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乡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索 引 号: 公开方式: 公开时限: 发文字号: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class="pmingcheng"> 2021-07-29 新乡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新乡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关于新乡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已经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局之年,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各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各项决策部署,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真抓实干,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努力完成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新乡市人民政府

2021年6月22日

新乡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 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生产生活秩序快速恢复,经济运行呈现逐季好转、回稳向好的态势,较好完成了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014.5亿元,同比增长3.2%,增速居全省第4位;粮食总产量97.2亿斤;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居全省第2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4%,居全省第2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4亿元,同比增长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3%;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7%;货物进出口额101.7亿元,同比增长19.8%;实际吸收外商投资13.2亿美元,同比增长8.5%;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17.4%、15.6%;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7.6%;新增城镇就业8.1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8%;剩余2.36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煤炭消费减量、主要污染物减排等工作完成省定目标。

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市发展面临诸多风险挑战:疫情影响下市场需求仍显疲弱,居民消费动力不强,企业投资意愿不强,民间投资活跃度仍然不高,财政收入压力较大,政府投资受到制约。实体经济仍面临不少压力,政策红利和恢复性生产逐步结束,加之市场需求恢复较慢、综合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不少行业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增多,经营压力持续增大。重点领域风险有所上升,稳就业任务艰巨,基层财政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的压力会持续增大,房地产去化周期有所拉长,安全生产领域隐患依然存在,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这些问题都需要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21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持续以党建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确保“十四五”开好局,整体工作始终处于全省第一方阵,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新乡绚丽篇章,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3个百分点,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省外资金和进出口总值稳定增长,城镇新增就业7.15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登记失业率分别控制在5.5%左右、4.5%左右,粮食产量保持在95亿斤以上。

三、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统筹推进8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着力激活内需潜力,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推动供给与需求互促共进、投资与消费良性互动,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着力扩大有效投资。聚焦重点领域,全年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000个左右、年度计划投资1200亿元以上,其中,省、市重点项目200个左右、年度计划投资超过550亿元;补短板“982”工程项目450个左右、年度计划投资超过500亿元。完善续建、新开、前期、谋划等四个动态项目库,做实做熟项目前期。持续开展项目建设“四比四看”活动,常态化开展集中开工、观摩点评等活动,统筹做好要素资源保障和服务工作。重点抓好“两新一重”项目建设,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网络和一体化融合基础设施,5G基站达到4000个以上,实现5G网络县城以上区域和乡镇、农村重点区域连续覆盖。以县城为重点实施城镇基础设施补短板和公共服务、产业配套设施提升项目,力争全年完成老旧小区改造22845户、新开工棚改安置房4228套、新增供热面积120万平方米以上。争取郑济铁路竣工,加快新乡至焦作城际铁路前期工作,推动高速公路、国省干线改扩建工程。积极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原油管道、油气管道等能源项目建设。完成赵定河清淤治理,加快推进南水北调调蓄工程等水利工程建设。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投资项目审批“三个一”改革,全面落实“容缺办理”、“多评合一”、“区域评估”、“联合审验”等改革举措,进一步压减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力争一般性企业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缩短至80天以内。深入分析制约民间投资发展深层次原因,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激发社会投资活力。充分发挥政府投资、专项债券资金撬动作用,加强与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合作,多渠道吸引民间资本投资。

扩大消费牵引经济发展。加快传统零售、传统服务和渠道电商资源整合,推进智慧商超、智慧街区、消费集聚区、特色消费街区建设,推进夜经济与地摊经济有机融合。发挥大宗商品消费带动作用,扩大汽车、家电更新消费,支持新飞电器开展以旧换新。积极开展“钜惠夏季·火热中原”促消费专项行动,推动服装、餐饮、住宿、旅游等消费升级。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鼓励引导实体企业开启“云逛街”等新模式;加快电子商务和物流业融合发展,支持县(市)将农产品品牌建设作为工作重点,鼓励县(市)开展各类展销活动、开辟线上销售通道。

