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新乡市长封一体化产业合作
发展规划等三个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新乡市长封一体化产业合作发展规划》《新乡市长封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新乡市长封一体化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7月12日
新乡市长封一体化产业合作发展规划
封丘县位于豫北黄河之滨,在郑州都市圈的辐射范围内,南与古都开封隔河相望,县域面积1225平方公里,辖13镇6乡,609个行政村,总人口89万人。由于各种条件制约和历史性因素,封丘整体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县域经济构架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二、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县域龙头企业规模较小、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力不足,无法对县域经济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
实施长封一体化区域协同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郑州“1 8”都市圈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全力推进新乡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实施“一轴两翼一组团”发展战略的创新之举、实现“进五争四”奋斗目标的关键之策。同时,也是落实省委推动县域经济“成高原”、快速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强大武器。
本规划主要依据《河南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新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2021—2025年)》《新乡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封丘县“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等规划。
通过本规划实施,长封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形成,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长封“飞地”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并落地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长垣市、封丘县由此将进入优势再造、跨越发展的新阶段。
一、长封一体化产业合作基础(一)合作基础两地内通外联,交通便捷。长垣和封丘处于豫北平原两省三市交界,两地千百年来毗邻而居、地缘相近,从长垣市人民政府到封丘县人民政府仅20公里,“南北相向”发展趋势明显。内部多通道相连,联系紧密。长封两地对外联系通道较多,除新荷铁路外,初步形成了“一高速、一国道、三省道、多条县乡道路”的一体化道路系统。为促进两地交流融合,2022年5月,两地开通了免费乘坐的公交线路。“内通外联,交通便捷”为长封一体化提供了基础保障。
两地土地供需互补,完美契合。2015年以来,长垣市产业用地需求较大,每年约1500亩产业项目用地无法保障。封丘县土地资源丰富,规划产业用地充足,开发建设潜力较大。两地土地资源供需互补,有利于两地一体化产业协同发展。
两地经济协作优势明显,基础较好。两地经济基础较好,领先周边其他县区。长封两地区域面积占全市区域总面积的27.61%,2020年两地经济总量729.97亿元,占新乡市24.55%。两地“四上”企业数量1111个,领先于其他县市,承载着强县域经济、促协调发展的重任。两地产业一体化已具备一定基础,与长垣市接壤的环卫起重园区、赵岗农民创业产业园等园区已承接长垣部分起重、环卫、防腐等企业的转移。两地走在改革和科技创新的前列,地缘相近,有利于两地改革和科创成果快速推广实践,长封一体化也将为改革和科创提供一片“沃土”。(二)封丘县产业发展现状1.总体情况
截至2021年底,封丘县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1家,主要涉及食品加工业、装备制造业、纺织服饰及皮革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工建材业、塑料制品等九大类十八小类。食品加工业、装备制造业、纺织服饰业为封丘县三大主导产业。2021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达到14亿元,同比增长6.9%。产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初步形成。目前,全县建立1个省级先进制造业开发区、2个县级专业园区。已初步形成了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纺织服饰等三大支柱产业和皮革加工、化工建材、塑料制品等产业,其中食品加工业和纺织服饰皮革加工业主要集中在封丘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装备制造业主要集中在封丘县起重专业园区。2021年,全县三大主导产业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68%。
科技创新持续推进。截至2021年底,全县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1家,市级众创空间1个,拥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家;拥有各类研发机构29家,其中省级以上各类研发机构7家、市级以上各类研发机构22家。2021年,全县专利授权量503项,同比增长17%;已登记技术合同金额3.4亿元,同比增长2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0亿元,同比增长19.6%。
绿色发展成效显现。近年来,全县通过持续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大气污染综合指数从2020年的5.271下降到2022年的4.875,下降率达7.5%,PM10浓度下降7.7%,PM2.5下降7.1%,优良天数上升0.9%;2个国控断面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2.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1)食品加工业:规上企业共有15家,占全县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13.5%。产品涉及面粉及淀粉制造、速冻及中央厨房初级食品、健康特色饮料产品等。其中速冻食品及健康食品产值占食品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涌现出了富元食品、倍儿鲜、生命果等一批速冻及健康食品生产骨干企业。目前全行业共有省级研发中心4个,市级研发中心5家,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增强。
(2)装备制造业:规上企业共有59家,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53.2%。产品主要包括起重机械制造、环卫和衡器产品制造三大类,涌现了河南奥普玛工业测控、河南海泰重工、河南大桥重工、东风鑫达等一批骨干企业。
起重机及配件:现有整机生产企业30家,相关配套企业100余家(含规下及服务类企业),从业人员近万人,产品达5大系列100多个品种,年产近5万台起重机,30余万台(套)起重配件,初步形成了与长垣市起重装备产业互融互通、相互配套的基础。
环卫设备:现有生产企业2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8家。产品主要包括电动环卫车辆、环保移动公厕、环保果皮箱、三缸四柱垃圾压缩设备、智能一体垃圾压缩设备等50多个品种。产品市场占有率逐年上升。
衡器产业:现有13家衡器产品生产企业及50多家未注册的作坊式的加工厂。全县从事衡器及相关行业的生产及销售人员达4万人,遍布全国31个省份。2021年,全国各地的封丘衡器人创造了接近70亿的产值,占全国衡器行业总产值的56%。封丘县衡器产业不仅站稳了国内市场,更是走出国门,出口到全球各地。河南奥普玛工业测控有限公司年产汽车衡及其他衡器产品3000多台套,约占国内汽车衡器市场台数份额的10%,同时出口到北美、东南亚、中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3)纺织服饰业:现有规上企业10家,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9%,主要以代加工为主。近年来,封丘县纺织服饰产业发展较为迅速,涌现出洋荣服饰、马氏皮业、森仕制衣等一批骨干企业,拥有多项实用新型专利,产品出口19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封丘县纺织服装业正在从单纯代加工向自有品牌建立、提高产品附加值方向转变。
3.存在主要问题
(1)产业结构不合理,新兴产业规模小、支撑作用不明显。
全县规上工业企业中,装备制造业、食品加工业、纺织服饰业等传统产业产值占比达60%以上,而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不足全县总量的10%,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例较低,新兴产业基础较弱。装备制造业长期被锁定在产业链前端、价值链低端、创新链末端,产品同质化严重、技术含量低、产业层次低,产业链条短。
(2)企业生产方式粗放,发展理念保守。
目前,封丘县规上企业普遍存在自动化程度低、研发投入不足、换代新产品少、管理粗放、生产效率低等特点,长期形成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扭转。有限的研发投入,粗放的生产管理方式、落后的发展理念导致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加之近几年疫情导致的原材料上涨、运输成本增加等因素,企业利润大幅下滑。
(三)长垣市产业发展现状
1.总体情况
近年来,长垣创造了起重、医疗器械及医用材料、防腐蚀及建筑新材料、餐饮烹饪四张产业名片,成为中国起重名城、全国最大的医疗器械及卫生材料生产基地、“中国防腐蚀之都”,也是中国第一个厨师之乡和中华美食名城。
产业结构明显优化。长垣产业特色鲜明,起重机整机生产企业227家,配套生产企业1042家,桥门式起重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33家,经营企业5076家,产品覆盖全国60%以上的医院,在保障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物资供应中作出突出贡献;建筑防腐企业911家,产值、利税、队伍数量等方面在全国占有份额均达65%以上;烹饪产业有厨师3万余人、中国烹饪大师107名,遍布全国各地和全球46个国家和地区。
创新能力大幅提高。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品牌带动、标准引领、质量提升、企业上市、人才支撑“六大工程”,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33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6家,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449家,港交所上市企业1家,合作院士达到10位;参与修订国家、行业、地方、团体标准372项,国际标准8项;专利授权数量位居全省前列;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90%以上。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
绿色发展进展明显。近年来,全市通过持续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大气污染综合指数从2020年的5.115下降到2022年的4.647,下降率达到9.1%,PM10浓度下降10%,PM2.5下降10.7%,优良天数上升1.8%;2个国控断面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2.主导产业情况
(1)起重产业:长垣是全国最大的起重机械及配件交易集散地,是国家级出口起重机械质量安全示范区,是全国唯一的“中国起重机械名城”。现有起重产业整机生产企业227家,相关配套企业1000余家,从业人员8万多人。其中,国内行业三强企业2家,省长质量奖企业2家,年产值超百亿元企业1家(卫华)、超50亿元企业1家(河南矿山)、超亿元企业11家,规上企业111家。年产起重整机30万台、零部件170万台(套),产品涵盖桥门式起重机等10多个系列200多个品种,其中通用桥门式起重机产业链主要涉及产品22类(主梁、减速机、电机、电控系统、电动葫芦、缓冲器、制动器、联轴器、传感器、联动台、监控器、车轮、卷筒、吊具、电缆、滑触线、钢丝绳、轨道、压板、铸锻件、焊材、板材),2600多个销售网点遍布国内外,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2021年规上起重产业总产值338.1亿元,增长9.3%,占长垣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59.8%;贡献税收10亿元,增长13.8%,占全市税收总额的21.3%;解决就业7.54万人,增长16.9%,占全市实现就业的17.9%。
(2)医疗器械产业:长垣目前拥有医疗器械及医用耗材生产企业133家,占全省的14%,其中一类企业33家,二类企业86家,三类企业14家。经营企业5076家,从业人员12万余人。驼人、亚都、华西、亿信、健琪等企业成为全国行业知名企业。产品涵盖医用卫生材料及辅料、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制品、注射穿刺器械、物理治疗及康复设备等20大类、近300个品种,现有一类产品备案和二、三类注册证3650个,产品市场占有率达65%左右。被授予“中国卫生材料生产基地”“中国医疗耗材之都”,是全国最大的医疗器械及卫生材料生产基地,为全国及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的医用防护用品保障。2021年,全市医疗器械及医用耗材产业累计完成产值148.6亿元,同比增长23.9%,缴纳税金6.7亿元,占据长垣全市税收的11.1%。医疗器械文化方面,建有国内唯一的医学博物馆和医疗器械博物馆。全国首家国际医疗器械交易中心于2021年10月投入使用。
3.制约发展瓶颈
(1)产品同质化竞争问题仍然存在。起重企业的产品竞争优势仍建立在低价格基础上,产品的类型和档次相似度高,多属普通型、大众化,且技术含量低。同时,虽然卫华、河南矿山的带动引领作用不断增强,但企业间分工协作意识还不够强。
(2)产品层次较低。链条关键环节还存在短板。起重产业高端配套能力不足,除板材产品外的其它配套零部件产品我市均有生产,但质量高、品牌靓的产品不多,尤其是在电机、减速机等关键零部件更是多靠外协。如,长垣市在电机上约有15亿元的市场需求,而本地配套只占30%左右,欧式电机更是不足20%;减速机约30亿元的市场需求,本地配套约占30%,且基本为中低端产品,高达10亿的高端减速机靠外购;欧式高端电动葫芦约2亿元的市场需求中,本地配套率仅为20%左右。
