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政[2006]36号 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06年许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 索 引 号 :11411000005747138B/200612-00041
  • 信息分类:市政府文件
  • 发布机构:许昌市人民政府
  • 生成日期:2006-12-07 08:20
  • 名 称 :许政[2006]36号 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06年许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 文 号 :
  • 关 键 字 :
  • 许政[2006]36号 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06年许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2006年许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四届人大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做好2006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 

     

                                                 二○○六年五月二十八日

     

    2006年许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5年,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各级人大、政协的支持、帮助下,全市上下努力工作,促进了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完成了市四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经济快速健康增长,主要计划目标圆满完成。生产总值603亿元,增长13%,比计划高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长6.8%,第二产业增长16.7%, 第三产业增长8.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96亿元,增长29.4%,比计划高14.4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344.9亿元,增长1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9.4亿元,增长47.2%,比计划高22.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64.9亿元,增长4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7.4亿元,增长14.3%,比计划高2.3个百分点。出口总额3.6亿美元,增长14%。 

    (二)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成效显著,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9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9.8亿元,增长40%。80个开工项目中,许尉高速公路、许继通用自动化控制系统软件开发、许昌卷烟总厂技改、黄河集团新建两条金刚石生产线、豫中纺织公司技改扩建、裕丰纺织公司扩建、宏腾纸业技改、宏伟纸业技改等28个项目竣工。许禹、禹登、许扶高速公路,泉店煤矿、首山一矿,禹登铁路等形成了较大投资量。招商引资迈上新台阶,招商引资达到90.8亿元,比上年增长82%。实际利用外资4260万美元,增长34.9%。银企合作长效机制得到巩固。分季度召开金融系统行长联席会议,企业与市内金融部门签订贷款协议75.8亿元。加强了与郑州股份制银行的对口联系,推动了开行授信工作。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347.3亿元,增长20.1%,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7.6%。 

    (三)经济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产业素质明显提高。二、三产业比重达到83.5%,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呈现增长转型。国家(许昌)电力电子系统产业园获得批准。电力电子、烟草、发制品、金刚石、食品、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饰、造纸、能源电力、新型建材等10个优势产业进入省专项规划。40户重点企业的64个项目完成投资30亿元。实施“一城三基地”项目8个,其中6个项目竣工。超额完成省定扭亏增盈目标。资源整合顺利推进。农业经济步入信息化和特色化。被批准为省农业信息化示范市。花木面积51万亩,增加6万亩;蔬菜面积97万亩,增加5.8万亩;中药材面积35.5万亩,增加4.8万亩。金融生态走在全省前列。国家社科院与中国人民银行对全国291个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估中,我市位列全省第三名。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54.7亿元,比年初增长16.1%;贷款余额253.6亿元,比年初增长17.2%。 

    (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市区经济建设得到加强。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市区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谋划和实施了东城区热电厂、烟草薄片、铁矿等大型市区项目。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在巩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成果的基础上,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通过省级初审。东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河南(魏都)民营科技园区建设取得较大成绩。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居全省前列。2005年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综合排序结果显示,禹州市、长葛市成为全省经济发展20强县(市),襄城县入选全省经济发展10个快县(市)。列入改制台帐的18家国有企业,已完成改制9家。列入改制台帐的51家事业单位,有36家完成改制。乡镇机构改革、投资体制改革、农村信用社改革、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等稳步推进。 

    (五)科技、教育、文化、旅游、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迈出新步伐。科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0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达到4家。组织实施了大豆膜分离节水新工艺、通用自动化控制系统软件平台等高科技项目。教育设施明显改善。完成了339所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许昌学院二期等项目加快实施。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积极推进。完成了许昌有线电视网络收购整合。规划了46个改扩建景点景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2亿元。公共卫生、生态环境等社会事业协调进步。加快了疾控中心、紧急救援中心、传染病区设施建设,31所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26‰以内。碧水蓝天目标基本实现。 

    (六)农民得到的实惠增多,人民生活继续改善。解决了1.6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完成了县城电网改造一期工程;5条总长120公里的国债县乡公路竣工。培训农民工16.3万人。新增城镇就业5899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有效控制在3%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69元,增长11.6%;农民人均纯收入3643元,增长12.2%。 

    二、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目标 

    ——生产总值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增长5.5%,第二产业增长16%,第三产业增长10.5%。 

    ——工业增加值增长16%。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 

    ——进出口总额增长16%,其中出口总额增长18%。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左右。 

