桃树、 双 八镇葡萄及石榴等优质经济林基地建设,提高林果生产能力。实施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苗木花卉和林下经济。

3. 建设任务:木本粮油 0.3 万亩,特色经济林 2.14 万亩,合计 2.44 万亩。

(五)庭院花园化工程。

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提高农村人居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大力开展农村 “ 四旁 ” 绿化,发展庭院经济,推进林果树种进村、进户,引导农民种花种草,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六)实施林区智慧化工程。

抓好国有林场智慧林业试点建设。 尽快建成一体化管理的智慧型、智能化林业资源管理系统、野生动植物保护系统、森林防火系统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系统,及时掌握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动态变化情况。

第三节   睢阳区   一、睢阳区林业的优势与特色

睢阳区地处豫东平原,北和梁园区相邻,东接虞城县,南和柘城、鹿邑、安徽亳州市接壤。位于东经 115 ° 20 ′ -115 ° 47 ′与北纬 34 ° 04 ′ -34 ° 26 ′之间,全区南北长约 39 公里,东西宽约 38.2 公里,总土地面积 144 万亩,总耕地面积 98 万亩,是农业大区,农田林网是睢阳区的优势。

二、发展目标

“ 五年增绿城市农村,十年建成森林睢阳 ” ,通过十年的努力 建成天蓝地绿水净、宜居宜业宜游的森林睢阳。

三、发展定位

平原林网化、城市园林化、乡村林果化、廊道林荫化、庭院花园化。

四、建设布局

根据《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 ( 2018 ~ 2027 年 ) 》和商丘市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动员大会精神,结合睢阳区实际经多方讨论研究,制定了 “ 一区一网两带六园十廊道多节点 ” 的总体布局。

五、重点任务

“ 一区 ” 即城区绿化。 按照 “ 以绿荫城 ” 的理念全面提升城区绿化、美化水平。调整优化树种结构 , 筛选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珍贵树种、长寿树种、多功能树种和吸附灰尘、减轻雾霾、减少噪声、净化空气能力强的树种建设城区森林和围城森林。增加常绿树种、针叶树种比例 , 实现城市四季常青、三季花开。加强大型公共建筑物立体绿化、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 , 增加绿量和空间占有率。优化城市森林结构 , 建设城区绿色生活圈、环城森林生态防护圈、城市外围森林屏障带 , 形成 “ 让森林拥抱城市 , 让森林走进城市 ” 的城市生态格局。一是重点做好蔡河、忠民河、运河、古宋河等 6 条内河绿化,形成群众娱乐、休闲的多条绿色长廊。二是城区所有道路完成高标准绿化。三是按照 300 米见绿, 500 米进公园的要求,打造多处便民公园和街头绿地。四是围绕古城景区,打造集旅游、观赏、休闲为一体的景观林带建设。

“ 一网 ” 即农田防护林网络。 围绕 “ 百千万 ” 农田建设和沙荒地造林,坚持点、片、带结合,营造高大乔木为主的农田防护林,推进农村 “ 四旁植树 ” 、沟河路渠绿化,构建 “ 沟相连、路相通、田成方、林成网 ” 的农田防护林网络。  

“ 两带 ” 即环城高速和中亚大道防护林带。 按照多林种、多树种混交,落叶树、常绿树搭配,美化彩化结合的要求,以环城高速公路和工业大道为框架,因地制宜,按照宜宽则宽、宜窄则窄原则,建设城市防护林带。

“ 六园 ” 即商都湿地公园、华商湿地公园、隋唐运河遗址公园、南海党建公园、两河湾湿地公园、古城湿地公园。 加强城郊森林、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 , 打造绿树成林、河流湖泊互联互通的景观 , 加快形成与城市地位相匹配、与城区空间结构相衔接、与现代产业结构相融合、与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期盼相适应的生态保障体系 , 大幅度增加蓝绿空间 , 优化林种树种结构 , 提升森林质量 , 打造城市的 “ 绿芯 ” ,促进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城区建设。

“ 十廊道 ” 即大沙河、扬大河、清水河、古宋河、商周运河等五河及 105 国道、 326 、 327 省道、商柘路、商鹿路等五路的生态廊道建设。 依托睢阳区的交通与河流基础,重点完成五河五路廊道建设工作,打造纵横交错、绿化层次丰富、有宽度有厚度有规模的经济、生态、景观一体化走廊。

“ 多节点 ” 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全域旅游。全区每个乡镇办事处打造 1 个国家级、 2 个省级、多个市(区)级森林乡村建设工作。 重点做好勒马枣冢庙、高辛潘庙、帝喾陵、微子祠等传统文化村落、历史文化遗迹生态绿化工作。同时,根据各乡镇办事处围村林的更新改造情况,努力打造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具有睢阳区特色的、优质高效的经济林生产基地,建设一批生态园、采摘园。发展乡村游,促进农民增收、拓宽就业渠道、实现精准扶贫,实现生态保护脱贫和林业产业扶贫。

六、重点工程

为确保规划目标的完成,睢阳区重点完成七大工程。一是大规模国土绿化工程,二是森林城市巩固提升建设工程,三是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四是优质林果工程,五是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六是湿地保护与建设工程,七是森林资源保护工程。

 

第四节   永城市   一、永城市林业的优势与特色

永城市位于河南省最东部,介于北纬 33 ° 42 ′至 34 ° 18 ′、东经 115 ° 58 ′至 116 ° 39 ′之间。东临安徽省的萧县、濉溪县,西靠河南省夏邑县,南与安徽省涡阳县、亳州市接壤,北接砀山县。以西城区为中心,呈放射状,有永商、永夏、永李、永亳、永徐、永涡、永宿、永淮八条主干公路;连霍高速、永登高速、济祁高速、郑徐高铁、 311 国道、郑永省道贯穿全境;永青运煤铁路始于永城;永城市是国家能源基地之一,地下煤炭储量 50 亿吨,境内现有永煤集团、神火集团两大企业,年产值均在百亿元以上,为全国五百强企业;改革开放 40 余年,永城市打造并拥有 “ 汉兴之地、能源之都、面粉之城、生态之市、长寿之乡 ” 五张城市名片,相继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市、全国文明城、国家园林城、国家卫生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绿化模范县等一系列 “ 国字号 ” 荣誉,连续 10 年跨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

林业资源丰富。永城市植被为天然次生植被或人工植被,野生动植物资源较少。永城市有真菌 5 科 30 种、苔藓植物 26 科 61 种、蕨类植物 1 科 2 种、种子植物 65 科 272 种、栽培植物 108 科 456 属 1800 种;野生动物有两栖动物 3 科 5 种、爬行动物 5 科 6 种、兽类 6 科 16 种;鸟类有 44 科 203 种。野生动物中,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10 科 45 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4 科 8 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7 科 37 种、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7 科 8 种。永城市无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二、发展目标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弘扬生态文明,着力构建城乡一体的森林生态网络,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推进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建设 “ 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城乡一体 ” 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森林城市。  

(一)总体目标。

把省委、省政府提出的 “ 六化 ” 要求分解到每个田间地块、城市乡村、道路河渠,做到国土绿化无死角、全覆盖,构建多层次多色彩、多效益的绿色生态屏障。完成造林 14.8 万亩,森林面积达到 85.7 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 28% 。完成森林抚育和改造 12 万亩。森林蓄积量达到 621 万立方米以上。