(3)产业发展效益不高。医疗器械的制造领域主要集中在低值耗材类产品,经营流通领域也以低值耗材类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不高,高附加值产品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同时,医疗器械处在价值链低端的环节,品牌影响力较小,市场优势缺乏,制造技术水平较低,产品成本控制力弱,主要靠销量和低价竞争赢得市场。
(4)自主创新能力仍需加强。起重产业现有产品以通用型、大众化为主,高技术含量的专用起重机偏少。减速机、电机、电动葫芦、传感器、控制器等关键部件大部分为外购或仿造,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业整体在创新型人才、专业技术带头人、创新团队领军人才等高层次人才方面有很大缺口,在互联网和跨境电商等实操性、高技能人才方面也相当欠缺。医疗器械产业尚未拥有医疗器械相关的科研院校和临床机构,制造企业缺乏高端人才,高级管理和研发人员留不住的问题突出。驼人、亚都、中秀、健琪等企业由于本地缺少研发人才、科研院校、临床机构等,只能选择在外地,如深圳、郑州等地设立研发中心。
(5)劳动力、土地等制约因素日益凸显。随着长垣市工业经济多年发展,企业发展对资源要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长垣市对劳动力供给、工业用地、用能指标、资源环境指标等生产要素保障能力日趋紧张,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扩大再生产,亟需外部区域新的生产要素保障注入。二、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一)机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以来,区域间协作发展的需求增大。依据长垣、封丘发展条件,推进“长封一体化”作为先行建设区,有利于对接东部产业转移,加强对外合作的桥头堡,推动黄河湾协作区战略的实施。“长封一体化”建设将更好的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
郑州都市圈快速发展。长封两地位于郑州都市圈辐射范围内,形成了巨大的协同效应和经济势能,将成为新时期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巨型引擎。推进“长封一体化”建设,将有利于两地对接融入郑州都市圈,参与区域竞争,预留好都市圈产业转移空间,紧抓机遇,抢先发展,对于长封一体化规划建设至关重要。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国务院支持郑州、洛阳、新乡等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相结合,把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成为引领带动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综合载体和增长极。长封一体化打造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推进“长封一体化”将发挥两地制造业优势,有利于两地创新驱动发展,实现制造业改造升级,有条件成为自主创新发展的新高地。
新乡市“一轴两翼一组团”空间发展格局正在形成。一轴:以平原示范区、原阳县、新乡县到主城区为轴干,打造郑新一体化发展先导区。两翼:以卫辉市、辉县市、获嘉县和长垣市、延津县、封丘县为两翼。依托卫辉市、辉县市、获嘉县打造郑新一体化产业转移示范区和文旅康养带;依托长垣市、延津县、封丘县打造郑新一体化装备制造合作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带。一组团:推进长封一体化发展,建设东部城镇组团,打造长封县域经济协同发展示范区。推进“长封一体化”建设有利于两地共同打造装备制造合作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带,推动两地县域经济“成高原”,有力支撑“一轴两翼一组团”空间格局的构建。(二)挑战支撑体系处于协调阶段,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有待完善。对外联通快速路较少,迫切需要实现长封一体化区域交通快速化;两地之间国省干道密度1.13,道路网密度较低,现有国省干道提档升级迫在眉睫;县乡道路的等级较低,通行能力差,需要打通两地县乡道路连接,提高县乡道路通行能力,实现长垣市和封丘县的“无缝衔接”。长封两地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均等化水平较低,难以满足长封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支撑要求。
体制机制处于摸索阶段,一体化治理水平有待提高。长封两地初步建立了长封一体化议事协调机制和日常工作制度,目前正在协调制定出台土地、财政、投资等激励政策措施。长封两地对接交流频繁,但统筹对接机制仍需强化。重大基础设施协调、部门行业对接、一体化发展机构机制等方面仍显不足,无法保障长封一体化健康持续发展。
资源要素处于约束阶段,一体化建设质量和水平要求较高。水资源方面,长封两地水资源短缺,两地多年人均水资源量约为200立方米,不足全国人均的1/10;永久基本农田方面,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长封两地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近190万亩,保障压力较大,后期建设用地增加受限;环境保护方面,2021年3月《河南省辖黄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41/2087)》的实施,加剧工业企业污染防治提标改造压力。在多重因素的约束下,必须提高各类资源要素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以满足长封一体化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要求。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完善空间治理、保障民生底线,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总体要求,整合优化空间资源、促进集聚集约发展的思路,加快长封两地联系,结合两地产业基础、要素支撑、技术创新能力等,找准延链的龙头、补链的关键、强链的核心,强化专业运作、多元引进,推动产业链式布局、专业化配套、集群化发展,全力打造布局合理、体系完备、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工业发展新格局,开启长垣·封丘实质性推进一体化发展新进程。
(二)基本原则
优化布局,协调发展。优化区域空间布局,统筹考虑两地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历史文脉、城市功能、产业基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合理确定功能分区,打造发展平台和载体,构建科学高效的空间布局体系,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突出特色、选准定位,做好全域规划,努力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并进的区域发展格局,不断提高区域竞争力。
信息驱动,智能发展。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调发展。
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统筹规划,推动技术创新、节能减排、质量提高、环境保护、品牌培育等方面整体水平大幅提升。加大对创新创业和智能制造的支持力度,整合国内外优质资源,形成整体合力,在重点领域力争实现跨越和突破。
创新驱动,人才为本。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建立市场导向的创新体系,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培养引进急需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夯实产业智力支撑。
质量为先,诚信为本。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市的生命线,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加强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打造先进质量文化,营造诚信经营、以质取胜的市场环境,走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
科技推动,绿色低碳。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开发高效节能产品,推进高耗能设备的节能改造,坚持走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企业融通,聚集发展。积极服务和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大力推进长封一体化融合发展,把深化开放合作作为重要路径,以骨干龙头企业为依托,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中小企业协作配套能力,加快产业集聚,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一批大中小企业融通典型模式,推动形成协同、高效、融合、顺畅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生态。四、产业合作定位和发展目标(一)产业定位
按照“优化、壮大、提升”的产业发展思路,共谋产业协同错位、互补互促发展,优化区域总体产业布局,着力推进长封一体化产业发展,打造新乡市市域东部重要增长极,新乡市“一轴两翼一组团”战略的东翼、市域东部功能组团;郑州都市圈绿色集约发展示范区,郑新一体化装备制造合作区;河南省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先行区,长封飞地产业园、跨县级行政区协调合作先行区。
1.实现跨区域产业梯度转移
鼓励支持长垣市生物医药、卫材、装备制造等高端制造环节向封丘转移,实现研发在长垣、生产在封丘;鼓励引导长垣市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深化科研合作,在封丘县实现产业化,实现孵化在长垣、转化在封丘;企业总部营销窗口设在长垣,工业设计、售后服务等配套产业在封丘集聚,实现前台在长垣、后台在封丘。总体实现在转移中升级产业,协同实现跨越式发展。
2.实现优质资源跨区域合作
长封两地通过资源优势互补,协同布局企业总部、研发基地、生产基地。通过创建跨区域合作品牌,整合各地优质资源,逐渐走向创新链顶端,以实现品牌价值整体提升。
3.实现跨区域平台共建
长垣、封丘两地利用各自优势,打破传统地方行政区划格局,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系统发展等举措,建设长封一体化飞地园区,打造长封一体化协同发展增长极、新乡市产业转移承接样板区、河南省飞地经济发展发展试验区。
4.实现供应链跨区块整合
长垣、封丘企业分属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实现产品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成管理,促进供应链要素自由流动、整体协同,从而降低交易、物流成本,提高经营能力,实现物联互通、要素共享。
(二)发展目标
落实新乡市委市政府战略决策,突出“抓两头带中间”,创新长封一体化合作机制,优化两地资源配置,推动两地统筹协调发展,分阶段分步骤实现长封一体化发展目标。
一年打基础。2023年末,长封一体化规划体系基本建立,长封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形成;长封飞地产业园启动区基本建成,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落地3—5个产业项目。
三年成规模。规划至2025年末,长封一体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畅通,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长封飞地产业园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亿元以上,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
五年起高地。规划至2027年末,长封一体化基础设施、产业体系、生态环境更加完善,长封飞地产业园全面建成,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00亿元以上,建成新乡市东部城镇组团,成为新乡市重要增长极。
十五年成高原。规划至2035年末,长封飞地产业园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亿元以上,长封产业走廊全面形成,实现县域经济“成高原”的发展目标。五、产业发展方向与发展重点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的产业发展战略部署,立足长封产业基础及发展需求,坚持优势互补、产业协同,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围绕两地主导优势产业延链、补链、强链,通过智慧化、智能化为产业提质赋能注入新的活力,真正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一)着力推进三大主导产业
落实国家、省、市产业布局,依托长垣、封丘两地产业基础条件比较优势,坚持资源集中、突出重点,着力推进装备制造、卫材及医疗器械、健康食品等主导产业做优做强。
1.装备制造产业
物流搬运装备产业。发展高端和新型起重机产品。加快应用变压变频调速、故障自诊、远程运维、智能防摆和防撞、近场感应防碰撞等技术,实现产品轻量化、高端化、智能化、模块化、大型化、专业化。加快通用桥、门式起重机轻量化升级换代,大力发展新型节能轻量化桥、门式起重机(欧式起重机)。加大高智能军用起重机、智能物流搬运系统、核用中低放智能转运设备的开发。进一步满足下游行业特色需求,发展水利起重机、内河航运机械、外装式风电维护起重机、核级起重机、防尘防爆特种起重机、垃圾搬运起重机、航天发射塔用臂架式维修起重机等。