    三、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任务 

    (一)努力在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上取得新成效 

    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加快许亳、许禹、禹登、郑石4条高速公路建设,推进禹登、许禹、郑州至武汉客运专线3条铁路进度,做好6个能源项目工程,推动东城区热电厂、泉店煤矿、首山一矿、宏源焦化、首山焦化、梁北洗煤厂形成大的投资量。争取许继集团大功率电子、网络自动化等技改项目、亨源通印务印刷生产线、青山不锈钢30万吨生产线、九发科技园铜精深加工等项目建成投产。继续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农业龙头企业产业化、市区拦水蓄水工程等农业项目建设。建设好许昌学院二期、许昌职业技术学院迁建、市二高迁建和市疾控中心、紧急救援中心等社会事业项目建设。 

    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抓住国家支持中部崛起的重大机遇,争取国家、省资金支持。以委托招商、代理招商、产业招商、园区招商为主要方式,争取引进一批东部企业和项目。继续把招商引资任务纳入目标管理,落实企业招商引资的奖励政策,激发全市招商引资积极性。加强对签约项目的跟踪问效,确保资金到位。组织好季度银企洽谈会和项目对接会,搞好与郑州股份制银行的对口衔接,争取银行贷款支持。加大工作力度,切实用好开行授信资金。 

    (二)努力在促进工业化进程上取得新突破 

    强力推进 “136”工业体系建设。电力电子系统产业园方面,建设好许继通用自动控制系统软件平台、大功率电子应用、德里施尔环网柜、奥博电气等11个项目。烟草工业基地方面,开工建设烟草薄片项目,完成卷烟总厂“填平补齐”技术改造、烟机公司科技中心及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金刚石生产基地方面,完成黄河集团和襄城金贝特种金刚石公司的4条生产线建设。发制品生产基地方面,全面建设瑞贝卡发制品四期技改工程,完成龙正美发饰品公司新厂区及生产线建设。食品工业方面,完成5000吨大豆分离蛋白、16万吨无公害猪肉、2万吨腐竹等17个项目。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方面,切实抓好奔马、远东、万向钱潮等企业的21个项目。造纸工业方面,完成10万吨文化用纸、15万吨白卡纸、10万吨箱板纸、7万吨白板纸等项目。纺织服饰工业方面,积极推进精梳高档纱、精纺、集聚纺、服装、印染等项目。能源工业方面,加快推进东城区热电厂、泉店煤矿、首山一矿等项目建设。新型建材业方面,加快建设中锦水泥公司、粉煤灰水泥熟料生产线,推进一批铝合金型材扩建、卫生陶瓷产品结构调整等项目。 

    加快工业园区和重点企业发展。规划和建设襄城煤化工基地、禹州煤化工基地、长葛铝型材加工基地、长葛大周有色金属加工园区、长葛超硬材料基地和长葛市、魏都区、许昌县棉纺织产业集群、鄢陵县粘胶浆粕和棉纺织产业集群、许昌县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许昌县鞋业产业集群、许昌县档发产业集群、许昌县和长葛市食品加工产业集群等14个省级产业集群或基地。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集中力量支持每个县办好1-2个工业园区。继续对重点企业实施动态管理,加大对重点企业支持力度。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提升重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三)努力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呈现新开端 

    抓好许昌至长葛城乡一体化新农村示范区建设。制定总体规划和分区配套建设规划。做好许昌至郑州城际快速通道的前期工作,争取开工建设107国道改建工程。建设好示范区内沼气池、农业信息化、农村安全饮水、农民体育健身大院、有线电视、乡村卫生院和卫生所、“农家乐”旅游等项目。 

    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信息化方面,争取成为国家农业信息化示范市。特色化方面,争取花卉苗木面积达到58万亩、蔬菜面积达到90万亩、中药材面积达到38万亩。产业化方面,以20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为重点,支持粮食加工、食用油生产、中药材加工、花木生产销售、畜禽加工等企业发展。科技化方面,以农业科技园区项目建设为载体,实施“农业科技示范工程”,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四)努力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上再上新台阶 

    加快市区经济发展。认真落实《关于加快市区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执行好电力装备、烟草、发制品、造纸、纺织、食品等优势产业规划,实施好27个市区重点工业项目,重点推进许继电气城一期、东城区热电厂、许昌铁矿、烟草薄片、一林纸业、东城区热电厂粉煤灰处理厂等重大项目建设。集中力量扶持许继、卷烟总厂、瑞贝卡等骨干企业膨胀规模,增强实力。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继续实施经营城市战略,突出抓好16个在建城建项目建设,深入开展“四城同创”工作。 

    推动与郑州的经济联系和功能对接。抓住中原城市群总体规划启动的机遇,搞好产业空间布局,引导鞋制品、纺织、食品等产业沿107国道聚集,与省规划的高技术、轻纺、食品产业带实现对接。加快推进郑州至许昌快速通道、产业布局规划,搞好许昌至长葛的空间布局、通道连接、产业布局规划,并付诸实施。建设好国家(许昌)电力电子系统产业园。发挥好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区、河南(魏都)民营科技园区的“窗口”作用,引进一批项目。 

