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政办[2010]116号 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长李亚在市政府五届六次全体会议上讲话的通知

  • 索 引 号 :11411000005747138B/201008-00014
  • 信息分类:市政府办文件
  • 发布机构:许昌市人民政府
  • 生成日期:2010-08-17 17:06
  • 名 称 :许政办[2010]116号 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长李亚在市政府五届六次全体会议上讲话的通知
  • 文 号 :
  • 关 键 字 :
  • 许政办[2010]116号 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长李亚在市政府五届六次全体会议上讲话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东城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8月13日,市政府召开了五届六次全体会议,市长李亚作了重要讲话。现将市长李亚的讲话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和贯彻落实。

     

     

     

    二○一○年八月十七日

     

    深化政府管理创新着力破解发展瓶颈——李亚市长在市政府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二○一○年八月十三日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今天这次市政府第六次全会的主题是:深化政府管理创新,着力破解发展瓶颈。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省政府全会精神,深入推进“五个坚持、两转两提”,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以政府管理创新破解发展瓶颈,以科学工作方法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今年各项目标任务提供坚强保障。刚才,6个部门分别作了很好的发言。这次会议下发了河南省人民政府赴重庆学习考察的报告。目的在于相互借鉴。

     

    市政府五次全会以来,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要求,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一手抓政府自身建设,扎实推进“五个坚持、两转两提”,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效,为我们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保持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578亿元,增长15.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8116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977.9元,分别增长9.5%和10.1%。1—7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9%;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1%,居全省第5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4%,增速居全省第2位。从政府自身建设来看,主要有5个方面的显著成效。一是加快转变职能,服务发展更加有力。全面履行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责。市县政府机构改革进展顺利,企事业单位改革改制深入推进。在去年以来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扎实推进“企业服务年”活动,今年为企业解决资金、土地等问题551个。市行政服务中心严格落实联合审批制度,联合审批事项达126件,比去年同期提高29%。市国税局加强税企沟通、主动上门服务、解决企业难题,使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市地税局注重优化体制机制,减少行政审批项目,简化办税程序,提升服务效能。今年以来,市农业局、水利局、农机局、气象局、粮食局等部门通力合作,狠抓粮食生产不放松,使我市夏粮生产再夺丰收。

     

