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基础能力建设牌 建设现代基础支撑体系

  • 索 引 号 :11411000005747138B/201702-00009
  • 信息分类:本级政策文件
  • 发布机构:许昌市人民政府
  • 生成日期:2017-02-21 16:55
  • 名 称 :打好基础能力建设牌 建设现代基础支撑体系
  • 文 号 :
  • 关 键 字 :
  • 打好基础能力建设牌 建设现代基础支撑体系

    坚持突出重点、弥补短板、提升优势,构建现代基础设施网络,推动科学发展载体转型提质发展,夯实发展基础,蓄积发展后劲,构筑区域发展新优势。

    突出交通先导作用,加快推进高速铁路、城际轻轨、高速公路、快速通道等交通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多联式现代立体交通体系。

    实施铁路网建设工程

    ●建成郑万、郑合高速铁路许昌段,与京广高铁形成“川”字形高铁格局。

    ●建成三门峡经禹州至洋口港干线铁路,加快形成“四纵一横”内连外通铁路网。

    ●建成郑许城市轻轨,规划建设郑州至许昌至漯河城际铁路,融入郑州大都市区城际铁路环线。

    ●研究实施许昌东站、许昌北站、长葛北站、禹州东站、鄢陵南站和京广铁路许昌站等6站轨道环线工程,实现境内铁路站台轨道交通相连接。

    实施公路网提升工程

    ●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建设上新-永登-郑尧高速公路连接线、郑尧-兰南高速公路连接线,许昌至郑州高速公路复线,形成更加完善的“米”字形高速公路网。

    ●完善干线公路网络,改造升级107、311等6条国道和10条省道,加强运输场站和交通物流园区建设,形成“十横十三纵四环”干线公路网和“三场四园八站”运输服务场站,密织快速通达的区域公路网。

    ●实施许昌东站“零距离换乘中心”提升工程,形成集多种运输方式紧密衔接的许昌东站立体化综合客运枢纽。

    建设现代能源支撑系统专项

    坚持保障能源安全与优化能源结构并重,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适度超前的现代能源支撑系统。力争到2021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1237万吨标准煤以内,其中非化石能源占比为7%以上。

    实施清洁能源建设工程

    ●推进“气化许昌”工程,提高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

    ●提高天然气供应能力与可靠性,建成市区至禹州、鄢陵天然气管道,实现市县城区全覆盖、镇镇通天然气。

    ●建设禹州市林光互补光伏发电工程,到2021年,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000兆瓦。

    实施传统能源提升工程

    ●推进煤炭清洁生产、高效利用,加快煤电一体化和煤层气开发利用,加大过剩和落后产能淘汰化解力度。

    ●推动燃煤机组清洁高效发展,促进热电联产健康发展。

    ●提升集中供热能力,到2021年,中心城区供热管网基本实现区域全覆盖,县(市)城区集中供热普及率为50%左右。

    实施城乡电网提升工程

    ●持续提升城乡电网基础能力,新建扩建220千伏输变电站11座、110千伏输变电站45座。

    ●升级改造配电网,推进智能电网建设,智能电能表覆盖率达到100%。

    ●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有效解决农村配电网“卡脖子”“低电压”问题,提高用电可靠性。

    数字“话”目标

    ●到2021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1237万吨标准煤以内,其中非化石能源占比为7%以上

    ●到2021年,中心城区供热管网基本实现区域全覆盖,县(市)城区集中供热普及率为50%左右

    ●到2021年,全市空气质量得到显著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全省先进水平

    ●到2021年,全市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的比例在50%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的比例达到100%

    ●到2021年,全市林木覆盖率提高到33.5%,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

    ●到2021年,全市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6500亿元,形成2个四星级产业集聚区、3个以上三星级产业集聚区

    ●到2021年,培育形成3个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服务业集群,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增加值、从业人员占全市服务业的比重均超过10%

    建设生态文明体系专项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强化环境保护和治理,加强水生态和林业生态建设,全面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探索形成生态文明“许昌模式”,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许昌。

    实施蓝天碧水乡村清洁工程

    ●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全面完成散煤替代,全面实施空气质量达标管理,到2021年,全市空气质量得到显著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全省先进水平。

    ●强化水污染防治,推进城市河流清洁行动计划,到2021年,全市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的比例在50%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的比例达到100%。

    ●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的收集转运处置,形成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长效机制。

    ●推进土壤环境质量改善,确保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明显改善。

    实施水利基础设施提升工程

    ●加强水资源调配,新增调蓄水量8890万立方米,新增供水量3500万立方米,水资源供应保障能力居全省领先水平。

    ●加强防洪水系治理,基本建成防洪除涝减灾体系。

    ●加强民生水利建设,完成农村自来水工程项目建设。

    实施林业生态建设提升工程

    ●按照“三区两廊一基地”的规划布局,实施“绿满许昌”行动计划。

    ●加强西部山区生态修复,构筑西部生态屏障。

    ●加强城镇生态提升区、平原生态涵养区建设,建成3个全国绿化模范县、2个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加强水系景观走廊和道路生态走廊建设,打造沿河流水系、国省干道的林业生态廊道体系。

    ●推进花卉苗木基地连片发展,到2021年,全市林木覆盖率提高到33.5%,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

    完善提升科学发展载体专项

    推动产业集聚区创新提质、服务业“两区”提速增效发展,合理规划布局专业园区,强化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培育壮大主导特色产业,推动产业发展由规模扩张向量质并重转变。

    实施产业集聚区创新提质工程

    ●坚持以集群、创新、智慧、绿色为方向,实现产业集聚区晋级晋星。

    ●实施“千百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工程。

    ●推进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化、开发管理精细化、功能服务专业化和产业发展智能化,建设智慧型产业集聚区。

    ●推进产业集聚区循环化改造,积极创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和低碳工业园区。

    ●推动开发空间统筹布局、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联建共享,推动具备条件的产业集聚区向城市综合功能区转型。

    ●到2021年,全市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6500亿元,形成2个四星级产业集聚区、3个以上三星级产业集聚区。

    实施服务业“两区”提速增效工程

    ●强化高端要素集聚、主导产业支撑和特色集群培育,确保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全部达到星级标准。

    ●提升商务中心区生产服务功能,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建成芙蓉湖经济圈。

    ●充分挖掘特色产业产品优势和历史人文资源,推动特色商业区特色化、专业化、集群化发展。

    ●到2021年,培育形成3个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服务业集群,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增加值、从业人员占全市服务业的比重均超过10%。

    合理规划布局专业园区

    ●依托产业基础,根据产业梯度和功能分区需要,规划建设一批工业和服务业专业园区。

    ●按照“四集一转”的内涵和要求,引导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以外的项目(企业)向工业专业园区集聚发展。

    ●全面启动服务业专业园区建设,构建更加完备的服务业集聚发展格局。

    ●推动达标的专业园区晋级为产业集聚区、特色商业区。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