(二)具体目标。

沟、河、路、渠、湖库周边宜绿化地段绿化率达到 96% 以上,农田防护林网、农林间作控制率稳定在 98% ,城镇、社区建成区绿地率达到 40% 以上。林下种植养殖经营面积达到 12 万亩。火灾受害率稳定控制在 1 ‰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 90% 以上,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 3 ‰以下。全市湿地得到有效保护。

三、发展定位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弘扬生态文明,着力构建城乡一体的森林生态网络,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推进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建设 “ 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城乡一体 ” 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森林城市。  

四、建设布局

根据 永城 市的自然区域特征,构建 “ 一面三网多点一中心 ” 区域生态网络。

(一) “ 一中心 ” : 构建永城市绕城公路以内的中心城区森林绿地体系,实现城市园林化。中心城区的布局由 “ 城中绿岛、城区绿带 ” 等两大城市森林体系构成。

(二) “ 一面 ” : 即芒砀山旅游景区,实现山区森林化。

(三) “ 三网 ” : 即把永城市内的大小道路、河流和林带构建成路网、水网、林网三网一体的生态廊道网络体系,实现 廊道 林荫化和平原林网化。

(四) “ 多点 ” : 即遍布全市的村庄和乡镇居民点,实现乡镇果园化和庭院花园化。

五、重点任务

永城市属平原生态涵养区, 多功能、多层次 的农田防护体系尚不完善,综合防护效能未充分发挥。建设重点是 积极稳妥推进农田防护林改扩建,建立带、片、网相结合的多树种、多层次稳定的农田防护林体系,构筑粮食高产稳产生态屏障。继续推进山区森林化、平原林网化、城市园林化、乡村林果化、廊道林荫化、庭院花园化六大重点生态工程。至 2027 年,工程建设总规模 26.1 万亩。其中,造林 14.1 万亩、抚育 12 万亩。

六、重点工程

(一)芒砀山绿化工程。 芒砀山 群属皖北丘陵延伸地带的剥蚀残丘,位于永城市东北 35 公里的芒山镇、条河镇境内,共有芒砀山、保安山、鱼山等大小 11 座山头,海拔在 34 ~ 156.8 米之间,一般坡度在 35 度左右。山群全部属于国有芒山林场,面积 7100 余亩,其中,省级公益林 6000 亩。 2018 ~ 2022 年期间将重点服务于景区建设,加大芒砀山绿化力度,改善林区生产、生活条件,提升芒砀山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组织人员对山区绿化情况实行拉网式排查,对境内大小 11 个山头存在的问题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力争全部覆绿。

(二)农田防护林工程。 统筹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对全市平原农区生产道路、灌溉河渠两侧绿化林带进行全面排查,统筹考虑村镇、道路、河流、沟渠、农田,综合治理风、沙、旱、涝、水土流失,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 坚持 “ 因害设防、因地制宜 ” 原则,优化树种结构,大力发展优良乡土树种,实现农田林网标准化;以乡道、村道和三级支流作为 骨干林带,两侧各栽植 2 行以上乔木;增加乔灌结合比例和绿化树种配置比例,提高综合防护能力。 2018 ~ 2022 年新造农田防护林面积 0.1 1 万亩,更新面积 0.44 万亩, 2023 ~ 2027 年新造面积 0.195 万亩,更新面积 0.4 6 万亩 .

(三)廊道绿化工程。 坚持 “ 有路必有树、有路必是林荫路 ” 原则,按照 “ 一路一景、立体配置、三季花开、四季常绿 ” 建设标准,加快推进郑徐高铁、连霍高速、济祁高速、连霍高速、苗太线、永芒路、高吕路等绿化工程建设。高铁沿线绿化选择不影响铁路线路安全和行车瞭望的亚乔木树种;高速公路沿线绿化混交林比例不低于 70% ,乡土树种不低于 60% ,常绿树种不低于 30% ,栽植株行距不低于 3 × 3 米,新绿化廊道树种栽植大规格苗木,米径 4 ~ 10 厘米、干高 3 米以上,不用截干苗木。 2018 ~ 2022 年完成造林 3.2 万亩。其中,新造林 2.4 万亩、更新造林 0.8 万亩。

(四)城市绿化工程。 强力实施城市廊道绿化、水系绿化、湿地建设和节点游园建设,在 300 米见绿、 500 米见园的基础上, 2018 ~ 2022 年着力打造一条长 5.5 公里的滨河景观带,完成占地面积 2 万余平方米的教育园 A 区体育公园、建设路东段总长 650 余米新建道路绿化工程以及占地 5 万多平方米的中央公园和振兴路水系绿化建设。

(五)村镇绿化工程。 围绕城镇社区建设,以社区周围、公共场所、内部道路和宅旁为重点进行组团式、立体化绿化、美化,以乔灌为主,乔灌草藤相结合, 大力发展果树等经济林 ,提高常绿树和花卉配置比例,切实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按照城镇和居住区园林景观指标要求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营造适宜居民居住和休闲的 “ 四季常青、三季有花 ” 的园林景观。 2018 ~ 2022 年完成造林 2.2 万亩,其中新造林 1.7 万亩、更新造林 0.5 万亩。

(六)庭院花园化工程。 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和农村环境整治,在市乡镇两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园林单位开展达标创建活动,在老旧社区改造中见缝插绿、植树补绿、破硬植绿,在农村引导群众房前屋后植树种花、美化家园,广泛开展最美公路、最美河道和森林永城、森林小镇、森林乡村创建活动。 2022 年达到省级森林城市标准,至少建成森林小镇 1 个、森林乡村 69 个。

 

第五节   夏邑县


一、夏邑县林业的优势与特色

夏邑地处豫、鲁、苏、皖四省结合处,和永城、虞城毗邻。北依陇海,南临安徽亳州,东接江苏徐州,西连京九,是京九经济开发带的黄金枢纽 —— 商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森林河南建设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夏邑县的造林绿化工作以森林夏邑建设为重点,本着 “ 突出重点、狠抓典型、以点带面、填补空档、完善林网 ” ,全面推进抓提高、突出重点抓落实,实现城乡绿化一体化 ” 的平原绿化总体思路。采取得力措施、突出抓了农田林网建设、村镇绿化、廊道绿化、林业产业化建设、外资造林和林业育苗等造林绿化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有各种树木 5000 万株,人均 38 株,森林覆盖率 18.95% ,活立木蓄积量达 257 万立方米,木材加工企业 500 多家,全县农田林网面积达 120 万亩。在全县范围内实现了 “ 农田林网化、沟河林带化、道路林荫化、用材林经济林生产基地化、城镇园林化 ” ,形成了点、片、网、带相结合的综合农田防护林体系。 2001 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 “ 平原绿化高级达标先进单位 ” , 2008 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 “ 河南省林业生态县 ” 荣誉称号; 2018 年被授予 “ 全国绿化模范县 ” ,获得国家卫生县城、园林县城、文明县城,长寿之乡等荣誉称号。

二、发展目标

根据夏邑县区域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 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基础作用 , 扩总量、提质量、调结构、增效益 , 大力推动林业生态建设 , 打造绿量适宜、布局均匀、网络完备、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稳定高效的生态系统。

到 2027 年 , 全县所有宜林地造林绿化 , 所有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 , 夏邑县建成省级森林城市 , 所有廊道得到绿化 , 实现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或郊野公园全覆盖。森林覆盖率达到 27.99% , 森林蓄积量达到 420 万立方米 , 林下经济面积达到 18 万亩 , 森林质量明显提升 ,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 实现平原林网化、城市园林化、乡村林果化、廊道林荫化、庭院花园化 , 建设天蓝地绿水净、宜居宜业宜游的森林夏邑。