强化企业主体作用,支持卫华集团、河南矿山、豫中起重等龙头骨干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及要素集聚效应。支持传统优势企业牵头,围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开展转型升级专项行动,探索部署数字化工厂、智能化成套生产线、设备及用户价值深挖、重构生态及商业模式等新业态。支持主体企业尤其是龙头骨干企业,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上中下游企业合作,组建产业联盟和创新共同体,创新起重机、升降机、工作平台、机械式停车设备、立体停车装备等产品,增强能源电力、建筑行业、交通物流、汽车行业、装备制造等行业服务有效供给能力,合力提升产业链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实施延链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构建“起重机配件生产(行车轮、联轴器、卷筒组、吊钩组及滑轮组等)→起重机整机制造(大、小吨位起重机,随车起重机等)→运输安装→售后服务”特色完善的起重装备制造产业链条,带动铸造、电器、电缆、减速机、工程机械、现代服务业等相关配套产业发展,后期向建筑机械、冶金配件、矿用机械等方向延伸发展。支持河南速轮精密制造打造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一体化的轨道交通车轮生产基地。落实好产业园区“二次创业”政策,提升卫华智能起重装备产业园、河南矿山智能制造产业园、环卫(起重)产业园区等载体平台的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对标一流,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资源要素集聚,打造千亿级物料搬运产业集群。开展国内外销售网点织密行动,实施品牌战略工程,推动起重装备、机械制造企业在“走出去”中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创新跨县域装备制造产业协作模式。起步期推行地方政府主导共建模式。由长垣和封丘两地政府建立装备制造产业协作框架,制度化推进装备制造产业转移和发展,重点引导长垣装备制造企业将除研发、总部经济等之外的生产环节转移到长封飞地产业园、封丘环卫(起重)产业园等空间载体布局,促进长封两地均衡发展、产业互补联动发展。成长期推行园区主导建设模式。随着长垣和封丘双方深入协作,推动管理权限下放产业园区,强化产业园区经济属性,由产业园区牵头推动装备制造产业补链强链延链,提速培育和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成熟期推行企业主导建设模式。装备制造“链主”企业不断涌现,辐射带动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鼓励支持装备制造龙头骨干企业牵头补链强链延链,形成多产业链条竞相出彩发展,进一步提升产业链群核心竞争力。
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根据郑州百万辆汽车生产基地周边汽车发展现状及零部件的巨大市场需求,支持卫华特种车、东风鑫达、垣发专用车、农建机械等龙头骨干企业,找准汽车后市场产品定位,重点发展高空作业、环境装备、物流运输、建筑施工等专用车辆制造。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做大做强专用车、减震器、橡塑制品、转向轴等种类产品,创新发展专业车、模型、金属冲压、橡塑等产品及服务,提升产业链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减弱同质化竞争现象。实施延链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坚持向系统开发、模块化供货的方式发展,向关键零部件、专用汽车(起重汽车、水泥泵车等)配套方面发展,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加快构建“汽车及零配件生产(发动机配件、传动系配件、制动系配件、电器仪表系配件等)→售后服务”产业链条。推动汽车产业园等产业载体向创新转型发展,打造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
2.卫材及医疗器械产业
围绕新乡市生物医药千亿产业集群打造,充分发挥长垣医疗器械产业基础优势和品牌效应,推进医疗器械及医用耗材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品及服务供给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化解产能过剩,减弱同质化竞争。支持主体企业尤其龙头骨干企业科技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创新发展高附加值医疗器械、诊断试剂、介入材料、实验耗材等高端医疗器械和健康服务。实施补链延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构建三大产业链条。构建“低值耗材 高值耗材”联动的医用防护用品产业链条。低值耗材,重点开展新型卫生敷料制造和研发,加快一次性使用无菌手术包、一次性无菌手术衣、一次性使用导尿包、一次性使用手术敷料包、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医用检查手套等低值耗材、手术和医用器械转型升级。高值耗材,重点发展麻醉包、镇痛泵等特色麻醉耗材产品,电极、导联、探头等有源医疗设备的一次性配件产品及相关高植/介入产品,培育发展高植/介入类产品、高端医疗设备等产品的定制专用辅料包,促进辅料产品向高端化、专业化纵深延伸,逐步拓展材料类、高植/介入类等高附加值产品。构建“诊断监护设备 检验诊断设备”联动的医疗及诊断设备产业链条。诊断监护设备,重点发展持续血液净化系统、血液透析机设备和耗材、麻醉视频喉镜、一次性视频喉镜片、手术室监护仪、重症监护系统等产品的研制开发。检验诊断设备,重点发展第三方体外诊断中心、健康查体中心、健康档案和信息采集中心等医用检查检测服务及相关设备。依托驼人集团等重点龙头企业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河南省产业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等科研机构、平台,联动长封一体化“飞地产业园”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打通“研发—工程化—产业化”创新链条。构建“医用金属材料 高端功能植/介入医用材料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联动的医疗材料产业链条。重点发展不锈钢、钴基合金、钛及钛合金等医用金属材料,齿科、骨科、心脑血管等领域的高端功能植/介入医用材料,医用缝合线、医用敷料、防粘连材料、止血材料等领域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3.健康食品产业
依托长垣生物医药、封丘健康食品和种养基地等产业基础,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上中下游企业深化合作,创新发展更多类型、不同层次的中药和健康食品。实施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壮大行动和补链延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扭转产业规模小、企业分散、不成链、不成体系等局面,打造有地方特色、竞争力强的两大健康产业链。构建“树莓”“金银花”等特色健康食品(或现代中药)产业链条。由生命果有机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牵头,形成“政府 科研 公司 合作社 农户 基地”产业链发展模式,强化“种植 加工 科研 观光 休闲”功能为一体的树莓产业链,探索构建“树莓果渣、种籽→鞣化酸、SOD、水杨酸等特殊成分提取→休闲保健功能食品”“金银花→金银花茶、富硒金银花水、特效药品、食品、饮料”“金银花等道地药材→精深加工→现代中药”高附加值产业链。构建“长垣厨师经济 封丘食材种养”有机融合的特色预制菜产业链条。顺应餐饮工业化发展大势,立足长垣市厨师之乡、封丘县长寿之乡以及长封两地美食文化、特色现代农业、种养示范基地等长封预制菜产业基础,创新拓宽预制菜市场,多元发展即食食品、即热食品、即烹食品、即配食品等预制菜品类,打造长封预制菜供应基地,培育预制菜“长封供应链”品牌。强化长封特色文化赋能,创新研制一批富有长封文化特色和内涵的预制菜菜品。高质量推进中央厨房项目,推动种植基地、食材采购、生产加工、物流运输等产业环节深度衔接,构建“农林牧渔、调味品等上游产业 中央厨房 商超、社区、学校、餐饮企业等下游产业”上中下游产业集聚共生的预制菜产业链条。发展冷链物流,打通预制菜配送“最后一公里”。
(二)适时推进两大潜力产业
结合长封两地产业实际,适时推进现代轻纺、新材料(铝粉、防腐材料)两大潜力产业发展壮大,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1.现代轻纺产业
围绕新乡市轻纺工业千亿产业集群建设,依托河南纺织强省成熟的产品、技术、市场等条件以及长垣和封丘“巧媳妇”工程所必需的劳动力资源丰富基础条件,支持和推动长垣、封丘积极承接新一轮纺织服装产业转移,打造全产业链纺织服装产业,共建长封现代轻纺产业群,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长垣及封丘纺织服装等现有产业做大做强,强化“医用服装(护士服、医生服、急救服等品类) 食品加工服装 普通工装(建筑、工厂、防腐工程等品类) 防护系列服装(防静电、阻燃等品类)”供给能力。在现有的面料、辅料、生产、销售及承接外贸订单等综合服务的服装行业全产业链基础上,坚持产业链招商,重点发展原材料生产、服装生产、服装设计、仓储配送、企业孵化等产业业态,形成研发、设计、采购、生产、销售一条龙的产业体系。创建一批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中心,重点推进长垣服装产业发展中心、封丘服装加工产业片区、纺织产业基地等载体平台建设,提升要素集聚能力、产业承载能力和服务供给能力。
2.新材料产业
落实国家及省市新材料产业发展部署,依托长封建筑防腐材料、铝粉等材料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建筑防腐材料产业链、铝粉产业链,统筹推进长垣蒲北防腐蚀及新材料产业园建设及承载能力提升。
(1)建筑防腐蚀产业。依托长垣蒲北防腐蚀及新材料产业园等载体,坚持扬优势和补短板并进,重点发展材料生产、材料研发、机具生产、施工设计、服务施工、施工机具、技术研发、质量检测、总部经济等产业业态,推动现有建筑防腐蚀产业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建筑防腐蚀产业“链主”企业,推动由单纯施工型向业务综合型转变、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扭转“大行业、小企业”格局,吸引更多上游行业(工业企业、建筑工程等)、中游行业(涂料、树脂、颜料、溶剂、助剂等化工细分行业以及防腐设备机具、材料生产商等)、下游行业(施工企业等)集聚发展,不断完善配套产业链,打造有竞争力的建筑防腐蚀及新材料产业链群。实施企业品牌提升工程,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2)铝粉产业。依托长垣蒲北防腐蚀及新材料产业园等载体,坚持扬优势和补短板并进,重点发展以铝粉深加工以及铝粉、粉末冶金、电子铝箔、金属铝颜料、光伏铝浆料用球形铝粉、铝银浆、电极箔等产品生产为主导的产业业态,实质性推动长封铝粉产业企业与四川皓速、肇庆东洋、苏州博卡、保定吉诺等企业务实合作,支持远洋科技等现有铝粉产业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培育形成“链主”企业,引导下游铝银浆、光伏用导电浆、发热包、汽车轻量化零部件等企业或项目向长封集聚,推动铝粉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打造有竞争力的铝粉产业链群。围绕铝粉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统筹解决好水、电、天然气、蒸汽、物流以及标准化厂房、环保设施等产业基础设施问题,切实降低铝粉产业链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
(三)加快建设飞地专业园区
围绕“长垣之石,封丘攻玉”的思路,封丘要借鉴长垣及其他先进地区的产业发展理念、经验和模式,大力培育本地产业、本土企业入驻产业园区,实现可持续化发展;在移植、培育的基础上,强化优势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出效益,促使优势产业在园区“生根发芽”。长封飞地产业园将围绕卫材及医疗器械产业,探索“长垣总部 封丘基地”、“长垣前端 封丘后台”、“长垣研发 封丘制造”等合作共建模式,打造集先进制造、创业孵化、产业联盟为一体的省级飞地示范园区。
卫材产业。依托长垣市卫材产业发展基础,充分利用封丘县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优势,通过重点龙头牵引、产业链条延伸,优化卫材产业布局,形成优势互补。以华西卫材产业园项目为有效载体,以华西卫材等重点企业为龙头,整合长垣卫材产业链条上下游企业入驻飞地产业园,建设集卫生材料生产、商业销售、科技研发、物流配送一体化的全链条园中园。鼓励驼人集团等龙头企业将研发成果转移至飞地产业园转化落地,实现研发在长垣、产业化在封丘的卫材产业布局;通过驼人集团等龙头企业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飞地产业园落户,带动封丘县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医疗器械产业。依托长垣市医疗器械产业良好基础,谋划建设Ⅱ类医疗器械产业园。以戈尔等重点企业为龙头,探索打造集注册认证、委托生产、营销推广、科技创新等内容于一体的医疗产业服务平台,整合、引进医疗器械产业企业入驻园区,推进长封医疗企业产业强链补链,持续壮大医药器械产业规模。
配套及新兴产业。围绕飞地产业园卫材、医疗器械等产业链群延链补链强链建设,开展精准招商和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健康服务、教育、医疗、物流、住房等配套产业,协调引入新型卫材、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业态。重点培育高性能麻醉产品、新型留置针等高值耗材,生产诊断试剂、诊断监护设备、检验诊断设备、麻醉用品等高附加值医疗器械,以及纳米生物技术、可吸收可降解材料改性技术、胶体金等关键技术的研发成果,入园孵化转化和制造。
六、产业合作空间布局
长封一体化空间总格局:一廊四区。一廊:长封产业走廊;四区:环卫起重产业协同区、卫材医疗器械产业协同区、生态文化产业协同区、特色农业产业协同区。
充分发挥长垣市优势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借助封丘县资源优势,依托国道327,构建以长垣城区、封丘开发区为极核,覆盖沿线乡镇,融汇周边产业园区,共同高水平打造长封产业走廊。
(一)环卫起重产业协同区
主要包含恼里镇、黄陵镇、尹岗镇、留光镇、李庄镇等区域,依托封丘市级环卫(起重)产业园,引导长垣市开发区起重企业向产业协同区聚集,重点发展环卫、起重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
(二)卫材医疗器械产业协同区
重点发展高科技企业、劳动密集型、无污染高新技术企业。主要包含樊相镇、丁栾镇、佘家镇、赵堤镇、武邱乡和封丘飞地园区等区域,重点发展卫材医疗器械等产业;以长垣市为核心,加快长垣开发区医疗器械企业向产业协同区聚集,依托河南省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和卫生材料全产业链发展优势,建设高端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基地和全国医用卫生材料及防护用品研发、生产、储备基地。
封丘县城建设的重点区域为封丘新区,主要包含封丘县开发区长封飞地产业园和城南新区。其中长封飞地产业园规划面积10.40平方公里,城南新区规划面积15.33平方公里。
(三)生态文化产业协同区
长垣北部协同区主要包含苗寨镇、方里镇、孟岗镇、芦岗乡等区域,依托莲文化特色小镇、四季花海、沿黄观光公园、黄河水利风景区,打造黄河西岸知名旅游目的地;封丘南部协同区主要包含荆隆宫乡、陈桥镇、曹岗镇等区域,与开封协作,依托陈桥驿、曹岗险工及开封千年宋都深厚文化资源优势,打造黄河北岸宋源文化旅游目的地。
(四)特色农业产业协同区
依托封丘县开发区,积极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速冻食品、道地金银花为主的资源型产业、服装服饰和现代旅游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主要包含应举镇、陈固镇、黄德镇、居厢镇、常村等区域,以金银花、树莓等特色种植业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打造传统特色农业协同发展区。
七、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 领导