    二是深化管理创新,破解瓶颈更加有效。把深化政府管理创新作为破解发展瓶颈的根本手段。建立健全了重点项目资源配置和联动机制、重大前期谋划项目储备推进机制,有力推动了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推行项目代建制、回购制等模式,引进外资和社会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市人民银行、银监局及各家金融机构积极组织召开银企洽谈会,上半年促成218家企业与15家金融机构签约237个项目,签约资金177.5亿元。市投资总公司注册资本金达到8.5亿元,8个省级产业集聚区投融资平台资产规模达到20.3亿元,共融资25.8亿元。市供电公司突出抓好迎峰度夏、电网建设、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市城管局、住建局加大城市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和城市管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三是切实转变作风,工作推进更加务实。市直各部门、各单位履职尽责、团结协作,求实求效,办成了一些影响深远的大事、难事,确保了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在产业集聚区建设上,各有关部门形成了合力,市发改委加强政策研究,协调推进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国土资源局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打破常规保重点,优先保障了产业集聚区建设用地;环保局提高效率,圆满完成了环评规划;统计局把产业集聚区的考评考核纳入了整体统计格局之中。在招商引资上,市商务局会同相关部门以及县(市、区),扎实开展“5266”大招商活动,仅上半年就完成年度招商目标的93%,到位资金266.7亿元,项目履约率、开工率分别达到99.4%、94.4%。在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过程中,市工信局、安监局、监察局等部门与当地党委政府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强力推进,打响了煤炭资源兼并重组的攻坚战。在民生改善上,市人社局和教育局、卫生局、民政局等部门,围绕“为民办实事”,吃透政策、积极争取,协力推进社会事业建设,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四是坚持按章理事,政府运转更加有序。切实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定期召开政府常务会、规委会、新闻发布会等,编制实施了低碳经济、电动汽车、自主创新体系等一系列重大发展规划,政府决策的系统性、前瞻性、预见性明显增强。理顺了城乡一体的规划管理体制,完善了公众参与、专家评审、政府决策“三位一体”的规划审批机制。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今年以来政府网站公开信息3772条,市长信箱收到群众来信4648封,办理率达99.89%。市财政局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行财政投资评审制度,今年以来评审项目402个,审减资金3.2亿元,财政投资资金的使用更加规范。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五是着力提升效能,执行意识更加强化。扎实开展“执行力提升年”活动,出台了《许昌市行政效能投诉处理暂行办法》等10余个规范性文件。市直各部门认真落实首问负责、限时办结、服务承诺和行政问责等制度,行政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特别是在中原电气谷的推进实施和建设中,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高效运作,第一台风电整机仅用8个月就下线出厂。切实加强电子监察系统建设,行政审批行为更加规范、透明、高效。加大效能问责力度,今年以来共查处效能投诉案件44起,责任追究143人。深入开展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评选活动,提升了公务员的素质,形成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总体上看,随着政府自身建设的加强,政府的公信力、执行力有了明显提升,省委、省政府和我市各项决策部署得到了全面贯彻落实,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特别是全市干部队伍上下一心,迎难而上,拼搏奉献,以良好的气势保证了良好的态势和趋势,向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政府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扎实工作的结果,尤为需要指出的是,市委的直属部门,市人大、市政协直属机关,以及市法院、检察院,积极支持配合政府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借此机会,我代表市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当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政府自身建设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表现在5个方面。一是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不够强。主要是观念问题。观念新了,没有办法可以找到办法,没有路径可以找到路径。观念滞后,要么固守不该固守的,坚持不该坚持的,好心办坏事,阻碍了发展;要么没有敏感性,抓不住机遇,失之交臂。二是深化改革创新的力度不够大。一些地方和干部缺乏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意识和魄力,认识水平、思维方式滞后于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特别是按照市场化取向的要求,在扩大对外开放、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改进行政管理方式等方面的改革上,亟需创新,打破障碍。三是破解发展瓶颈的招数不够多。有的干部缺乏全局眼光和战略思维,遇到问题、难题、困难,把握不准、思路不清,发不了言、出不了招。特别是在一些重点工作和经济工作中,迟迟打不开局面。一些干部不在状态,“知识恐慌”、“本领恐慌”,面对新信息、新问题、新矛盾,知识不够、本领不够。四是改善薄弱环节的成效不够好。教育、卫生、医疗等社会事业发展依然薄弱,群众上学难、看病贵、就业困难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社会保障覆盖面还需不断扩大。煤炭、交通、食品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信访稳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一些薄弱环节的工作成效还不够好。五是落实各项工作的效能不够高。这实际是作风问题。一些部门和干部缺乏全局观念,责任意识缺失,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部门作风浮漂、做事拖沓,使好的政策被棚架,好的思路落实不了,好的项目落不了地,使“好药方”到不了位、见不了效。这5个方面的问题,有些虽然发生在局部和个别人身上,但直接影响的却是政府的执行力、许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全市人民的福祉。对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政府自身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靠管理创新破瓶颈,靠科学方法上水平,靠效能提升促落实。

     

    下面,根据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的意见,我就深化政府管理创新,着力破解发展瓶颈,再讲3点意见。

     

    一、创新管理破瓶颈要提高认识

     

    思想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面对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形势、新要求,尤为需要我们切实增强推进管理创新、加强自身建设、破解发展瓶颈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坚定性。

     

    首先,创新管理破瓶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仍然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三产比重偏低;新兴产业谋划力度不够,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低;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差距依然较大;转变政府职能的任务繁重艰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还相当薄弱;政府和政府部门某种意义上仍然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怎样既用好“有形之手”又用好“无形之手”,协调运作管理经济和社会,需要统筹协调好。这些问题有些是共性的,有些在许昌更为突出。因此,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解决这些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要靠政府的操作运作、管理创新。

     

    其次,创新管理破瓶颈是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府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上明确指出,只有加快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创新,才能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卢展工书记提出了“四个重在”、“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三具两基一抓手”的要求。郭庚茂省长在省政府全会上,对下半年提出了“三项重点带全局、城乡建设扩内需、改革创新破难题”的要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政府管理创新,近年来持续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所有这些不仅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动政府管理创新提出了指导性、针对性的意见。我们必须从增强政治意识、执行意识出发,切实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增强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