    (五)努力在加快服务业发展上出现新局面 

    全面提升旅游业。积极开发“曹魏文化”,搞好魏都风景区、曹魏三国园景点景区建设;以增加曹魏文化为主题内容,推进春秋楼、霸陵桥的改扩建。大力开发钧瓷文化,加快钧瓷陶艺博览城、神垕钧瓷古镇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继续加强311国道花卉游览长廊、10万亩花卉苗木游览区建设,进一步完善鄢陵花博园,加快建设花都温泉度假区、花乡农家乐度假区建设。 

    大力发展流通和现代物流业。加快制定我市物流业发展规划。积极推进万里物流园、上海商贸城、万通汽贸城等重大物流项目建设。支持建设农副产品、花卉苗木、汽车及农机零配件、发制品等物流中心。举办好鄢陵花博会、禹州中药材交易会、长葛农机配件交易会等大型会展,为发展物流业提供平台。 

    (六)努力在经济体制改革上迈出新步伐 

    深化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做好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扫尾工作,完成许继集团、市供水公司、污水净化公司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做好发投、交投、东投、城投等企业的改制工作。推进县(市、区)做好规模以上集体企业改制工作,力争2006年全面完成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改制工作。力争完成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的改革工作。强力推进公益类、准公益类和社会公用类中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事业单位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继续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努力完成剧团等准公益性文化单位的改制工作。按照“一保三放开”的要求,推进教育系统改革。在保证公共卫生安全的前提下,努力推进卫生系统的改革。加快市政公用、勘察设计、广电传媒、科研等事业单位的改革。 

    (七)努力在生态建设和推进循环经济建设上有新变化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抓好主要交通干线、景观道路绿化美化、重点生态功能区水土保持等重点林业工程建设,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加大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力度。依法关停单机1.2万千瓦及以下各类燃煤机组和单机2.5万千瓦纯凝汽机组,积极推动13.5万千瓦以上火电机组建设脱硫装置。继续做好秸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大力推广使用乙醇汽油,有效削减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加快各县(市)垃圾利用、无害化处理厂建设。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制定并实施《建设节约型社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煤化工专项规划。抓好一林纸业、飞达纸业、白寨伊兴制革等进入国家规划的9个工业点源治理项目建设,争取大周有色金属制造聚集区和鄢陵棉短绒加工区纳入省循环经济园区规划。积极推进烟草薄片、粉煤灰水泥熟料生产线、铝加工、不锈钢加工、秸杆发电、煤化工等一批重大循环经济项目建设。继续做好煤炭铝土矿资源整合工作。 

    (八)努力在社会事业建设上取得新进步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积极实施纳米碳酸钙和金属纳米材料、生物蛋白研发、医药中间体产品生产、大豆蛋白玉米和人白蛋白玉米等高技术项目,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从政策、资金等方面支持和引导产学研合作项目。争取市区初中教育阶段实现校校通网络。着力抓好市一高、襄城高中、长葛一高等优质高中建设,加快市二高迁建工程建设。加快许昌职业技术学院迁建项目进度,积极推进市技工学校改造、长葛职业教育中心建设。继续推进许昌学院二期工程建设。 

    加强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建设。争取启动县级人民医院、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项目。开工建设一批乡镇卫生院。建设历史文化名镇或街区,加快推进神垕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项目和全市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项目。搞好数字电视客户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推进体育中心前期工作。加强计划生育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建设劳务市场,大力开发新型就业岗位。加强安全生产设施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附件: 2006年许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

     

    指标名称

    计算

    单位

    2004年实际

    2005年实际

    2006年计划

    绝对数

    增长%

    绝对数

    增长%

    绝对数

    增长%

    一、生产总值

    亿元

    515.8

    14.6

    603

    13

    680

    13

    第一产业

    亿元

    88.8

    9

    99.6

    6.8

    105

    5.5

    第二产业

    亿元

    306

    17.3

    370.3

    16.7

    429

    16

    其中:工业

    亿元

    278.6

    16.1

    344.9

    17.5

    400

    16

    第三产业

    亿元

    121

    12.2

    133.1

    8.8

    146

    10.5

    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62.7

    54.9

    239.4

    47.2

    299

    25

    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10.6

    69.2

    164.9

    49.1

    211

    28

    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4

    4

    101.1

    1.1

    102

    2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29.5

    15.7

    147.4

    14.3

    167

    13

    五、对外贸易

     

     

     

     

     

     

     

    进出口总额(海关口径)

    万美元

    36879

    23.5

    41935

    13.7

    48645

    16

    出口总额

    万美元

    31223

    22.3

    35579

    14

    41983

    18

    六、外商直接投资

    万美元

    3158

     

    4260

     

    4650

     

    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亿元

    16.2

    46.3

    19.96

    29.4

    23.55

    18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