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政办[2006]31号 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李亚同志在禹州市调研城镇化工作时讲话的通知

  • 索 引 号 :11411000005747138B/200610-00267
  • 信息分类:市政府办文件
  • 发布机构:许昌市人民政府
  • 生成日期:2006-10-17 04:07
  • 名 称 :许政办[2006]31号 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李亚同志在禹州市调研城镇化工作时讲话的通知
  • 文 号 :
  • 关 键 字 :
  • 许政办[2006]31号 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李亚同志在禹州市调研城镇化工作时讲话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3月14日,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李亚同志在禹州市调研城镇化工作时,结合新农村建设,就如何以产业为依托,统筹协调地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了重要讲话。《讲话》对全市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将李亚同志的讲话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六年三月三十日

     

     

     

    李亚同志在禹州市调研城镇化工作时的讲话

     

    (二OO六年三月十四日根据录音整理)

     

     

    今天上午,实地考察了禹州市的城东新区、城西工业园区和神垕镇,走访了统一电器等一些企业。刚才,又听了张明山市长对禹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介绍,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禹州的了解和认识。总体感觉,近年来,禹州市委、市政府,包括四大班子在内,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工业兴市、以城带乡”发展战略,提出“实施大开放、谋求大发展、建设大禹州”,通过全市上下的团结拼搏、干事创业,促进了禹州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突出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5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50亿元,人均达到12580元,比“九五”末翻了一番;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5亿元。二是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农业产业化迈出了新的步伐,培育了一些特色产业、优势产业,综合效益明显提高;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在巩固发展现有的煤炭、电力、能源等工业企业的基础上,又培育了一批建材、陶瓷、机械加工等骨干工业企业,今天上午看的西区工业园区,已有54家企业入驻,总投资达22亿元,初步形成了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业有了很好的势头,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是一个很好的无形资产。三是社会事业蓬勃发展。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河南省卫生城市”、“河南省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提高了禹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社会保障覆盖面也进一步扩大。

     

    总的来讲,近年来,禹州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全市上下形成了思发展、谋发展、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对此,许昌市委、市政府是满意的,也是充分肯定的。

     

    “十一五”时期是许昌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使经济社会发展跨上新的台阶。最近,我们正在修改、完善《许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其总体目标,就是要以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为统领,强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使许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在“十一五”时期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也是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从县域经济的发展来看,离不开工业化、离不开城镇化、离不开农业的现代化。“三化”互相促进,才能够协调发展。这“三化”离开了哪一“化”都不行。因此,在加快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在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要坚持统筹发展,不断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下面,我侧重就加快推进城镇化工作谈一些感受和想法。

     

    一、要在强化产业支撑中增强经济实力

     

    我们知道,城镇化的发展必须以产业的发展为依托,以经济的繁荣为前提,这是一个基础,如果仅仅有城市这个壳,没有产业去支撑,城市就失去了发展的基础。所以,在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必须紧扣发展这个主题,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依托,立足本地的资源禀赋,充分发挥各种优势,选准和培育主导产业,为城镇化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结合禹州的实际,就是要注重发挥自己的优势产业,不断拉长链条,着力提高层次,走出一条具有禹州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要继续发展好煤炭、火电和建材等基础产业,推进煤炭产业的集约发展、循环发展、高效发展、安全发展、持续发展。对于龙岗电厂二期工程,许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国“两会”期间,市委书记毛万春同志专门向国家发改委的负责同志进行了汇报,市政府也正在组织专门力量与省建投、大唐公司等有关方面进行磋商,争取尽快形成共识,达成协议,及早实现龙岗电厂二期工程的开工建设。产业支撑还要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培育出自己的品牌,提高产品的质量。特别是陶瓷业,需要着力解决好树好品牌、提高质量、提升层次的问题,加快提升陶瓷产业发展水平。

     

    禹州西工业园区现在已经初具规模,要继续把这个平台打造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水、电、气等配套设施,搞好美化、绿化、亮化,营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吸引更多的像统一电气这样的高科技企业入驻园区,这样才能让园区的聚集效应发挥得更好。总之,在工业发展中,每年都要力争多上一批大项目、一批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为禹州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改变目前煤炭产业比重过大的结构现状。在强化产业支撑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做好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对在建项目要加大建设力度,确保按时投产。要进一步充实完善项目库,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向外推介、宣传,依托项目进行招商引资,提高招商引资的实效。

     

    二、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好辐射带动作用

     