到 2030 年 , 森林覆盖率稳定在 28% 以上 , 森林蓄积量达到 422 万立方米 , 建成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 , 生态状况整体步入良性循环 , 基本满足区域生态保护、绿色经济发展的需求。

三、发展定位

夏邑县属于平原生态涵养区。 功能定位:改善生态环境 , 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 提高生态服务功能 , 增强林产品供给能力。发展重点与举措 : 与高标准粮田工程建设相结合 , 加强水田林路综合治理 , 积极稳妥地推进农田防护林完善和提升 , 构建平原生态绿网。加强沙化土地治理和退化林修复。加强四旁绿化、村镇绿化、庭院绿化和森林城市、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发展优质林果、林下经济、花卉苗木基地等。

廊道建设。 以郑徐高速铁路 , 陇海铁路 , 连霍高速公路 , 省道、县道及专用道路等公路 , 以及四大水系一、二级支流的河流等为骨架 , 总长度 4429 千米。在道路、河流两侧营造防护林带 , 形成连通全县的生态廊道网络。

四、建设布局

以建设中原森林城市群、森林乡村为总抓手 , 以建成 “ 1 个省级森林城市 , 2 个森林特色小镇 , 5 个国家级森林乡村 , 55 个省、市、县级森林乡村为具体抓手 , 通过建设森林公园实现 “ 保林 ” 、通过多措并举实现 “ 造林 ” 、通过落实责任实现 “ 管林 ”, 全力打造天蓝地绿水净、宜居宜业宜游的森林夏邑。

五、重点任务

(一)统筹推进三大生态系统建设

农田生态系统。完善和提升农田防护林体系 , 在道路、河流、沟渠两侧营造防护林带 , 重点栽植乡土树种 , 积极营造混交、乔灌搭配林带 , 提升防护功能 , 减少病虫危害。

城市生态系统。发挥林业在城市生态系统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 按照 “ 以绿荫城 ” 的理念全面提升城镇绿化、美化水平。实现城市四季常青、三季花开。

生态廊道网络系统。以郑徐高速铁路 , 陇海铁路 , 连霍高速公路 , 省道、县道及专用道路等公路 , 以及四大水系一、二级支流的河流等为骨架 , 总长度 4429 千米。在道路、河流两侧营造防护林带 , 形成连通全县的生态廊道网络。

(二)工作重点

着力推进国土绿化。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 , 巩固和扩大生态空间 , 增强自然生态功能 , 构筑国土绿色生态安全屏障。加快造林绿化 , 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 发动全社会力量大规模植树增绿 , 调整树种、林种、林分和种植结构 , 大力发展乡土树种和培育珍贵树种 , 积极营造混交林 , 绿化美化国土。完善和提升农田防护林体系 , 确保粮食稳产高产。继续推进生态廊道网络建设 , 切实提高廊道绿化水平。开展乡村绿化美化 , 建设森林乡村。加强林木管护 , 重栽强管 , 确保造林成果。丰富和创新造林绿化形式 , 倡导营造 “ 创业林 ”“ 园丁林 ”“ 天使林 ”“ 卫士林 ”“ 共青林 ”“ 三八林 ”“ 少先林 ” 等纪念林、纪念树 , 充分调动社会各界植树造林的积极性。规划国土绿化造林总面积 19.7 万亩。

加快国家储备林建设。按照 “ 市场主导、政府扶持 , 金融支持、主体担保 , 企业经营、林农受益 ” 原则 , 利用国家开发性、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渠道和财政贴息激励机制 , 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 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储备林投资、营造和管理。

着力提高森林质量。强化森林经营管理。规划森林抚育面积 14.9 万亩。

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让森林走进城市 , 让森林拥抱城市,形成以森林和树木为主体 , 林水相依、林田相依、林路相依、林城相依、林村相依、城乡一体、健康稳定的森林复合生态系统。积极推进省级森林城市、森林特色小镇建设。

推进绿色富民产业发展。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 加强特色林业基地建设。加快优质林果产业发展 , 大力发展林木种苗、花卉基地。规划木本油料产业与特色经济林产业建设基地 4.5 万亩 , 新建种苗生产基地 2.5 万亩 , 新发展花卉基地 0.5 万亩 , 林下经济面积达到 18 万亩。

六、重点工程

规划建设任务 19.73 万亩。其中 , 人工造林 18.6 万亩 , 更新造林 1.13 万亩。

(一)平原防风固沙林。 建设范围,主要涉及全县 24 个乡镇;建设内容,本着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保护优先的原则 , 选用优良乡土高大乔木树种 , 营造防风固沙林 , 提高防风固沙能力;规划任务 1.4 万亩,全部为新造林,按年度分 , 2018—2022 年新造总面积 0.9 万亩 , 占规划任务的 64% ; 2023—2027 年新造总面积 0.5 万亩 , 占规划任务的 36% 。

(二)农田防护林。 建设范围,主要涉及全县 24 个乡镇;建设内容,结合高标准粮田建设 , 以乡道、村道和河流沟渠林带作为骨干 , 优化树种结构 , 发展优良乡土树种 , 增加乔灌结合比例 , 完善和提升农田防护林体系 , 提高农田粮食生产能力;建设任务,规划任务 1.8 万亩,其中新造 0.8 万亩 , 更新 1 万亩。按年度分 , 2018 ~ 2022 年规划总面积 1 万亩 , 占规划任务的 56% , 2023 ~ 2027 年规划总面积 0.8 万亩 , 占规划任务的 44% 。

(三)廊道绿化。 建设范围。主要涉及全县 24 个乡镇;建设内容,在道路 ( 铁路 , 县道及其以上级别的公路 ) 、沟渠等两侧 , 通过新建和更新 , 实行常绿与落叶搭配、乔灌结合 , 积极发展优良乡土树种 , 增加乔木混交林比例;建设任务,规划任务 11.03 万亩,其中新造 10.9 万亩 , 更新 0.13 万亩。按年度分 , 2018 ~ 2022 年规划总面积 8.5 万亩 , 占规划任务的 77% ; 2023 ~ 2027 年新造总面积 2.53 万亩 , 占规划任务的 23% 。

(四)国家储备林。 建设规模共计 9.66万 亩,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新造林、现有林改培和中幼林抚育,开展人工栽培集约经营。其中:新造林面积 7.53万 亩,现有林改培面积 1.34万 亩,中幼林抚育面积 0.79万 亩。

(五)森林城市建设工程。 建设内容,着力推进森林进城 , 拓展城区生态空间。建设任务,规划 2022 建成省级森林城市, 2027 建成国家森林城市 , 森林特色小镇 2 个,国家级森林乡村 5 个 , 省、市、县级森林乡村 55 个,规划造林绿化任务 1 万亩

(六)优质林果工程。 建设范围主要涉及 24 个乡镇,建设内容优化优质林果产业发展布局 , 因地制宜扩大优质林果种植面积。规划任务 4.5 万亩。全部为新造。按年度分 , 2018 ~ 2022 年新造 4.4 万亩 , 占规划任务的 97.7% , 2023 ~ 2027 年新造 0.1 万亩 , 占规划任务的 0.23% 。

(七)森林抚育工程。 建设范围,主要涉及全县 24 个乡镇,规划任务 14.9 万亩。其中 , 中幼林抚育 4.9 万亩 , 新造林抚育 10 万亩。按年度分 , 2018 ~ 2022 年中幼林抚育总面积 12.54 亩 , 占规划任务的 84% ; 2023 ~ 2027 年中幼林抚育总面积 2.36 万亩 , 占规划任务的 16% 。