大力提振实体经济。加强市场主体跟踪服务,持续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抢抓获批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机遇,加快产业与金融合作,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实施支持市场主体普惠特别帮扶计划,深入推进“信易贷”工程,加大科技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新型信贷产品的投放,持续扩大中小微企业融资规模;加大直接融资工作力度,推进拓新股份、天力锂能等企业上市。抓好煤电油气运调节,强化高峰时段油气、电力、煤炭供应保障,确保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更高质量的产业链条。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条现代化,坚持扩大增量和优化存量并举,打造更高质量的产业链条。

推进产业链现代化。实施“延链、补链、强链、升链、融链”行动,形成一批创新力更强、附加值更高的产业链。实施延链行动,围绕打造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电池和新能源汽车、生物产业等4个千亿级和纺织服装、现代家居等2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的目标,拉长补齐产业链条,沟通上下游产业。实施补链行动,绘制全市产业链图谱,“按图索骥”招商补链,加快聚集创新主体、孵化平台等资源,打造制造链、孵化链、科技链、金融链,实现补链成群,形成集群效应。实施强链行动,积极培育大企业集团,不断壮大新航、卫华、心连心等骨干企业;持续推进企业成长促进行动,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细分领域“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实施升链行动,围绕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疫苗、氢能、医疗器械、智能装备等重点领域,引进一批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龙头企业,加快推动新松机器人、MEMS传感器及芯片研发制造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实施融链行动,积极承接好珠三角、长三角等重点地区的产业转移,利用好西部地区的资源输出,确保我市产业融入国内大循环之中;持续深化标准、质量、品牌战略,提升我市企业产品核心竞争力,更好融入国际国内产业链之中。

实施基础能力增强工程。研究设立支持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专项资金,对接国家重大专项,采用“揭榜挂帅”组织模式,在智能装备、智能传感器、新型材料等领域开展协同攻关,突破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方面的短板。推进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在新能源电池、物联网、生物制药等领域增强技术研发和服务功能,提高共性技术供给能力。加大对装备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支持力度,促进原始创新产品迭代开发和规模应用。接续实施“十百千”转型升级创新专项,着力打造一批质量标杆企业。推进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智能改造和绿色化改造,培育一批省级智能工厂(车间),新建一批绿色工厂园区。实施服务制造工程,培育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创建省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全市物流运营体系建设,支持原阳、卫辉规划建设省级区域物流枢纽(节点),积极申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促进智慧物流发展;深入开展“两业”融合试点,发展服务型制造,提升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咨询评估等生产性服务业水平。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引导鼓励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服务业,培育壮大家政服务、托育托幼、健康养老等“幸福产业”,推进各类服务机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培育品牌消费集聚区、特色商业街区等城市商圈。推进宝泉5A级景区、辉县市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

积极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强战略合作,在高新区建立以鲲鹏处理器为核心、以“黄河”为品牌的自主可控计算机产品研发体系,培育鲲鹏生态相关软硬件企业,打造鲲鹏产业生态链。加快新乡华为大数据产业园建设,引入一批优质项目,促进全市大数据产业发展壮大。加快省级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支持城市管理智能运营指挥中心建设,在智慧养老、智慧社区、智慧环保等领域形成一批应用典型示范,打造智慧养老示范市。

提升产业载体能级。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产业链现代化为方向,以“两化”融合为重点,扎实推动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完成产业集聚区规划修编,明确各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和空间范围,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区“百园增效”行动,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健全闲置用地盘活利用和低效用地退出机制,推动产业集聚区提质增效;加快智能化示范园区建设,推动试点产业集聚区智能管理综合服务系统(平台)尽快上线运行。全力实施专业园区加速提质行动计划,持续完善专业园区制度,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加快推进“六大要素”招商条件建设,重点支持起重智能制造、医疗器械、高端装备等专业园区建设,加快壮大先进制造业集聚规模。完成省级服务业发展载体优化调整,着力推进市商务中心区和省检验检测产业园·创智工园等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园区做大做强;继续开展市级服务业专业园区规划建设;推进互联网大厦、跨境贸易大厦、星海金融中心等商务楼宇发展。

(三)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构筑更具活力的现代创新体系。以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核心载体,聚焦企业、人才、平台等关键环节,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不断强化科技创新能力。