依托 “ 长封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 ” 和 “ 城南新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 ” , 统筹推进长封一体化产业发展。 建立完善有效的一体化 产业 合作机制 , 为长封一体化 产业 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强大内生动力。建立长封一体化议事协调机制和日常工作制度 , 加快推进建立制度统一、规则一致、执行同步的协同发展机制 , 及时解决涉及长封一体化 产业 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发挥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的组织协调和服务作用,助力 两地项目建设 ,实现 快速发展。
(二)完善配套政策
实时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试点推进考核机制和指标,突出产业发展的考核导向。探索灵活的土地供应政策 , 在长垣市 “ 三块地 ” 改革试点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探索短期出让、租赁等产业用地灵活供地方式,避免优质土地资源的低效利用。加快飞地园区、合作园区等政策创新。以长封飞地产业园为支撑, 加快 “一廊四区”等区域产业园区建设进程, 在税收免缴、税收自留 、财税分享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建立利益分担机制。鼓励引入社会资本和第三方产业运营商参与园区运营管理,并制定专门支持政策。积极承接郑州都市圈、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探索外部合作园区共建共享机制和发展模式,实现产业园区市场化,招商组团化。
(三)加大 财政、 金融扶持
封丘县设立长封一体化产业发展专项支持基金,协同长垣市出台一系列招商、投资、支持企业发展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三年内封丘县每年拿出一定资金用于基金出资、企业招商,吸引长垣市企业落户封丘。 强化银企合作,拓宽融资渠道,建立支持产业发展的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以市场化运作模式,引导商业银行采用银团贷款、投贷联动等方式为来封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引导天使投资、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支持股权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参与来封企业和项目建设。
(四)优化发展环境
强化对企业和项目主动服务和跟踪服务意识,加快 “ 放、管、服 ” 改革步伐,提高服务效率,加强监督管理,严厉打击阻扰、破坏企业生产经营和产业发展的违法行为,在制度上、政策上营造宽松的市场经营和投资环境。进一步完善领导分包企业(项目)制度,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 切实提高政务效率。发扬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的 “ 店小二 ” 精神,积极开展 “ 一联三帮 ” 保企稳业专项行动,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切实增强企业获得感。 深入推进减税降费,完善重大产业项目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对行政事业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可采取减、免、缓等方式给予支持,着力降低企业 发展的 综合成本,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 五 )提升人才支撑
完善招才引智政策,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返 乡 就业。着力 引进一批 在关键核心 技术产业化、重大产品研发、创新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具有突出贡献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 ,共建一批产业学院 。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业学校以及相关社会机构的作用,创新现代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探索订单式、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工匠梯次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校企人才培训联盟或产业实训基地,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引导和支持用人单位在薪酬待遇、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解决 引进 人才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身、安心、安业。提升人才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力度,为来封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动力,从而带动 长封两地 快速发展。
新乡市 长封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一、规划背景
长垣与封丘地域相邻、人文相通、经济相融,具备推进一体化发展的客观条件。为加快推进长封一体化发展,新乡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支持长封一体化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依托封丘城南片区和紧邻的城西区域,规划建设封丘新区,作为推进长封一体化发展的主载体、主平台,在封丘新区内规划建设不小于 10平方公里的长封飞地产业园,先行先试,率先突破,探索 “ 长垣总部 封丘基地 新乡国资建设 ”“ 长垣前端 封丘后台 ”“ 长垣研发 封丘制造 ” 等产业合作模式,推动长垣、封丘两地产业协同发展。
《意见》要求科学编制长封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和空间布局规划以及产业、交通、生态等专项规划,着力构建 “ 1 N ” 规划体系。为贯彻落实新乡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先行引领作用,有力支撑长封一体化发展,特编制本规划。
二、发展基础
(一)公路与铁路
连接长垣和封丘的公路网主要包括大广高速、 G327、S219、S220、S310和部分县乡道。大广高速与S310、S311相交并分别设长垣、封丘互通式立交,是目前衔接长封两地的唯一高速通道,封丘互通至长垣互通段日均交通量约3.5万辆,拥挤度为0.44。G327是连接长垣城区和封丘县城的主干道,其中长垣段为二级公路、封丘段为一级公路,长封段日均交通量约1.8万辆,拥挤度为0.61;G327长垣至东明黄河桥 “ 十四五 ” 期由山东省负责建设,该黄河大桥建成通车后, G327交通量将迅速增长。S220为二级公路,是曹岗、留光等封丘西南部乡镇通往长垣城区的重要通道,长垣城区以北段日均交通量约1.8万辆,拥挤度为1.23。S219、S310主要为二级公路,部分路段为三级公路。铁路方面,以货运为主的新菏铁路过境封丘、长垣并设封丘站和长垣站。
(二)枢纽场站
客运场站方面,封丘县现有一个二级道路客运站为封丘汽车站,长垣市现有两个二级道路客运站,分别为长垣汽车客运总站和长垣汽车站。货运枢纽场站方面,封丘县现有电商物流园,长垣市现有林昌物流园和医路通物流园。
(三)运输服务
目前服务长封两地人员互访交流的道路运输服务方式包括封丘至长垣免费公交、焦作至长垣班线客车(每天六个班次)。
总体看,规划区域交通运输发展水平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但与推进长封一体化发展要求相比,仍存在一些差距: 一是铁路短板突出,缺乏高速铁路、市域铁路等大运量、快速化交通方式。二是公路网布局有待完善,通行效率有待提升。高速公路通道偏少,部分国省道因穿越城区或技术等级偏低致使通行效率不高,农村公路两县交界处存在断头路。三是客运场站服务能力有待提升,货运枢纽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带动不够。四是长封两地客运一体化水平不高,高效率、低成本货运物流服务供给不 足。
三、长封一体化总体布局
根据《长封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 2021~2035)》,未来长封将形成 “ 一廊四区一带多园 ” 总体布局。长封一体化总体布局对交通运输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长封交通路网及枢纽场站布局要与长封一体化总体布局相适应。
(一)一廊
一廊为长封产业走廊,其定位为发挥长垣市和封丘县资源互补优势,依托 G327构建以长垣城区、封丘县城为极核,覆盖沿线乡镇和产业园区,向北联系菏泽城区,向南对接开封城区,逐步形成新乡市东部区域性重要产业走廊。
(二)四区
四区即环卫起重产业协同区、卫材医疗器械产业协同区、金银花产业协同区和生态文化产业协同区。
环卫起重产业协同区主要包含恼里镇、黄陵镇、尹岗镇、李庄镇等区域,依托封丘市级环卫(起重)产业园,重点发展环卫、起重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等产业。
卫材医疗器械产业协同区主要包含樊相镇、丁栾镇、佘家镇、赵堤镇、武邱乡等区域,重点发展卫材医疗器械等产业。
金银花产业协同区主要包含应举镇、陈固镇、黄德镇、居厢镇、常村镇等区域,以特色产业(金银花、树莓)种植及深加工为主,打造农业特色产业协同发展区。
生态文化产业协同区北部片区主要包含苗寨镇、方里镇、孟岗镇、芦岗乡等区域,依托莲文化园、四季花海、沿黄观光公园、黄河水利风景区,打造黄河北岸知名旅游目的地;南部片区主要包含荆隆宫乡、陈桥镇、曹岗镇等区域,依托陈桥驿、曹岗险工及开封千年宋都深厚文化资源优势,打造黄河北岸宋源文化旅游目的地。
(三)一带
一带即黄河生态文化带。依托黄河、新乡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渠、文岩渠等自然资源,构建集现代农业、生态观光游览、度假休闲、文化娱乐为一体的沿黄生态文化带。发挥黄河沿线历史文化遗存和风景资源优势,重点发展高效农业、绿色养殖、文化休闲、旅游观光等产业,构建富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的生态文旅观光带。
(四)多园
多园即小城镇、美丽乡村和生态公园。挖掘长封两地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资源,把富有地域特色的小城镇、美丽乡村和生态公园,建设成为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功能叠加融合的美丽家园,使其成为黄河战略中融产业、文化、旅游、生态、社区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发展平台。
四、形势要求
(一)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要求沿黄区域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要求长垣、封丘交通发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聚焦高质量发展,推动区域基础设施一体互联,运输服务共建共享,推进交通与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
(二)深度融入郑州都市圈,要求构建与都市圈互联互通交通网络
封丘、长垣紧邻郑州都市圈核心区域,处于都市圈辐射范围之内。融入都市圈产业布局是封丘、长垣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深度融入郑州都市圈,要求长封两地完善与新乡市、开封市主城区路网布局,构建与都市圈互联互通交通网。
(三)服务构建 “一主两翼一组团”空间发展格局,要求充分发挥交通先行引领作用
未来新乡市将构建 “ 一主两翼一组团 ” 空间发展格局,即以平原示范区、原阳县、新乡县到主城区为主干,以卫辉市、辉县市、获嘉县和长垣市、延津县、封丘县为两翼,以长封一体化打造东部城镇组团。服务构建 “ 一主两翼一组团 ” 空间发展格局,要求畅通主干路网,引领城镇及产业布局。
(四) 落实长封一体化决策部署,要求在交通一体化方面探索创新、率先突破
新乡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关于支持长封一体化发展的意见》,提出在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平台建设等方面统筹推进。交通是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推进长封一体化,要求在基础设施互联、运输服务衔接、体制机制协同等方面探索创新并率先取得突破。
五、总体 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新乡市委市政府关于支持长封一体化发展的决策部署,以长封交通一体化为导向,以基础设施一体互联、运输服务同城共享、行业治理协同联动为目标,着力构建长封复合型交通走廊,着力优化综合交通枢纽布局,打造以轨道交通为骨干、高快路网为脉络的长封一体交通网,为高质量推进长封一体化提供坚实支撑。
(二)基本原则
适度超前、系统谋划。 紧紧围绕长封一体化发展目标,聚焦区域交通内畅外联,立足长远、着眼全局,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系统谋划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布局,绘好长封交通一体化发展蓝图。
一体协同、集约高效。 统筹多种运输方式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全面提升交通运输服务品质。坚持集约节约利用土地、通道等资源,推动交通运输发展集约高效。
改革创新、开放融合。 坚持运用系统观念、创新办法,全面破除长封交通一体化发展制约因素。推动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融合发展,推动交通与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交界地带融合发展。
远近结合、抓好当下。 统筹长远和当下,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合理把握发展节奏,及时聚焦发展重点,坚持项目为王,以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长封一体化快速破局起势。
(三)发展目标
到 2025年,长封之间基本实现基础设施网络一体化、运输服务体系一体化,基本建立一体化协同机制,长封飞地产业园、封丘县城与长垣城区之间基本形成1小时出行交通圈和快货物流圈,为推进长封一体化提供坚实支撑。
一体化路网骨架基本成型。 长封之间新增两条公路高速通道,形成 “ 三高速(大广、长修、沿黄高速)三快速( G327、S220、S310) ” 组成的复合型交通走廊,长封 1小时出行交通圈和快货物流圈基本形成。
一体化运输服务效率显著提升。 长封之间形成多层次公交通勤客运服务,旅客联程联运、货物多式联运水平大幅提高。
共建共享共治机制更加健全。 基础设施共建机制更加完善,运输服务共享机制更加有效,行业共治机制基本形成。
到 2035年,以轨道交通为骨干、高快路网为脉络的长封一体化交通网全面建成,长垣与封丘全域实现交通同城,交通与产业深度融合,长封同步实现交通现代化。
六、 重点任务
(一)推动区域路网一体高效互联
1.积极推进铁路建设