     

    其三,创新管理破瓶颈是推动工作落实、完成发展目标任务的有效途径。当前,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矛盾和瓶颈,包括土地紧张、资金瓶颈、人才短缺、民生改善、热点难点等。有些问题我们过去有所预料、有所行动,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来得猛、来得快、来得急。过去沿海地区面临的问题,现在已经成为许昌的现实。土地如此,节能减排也是如此,以前超标排放污水只是罚钱,现在行不通了,超标排水省里直接扣许昌的钱,老百姓更不会答应,省委、省政府的刚性目标任务也不允许。对这些问题,如果不下大力气,一个一个破解,就会阻碍发展。当前的发展,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破解制约的瓶颈,就会远远落于人后,因此一定要有紧迫感。

     

    二、创新管理破瓶颈要抓住关键

     

    创新管理破瓶颈,不能泛泛而谈、空对空,关键要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入进行研究,灵活运用政策,借鉴先进经验,大胆实践探索,从而找出症结,提出对策,创新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许昌实际,有6个方面的突出问题需要解决,即“破解6个难题”。

     

    (一)经济结构怎么调。调整好经济结构,解决好产业不优、需求失衡、城乡分割等突出问题,是我们破解发展瓶颈、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首要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抓优化。一产要“稳”。继续稳定粮食面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重点提升花木产业发展水平,着力发展现代畜牧业,让农业基础更牢。二产要“强”。突出抓好3大主导产业、4大特色产业,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加快传统产业调整振兴步伐,谋划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和低碳产业,抢占发展制高点。三产要“优”。加快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生态旅游、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补齐“三产”短板,着力把服务业打造成为跨越发展的新支柱。

     

    二是需求结构重均衡。要加快推动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逐步改变我市“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不均衡性。投资要扩规模。目前,投资仍然是我市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要继续扩大规模。坚持以项目承载投资,大力实施“3618”投资促进计划,加紧谋划、策划一批重大项目,持续增强投资拉动能力。消费要挖潜力。提高群众收入,落实消费政策,培育消费热点,改善消费环境,真正解决好群众和居民没钱消费、有钱不敢消费、有钱无处消费的问题。出口要调结构。不断优化出口产品和市场结构,提高质量和档次,增强国际竞争力。

     

    三是城乡结构求协调。坚持以城带乡,强力推进城镇化,用城市的快速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编好规划,加快构建符合许昌实际的现代城镇体系。抓好新区,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聚好产业,加快建设产业集聚区,促进产城融合、产城一体。打好基础,不断加大以道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建好机制,在资金、土地、户籍、社会保障等方面勇于创新机制,提供保障。

     

    (二)要素约束怎么破。当前,我市处在一个经济发展的加速期,生产要素约束日趋加剧。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在约束中求发展的理念,着力探索破解要素制约的途径和方式,从单纯扩张要素总量,转向扩张要素总量与变革要素配置并重。

     

    一是多策缓解土地“紧”的问题。首先,要争取增量。正确把握政策导向,对重点项目建设用地要快报快批,尽可能争取更多土地指标。完善土地收储制度,加大对市区闲置土地、改制企业土地、迁村并点土地、城中村改造土地的收储力度。其次,要用好流量。坚持“有限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大力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借鉴重庆和信阳的经验,建立城乡建设用地交易平台,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其三,要盘活存量。一是提高项目容积率,新上项目要向产业集聚区集中摆放,提高项目的园区入驻率。二是提高土地投资强度,鼓励建设多层标准化厂房,市区不能低于180万/亩,城区周边不能低于120万/亩,其它县(市)不能低于120万/亩。三是切实做好“腾笼换鸟”、“退二进三”工作,清理征而不用、多征少用建设用地项目。

     