(八)古树名木保护。 主要涉及 5 个乡镇, 9 株。

(九)花卉种苗产业。 主要涉及 18 个乡镇,加强乡土树种和珍贵树种苗木基地建设 , 规划任务 3 万亩。

(十)林下经济。 涉及 23 个乡镇,按照 “ 生态优先、因地制宜 ” 的要求 , 科学、合理、适度、有序地发展林下经济 , 到 2027 年全 县 林下种养面积达到 18 万亩 , 其中林下种植面积达到 16 万亩 , 林下养殖面积达到 2 万亩 , 林下养殖规模达到 100 万头 ( 只 ) 。

第六节   虞城县   一、虞城县林业的优势及特色

虞城林业充分利用发展林业的有关政策,结合该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狠抓造林营林和木材加工等林业产业,通过建设 “ 森林河南 ” 实施生态廊道绿化、农田防护林、村镇绿化、森林抚育和改造等工程,促进了虞城县林业事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全县林业用地面积 41.7 万亩,其中有林地 40.67 万亩。全县活立木株数 3000 多万株,活立木总蓄积量 254.17 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 17.48 %。近年来以丰富的林业资源为依托,全县林果加工业得到快速发展,发展木材及林产品加工企业 300 多家。 2018 年第一产业产值 14.6 亿,第二产业产值达 9.9 亿元以上,总产值 24.5 亿元。持续发挥林业在虞城县生态、社会、经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实现了造林、富民、提质、增效的目标,为虞城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发展目标

围绕 “ 绿城推进增绿、添绿、丰绿 ” 、统筹绿色和景观建设,建设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商丘 “ 东花园 ” 实施国土绿化。按照 “ 三增四转五统六化 ” 的总体要求,重点推进 “ 一核一网一带千村万户多廊道 ” 绿化建设,着力优化生态布局,拓宽生态空间,增加绿化用地,挖掘绿化潜力,提升绿化水平,全县力争10年完成造林 16.66 万亩。

三、发展定位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围绕打造 “ 果乡绿城 ” 目标,牢固树立 “ 生态立县 ” 思想,依托河流、道路等自然生态空间,大力做好 “ 丰绿、增水 ” 文章,以城市园林化、廊道林荫化、平原林网化、乡村林果化、庭院花园化建设为标准,持续推进国土绿化工程,将2020年定为 “ 国土绿化年 ” ,努力实现 “ 城镇森林环绕、通道绿带如锦、农田林网遍布、村庄绿树成荫 ” ,全力打造 “ 城在林中、市在水旁 ” 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 “ 最美县城 ” ,让绿色成为虞城最亮丽的底色。

四、建设布局

结合虞城实际,按照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建设森林商丘动员大会精神,按照《 2018 ~ 2022 年暨 2019 年度森林商丘生态建设目标责任书   》任务要求,作为指导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据,明确指导思想、总体布局、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工作重点、有效措施,分解落实建设森林商丘虞城要承担的目标任务。重点推进 “ 一核一网一带千村万户多廊道 ” 绿化建设,着力优化生态布局,拓宽生态空间,增加绿化用地,挖掘绿化潜力,提升绿化水平,全县力争10年完成造林 16.66 万亩(其中造林 9.12 万亩,森林抚育 7.54 万亩,廊道绿化 3.15 万亩)。

五、重点任务

完成营造林 2.5 1 万亩;落实国储林贷款 1 亿元、建设国家储备林 1.5 万亩;发展优质林果 7.01 万亩,其中新造 2 万亩,改造 5.01 万亩、苗木花卉 0.35 万亩、林下经济面积达到 9.3 万亩;建设 15 个森林乡村;湿地保护率达到 36% 、周商永运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通过国家验收;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 0.9 ‰以内、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低于 3.7 ‰,确保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及林业有害生物疫情。

六、重点工程

完成连霍高速、济广高速虞城段绿化;完成郑徐高铁虞城段绿化;完成 G310 、 S203 绿化。建成村庄林果化和庭院花园化试点村 48 个,建成 3 个森林乡镇。完成优质林果 7 万亩,其中新造 2 万亩,改造 5.01 万亩、苗木花卉 0.35 万亩,林下经济面积达到 9.3 万亩,湿地保护率达到 36% ,周商永运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通过国家验收。

 

第七节   柘城县   一、柘城县林业优势与特色

柘城县位于商丘市西南部,总面积 1048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104 万亩,下辖 22 个乡(镇)、办事处, 494 个行政村,总人口 101 万人,农业人口 73 万人。柘城是 “ 中国三樱椒之乡 ” 和 “ 中国金刚石微粉及其制品生产加工基地 ” 。柘城交通便利,商周路、柘鹿路、柘睢路、柘宁路、柘太路、柘郸路、 S326 等 7 条省道与县、乡、村三级公路网 遍 布全县,连通八方。

目前,全县现有有林地面积 30.4 万亩,树木总株数 2500 万株,活立木蓄积量 223 万立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 37.8% ,村镇绿化率达 40% 以上,农田林网控制率达 95% 以上,林木绿化率达 28.67% ,林业年产值达 10 亿多元,已构建了以沟、河、渠、路廊道为骨架、农田林网为主体、片林为点缀的生态防护体系。柘城县先后荣获 “ 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 ”“ 河南省平原绿化高级达标县 ”“ 河南省林业生态县 ”“ 河南省园林城 ”“ 商丘市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单位 ” 等荣誉称号。

二、发展目标

依据《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 2018 ~ 2027 年》,加快全县沟河路渠等廊道绿化和农田防护网改造步伐,加大绿化带宽度,合理优化树种配置,实现全县所有廊道宜绿化地段全部绿化,杜绝无树路和残缺断档廊道绿化现象,实现平原林网化、城市园林化、乡村林果化、廊道林荫化、庭院花园化,达到城市、乡村、农户绿化无死角,全力提高 柘城 县森林覆盖率,林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愈来愈显著。

三、发展定位

柘城 县历来是田多林少,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建设森林柘城,必须转变观念,要从只注重林业的单一功能向注重全面发挥林业的多种功能转变,着力增加生态产品、优质林产品供给,提高产品质量,促进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建设布局

根据《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 2018 ~ 2027 年)》的规划,柘城县 2018 年至 2027 年营造林任务涉及全县 22 个乡(镇)、办事处。

五、重点任务

2018 ~ 2027 年完成造林 7.5 万亩,其中平原沙荒造林 2 万亩,农田防护林更新造林 1 万亩,廊道绿化 4.5 万亩。森林质量提升工程 13.1 万亩 ; 林业育苗 2 万亩,新发展花卉 0.3 万亩,发展林下经济 34.4 3 万亩。

六、重点工程

(一)国土绿化行动工程。

1. 廊道绿化工程造林 4.2 8 万亩,更新 0.7 5 万亩,涉及商周高速、商周路、柘鹿路、柘睢路、柘宁路、柘太路、柘郸路、 S326 、涡河、惠济河、废黄河、蒋河、太平沟、小沙河、永安沟以及县乡道路。