加快集聚优质创新资源。积极推动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依托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支持建设中国农谷,加快建成国际一流的生物育种研发平台,打造综合性国家农业科学中心。依托新型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鼓励发展一批省级创新中心平台,加快推进华兰生物P3实验室及车间建设。加强与中科院及其所属专业所、央企所属研究机构、“双一流”高校、世界500强企业等对接合作,全力支持在我市设立研发分中心或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服务。争取新增国家级创新研发平台1家、省级创新研发平台30家。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质创新企业,着力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强、集成创新能力强、产业引领能力强的创新型企业,如瑞丰新材、中宝电气、冠晶半导体、中铁隧道等企业,力争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家。实施培育创新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实施“创新龙头企业”带动工程、“高新技术企业”示范工程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优化提升孵化培育、政策培训、企业认定等服务。

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加快推进科研院所改革,鼓励高校、科研院所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和收益分配办法,赋予科研人员更大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健全以增加知识产权价值为导向的收益分配政策。研究出台更大力度的企业研发投入财政奖补政策,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重大创新平台申建等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研发水平、建立研发机构。综合运用创新券、政府采购等激励政策,加快构建形成“研发—转化—应用”一体化、链条式推进的创新政策体系。

强化激发人才活力。围绕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服务人才,实施“人才强新”行动计划。聚焦重点产业、龙头企业,培育引进创新引领性的领军人才和团队;继续办好高校院所(河南)科技成果博览会,大力引进高端人才来新乡创新创业。鼓励规上工业企业建设高校实训基地,加快人才公寓等优惠政策落地实施。探索在国内外创新高地建立人才联络工作站。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

(四)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顺应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的趋势,以郑新一体化为抓手,统筹中心城市带动与县域基础支撑,增强发展驱动力。

深入推进郑新一体化。以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为方向,以综合交通建设为支撑,以郑新产业带规划建设为重点,突出新乡作为郑州都市圈北部门户与次中心功能,深入推进郑新一体化。高效利用黄河桥位资源,加快推进以铁路、公路为主的郑新综合交通体系。推进实施《郑新产业带发展规划》,推动郑新产业共享强项、互补短板、优化发展,加强两市产业链制造环节与服务环节相互协同,以获嘉县、新乡县、封丘县为主,打造郑新产业承接区,注重供应链垂直整合,推进与郑州产业协同配套;以平原示范区、原阳县为主,打造郑新共同发展区,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以中心城区为主打造郑新创新引领区,优化提升战略新兴产业,强化对产业集聚发展的载体支撑作用。加快郑新两地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一体化,提高通勤率,不断完善和扩大郑新一体化日常生活圈。

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坚持“东扩、南融、西提、北治、中优”,加快高铁片区、大东区片区、生态城片区、铁西片区等区域建设,谋划实施总投资146亿元的126个百城提质建设项目。着力畅通路网体系,打通丰华街、振中街等7条断头路,推动科隆大道、宏力大道东延等区域连接道路建设。加快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对城区供水供气管网实施更新改造。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启动20个排涝治污补短板项目,加快完善雨水泵站和雨水管网,提高城区排涝能力。持续推进中心城区在建的43个棚改项目建设,完成170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加快殡仪馆搬迁和机场迁建。

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入落实县域治理“三起来”,建立健全县域经济工作推进机制,落实好权限下放、财政转移支付等支持政策,积极争创全省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把扩大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培育产业集群作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支柱产业,每个县(市)、区全年实施10个以上转型升级和承接转移项目,至少引进1个10亿元以上、3个5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至少竣工投产1个10亿元以上或2个5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至少新增1家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把县城作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城乡贯通的纽带,推动县域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

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进水电气暖、城市交通、污水垃圾处理、城市停车场、城市绿地等公共基础设施提质升级,增强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推动整体功能提升。推动常住人口充分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加强非户籍常住人口住房、子女教育、社会保险等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力争城镇化率提高1.3个百分点。推动中心城区与卫辉市、辉县市、获嘉县、新乡县、延津县、原阳县、平原示范区等县域一体化、同城化发展,推动长垣市副中心城市建设。

(五)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坚决扛稳粮食安全生产责任,保障粮食安全,统筹推进农业生产、农村建设、农民致富。

