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信阳市委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市工业发展的意见

 

中共信阳市委信阳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我市工业发展的意见

 

信发[2006]23号

(2006年12月30日)

   

为加快我市工业化进程,推进我市由工业小市向工业大市的跨越,促进信阳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现结合实际,就工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我市工业发展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业经济发展全局,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采取激励措施,优化投资环境,推动产品、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布局调整,大力倡导自主创新,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品牌、优势企业、优势基地和产业集群,实现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当好中原崛起生力军,建设魅力信阳奠定坚实基础。

    ( 二)发展定位 :充分利用我市“承东启西,联南靠北” 的区位优势,积极承接长三角、郑州、武汉、西安四大经济圈的经济辐射;充分发挥我市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生态资源等资源优势,依托现有骨干企业,搞好产业升级,进一步推动冶金、机械制造、化工、电力、食品、制药、纺织、建材等八大优势产业发展。

    ( 三)主要目标    

    1、工业整体素质明显提高,骨干企业不断壮大,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期间,全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企业数年均增长1 0%以上,并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到“十一五”末,销售收入在10亿元、50亿元、100亿元以上的企业分别达到10户、3户、1户。

    2、围绕现有骨干企业,搞好产业结构升级。冶金、电力、机械制造等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化工、食品、茶叶、非金属、纺织等传统产业产品链条进一步延伸,最终消费品和中高端产品在制成品中的比例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努力形成产业。

    (1)冶金工业。依托信钢公司,加快冶金行业技术升级,形成200万吨铁、钢、材生产能力;积极发展钼金属加工。全行业“十一五”末销售收入预计达到100亿元。

    (2)机械制造业。依托同合车轮、银光机械、江淮造船、二纺机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电气设备、木工机械、纺织机械、船舶制造、专用车辆等。全行业“十一五”末销售收入预计达到5 0亿元。

(3)化学工业。依托蓝天、华仪、金鼎、世纪金源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煤化工和天然气化工,扩大合成氨、甲醇、二甲醚产量,拉长产业链条。全行业“十一五”末销售收入预计达到5 0亿元。

(4)电力工业。依托华豫、平电、五岳抽水蓄能电站,大力发展核电、风电和燃气发电,建成豫南大型综合能源基地。全行业“十一五”末销售收入预计达到50亿元左右。

    (5)食品工业。依托华英集团、蓝天玉叶、万富油脂、维雪啤酒、乌龙酒业等骨干企业,抓好畜禽产品加工、粮食加工、油脂加工、山珍土产绿色食品、茶叶深加工、水产品深加工、饮料、方便快餐制品等八大系列。全行业“十一五”末销售收入预计达到130亿元左右。

    (6)医药工业。依托羚锐、援生等骨干制药企业,突出发展药品生产和医疗器械项目,整合资源,扩大现有品种的生产能力和市场占有率,积极引进、开发新药品种。全行业“十一五”末销售收入预计达到5 0亿元以上。

    (7)建材工业。依托上天梯非金属矿和金龙、豫龙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非金属矿综合开发利用、水泥熟料、粉磨站、替代粘土砖的新型砌块、水暖器材等。全行业“十一五”末销售收入预计达到50亿元以上。

    (8)纺织工业。依托博润纺织、白鲨针布、环宇内衣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高支纱纺织、服装制衣、羽绒加工等。全行业“十一五”末销售收入预计达到30亿元以上。

3、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较为完善的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及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开发和推广体系;提高企业技术开发投入比重,增强企业研究开发和技术贮备能力,努力在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突破一批核心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得到加强,专利申请和授权总量有大幅度提高;加快企业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企业信息化水平得到提高。

4、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多联供、余热余压回收、“三废”综合利用等节能技术得到推广,至2010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年均下降4.5%,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05年减少20%;重要矿产资源对工业发展的制约得到缓解。

二、加速现有企业发展,培植重点骨干企业

    ( 一)培植龙头企业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由市发改委负责,每年在全市范围内确定100户重点企业(包括20强企业和50户成长型企业),制订相关政策,给予重点扶持。

    1、在土地、资金、水、电、热、运等生产要素上对重点企业优先考虑安排,矿产资源整合向重点企业倾斜。

    2、积极支持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申报国家、省专项资金,市工业发展资金主要向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结构调整、高新技术开发研究等方面提供支持。

3、鼓励重点企业上市融资,对成功上市的企业,融资资金在本市投资项目比例在80%以上的,由市政府给予企业管理层50万元奖励。

4、积极培育成长型企业。对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成长型企业,要加大培育扶持力度,为新兴产业的兴起和工业经济的长足发展积蓄后劲。

    ( 二)支持企业进行技改和扩建 。对现有工业企业进行的技改和扩建工程,符合《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的规定,项目采用进口设备的,可申请办理进口设备免税手续,如项目采用国产设备的,可申请抵免企业所得税。投资新增税收,比照《信阳市鼓励外来投资的若干优惠政策》实行优惠。

     ( 三)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引进 。加大财政对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确保每年财政安排的科技投入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力争全社会重点科技创新投入年均增长15%以上。鼓励企业自主开发和引进新技术进行产品开发,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费用,允许按实计入管理费用。企业固定资产经有关部门批准可加速折旧,特殊行业折旧率经税务部门批准可提高到30%。

    ( 四)鼓励争创名优品牌 。对首次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由市政府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一次性奖励,企业所在县区政府可另给予奖励;对首次获得河南省著名商标、河南省名牌产品、河南省质量管理奖称号或获得国家免检产品、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的企业,由市政府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励,企业所在县区政府可另给予奖励。