2. 平原沙荒工程造林 2 万亩,其中新造林涉及除城关镇外的全县 21 个乡(镇)、办事处。

3. 农田防护林工程造林 1 万亩,其中新造林 0.5 万亩,更新造林 0.5 万亩,涉及除城关镇外的全县 21 个乡(镇)、办事处。

(二)森林质量提升工程。

森林抚育 13.1 万亩,其中中幼林抚育 10.1 万亩,新造林抚育 3 万亩,涉及除城关镇外的全县 21 个乡(镇)、办事处。

(三)乡村绿化美化工程。

乡村绿化美化造林 1 万亩,其中新造林 0.5 万亩,更新 0.5 万亩,涉及全县 22 个乡(镇)、办事处。

(四)优质林果工程。

营造优质林果 7.5 万亩,其中木本油料 2.5 万亩,特色经济林 5 万亩,涉及全县 22 个乡(镇)、办事处。

 

第八节   宁陵县   一、宁陵县林业优势和特色

宁陵县林业生态建设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全县有 25 万亩酥梨生产基地、 26 万亩花生基地、 20 万亩白蜡条基地、万亩桃园、百里森林长廊等,形成了 “ 南菜北果 ” 和复合种植模式的特色生态林业布局,形成了集生态、防护、经济、景观于一体的生态防护屏障。近年来,宁陵县秉承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的理念,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全县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今后也会沿着这个优势和特色发展下去,按照《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 2018 ~ 2027 )》的总体要求,尽快建成城区、近郊、村镇、道路绿化 “ 四位一体 ” ,经济林、生态林、景观林 “ 三林共建 ” ,路网、水网、农田林网 “ 三网融合 ” ,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 三效合一 ” 的工作格局。

二、发展目标

根据宁陵县区域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到 2027 年,全县完成营造林 24.8 8 万亩,其中造林 12.9 8 万亩,森林抚育 9.1 万亩。重点加快公路(高速公路)、铁路(高速铁路)、河(渠)道等廊道沿线绿化,加大绿化带宽度,合理优化造林树种配置,利用三年时间,实现全县所有铁路、公路、河道两旁适宜绿化的地段全部绿化,重点加强全县 “ 六横一纵 ” ( “ 六横 ” 即郑徐高铁、陇海铁路、 310 国道、连霍高速、大沙河、商登高速; “ 一纵 ” 即 220 国道)主要交通干线廊道绿化。

—— 廊道绿化规划 7.8 3 万亩,其中新造 5.9 2 万亩,更新 1.9 1 万亩。

—— 完成森林抚育 9.1 万亩。

—— 完成种苗花卉 1.05 万亩、林下经济产业 17 万亩。

—— 平原农田林网完成 2.28 万亩,林网控制率达到 96% 以上。

—— 完成乡村绿化美化 0.5 万亩。

—— 完成特色经济林 2.35 万亩。

—— 完成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完成创建森林小镇 1 个,森林乡村 40 个。

三、建设标准

(一)廊道绿化标准。 廊道绿化中要确定合理的树种结构配置,确保混交比例不低于 70% ,乡土树种比例不低于 60% ,常绿树种比例不低于 30% 。实现廊道绿化向美化、常绿化升级,丰富绿化层次,打造 “ 一年四季景不同 ” 的生态走廊。

(二)森林抚育标准。 对郁闭度过大的中幼龄林,采取透光伐、疏伐、生长伐等方式进行抚育,调整林分结构;对遭受风灾、林业有害生物等自然灾害危害的林分,采用卫生伐进行抚育;对近年来新成林的有林地采用修枝、松土除草等措施进行抚育。

(三)苗木选择。 以高大乔木为主,优化树种结构,采取不同形式混交配置,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适地适树适种的原则,选择生长快、冠幅大、干形好、树形美观、枝叶茂盛、深根宜活、防护能力强、滞尘能力强、抗逆性强(抗旱、抗寒、抗病虫害)的乔木树种,尽可能使用大规格苗干粗壮通直、冠幅完整、根系发达的一级苗木。

(四)树种选择。 主要栽植树种有垂柳、泡桐、栾树、楝树、白榆、无絮杨、法桐、楸树、枫香、合欢、刺槐、国槐、杜仲、椿树、大叶女贞、樱花、桂花、红叶李、石楠、梨树、桃树、银杏、雪松、白蜡、朴树、榉树、白玉兰、皂荚、木瓜、柿树、乌桕、重阳木、五角枫等。

四、建设布局

根据宁陵总体发展规划、 “ 十三五 ” 规划、林业生态建设规划、国土绿化提速等,综合考虑林业发展条件、发展需求等因素,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要求,优化林业生产力布局,统筹推进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城市五大生态系统建设,着力构建 “ 一环、一网、四区、多廊道 ” 的生态建设布局。

五、建设范围

森林宁陵生态建设规划涉及华堡镇、张弓镇、黄岗镇、刘楼乡、城关镇、程楼乡、乔楼乡、城郊乡、赵村乡、石桥镇、阳驿乡、逻岗镇、柳河镇、孔集乡等十四个乡镇和国有宁陵林场。

六、重点工程

为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实现,规划八大重点工程。

(一)大规模国土绿化工程。

建设范围:涉及华堡镇、张弓镇、黄岗镇、刘楼乡、城关镇、程楼乡、乔楼乡、城郊乡、赵村乡、石桥镇、阳驿乡、逻岗镇、柳河镇、孔集乡等十四个乡镇和国有宁陵林场。

建设任务:规划完成造林 12.9 8 万亩,其中 2018 年完成 3.43 万亩; 2019 年完成 3.43 万亩; 2020 年完成 3.43 万亩; 2021 年完 成 0.82 万亩; 2022 年完成 0.82 万亩; 2023 ~ 2027 年完成 1.0 3 万亩。

(二)森林城市建设工程。

建设内容:根据产业、文化、旅游 “ 三位一体 ” 的建设要求 , 依托森林资源、自然风光资源、历史人文资源和生态优势 , 以林业特色产业为基础 , 重点发展森林康养和生态观光 , 形成集聚复合优势度高的特色村镇 , 成为度假、休闲、体验、运动、养生、疗养和观光的佳境。在国有林场的场部、护林点等适宜地点 , 利用老旧场址、场房 , 建设以利用森林景观为主的森林特色小镇。

建设任务:建成森林特色小镇 1 个,森林康养基地 1 个,森林乡村达到 40 个。

(三)乡村绿化美化工程。

建设范围:涉及华堡镇、张弓镇、黄岗镇、刘楼乡、城关镇、程楼乡、乔楼乡、城郊乡、赵村乡、石桥镇、阳驿乡、逻岗镇、柳河镇、孔集乡等14个乡镇和国有宁陵林场。

建设内容: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 “ 四旁 ” 绿化、村庄绿化、庭院绿化、街道绿化等增绿行动,实施房前屋后见缝插绿、村庄周围护村林,建设一批森林乡村,提升乡村宜居水平。

建设任务:规划任务 0.5 万亩。其中新造 0.4 万亩,更新 0.1 万亩。按年度分,前期 2018 ~ 2022 年完成 0.4 万亩,后期 2023 ~ 2027 年完成 0.1 万亩。

(四)优质林果工程。

建设范围:涉及华堡镇、张弓镇、黄岗镇、刘楼乡、城关镇、程楼乡、乔楼乡、城郊乡、赵村乡、石桥镇、阳驿乡、逻岗镇、柳河镇、孔集乡等14个乡镇和国有宁陵林场。

建设内容:优化优质林果产业发展布局,因地制宜扩大优质林果种植面积。加强优质林果生产基地建设,推进产业化经营,发挥区域优势。

建设任务:规划任务 2.35 万亩。其中新造 1.5 万亩,改培 0.85 万亩。按年度分, 2018 年 0.3 8 万亩; 2019 年 0.3 8 万亩; 2020 年 0.3 8 万亩; 2021 年 0.3 8 万亩; 2022 年 0.3 8 万亩; 2023 ~ 2027 年 0.47 万亩。

