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政办〔2009〕7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许昌市2010年烟叶生产工作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九年八月四日
许昌市2010年烟叶生产工作意见
为切实搞好我市2010年烟叶生产,推动许昌现代烟草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重心下移、着眼基层、突出服务、加强基础”的指导方针,紧紧围绕“稳定规模、提高质量、突出特色”三项工作任务,以“金三角”现代烟草农业园区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全面提升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水平,努力保持我市烟叶生产稳定健康发展。
(二)总体目标
全市指导性种烟面积预安排计划18万亩,收购计划54万担。县(市)目标任务分别为:襄城县13万亩,收购量39万担;许昌县2.3万亩,收购量6.9万担;禹州市2.3万亩,收购量6.9万担;鄢陵县0.4万亩,收购量1.2万担。
二、落实奖励和补贴政策
(一)奖励政策
市财政拨款10万元、市烟草公司拨款30万元,作为市级奖励基金,分别用于烟叶生产、收购工作的表彰奖励。
(二)补贴政策
1.各产烟县(市)要认真执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2009年烟叶收购价格及补贴政策的通知》精神(发改价格〔2009〕793号),足额提取当年烟叶收购资金的13%,作为烟叶生产补贴资金,在种子、肥料、地膜、农药、漂浮育苗材料等烟用物资和土壤改良、新技术推广、专业化服务、技术培训等方面进行补贴。2.以2009年烟农交售烟叶数量为准,烟农每交售上部烟叶1公斤,给予1.5元的烟用物资奖励,每交售下部烟叶1公斤,给予1元的烟用物资奖励。烟叶产购合同履约率在30%以上的,按交售数量兑现物资补贴;合同履约率在30%以下的不兑现物资补贴。3.对现代烟草农业试点、浓香型烟叶开发试点、纯作烟田在水利设施、密集烤房、烟田道路、烟草农业机械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行补贴。4.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省发展改革委河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方案的通知》(豫政〔2007〕67号)精神,对纯作烟田烟叶全部进行农业政策性保险。每亩烟田保费24元,县(市)级政府负担12元,占50%,烟草部门负担9.6元,占40%,烟农负担2.4元,占10%,保险收益归烟农所有。
5.凡是间作套种烟田,烟水、烟路、烟炕、烟机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安排,种子、化肥、地膜、农药等烟用物资一律不予补贴。
三、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积极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1.加快“金三角”现代烟草农业园区建设。要把现代烟草农业园区建设作为烟叶工作的中心,通过科技水平的提高、基础设施的配套、现代管理的应用、服务体系的健全,基本实现生产条件现代化、生产技术科学化、生产组织社会化、生产环境可持续化。通过园区建设,使园区烟叶种植面积和收购量达到全市的85%以上。2.扩大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建设规模。继续做好“1乡19村”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建设,开展“1县2乡”(襄城县、许昌县椹涧乡、禹州市小吕乡)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建设工作。按照“整体规划、系统设计、突出重点、综合配套、整体推进”的总体要求,将试点打造成为具有现代物质装备、现代科技支撑、现代管理水平,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现代烟草农业示范样板,带动我市现代烟草农业快速发展。
3.提高现代烟草农业市场化建设水平。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促进土地流转,提高烟叶生产的规模化程度,实现规模化种植;鼓励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股份合作制农场、工场化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等,使其成为现代烟草农业的市场主体,提高烟叶生产专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水平;以烟田作业机械化、育苗烘烤工场化为重点,完善专业化服务设施,健全专业化服务体系,降低烟农的劳动强度和技术难度;健全烟叶生产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把信息化管理贯穿于整个烟叶业务流程。