( 五)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由中国人民银行信阳市中心支行牵头,每年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并按照评定结果给予相应的信用额度。加快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建立银企互信机制,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银企合作,强化金融对工业的支持力度。

( 六)积极构建小型企业的良好发展环境 。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建立小型企业孵化器,为有创业要求但实力有限的小型企业提供廉价厂房租赁和资金支持等帮助,根据企业的需求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构筑小型企业发展壮大的摇篮,为我市工业发展积蓄力量。

三、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优化提升工业结构

( 一) 积极引进国内外的资金、技术、人才和设备,提高工业整体技术水平,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淘汰落后的、高耗能、高污染的生产工艺,加快工业结构优化提升步伐。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同时,防止引进落后的、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

    ( 二) 全面落实《信阳市鼓励外来投资的若干优惠政策》(信发[2004]39号)文件精神,对市外客商投资项目,在税收、土地、收费等方面给予优惠。

    ( 三)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打造项目建设平台。认真贯彻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切实降低企业入园门槛,充分发挥园区在工业发展中的载体和“孵化器”作用,把工业园区建成信阳市工业的投资洼地、发展宝地。

    ( 四) 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到信阳设立生产加工基地。对知名企业在信阳设立生产基地和生产线实行特殊优惠政策。市、县两级都要把国内外知名企业特别是国内外500强企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党政主要领导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主要责任人,要多方面发展和知名企业的关系,争取其到信阳投资。知名企业总部迁入信阳市,实行“一事一议”,在享受我市现有对外来投资的优惠政策的同时,再给予特殊优惠。

    ( 五) 在我市投资工业项目500万元以上的客商,其子女可在信阳市范围内选择中小学校就读,免交择校费;企业主要经营管理人员、高级专业人才及其配偶、子女,愿意迁入我市的,可在投资地办理常住户口,不收城市增容费。

   ( 六) 大力实施回归工程,鼓励回乡创业。信阳外出务工经商成功人士回乡兴办企业,享受外来投资优惠政策,并纳入政府中小企业担保资金支持范围。

    ( 七) 鼓励个人和社会各界人士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对引资投入工业并达到一定规模的,由受益财政按投资规模的一定比例给予引资人物质奖励。奖励资金由受益财政支付,项目竣工,由财政部门审核后15日内兑现。

    1、固定资产投资在500万元(含)至5000万元的,按投资总额的0.3%奖励引资人。

    2、固定资产投资在5000万元(含)至50000万元的,按投资总额的0.4%奖励引资人。

    3、固定资产投资在50000万元及以上,或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国内100强企业到信阳设立生产加工基地,且投资规模在10000万元以上的,按投资总额的0.5%奖励引资人。  

四、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推动工业企业发展

( 一) 市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支持工业发展,主要用于对重大工业项目和园区建设进行补助和贴息支持。

    ( 二) 加大政府投资公司对工业的支持力度。市、县区政府投资公司的投资重点要向工业倾斜,以参股、融资和信用担保等方式支持工业企业发展。市投资公司每年对工业园区和企业的投融资要在2000万元以上。年度落实情况由市、县区发改委负责监控。

     ( 三) 各级政府的土地出让金收益,要建立专用帐户在不违背国家用地政策的前提下,50%要用手工业园区开发建设。

    ( 四) 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市、县区财政要逐年增加中小企业担保资金,力争到2009年初步建立起以政策性(非盈利性)担保机构为引导、商业性和互助性担保机构为主体、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配套协作,有较强融资担保能力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市、县级担保机构注册资本金分别达到1亿元和3000万元以上。

    ( 五) 对工业项目和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利用国外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各级财政优先提供政府担保。

    ( 六) 政府各部门掌握的各类专项资金,要按照资金投向要求,积极支持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 七) 支持重点职业技术学校建设和劳动力培训基地建设,为工业发展提供人力支撑。财政用于职业技术学校建设的经费增长比例要高于同期教育投入增长比例。

    五、加强工业领导力量,营造发展良好环境

    ( 一)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工业工作的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工业工作的领导,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并由一名常委兼副县(区)长主抓工业。市、县区两级分别成立工业领导小组和重大工业项目推进协调领导小组,不断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和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工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 二) 继续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扩大开放、加快发展”21个文件精神,进一步优化环境、创新体制、完善机制,促进工业发展。

    ( 三) 各级各部门要切实转变观念,把思想统一到服务经济发展、服务工业发展的大局上来,理顺县区工业主管部门关系,各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 四) 明确目标,建立鼓励加压的考核激励机制。建立奖惩机制,把促进工业发展作为对各县区、市直各涉工部门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 五) 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事项,坚持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推行项目建设一费制,对项目建设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由行政审批中心分类按统一标准一次性收取,对相同类别项目必须按同一标准收取费用,并对外公示。行政许可事项实行限时办结制,对具备条件的许可事项,实行限时办理,有关部门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在规定时限内不能办结及不予答复的,实行超时默认制度,由审批部门承担相应审批责任,并限期完善手续。

    ( 六) 提高企业家政治社会待遇。建立优秀企业家激励制度,每年评选若干名优秀企业家,由市委、市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具体评选办法另行制定。对守法诚信,为我市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要给予相应的政治社会待遇。各级人大、政协换届时,要适当增加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企业家人数比例。

( 七) 积极营造工业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共识。加强对工业政策法规、优势企业、名优特新产品和先进典型的宣传。大力表彰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管理人员、科技人员、高级技术工人和经营团队,努力营造浓厚的工业发展氛围。

本意见自下发之日起施行。本意见如与市委、市政府其它文件有抵触的,以本意见为准。

    本意见由市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并组织实施。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