( 五 ) 森林质量提升工程。

森林抚育工程

建设范围:涉及华堡镇、张弓镇、黄岗镇、刘楼乡、城关镇、程楼乡、乔楼乡、城郊乡、赵村乡、石桥镇、阳驿乡、逻岗镇、柳河镇、孔集乡等14个乡镇和国有宁陵林场。

建设内容:对郁闭度过大的中幼龄林、遭受自然灾害危害的林分、近年来新成林的有林地等 , 进行抚育管理。

建设任务:规划任务 9.1 万亩。其中 , 中幼林抚育 2.5 万亩 , 新造林抚育 6.6 万亩。

( 六 ) 林业产业融合发展工程。

1. 苗木花卉。

建设内容:加强林木良种繁育 , 建设林木良种基地,提升苗圃生产能力 , 特别加强乡土树种的良种选育 , 为树种结构调整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林木良种。

建设任务:全县计划 2018 ~ 2027 年共发展种苗花卉 1.05 万亩(含留床苗)。

2. 林下经济。

建设范围:涉及华堡镇、张弓镇、黄岗镇、刘楼乡、城关镇、程楼乡、乔楼乡、城郊乡、赵村乡、石桥镇、阳驿乡、逻岗镇、柳河镇、孔集乡等14个乡(镇)和国有宁陵林场。

建设内容:按照 “ 生态优先、因地制宜 ” 的要求 , 以基地建设为载体 , 围绕 “ 绿色、有机 ” 特色 , 发展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

建设任务:规划完成林下经济产业 17 万亩。

(七)林业科技支撑工程。

以突破制约宁陵县林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为重点,发挥林业科技创新在培育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质量、转变林业生产方式、引领林业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促进林业科学技术普及,建立满足林业生态建设需求的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运行高效、支撑有力的林业科技支撑创新体系,提高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

(八)保障能力提升工程。

强化森林安全保护,加强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推进 “ 互联网+ ” 林业信息化平台、国有林场基础设施、林业基层站所、森林公安、林业综合调查监测与评估体系、人才队伍和林业职业教育体系等建设。

 

第九节   睢   县   一、睢县林业的优势与特色

全县有林地面积达 23.52 万亩,四旁树总株数达 2596.6 万株 ( 墩 ) ,活立木蓄积量 90 万立方米,农田林网与农林间作控制率达 95% 以上,义务植树尽责率达 95% 以上,沟河路渠、城镇和村庄得到了绿化和美化,加强了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全民生态建设和保护意识增强,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和管理,林业年产值达 5 亿元以上,林木覆盖率达 22.93% ,获得了国家、省、市等多项荣誉称号。

二、发展目标

根据睢县区域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到 2027 年,全县完成营造林 17.4 2 万亩,其中造林 10.9 2 万亩,森林抚育 6.5 万亩。全县所有宜林地造林绿化,所有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所有廊道得到绿化,完成榆厢省级森林公园、中原水城国家湿地公园和铁佛寺湖公园等公园建设任务。森林覆盖率达到 29% 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 230 万立方米,湿地面积达到 3.94 万亩,林下经济面积达到 17.49 万亩,森林植被碳储量达到 245 万吨,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 43% ,绿地率达到 40% ,人均公园绿地达到 15 平方米以上。基本实现农田林网化、城市园林化、乡村林果化、廊道林荫化、庭院花园化,初步打造 “ 绿满睢县、四季常青、三季花开 ” 的生态景观。

三、发展定位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林业进行了科学定位,在生态建设中赋予首要地位,在乡村振兴中赋予基础地位;二是林区生态作用不可替代, 睢 县原有和近年所造林树木丰富多样,动植物资源较多,湿地面积大,保存有完整的森林、湿地生态系统;三是建设生态林区的的定位,把建设生态林区作为必然、现实的选择;四是抓好植被恢复工程,按照适地适树、见缝插绿的原则,力争用 10 年时间完成迹地更新和宜林地造林任务,提高森林覆盖率;五是抓好森林质量优化工程,提高林分质量和生长量;六是抓好城乡绿化及绿色通道建设工程,做到道路全部绿化,形成全社会造林、全民植树的局面。

四、建设布局

根据睢县总体发展规划、 “ 十三五 ” 规划、林业生态建设规划、国土绿化提速等,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要求,统筹推进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城市五大生态系统建设,着力构建 “ 一核、两网、三环、四门、五园、六带、七基地、多廊道 ” 的生态建设布局。

五、重点任务

为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实现,围绕 “ 一核、两网、三环、四门、五园、六 带、七基地、多廊道 ” 的生态建设布局, 2018 ~ 2027 年主要完成以下重点任务:

“ 一核 ” ,即以县城规划区为核心,以绿荫城打造城市绿芯,巩固国家园林县城、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 “ 两网 ” ,即打造城市绿网,完善提升农田林网; “ 三环 ” ,即完善提升环城路绿化,做好二环路、三环路绿化建设; “ 四门 ” ,即完善提升北门绿地、东门绿地、新建南门、西门绿地; “ 五园 ” ,即建成中原水城国家湿地公园、铁佛寺湖公园、利民公园、榆厢森林公园、姜营千亩植物园五大精品公园; “ 六带 ” ,即做好惠济河、通惠渠、周塔河、祁河、蒋河、申家沟等六条生态保育带建设; “ 七基地 ” ,即加大胡堂金果、河堤大樱桃、尤吉屯葡萄、平岗冬枣、蓼堤苹果、城郊花卉、河集育苗等七大基地建设力度; “ 多廊道 ” ,即依托商登高速、阳新高速、 G343 、 S211 、 S327 等各级道路及小型河流组成的生态廊道网络。

国家储备林建设。按照《河南省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 , 利用开发性、政策性金融贷款 , 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企业自主运营等模式 , 通过现有林改培、抚育等措施 , 建设珍贵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等国家储备林基地。

六、重点工程

为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实现,规划九大重点工程。

(一)大规模国土绿化工程。

建设范围:全县 20 个乡镇。

建设任务:规划任务 7. 82万 亩。其 中平原防风固沙林新 造 1.94 万亩,(新造 0.88 万亩,更新 1.06 万亩;农田防护林建设工程新造 3.58 万亩;廊道绿化工程 2 . 3 万亩(新造 1 .76 万亩,更新 0.5 4 万亩)。

(二)森林城市建设工程。

建设内容:根据产业、文化、旅游 “ 三位一体 ” 的建设要求 , 依托森林资源、自然风光资源、历史人文资源和生态优势 , 以林业特色产业为基础 , 重点发展森林康养和生态观光 , 建设以利用森林景观为主要目的的森林特色小镇。

建设任务:森林特色小镇 2 个,森林康养基地 1 个。

(三)乡村绿化美化工程。

建设范围:全县 20 个乡镇 545 个行政村。

建设内容: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 “ 四旁 ” 绿化、村庄绿化、庭院绿化、街道绿化等身边增绿行动,实施房前屋后见缝插绿、村庄周围护村林,建设一批森林乡村,提升乡村宜居水平。

建设任务:规划任务 0.76万 亩。其中新造 0.63万 亩,更新 0.13万亩 。按年度分,前期 2018 ~ 2022 年完成 0.36万亩 ,后期 2023 ~ 2027 年完成 0.4万亩 。森林乡村达到 58 个。