谋划推进新乡至菏泽高铁、濮阳至潢川铁路新乡段前期研究,完善服务长封一体化的 “ 十字 ” 形铁路骨架。研究谋划郑州都市圈轨道交通 S3原阳支线经封丘东延至长垣,服务封丘县城至长垣城区通勤快速化。加强与开封对接,远期谋划新乡至开封城际铁路,适时开展线位研究。
2.着力完善高速公路网布局
大力推进沿黄高速兰考至封丘段建设,构筑沿黄高速通道。加快建设长修高速 S223至大广高速段,构建封丘县城与长垣城区之间、封丘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与长垣起重智能制造专业园之间的高速通道。积极推进长修高速大广高速至豫鲁省界段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开工建设。推动大广高速与G327、菏宝高速与S309互通立交建设,服务周边客货运输快速集散。到规划期末,长封之间高速公路网布局由 “ 一横( 菏 宝高速)一纵(大广高速) ” 提升为 “ 三横(菏宝、长修、沿黄高速)一纵(大广高速) ” ,高速公路网密度由 3.9公里/百平方公里提升为8.5公里/百平方公里。
3.加强普通干线公路升级改造
实施 S220长垣董寨至封丘留光段改建工程,增强封丘留光镇、赵岗镇与长垣城区、常村镇的快速交通联系,形成长垣城区西绕城快速路,减少过境交通对长垣城区交通的干扰。推进S310黄河大堤至封丘延津界改造工程建设,加强长垣与封丘北部乡镇的联系。推动G327南移改建,构筑长垣城区南环快速路。实施S219天然文岩渠至陈桥段改建工程,构建尹岗、李庄等封丘西部乡镇联接长垣城区的快速通道。
4.大力推进农村公路互联互通
着力打通长垣、封丘交界处断头路,助力长封一体化发展。推动长垣 X010(宏力大道)、X012(巨人大道)南延接封丘X006,贯通长垣城区联接封丘县城的两条新通道。推进长垣韦陈线南延接封丘X008,加强长垣常村镇与封丘赵岗镇、冯村乡的联系。推动文岩渠堤顶路及跨渠桥梁建设,自长垣九龙湿地公园沿文岩渠南岸向西延伸堤顶路对接封丘X008,改造西杨庄桥、孔庄南桥等跨文岩渠桥梁,贯通文岩渠观光通道。实施贯孟堤扩建工程,衔接黄河大堤堤顶路,畅通沿黄快速通道,助推交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实施亿隆大道南延,建设新长快速路(南线),提升农村公路服务长封一体化的能力。
5.强力推进跨黄河桥梁建设
围绕推进黄河两岸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着力加强跨黄河通道建设。强力推进 G230封丘至开封黄河桥建设,力争2024年建成通车,构筑封丘、开封之间跨黄河新通道。积极推进沿黄高速封丘至兰考黄河桥建设,进一步提升区域跨黄河通道服务能力。配合菏泽市做好G327东明至长垣黄河桥建设,尽快打通区域向东跨黄河通道。加强与山东省沟通对接,积极开展长修高速黄河桥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开工建设。
6.有序推进通用航空发展
加快推进长垣通用机场规划选址等前期工作,尽快建成飞机跑道、指挥塔台、航站楼等相关设施并投入运营,满足区域通用航空运输服务需求。依托长垣通用机场,开展旅游观光、应急救援、农林作业、航空人才培训等,培育通用航空特色产业。开展封丘通用机场前期研究工作。
专栏 1:交通重点建设项目 |
铁路: 新乡至菏泽高铁、濮阳至潢川铁路、原阳经封丘至长垣市域铁路、新乡至开封城际铁路。 高速公路: 沿黄高速兰考至封丘段、长修高速 S223至大广高速段、长修高速大广高速至豫鲁省界段。 普通干线公路: S220长垣董寨至封丘留光段改建工程、S310黄河大堤至封丘延津界改造工程、G327南移改建、S219天然文岩渠至陈桥段改建工程。 农村公路: 宏力大道南延、巨人大道南延、韦陈线南延、亿隆大道南延、文岩渠堤顶路、贯孟堤扩建、新长快速路(南线)建设和西杨庄桥、朱庄文岩渠桥、翟庄文岩渠桥(封丘)、夹堤文岩渠桥、孔庄南桥、后孙东文岩渠、牛河文岩渠桥改造。 黄河桥: G230封丘至开封黄河桥、沿黄高速封丘至兰考黄河桥、G327东明至长垣黄河桥、长修高速黄河桥。 通用机场: 长垣通用机场、封丘通用机场。 |
(二)构建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
1.优化综合客运枢纽布局
大力推进封丘县综合枢纽站建设,形成集客运场站、物流场站、维修场站、公交场站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尽快建成长垣客运站,进一步完善区域客运场站布局。完善长垣汽车客运总站、长垣汽车站和封丘汽车站等现有客运站功能。推进长垣火车站改造。
2.推进物流园区建设
按照一体化布局、协同化发展的原则,大力推进物流园区建设,打造区域物流高效集疏中转节点,推进物流业降本增效。强力推动长垣市区域物流枢纽保税物流中心、海关监管信息平台、保税车间、保税仓库、铁路专用线、集装箱堆场、多式联运仓库等设施建设,提升区域物流集散辐射能力。加快建设封丘县物流园,服务长封飞地产业园、封丘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发展。
专栏 2:枢纽场站重点建设项目 |
客运枢纽场站: 封丘县综合枢纽站、长垣客运站。 货运枢纽场站: 长垣市区域物流枢纽、封丘县物流园。 |
(三)推进运输服务共建共享
1.着力推进客运一体化
构建多层次、多样化客运服务体系。 沿 G327、S219、S223-S310规划形成三条公交通道,加快构建由长封快巴、长封公交等组成的多层次客运体系,提升长封客运一体化水平,满足多样化客运需求。探索推进在长垣城区和封丘县城互设若干出租汽车回程 候 客点,服务往来两地旅客出行,除回程点外两地出租汽车不能跨区载客。
推进毗邻区域客运高效衔接。 推动长垣市城市公交向封丘县赵岗、留光等长封交界地带延伸。推进冯村、赵岗等开行至长垣火车站公交,推动封丘县东部乡镇共享长垣铁路站点资源。
推动联程运输便捷化。 推动跨运输方式的客运联程运输发展,逐步实现铁路、公路等运输方式一站式服务。完善往来长垣、封丘旅客联程、往返等出行票务服务,探索推动月票、年票、积分等多样化票制。推进长垣和封丘城市公交、城际公交一卡通乘、一码通乘、优惠共享。
2.推动货运物流提质增效
引进培育龙头物流企业,鼓励商贸企业与物流企业签订战略联盟协议,推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提高车货适应性、运输时效性和经济性。推广使用托盘、集装箱等标准化器具。提高大件物流、医药商贸物流、冷链物流、电商物流等专业物流发展质量。依托新菏铁路,加强与日照港等东部沿海港口合作,大力发展公铁海多式联运。
(四)服务长封一体化重大战略实施
围绕服务长封一体化重大战略实施,以促进长封产业融合发展为核心,着力构建支撑 “ 一廊四区一带多园 ” 总体布局的交通路网体系。聚焦完善飞地产业园外联道路网络,大力推进长修高速 S223至大广高速段和封丘西环路、大功路、泰康路、科技路建设,构筑由长修高速和G327组成的服务长封产业走廊的高快速通道。强力推进沿黄高速封丘段和S219天然文岩渠至陈桥段改建工程建设,强化陈桥、黄陵、恼里等乡镇的快速连通,服务环卫(起重)产业协同区、生态文化产业协同区和沿黄生态文化带高质量发展。推进S220长垣董寨至封丘留光段改建工程建设,加强留光、赵岗、常村等长封毗邻乡镇快速联系,支撑常村循环经济产业园、赵岗农民创业产业园发展。实施S310黄河大堤至封丘延津界改造工程,构筑封丘黄德镇与长垣城区快速通道,服务金银花产业协同区发展。
(五)积极发展交通新基建
1.构建一体化交通管理服务平台
推动长垣、封丘交通运输大数据开放共享、互联互通,统一数据采集、处理、交换等标准规范,建立长封一体化交通管理平台。推进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物流企业购置或自主开发信息管理系统,加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与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对接,推动实现日常工作信息化、运输业务电子化、运输物流可追踪化。
2.建设新型交通能源网
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普通干线公路服务区(停车区、服务站)、综合客运枢纽(站)、物流园区等区域建设充电桩,构建新型交通能源网络,满足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
(六)完善一体化交通协同机制
长垣市、封丘县联合成立一体化交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健全规划、建设、运输服务、行业监管等协调机制。
1.建立规划共绘机制
建立长垣、封丘综合交通运输规划联动工作机制,构建统一的规划管控平台,协同制定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分年度工作方案,形成联合编制、共同报批、协同实施的统一规划体系。
2.建立设施共建机制
统筹推进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技术标准、建设时序等协调统一。建立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定期会商机制,协调解决影响建设进度的重大问题。探索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共同筹措机制。
3.建立服务共享机制
建立跨区域运输服务联合运营管理机制。强化政策协同,推动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交通运输大市场,促进资本、人才、数据等要素自由流动。加强区域联合执法,建立公路治超、 “ 两客一危 ” 案件协查等常态化联动监管机制。
七、保障措施
(一) 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长封一体化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作用,协调解决 长封一体化推进过程中 重大交通项目建设、重大政策协同、体制机制创新等。市交通运输局具体负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输服务衔接的协调工作。
(二)加强资金保障
1 . 积极争取国省补助资金
规划期尤其是 “ 十四五 ” 期间要利用好相关政策,争取规划的重大项目纳入国家、河南省相关规划,为争取中央车购税、省燃油税补助资金和其他国省补助奠定基础。
2 . 加大地方财政支持力度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具有较强的公益性,规划期内要加大市县财政资金对交通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长垣、封丘两地财政部门应积极向上级财政部门申请,争取政府一般债券资金用于普通公路及桥梁建设。对客运站、铁路专用线等具有一定收益的建设项目积极申请专项债资金。
3 . 积极拓宽融资渠道
加强与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合作,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争取大额、长期、低成本资金。鼓励支持通过沿线土地开发收益、配套设施经营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
(三)加强要素保障
加强与长垣市、封丘县国土空间规划衔接,加强重大项目的空间预控,将重点交通建设项目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切实保障交通运输建设用地。用好耕地占补平衡统筹机制,支持重点交通项目建设。做好征地拆迁、砂石材料供应等,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附件:
1.高速公路规划建设项目表
2.普通干线公路规划建设项目表
3.县乡道规划建设项目表
4.桥梁改造项目表
附 件 1
高速公路规划建设项目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里程(公里) | 建设性质 | 建设年限 | 投资(万元) |
合计 | 85.1 | 1 52 6800 | |||
1 | 沿黄高速兰考至封丘段封丘境 | 17.9 | 新建 | 2022 — 2024 | 251000 |
2 | 长垣至修武高速封丘至修武段封丘境 | 15.1 | 新建 | 2022 — 2025 | 185800 |
3 | 长垣至修武高速 S223至大广高速段 | 15 | 新建 | 2022 — 2025 | 200000 |
4 | 长垣至修武高速大广高速至豫鲁省界段 | 37.1 | 新建 | 2025 — 2029 | 89 0000 |
附 件 2
普通干线公路规划建设项目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里程(公里) | 建设性质 | 建设年限 | 投资(万元) |
合计 | 115.5 | 335505 | |||
1 | S220董寨至鲁山村绕城改建工程 | 20.9 | 改建 | 2022 — 2024 | 75000 |
2 | S220长垣市营里村至长垣封丘界改建工程 | 3 | 改建 | 2024 — 2025 | 9800 |
3 | S220长垣封丘界至封丘留光段改建工程 | 5.8 | 新建 | 2023 — 2025 | 11675 |
4 | S219天然文岩渠至封丘长垣界改建工程 | 13.2 | 改建 | 2023 — 2024 | 21600 |
5 | S219封丘长垣界至陈桥段改建工程 | 29 | 改建 | 2024 — 2027 | 119000 |
6 | S310黄河大堤至长垣封丘界改造工程 | 21.6 | 改建 | 2024 — 2025 | 32430 |
7 | G327南移改建 | 22 | 改建 | 2024 — 2025 | 66000 |
附 件 3
县乡道规划建设项目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里程(公里) | 建设性质 | 建设年限 | 投资(万元) |
合计 | 62.6 | 63300 | |||
1 | X012(巨人大道)南延 | 2.9 | 新建 | 2024 | 6900 |
2 | X010(宏力大道)南延 | 6.7 | 新建 | 2024 | 18700 |
3 | 亿隆大道南延 | 3.4 | 新建 | 2024 | 9000 |
4 | 韦陈线南延 | 0.7 | 新建 | 2024 | 600 |
5 | 文岩渠堤顶路 | 20 | 改建 | 2025 — 2026 | 8600 |
6 | 新长快速路(南线) | 5 | 新建 | 2025 — 2026 | 5500 |
7 | 贯孟堤扩建工程 | 23.9 | 扩建 | 2025 — 2026 | 14000 |
附 件 4
桥梁改造项目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里程(延米) | 建设性质 | 建设年限 | 投资(万元) |
合计 | 739 | 710 | |||
1 | 夹堤文岩渠桥 | 140 | 改造 | 2024 — 2025 | 80 |
2 | 牛河文岩渠桥 | 120 | 改造 | 2024 — 2025 | 35 |
3 | 孔庄南桥 | 100 | 改建 | 2024 — 2025 | 350 |
4 | 后孙东文岩渠桥 | 120 | 改造 | 2025 — 2026 | 40 |
5 | 翟庄文岩渠桥(封丘) | 75 | 改造 | 2025 — 2026 | 50 |
6 | 西杨庄桥 | 120 | 改造 | 2025 — 2026 | 55 |
7 | 朱庄文岩渠桥 | 64 | 改造 | 2025 — 2026 | 100 |
新乡市长封一体化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长封一体化发展 战略是新乡市 政府响应国家政策要求、顺应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明智之举。 长垣市、封丘县位于新乡市东部和东南部,隔黄河与山东省菏泽市、 河南省 开封市相望,北与安阳市接壤,两市(县)国土面积共 2276.5平方公里,共辖37个乡镇(办事处),两个省级开发区,人口共179.52万人。长垣市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574.9亿元亿元,较上年增长8.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50.24亿元,较上年增长23.4%;封丘县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292.9亿元,较上年增长17.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88亿元,较上年增长8.2%。