    二要多方化解融资“难”的问题。要建好平台。重庆市成立了8大投资公司,靠“八大投”拉动整个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413亿元,同时坚持“三个不”原则,实现了“三个均衡”,规避了投融资平台的风险,做法很系统、很全面。我们要借鉴好的做法,在规范中壮大投融资平台,充实投融资公司资本金,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严控经营风险,做好“四资”(即政府可以调控的资金、资本、资产、资源)整合工作,增加各投融资平台营利性资本的比重,提高盈利能力。要深化合作。继续发挥银行信贷的主渠道作用,深入推进银企合作,扩大信贷规模,实现银企共赢发展。要加快上市。培育上市后备企业,因企制宜,科学研究,用足用好境外、国内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等上市资源。已上市公司要加快项目建设,转型升级,为今后再融资奠定良好基础。要打好组合拳,整体作战,综合施治,持续抓好企业上市,破解资金、管理体制等约束。要激活民资。进一步放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创造良好的民间投资环境,更多地采取BT、BOT等市场化方式,广泛吸纳民间资金,切实弥补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引进外地资金;另一方面,吸纳许昌当地资金。截至7月底,全市新增存款余额达123亿元,要研究对策,把这些资金用在投资发展上。

     

    三要多措弥补人才“缺”的问题。要定规划。围绕许昌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和人才需求,科学制定人才规划,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新机制。省委将在这月底召开高规格的人才和教育工作会议,要根据中央和省委的要求抓好贯彻落实。要强培训。大力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构建覆盖城乡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加快培养技能型人才。要多储备。以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紧缺行业、产业为重点,构建完备的人才后备库。要抓引进。积极申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研发基地,筹建留学生创业园,建立专家联系制度,搭建高层次人才引进平台。

     

    (三)旧的体制怎么改。针对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唯有坚持以市场化为取向,勇于破、勇于改,靠改革创新,才能有出路、有活力,才能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企事业单位要改活。目的是求活。列入台帐的改制单位大都是困难单位,要通过改革焕发活力、促进发展,做到改一个成一个,改一个活一个。重庆在改革改制方面,国资委管理的企业数量从60多家减少到32家,但国有资产的总量却从1700亿元增加到10500亿元,就是改活的范例。重点是引进。无论是事业单位还是企业改革,都要着眼于引进战略合作者去推进实施。只有引进战略合作者,才能为企事业单位注入资金,健全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推动企业健康发展。关键是运作。要因企制宜,一企一策,加强运作,在改革过程中,逐个破解个性问题,政策破解共性问题。稳定是前提。无论怎么改,都要把要维护职工切身利益、确保大局稳定作为前提,既要积极,也要稳妥,真正使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群众成为改革改制的受益者。

     

    二是城乡二元体制要突破。做好3篇文章。加快户籍改革。在推进区率先实施。按照“就高不就低、尊重群众意愿、积极稳妥、统筹兼顾”的原则,让群众最大程度地享受各类政策福利待遇,积极稳妥地推进就业、住房等其它各类配套措施改革,最终实现居民身份平等、待遇平等。抓好土地流转。学习借鉴重庆、苏州的经验,探索设立县、乡、村土地流转服务机构,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社会保障。探索建立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落实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保障失地农民权益。

     

    三是行政管理体制要创新。抓好4件事。深化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扩大联合审批和网上受理,完善招商引资项目零接触代办、行政审批“直通车”等服务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前置审批权,最大程度地简政放权,提高行政审批的综合服务水平。全面推广财政投资评审制度。进一步扩大财政投资评审范围,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监督检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特别是个别县(市、区)要建立机构,充实人员,加大培育扶持力度,使财政资金使用更加规范、科学、有效。切实规范涉企收费。积极推进涉企收费“一费制”改革,进一步规范行政征收行为,提高服务企业水平。积极利用现代技术。通过信息、网络等手段,创新行政管理的方式方法,使政府工作更透明、更高效、更规范。

     

    (四)新的机制怎么建。面对新的矛盾和问题,各地都有许多好的破解之策、鲜活经验,要善于总结、提炼,上升到政策层面,从而把握走势,超前设计新的机制,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和制度保障。

     