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试验基地、国家园艺种质资源库等平台建设,加强科研人才和科研资金投入,着力打造2—3个在全国有位次、全省叫得响的新品种种质,全力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建设种子基地面积100万亩。加强高标准农田和水利灌溉、农田灌溉、气象保障等配套工程建设,确保全年新建高标准农田11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7万亩。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扎实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整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95亿斤以上。

大力发展优质特色农业。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四优四化”为重点,打造一批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保持在290万亩以上。加强重大动物疫情防控,推动生猪存栏量恢复至常年水平。推进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支持鲁花食品产业园、克明面业、米多奇食品、五得利等企业加快技改扩建、产品开发和营销创新,打造以农业为起点的现代化产业链。以平原示范区、新乡县为主体,争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抓好延津县国家级、平原示范区国家级、原阳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推进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积极发展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市家庭农场发展到1.7万家,新认定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30家以上,县级以上示范农场100家以上。

持续加快乡村建设。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按照“四美乡村”标准,新增60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典型样板示范村。组织开展“三清两整一改”村庄清洁行动,稳步推进农村户厕改造。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65%以上,黑臭水体治理比例达到30%以上。加快实施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加强土壤、农膜等污染防治,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新改建农村公路200公里,完成剩余140个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任务。

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过渡期内“四个不摘”要求,把防止返贫致贫摆在突出位置,持续抓好产业、教育、消费等专项扶贫,扩大以工代赈实施范围和收益对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稳定扶贫工作队伍和基层帮扶力量,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深入开展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治理、产业发展、就业帮扶等后续扶持措施,探索开展宜居搬迁试点。加快滩区迁建扫尾工作,全面完成规划内16万人搬迁入住任务,及时开展旧房拆除和土地复耕整治,加强基层党建和安置区管理,加快后续产业发展,促进迁建群众持续增收。

(六)突出黄河流域保护治理,纵深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统领,加快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构建高质量生态文明体系。

全面推进黄河流域保护治理。对标对表国家和省规划,编制完成我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完善提升沿黄生态带、郑新高新技术产业带、沿黄绿色产业带、国家农业高新基础产业示范区等4项子规划,及时编制黄河流域交通、水利、产业、生态等领域专项规划,形成“1 4 X”规划体系。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保护修复,贯通黄河大堤、幸福路、沿黄生态通道等生态廊道,实现互联互通;加快推进贯孟堤扩建,保障封丘倒灌区防洪安全;抓好平原示范区“三滩”分治示范段、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样板田等10大节点工程建设。各县(市)、区要持续实施3个投资5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10平方公里路网林网水网合围示范项目以及1个特色小镇、5个美丽乡村建设。

加快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强力推进生态城建设。推进凤泉湖湖体开挖、共渠节制闸、凤凰山生态公园、凤凰山引水上山、鹭池湿地和凤泉湖左岸景观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南太行生态修复和保护。加快南太行文旅康养产业带建设,优化山水景观,挖掘文化资源,打造郑州大都市圈的后花园和太行文化的传承创新区。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编制卫河全流域治理规划,高质量策划、规划、建设卫河生态文化带,实施百泉书院、竹书纪年文化遗址公园、卫辉杜诗生态公园、箜篌文化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集水利河道、绿色廊道、景观廊道于一体的带状公园。

提升高质量生态供给。统筹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全面划定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市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结构,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持续推进国土绿化和森林新乡建设,全市完成造林11万亩,森林抚育9.3万亩;持续开展城市增绿行动,对人民西路等14条既有道路进行绿化更新;加快推进公园游园建设,新增绿地面积377公顷。