长垣市工业较发达,主导产业为起重机械、医疗耗材、工程防腐等,其中起重机械整机生产企业 196家,配套企业1042家,为全国产业规模最大、集聚度最高、产业链最完善的起重机械制造基地;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17家,销售企业3842家,国内市场覆盖率达到65%,在新冠疫情期间受到国务院表彰;注册建筑及防腐蚀施工企业685家,在防腐蚀工程承接、产值、队伍数量均占到全国份额60%以上。封丘县是农业大县,为全省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科院与省政府合作项目“高产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工程”核心示范县,主要作物为优质小麦、玉米、水稻、花生等,其中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超过90万亩,粮食年产量稳定在20亿斤以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施长封一体化发展,必然离不开生态环境保护, “十四五”时期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的五年,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五年。本规划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为根本目的,以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支撑,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维护生态系统安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提升生态文明水平,明确长封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和主要任务,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长封一体化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共赢。
第一章 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基础
“十三五”以来, 长垣市和封丘县(以下简称 “长封两地”)坚持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着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一、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显著
长封两地稳步推进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蓝天保卫战取得明显进展。 通过 开展 燃煤 “双替代”、建筑工地“八个百分之百”管理、道路清扫保洁、重型柴油货车管控、重点行业清洁化改造、工业涂装行业 VOCs治理、“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等措施,长垣市、封丘县大气污染 综合指数从 2020年的5.115 、 5.271分别下降到2022年的4.647、4.875,下降率达到9.1%、7.5%,其中PM 10 浓度分别下降 10%、7.7%,PM 2.5 分别下降 10.7%、7.1%,优良天数分别上升1.8%、0.9%。
二、水污染治理取得积极进展
长封两地稳步推进碧水保卫战,水污染治理成效显著。
长垣市、封丘县境内共有天然渠、文岩渠、天然文岩渠、黄庄河 4条主要河流,国家共设置4个国控断面,其中2017年4个断面仅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Ⅴ类标准, 2022年4个断面全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水质标准, 全面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通过加强污水管网建设、污水处理厂扩容和提标改造、建设尾水湿地等手段,建成区污水处理厂能力达到 20万吨/日,基本能够满足城区生活污水治理需求。全面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建立台账、设立标志标识牌、安装水质在线监测装置,入河排污口水质能够持续达标。开展县(市)级、乡镇级、农村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立、治”工作,存在的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整治,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得到保障。
三、土壤污染防治成效显著
长封两地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全面开展农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没有发现污染地块,完成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用途转为 “一住两公”的地块严格按要求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加强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四 、农村 环境整治颇有 成效
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 。 2022年,长封两地共有578个村庄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农村污水治理率达到49%,高于新乡市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长垣市建成投运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城区、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焚烧处理。长封两地开展了畜禽养殖业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推广农田测土配方精准施肥,实现了化肥农药减量化。
五 、生态保护力度持续加强
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加大生态环境保护 “三线一单”管理。持续开展“绿盾”行动,严厉打击新乡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各类违法行为,保护区内鸟类的种群、数量均得到扩大和发展。加大黄河滩区生态保护力度,积极开展黄河“清四乱”工作,一批违章建筑得到清理,违法挖沙现象得到遏制。 有序推进 滩区群众搬迁 工作 ,为滩内增加生态保护空间。实施国土绿化工作,国土绿化面积逐年扩大,生态系统 服务功能有效提升, 生物多样性 保护整体稳定 。 积极推进生态示范市建设, 长垣市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六 、生态环境制度建设坚强有力
长封两地 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得到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责任体系、监测体系、考核体系逐步确立, “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制度得到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有效执行。建立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环保行政执法与司法联动制度并严格执行。排污许可制度、总量控制制度、建设项目预支增量制度、污染治理和风险防控联防联控制度等不断完善。 环境应急管理水平及处置能力有效提升。
七、面临挑战
长封两地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存在以下突出薄弱环节:一是部分工业企业生产设施简陋,污染物无组织排放问题突出,距离国家环保绩效 A、B级企业标准尚有很大差距;二是城镇污水处理厂布局需要优化,建成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长封两地建成区雨污水管网不完善且混流问题普遍,生活污水直排现象突出,河流水质尚不能稳定达标;三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 及 畜禽养殖业粪污 综合利用率 亟待提升,农村 黑臭水体问题不容忽视 ;四是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有待进一步严格执行。
八、战略机遇
未来一段时间, 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进入新发展阶段,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碳达峰碳中和、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叠加优势凸显,省内郑州都市圈扩圈增容、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以及新乡市 “一轴两翼一组团”空间格局建设等为推动长封一体化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提供了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新乡市“一轴两翼一组团”空间格局正在形成,长封一体化发展正处于政策红利期,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态势基本形成,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有利于长封两地对接融入郑州都市圈实现生态环境共保联治、促进黄河两岸生态环境豫鲁合作共治,从而推进跨行政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治理。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 二十大 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 视察 河南 时 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线,把握减污降碳总要求,统筹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系统保护、环境风险防控、维护生态安全、生态经济发展及治理能力提升,实现 “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谱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为长封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低碳引领,绿色发展。 深入实施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和倒逼作用,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 长封 两地 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坚持以人为本,生态惠民。 依靠人民,服务人民,坚决打好生态环境治理持续改善攻坚战。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坚持系统治污,牢守底线。 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完善生态环境风险常态化管理体系,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牢守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坚持改革创新,凝聚合力。 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加快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建设,补齐生态环境治理体 制机制短板,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及多方互动的 “共治共享”的生态环境治理模式。
坚持统筹谋划,协同治理。 建立和完善长封 两地 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的协作机制,统筹部署安排大气、水、土壤、危废固废等污染防治工作,逐步实现环境信息共享、治污经验共鉴、风险防范共商、生态修复共推,做到长封 两地 联防联控联治。
三、主要目标
到 2025年, 长封两地 国土空间一体化开发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布局不断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风险得到有效防控,生态示范市(县)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构建 生态 环境 保护一体化新格局。
——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国土空间格局得以优化调整,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快形成。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重污染天气持续减少,环境空气质量全面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稳定达标,城市建成区、乡镇政府所在地黑臭水体全部消除。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生态系统功能稳步提升。生态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生态系统稳定性稳步提升,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环境风险有效稳定防控。土壤安全利用水平稳步提升,医疗废物、危险废物收集处置能力明显增强,核与辐射安全水平得到保障。
——现代治理体系逐步健全。长封一体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入落实,环境治理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不断增强,生态环境治理效果得到新提升。
展望 2035年,区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空间格局基本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基本实现 长封一体化 建设的中长期战略目标。
长垣市、封丘县 规划指标目标 | |||||
类别 | 序号 | 指 标 名 称 | 202 1 年 (基准年) | 2025年 | 指标 类型 |
