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政办[2004]22号 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许昌市人工影响天气发展规

  • 索 引 号 :11411000005747138B/200610-00201
  • 信息分类:市政府办文件
  • 发布机构:许昌市人民政府
  • 生成日期:2006-10-16 03:46
  • 名 称 :许政办[2004]22号 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许昌市人工影响天气发展规
  • 文 号 :
  • 关 键 字 :
  • 许政办[2004]22号 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许昌市人工影响天气发展规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市政府同意市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制定的《许昌市人工影响天气发展规划(2003—2010)》,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OO四年三月十六日

     

     

    许昌市人工影响天气发展规划(2003—2010)

    (许昌市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

     

     

    防灾减灾、缓解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息息相关,也是新时期人工影响天气面临的主要任务,为促进我市人工影响天气事业的发展,更好地为全市经济建设服务,依据《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河南省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和《河南省人工影响天气发展规划(2003-2010)》,结合我市实际,制订《许昌市人工影响天气发展规划(2003—2010)》。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以科技为主导,以人才为依托,以《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为保障,全面提升人工影响天气的综合服务能力,在继续服务于防灾减灾的同时,进一步发挥人工影响天气在经济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缓解水资源短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原则。以防灾减灾为宗旨,以服务农业、农村、农民为重点,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努力满足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需求。

    2.坚持依靠科技进步促发展的原则。依托人工影响天气现代化建设,加强科技创新,努力提高人工影响天气的科技水平和作业效益。

    3.坚持依法规范管理的原则。提高规范管理和科学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市县两级政府的积极性,加强组织、指导和协调,强化安全管理,保障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4.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事业发展关键在人,重视人才培养,加强作业队伍的技术培训工作,全面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适应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发展的需要。

    (三)发展目标

    围绕“建设一流技术、一流装备、一流人才、一流作业站点”的目标,到201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人工增雨、人工消雹、生态环境改善、缓解水资源短缺的人工影响天气组织管理体系和作业指挥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具有现代化水平的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技术体系,使作业规模明显扩大,作业技术明显提高,作业装备明显改善,科技水平和防灾减灾效益进一步提高。

    二、主要建设任务

    (一)建立业务技术体系

    1.建设人工防雹实验基地,提升人工增雨作业规模。按照全省人影发展规划,人影作业武器装备要逐步淘汰三七高炮,发展新型火箭发射装置。2004年,各县(市)要新增新型火箭发射架5台,使各县(市)火箭发射架的拥有量由目前的每县(市)2台增加到3台。到2010年,各县(市)的新型火箭架拥有量要达到每3个乡镇平均1台。建设人工防雹固定作业站点。固定作业站点要达到行业标准《火箭防雹增雨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即作业站点要有2亩地,3间房(炮库、弹药库、办公室各一间)和10平方米的硬化作业地面。

    2.加强对人影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队伍的业务素质。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按照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单位资质管理规定和作业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制订岗位培训计划,建立对作业组织和人员的定期培训计划。配备先进的声像投影教学仪器设备,提高教育培训水平。

    3.完善人影作业监测、决策指挥和评估系统。依托气象部门业务现代化建设和基础业务,更新市级测雨雷达,配备车载式微型雷达观测设备,安装闪电定位仪,建立局地警戒雷达监测分析系统;建立市级GPS定位主站和微型车载式GPS定位系统;建立县级人工影响天气综合业务系统和空域申报系统。配合气象自动站点等现代化建设,建立乡级雨量站点。组成比较完善的人工影响天气监测、作业效果评价系统。

    4.完善人工影响天气通信系统,升级市级数据实时传输系统,建立市-县业务宽带网;作业炮点配备无线通话语音设备。

    (二)建立管理体系

    1.各级政府要将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机构和人员配置纳入到政府编制计划。建立市、县两级人影作业指挥管理的专业组织管理机构。市级人影管理机构人员要达到2-3人,县级人影管理机构人员要达到1-2人。

    2.建设一支考试录用、竞争上岗、相对稳定、具有较高技术素质的作业队伍。培养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应变能力的作业指挥人员。按照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武器装备人员配备标准要求配置作业和指挥人员。

    3.依法规范管理。市县两级管理机构根据《河南省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和承担的任务,制订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机制和考核办法,使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4.加强装备供应管理。按照国务院气象主管部门的要求,加强对作业装备采购、运输、储存和使用管理,形成可靠的装备管理体系。

    5.强化安全管理。实行安全责任制,建立作业事故处理预案。形成安全有效的作业安全保障机制。

    (三)人工影响天气科学研究体系建设

    加大人工影响天气的科学研究,引进、挖掘和联合有关部门及高校、科研单位的科研人员,开展对许昌不同季节云系概念模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决策指挥技术系统、新一代天气雷达在人工影响天气中的应用、不同作业工具催化技术以及人工增雨、消雹效果检验等方面的研究,为提高作业效果和拓宽服务领域提供科学的技术保障。

    三、投资估算和效益

    (一)投资估算

    1.投资依据。《河南省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属于公益事业”;“将人工影响天气事业纳入同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加强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基础设施、队伍和现代化建设;将开展人工影响天气所需基本建设投资和事业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2.投资估算。完成业务体系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云水资源开发工程、农业防雹减灾基地建设、指挥中心、固定炮点建设,全市需要总投资450万元,其中市级投资150万元,县级投资300万元。全市高炮、火箭作业经费由各县(市)列入财政预算。

    (二)效益分析

    规划实施后,地面作业火力网可控制面积将由原来的全市总面积的60%扩大到90%,可大幅度提高作业能力,增雨率可提高40%,较大幅度地提高空中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减少或者避免冰雹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开发空中云水资源的能力和作业效率的提高,可最大限度地将空中云水资源转化为可利用的地表和地下水资源,不仅为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开辟新的途径,而且还能改善本地的气候环境,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完善市县两级领导小组职能,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中的领导作用;制定各地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计划,并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

    (二)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维持经费和基本建设项目经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对大的人工影响天气工程建设要立项,并加大科研的投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河南省气象条例》、《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的要求,各级政府要将人工影响天气事业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建立相对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并随事业的发展不断增加。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