坚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大气污染防治为重中之重,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不达标工业炉窑,持续推进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攻坚,禁止新建燃料类煤气发生炉和35蒸吨/时及以下燃煤锅炉,推动全市PM10和PM2.5平均浓度下降2微克/立方米,全年优良天数稳定达到240天、空气质量稳定退出全国168个重点城市后20名。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加快污水处理厂和雨污管网建设,确保国、省控考核断面全面达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达到98%以上。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受污染耕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持续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强顶层设计,编制实施全市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加强能耗“双控”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推动能源要素向优质企业和项目流动集聚。调整优化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加快推动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热电联产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实施铁路专用线进企入园工程,推动大宗物资运输“公转铁”;推进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全面推进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行动,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推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七)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坚定不移靠改革创新增强动力,靠扩大开放激发活力,破除制约发展的难点痛点,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改革方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编制公布政府行政许可事项清单,进一步精简行政许可事项和各类管理措施,全面清理重复、变相和违规审批。优化政务服务流程,通过数据共享、证照核查、接口调用等方式,进一步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事项承诺办结时限压缩70%以上,不见面审批事项占比达到90%以上。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广泛推行告知承诺制。优化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功能,建立政务服务合作机制,不断拓展“全省通办”和“1 4”五市“跨城通办”业务事项内容。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推动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聚焦“两剥离一加强”,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有序扩大开发区自主权,下放更多的经济管理权限。稳步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治理结构、分配制度、薪酬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本监管机制。着力解决引进外力改制企业遗留问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组织开展营商环境评价,严格落实“四挂钩”奖惩措施。实行市领导分包省级营商环境重点领域工作机制,全力推进营商环境各指标快速提升。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创新信用服务产品,拓展信用应用场景,争创第三批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入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有效提升交易平台的承载能力;创新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模式,不断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质量。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扩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创建。深化农村改革。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运营机制,多途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加强宅基地审批和建房规范管理,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加快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推进土地利用综合改革,全面推开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

开放方面:持续推进“一招四引”。加强整体统筹,完善激励机制,强化精准招商,积极承接沿海发达地区、北京非首都功能和郑州产业转移。建立弹性引才机制,千方百计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支持我市企业与国内外院所合作共建科研创新平台和产业研究院。精心绘制产业链、目标企业、技术路线、市场分布等“四张图谱”,实行重大招商项目“揭榜挂帅”,谋划引进一批投资强度高、科技含量高、关联程度高的项目,积极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力争全年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家,国内500强企业3家,实际利用省外资金同比增长3%。强化“六大要素”建设。建立调度、督查、考评、奖惩等机制,完善“六大要素”招商条件建设考核激励办法,促进招商引资项目加快落地。每个县(市)收储工业用地2000亩,每个区收储工业用地1200亩;每个县(市)建成标准厂房12万平方米,每个区建成标准厂房6万平方米。高层次推进对外开放。统筹推进开放通道、开放平台、开放环境建设,加强资源整合和线路管理水平,提升中欧班列和新日韩铁海联运线路运行效率,支持企业利用班列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加快保税物流中心(B型)、保税仓库等开放平台建设,以原阳进口肉类保税仓库为基础,积极建设进口肉类监管场地,加快形成“一体两翼”对外开放格局。

(八)加快构建公共服务体系,着力增进人民福祉。坚持系统观念,树牢底线思维,扎实办好与人民群众生活切实相关的民生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坚持稳定和促进就业。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持续做好社保减免、失业保险费返还等援企稳岗工作,努力稳住存量就业岗位。加强应届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贫困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监测预警和针对性帮扶,积极发展基于共享经济、数字经济的新就业形态促进多渠道充分就业,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以“双创”促进就业,完善双创示范基地、返乡创业园区等平台创业孵化功能,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等帮扶力度。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推进公共实训基地、职业技能培训示范基地等平台建设。

持续提升公共卫生体育服务水平。实施健康新乡行动,积极推进县城城镇化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行动,加快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确保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推进市传染病医院(传染病区)、县(市)公共卫生医学中心建设,完善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重点推进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心医院、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等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设,支持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创建国家精神区域医疗中心,启动建设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加强职业病、地方病防治,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加大足球场、篮球场、体育公园等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打造“十分钟健身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普惠养老、普惠托育服务试点,建成一批社区养老、农村养老、机构养老和托育服务设施。

建设教育强市。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普惠性幼儿园建设,推进市实验高级中学等项目,增加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学位供给,基本消除大班额,提升义务教育质量。谋划建设平原大学城,加快河师大、新乡医学院等新校区建设,推进新乡科技应用学院筹建工作,完成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转设工作,推进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国际学院、河南质量技术职业学院等高校建设。