环境质量改善 | 1 | 细颗粒物 ( PM 2.5 ) 年均浓度(微克 /立方米) | 长垣市 48 封丘县 48 | 达到市定目标 | 约束性 |
2 |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 | 长垣市 64.1 封丘县 64.4 | 达到市定目标 | 约束性 | |
3 | 地表水国省考断面水体达到或好于 Ⅲ类水体比例(%) | 长垣市 50 封丘县 100 | 100 | 约束性 | |
4 | 地下水 污染状况 | -- | 保持稳定 | 预期性 | |
5 | 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 %) | 100 | 100 | 约束性 | |
6 | 城市建成区 、乡镇政府所在地 黑臭水体 | -- | 全部消除 | 预期性 | |
7 |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 ( %) | 长垣市 79.3 封丘县 18.4 | 长垣市 88 封丘县 35 | 预期性 | |
污染物排 放总量控 制 | 8 | 氮氧化物重点工程减排量(吨) | 长垣市 59.5 封丘县 11.2 | 长垣市 390.4 封丘县 73.6 | 约束性 |
9 | 挥发性有机物重点工程减排量(吨) | 长垣市 93.4 封丘县 14.5 | 长垣市 572 封丘县 88.7 | 约束性 | |
10 | 化学需氧量重点工程减排量(吨) | 长垣市 117 封丘县 111.7 | 长垣市 858.8 封丘县 819.7 | 约束性 | |
1 1 | 氨氮排放重点工程减排量(吨) | 长垣市 2.6 封丘县 2.9 | 长垣市 20 封丘县 22.6 | 约束性 | |
环境风险防控 | 1 2 |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 %) | -- | 100 | 约束性 |
1 3 | 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 | -- | 有效保障 | 约束性 | |
1 4 | 放射源辐射事故年发生率(起 /每万枚) | 0 | 0 | 预期性 | |
1 5 | 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 %) | -- | 98 | 预期性 | |
16 | 县级以上 城市建成区 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 %) | 100 | 100 | 预期性 | |
绿色生态 | 17 | 森林覆盖率( %) | 长垣市 30 封丘县 2.22 | 长垣市 36.02 封丘县 2.5 | 约束性 |
18 | 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万平方公里) | -- | 不减少 | 约束性 | |
19 | 生态 示范市(县)创建成果 | -- | 长垣市:国家级 封丘县:省级 | 预期性 | |
20 | 城市再生水利用率( %) | 长垣市 18 封丘县 12 | 长垣市 50 封丘县 40 | 预期性 |
第三章 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一、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一) 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比较优势, 优化 重点 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 发展 区三大空间格局。 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严格落实 长封两地 “三线一单”生态环境管控体系,划定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
( 二 ) 加快产业布局优化调整。 发挥长垣市和封丘县资源互补优势, 依托长封产业走廊,加快长垣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封丘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转型升级。发挥长封飞地产业园区的先锋作用,构建复合型开放性空间格局,大力发展装备制造、卫材及医疗器械、 农副 食品 深加工 等特色低污染产业,完善长封两地产业链条。推动现有工业企业向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集聚发展,原则不再审批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以外的工业项目。
( 三 )制定并实施 2030年碳达峰行动计划。 全面推行清洁能源替代,长封两地协同削减煤炭消费总量,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产业。推动电力、铸造、化工、砖瓦窑等重点行业碳减排工作。加大力度调整运输结构,推广节能和新能源车辆,发展轨道交通事业。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推行装配式建筑,构建绿色低碳的建筑体系。到 202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比例达到新乡市定目标要求。
二、狠抓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一)推进工业污染物深度治理。 推进现有工业企业绿色化改造,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控制,降低污染物排放浓度,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推广使用新型高效的末端大气污染治理技术,进一步提高大气污染防治水平;规范和加强重点行业企业环保绩效分级管理工作,培育推动企业 “梯度达标”, 到 2025年底,区域内环保绩效A级企业和B级企业数量在全省位于前列; 强化部门联动,创新监管方式,持续开展 “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工作。
(二)加大 VOC S 综合整治力度。 对工业涂装、包装印刷、家具制造等重点涉 VOC S 排放企业,逐步淘汰高 VOC S 含量溶剂型涂料、油墨、胶黏剂、清洗剂等原料,逐年提高水性、高固体分、无溶剂、粉末等低 VOC S 含量产品。加大低 VOC S 含量产品抽检力度,确保产品质量达到限值标准,不断加大源头替代力度。按照 “应收尽收、分质收集”原则,督促企业通过设备、场所密闭或工艺改进,不断提升废气收集率,大幅度减少无组织排放现象。加大化工企业“三化”改造力度,大幅度削减化工行业VOC S 排放总量。鼓励涉 VOC S 企业采用 RTO、RCO等高效治理技术和装置,提高治理效率。
(三)强化移动源污染监督管理。 全面实施汽车排放检测与维护制度( I/M制度),加强排放检测机构监管;推进“河南电子通行证一体化平台”建设应用,加强超标排放车辆通行管理;加快推进大宗物料运输企业门禁系统建设;加强重型柴油货车路检路查和停放地入户检查,严厉打击破坏篡改车载诊断系统(OBD)等违法行为;2025年底前,全面淘汰国一及以下排放标准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加强油品质量检测、加油站油气回收装置运行管理等工作。
(四)加强扬尘污染治理。 加快智慧工地建设,落实施工管理 “八个百分之百”要求;强化渣土物料运输车辆管理,防止抛撒现象发生;扩大道路清扫保洁范围,全面实行“城乡治脏”;加强道路、水利等线性工程环境管理;禁止焚烧垃圾、秸秆等行为。
(五)强化声环境功能区管理。 开展声功能区评估与调整,加强施工噪声、工业噪声、交通噪声、社会噪声管理,营造宁静和谐的生活环境。
三、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
(一)保障饮水安全。 持续开展县(市)、乡(镇)、万人千吨村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和保护区内环境问题整治 “回头看”工作,实行“动态清零”严防问题反弹,确保水质稳定达标。定期开展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加强饮用水质、饮用水 水 源地保护区取水水质监测工作,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有序推进 长封两地应 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和配套管网等设施建设,加快新乡市南水北调水源东线工程建设,实现城乡统筹,让优质的南水北调来水尽快惠及 长封两地 人民群众。
(二)深化污水治理。 全面排查文岩渠及支流、天然渠及支流、天然文岩渠、黄庄河、文明渠、丁栾沟、回木沟、张三寨沟、何寨沟等 主要 河流入河排污口, 建立信息台账,落实 “查、测、溯、治”四项要求,对入河排污口实行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持续开展对合法设置的入河排污口的规范化建设,安装水质在线监测设备。对涉水排污单位进行深度治理,全面达到 河南省《 黄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 DB41/2087—2021)要求 。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工程,进一步提高治污减排能力。依托排污许可证信息,逐步建立 “水体—入河排污口—排污管线—污染源”全链条管理的水污染物排放治理体系。
(三) 强化 黑臭水体整治。 深入开展建成区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工作,全面加强城市建成区、城乡人口稠密区污水管网建设,做到城镇污水应收尽收。加快推进城区污雨水管网分流改造,优化城区污水收集系统,优先建设长封飞地产业园区和长封一体化发展重点区域的污雨水管网系统,禁止污水直排现象。对已经治理的黑臭水体要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定期开展水质监测,防止返黑返臭。有条件的地方要定期生态引水,实现活水长流。 到 2025年,城区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力争达到70%以上,县级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四)优化水资源利用。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倒逼区域发展方式转变,严格控制高耗水项目建设,确立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用水效率控制红线。 统筹南水北调用水指标,用足用好外调水,落实长封两地南水北调引水配额。 建立健全区域河湖生态用水保障机制, 加快实施引黄工程改造,提升引黄供水能力, 确保文岩渠、天然渠、天然文岩渠、文明渠、丁栾沟等主要河流的基本流量。 加快完善长封两地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打造丰枯调剂、多源互补、多功能的现代水网体系,优化水源结构及其配置格局,统筹调度、合理利用各类水资源。鼓励长封两地城镇污水处理厂、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尾水人工湿地,尾水经进一步净化改善后可补充用作河流生态用水、生产和农业灌溉用水,提高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率。加快实现长垣、封丘供水设施互连互通。
留住雨水,用好过境水,强化城镇污水处理厂中水利用,用足黄河水,引调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水,让水资源发挥最大作用。
(五)加强水生态修复。文岩渠、天然渠、天然文岩渠等主要河流开展水生态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估,加强生态用水保障,促进水生态恢复,确保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开展天然文岩渠、文岩渠、天然渠、文明渠、丁栾沟等主要河流河湖缓冲带建设,截留两侧农业面源污染,建设美丽河湖;实施主要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摸清土著鱼类和水生动植物本底;实施河道清淤疏浚,消除底泥污染,扩大水域面积,为水生态修复打好基础。
四、深化土壤与农村污染防治
(一)加强土壤污染源头管控。 将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要求逐步纳入区域国土空间规划,根据土壤污染状况和风险现状合理规划土地用途。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关,严格控制涉重金属及不符合土壤环境管控要求的项目落地,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禁止规划新建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建设项目。 持续 开展现有土壤污染风险源排查,制定风险隐患整改措施并限期整改到位,切实消除土壤污染的潜在 环境 风险。
(二)强化耕地安全利用。 按照农用地类别,严格保护优先保护类农用地,确保面积不减少、土壤环境质量不下降;规范农业生产过程,引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肥料、农药、饲料,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肥料;建立土壤、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三)狠抓建设用地风险管控。 严格落实用途变更为 “一住两公”地块的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加强相关部门间信息共享,强化建设用地在收储、转让、变更用途等环节中的土壤环境质量联动监管。加强对暂不开发利用污染地块管理,督促土地使用人、污染责任人落实风险管控措施。
(四)深化农业农村污染整治。 持续优化畜禽养殖空间布局,加强畜禽规模化养殖场环境准入管理。加快发展种养有机结合的循环农业,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处理利用设施建设,到 2025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以饮用水水源保护、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黑臭水体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为重点,持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逐步提高,完善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制度。大力推广秸秆的“肥料化、能源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为主的“五化”利用技术。到2025年,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3%,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
五、强化生态保护工作