    一要着力构建大开放经济体系。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决于一个地方的开放程度。只有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胸怀,实施大开放,才能推动大发展。要树立大开放、大招商的意识。把大开放、大招商放在带动全局的战略性位置去推进。今后的发展,更多地面临要素问题。除了积极向上级争取,还要大力开放引进,通过大开放、大招商增加新的要素、新的资源、新的动力。要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推进对外开放,凡是能够对外开放的、非禁止的都要开放。要扎实开展大招商活动。真正转变招商引资方式,通过专业招商、产业链招商、点对点招商、“园中园”招商,扩大引资成果。县(市、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同志,要拿出相当的精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要搭建起大开放的平台。最近,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积极推进海关、出口商品检验检疫2个机构落地许昌。下一步,要超前谋划、加大运作,争取设立出口加工区或保税区,构建大开放的体制机制。

     

    二要健全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机制。扶持政策要到位。不折不扣地兑现省、市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舍得花真金白银,加大对产业集聚区的扶持力度。建设主体要多元。不断壮大产业集聚区投融资平台,积极探索以企业为主体的开发建设机制,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参与产业集聚区工业地产、基础设施和标准厂房建设。考评体系要科学。不断健全产业集聚区建设奖惩激励机制,完善好、运用好产业集聚区绩效考评办法,奖优罚劣,充分调动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管理服务要便捷。按照小机构、大服务和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建立健全产业集聚区管理机构,适度扩大经济管理权限,优化职能配置,创新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三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评机制。考评指标是根“指挥棒”,上级怎么挥,基层就怎么走。切实用好“指挥棒”,既是指导、规范各级政府行为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难点工作。要结合实际,不断完善充实目标管理内容,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工作任务纳入目标管理。要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体系,尤其要把反映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产业结构升级、科技创新、人民生活、社会和谐等方面的指标纳入进来,靠科学发展观的机制评判科学发展观的成效、选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人、推进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进程。要强化激励约束,把考核结果作为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进行奖惩的重要依据。要强化考核项目的可比性和可度量性,将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力求客观、准确。

     

    (五)民生问题怎么保。由于社会公共服务基础差,历史欠账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尤为迫切和繁重。我们要树立新的发展理念,把民生作为政府的首要职责,作为发展的最终目的,下大力气抓实抓好。

     

    一要着力解决就业之困。就业是民生之本。要以创业促进就业。深入开展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确保取得实效。要以培训推动就业。全面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强化创业、就业人员技能培训。要以转移增加就业。加强区域劳务合作,继续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要以帮扶保障就业。多渠道开发公益性岗位,着力解决好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零就业家庭”等特殊群体的就业问题。要以服务提升就业。加快市、县、乡、村四级创业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创业就业服务水平。二要着力解决就医之急。要放在重要位置。把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同步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要加大硬件建设。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加快县级医院、中心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突出抓好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从今年开始要着力破解农村就医难问题,主要是3个路径:一是在原有基础上建设的乡镇卫生院要充分发挥作用;二是用好新农合政策,让农村大病群众住得起院;三是建好村标准化卫生室,解决农民就近就医问题。要提升业务水平。提高医疗质量,优化服务流程,强化便民惠民措施,改善就医环境。要创新发展机制。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加快社会公益事业建设。要进行有效监管。建立严格有效的医药卫生监管机制,规范服务行为,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三要着力解决就学之难。要均衡发展。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均衡配置、合理布局,促进城乡、县际及县域教育均衡发展。要加大投入。逐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特别要使资金向普通中小学和农村地区倾斜。要职教攻坚。大力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积极推进教育资源整合,重点解决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能力偏弱问题。要多元办学。探索建立多元化办学机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教育新格局。

     

    四要着力解决后顾之忧。要“编一网、解三忧”。“编一网”:就是要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安全网,使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无后顾之忧。“解三忧”:就是要不断完善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解住房之忧。近期要召开全市保障性住房工作会议,要继续落实好“低收入家庭有保障、中等收入家庭有市场、高收入家庭有约束”的要求。要探索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角度出发,认真学习借鉴苏州“三个集中、三个置换”的经验,解失地农民之忧。要深入研究新区城镇居民社会养老问题,及时出台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抓好新农保试点工作,提升农村敬老院管理服务水平,解城乡居民养老之忧。

     

    (六)热点难点怎么解。改革攻坚期和社会转型期,往往是各种矛盾多发、易发期,要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工作方法,增强驾驭能力,不断化解热点难点问题。

     