    加快推进城镇化工作,一定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发挥好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城镇是城市和乡村的结合部,也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一个桥梁和纽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既包括生产力的发展、物质文明的建设,也包括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把村作为建设主体,又要加强乡镇的建设,发挥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对新农村建设起到示范引导的作用。如果脱离了以村为主体的建设,就会脱离实际;如果不把乡镇建设好、发展好,在农村和城市的结合部、交叉点上应该做好的事情就做不好、做不到位。所以,在新农村建设中,村和乡镇这两点都要抓好。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推进城镇化,就要立足农村的实际,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尤其要加快发展现有的“三粉”加工、中药材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依托这些传统产业上新的项目,壮大现有的企业,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发挥好城镇的聚集效应。

     

    当前,中央和地方都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例如修路、改水、改厕、建沼气等,要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时机,大力发展农村的交通业、建筑业、农资供应、信息服务等行业,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拉动消费,促进农村服务业发展。城镇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要在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有序转移的同时,通过小城镇的产业发展,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这方面,禹州市做得就很好,去年禹州市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将近40万人,其中21万是就地转移,这也表明,禹州的市区和城镇已经具备了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功能。要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通过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通过发展城镇第三产业,通过有序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小城镇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真正做到以城带乡、统筹发展。

     

    禹州市提出了“工业兴市、以城带乡”的工作思路很好,符合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今天上午,实地到神垕镇看了一下,总体感觉,禹州市城镇建设有了很好的基础,有比较鲜明的特点,特别是神垕镇,是中国名镇,产业特色鲜明、优势明显。下一步,要把“钧瓷”这个品牌保护好、开发好;把神垕这座古镇保护好、建设好;把陶瓷这个产业培育好、发展好。要结合每个乡镇的人文历史、自然环境、文化资源等优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真正把一批类似神垕、顺店等这些有基础、有特色的城镇,逐步打造成名镇、重镇,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好辐射带动作用。在注重城镇建设的同时,还要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示范村的建设。我们既要发展小城镇,也要抓好示范村、中心村的建设。

     

    三、要在统筹协调中实现持续发展

     

    当前,我们正处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关键时期,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统筹城乡发展,把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通盘考虑,使城镇化健康发展、持续发展。

     

    首先,要科学规划。科学界定城镇的性质、功能和发展目标,尽可能做到一镇一业、一镇一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不能搞千篇一律。有些规划要适度超前,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要尽可能地规划得好一点。神垕镇特别注重这一点,请了上海同济大学的专家来设计,起点很高。要逐步构建合理的城镇化体系,坚持全市一盘棋,围绕着禹州中心城区的建设,围绕着分散在全市各地乡镇的呼应,把中心城区的构建与周围乡镇的呼应结合起来,从而使我们的城镇化建设有一个更加完整、科学的体系。

     

    其次,要靠市场机制推进城镇化。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资金短缺是一个主要制约“瓶颈”,没有资金,城市建设就难以为继。所以,我们必须做好引入市场机制来建设城市和推进城镇化的工作,要以市场化的运作形式实现城镇建设的多元化投入,特别要注重通过多种形式,把城镇化建设与加快推进非公经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吸纳更多的民间资本、社会资本,推动城镇化建设。禹州市经济总量中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占64%,这是一块很宝贵的资源,也是一块很具活力的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参与我们的城镇化建设,机制会更加灵活。此外,还要注重动员引导外出务工的人员、创业有成的人员回乡创业,建设家园,参与城镇化建设,这也是一个可以开发利用的力量。

     

    第三,要坚持集约化发展。在整个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要坚持走产业支撑强、土地占用少、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承载空间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集约发展之路,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尤其要注重把有效地利用资源和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把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切实做到从节约资源中谋求城镇化发展,从科技进步中谋求城镇化发展,从环境保护中谋求城镇化发展,从维护稳定中谋求城镇化发展,使整个城镇化发展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禹州市委、市政府近年来加快了城东新区的发展步伐,加快了城市的发展步伐,初步形成了一个总体的框架。下一步要尤为注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把道路、水、电、气、污水治理、垃圾处理这些配套设施跟上去,把文化、教育、卫生、科技、体育这些公益服务设施跟上去,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增强城市承载能力,不断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要继续做好颍河景观带和钧台钧窑遗址博物馆的建设和规划,加强保护和开发,不断发展壮大旅游产业,充实城市文化内涵,提高城市品位和档次。要继续开展好各种形式的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市民的文明素养。

     

    对禹州来讲,安全生产、特别是煤矿安全生产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前几年,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积极推进煤炭资源整合,为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一如既往地做好煤炭安全生产工作,真正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落实好已有的各项制度、各项机制、各项措施、各项要求,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立足治本,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禹州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有着丰富的资源禀赋,有着较好的经济基础,有着一套比较符合禹州实际的发展思路,有着一个干事创业、谋求发展的良好局面。相信通过市委、市政府及四大班子带领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开拓创新、埋头苦干,禹州经济社会一定能够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