(一)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 以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加强国土空间开发强度管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强 “三线一单”空间布局约束。 科学开展国土绿化,建设 天然文岩渠、文岩渠、天然渠、文明渠、丁栾沟等主要河流两侧林草生态走廊和河流生态缓冲带,提高生态保障水平。加强区域内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严厉打击各类侵占、破坏保护区的环境违法行为。加强小流域生态治理,进一步减少水土流失面积。充分利用城市拆迁腾退地、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和裸露土地等闲置空间,规划建设或改造一批 “口袋公园”,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到 2025年,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减少。
(二)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 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 在长封两地全面开展生态文明县(市)、镇、村 “三级”联创,打造一批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典型和样板。以创促建, 推进 长垣市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共建共享,积极带动封丘县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积极发挥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 “指挥棒”作用,突出生态制度、生态环境、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和生态文化等重点领域,科学制定目标计划和推进措施,加强技术支撑和资金保障,挖掘并推进重点任务、重大工程项目。
(三)加强黄河滩区生态保护工作。 按照规划要求,逐步搬迁,黄河滩区人口向黄河大堤北侧转移,腾出黄河滩区生态空间。严格环境准入,不得在黄河滩区内新增排放污染物的工业项目。引导黄河滩区内现有排污单位向堤外搬迁,暂不能搬迁的要采取措施实现污染物排放减量化。加强黄河滩区内农村生活污水、畜禽养殖粪污等的治理和监管,确保不得污染环境。定期开展黄河 “清四乱”专项行动,及时清理各类阻水建筑,打击挖沙等违法行为。
(四)提升生态固碳增汇能力。 严控生态空间占用,稳定现有林地、草地、湿地、耕地等碳库固碳作用。提升现有森林公园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提高乔灌木蓄积量,增强森林碳汇能力。加强现有湿地公园、人工湿地的保护与修复,通过自然恢复、人工促进等方式,不断增强湿地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推广耕地保护性耕作,增强耕地碳汇能力。
六、推动长封飞地产业园区绿色发展
(一)支持长封飞地产业园区快速发展。 长封飞地产业园区是长封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 区,加快长封飞地产业园区建设步伐、促进长封飞地产业园区绿色发展,对长封一体化发展能起到巨大的示范和带动作用。长封飞地产业园区主导产业为 卫材及医疗器械产业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依托现有资源实现长封飞地产业园区快速发展。要集中长封两地的环境容量等要素指标,优先支持长封飞地产业园区项目建设需求,不足部分可从新乡市其他区域内调剂支持。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组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专班,提前介入、跟踪服务,为项目顺利落地建设打好基础。
(二)推动原产业集聚区与长封飞地产业园产业融合。
加快培育长封飞地产业园主导产业,依托原产业集聚区现状主导产业,坚持资源集中、突出重点,以产业集群、要素集约、功能集中为导向,积极拓展先进制造业产业链条,聚焦科技含量高、资本密度高、产业关联度高、投入产出高的大项目、好项目,在封丘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内形成食品与大健康产业园、装备制造产业园、卫材及医疗器械产业园、新能源产 业园等产业组团,加快产业融合发展。
(三)加快推进长封飞地产业园环保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长封飞地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工作,严格落实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要求,完善园区雨污水管网建设,杜绝混接错接现象。加快推进 长封飞地产业园配套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雨污分流, 雨水就近排入河道,污水送封丘县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治理,并根据长封飞地产业园区排水需求,适时扩大封丘县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治理能力。 加快建设产业园集中统一、严格规范的固体废物(含危险废物)储存设施和场所,配套建设危险废物集中贮存、预处理和利用处置设施,提升产业园危险废物信息化网络化监管能力和水平。
(四)建设环境友好型的产业园区。要切实做好建设项目施工期的环境保护工作指导,落实建筑工地大气污染防治 “八个百分之百”要求。规范建设工业企业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设施,提高污染防治能力,努力达到国家和省环保绩效A、B级企业标准。要加强对园区土壤和地下水的环境监测,确保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稳定。要成立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充实专业人员,切实做好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将长封飞地产业园区打造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发展园区。
七、有效防范环境风险
(一)加强危险废物环境管理。 建立 长封两地 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名录,督促指导产废单位建设规范的危废暂存场所并加强管理。鼓励小量产废单位集中收集贮存、集中转运处置。加强医疗废物收集、转移和处理处置体系建设和应急能力建设, 长封两地 所有医疗废物实现全收集、全处理。
(二)严格核与辐射安全防范。 动态更新 长封两地 辐射安全监管单位名录,及时完成所有辐射单位全国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申报系统的网上许可证延续、变更、备案工作。当年产生的放射性废物和废旧放射源送贮率达到 100%。加强辐照、医疗、科研、探伤等领域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督促核技术利用单位建立健全辐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有效控制重特大辐射事故发生。
(三)重视新污染物防控。 强化对筛查出的新化学物质的环境管理登记,督促企业落实污染管控措施;全面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淘汰和限制措施,强化绿色替代品和替代技术推广饮用。开展含氟化合物、抗生素等有毒有害物质调查,持续开展环境风险评估、环境与健康危害机理、跟踪溯源和污染削减等基础研究。
(四)强化环境应急防控管理。 筛选建立重点环境风险源、重点环境风险受体、重点管控区域清单,建立应急预案并实施重点监管。强化重点特征污染物应急监测能力,加强自动监测设施建设,实现全域环境风险评估、重点污染源预警、安全应急处理 “三位一体”的应急保障。加快推进网格化环境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河流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落实应急装备配置,加强应急演练,健全防范化解突发生态环境事件风险和应急工作责任体系。
八、建设现代治理体系
(一)健全环境管理体制机制。 强化企业环境治理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企业排污许可责任,建立排污许可证后监管体系,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总量 “双达标”制度,督促企业主动依法公开环境治理信息,鼓励引导企业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重点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和“管行业必须管环保”制度,夯实部门责任,加强党委、政府与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力度,压实乡镇党委、政府基层责任,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落到实处。健全完善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各项联动工作机制,综合运用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拘留和刑事追责等措施,严厉惩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完善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与行政处罚、刑事司法及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进行有效衔接。建立和完善长封一体化的生态环境保护共商共建体制机制,推动区域环境质量协同改善、环境风险共防共治。
(二)发挥市场激励作用。 完善污水垃圾处理收费征收标准;具备污水集中处理条件的建制镇全面开征污水处理费;鼓励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收费制度;合理确定再生水价格;提高再生水利用率;加快形成公开透明、规范有序的环境治理市场环境,支持环境治理整体解决方案、区域一体化服务模式、园区污染防治第三方治理示范、小城镇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试点等创新发展。
(三)构建全民参与行动体系。 加大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力度,利用世界环境日、全国低碳日等重要时间节点, 广泛开展宣传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政策、法律法规、进展成效、实践经验等,倡导全民从自身做起,选择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行动,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让低碳环保的绿色生活方式深入人心。充分发挥 “12369”环保举报热线、县(市)长信箱等作用,畅通环保监督渠道,完善公众监督和举报反馈机制。加强舆论监督,鼓励新闻媒体曝光各类破坏生态环境问题、突发环境事件、环境违法行为等。完善公众参与制度程序,引导公众依法、有序参与环境保护公共事务,开展环境决策民意调查,搭建公众参与环境决策平台。
(四)完善法律法规管理制度。 严格落实省辖黄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以及各相关行业大气或水污染物排放等地方标准,促进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水平不断提升。落实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管理办法,提高治理水污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以排污许可证为主的生态环境日常执法监督工作体系,加快推进环评与排污许可融合,推动总量控制、生态环境统计、生态环境监测、生态环境执法等生态环境管理制度衔接,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持续做好排污许可证换证或登记延续动态更新。建立健全工业企业生态环境保护基本信息、失信记录等公开制度,全面实施环保信用评价,让守法经营成为企业的自愿选择。
(五)提升监测监管能力和水平。 统筹优化完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点布局,适当增加长封一体化发展重点区域监测点位,科学分析大气污染成因,为科学治污、精准治污奠定基础。加强国控、省控、市控、乡镇河流自动监测站管理,摸清水环境质量状况、变化趋势和主要污染物总量排放情况。完善和规范工业企业大气、水等污染物在线监测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进一步提高环境信息综合分析研判能力;充分利用 “互联网 监管”系统、卫星遥感、无人机、在线监控、用电监控、视频监控、大数据分析等科技手段,开展“非现场”监测、“非接触”执法、“信息化”监管。完善各类污染源与环境质量数据,实现各类生态环境管理数据的汇总统计、关联分析、事件溯源、风险研判、影响评估、辅助决策等功能。落实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加强“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推进长封两地生态环境部门联合开展执法检查活动、生态环境部门与其他部门联合开展执法检查活动;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机构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和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
第四章 规划保障措施
一、落实责任划分
长垣市、封丘县人民政府是规划实施的责任主体,要把规划目标、任务、措施和重点工程与相关专项规划紧密结合,细化制定分年度目标和重点任务。县(市)直各有关部门、单位要认真做好对各乡镇的指导、推进、协调工作,推动目标任务完成。
二、强化指标管理
将环境质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森林覆盖率等纳入约束性指标管理,分解到有关乡镇,建立评估考核体系;重点从绿色发展、蓝天、碧水、净土、城乡统筹建设、生态保护与修复、环境风险防控类等方面积极谋划项目,确保项目落地实施。
三、加大投资力度
积极拓宽投资渠道,综合运用规划、金融、价格等多种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积极申请各类国家、省和市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确保部分重点工程项目资金来源;积极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公益类环境保护项目。
四、加强能力建设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队伍建设,尤其是注重培养大气污染防治、固废和化学品环境管理、土壤及地下水环境管理等领域急需紧缺人才; 加强后勤保障能力建设,配备必要的监测仪器、应急装备、执法车辆等,确保装备精良、随时出动、能达一线。
五、 强化社会监督
加强规划宣传,增强公众对规划的认知、认可和认同。畅通监督渠道,发挥行政监察、组织人事、统计审计等部门的监督作用,完善政府向人大、政协的报告和沟通机制。发挥社会各界对规划编制实施情况的监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