    一是安全生产要强化监管。要完善机制。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推进安全生产考评体系建设,实行政府挂牌督办、部门挂牌督办机制,努力消除安全隐患。要明确责任。要明确各级各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尤其在当前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移交的关键时期,要更加细化监管责任,务必责任到人,强化安全生产监管。要严格问责。凡发现违法生产、违规作业、盗采资源等问题,一律进行过程追究、隐患追究、责任追究,从严问责,顶格处理。

     

    二是信访稳定要抓住源头。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落实信访评估机制,开展事前信访评估,从源头控制信访“增量”。要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为重点,认真排查容易引发集体上访的各类不稳定因素,在前期化解信访问题。要以“事要解决”为核心,严格落实领导接访和重要信访案件化解机制,把群众信访问题及时妥善地处理在基层,决不能“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有效减少越级上访和重复上访的发生。

     

    三是拆迁改造要重在安置。要坚持以人为本、群众满意,加快由“拆迁”向“搬迁”的观念转变,让群众成为最大受益者。要加大安置房建设力度,始终做到安置为上、安置为要。要规范拆迁行为,坚持依法拆迁、阳光拆迁、和谐拆迁。要兼顾各方利益,做到群众、政府、企业“三满意”。要注重工作方法,把愿干事、会干事、不出事作为主要标准,既严格执法,又文明执法,不断提升和谐拆迁的工作水平。

     

    三、创新管理破瓶颈要强化保障

     

    推动政府管理创新,破解发展瓶颈,要持之以恒,取得实效,必须着力营造氛围,增强合力,抓好落实,强化保障。

     

    (一)要不断强化大局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强不强,是检验一位领导干部、一个部门政治觉悟和政治意识的重要标准和尺度。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养成凡事谋全局的习惯,准确理解把握上级的决策和领导的意图,正确判断本单位在全局中的位置,积极主动,自觉融入,团结协作,服务大局。特别是当局部与全局发生矛盾时,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全局。最近,市委常委扩大会确定的“四个确保”,这是全市当前的大局。各级政府及部门要振奋精神,理清思路,改革创新,运作求实,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四个确保”上来,多出创新管理破瓶颈的实招,多做创新管理破瓶颈的实事,努力形成破解瓶颈、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要不断强化运作意识。运作,就是出谋划策、真抓实干。破解瓶颈要靠创新,落实创新要靠运作。在现实工作中,我们往往不缺好的体制机制,不缺好的思路和战略,可是一些重点、难点工作还是难以推进、难以落实。归根结底就是不懂运作、不善运作、不愿运作。运作的关键在于具体、在于去做,要按照“三具两基一抓手”的要求认真去做,才会有创新,才能够落实。运作要靠智慧,也要靠毅力,要发扬“透竹竿”的精神,及时发现那些发生困难的节点,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去攻克,真正做到运作有方、运作有策、运作有效。

     

    (三)要不断强化责任意识。负责任是我们对待工作、对待生活的基本态度,也是为官从政应有的道德品质。面对发展中的瓶颈、工作中的难题,愿不愿破、敢不敢破、能不能破,是对领导干部责任意识的检验。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责随职走、心随责走,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要“在其位、谋其政”,不能只用权、不担责,更不能见了矛盾往上推、见了问题绕着走。群众讲,有些干部比较“滑”,“手抓两把泥、能抹就抹,脚踩西瓜皮、能溜就溜”,这些都是责任意识不强的表现。要大胆创新,敢为人先,先试不非议、多干不争论,强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

     

    (四)要不断强化落实意识。落实是硬任务,是硬功夫。我们创新管理破瓶颈,推动工作落实,关键是要求结果、求实效。求结果,就是对定下的事情,雷厉风行、抓紧实施、一抓到底,决不能畏首畏尾、半途而废。求实效,就是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看是否发展了、是否改善了、是否惠民了,决不能有半点虚假或者遮掩的成份。各级领导干部在落实上都要以身作则、做出表率,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既要坐而论道,当好决策者,更要起而力行,当好实干家,决不能停在嘴上、隔靴搔痒,玩虚的、弄假的,必须克难攻坚,求实求效,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同志们,深化政府管理创新,有效破解发展瓶颈,推动许昌跨越发展,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意义深远。全市各级各部门都要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勇于创新,扎实工作,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力做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各项工作,为许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