强化社会保障能力。扩大社会保险参保覆盖面,适当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高龄津贴制度。简化失业保险金申领程序,将生活困难的失业人员及家庭及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范围。做好“米袋子”、“菜篮子”保障工作,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做好猪肉等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及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推进红十字会改革发展。加强烈士纪念设施的保护和管理,深入推进双拥共建,促进军政军民团结。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殡葬新风。做好民族、宗教等各项工作。

建设文化强市。保护传承利用黄河文化、大运河文化,加强文物保护展示,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赵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百泉书院、箜篌文化产业园等文化重点项目建设,办好黄河文化论坛。统筹推进市级媒体融合发展。推进全民阅读,建成城市书房45座,打造“十分钟阅读圈”,建设书香城市。健全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扎实推进图书馆、美术馆、规划馆、文化馆、科技馆和融媒体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推进全域文明创建,提升公民文明素养。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完善风险预警、防控和应急处置机制,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构建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建成公租房3700套。开展非法集资案件处置攻坚,结案销号存量案件30起以上;健全地方金融监管、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妥善处理好政府债务风险,有效防控企业债务风险。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确保特种设备安全,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体系,保障消防安全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和应急保障体系,加快区域性应急救援基地、物资储备中心建设。

四、支撑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初步安排

围绕乡村振兴、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民生9大领域遴选实施1000个左右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力争全年完成投资1200亿元,带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

工业方面。以产业集聚区、先进制造业专业园区为载体,推动工业提质转型,加快“三大改造”。围绕做强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现代家居等4大优势产业,重点推进辉县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五得利集团新乡面粉有限公司扩建面粉新建挂面、河南奥昆食品有限公司食品生产基地建设、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高品质超细旦氨纶纤维、康佳集团新飞智家科技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围绕做大电池电动车、生物与新医药、电子信息等3大新兴产业,重点推进河南平煤阳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5GWh锂离子电池、河南中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可吸收缝合线研发生产、新乡发投基因中心建设运营有限公司新乡华大基因华中中心一期、新东光电信息专业园等项目建设。围绕做优化工、建材、造纸、煤电等4大传统产业,重点推进新乡瑞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5万吨润滑油添加剂系列产品、新乡市建文洗涤用品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吨洗涤剂、河南精工绿色建筑科技产业园、新乡县鸿翔纸业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T纸、河南双峰纸业科技有限公司高端食品级纸制品生产(一期)等项目建设。三大改造项目,重点抓好威猛振动高端智能成套装备等智能化改造项目、心连心集团采用清洁生产技术进行产业升级等绿色化改造项目、华兰疫苗流感疫苗开发及产业化项目等技术改造项目。

科技创新方面。重点推进万华生命科学产业城、过滤产业园、茵特赛尔细胞制备中心和综合细胞库等项目建设。推进中纺院中原分院、中科院材料所新材料研究院、中科院数字经济技术产业研究院、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塑性加工先进技术研究院、欧洲农业物理(新乡)研究院、中铁隧道隧道工程专用设备研究院、华兰生物单抗研究中心、天博物联网和5G技术研究院、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新松机器人研究院等高端研发机构建设。

服务业方面。以文化旅游、科技信息服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商贸服务等服务业产业为重点,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文化旅游:重点推进宝泉·崖上太行生态旅游观光带、融创文旅城、同盟古镇乡村文化旅游、竹书纪年生态文化园。科技信息服务:重点推进大数据产业园、智能起重物流装备工程技术推广应用与工业互联网平台、功能高分子膜材料科技服务平台、河南省益生菌与发酵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现代物流:重点推进年储运LNG200万吨调峰物流园建设项目、原阳县金豫河冷链物流园建设项目、郑北农副产品冷链物流港、新乡保税物流中心(B型)、中通快递物流园、丰攀仓储(新乡)有限公司丰树平原新区现代仓储中心。金融服务:重点推进新乡国际商务中心金融产业集聚区、中原银行创新研发中心项目、万华高科金融园、新乡市国宇金融中心项目。商贸服务:重点推进卫辉五洲万汇商贸城、恒旺新型综合农贸市场项目、中创·博览城、数字王国体验式商业中心、发展·红星城市广场、润华高铁广场。

