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东城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现将《许昌市应急管理办公室2007年工作总结和2008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在应急管理工作中参考。
二○○八年三月十三日
许昌市应急管理办公室2007年工作总结和2008年工作要点
一、2007年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应急办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切实加强“一案三制”和自身队伍建设,全面部署基层和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指导和推进全市应急管理工作,初步搭建起了全市应急管理工作的框架,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急预案体系框架初步建立
总体看,全市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已制定2018个,应急预案体系框架已基本建立。其中,市级制定应急预案36个,县级制定应急预案187个,街道(乡镇)制定应急预案51个,社区(村)制定应急预案32个;全市国有控股企业有22个制定了应急预案,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有199个制定了应急预案,中小学有785所制定了应急预案,幼儿园有141所制定了应急预案。同时,针对应急预案积极开展演练,全市共进行各级各类应急预案演练346次。演练工作主要在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安全事故、公共卫生以及群体性事件和刑事案件等方面开展,体现了“统筹安排、重点突出、结合实际、节约资源、简便实用”的原则。
(二)法制体制机制建设得到加强
1.深入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一是搞好学习宣传。各媒体集中时间、篇幅进行宣讲报道;基层单位、社区、高危行业企业,结合实际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使公众普遍了解《应对法》的主要精神。二是指导基层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基层单位把新法律的贯彻落实融入到日常工作中、融入到对应急管理工作部署中,把法律规定的职责落到实处。三是落实责任。根据“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第七条)的要求,各县(市、区)都制定了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具体措施。
2.加强了应急管理的体制和机制建设。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综合协调、分类管理,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目前全市各级各地已建立或明确了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基本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和覆盖社会各阶层团体及各生产经营单位(工矿企业)的应急管理组织网络体系。同时,坚持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的基本原则,初步形成了“政府统筹协调、社会广泛参与、防范严密到位、处置快捷高效”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
(三)应急管理平台建设稳步推进
近年来,我市共投资2000多万元建立和完善了城市应急联动110指挥服务中心平台建设,实现了应急装备资源、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整合和许昌城区范围内的现场视频监控指挥,有效提高了现场反应速度和紧急救援能力,被称为是中小城市应急联动服务系统的“许昌模式”。2007年,市委、市政府把“进一步完善应急联动服务机制建设,提高政府综合救助能力”列入年度为民所办“十件实事”之一,许昌市城市应急联动110指挥服务平台的功能进一步加强。一是重点解决了各行其是,重复建设、浪费资源的问题,使“110、119、122”三台合一,同时继续保留上下垂直的120急救、12319城建、12369环保、12365质检等特服号码与110一并运行。受理范围从单纯的应急事项扩大为紧急事件、群众求助、问题咨询、效能投诉等方方面面。群众一旦遇到危难,只须拨打“110”,便能及时得到救助。二是围绕如何方便群众做文章,充分考虑到中小城市“小应急”多、“大应急”少的实际,体现出应急与服务同等重要的特点。三是加大高科技装备的投入和使用,新增了105个城市监控点,使视频系统基本覆盖了市区的重点部位、交通要道、人流密集场所;同时,与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联手研发了应急联动系统电子地理信息决策支持系统,实现了指挥处置工作由人工向智能的转变,大大提高了现场指挥处置能力。应急联动服务系统被群众称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二、2008年工作要点
2008年,我市应急管理工作目标是: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狠抓基层应急管理,严格高危行业企业隐患排查,提高群众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全面提升我市应急管理工作水平,推进平安和谐许昌建设。
(一)切实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一是组织好我市总体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加强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的督查落实、审核备案工作。二是2008年年底前,县级总体应急预案、高校应急预案制定率达到100%;乡镇、街道、中小学校、幼儿园、社区、村庄和企业应急预案制定率达到80%。三是指导和规范基层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提高基层应急预案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和可操作性。预案体系建设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规范性都很强的工程,工作量大,任务繁重,要组织高水平的预案编制队伍和专家评估审核队伍,各级财政要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确保我市应急预案体系建设顺利推进。
(二)着力推进基层和企业应急管理工作
一是做好基层和企业应急管理“一案三制”建设。二是实施基层和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示范工程。选择部分有一定基础的社区、村庄、学校和企业组织开展应急管理试点工作,探索基层和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好方法、好模式。三是指导基层和企业开展隐患排查和应急知识普及工作。四是做好应急救援物资的储备和监管。五是搞好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积极做好“十一五”期间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工作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要求,由市发改委牵头,组织启动我市“十一五”期间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编制工作。规划要按照“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要求,结合实际,处理好建设需要与财力可能、近期与长远目标的关系,特别是要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2008年7月底前,要完成我市“十一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编制并开始实施。
(四)搞好应急平台体系建设调研工作
按照《河南省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技术要求》的要求,今年内要组织开展对我市应急指挥平台建设的调研论证工作。要在省应急办的指导下,向专家专业人士进行广泛咨询,充分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市实际,高标准、高质量搞好论证、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争取我市应急管理指挥平台早立项,早建设。
(五)加快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建设
目前,全省已有13个省辖市的应急管理办事机构独立列编建制,我市应急管理办公室(市政府值班室)的机构设置已向市编委行文请示,争取尽快完成许昌市应急管理办事机构的组建工作。各县(市、区)政府也要积级组建应急管理办事机构,确保机构到位、人员到位、制度到位,切实履行政府应急管理职责。
(六)扎实做好值班和信息报告工作
一是全面落实和完善值班工作的相关制度和规定,进一步规范值班工作,建成高效的值班运转机制。二是加强信息报告工作,做到准确、精炼、快捷。三是指导全市政府系统值班工作,促进值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四是改善值班条件,要在办公场所、办公设施配备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并尽可能满足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提升信息报告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七)开展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要把隐患排查监管工作作为应急工作的重中之重,摆上日程,定期和不定期对本地、本部门的突发事件隐患进行分析和检查,同时督促、落实整改工作。县级人民政府要全面掌握本行政区域内各类生产经营企业分布、企业重点危险源、应急队伍、救援基地、应急物资等基本情况,建立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关联单位之间的应急联动机制。要明确专人负责隐患排查的具体工作,做好隐患的统计汇总、分析评估和信息报送。二是强化措施,控制源头。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和详细的、可操作性强的隐患分类、分级标准。抓好源头管理,针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不同特点,对处于不安全状态的各类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拉网式排查,不留死角,边查边改,把整改工作贯穿于排查全过程。三是夯实基础,狠抓落实。重点抓好基层的隐患排查工作,特别是农村、企业、社区和学校都要设立安全观察员,定期进行隐患排查,及时报告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建立健全隐患排查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