(四)优质林果工程。

建设范围:全县 20 个乡镇。

建设内容:优化优质林果产业发展布局,因地制宜扩大优质林果种植面积。加强优质林果生产基地建设,推进产业化经营,发挥区域优势。

建设任务:规划 3.2 2 万亩,其中:木本粮油0.1 1 万亩(全部为新造);特色经济林 3. 11万亩(新造2.96万亩,改造 0.15 万亩)。

(五)森林质量提升工程。

1. 森林抚育

建设范围:全县 20 个乡镇, 545 个行政村。

建设内容:对郁闭度过大的中幼龄林、遭受自然灾害危害的林分、近年来新成林的有林地等 , 进行抚育管理。

建设任务:规划任务 6 . 5 万亩。其中 , 中幼林抚育 4 . 67 万亩 , 新造林抚育 1 . 83 万亩。按年度分, 2018 ~ 2022 年完成 3 . 56 万亩, 2023 ~ 2027 年完成 2 . 94 万亩。

2. 林木良种培育

建设内容:加强林木良种繁育 , 建设林木良种基地,提升苗圃生产能力 , 特别加强乡土树种的良种选育 , 为树种结构调整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林木良种。

建设任务:建设和完善林木良种基地 7 个。

(六)湿地保护与建设工程。

建设内容:加强全县湿地、湿地公园保护管护能力,建立比较完善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和科普宣教体系 , 实行优先保护和修复 , 恢复原有湿地 , 扩大湿地面积,开展保护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

建设任务:新建国家级湿地公园 1 个。将全县所有湿地纳入保护范围。

(七)林业产业融合发展工程。

1. 花卉种苗产业

建设范围:全县 20 个乡镇, 545 个行政村。

建设内容:发展乡土树种 , 重点发展抗病性强成活率高的优质树种、优良乡土树种等新品种,打造苗木花卉品牌。

建设任务:全县计划 2018 ~ 2027 年共发展种苗花卉 2.11 万亩(含留床苗)。

2. 林下经济

建设范围:全县 20 个乡镇, 545 个行政村。

建设内容:按照 “ 生态优先、因地制宜 ” 的要求 , 以基地建设为载体 , 围绕 “ 绿色、有机 ” 特色 , 发展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

建设任务:全县计划 2018 ~ 2027 年林下经济面积达到 17.49 万亩。

(八)林业科技支撑工程。

以突破制约 睢 县林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为重点,提高森林质量,转变林业生产方式,引领林业产业发展,促进林业科学技术普及,建立满足林业生态建设需求的技术推广体系,提高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

(九)保障能力提升工程。

强化森林安全保护,加强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推进 “ 互联网+ ” 林业信息化平台、国有林场基础设施、林业基层站所、森林公安、林业综合调查监测与评估体系、人才队伍和林业职业教育体系等建设。

 

第十节   民权县   一、民权县林业的优势与特色

民权县位于豫东平原,境内黄河故道、郑徐高铁、连霍高速公路、陇海铁路、 310 国道、省道 324 横穿东西,省道 211 、 210 纵跨南北,与县乡道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格。全县林业资源丰富,林业用地面积 42 万亩,活立木蓄积量 219 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 20.1% ,初步形成了网、带、片、点相结合的农田综合防护林体系。近年来,民权县通过实施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累计造林 15 万亩,初步实现了全县有林地面积、林木蓄积量的双增长。

民权林业特色: 1. 申甘林带被誉为 “ 河南塞罕坝 ” ,获得国家级生态公园称号。 2. 明清黄河故道生态保育带初步完成。 3. 苗木花卉产业。全县苗木花卉面积 2.5 万亩,苗木基地主要有伯党乡苗木基地、双塔镇紫穗槐基地、民权林场苗木基地等。 4. 经济林基地。全县经济林面积 8.2 万亩,主要有野岗镇酥梨、人和镇苹果等。 5. 果品加工产业。主要有天明葡萄酒( 1958 )、冷谷红葡萄酒、小乔果醋、百果仙子酒业等其他。 6. 林下养殖、种植。全县林下养殖、种植面积 10 万亩,主要有程庄镇林下食用菌基地、白云寺林场蚯蚓养殖、民权林场菜鸡养殖等。

二、发展目标

根据民权区域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基础作用,扩总量、提质量、调结构、增效益,大力推动林业生态建设,打造绿色适宜、布局均匀、网络完备、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稳定高效的生态系统。

三、发展定位

坚持建设生态民权的定位。抓好平原沙荒营造林、生态廊道建设、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乡村绿化美化工程、森林质量提升工程等工作。顺应国家、省市对林业主导需求的转变,及时调整和明确民权林业发展方向,全面贯彻落实《森林河南 生态建设规划 ( 2018 ~ 2027 年) 》,充分利用国家关于林业发展的政策,加快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建设布局

在全县主体功能区和国土生态安全战略框架下,根据《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 2018 ~ 2027 年)》、森林商丘生态建设目标任务、民权县 “ 十三五 ” 规划等,综合考虑林业发展条件、发展需求等因素,按照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要求,优化林业生产力布局,以森林为主体,系统推进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城市五大生态系统建设,着力构建民权林业总体布局。

(一)平原生态涵养区。

范围:包括全县 19 个乡(镇、办事处)和白云寺林场。

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提高生态服务功能,增强林产品供给能力。与民权高标准粮田工程建设相结合,加强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积极稳妥地推进农田防护林完善和提升,构建平原生态绿网。加强沙化土地治理。加强 “ 四旁 ” 绿化、村镇绿化、庭院绿化和森林城市、森林公园建设。发展优质林果、林下经济、花卉苗木基地等。

(二)明清黄河故道生态保育带。

范围:涉及程庄镇、野岗镇、绿洲街道办事处、胡集乡、王桥镇、林七乡、老颜集乡、孙六镇、王庄寨镇。

加强沿线生态防护林建设,大力开展防沙治沙,建设森林公园。加强周边景观林建设,建设森林旅游休闲康养产业廊道。推动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一体化发展。

(三)多廊道。

以郑徐高铁、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公路、郑民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道等道路及杨河、小堤河、通惠渠等河流为骨架,在两侧营造防护林带,形成全县的生态廊道网络。

五、重点任务

完成郑徐高铁、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公路、郑民高速公路、国省道、主要河流等廊道的绿化工作。完善农田防护林建设体系。做好乡村绿化美化工作。

六、重点工程

为确保规划目标实现,围绕五大生态系统建设,规划九大重点工程。

(一) 大规模国土绿化工程。 规划建设任务6.3 6 万亩。其中:平原防风固沙林1.62万亩(新造 1.12 万亩,更新 0.5 万亩);农田防护林 0.6 万亩(全部为新造);廊道绿化 4.1 4 万亩(全部为新造)。

(二)森林城市建设工程。

1. 省级森林城市建设: 2022 年前通过省级森林城市验收。

2. 森林特色小镇建设:到 2022 年,建设森林特色小镇 1 个。

(三)乡村绿化美化工程。 到 2022 年,建成森林乡村 55 个。

(四)优质林果工程。 规划任务 5.2 万亩,其中木本粮油 1.2 万亩,特色经济林 4 万亩 。

(五)森林质量提升工程。

1. 大力提高新造林质量。全县范围内新造林成林率提高到 80% 以上 , 混交林比例达到 70% 以上 , 乡土树种比例达到 60% 以上 , 常绿树种比例达到 30% 以上 , 珍贵树种比例达到 3% 以上 , 优良苗木比例达到 90% 以上。