农业方面。实施1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推进延津县数字大田种植数字农业试点县项目,争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加快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实验基地、农作物种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平原示范区)、农业科技示范园(长垣市)等平台建设,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种业高地。加快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完成造林任务11万亩。

交通方面。继续做好郑济铁路征地拆迁及施工保障工作,确保郑济铁路新乡段各标段建设施工按节点顺利推进。积极推进新焦城际铁路前期工作,继续做好郑新市域铁路连接郑州市域快线K1、K3线的前期研究。推进实施郑辉高速块村营至营盘省界段、沿黄高速封丘至原阳段、沿太行高速新乡段、濮卫高速新乡段及菏宝高速辉县站、京港澳高速新区站。继续推进沿黄高速兰考至封丘段新乡境、安罗高速原阳至郑州段、沿黄高速孟州至平原示范区段、安罗高速原阳至豫冀省界段新乡境、郑辉高速菏宝高速至原焦高速段、鹤辉高速新乡境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项目早日开工。完成G107改建,S309长济线新乡西环至获嘉修武界改建工程,S311、S230线辉县三庆桥至薄壁段改建工程,S311封辉线封丘尹岗至姚务段改建工程等项目;加快S229辉原线辉县至原阳葛埠口段改建工程项目建设,继续推进郑新快速路等项目前期工作。推进铁路专用线建设,完成国电投新乡豫新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专用铁路扩能改造工程。

能源方面积极推进辉县市九峰山抽水蓄能电站、博爱—获嘉—长垣燃气长输管道等重大能源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卫辉市后河风电、延津天润风电、华润原阳风电等项目建设进度。

生态水系方面。推进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工程、卫河共产主义渠治理工程、黄河下游贯孟堤扩建工程等三个省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凤泉湖建设,加快湖体开挖、凤凰山引水、共渠节制闸工程、凤泉湖左岸景观等建设。有序推进“四县一区”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项目。

城镇基础设施方面城市道路:推进科隆大道(新中大道—东明大道)、宏力大道东延(东环路—京广高铁)等区域连接道路建设,实施高铁站片区周边市政项目,加快启动站前五街等道路建设,推进高铁站区域地下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建设。着力打通丰华街(人民路—金穗大道)、新八街(平原路—人民路)等7条断头路。污水处理:加快建设东明大道(新延路—新中大道)污雨水管网工程;谋划实施人民路(西环路—西孟姜女河)加铺污水管道、西孟雨水泵站末端截污出水口改造、和平路赵定河污水临时泵站改造,实现铁西北部污水处理厂、贾屯污水处理厂、小尚庄污水处理厂、东部污水处理厂等各个污水处理厂的互联互通;启动赵定河清淤治理,对西孟姜女河卫河截污暗涵及市区部分污雨水管网进行清淤,确保管网通畅;做好市区卫河、人民胜利渠清淤前期工作。景观绿化:积极推进凤凰山生态公园项目建设;谋划推动夏荷公园扩建、卫源湖、体育公园、植物园、卫河水利科普公园、新四街游园、五一公园、德源路二期综合公园等大型公园绿地建设;启动建设人民胜利渠改造提质工程;推进新飞大道北延、创业路等2条道路绿化工程建设,对人民西路、金穗大道、科隆大道等3条道路绿化更新提质。城市设施:积极推进新中大道新乡医学院、金穗大道新二街十字2个过街天桥建设;对新老城区供水和供气管网实施更新改造,实施25个热力管网和热力站建设,新增供热面积120万平方米以上。

社会事业方面。教育领域:加快推进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新乡市实验高级中学建设项目。卫生健康领域:推进辉县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扩建、原阳县人民医院传染病楼及影像楼升级改造、新乡县人民医院医疗救治能力提升和封丘县、获嘉县人民医院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提升等项目建设,完善市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推进卫辉市中医院综合楼、延津县中医院发热门诊等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依托市中心医院建设省级肿瘤诊治中心和卒中中心;依托市第一人民医院建设省级呼吸重症和肾病与血液净化区域中心;依托市第二人民医院建设华北烧伤救治中心。文化体育领域:重点推进百泉文化保护展示、百泉书院、卫辉古城等大运河文化保护项目建设;实施新乡市青少年训练基地、市体育中心整体提升改造项目建设,谋划推进黄河运动中心落地于平原示范区。

