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3月23日,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李亚同志到襄城县调研县域经济,结合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三化”工作,就县域经济发展作了重要讲话,对于做好全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县域经济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将李亚同志的讲话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六年四月七日
李亚同志在襄城县调研县域经济时的讲话
(二OO六年三月二十三日根据录音整理)
今天上午实地察看了襄城县污水处理厂、襄城高中、首山焦化公司等8家单位和企业。刚才,又听了崔国欣书记关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汇报,对襄城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加深了印象。
近几年来,襄城县四大班子领导带领全县人民,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发展不放松,卧薪尝胆,不甘落后,不事张扬,埋头苦干,深入实施了“创业工程”,一年一个主题,一步一个台阶,实现了经济社会突飞猛进的跨越式发展,突出表现有以下三点:一是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攀升。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亿元,人均GDP达到10279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5亿元,特别是工商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超过了60%。在2005年全省县市综合实力排序中排在36位,四年前移了37个位次,在前不久召开的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上,襄城县作为10个发展快县之一,受到省委、省政府的嘉奖,也给许昌争得了荣誉。二是工业主导地位初步确立。相继开工建设了一批大的工业项目,形成了煤化工、轻纺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体系,工业增加值比“九五”末翻了三番多,工业经济对全县经济的贡献率达到了71.6%,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县向工业县的历史性跨越。三是人民生活得到了显著提高,社会事业蓬勃发展。近年来,襄城县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三年累计投入近10亿元,开工建设了100多个城建项目,县城的建设、管理水平有了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410元,全县外出务工人员达到25万人次,年创劳务收入15亿元。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蓬勃发展,特别是教育事业,通过不断的改革,吸纳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参与教育事业,相继投资2.4亿元,新建了两所高中,普通高中入学率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总体来讲,近年来,襄城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市委、市政府是满意的,是充分肯定的。这里面凝聚着县四大班子的坚强领导,凝聚着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奋斗,借此机会,向大家表示感谢和慰问!
从近几年襄城县的发展历程来看,就是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科学定位,选准并坚持了一条适合本地实际的快速健康发展的县域经济之路。省里刚刚召开了县域经济工作会议,在会上,省委徐光春书记、省政府李成玉省长都明确提出,要把实施中心城市带动和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作为全省工作的两个大局,这为许昌市、襄城县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工业发展为主导,以非公经济为主体,以园区建设为平台,突出特色,深化改革,集约发展,全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使县域经济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结合襄城县的实际,我就如何进一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奋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讲三点意见。
一、坚持以工业发展为主导,把工业结构进一步调强
发展工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命脉所在。只有工业发展了,才能为县域经济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为财政提供充足的财源,才能够促进县域经济全面提速。近几年,襄城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通过开展“项目建设年”、“项目攻坚年”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开工建设了首山一矿、紫云焦化等一大批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工业项目,培育发展了一些支柱产业、特色产业,连续两次获得全省发展“十快县”的荣誉。今后,要进一步树立“只有加快工业发展,才能加快经济发展”的观念,牢固确立工业的主导地位,在产业聚集、资源转化、拉长链条、结构升级、增强后劲上下功夫;要进一步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围绕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首山一矿、首山焦化和紫云燃气发电厂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力争每年都上一个或者几个大项目、好项目,为经济的发展增强后劲;要进一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结合襄城县实际,突出培植煤化工、轻纺、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突出培育一批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强的重点企业;要规划建设好城南煤化工业区等一些工业园区,发挥园区的聚集优势和规模效益,引导更多的工业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进入园区,实现集约化生产,发展循环经济。资源是襄城县的优势,资源是工业发展的出发点,但不是落脚点,在依托资源、壮大总量、保持增速的同时,一定要加强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做到集约发展、科学发展、高效发展、可持续发展。
二、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把农业结构进一步调优
要注重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瞄准市场、依靠科技,不断的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首先要以市场为导向,突出发展特色经济。要继续抓好现有的优质小麦、优质烟叶、优质蔬菜等特色产业发展,使特色更“特”,使优势更“优”。其次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综合效益。要围绕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大力发展蔬菜加工保鲜、畜禽养殖、三粉加工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从而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瞬息万变的大市场有机联系起来,带动农民增收。其三要搞好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提高品牌效应。要抓好双庙乡省级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进一步强化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监管,强化品牌意识,通过树品牌、创品牌、保品牌,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还要继续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切实提高农民的收入。
三、坚持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把非公有制经济总量进一步调大
非公有制经济产权明晰、主体明确、机制灵活,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没有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发展,就没有县域经济的大发展。目前,襄城县非公经济在县域经济所占的比重,在许昌市的几个县市中排名比较靠前,但是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非公经济所占比重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总量需要进一步扩大。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扶持,通过挖掘民智、吸引民资、依靠民力,壮大非公经济总量。要通过“抓大、促小、带中间”,促进非公经济的整体提升。“抓大”,就是要选准有潜力的非公企业,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强强联合,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促小”,就是要通过示范带动、结对联谊等形式,鼓励支持更多的能人务工经商,壮大非公经济的群体规模;“带中间”,就是要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促进中小企业增强创新能力,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在某一个产品上、某一个环节上做强做优,提高市场竞争力。
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在做好以上三个方面工作的同时,希望你们尤其要把开放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强大推动器,进一步树立大开放、大市场、大资源、大发展的意识。要紧紧抓住当前沿海地区产业向内地转移的有利契机,主动走出去,请进来,寻求与外部市场的对接,吸引更多资金、技术和人才到襄城来,与本地的资源、产品、劳动力等要素实现有机的结合。要继续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把招商引资放在突出位置,不断创新思路和方法,改进和完善招商引资方式,推行专业招商、项目招商、以商招商等形式,把企业推向招商引资的主战场,多渠道融集资金。与此同时,要进一步深化企事业单位改革改制工作,盘活存量,扩大总量,焕发活力,促进发展。
襄城县的发展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一定要把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发挥好,一定要把好的发展势头保持好,因地制宜理思路,聚精会神谋发展,咬定青山不放松,通过若干年的努力,使襄城县的县域经济不仅快而且强,实现跨越式发展,不断跃上新的台阶。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