2. 森林抚育。完成中幼林抚育 3.75 万亩。

3. 退化林修复。采用更替改造、择伐补造、抚育改造、渐进改造等方式进行修复 , 调整林分结构 , 优化树种组成 , 采用珍贵树种营造混交林 , 提升森林质量 , 提高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功能。

4. 林木良种培育。加强林木良种繁育 , 提升苗圃生产能力 , 建设保障性苗圃 ; 对林木良种苗木生产单位进行补贴。加强乡土树种的良种选育 , 为树种结构调整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林木良种。

(六)森林资源保护工程。

1. 野生动植物保护。加强生物多样性生态红线管控。实施极度濒危野生动物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野生动物救护繁育 , 改善和扩大栖息地 , 开展就地、迁地、种源保护和野化放归回归。

2. 古树名木保护。严格保护古树名木树冠覆盖区域和根系分布区域 , 设置永久性标牌和保护围栏 , 对衰弱、濒危古树名木采取促进生长、增强树势等措施 , 抢救古树名木。建立健全古树名木档案 , 制作古树名木二维码 “ 电子身份证 ” 。  

3. 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加强林木种质资源保护 , 开展全县林木种质资源普查。  

(七)林业产业融合发展工程。 充分发挥森林产品品种丰富、可再生、绿色无污染的优势 , 依托森林资源和特色林业产业基础 , 推动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1. 花卉种苗产业。任务 2 万亩,育苗 1 万亩,新发展花卉 1 万亩 。

2. 森林旅游产业。建成国家森林公园 1 处,国家级湿地公园 1 处。

3. 森林康养产业。新建森林康养基地 1 个。

4. 经济林产品加工业。以名特优新经济林基地为依托 , 重点扶持经济林产品加工企业。加强果品贮藏库建设 , 提高经济林产品的附加值 , 延长产品链条 , 增加产品品种 , 提升储藏能力。

5. 林下经济。到 2022 年全县林下经济面积达到 15.64 万亩。

(八)林业科技支撑工程。 林业关键技术应用与示范方面 , 加强林业生态评价体系建设和关键技术应用 , 开展优质用材树种、优良乡土树种、优良木本粮油树种、珍稀树种等新品种选育 , 加强林业新装备应用与示范。培训林业技术骨干及林农 1 万人次 , 每年 0.2 万人次。

(九)保障能力提升工程。 强化森林安全保护 , 加强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 推进 “ 互联网 ” 林业信息化平台、国有林场基础设施、林业基层站所、森林公安、林业综合调查监测与评估体系、人才队伍和林业职业教育体系等建设。

第九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市绿化委员会,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国土绿化推进机构,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政策保障,解决重大问题,确保目标任务落地贯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靠前抓,做到为官一任、绿化一地、造福一方、惠及后人。

 

第二节   明确工作责任

 

一是担起组织实施的政治责任。国土绿化是生态问题,也是严肃的政治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敬畏之心,担负起国土绿化的政治责任。要严格落实部门绿化分工负责制,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住房城乡建设、农业、交通、水利、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要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形成大造林、大绿化的工作格局。学习借鉴河南其他地方的有益做法,探索实行林长制。

二是强化 “ 马上办 ” 工作机制。推进国土绿化是一场 “ 持久战 ” ,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需要持续弘扬焦裕禄精神、 “ 愚公移山 ” 精神和商丘市的 “ 老坚决 ” 精神、 “ 河南塞罕坝 ” 精神,发扬 “ 三股劲 ” ,立下 “ 愚公志 ” ,以苦干实练的劲头,靠脚踏实地来打开工作局面,用辛劳和汗水换来胜利成果。要牢固树立植树造林、造福后人的理念,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用植一棵树、栽一抹绿、造一片林的行动,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要善于发现国土绿化先进典型,营造真抓实干的浓厚氛围。要保持定力,以尺寸之功、积千秋之利,学习 “ 老坚决 ” 、学习民权林场三代务林人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精神,让商丘大地越来越美。

三是形成各方联动,齐抓共管的强大动力。要深入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广泛宣传国土绿化知识,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厚植绿色发展意识,让植绿护绿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每个人都是乘凉者,但更要做种树者。每年固定开展冬春两次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动员更多干部群众参与国土绿化行动。每年举行一次国土绿化集中观摩活动,评比打分,表彰先进,通报后进,推进工作。要积极开展城乡居民认建、认养、认管等活动,让每个人都成为绿色的投资者,以主人翁精神美化家乡、美化环境。

 

第三节   拓宽融资渠道

 

尽管商丘市每年加大造林投入,但与林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国土绿化、环境改善的要求相比,总量不够,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建设森林商丘,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要开动脑筋、想办法,积极筹措资金,有效解决没钱造林的问题。

一要争取政策支持。抢抓国家加大重点地区防护林、湿地保护、公益林、国家储备林项目和省委、省政府建设森林河南、加大省级工程项目投资的机遇,积极争取林业项目。发挥政策性贷款、贴息贷款在创新林业投融资体制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学习借鉴夏邑县在国家储备林项目贷款方面的先进经验。二要吸引社会投资。创新 “ 社会投资造林,政府购买服务 ”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运营等模式,撬动社会资本多渠道、多形式投资发展林业,要让企业有收益、城乡得生态、群众得实惠。三要鼓励企业投资。发挥政府主导、政策支持、引领作用,推行面向社会、招标造林,以公司企业投资经营为主体,造林结束后,由政府收购、先造后补、逐年补偿。以国企、民企为主体,包括林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造林大户,培育一批有资质、会经营、善管理的专业造林公司,承担生态工程造林项目,落实有关税收优惠和林业产业扶持政策,激发企业参与、企业承担生态项目、投身造林的热情。

 

第四节   完善制度保障

 

一是发展奖惩机制,把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和森林商丘建设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内容,对责任不落实的严肃问责;对推进力度大、成效显著的表彰奖励。

二是完善贷款机制。要积极创新林农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等林业贷款产品和管理模式,简化林权抵押贷款手续,有效破解林农、林企 “ 筹资难 ” 、 “ 贷款难 ” 问题。

三是建立土地保障机制。把国土绿化和国土规划结合起来,区分不同功能区、不同土地性质,统筹规划基本农田、绿化用地、建设用地,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从源头上留足国土绿化空间,任何人、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名义随意侵占绿化用地,真正做到 “ 为生态留白,为发展增绿 ” 。采取 “ 政府扶持、土地流转、公司经营、大户承包 ” 等方法,妥善解决绿化用地问题。

 

第五节   创新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多元投资机制。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社会参与的原则,在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并建立稳定增长机制的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性资金和国储林项目贷款。采取先造后补、以奖代补、购买租赁等方式,引导企业、集体、个人、社会组织等加大投入,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资造林。

二是完善经营机制。围绕资源变资产、资源变资本这个核心问题,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积极培育造林大户、家庭林场、农民合作社等林业经营主体。推进林权交易平台建设,探索林地、林木股份合作模式,鼓励各种社会主体通过转包、租赁、转让、入股、合作等形式参与林权流转。

三是创新森林资源管护机制。进一步完善新造林委托管护、协议管护、合同管护等购买服务方式,引进社会主体参与森林经营管护,实现经营管理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确保造林成活率和林木保存率。林业部门要切实负起管护责任,加大破坏森林资源的打击力度,确保造林成果。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