4.完善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投入机制。要优化支农资金使用办法,整合现有涉农资金,集中向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倾斜,加大烟区道路、水利、电力、机械、生态建设等方面的投入。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烟草加工集团到许昌烟区建设基地。运用税收、贴息、补助等多种经济杠杆,内聚外引,多渠道筹集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资金,形成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合力。
(二)突出浓香型烟叶研究开发
1.严格禁止烟田套种。“麦烟套种、烟薯套种、麦烟薯套种”严重影响烟叶质量,是造成烟叶浓香型特色弱化的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制约我市烟叶市场信誉提升的主要因素。各地要加强政策引导,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禁止烟田套种。
2.积极引导烟田轮作。建立合理的烟田轮作制度,可以降低烟叶种植成本,提高烟叶产量和质量。根据我市烟叶生产实际,禁止三年以上连作烟田种植烟叶,推广“小麦—红薯—油菜—烟叶—小麦”的轮作模式,建立“三三制”种植模式,实现三年轮作调茬。
3.高度重视土壤改良。综合运用土壤改良技术,高标准、高质量做好烟田冬前深耕工作,加大畜粪、优质饼肥等有机肥用量,加大秸秆还田力度,扩大绿肥掩青面积,不断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土壤肥力,进一步治理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膜造成的污染,保护烟田生态环境。
4.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按照浓香型烟叶生产技术标准,推广应用GAP生产和管理模式,将浓香型烟叶生产技术落实纳入标准化管理轨道。做好品种布局调整,培育、引进具有典型浓香型烟叶质量特色的品种,推行一乡(村)一品。要落实技术规范,全面普及应用集约化育苗、测土施肥、统一植保、化学抑芽、病虫害综合防治、成熟采收、密集烘烤技术。建立完善烟叶质量可追溯制度,为卷烟工业提供质量稳定、特色突出的优质烟叶。
5.认真开展专项研究。按照“生态决定特色、品种彰显特色、栽培保障特色”的研究思路,开展浓香型烟叶生产技术专项研究,重点攻关,弄清影响浓香型特色弱化的主导因子,解决制约浓香型烟叶开发的关键技术问题。
6.全力做好试点开发。扎实做好全市5000亩(襄城县3000亩,禹州市、许昌县各1000亩)浓香型烟叶试点的开发建设。试点开发要做到产学研相结合,明确需求导向、目标定位、质量标准,并根据浓香型烟叶生产的必要条件,整合各种生产要素,集成应用适用技术,科学制定技术方案和工作方案,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以表彰奖励。
(三)加快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要牢牢把握“十一五”期间国家对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补贴的政策机遇,根据基本烟田规划和规模化种植发展要求,按照“充分论证、科学规划、规范运作、确保效益”的指导思想和“系统设计、网络布局、整村推进”的建设原则,重点抓好烟水、烟炕、烟路、烟机规划和配套建设。以建设机井、小塘坝、提灌站、沟渠、管网、喷灌为重点,加快基本烟田水利设施建设,全面实现水利设施配套;烟炕建设要坚持以集群化密集烤房为主,积极引导专业化、商品化烘烤;烟路建设要与规模化种植、集中连片、烟机规划紧密结合,以修建砂石路为主;烟机配套要试点先行,稳步推进,重点解决机耕、起垄、施肥、覆膜、播种、喷药所需机械。要更加重视项目的科学设计和工程质量管理,明确建设主体和管护责任,完善项目的运行管理机制,确保项目长期发挥作用。
(四)健全烟叶生产风险保障机制
1.探索烟叶生产风险救助机制。加强对烟叶生产保险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探索建立地方政府、烟草部门、保险公司和烟农的风险共担机制,因地制宜建立烟叶保险或生产风险救助基金等,减少烟农的后顾之忧。
2.完善病虫害预测预报网络体系建设。要加强全市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网络建设,确保烟草病虫害测报网络设施完善、功能齐全、人员到位、运行良好。落实预测预报制度,监控病虫害发生趋势,发布烟草病虫信息,建立烟草病虫害快速反应机制和有效控制机制,切实降低突发性病虫害给烟叶生产造成的损失。
3.完善气象服务和防雹减灾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烟草气象服务及人工增雨、防雹减灾体系,降低干旱、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给烟叶生产带来的危害,切实减少种烟风险,增加烟农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