附件:新乡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

附 件

新乡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

序号

指 标 名 称

计 算

单 位

2019 年实际

2020 年预计

2021 年计划

绝对值

增长 %

绝对值

增长 %

绝对值

增长 %


一、综合发展


1

生产总值

亿元

2903.9

6.9

3014.5

3.2

3241

7.5

2

第一产业

亿元

253.6

3.1

293.4

1.8

304

3.5

3

第二产业

亿元

1325.6

8.3

1352.5

4.2

1461

8

4

规模以上工业

亿元

8.5

5.9

7.5

5

发电量

亿千瓦时

206.81

193.5

207

6.9

6

第三产业

亿元

1324.7

6.1

1368.7

2.2

1478

8


7

全员劳动生产率

元 / 人

5

5

5


内需市场


8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1.3

6.4

7

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129.3

10.8

966.5

-3

1053

9

10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 =100 )


102.7

102.7

103 左右


对外开放


11

货物进出口额

亿元

85

6.8

101.7

19.8

85

12

服务进出口额

亿美元

2.1

1.8

-10.7

1.9

5

13

实际吸收外资

亿美元

12.2

6.5

13.2

8.5

13.7

3.5

14

对外直接投资

亿美元


城镇化水平


15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54.91

1.5 个百分点

57.6

2.7 个百分点左右

58.9

1.3 个百分点


财政


16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187.2

8.4

194

3.6

207.6

7

17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亿元

464.7

15.0

473.1

1.8


二、创新驱动



科技


18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强度

%

2.04

2.15

2.3

19

基础研究支出占研发支出比重

%

20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

1.3

1.4

21

5G 用户普及率

%

10.93

32.77


22

千兆宽带家庭普及率

%

0.8

2.06

23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

16.3

21.8

20


教育


24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

96.7

97

97

25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


三、绿色生态



资源节约利用


26

*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

10.46

1

3 左右

27

*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

%

3.5

2

按省下达指标执行

28

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

%

5.6

6.9

按省下达指标执行

29

* 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

%

61.7

57.4

按省下达指标执行

30

* 新增建设用地

万亩

2.71

84

2.35

-13.28

3.6

53.19

31

其中:新增占用农地

万亩

2.32

78

2.29

-1.29

3.2

39.74

32

其中:新增占用耕地

万亩

2.13

83

2.1

-1.41

2.8

33.33

33

* 补充耕地

万亩

2.13

83

2.1

-1.41

2.8

33.33


生态环境保护


34

国土绿化面积

万亩

8

9.46

18.25

10.7

13.2

35

* 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

55.9

65.6

按省下达指标执行

36

* 地级以上城市 PM2.5 下降

%

8.2

1.8

按省下达指标执行

37

* 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 Ⅲ 类水体比例

%

50

75

按省下达指标执行

38

*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降低

%

19.2

21

按省下达指标执行

39

* 氨氮排放量降低

%

17.8

19.2

按省下达指标执行


40

*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降低

%

6.4

13.6

按省下达指标执行

41

* 氮氧化物排放量降低

%

12.3

8.4

按省下达指标执行


42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

%

85.9

86

86.5

0.5


四、民生福祉



就业和收入


43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万人

7.96

8.1

7.15

44

城镇调查失业率

%

5.5 左右

45

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4562

25497

3.8

保持同步增长


人口与卫生


46

年末常住人口

万人

581.43

625.19

保持稳定增长

47

* 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

6.71

6.82

1.64

6.84

0.74

48

*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

2.76

2.82

2.17

2.83

49

* 每千人口 3 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

1.59

1.77


社会保障


50

* 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万人

103.4

107.1

107.5

51

* 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万人

238.8

241.1

241.3

52

为残疾人服务设施数

13

15

16

53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万户

1.3238

1.8816

2.2845


五、安全保障


54

粮食产量

万吨

476.03

485.91

485

基本持平

55

一次能源生产总量

万吨

标准煤

277.9

311

317.9

注: 1 . 指标前带 “*” 的,不含省直管县 —— 长垣市







2 . 指标前带 “ ☆ ” 的,为今年新增指标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